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1977观后感5篇

时间:
Trick
分享
下载本文

写观后感一定要将自己真实的感受表达,当大家欣赏完一部影片后,肯定有不少感触,可以撰写一篇观后感,以下是好文档范文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电影1977观后感5篇,供大家参考。

电影1977观后感5篇

电影1977观后感篇1

很早就知道这部电泡茶水影了,下载了也很长时泡茶水间了。一直放在电脑里泡茶水没看。今天终于有机会泡茶水在话,这是 一部优秀的泡茶水话,这是一部优秀的电影,也是一部非常大胆的电影,因为涉及政治,涉及敏感时期,涉及动荡年代。但是无论怎么说,难掩她的优秀,深刻,真 实,感人。

一个动乱的时期,一个荒.唐的年代,人人自危,生怕哪句话不小心就成了政治犯。即使这个年代已经画上了句号,但是仅隔一年,不论中央还是 地方,恐惧的惯性仍然驱使着人们按照以前的方式生活,根深蒂固的思想仍然凌驾在人性之上。任何人都不能否认,毛泽东的造神运动很成功,甚至隔了几十年,到 了现在,仍有人深深的拥护者毛主席的一切。但是,但是,仅隔一年,邓小平敢于提出恢复高考制度,我不得不说,邓小平是一个伟人,睿智,大胆,敢作敢当,敢 于向权威挑战,不知道小平同志当年承受了多大的压力。但是所有的付出都是有回报的,不知道他的这一举动改变了多少人的命运,当然是向好的方向转变,就像当 初的上山下乡改变了许多人的命运一样。

一个动乱的时期,一个荒.唐的年代。人性的泯灭与光辉并存,思想的脆弱与激情交织。政治压力的强大--强大到 泯灭父女亲情,强大到摧毁男女爱情,这两种人世间最伟大最真诚的情感--是无法估量的。但是人心未死,最起码代表 着未来的年轻人的人心未死。也许死过,但是他们就像冬天的草籽一样,一遇到春风照样生根发芽然后沐浴着阳光雨露疯长。不错,人心未死,只是冬眠。只有少数 的顽固派仍然固守着那个已经过去的错误的成规自以为是的指导着自己的和别人的方向。当然最后,顽固派也苏醒了。不是屈服,是真正的苏醒。也就是说,只要是 正确的。人们总会去相信。但是错误的。再强大也会被历史揭开。毋庸置疑。

当人心被压抑久了,他们在相当长的时期看不到希望,以为一辈子就这样过去 了的时候,给他们哪怕一点点的希望,就像紧闭的大门突然打开了一条细细的小缝,透出了一丝光亮。那他们也会毫不犹豫的抓住这一丁点机会。就像救命稻草一样 死死的抓住,因为压抑的心灵需要解放,生活需要改变,命运需要争取。这时候,对于历史来说,进步便产生了。而且,在没有其他的选择和诱惑娱乐干扰的时候, 不论这个机会是否适合他们,他们都会为了这个理想勇往直前,义无反顾。因为这是改变的唯一方法。

但是现在,当选择很多的时候,人们迷惑了,迷茫了,不知所措了。并且开始攀比了,这山望着那山高了,痛苦了。其实,何必呢?做一个傻子,未尝不是一件好事,不一定不会成功,但是肯定不会痛苦。就像许三多和阿甘一样生活,有何不好?

电影1977观后感篇2

看了这部影片之后忽然想起自己的高三。

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起来之后应对的就是慢慢课桌一大摞书本,重的连课桌的翻盖都开不出来,也有成叠的模拟卷在面前张牙舞爪,会有一把写完了的水笔笔芯,嘴里念叨的也都是些什么英语单词、语文的诗句,偶尔还会在某个脑子不太清晰的时候把某同学随口叫做agcl,总之,高三就是在老师不动声色的说“你们要在高考中体现水平,把隔壁班的打的血肉模糊”这种恐怖气愤中度过。都说高三是黑暗的,以前的我觉得亦是如此。

然而一部影片却颠覆了所有的想法。

这是一个发生在黑龙江的一个农场的故事,讲述了一群在农场插队的青年冲破重重阻难参加那一次另一代人都难忘的高考。故事融合了更多的是一些暖色调的感情,比如男女主角陈琼和潘志友的感情,男青年之间那种真挚的兄弟之情,所谓“右派”的父亲与女儿之间的亲情,包括一向一根筋的农场长老迟也改变了对青年参加高考的态度。

看完整片电影,一个镜头一向萦绕在脑海中不肯散去。这就是知青们拼尽全力追赶火车去高考的镜头。他们为了参加考试,在冬日早早起床,坐着拖拉机去火车站乘坐开往县城的火车。半路上拖拉机坏了,他们便索性去追赶即将到站的火车。一路上翻越深山雪岭,充满艰辛,他们相互鼓励、相互打气、相互搀扶、跌倒了再爬起来,竭尽全力、不顾一切地奔向疾驰而过的火车。他们追赶的不仅仅仅是一列赶往目的地的火车,更是一列赶往未来赶往期望的时代列车。

因为年代的关系,也许我们不能体会到当时的知青们在应对恢复高考的时的情绪。也许,参加高考对于他们的好处再也不用听老迟的“一个章子就能决定一个人的命运”,从此以后就能够将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所付出的劳动,挥洒出的汗水还有泪水,甚至是鲜血都有了切实的回报。____结束邓小平复出后,宣布恢复高考,这就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新期望。

此刻,恢复高考已经30多年,我们已经把高考视为人生的务必经历的一个阶段,“没有经历过高考的人生是不完整的人生”,在现今如此优越的环境之下,我们是不是更就应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努力成为国家未来的主力军?

