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后感是一种能很好的表达自身的感想的文体,我们在写观后感的过程中,可以联系自己的现实生活,以下是好文档范文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儿电影观后感8篇,供大家参考。
儿电影观后感篇1
今天,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看电影。名叫《念书的孩子》。
?念书的孩子》这部电影主要讲述的是:九岁的开开和爷爷一起生活,父母在外地打工挣钱。这是一部典型的关于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的电影。
影片中的开开是一个典型的留守儿童,没有父母的关爱,只能还年迈的爷爷相依为命,不过好在开开还有一个无话不谈的“知心朋友”——小胆儿,给他的生活带来了无尽的快乐和欢笑。
开开是一个活泼开朗、懂事的好孩子。和爷爷相依为命,常常等远方的妈妈爸爸打电话,这可能就是他的精神支柱吧!
开开是一个坚强勇敢自理能力很强的孩子。开开为了给爷爷减轻负担,每天早上早早起床给自己和爷爷做饭;开开那么小的年龄,还自己学着蒸馒头,想想开开,再比比我们,我们真是比开开幸福多了,我们应该向开开学习,做一个懂事、孝顺的好孩子!
开开是一个热爱学习的好孩子。开开每天在学校借书,晚上回家给爷爷念书,开开为了腾出时间给爷爷念书,开开在学校早早地就把作业完成;爷爷不在的日子里,开开每天放学回家就趴在台阶上写作业,啃馒头,喝凉水,条件再苦,也不忘记学习;开开还有一个远大的理想——考上博士,做一个有出息的人,不像爸爸一样长时间外出打工,远离家乡和家人!
我对开开真是敬佩,作为留守儿童的他,把对父母的思念深深地埋在心里!当看到他和“小胆儿”说起父母思念之情时,我的眼泪总是哗哗地流着,仿佛开开在对着我说一样,让我感同身受。
儿电影观后感篇2
最近有一部电影让我特别的感兴趣,前前后后看了四遍,它就是《建党伟业》,是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周年特别拍摄的一部影片。
影片讲述的是从清朝灭亡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的这段历史,它让我很清楚地了解了中国国体是如何从封建帝制转型到了现在的民主共和制。影片中我印象最深的人有:孙文、毛泽东、李大钊、陈独秀……,因为他们的出现拯救了中国、改变了历史,成就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影片中有这样一个场景给我印象特别深刻:那就是在北京大学举行的一场辩论赛,以陈独秀、胡适和李大钊为首的一方,坚持认为文化应跟着时代发展的前行而革新;而以辜鸿铭为主的一方则认为旧文化无错,我们应该尊重中华五千年的传统文化。从中我深刻地体会到了新旧两种文化在革新时期激烈的对峙与冲突。
还 有一个片段让我看后久久不能平静,那就是中国在巴黎和谈上失败,充分验证了“弱国无外交”的说法,也真实地表现了中国当时在世界上是没有任何发言权和地位的,是不被各国列强所重视的。在影片中,我看到了那些爱国志士的失落,我能深深地理解他们当时的那种爱国热情和对不平等对待的委屈和愤懑。
同时通过这部影片,也让我对我们国家现在的强大感到由衷地自豪,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已经改变了很多,经济强大了、国家富强了、老百姓的日子也越过越富足了,就连外国人也对中国越来越刮目相看。我们应该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儿电影观后感篇3
就算被枪顶着脊梁,他也没有一丝害怕。突然,他停下脚步,向一边的铁邮箱望去。只见他整理了一下衣服,故作轻松、满脸笑容,嘴巴仿佛咧到耳边。他朝着邮箱的投递口挤眉弄眼,就像喜剧演员一样,挺胸收腹、动作浮夸、大步向前。藏在邮箱里的儿子以为这是游戏的一部分,透过邮箱窄窄的小口,他读懂爸爸的眼神,遵守游戏规则,一动不动地看着爸爸走过去……
这个片段出自1997年的电影《美丽人生》。
故事发生在二战时期。主人公圭多是犹太人,也是个好父亲。在暗无天日的集中营里,他和家人随时都有可能失去生命。为了保护儿子幼小的心灵不被伤害,乐观、睿智的他编织了一个美丽的谎言:这一切其实是一场大型的计分游戏,只要遵守他们的规则,就可以得分;最终赢得胜利,就可以回家。孩子信以为真,处处遵守集中营的管理,一次又一次地躲过纳粹魔爪,直至最后与妈妈相遇。孩子以为赢得游戏,大声欢呼:“我们胜利了!”
