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之歌》教案5篇

时间:
Brave
分享
下载本文

制订教案有助于教师更好地安排教学活动,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中,教案的编写应当结合学生的接受能力,从而使教学过程更加顺畅和有序,以下是好文档范文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长江之歌》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

《长江之歌》教案5篇

《长江之歌》教案篇1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通过理解诗歌语言和吟诵诗句,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

的热爱之情,培养审美情趣。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人新课,激发兴趣

1.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一首赞美长江的诗歌。

(板书:长江之歌)

?长江之歌》是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的歌歌词。

2.出示地图,指出长江的位置和所流经的地方。

3.你们对长江了解多少呢?

4.放录音。

?长江之歌》歌词豪放,歌声雄浑,我们一起来欣赏。

二、初读指导

1.自学生字词。

(1)自由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

(2)描红田字格中的生字。

(3)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丰采 依恋 荡涤 尘埃 磅礴 灌溉

2.检查自学效果。

出示词语。

乳汁 哺育 挽起 荡涤 尘埃

灌溉 奔去 各奔东西

(2)指名逐词读,指点学生从平翘舌音、前后鼻音、一字多音等方面区分加点字读音的异同。

(3)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丰采:美好的仪表举止。

依恋:留恋,舍不得离开。

荡涤:洗涤。

尘埃:尘土。

磅礴:气势盛大。

灌溉:把水输送到田里。

3.各自轻声试读课文。

4.分节指名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指点。

5.四人小组自由读课文,讨论:哪些地方读懂了?交流。

三、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

乳汁 哺 挽 涤 埃 灌溉

2.指导写字。

乳:左右基本等宽。

汁、哺、挽、涤、埃:左窄右宽。

灌、溉:左窄右宽,因笔画较多,写时要紧凑些。

3.学生练习写字,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一、听写生字词

二、指名朗读课文

三、精读训练

这部系列片让我们感受到了长江那宏伟、壮观的气势,作者说

2.出示:我们赞美长江,

你是无穷的源泉;

我们依恋长江,

你有母亲的情怀。

引读。

3.自由读,说说读了这句诗想了解什么。

4.交流:

(1)为什么说长江是无穷的源泉?

(2)“情怀”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长江有母亲的情怀?

5.精读第1节:

(1)自由读,四人小组讨论:

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源泉7 .

(2)交流。

出示:你从雪山走来,

春潮是你的丰采;

你向东海奔去,

惊涛是你的气概。

(“雪山”在祖国的最西部,“东海”在祖国的最东部,长江能从

祖国的最西部走来,向祖国的最东部奔去,说明她源泉是无穷的)

指导朗读:这两个分句我们该怎样读,哪些词提示了你?

(第一个分句要读得柔和一些,因为长江是“走来”,第二个分

句读时要让人感觉有气概,因为长江是“奔去”)

(3)默读第1节,思考:

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有母亲的情怀?

(4)交流。

出示:你用甘甜的乳汁,

哺育各族儿女;你用健美的臂膀,

挽起高山大海。

(①“哺育各族儿女”:只有母亲才会哺育儿女,在这里把长

江比作了母亲,而且长江哺育的是各族儿女,可见这位母亲的胸怀是多么的宽阔。

②‘‘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这里又把长江拟人化了,长江很长,它就像母亲伸长那健美的臂膀,从西至东,把祖国的高山大海拉在手里,让它们紧密联系在一起,永不分离)

指导学生看地图,并联系实际想象体会“哺育、挽起”的意义。

指导朗读:这一句我们要读得很深情。

(5)指导朗读最后一句,要读出“赞美”、“依恋”的感情。

(6)齐读第1节。

指导背诵第1节。

6.精读第2节。

(1)听录音,思考:

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源泉,它有母亲的情怀?

(2)交流:

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源泉?

