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见病心得体会8篇

时间:
Iraqis
分享
下载本文

其实写心得体会是我们内心得到成长的必要途径,在平时的学习或是工作中得到一些启发之后,要学会动笔记录,写好相关的心得体会,好文档范文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罕见病心得体会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罕见病心得体会8篇

罕见病心得体会篇1

北京时间3月9日,中国运动员郭雨洁在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残奥越野滑雪女子短距离(自由技术)-站姿的半决赛中名列小组第四,无缘决赛。

“昨天中距离拿第四,比拿冠军都高兴!”郭雨洁赛后走过混合采访区时看起来毫不失落,“自从第一天拿了金牌以来,家人朋友们总在祝我再多拿一块奖牌。昨天最后两轮枪没打好,拿了第四,反而感觉压力小多了。”

出生于2004年的郭雨洁是张家口本地人,出生时便有先天性左手残疾。2015年,她开始接受残奥越野滑雪和冬季两项训练,一路稳扎稳打,获得了北京冬残奥会的参赛名额,并且在3月5日首次亮相冬残奥会时便拿到了残奥冬季两项女子短距离-站姿金牌。从开幕式开始,作为中国代表团旗手的郭雨洁就备受关注,随着在首个比赛日摘得金牌,她身上的压力达到巅峰。

“(拿金牌时)身边人都很惊讶。”郭雨洁笑着告诉记者们,“爸爸当时在家都不敢看,出去买了点东西回来才知道我拿冠军了。直到现在他们都为我高兴、骄傲。”

家人、朋友、媒体等方面的关注给这个还不满18岁的姑娘带来了很大的.压力。“昨天冬季两项前半程领先挺多,但是后两轮射击的时候脱枪比较多。”回忆起比赛,她说,“实际上压力真的挺大的。”

今天,郭雨洁的爸爸妈妈也来到现场,在闭环外的看台上为她加油助威。“我还是个孩子,不喜欢和爸妈一直聊训练,我们都是聊聊生活,比如比赛完了去哪里旅游。”郭雨洁也有幸福的烦恼,“每天都要跟妈妈打视频,有一天不打她就会来问为啥不搭理她。”

说起今天的比赛,郭雨洁对自己的发挥很满意。“能进半决赛就很高兴了,毕竟不是自己的强项。”她总结道,“11日还有冬季两项长距离,还是要专注把枪打好。”

本次赛事结束后,郭雨洁将迎来自己的18岁生日。说起这个特殊的生日,小姑娘顿时来了精神:“我想要只小狗作生日礼物!”不过她马上就回过神来:“到时候我应该在隔离,不能收礼物了。”

当被问到滑雪运动给她的生活带来怎样的改变时,郭雨洁沉吟了片刻,说:“因为残疾,小时候有人嘲笑我。但练了这么多年滑雪,还拿了冬残奥会的金牌,我现在很有信心——别人能做到的,我也能!“

罕见病心得体会篇2

身有残疾是人类生命体征的缺失,对残疾人而言,无论是肢体的残缺,还是脑瘫的智障,都是一种遗憾和生命的不完美。

但是残疾人因为有了残奥会,更准确地说,因为有了专门为残疾人举办的奥运会,便使之生命充满华彩!

在残奥会的赛场上,我们看到了残疾人运动员别样的美丽,他们用乐观、勇气和拼搏感动了世界,也让健全人的眼球为之一亮。

身高只有1米34的被誉为"女菲尔普斯"的美国残疾人运动员艾琳·波波维奇在9月9日的女子100米蛙泳sb7级比赛中夺得了个人的第三枚北京残奥会金牌,并打破世界纪录。这个先天软骨发育不全的美国姑娘天性开朗,从小就活跃在足球、马术等各种体育活动中,长期的锻炼给了她出众的身体素质,而游泳和残奥会让她成为世界级明星。她说:“残奥会的魅力在于,身体残疾的人们不再深陷于自己的残缺,而是一心只想着自己能做到什么。”是啊,体育运动和残奥会这样的竞技舞台,恰恰也是残疾人身体和心理康复的双重良方。对更多突然致残的人来说,体育和残奥更有着一种“拯救”般的效果,很多人的命运由此改变。