而圭多去哪里了呢?孩子并不知道,昨天爸爸经过邮箱时,望向他的是最后一眼。
这部电影笑中有泪,让我感受到纳粹的残忍、战争的残酷,真希望世界永远和平、永远没有战争!
同时,父亲圭多对儿子深深的爱,更让我感动。作为一个父亲,圭多没有悲观、没有绝望,他用游戏的方式激励儿子,带给儿子爱和希望。儿子能幸存下来,是父亲的爱带来的奇迹。
希望世界上多一些像圭多这样的好父亲:善良、勇敢、机智、幽默,爱国、爱家、爱孩子!为孩子开启美丽人生!
儿电影观后感篇4
整体感受:黑暗中漏出光明直面校园暴力。
影片开始,胡小蝶因难以忍受长期被欺凌的痛苦而选择跳楼自杀。而陈念被警方询问,她最终也揭发了校园暴力这一事。也正因此陈念陷入被殴打欺凌的漩涡。后面,陈念失手将魏莱(施暴者之一)推下阶梯,致其死亡。刘北山协助陈念埋藏尸体。虽然事迹败露,两人经历与现实、与自身的博弈后成长了,坦然地接受惩罚。
人物背景悲惨。
刘北山被父母抛弃,成为了一名混混,每一天都伤痕累累。似乎他已经对这种生活麻木了,但其实他也会在被人问疼不疼时流泪,也有对爱情的渴望,甚至能用自己的生命去呵护对方。他就像一只刺猬,外冷心热,内心柔软。
陈念与母亲相依为命。母亲用卖质量有问题的面膜来赚钱,但被众人围攻、辱骂。陈念没有因此嫌弃自己的母亲,而是拼了命地学习,希望自己能通过中考走出去,能带给母亲和自己一份有光明的人生。
结局却是相对美好的。
因为一场校园意外,小混混与好学生扯上了关系。在本应阳光明媚的十八岁,他们与现实斗争、维护少年的尊严。结尾处,他们没有离开、没有分开,这也许对于他们来说就是最好的结局了吧。我想这也寄托了制作人一种期许身处在泥泞中的人依然有仰望星空的权利。生活有暴力、不公与冷漠但同时我们能通过改变,让世界更有温暖。
本片两大亮点:
首先,不用吹嘘的好演技。
周冬雨,金马奖影后获得者。哭戏自然真实并且能够清晰地感觉到情感的递进、变化。可以说,我在影片里看到的不是周冬雨而是陈念。
易烊千玺,这次的造型十分硬气,不是少年的稚嫩而是男人的成熟。不得不说千玺有一双会说话的眼睛,所有的感情如一泉水,被他留住在眼中,表露在行动。千玺的演技已经能带动观众的情绪起伏,不得不说,大佬就是大佬!这次的表演是他送给粉丝也是给自己成年的礼物认清现实后,仍然能微笑面对。
其次,剧本创作十分良心。
在短短两个多小时的观影中,能够感受到悬疑片的手法,青春片的校园生活及单纯的恋情,感情剧的丰富细腻。同时,故事铺垫到位,情节环环相扣,不会感到生硬尴尬。
儿电影观后感篇5
他说:“朝闻道,夕死可矣。”他处处不得志,一腔报国热血付诸东流;他饱尝忧患遭受了太多非议和世人的误解,也承担了太多责任,但精神从未磨灭……这位至圣先师——孔子。
孔子,我国著名思想家、教育家。他这一生处处碰壁,历经沧桑,一路失去也一路拥有,不断升华。
开篇时,他用巧妙的语言和他的机智将漆思弓救下,运用计谋与他国抗衡,展现出他的智慧和过人的本领。却也因此受害,从此开始周游列国。孔子依旧坚持以礼治国的信念。他十分执着。
在雨中离开,历经风霜雨露,却又仰天大笑。颜回等其他弟子的忠心跟随令他感动不已;在列国间传播思想却也天不随人意;弟子不断离开选择从政,颜回的是逝去使他痛心不已……十几年的漂泊之旅,颠沛流离,尝遍人情冷暖,事态世态,使孔子明白更多。正如南子所说:“世人也许很容易了解夫子的痛苦,但未必能体会夫子在痛苦中所领悟的境界。”从始至终,他一直坚持着自己的理念,这令我感触颇深。是什么样的一种力量支撑着他的精神世界?我明白了,是信仰!他从未放弃。我们所缺乏的正是此般精神,对于信念摇晃不已,经受不住磨难,没有耐心。孔子的精神感染了我,每个人都应不忘初心。
“告诉我,我做错了什么?”
