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迹材料的表现形式多样,可以通过舞蹈、戏剧等表演形式来演绎,通过写事迹材料,可以清晰地呈现特定时代对于协作精神的倡导,下面是好文档范文小编为您分享的2024年英模先进事迹6篇,感谢您的参阅。
2024年英模先进事迹篇1
王刚——赴汤蹈火、冲锋陷阵的_英雄
天山山脉,冰峦环峙,群山突兀。突然,一阵清脆的枪声在深山雪原处响起。
“注意隐蔽,快速接近!”随着指挥员一声令下,一队全副武装的特战队员呈战斗队形向目标点搜索前进。谁料,没走几步,一梭子弹迎面射来……
这不是影视剧中的镜头,也不是演习演练的场景,而是一次生死较量的_战斗。这名指挥员就是素有_勇士之称的武警新疆总队某支队支队长王刚。
用官兵的话说,王刚的威名是战场上打出来的。
从战士到干部、从排长到支队长,当兵26年来,王刚始终奋战在_战斗最前沿,先后经历15次生死战斗,荣获15枚军功章,荣膺第十九届“中国武警十大忠诚卫士”,所带官兵有百余名在_战斗中荣立一、二、三等功……成为令暴恐分子闻风丧胆的“_尖刀”。
2015年9月的一天,一伙暴恐分子杀害数名群众、抢夺枪支子弹后,窜进人迹罕见的天山峡谷,藏在半山腰三角斜面的山洞里,居高临下,易守难攻。
危急之下,王刚果断下令:“盾牌手掩护,投弹手、步枪手,跟我上!”瞬间,枪声大作,火光四起,暴恐分子成了“瓮中之鳖”!
还有一次战斗中,时任特勤中队中队长的王刚突然接到命令:几名暴恐分子藏匿在一座平房内,利用自制炸弹和土枪负隅顽抗。王刚主动请缨,带领特战队员强行突击。冲在最前面的王刚一进屋,便看见离他不到1米的地方有一枚土制炸弹冒着白烟。他临危不乱,一把将身边的队友推到屋外。所幸,炸弹未爆。随后,特战队员交替掩护,将这伙丧心病狂的暴恐分子一举歼灭。
任中队长时,他圆满完成捕歼战斗;任大队长时,他多次带领官兵完成抓捕战斗;任副支队长时,他指挥官兵成功处置多起暴恐事件;任支队长时,他指挥官兵打赢了高原山地围剿战斗。
一次次冲锋陷阵,一次次凯旋而归。“_尖刀”的称呼不仅是战场上打出来的,也是王刚身为指挥员身先士卒拼出来的。刚任支队长时,王刚立下誓言:“要求大家全部训练课目达标,我首先坚决做到!”一个月后,王刚与官兵共同参加考核,所考课目全部优秀,所有官兵都被震住了。从此,一股训练热潮在支队兴起。当年底,支队首次摘得了武警部队“军事训练一级达标单位”的桂冠。
“看我的”“跟我来”是王刚常说的话。对支队官兵来说,这绝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种立身为旗的激励感召。一次战斗中,王刚带领特战队员搜索时,突然传来几声枪响。王刚在提醒队友的同时,下了死命令:“你们只能跟在我身后,任何人不能超过我!”