美国强人法布里钢牙咬住弓弦独臂射得一枚铜牌,铸造了令世人仰慕的奇迹;网球选手尼克·泰勒在上肢致残的情况下,一改独特的用脚发球方式,有人戏称他为“网球马拉多纳”;被誉为“独腿美人鱼”的南非奥运、残奥双料选手纳塔莉·杜托伊特说:“实际上我参加残奥会并不是以比赛的心态来的,奥运会和残奥会是我的梦想,也是我的目标。在我16岁的时候,根本没想过自己会遇到车祸。对我来说,能继续活着,做我现在想做的事,就是很幸福的。”她还寄语那些和她一样渴望实现目标的残疾人:“我希望他们走出来,无论是健全人还是残疾人,如果你有梦想、目标和信念,那就该行动起来,去实现它。这对所有残疾人来说都是一种美好的体验。”她和来自巴拿马的萨依德·哥麦兹在残奥会闭幕式上同被授予了顽强拼搏奖的殊荣。

坚强之美、超越之美、残缺之美,在残奥会的赛场上时时处处绽放着奇异的光芒!他们让我们看到了进取、超越、希望和梦想,也让我们更深刻体会了“精神寓于运动”的理念。这是残奥会给残疾人运动员带来了美丽,残疾人运动员更因残奥会向世界释放了他们残缺的美丽。

诚然,我们希望每个人都能做一个肢体健全、心智健康的人,但我们更应该把目光投向那些残疾人、那些社会的弱势群体,给他们以尊重和帮助,给他们以施展才华和超越梦想的舞台,这就是残奥之美带给我们深刻的启示。

罕见病心得体会篇3

北京冬残奥会已进行半程,中国代表团不断突破历史,超越自我。作为冬残奥会举办地之一,河北籍运动员的表现也令人眼前一亮,甚至制造了一场比赛包揽“金容融”、升起三面五星红旗的“名场面”。

在北京冬残奥会中国体育代表团名单上,河北籍运动员共有34名,占运动员总数的三分之一以上。而在4年前的平昌冬残奥会上,河北籍运动员只有4人参赛。这种飞跃是如何实现的?在竞技水平突飞猛进的同时,更广大的普通残疾人了解和参与冰雪运动吗?

冬残奥会开幕后第一个比赛日,中国代表团的河北籍运动员就收获1金3银2铜共6块奖牌;7日的单板滑雪男子障碍追逐ul级比赛中,河北籍运动员更是包揽了金银铜牌。

和上一届相比,河北冬残奥项目何以“异军突起”?河北省残联相关负责人介绍,一方面是提前布局,加强运动员选拔,并保障他们能够有合适的训练场地。2016年11月,河北组建了6支冬残奥项目队伍,从适龄青少年中选拔、试训,并从田径等夏季项目中选拔了一批适合冬季项目特点的运动员。同时,河北省残联在河北、黑龙江等地设立6个河北省残疾人冰雪训练基地,并根据季节特点,组织队伍赴新西兰和俄罗斯外训,提升训练实效。

另一方面是聘请高水平教练团队,以赛代训提升竞技水平。河北先后从加拿大、俄罗斯聘请教练,指导冰壶队训练;从黑龙江、吉林等地引进7名国内高水平教练,吸收先进执教方式、管理理念。2016年以来,河北共举办、承办13项国内外残疾人冬季体育赛事,不断让运动员寻找大赛感觉。

该负责人表示,成绩固然可喜,但更重要的是这些残疾人运动员在备战和比赛中表现出来的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这不仅改变了他们,相信也会激励更多残疾人乃至健全人。