(①‘‘远古’’是指很遥远的古代,长江从远古走来,向未来奔去,时间跨度很大,长江永远不会停息,所以说它是无穷的源泉)

指导朗读第一句:“走”、“奔”句与第一部分的“走”、“奔”句对比读,体会长江的'宏伟气势和永葆青春的活力。

(②“灌溉花的国土”:祖国的领土那么大,长江能将它们一一灌溉,所以说它是“无穷的源泉”。

‘‘推动新的时代”:长江能推动时代的发展,力量是无穷的)

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具有母亲的情怀?

(①‘‘你用纯洁的清流,灌溉花的国土”:母爱是纯洁的、神圣的,长江像母亲一样滋润着祖国的每寸土地。

②“你用磅礴的力量,推动新的时代”:母亲的力量是巨大的,长江就像母亲一样,对新时代的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3)师引读。所以,“我们——赞美长江……”

(4)指导朗读第2节。

(5)指导背诵第2节。

四、练习朗读全诗

1.同学们,作者从空间上和时间上歌颂了长江,学完了这首诗,你们有什么感想呢?

2.是啊,长江源远流长、宏伟博大、多姿多彩;长江古老悠久、气势磅礴、力量无穷。让我们以饱满的热情去赞美长江,表达出我们对这位伟大母亲的依恋之情。

3.练习朗读。

五、学唱歌曲

《长江之歌》教案篇2

一、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5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理解诗歌的语言和吟诵诗句,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培养审美情趣。

二、教材说明:

这首诗是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歌歌词。作者以雄浑的气势,赞颂了长江的宏伟、壮观,以真切的情感表达了对长江的热爱、依恋之情。全诗共分两部分。第一部分即第一小节,写长江的源远流长,宏伟博大,多姿多彩;第二部分即第二小节,写长江的古老悠久,气势磅礴,力量无穷。

本课的教学重点在指导朗读,引导学生运用多种形式反复吟诵,联系上下文细细玩味,尤其是领悟文中两次出现的诗句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的深刻含义。

三、教学时间:

两课时

四、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一首赞美长江的诗歌。(板书:长江之歌)

?长江之歌》是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的歌歌词。

2、出示地图,指出长江的位置和所流经的地方。

3、你们对长江有什么了解呢?请同学们自由说说看。

4、放录音:《长江之歌》歌词豪放,歌声雄浑,我们一起来欣赏。

二、初读指导。

1、自学生字词。

(1)自由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

(2)描红田字格中的生字。

(3)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丰采依恋荡涤尘埃磅礴灌溉

2、检查处学效果。

(1)出示词语:

乳汁哺育挽起荡涤尘埃灌溉奔去各奔东西

(2)指名逐词读,指点学生从平翘舌音、前后鼻音、一字多音等方面区分加点字读音的异同。

(3)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丰采:美好的仪表举止。

依恋:留恋,舍不得离开。

荡涤:洗涤。

尘埃:尘土。

磅礴:气势盛大。

灌溉:把水输送到田里。

3、各自轻声试读课文。

4、分节指名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指点。

5、四人小组自由读课文,讨论:哪些地方读懂了?互相交流。

三、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

乳汁哺挽涤埃灌溉

2、指导写字:

乳:左右基本等宽。

汁、哺、挽、涤、埃:左窄右宽。

灌、溉:左窄右宽,因笔画较多,写时要紧凑一些。

3、学生练习写字,教师巡视指导。

《长江之歌》教案篇3

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已有初步的音乐审美感知能力,但对音乐的学习大多建立在兴趣的基础上。他们对外面的世界很好奇,所以本课从长江沿岸的地理和风景名胜着手,激发兴趣层层深入。根据教学的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主要通过“看” “听”、 “诵” 、“唱”等手段,让学生感受歌曲的情绪,体会歌曲的思想内涵。

教材分析

?长江之歌》是一首抒情歌曲,舒展起伏的旋律形象地描绘了长江的气势宏大、波澜壮阔、曲折回转的情景,通过对中国的母亲河——长江的描写与赞美,表达和抒发了中国人民热爱祖国的深厚情感。歌曲为4/4拍,a b a三段体结构。