清脆的枪声此起彼伏,王刚始终匍匐在队伍的最前面,第一个冲向山洞,第一个近身投掷催泪弹。
回想起那场战斗,特勤中队代理排长王永强感慨地说:“有这样的领导带我们上战场,心里就有底气。即便粉身碎骨,我们也心甘情愿。”
2024年英模先进事迹篇2
"学英模,筑英魂",在一个个英模事迹的冲刷洗礼下,我深刻地感受到了英模前辈的一片片赤子之心,他们有的人克己奉公,将群众和国家的利益摆在最重要的位置。开展学习英模事迹,不仅是党和组织对我们这些新入警的青年政法干警的殷切的希望,更是我们自身对于先进模范的一种推崇与向往。在观看前辈的光荣先进事迹让我感触良多,也让我从英模的先进事迹中汲取到了精神的力量,榜样的力量,让我也努力想成为一位德行兼备的人。
英模精神就是不惧挑战。人生正是一种敢于与现实"较真"、不断迎难而上,攻坚克难,敢于与自己"较真",不断突破自我的过程。在人生的道路中,政法干警的职业生涯中,我们必然会面对许许多多的困难与挑战,唯有拿出"千磨万击还坚劲"的勇气,将今天自己生活道路,职业道路中的"挡路石"转化为明天前进的'"垫脚石"。立足工作岗位拼搏奋进,永怀一颗敢于挑战自我,敢于攻坚克难之心。
英模精神就是不惧失败。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败之后便不再坚守,输得起的人,一般只会输一阵子;输不起的人,注定将会输一辈子。战胜失败,有时真就需要我们再执拗一些,再钻一钻"牛角尖",再啃啃难啃的"硬骨头"。越是难熬的时候,越要输得起,敢于从头再来;越是想放弃的时候,越要咬紧牙关,敢于屡败屡战。在政法工作,有时候我们可能会遇到悬案,疑案,难案,可能会经历一次又一次推演的失败,但是我们能放弃
1吗?不,我们更应汲取榜样精神,拿出"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长风破浪会有时"的心态,将失败视为成功的必由之路,不惧失败。
英模精神就是信念坚定。信念的力量就像黑暗中的灯塔,寒夜里的暖炉,也正如"理想信念就是思想上的钙,缺乏坚定的理想信念就会得精神上的软骨病。"正是因为一位位有着坚定的信念的英模们,始终将为人民谋幸福,为中华谋复兴为己任,才让他们身上闪者熠熠生辉的光芒。作为新入职的政法干警,我们更应坚定自己信念,时刻提醒自己执法公正严明,始终将自己放在天秤的正义的一方,汲取前辈英模的信念力量。
对于英模事迹我们应当牢记,他们给我们树立了榜样,激励着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生活中要牢记使命,不忘初心,时刻鞭策自己,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2024年英模先进事迹篇3
李中华——挑战极限、勇争第一的试飞英雄
李中华从事试飞工作23年,先后经历空中特大险情5次、空中重大险情15次。
一次试飞任务中,意外在500米高度发生——
报警灯乍亮。飞机猛然向右偏转,瞬间由大侧滑进入“倒扣”状态,向地面坠去。
500米、400米、300米……地面的麦田、河沟等景物迎面扑来,情况万分危急!
“别动,我来!”后舱传来李中华沉稳的声音。
选择挽救飞机,也就意味着放弃了弃机逃生的机会。悬在空中的李中华咬牙顶住剧烈的眩晕,全力操纵飞机。
蹬舵、压杆,飞机毫无反应。
按下退出变稳系统的按钮,飞机仍无反应。
按下操纵杆上的紧急按钮,飞机横向摆动却越来越大,飞速坠向地面。
李中华急中生智,果断地切断了飞机电传操纵系统的总电门。飞机瞬间平静下来,恢复了正常操纵。此时,飞机距地面的高度只有200多米。
从飞机进入“倒扣”状态失去控制,到恢复操纵并改平,只有短短的7秒钟!
这一天是李中华与死神距离最近的一次过招,也险些成为中国航空工业史上黑暗的一天。“要不是李中华的惊天一搏,我们将痛失2名优秀的试飞员,我军某型航空武器的研制也将滞后8年到10年。”提起当时的情景,时任中国飞行试验研究院院长的沙长安至今仍心有余悸。
但在李中华看来,每一个国家,不能没有敢于探险的人;每一个民族,不能没有挑战极限的英雄。中国空军要腾飞,也必须有一群情愿用生命为代价去搏击风雨的雄鹰!