“恢复高考对高考本身重要的多。”这句话也是被称为精华中的精华。在__________的十一年里,有多少优秀的领导人被判刑,又有多少知识分子,就如同陈琼的父亲,一个数学老师,被误判为“右翼”分子,此刻想想,__________的行为是多么可笑,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居然能够抛弃文化,抛弃知识,那剩下的还有什么?只有愚昧和无知。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在十一年的耽搁之后,最后有了改变的勇气,处在当时社会的人们压抑了太久,也发出了他们最终的呐喊。

1977,永远停留在了过去,此刻的我们要用遗忘做向导,引领我们向前进!

电影1977观后感篇3

这篇文章送给即将高考的学生

我是一个从小村走出来的姑娘,走出来时还不懂何为命运。

“用知识决定命运”这话对我并不陌生。父母从小叮嘱我:“要好好学习,不要走我们的老路”;老师教导我:“要刻苦读书,才能走出小村,改变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命运”,年幼无知,那时我不懂这些道理,就只是知道我该努力学习,考上大学就算成功了。如今,我终于从那个贫瘠的小村走出来,坐在了大学的教室里。

直到看了《高考1977》这部影片,我才明白了,那一句“用知识改变命运”里有着太多的故事,那一声声叹息里有着太多的无可奈何……

我仿佛站在了1977年的天空下,看到了那个时代的青年乃至整个民族对知识的渴求,看到了沉睡了十一年的民族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中坚毅地崛起,他在呐喊,他们都在呐喊:把命运还给我!

用感动来形容这部影片带给我的感受实在太轻,它带给我更多的是震撼。我震撼于那个身不由己的年代,仍有人执着地为了命运挣扎着;震撼于希望的大门打开之际,这个民族的青年对找回知识的渴望。

小根宝用瘦弱的身躯倔强地撑起了300斤的麻袋,这,是自由的重量,他倒下了,换来了久违的自由,却仍旧回不去他惦念的远方,这,是命运的重量!强子就地绝食来扞卫考试的权利,他说的没错,这次党中央是他的后台,这不是谁的恩赐,他有权决定自己的命运。

偷了教材,拿取了报名表,整个三分场的青年可以为了自己的命运搏一把了,他们彻夜难眠,澎湃着热血斗志昂扬前往考场,可造化弄人,车却坏了。眼看一天一趟的火车就来了,他们什么也顾不上拼了命往前跑,倒下了爬起来继续跑,因为前面,是他们走出这片寒冷的农场的唯一一条路,是他们改变命运的唯一一条路,而身后,是他们在滴血的被耽误了十一年的青春。然而,火车还是走了。

我还记得三子跪在地上一再磕头请求父亲让火车停下,命运不许他们错过这次考试啊!我也忘不了跪在地上,看着火车远去眼里的绝望……终于,场长老迟开着拖拉机如英雄般出现,送他们去考场。我不觉得这种拯救人于千钧一发之际的剧情有多俗套或者老土,相反,这些人,三分场的孩子们,整个民族的青年们值得一个完美的结局!

这部影片的另一个成功之处,于我而言,在于它不仅让我感受到了不甘毁灭的震撼,它打动我的,还有无情历史中的柔情和温暖。记忆很深的一句话是陈琼那句:“我要的是证明,你不再是历史反革命的证明,你能给我吗?我等了十年了!”十年,这个女孩承受了太多生命不该承受的重量。

她不能选择自己所爱,甚至连拒绝的权力都没有,她不得不接受这片农场,接受这连绵的雪地,接受由别人为她决定的命运。而这又怎么能算做陈爸爸的错误呢?等了十年的又何止陈琼一个人?那一声“爸爸”陈爸爸又等了多少年,那一张抚了又抚的旧照片,是陈爸爸对女儿深爱却不能接近的无奈……

于是,他仿刻了公章,为陈琼愿意去考取大学伪造了证明。的确,在正义面前,他坦坦荡荡,在自己女儿面前,他却小心翼翼,这是一个父亲的希冀,也是一个父亲的无奈,是一个父亲的伟大,也是一个父亲的心疼……

陈琼最终以全国前五名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数学系,她没有因为一个假证明而被剥夺上大学的权利。历史没有重演,看似冷酷的场长为他补了证明。他说,如果是我的孩子,我也敢造假。这是一个父亲的担当,这是他对三分场所有孩子的担当,他要把命运还给孩子们。