“您错就错在过于将自己的理想寄托在鲁君系身上。”
“如果改变不了世界,那么就应当改变自己的内心。”
公元前四百八十四年,孔子终于回到故土鲁国。他须发皆白,当他跪在故国国门前呐喊:“鲁国,我的父母之邦,我终于回来了。”我听到了,那是来自颤抖的灵魂内心的呼喊。这声呼喊使我如此真切的感受到孔子这十几年的痛苦。从此不再过问政事,致力于整理文献、从事教育。他这一生背负太多,坎坷磨难无一不施加,纵使遭受世人误解唾弃,依旧初心不改。他希望通过教化影响人们。他是伟大的。
公元前四百七十九年,孔子逝。弟子遍天下。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儿电影观后感篇6
?暖春》讲述了一个大山里的孩子感人的故事。
她的名字叫小花,一个孤儿,她的奶奶死了,被别人卖到了别的人家,天天挨打没有饭吃。后来,她终于逃了出来,昏倒在隔壁村的大路上。第二天,村民发现了她,都在那议论纷纷,为了不让自家的肥水外流,没有一个人把小花带回家去。宝柱爹看见了,就把小花带回家里,因此,他和儿子分了家。最终,小花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大学,成了山里第一个大学生。
我很敬佩小花,她不仅在这么艰苦的环境下取得了如此成绩,更让我佩服的是她能处处原谅别人的品德,记得那一次小花正在外面扫地,突然听见她的婶娘叫了一声,她急忙跑了进去,原来她的婶娘脚被烫伤了了。香草平时对她很坏,而她……当她准备帮香草止痛时,香草把小花一推,小花一下子坐在了地上。正好她的手扎在了地上的玻璃碎片,流了很多血。她立即跑到隔壁王婶家。她着急的对王婶说“王婶,婶娘的脚被烫伤了,你快去看看”王婶说:“你的手流了很多血,我先给你擦药吧。”可她却说:“我没事的,您快去吧!”
在我们班集体中,很少有人会这样体谅别人,就说我们班的有些同学因为一点芝麻大的小事就吵了起来,原来一个同学不小心把钢笔水甩到前面同学身上去了,他们你一言,我一语,互不相让。
我们要和小花学习,努力学习,乐于助人,团结友善,做个利国利民的人!
儿电影观后感篇7
电影歌舞青春观后感
褚潘晨
梦想的距离,其实也并非那么的遥远。虽然有时会有挫折,但是,别忘了,你还有一群朋友,也别忘了,青春只有一次。
电影《歌舞青春》很久之前就想看的一部电影,但是苦于找不到何处能观看。昨天在朋友的帮助下顺利找到了他,然后,便深陷其中了。
特洛伊和盖比瑞拉是本部电影的主角。他们相识于一次聚会,意外被推上舞台唱歌。刚开始两个人都并不愿意去表现自己,也许是没有自信的关系吧。从来没有在那么多人面前唱过歌的他们有了第一次的尝试,然而,一开嗓,我就被惊艳住了。动听的歌声,完美的配合令人动容。
然而,特洛伊是学校篮球队野猫队的队长。他的父亲是校队的教练。所有人都说他是打篮球的料。但是自从那次聚会,遇见盖比瑞拉以后,他发现自己喜欢上了唱歌。为了练歌参加面试他甚至错过了篮球队的训练――而球队在两周后将要进行一次重要的比赛。盖比瑞拉,是一个十分优秀的学生,她被邀请参加数学比赛,同样的理由,因为音乐,她原本打算放弃。刚开始,所有人都不能理解他们,也因此联合起来让他们放弃音乐。他们为了朋友亦是队友,他们一度想放弃音乐。但是梦想的力量一直支撑着他们。后来他们的伙伴们也明白了梦想对于他们的重要性。也因此想尽办法帮助他们。原本是“对头”沙佩――一个骄傲的女生,一直以来她都认为自己的音乐最好――也接受了他们,他们最后不但都获得了冠军,也如愿得到了男女主角的位置。对梦想的追逐终于有了回报。
梦想,与自己现在干的事情其实并不矛盾。也许你手头有很重要的事情,耽搁不得。但是这与你的梦想并不矛盾。你不必为了他而放慢甚至停下追逐梦想的脚步。梦想,也许是一辈子的事情,青春时期,谁又没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梦想呢?但是也许是因为学业的压力,也许是因为家长的反对,亦或是因为追逐梦想道路的艰难、路上的种种挫折让你不得不停下向前进的脚步。