教学目标

1、用缓呼缓吸的方法学唱《长江之歌》,能用赞美地感情准确的演唱歌曲。

2、知道影视音乐的概念,初步体会旋律的进行与表现歌曲情感的联系。

3、感受歌曲中对长江的赞美之情,激发学生对母亲河——长江和对祖国大好河ft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用缓呼缓吸的方法有感情地演唱《长江之歌》。

2、教学难点:唱准歌曲的弱起、大跳及附点节奏。教学方法

(1)示范法

(2)欣赏讨论法

课时设计

1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钢琴

教学过程

多媒体准备,组织上课,师生问好。

(一)导入简介影视音乐

1、请学生唱唱自己熟悉的电影或电视剧的曲。

2、出示影视音乐的概念

影视音乐:就是电影、电视剧中的配乐和歌曲。歌曲包括歌和插曲,配乐包括音乐和场景音乐。

?设计意图】:紧扣单元,直观的让学生了解影视音乐

3、导出课题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唱一首影视歌曲——《长江之歌》。同学们,我们都知道中华文明因黄河、长江而诞生,又汲取了这两条母亲河的乳汁,在母亲河的共同哺育下发展壮大、繁荣昌盛,是她们哺育了江河沿岸亿万的华夏人民。让我们随着今天的音乐课来共同领略我们的母亲河——长江的风采。

(二)新授歌曲

1、播放公益视频《美丽长江之歌》,畅谈你知道的有关长江的知识,初步感知长江的壮美。

源头:青海省青藏高原唐古拉ft脉的格拉丹东雪ft河流全长6397km是

世界第三大河,我国第一大河。流域面积达180万平方公里,居全国之首。流经九省二市,经上海吴淞口入东海。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的播放,直观的让学生了解长江,感受那种直击心灵的震撼。

2、简介歌曲背景沿革及作者、介绍《话说长江》大型电视纪录片的内容

?话说长江》这部25集的关于长江沿岸地理及人文的纪录片,1983年8月7日在中央电视台首播,播出后反响空前热烈。全国观众的反应以及它被赋予的意义已经远远超过了纪录片本身传达出的信息,因为中国观众第一次全面直观地看到了国家的人文地理。从神奇的长江源头到壮观的入海口,向人们展示了长江沿岸的自然风光、名胜古迹、风土人情、以及两岸人民的生活。、曲作者王世光,词作者胡宏伟

3、初听歌曲(视频播放:殷秀梅演唱《长江之歌》),说说歌曲描绘了怎样的情景,给你怎样的感受?

生:我仿佛看到了亿万年来,长江在祖国大地上奔流不息,灌溉着我们花的国度,也感受到了中华儿女对母亲河长江的热爱。

4、朗诵歌词,颂出对母亲河的热爱(背景播放《长江之歌》伴奏)

?设计意图】:通过对歌词的朗诵,进一步让学生感受长江的豪迈与壮美。

5、呼吸训练(缓呼缓吸),为有感情的歌唱做好准备、深吸后慢慢呼出、深吸保持住用“wu”模唱音阶

6、聆听并学唱歌曲、复习4/4拍的强弱关系及划拍手势、弱起小节等知识。、师范唱、生跟唱第一段词,讨论:有哪些地方感觉比较难唱?(解决大跳与附点音符)、教师带唱第二段歌词,感受歌曲一浪推一浪奋勇向前般的旋律线。

7、分析总结歌曲结构并完整演唱、给歌曲分段并分析各个乐段的`情绪情感。

a乐段:对长江采风的描述(热情的)

b乐段:比喻成母亲阐述长江的力量(亲切抒情)a’乐段:对长江的赞美及歌颂(激昂的)尾声乐段:对长江的依恋与赞美之情进一步抒发、跟伴奏完整的,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三)拓展升华

作为我们的母亲河,几千年来,长江无私地为中华儿女灌溉、排污、取水、运输、发展工业。可是现在,我们的母亲河生病了……(视频播放:《母亲河的哭泣》),说说的你的想法。