视障运动员朱大庆在高山滑雪女子滑降(视障)比赛中获得银牌,为中国代表团摘得北京冬残奥会首枚奖牌。作为曾经的田径运动员,她懂得训练的艰苦性,而冬季项目比夏季项目需要克服的困难可能更多一些,但她说,错过2008年夏季残奥会之后,这次终于能在家门口比赛,荣誉感特别强。“我觉得面对困难比面对遗憾简单”,在新的赛道上,她再次找到了热爱,找到了人生的方向。

“我体验了滑雪机、冰壶、轮滑等项目,尤其是轮滑,有一种飞起来的感觉,虽然摔倒了几次,但特别刺激。”河北邯郸永年区特殊教育学校学生李德杰说,他最近有些迷恋轮滑,平时一有时间,就会请老师带自己滑一会。前不久河北省残联来选拔冬季项目运动员,李德杰因为爆发力强、身体强壮,成为备选人才。

永年区特殊教育学校校长刘宪龙说,别看现在这些孩子玩得开心,但一开始大家挺有顾虑的,不太敢尝试。于是老师们因人施策,让肢体残疾人体验桌面冰壶的乐趣,让言语障碍学生和听障学生感受轮滑的魅力,组织有艺术爱好的学生进行冰雪方面的绘画创作等。

为更好地推进冰雪运动进特教学校,河北已举办多期相关培训班,培训冬季体育项目师资300余人次,并连续三年组织开展特教学校旱地冰壶比赛或轮滑比赛,激发残障青少年参与冰雪运动的兴趣和热情。

各类残疾人冰雪活动也在河北展开。2016年开始,河北连续组织“冰雪河北 快乐你我”残疾人冰雪运动季活动,建立残疾人自强体育健身示范点548个,开展残疾人冬季体育示范展示、冰雪趣味体验、京津冀冰雪训练营等活动。同时,通过举办冬残奥知识讲座、开展残疾人冰雪摄影活动等办法,普及冰雪知识、传播冬残奥文化。据介绍,目前河北省已推动50万人次残疾人参与冰雪相关活动。

罕见病心得体会篇4

在最后的冲刺赛段,日本运动员川除大辉大口呼吸着加快了滑行节奏,最终以52分52秒8的成绩冲过终点,获得了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残奥越野滑雪男子长距离传统技术-站姿冠军。

川除大辉冲线后,在终点等成绩的中国选手蔡佳云跑上前去,边表达祝贺边俯身帮他解开固定器,脱下雪板。

所有运动员完赛后,蔡佳云最终仅次于川除大辉,名列第二。

在混采区,蔡佳云格外兴奋,“特别高兴!我有点不敢相信这是我的成绩。平常都没滑过队友邱明洋,今天运气好,赢了他,拿到了这枚银牌。”

虽然蔡佳云在赛后显得非常轻松,但实际上这名小伙子在赛前紧张得失眠,辗转反侧到今天凌晨三点才睡。“昨天晚上压力特别大,脑瓜里一直在想今天比赛的选手会不会特别厉害。后来就找了心理辅导老师,接受了辅导,慢慢才睡着。”蔡佳云告诉记者。

记者们在混合采访区也问到了蔡佳云为川除大辉解开固定器的事。蔡佳云认为运动员们互相帮助再正常不过。

“之前和川除大辉比过一次赛,虽然没说过话,但我不会因为不认识他就不帮助他。我们是练体育的,不分国籍,都有一样的目标,应该互相帮助。”说到这里,他显得有些激动,“我们为了人类而战,不是为了自己而战的,我们要突破人类的极限!作为残疾人运动员,更该互相帮助。”

蔡佳云今天的出发顺序比较靠前,所以要在终点区等候较长的时间。而他在终点区也不只帮助了川除大辉。“因为在这儿等成绩嘛,他们来了我就寻思帮助一下。”蔡佳云说,“我过终点后就很累,当时就希望有人能帮我脱板,那时候就很难受。看到其他运动员进来了,我知道他们当时的感受,大家行动也都不方便,所以就想帮助他们一下。”

谈到后面的比赛,蔡佳云信心很足:“还要比3月9日自由技术短距离和3月12日的自由技术中距离。希望能进前三吧!”