每一个人都拥有追逐梦想的权利,也许你是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你的父母老师让你去参加各种各样的比赛,而你的梦想便湮没在了无尽的题海中;也许你是个成绩不那么好的学生,你的父母老师逼迫着你参加补习班,做各种是呢练习,而你的梦想被埋没在了各种参考资料里;也许你并不富有,没有多余的精力与财力让你去追逐自己的梦想。其实不然,梦想无可阻挡,休息时间也能追逐,路,不止一条,看你怎么选择。正处于青春期的我们,有自己的梦想太正常。也只有真正去努力追逐了,青春才不会有遗憾。“最初的梦想,绝对会到达,实现了真的渴望,才能够算到过了天堂。”()“这一天,我开始仰望星空发现,星并不远,梦并不远,只要你踮起脚尖。”梦想的距离,真的那么远吗?答案是,不,这要看你自己选择的路。
这部电影教会了我,梦想与生活可以共存,朋友之间也应当互相帮助互相支持。朋友,在追逐梦想的道路上也起着很大的作用。他们支持你,能给你最大的帮助和莫大的勇气。他们会默默支持你,会给你最及时的帮助,朋友,永远是依靠。而生活与梦想之间的矛盾,要靠自己去化解。你不能为了梦想而打乱自己的生活,梦想,一定是在空暇时间去实现的,若是为了梦想而放弃原本的生活,也许是不正确的。衡量好现实与梦想的距离,我想,是必要的吧。
整部电影都充满了音乐,每一首歌都有一个故事,都能展现出人物的心情。高中生活,有了音乐,更加丰富,更加精彩。活力的曲调,展现了青春的美好,青春的阳光。
梦想的距离,说远也远,说近也近。每一条路都有自己选择,不留遗憾的青春,才是美好的,有梦想的青春,才是完整的……
儿电影观后感篇8
3月1日,一场大雪过后,乌鲁木齐寒气袭人,即将赴北京出席全国两会的全国人大代表麦麦提·居马和木沙江·努尔墩聚在一起,回想起他们的好同志拉齐尼·巴依卡,不禁哽咽……
拉齐尼生前是新疆喀什地区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提孜那甫乡护边员,也是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1月4日,他为抢救一名落入冰窟的儿童英勇牺牲,生命定格在41岁。
“这是民族团结的最好体现”
“我与拉齐尼是在2018年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后相识的。每次参加会议,我们就一起学习讨论,返回工作岗位后也保持着联系,像兄弟一样亲密。”麦麦提·居马说,按照安排,去年10月,他们5位全国人大代表到喀什大学参加培训,他俩住同一宿舍。在麦麦提眼中,“他勤奋好学、热情开朗,他感染着周围的每一个人。”
时间过去近两个月,木沙江·努尔墩仍清楚地记得:1月4日那天,上午上完课,他们三人一起去做了核酸检测,然后准备去餐厅吃饭。突然,从校园人工湖方向传来呼救声……他们立刻跑过去,拉齐尼跑得最快,第一个到达现场;在人工湖中的冰窟中,拉齐尼用一只手臂搂住孩子,另一只手努力托举着孩子。紧接着,木沙江想要用衣服和围巾拉起水中的拉齐尼和孩子,却不慎落入水中;随后赶到的麦麦提找来管子,和闻讯而来的民警一起参与救援;孩子和木沙江成功获救,拉齐尼却没能上来……
“拉齐尼,你知道吗?你不只是救了一个孩子,还救了一个家庭。你是塔吉克族,你救的孩子是汉族;赶来救援的人有维吾尔族、有汉族,可以说,这是民族团结的最好体现!”麦麦提感慨地说。
儿电影观后感8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