我们赞美长江,同时要懂得保护长江。

?设计意图】:情感升华到环保,对比长江的壮美与受到的破坏,由衷的产生保护长江的情感。

(四)课堂小结,畅谈这节课你的收获

1、师小节:《长江之歌》作为《话说长江》的歌,把长江的风采及人们对它的赞美依恋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这与影片的内容非常贴切,从而看出影视剧的内容跟影视音乐有着很密切的关系。同时,我们也知道了,我们要关注我们的生存环境,爱护我们的母亲河——我们赖以生存的生命之源。

2、在《长江之歌》的歌声中结束本节课。

板书设计

?长江之歌》

旋律特点:弱起进入、波浪式、大跳、附点音曲式结构:a b a +尾声

情感体现:热情亲切抒情激昂无尽赞美作业设计

1、有感情歌唱《长江之歌》

2、搜集影视歌曲并唱一唱,体会歌曲在影视中的作用。

教学反思

?长江之歌》是一首抒情风格的进行曲。它气势宏大、舒展起伏的旋律形象地描绘了长江的波澜壮阔、曲折回转的情景。乐曲用单三部曲式写成a+b+a+尾声的结构。刚踏入中学校园的同学们,对音乐课充满期待,因此,我在课前做好了充分准备,在教学过程中,首先,我注意到教学切入点的导入,其二,更注重教学环节的衔接,用简练精悍的语言承上启下,将教学细节环环相扣,使课堂既生动又活泼,从而激起同学们对音乐课的喜爱,讲解音乐知识的时候和歌曲相结合,做到形象和生动,容易接受。

《长江之歌》教案篇4

本设计以我校市级课题《小学中高年级开放式阅读教学研究》的实施为背景,通过研究、探讨“开放式”阅读教学的内容、形式、评价,让学生通过开放的阅读教学,置身于一种动态、自由、多元、广阔的阅读环境中,使学科间融合、课内外结合、阅读与体验活动相结合,学生得以在开放的阅读背景下,自主阅读,自主发展,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良好的学习品质、人文修养和语文实践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奠定坚实的基础。

教材分析

[题 解] 《长江之歌》是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歌歌词,王世光作曲,胡宏伟作词。“长江之歌”题意是关于长江的歌,唱长江的歌,赞长江的'歌。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发源青海省唐古拉山各拉丹冬雪山沱沱河,全长6300千米,流经11个省、市、自治区,注入东海。它源远流长,与黄河一起,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被誉为“母亲河”。它是永远值得赞颂的。

[结构分析]

这首诗歌赞颂了长江的宏伟、壮丽,表达了对长江的热爱、依恋之情。

全诗共分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节):写长江源远流长、宏伟博大、多姿多彩。

第二部分(第2节):写长江古老悠久、气势磅礴、力量无穷。

这两部分运用前后两次出现的“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贯通起来,以对长江“赞美”、“依恋”的真挚感情作主线,把长江源远流长、历史悠久、力量无穷、贡献巨大融为一体,给读者以强烈的艺术感染,进而升腾起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能结合课外阅读中搜集的有关资料理解“你是无穷的源泉” “你有母亲的情怀”的含义,体现教学资源的开放性。

3、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与理解,引导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感悟,激发他们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体现教学形式的开放性。

教学准备

1、 中国地图

2、 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视频

教学过程

一、聊长江,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

1.今天我们来聊一聊长江,说到长江,我们知道它和黄河都被称为炎黄子孙的母亲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正是有了它们,才有了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正是有了它们,古老的神州大地才生机盎然。多年前,中央电视台播出电视连续节目《话说长江》,刚播出几集就产生了万人空巷的播放效果。现在我们一起来到江边,共同感受中华第一大河的丰采。

2.播放《话说长江》片段。

3.交流观看视频的感受。

同学们,看完这段录像,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屏显: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脉的格拉丹东雪山,她从西向东奔去,最后注入东海,流经11个省、市、自治区,全长6380多公里,流域面积达180万平方公里,居全国之首,是世界上第三大河。

4.小结并屏显:通过同学们的介绍,我们对长江有了了解。

5.再次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

长江横贯中国大半个国土,她浩浩荡荡,奔腾不息。同学们你们知道吗?