罕见病心得体会篇5

北京冬残奥会高山滑雪男子、女子超级大回转比赛6日在国家高山滑雪中心“雪飞燕”收官。中国队在6场比赛中获得2金2铜,取得残奥高山滑雪项目金牌“零的突破”。

中国选手张梦秋率先创造历史。她获得女子超级大回转站姿组别金牌,这是中国残奥高山滑雪队在本届冬残奥会上的首金。5日她曾获得女子滑降站姿组别银牌。“我成功把奖牌换了颜色。”她在赛后采访时说。

在男子超级大回转站姿组别比赛中,梁景怡第一个出场便奠定优势,在全部选手滑行结束后成功锁定金牌,夺得中国残奥高山滑雪队在本届冬残奥会上的第二金。

此外,中国选手朱大庆、张雯静也有上佳表现,分获女子超级大回转视障、坐姿组别铜牌。这两个项目的金牌分别由斯洛伐克、日本选手获得;男子超级大回转视障、坐姿组别金牌则分别归属英国、挪威选手。

两个比赛日过后,残奥高山滑雪滑降、超级大回转比赛收官,中国队收获2金2银3铜。中国队将继续出战残奥高山滑雪全能、回转、大回转比赛。

越野滑雪 中国队包揽两金

北京冬残奥会残奥越野滑雪比赛6日在国家冬季两项中心开赛。中国队包揽当日决出的两枚金牌,郑鹏夺得男子长距离(坐姿)冠军,这也是中国队残奥越野滑雪项目的首枚金牌。

当天18公里的比赛,郑鹏在6公里过后就确立了领先位置,并以43分09秒2的成绩第一个滑过终点。中国队的毛忠武以43分23秒8获得银牌,加拿大选手科林·卡梅龙以47分36秒6夺得铜牌。另一位中国选手杜天位列第四。

郑鹏赛后说:“今天把这几年的训练水平都发挥出来了,感觉滑的节奏都比较顺。”

四年前,在平昌冬残奥会上,郑鹏获得该项目第四名,也是本届冬残奥会前中国队在冬残奥会个人项目上的最好成绩。

四年后,站上最高领奖台,郑鹏表示,这是自己不懈努力、坚持科学训练的成果。

“心里就一直想着一定要坚持,别放弃。我们训练比较系统,主要还是提高体能,平时训练就匀速,找好自己的体能分配。”郑鹏说。

随后进行的女子长距离(坐姿)比赛中,杨洪琼以43分06秒7的成绩夺冠,为中国队再添一金。美国选手奥克萨娜·马斯特斯以43分38秒8摘银,中国选手李盼盼以45分17秒0夺铜。另一位中国选手马静获得第五名。

残奥单板滑雪当日在云顶滑雪公园展开4个项目的资格赛争夺。

罕见病心得体会篇6

刚刚结束的北京冬残奥会残奥冬季两项女子短距离(视障)比赛中,中国运动员王跃和杨倩茹分获第四名和第五名。“我看不清世界,但我想让世界看到我。”赛场上,中国运动员道出心声。

北京冬残奥会女子短距离(视障)比赛共有9名运动员参赛,其中有两位是中国运动员。根据比赛规则,视力残疾的运动员是在引导员的引领下完成比赛,运动员使用电子气步枪,通过感受激光射线的准确度,以声音频率作为反馈信号,指示运动员调整射击角度,完成最佳射击。

根据出发名单,中国运动员杨倩茹在引导员于洪顺的引导下第2个出发,王跃在引导员李亚林的引导下第5个出发。在和引导员的密切配合下,两位运动员顺利完成了比赛,王跃获得第四,杨倩茹获得第五。

