我们在写观后感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不能凑字数,这样是没有意义的,写观后感不是随便应付,对于提升我们的思想和写作水平有很大的帮助,好文档范文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1921》的观后感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1921》的观后感篇1
最初了解到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在初中的历史课上。老师讲到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诞生于嘉兴南湖的游船上。当时的我只觉得在船上开会很有趣,却不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圆满举行的艰辛历程。
在北研开发一部爱国主义观影活动中,我有幸观看了建党100周年献礼片《1921》,了解到中国共产党建立的艰辛,为创建中国共产党的前辈们的爱国热情以及流血牺牲感到震撼。
电影《1921》以李达与其妻子筹备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过程为主线。在那个时代,共产主义的.传播遭受了很大的阻碍。中国共产党的前辈们只能秘密办学,秘密传播共产主义的刊物。然而,正确的思想、正确的路线永远不会因为外界的阻碍被埋没。在中国共产党前辈们的努力下,共产主义思想得以传播,共产主义力量得以壮大。
李达夫妇从写请柬到精心安排会议地址与住宿,在重重阻力下促成了中共一大的召开。中共一大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开幕,由于会场受到暗探监视和法租界巡捕搜查,最后一天的会议不得已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游船上举行。看到这里,我才知道在船上开会并不有趣,才感受到中共一大圆满举行何其艰辛。
中共一大宣告了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让中国的革命斗争有了统一的领导。在影片的结尾,看到一位位中国共产党的前辈被迫害,让人心痛。然而他们改变中国命运的爱国热情,感染了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建立了人民当家做主的新中国,才有了我们如今的幸福生活。幸福的生活来之不易,为之流血牺牲的中国共产党前辈们值得我们铭记。牢记历史,为共产主义新中国的建设和发展而奋斗,也是我们新一代青年的使命!
《1921》的观后感篇2
《1921》带领观众走入那个年代,感受那个年代的年轻人的力量。影片全景式地重现了一百年前波澜壮阔、开天辟地的历史时刻,来自五湖四海平均年龄仅28岁的青年们,怀着满腔热血,聚集上海召开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大会,见证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影片向开辟新中国的革命先辈们致敬,我们能看到百年前,先辈们在复杂的时局下摸索着中国的出路,他们历经磨难和生死存亡,不管在多难的境遇下,他们都在朝着希望前进。这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由小到大,带领千千万万中国人民突破重重难关,取得一个又一个的胜利。正是因为他们才有了新生活,正是因为无数的开拓者们才有了新中国!
当历史画卷缓缓地铺开在我们眼前时,我们被那些画面所震撼。我们惊叹于他们为探索出一条真真正正能够拯救中国的道路的执着,也因他们面对危险时刻而屏住呼吸。影片更多的让我们看到这13位革命先辈们少有人知的青年时期的模样。不像我们在历史书上所看到的他们,他们是朝气蓬勃的,他们是一个个有着鲜明性格充满着热情的青年人。当我看见他们的眼中闪烁着对未来、对新中国的展望的光芒时,我的心也被这样的热情所点燃。他们用热血和青春,激荡着旧中国,开拓着新世界。
影片中,嘉兴红船上的会议与逐渐唱起的国际歌,是动人心弦的,是令人为之振奋的。在影片中,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李达对负责印刷的人强调百姓与人民虽然意思相近,但境界完全不同。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和初心使命是为人民服务,从未改变过。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在今时今日已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梦想。国家从艰难岁月中一路走来,历经炮火与鲜血的洗礼,21世纪的我们不能忘记这段艰难历程,永远铭记历史。
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现在这新中国。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代表着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我们国家在党的领导下一点一点强大起来,一步一步迈向世界舞台。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人,我们要牢记历史和初心,不忘使命,不负期待,共创美好未来。
星星之火,足以燎原。新时代的我们,从革命先辈们的手中接过火把,将这份精神传承下去,延续下去!