屏显:《话说长江》节目刚播放时只有王世光的谱曲,还没有歌词,为了更好地表现长江雄伟、浩荡的英姿,《话说长江》剧组面向全国征集歌词,在收到5000多份的应征歌词中,专家选中胡宏伟《长江之歌》。

同学们,专家在成千上万的歌词中,怎么就选中了胡宏伟的作品呢?让我们一道走进课文,看看专家挑选他的作品的理由呢?

板书:长江之歌

二、学歌词,初步理解歌词的内容。

1、自由朗读诗歌。

注意读准字音,读准停顿,同时,想一想:胡宏伟创作的《长江之歌》可能给评审专家留下的初步印象是什么?

2、学生初读后交流。

3、检查学生初读课文的情况,相机检查预习效果。

学生朗读课文,相机纠正读音,理解重点词语。

(1)集中出现词语。屏显:乳汁 臂膀 灌溉 情怀 荡涤 尘埃 哺育 丰采

(2)读准字音、理解词义

哺育:哺是什么意思;育是什么意思?连在一起理解是什么意思?

(3)再来读一读课文,看谁读得更加正确,读得更流利!

三、精读品味,感知内容。

1、激发兴趣,再次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深度理解课文。

同学们,正如刚才大家所说,胡宏伟创作的诗歌深深地打动了评委,也震撼了我们。我们可以想象到:作者站在浩瀚的长江,极目远眺,心中激qing豪迈。此时他说———屏显: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

我们依恋长江,你与母亲的情怀。

师引读:我们赞美长江,是因为——,我们依恋长江,是因为——

2、引导学生,读书质疑

学生质疑:(1)为什么说长江是无穷的源泉?

(2)为什么说长江有母亲的情怀?

师板书:无穷的源泉母亲的情?

3、深度阅读第一部分,解疑感悟

带着问题让我们和作者再一次走进长江,共同感受长江的无穷源泉和她母亲般的博大情怀。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一部分。

(1)学习前两个分句。

① 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源泉?学生回答。

(屏显)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丰采;

你向东还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

② 在这两个分句中,哪些词语直接表达了作者对长江的由衷赞美之情?

③自由读,同桌讨论、交流。

④学生汇报(第一个分句要读得柔和一些,因为长江是“走来”,第二个分句读时要让人感觉有气概,因为长江是“奔去”。)

说到“丰采”,我们来辨一辨“丰采”与“风采”能不能换?为什么?

⑤指导朗读

(2)师小结:春天到了,青海雪山的积雪化为春潮,从西向东奔腾而下,汇聚为长江的一派惊涛,造就了长江的丰采,显示了不可阻挡的磅礴气势,更显示了它无穷的源泉!怎不令我们去赞美!师板书:(赞美)

(3)学习中间两个分句。

①作者不仅以雄浑的气势,热情赞颂了长江的宏伟、壮观;还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充分表达了对长江母亲的热爱、依恋之情)

作者怎么说?

屏显: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

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

②在这两个分句中,哪些词语突出地表现了“你有母亲的情怀”?能说说你的理解吗?

③自由读,同桌讨论、交流。

④同学们说的都很精彩,我们就生活在长江边,你能说说长江这位母亲对我们有哪些作用?

⑤学生交流汇报:

(4)师小结:长江水就像母亲甘甜的乳汁,源源不断、无怨无悔滋养着万物生灵,她的支流就像母亲伸出的健美臂膀,将各族儿女、高山大海紧紧地拉在手中,拥在怀里,让他们永远团结在一起。显示了长江有母亲的情怀。这样的母亲怎不令人依恋?师板书:(依恋)我们能不能将这份依恋之情表达出来呢?(指名读齐读)

(5)师:我们能不能将这份依恋之情表达出来呢?(指名读 齐读)

三、谈收获,交流感悟

学习完第一部分,你有哪些收获?学生汇报交流。

四、指导朗读指导背诵

同学们,让我们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像诗人胡宏伟一样,发自肺腑的表达对长江的赞美、依恋之情吧!准备好了吗?