“今天的表现比赛前预期要好,我发挥出了自己的实力。”赛后采访中,杨倩茹对比赛结果非常满意。

2001年出生的杨倩茹是来自北京的运动员。刚进入北京残奥越野滑雪队时,身高一米七的她体重只有90斤,连完成训练都非常困难。为了变得强壮,她每晚睡前吃5个鸡蛋,为了追赶队友,她早晚各加练一堂课。终于,她的身体素质越来越强壮,和他人的差距也越来越小,并在亚洲杯上夺得两枚银牌。

杨倩茹说,她要感谢所有支持她的人,尤其是引导员和教练。“他们当中缺了任何一个,都不会成就今天的我。”杨倩茹说,比赛过程中,引导员于洪顺一直在为她喊加油,给了她克服困难的勇气。

“我从来没选择放弃,我会比从前更努力,更坚定。”本届冬残奥会,杨倩茹还将参加残奥冬季两项中长距离项目的比赛。

22岁的王跃来自河北秦皇岛,接触冰雪运动时刚满17岁。作为一名残疾人运动员,在训练的道路上,王跃遇到的困难常人难以想象。但无论多困难,她都从未想过放弃。

“我看不清世界,但我想让世界看到我。”王跃说。

罕见病心得体会篇7

在北京冬残奥会开幕式上,来自中国残疾人艺术团、浙江省残疾人艺术团、北京体育大学的90名演员,身着雪白的服装,跟随《冬残奥圆舞曲》的音乐,在国家体育场幻化成一朵朵闪亮的雪花,舞动出流动的冰雪世界。

2月13日深夜1点,距冬残奥会开幕还有19天,北京顺义中国残疾人体育运动管理中心依然灯火通明,临时搭建的10米高台上,编导裴云不断喊着指令,90名演员在手语老师帮助下调整着自己的位置。编导李文倩来自中国残疾人艺术团,这次借调到导演组参与《圆舞曲》的编创,她非常兴奋地一路小跑来到场边的空地,在地上用一根根牙签摆出了各式各样的雪花造型,“每根牙签就代表一名演员,我们最初想了100组雪花造型。”李文倩说。

?圆舞曲》的排练结束时间总是很晚,艺术团舞蹈一队聋人演员魏菁阳打着手语:“我们通常是早上9点排练到晚上11点,如果是在这个模拟场地排练就会更晚些。”模拟场地是三个训练场馆中最大也是最冷的,演员都穿着厚厚的长羽绒服,舞蹈中有很多翻滚动作,需要演员躺在地上完成,一晚练下来,地面都干净了。

两个多月的排练下来,大部分演员的舞蹈鞋都磨破了,魏菁阳用黄色胶布把自己的红色棉舞蹈鞋缠住继续排练。“你可以看看刘巧的舞蹈鞋。”艺术团三队演员徐可心捂住自己的脚指头调皮地说。舞蹈三队演员刘巧的舞蹈鞋已经可以开口“说话”了,她和队友都是艺术团附属学校2015级学生,现在一起就读于长春大学舞蹈专业。艺术团新买的舞蹈鞋早早就到了基地,没有人去换新鞋,“都不想换,磨损得太快,这样节约一些。”这一双双破损的舞蹈鞋,也是演员们为冬残奥会开幕式奋斗的战绩。

?圆舞曲》需要演员通过旋转椅子完成舞蹈动作,椅子和人如何协调一致,如何控制好旋转是关键,也是训练难度最大的环节,这需要长时间不断练习和磨合,才能形成人椅一体。魏菁阳说:“我们刚开始练,身上被椅子硌得到处是淤青,感觉身体都不是自己的,睡觉都能疼醒。”艰苦的训练、身体的疼痛并没有阻挡大家训练的热情,最后都坚持了下来,没有人退出。

“鸟巢”的夜晚,他们用希望和坚持舞出了一副流动的冰雪美景,让冬残奥之花绽放。

罕见病心得体会篇8

当张梦秋越过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岩石赛道最后一个弯道,跃入人们视野并全速冲向终点时,守候在终点区域的中国队教练组、技术官员和志愿者人群,已经进入狂欢模式。北京冬残奥会开幕后第二个比赛日,中国高山滑雪迎来了突破历史的激情时刻:1分13秒54!在残奥高山滑雪项目中,终于第一次有中国运动员出现在最高领奖台上!