《1921》的观后感篇3
党100年的征程是一部奋斗史,作为一个真正的中国人,谁都不可能不知道我们的党出生在一个血雨腥风的年代,一开始就是以救国救民为己任;谁都不可能不知道,就是这个成立初才一二十个人的中共真正携起了广大工农和各个正义之士的手,以坚韧的品质顶住了国内外的各种压力乃至压迫,撑起了共和国的一片天空;我们更不可能不知道,是共产党带领我们走向今天的社会主义,走进了幸福和民主……说起党的奋斗历程,总不会忘记想起那一句“枪杆子里出政权”。我一直认为南昌起义是奋斗的真正的开始,因为从那一刻起,我们再也不是靠着几个人来掀起小小波澜了,我们有了自己的武装。
我们也总不会忘记说起二万五千里长征,特别是让中国共产党开始真正独立的遵义会议,艰苦的长征走出了共产党人宝贵的乐观奋斗精神,淘出了真正的共产主义战士,播下了生命力顽强的革命火种;遵义会义更是开出了我们自己的个性。
在经济迅速繁荣的今天,我们也并不会忘记祖国成立初的荒凉破败,我们更不会忘记是党的改革号召将祖国人民从困苦中解救……党的历史也是一部挫折史。正如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的一样,新生事物的前途是光明的,但是道路是曲折的。
革命年代,国内有xx国外有帝国主义,这些强大的势力无不致力于将共产主义扼杀在摇篮之中,这一切都让我们党的革命历程走得无比艰辛。
曾记得,有好多次,我们的事业几乎走到崩溃的边缘,有好多次,我们在生死存亡的路口挣扎抉择……只是幸好,我们有一代代的伟人,一代代的坚强的领导核心,我们有乐观且坚强的人民,我们有着正义的思想指导!所以,在每一个生死关头,我们都能走出错误,获得成长,因而,我们走到了今天。
时至今日,党给了国家真正的解放,给了人民尊严和幸福,这些,无不缘于党的成熟,党学会了真正实事求是。
走在校园,我总能看到一群群朝气蓬勃的同学争取着成为党的一分子,我也在努力争取着,我真的为党高兴,少年强则国家强,我看到了一个更好的未来,我想说,少年爱党,我党更强!
《1921》的观后感篇4
今天,我有幸参加了本部党支部的观影活动———观看电影《1921》。影片讲述了第一批共产党人苦苦探寻民族复兴的前途、勇于冒着腥风血雨创立中国共产党的故事,让我颇为动容。
百年前的中国,因循守旧,封闭落后,甚至连一根小小的火柴都是从日本进口的;百年前的中国,列强环伺,军阀割据,百姓们流离失所;百年前的中国,13名共产党代表克服重重困难,在白色恐怖笼罩的上海组织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为了躲避敌人的追捕,最后一天的会议改在嘉兴南湖的一艘小船上举行。“一大”胜利召开,中国共产党宣告正式成立。一群平均年龄只有28岁的共产党人在那搜小小红船上点燃了星星革命之火。该片中三个主要历史人物的事迹时刻牵动着我的心。
陈独秀,中国共产党最主要的创始人,也是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最主要领导人。他创办《新青年》杂志,勉励青年崇尚自由、进步、科学,唤醒了整整一代人。“一大”召开时陈独秀虽然缺席,但还是当选中央局书记。在救亡图存的路上,尽管他多次入狱,依然初心不改,对中国革命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李大钊,中国共产党最主要的创始人,是我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他领导宣传马克思主义,开展工人运动,建立党的组织,掀起北方地区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1927年4月28日,李大钊同志在北京英勇就义,牺牲时年仅38岁。
李达,中共主要创始人之一,是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为了让更多的中国人觉醒,他夜以继日、呕心沥血地创作,身为湖南人,却因积劳成疾、身体孱弱而拒辣椒于门外。在与共产国际代表商谈时,他不卑不亢,心系国家和人民,不为“五斗米折腰”。他积极筹备和组织中共一大,并在“一大”上当选为中央局宣传主任。
鲁迅先生曾说:“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正是他们这些革命先驱,为了民族的自由独立,抛头颅洒热血,才将共产主义信念的火种撒遍大地;正是他们这些革命先驱,为了救国理想,为了共产主义信念,无怨无悔地奋勇向前;正是他们这些革命先驱,创建了中国共产党,拨开了华夏大地弥漫着的重重迷雾,为饱受灾难的华夏儿女送来了黎明的曙光。
我以我们的祖国有这样的英雄而感到骄傲,我以生在这样英雄的国度而自豪。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先辈们的浴血奋战,就没有今天的美好生活。我们何其有幸,生于华夏;我们何其有幸,可以见证祖国百年复兴历程。
作为新世纪的青年,我们要肩负起党和人民的重托,重塑这东方巨龙的雄姿。我们所肩负的历史重任,是何等光荣何等艰巨啊!祖国的建设,离不开党的领导,也离不开我们青年一代的创造和奋斗!在党的百年诞辰之际,我郑重地向党宣誓:强国有我,请党放心!