哪些同学能根据提示背诵第一部分?屏显学生背诵。

根据提示背诵:

你从,春潮;你向,惊涛。

你用,哺育;你用,挽起。

我们,你是;我们,你有。

五、学唱歌,巩固背诵

六、师总结:滴滴清泉,甘甜万年,滚滚江水,惊涛拍岸。长江,一条有生命的河流,一条和人们的思想感情相交融的河流,一条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充满着无穷活力的河流,她养育了一个民族,书写了无数诗篇。长江永远值得我们去赞美去依恋!

板书1、长江之歌

赞美 无穷的源泉

依恋 母亲的情?

作业学完了课文以后,你一定对长江有了新的了解,产生了新的感情。你也可以像作者一样写首小诗来表达你此刻的.心情,可以画一幅画来展现长江的波澜壮阔,可以收集古人赞美长江的诗句,当让可以学唱一首赞美长江的歌曲。请选择一项作业完成。

《长江之歌》教案篇5

教材简析:《长江之歌》是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中的歌词,这首歌词,从地理、人文两个方面歌颂了长江对中华民族的贡献。有感情的朗诵诗歌、理解诗歌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是本文学习的重点,长江为什么被称为母亲河是理解的难点。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课文,欣赏并跟唱。

2.自学生字词语,积累美词佳句。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了解长江为什么被称为母亲河。

4.进一步查阅资料,全面了解长江。

5.领悟诗歌对应的表达方法。

关键处处理:1. 搜集关于长江的资料,加强对长江的了解。

2. 用直观的课件、音乐将学生带入情景,增强对母亲河的热爱。

教学准备:教师:vcd、风光片《长江》、录音机、磁带、中国地形图、有关长江的资料等。

学生:查阅有关长江的资料等。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导学生翻阅本单元教材,导课。

同学们,中国有两条大河,横贯中国大半个国土,被称为中国的母亲河,你们知道是哪两条河吗?

这个单元我们就来学习描写介绍母亲河的文章。请同学们浏览本单元内容,看看都有哪些课文,分别写得是什么内容。

二、播放电视风光片《长江》片断,教师适时给以介绍,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热情。

播放完,出示中国地形图,师生共同介绍长江,对长江有一个全面的完整的认识。

多年之前,有一部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其中的歌《长江之歌》深受人们的喜爱。播放《长江之歌》。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歌词。

三、自读课文,了解大意。

放声朗读几遍课文,结合预习,了解大意。

四、指读课文,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分男女生、同位朗读,全班齐读。

五、理解课文内容。

1.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全班交流,教师适时给以指导。

六、再读诗歌,体会课文的表达形式。

1.再读诗歌,看一看课文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2.先小组合作讨论,再全班交流,结合学生的交流,引导学生体会到两段歌词相互照应的表达方法。

七、再读课文,填写我的视角。

1.引导学生阅读“丁丁”“冬冬”的视角,你的.视角呢?再读课文,填写“我的视角”。

2.先小组交流,再指名全班交流。

八、有感情的朗诵,背诵课文。

1.用自己体会到的感情,大声朗诵,试着背诵。

2.指名背诵。

九、欣赏并跟唱《长江之歌》。教师放录音,学生欣赏并跟唱。

十、质疑问难。

十一、探究:为什么把长江比喻成母亲?

十二、课时小结。

作业设计:

1. 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课文。

2.积累优美词句。

3.《课堂同步学习与探究》

《长江之歌》教案5篇相关文章:

云之歌的读后感7篇

七子之歌的读后感1000字7篇

云之歌的读后感精选8篇

秋之歌的读后感推荐6篇

秋之歌的读后感6篇

化妆教案教案5篇

小班开学安全教案教案5篇

环保教案教案5篇

教案设计教案最新5篇

美术教案大班教案5篇

《长江之歌》教案5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200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