“我很喜欢‘金容融’,我喜欢金色!”张梦秋说,“我现在感觉特别开心、激动。”

张梦秋出生于2002年,14岁时,她被河北省残联选中,成为一名高山滑雪运动员。“刚到队里的时候,什么都不懂,教练告诉我说,想要把雪滑好,就必须练好体能。一次完成体能训练后,我的双腿已经疼到走不了路了。那时我想到过放弃,在家哪受过这样的苦呢?”

后来,看到队友每天都在努力训练,张梦秋打消了这个念头。“一定要坚持,坚持就是胜利。人生能有几回搏,现在不搏何时搏——这句话是我前进的动力。”张梦秋说。

第一次穿上滑雪板站在雪道上的时候,她在一个小缓坡上就摔了好几跤,后来慢慢掌握了一些技巧,就越滑越好了。第一次参加河北省残运会时,小梦秋没能登上领奖台。看到站在领奖台上的队友,她暗下决心:下次一定要站上领奖台。终于,她在自己参加的首次残疾人全国高山滑雪锦标赛上,拿下一银一铜,并且顺利进入了国家队。

“当时我告诉自己,下一次比赛,我的目标不是第二、第三,而是夺得冠军。最终,我在全国残运会和省运会中都拿到了金牌。”张梦秋说。

赢得全国冠军后,张梦秋开始向更高的目标发起冲击。“先是去了新西兰看到国外的雪道和国内的不同之处,虽然对手不多,但也积累了一些比赛经验。后来去了欧洲的一些国家,参加了欧洲杯和世界杯比赛。对国外的运动员有了一些了解,感觉自己和国外运动员的差距特别大,我还得继续努力。”

为了尽快缩小差距,张梦秋和她的伙伴们加倍努力。在他们身后,许多人以各种方式给予全力的支持。中国残疾人高山滑雪队领队王响平表示,这批运动员之所以能迅速提升竞技水平,离不开国家队从选材到日常队伍管理的体制机制保障,离不开诸多高水平雪场的场地设施保障,更离不开我们运动员无所畏惧、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

2020年,张梦秋在瑞士为中国队拿下残疾人高山滑雪首枚世界杯金牌。随后她又在当年的世界杯分站赛中赢得三枚奖牌。北京冬残奥会开幕前,她被国际残奥委会官网认为是“承载‘东道主’夺冠希望”的选手。

3月5日,被寄予厚望的她,在女子站姿速降项目中以0.1秒之差屈居亚军。“我挺开心的,滑降不是我的强项,今天的成绩会对后边的比赛(在信心方面)有一些帮助。”张梦秋在收获银牌后说。夺得金牌之后,当记者问到她想通过这个冠军给人们传递怎样的价值观时,她先是说,“我脑瓜子笨,不会说”,然后思考了一会儿,缓缓地说:“想让更多人知道,只要努力,就会有收获。”

罕见病心得体会8篇相关文章:

因病低保的申请书范文6篇

微小说《病》的读后感通用7篇

小樱桃的病读后感参考5篇

学校病媒生物防治工作总结7篇

大学生因病休学申请书6篇

2024年社区病媒生物防治工作计划7篇

大学生因病休学申请书7篇

榜样的力量8心得体会8篇

教师观看榜样8心得体会8篇

心得体会阅读心得体会8篇

罕见病心得体会8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3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