《1921》的观后感篇5
一百年前,一些伟大的中国人于嘉兴南湖的游船上建立了中国共产党,今天,我们在党的怀抱中幸福地成长。这一政党犹如一座巨大的灯塔,给千百万长期在痛苦中煎熬的人民送来了希望之光,她的建立是快乐的破晓,结束了中国人民受奴役的漫漫长夜。
仰望长空,历史的星光依旧闪烁,我们的中国古老而伟大,我们的中国壮丽而永生。
那是沿循昭君出塞的老路吗?那是飞向苏武牧羊的北海吗?在伫立的凝思中,我想象那飞鸿乃是悠悠岁月的见证。然而千年后,鸦片的雾气腐化了古老的斗志,列强的铁蹄敲碎了国人的旧梦;然而千年后,黑云淹没了月色,雨雪纷纷的袭来,狼烟在山头升起,矢刃在石间摧折;然而千年后,将军因精忠报国而战死,壮士因舍生取义而自刎,坚船利炮侵入了我们的领土,我们只能任人宰割,无力反抗。岌岌可危的古老民族在默默的哭诉着,继续等待着,等待着……
可是我们中国终究没有亡,挺过抗日战争,挺过解放战争,挺过三年灾害,挺过十年_,我们不会亡。
有些人永远无法理解,那是因为,他们不需要去理解。
因为总有中国共产党,无论形势如何变化,无论时局如何动荡,无论敌人如何强大,她始终坚持着,为了人民的利益,绝不妥协。
就是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危机时刻,撇开成见,国共合作,取得了北伐战争的胜利;在土地革命战争中,以她独特的战略眼光,选择“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的道路,在遵义会议和长征胜利后,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八年殊死抗战,在解放战争中为了保护人民利益,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同样是中国共产党,引领人民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艰难过渡,在曲折中摸索前行,经过改革开放,终于使中国进入新的发展时期。
每一个炎黄子孙都会看到:嘉兴南湖的微波,井冈山头的星火已汇成了滔天巨浪,熊熊烈火,席卷了古老的神州大地,生生不息。
今天,中国共产党经过了一百年战争与和平的洗礼,已孕育出了激励每一个中国人向前的党魂,党魂将历万代而弥新,堪与日月同争辉。
党魂,就是党在长征中冲破一切艰难险阻,从绝望之岭劈下一块希望之石的信念;是党在八年艰苦抗战中,用小米加步枪对抗飞机大炮的坚韧;党魂,也是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为了使人民生活得更美好,苦苦探索、苦苦追寻的执着……
我相信,一个人,一个民族,得以自立,是要有一点精神的,至少有一点!
中国共产党,蔡伦纸上书写着她的智慧,指南针上旋转着她的方向,火药轰鸣着她的坚强和不屈,印刷术里烙着她的光辉岁月。历经风霜雨雪,历经苦难坎坷,祖国母亲用她大步的前行赢得了我们幸福的生活。此刻,我们在星光灿烂下倾听着时代的钟声,我们在二十一世纪继续着这个伟大民族的传奇。而党魂已穿越一百年来到了我们的心中,鼓励我们自立自强,振兴中华。
“从来都不需要记起,只因为永不会忘记。”这是一个伟大民族的特质。我相信我们可以的,是的,我相信。
《1921》的观后感篇6
记得影片中,当陈独秀被军阀逮捕关进大牢,他隔着狱栏坚定不移地对李大钊说:“军阀要我死,我要中国生。”这样的场景让我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不禁感叹:革命的曙光和修远路途中这些志士们前行的力量都源自于他们大无畏的精神,这样的精神和情怀令人崇敬。
还记得当影片中革命者李达哽咽着,嘴角颤抖,声音里带着一丝愤怒:“偌大的一个国家,我们连自己的火种都没有。”他凝重的神情,扎心的话语,让我深感:“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的伟大意义,我潸然泪下。
还记得当毛泽东这位热血青年在上海的街头奔走,为革命前赴后继时,我看到了他们心中对世态不公的愤怒、呐喊,这不正是革命先辈们追求理想,历经波折却砥砺前行的见证吗?
总是记得李大钊在生命停止的前一刻,那凝重、深远一望,那目光中展望的不正是新中国的未来吗?