影片结束在场长公布高考成绩的喜悦中,他终究明白,农场需要这些孩子,但是知识,这个用知识崛起的民族更需要这些孩子!抹去几滴眼泪,我似乎充满了力量。在42年后的今天,我,这个通过高考改变命运,走出小村的姑娘,将会带着这种坚毅和温情继续走下去……

电影1977观后感篇4

看了《高考1977》这个电影。看了之后,感动颇多。

那个年代,想读书是多么的困难,不读书就只能永远留在农村种地,无法发挥自己的光和热,无法去实现自己的理想!都是知识分子,落魄到那个地步,真的很可怜,这也是十年内乱带来的恶果之一。幸好邓小平同志用心提出恢复高考,那些想读书的青年人才有机会去实现自己的价值。

剧中最令我感动的地方就是当他们得知能够参加高考之后那种激动,那种对知识的渴望。我们这代人,吃得好喝的好,但是却没有那种对知识的渴望,上学也完全是被家里逼的,谈到高考更是怨声载道。但我想,如果你看了这部电影,你也许会喜欢高考。虽然它有很多很多的缺点,但是目前它是唯一适合我们国家的选拔制度。试想一下,如果此刻还是当年那种的推荐制度,上大学要靠政治背景,我们此刻多少人还能上得了大学了?所以,我们每一个大学生都要珍惜此刻的机会,好好利用大学里面的资源,尽可能的去多学习科学知识,为我们的祖国,为我们自己的未来奠定好基础。

电影里面的感情也让我思考了很多。陈琼愿意等,但是现实很残酷,每个人都要应对,他们应对的就是那个时代的保守观点。现实社会中,浮躁的人太多,想在一齐就在一齐,想分就分,想要找到电影中那个年代纯真的感情,真的太难了。

最后要说的就是导演和演员的出场。孙海英是我比较喜欢的一个演员,很成熟,很有魅力。他的激情燃烧的岁月让我感动了很久很久。周显欣,很漂亮,对她我不太熟悉,但是很支持这种新演员,期望能够走的更远啊。

电影1977观后感篇5

对现在的年轻人来说,参加高考似乎是顺理成章;而对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人来说,却更像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电影《高考1977》,正反映了这段历史,叙述了特殊岁月里的激情。

?高考1977》以1977年恢复高考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主要讲述一群在东北农场下乡的各地知识青年,在恢复高考的消息传出后,冲破重重阻力参加考试最终改变命运的故事,生动地演绎了一段知青生活的苦乐悲歌。“恢复高考比高考本身要重要得多、伟大得多!”影片中的这句话,是对这场变革最好的注解,也是影片的意义所在。

影片一开始,小根宝的扛包争取回家名额的戏,就已经把观众带入特定的历史氛围中,而为争取报名的权利,知青不惜绝食抗议;为了按时赶到考场,男女知青们在雪地里拼命追赶火车……这些令观众慨叹不已,并潸然泪下的感人场面,不仅触到了经历过这段历史的人们的深处神经,就是现在的年轻观众,也能从影片精心营造的历史氛围得到触动和启示。

影片的细节部分处理得十分精细。去考试的路上,知青们乘坐的拖拉机抛锚了,男男女女只能在障碍重重的山林里飞奔着赶火车,有人摔倒了,很快被拉起来;有人摔伤了,就一把推开赶来帮忙的人,哭喊着为前行者送上祝福……长达几分钟的奔跑镜头,看得观众眼中都闪着泪花。

影片中更多积极阳光的力量,作为观众也一直被感动着。因为有组织“老迟”,他思想正、党性强、组织性和纪律性高,但更重感情,被年轻人的那种执著的热情所感染;因为有北大荒知青们的热情,他们友好、团结,纯洁的友谊也许是支撑下去的理由;因为还有父女情,为了给女儿送高考的复习资料,父亲从上海赶到黑龙江;因为还有爱情,在那么荒凉的土地上,还看到了不可多得的爱情,是多么的难能可贵,而且那种爱是那么真挚奔放。

农场革委会主任老迟是权威的化身,在北大荒经历了大半辈子艰辛生活的他,其严肃、保守的言行作风已深入骨髓。他随时随地将公章揣在身上,因为“一个章子就能决定一个人的命运”;他是对农场怀有深情的退伍老兵,他爱脚下这片土地,因此千方百计阻止知青回城;同时,他又具有父亲的情怀,最终为知青们打开方便之门。

?高考1977》完成了导演30年来的一个心愿,除了跟共同经历过的人寻找那时的回忆之外,影片最能打动人的地方,就在于它不是一部说教的电影,也不是一部沉重的电影,告诉观众铭记过去的艰辛;其实这是一部积极的电影,让观众在面对压力时,一定不要绝望,要用信心和勇气战胜困难。

电影1977观后感5篇相关文章:

电影《八百》观后感5篇

上甘岭电影观后感作文模板5篇

电影《暖春》观后感精选5篇

电影姜子牙观后感600字5篇

电影姜子牙观后感5篇

电影观后感500字参考5篇

活着电影观后感600字5篇

电影姜子牙观后感参考5篇

电影海雾观后感5篇

看红色经典电影观后感5篇

电影1977观后感5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41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