影片播映结束了,我的内心久久难以平静。前辈们的鲜血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和平生活,但我们不能在安逸中丧失斗志,在懈怠中荒废青春。走出影院,我心中反复默念这些话语。作为青少年的我们,应当有一颗自信、自强、自省的心,应当感恩父母,给予我们生命;感恩老师,教授我们知识;感恩伟大的国家,给予我们健康成长的社会。
我珍视今天的生活,也在努力做好自己该做的:每日合理规划时间,阅读书籍并完成读书笔记;聆听《凯叔讲故事》,以增长课外知识;每日坚持练琴并锻炼身体;每日做自己力所能及的家务······我想这便是自己作为一个小学生爱国情怀的践行吧!此刻,我端坐于桌前,打开《中国历史》,那绵延于字里行间的中华文明、那历历在目的中华屈辱、那铮铮铁骨的中华抗争······一一在我眼前呈现,在我的心头翻腾。
曾子曰:“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我将以此来勉励自己,笃定于自己脚下的路。
《1921》的观后感篇7
历史只是一个过往,是过去传到将来的回声,是将来对过去的反映,是国家和人类的传记。
历史的选择太多,远到尧舜禹,近到当今人才的选拔。都是历史选择的每一份诠释,成王败寇,历史的选择扑朔迷离。我最喜欢杜牧的《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是历史的选择,冬季的东南风少之又少,却是周瑜大败曹操的必备条件,或许冥冥之中有一个选择、有一个定点。人生太长,一世之间有千千万万不计其数的选择。人类之所以平凡是因为我们总是做错事,常常会后悔。而历史就象万道选择题,它只给你一次机会,破败的满清贵族选择陷人民于水火,使人们颠婆琉璃不得温饱,这是历史的错误。而党是旧社会一道新生的光芒,她伟大,她带给人们希望,所以历史选择了她,她开始行动。
于是,在百年黑暗历史中衍生这样一个党派:她点燃残破中华民族的希望,她在万恶的旧社会里照亮前途的光明,她就是我们共产党——我们永远的母亲。历史为她营造了一个不可缺少却无比艰难的背景,乱事建国,难中之难。她在一次次失败之后总结经验,为人民咬紧牙关,她在一次次灭顶之灾过后,挺起身姿,鸣起锣号蹒跚前行。八年抗战,力量危弱。她努力,她等待。她始终怀着必胜的信心,哪怕抛头颅,洒热血,也在所不惜,她坚信,终有一天历史会给她更多的选择。100年此起彼伏,100年风起云涌,100年艰苦奋战。她抓住一次次机会,抓住难得可贵、险而难走的机遇,这条路,她走的比谁都难,比之我们的母亲,周瑜是幸运的,历史给他的机遇太多,而给母亲的真的不多!
今天,建党100周年,100年来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艰苦卓绝的奋斗,战胜了各种艰难险阻,获得了伟大成就。看如今,城市中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经济迅速发展,她终于迎来了祖国繁荣昌盛的局面。我们的国力跃居世界前列,我们的国际地位也日渐提高,党——我们的母亲,是她带领我们一路走来,她带着新中国走向世界的舞台。让我们铭记党母亲所受的苦,歌颂党母亲所受的苦,她值得我们铭记,值得我们歌颂。历史的接力棒传入我们新一代人手中,我们应把这交付于我们手中的祖国带向更昌盛富强的时代,让我们充满豪情,在党的光辉沐浴下,迈向未来!
《1921》的观后感篇8
?1921》这部电影主要讲述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事情。主要讲述了当时国内面临灭国、动荡不安、尝试变法维新后依旧不能改变国家命运的背景,中国迫切寻求新的道路,只有这样才能拯救国家,才能拯救人民;讲述了国际上共产主义取得成功并不断壮大的背景,确定共产主义是中国要追求的方向,并且有迹可循;讲述了中共成立的艰难险阻,国内多党派压迫,没有经费,严禁民主自由等新思想传播,国际上多个国家暗中阻止共产主义在中国的生根发芽;讲述了中共成立时参会的主要代表人物事迹以及中共一大的曲折历程;讲述了中共成立后到新中国成立期间主要的历史征程。
其中让我最有感触的情节是毛泽东没能进入法国国庆的庄园,看着法国人在豪华的庄园内,衣着华丽,载歌载舞,把酒言欢,还有盛大又美丽的烟花。而中国人只能挤在铁栅栏外观望,毛泽东愤怒的跑了好久,想起了很多回忆。这个情景,让我印象深刻,在我们自己的国家,外国人与国人完全处于两个世界,一个天堂,一个地狱。任何时候都有类似的情景,这个时候,我们永远都不要羡慕别人,要暗下决心,拼尽全力,去改变自己。现在我们国家安定而昌盛,我们永远不要忘记,我们的幸福是千万人用生命换来的,每个时代,都有当代人的使命,我们为自己而活的同时,也要为国家贡献一份力,要有责任心,要有使命感。永远不要忘记中国共产党为新中国做出的贡献,要永远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1921》的观后感8篇相关文章:
★ 碘的观后感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