国外研制新型战机,新品采用率通常不超过30%。而面对新品采用率远高于这一比例的歼—10战机,李中华明白:由此而成倍增加的风险对于勇敢的中国试飞员来说,也许算不了什么,但对于计算机控制这样全新的技术,不是仅靠勇敢就可以征服的。
李中华一头钻进集多项高新技术于一体的新型战机的每一个技术环节。在科研试飞的过程中,李中华发挥自己既懂工程设计,又精通飞行的优势,努力使自己成为部队飞行员与飞机设计师之间沟通的纽带,使飞机获得更好的品质与性能。
可以“飞出与计算机模拟一样完美曲线”的他,迅速成为飞机设计和试飞专家眼中“会飞行的工程师”,极大地推动了歼—10战机及其他新型战机的试飞进程。
1997年9月,李中华奉命和他的老搭档李存宝驾驶变稳飞机,模拟歼—10战机起飞、着陆时的飞行控制率。如果试飞成功,这将作为我国自行研制的飞机第一次使用电传操纵系统着陆而被载入航空史册。
然而,在飞机下降到距地面只有1米的高度时,飞机意外发生振荡。
pio(飞行员诱发振荡)!这是电传飞机常见的一种非常容易危及飞行安全的危险状态,而且又是在距离地面如此近的拉平阶段。关键时刻,李中华丝毫不乱,准确地作出了判断,并果断地告诉后舱的李存宝:切断变稳系统,用原机的操纵系统复飞。
飞机着陆后,李中华直率地提出这型飞机的纵向操纵增益过大,也就是飞机操纵起来过于敏感,建议设计者至少将增益减少三分之一。设计人员却认为,操纵灵活正是这种飞机的优点所在。
“不能因飞机的机动性能而增加无谓的风险!”整整2天,从飞行曲线和飞行参数论证到地面模拟试验,设计部门最终采纳了李中华的意见,将增益减少了40%。
正是凭着这样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李中华先后完成57个一类风险课目,飞出了歼—10战机的6个第一:最大飞行表速、最大动升限、最大过载值、最大迎角、最大瞬时盘旋角速度和最小飞行速度。也正是依据李中华和他的战友们从死神手中拿回来的数据,设计人员一步步使歼—10战机的多项性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2004年7月,李中华因为为歼—10战机最终定型作出重大贡献,荣立一等功。
2024年英模先进事迹篇4
2021年4月1日下午,在全市政法英模事迹报告会上听取了全市10名政法队伍英雄模范的报告后,备受感动和鼓舞,感动于他们的高尚品德和无私情怀,从他们身上体会最深的是三个共同点:
一是忠诚至上。他们始终牢记自己共产党员的身份,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做到对党忠诚、对事业忠诚、对人民忠诚,以一颗忠诚之心落实于行动上、体现在工作中,为了维护社会安全稳定不遗余力、殚精竭虑,付出一切。
二是纪律至上。身为公检法司等政法部门的党员干部,并且有一定职务在身,或多或少手中都有一些权力,他们始终牢记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是用来为人民服务的,面对诱惑、腐化、围猎,他们头脑清醒、坚守底线,严格遵守法纪法规,做到身正行端。
三是人民至上。他们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为了人民的利益忘我工作,他们有的放弃休息,加班加点,只为公平正义得到彰显;有的坚守路面,无惧风雨,只为过往孩子的安全;有的不畏牺牲,冲锋在前,只为将犯罪分子绳之以法……点点滴滴、桩桩件件,无不体现了他们深厚的为民情怀。
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我将以英模为榜样,自觉学先进、赶先进。
一是筑牢政治忠诚。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自己,打牢高举旗帜、听党指挥、忠诚使命的思想根基。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不断增强“两个维护”的思想自觉,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做到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
二是严明政治纪律。自觉地学习党章、遵守党章、贯彻党章、维护党章,做到一言一行都以党章党规标准来衡量,切实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做到对党忠诚老实,不做“两面人”。严格执行各项法纪法规、警纪警规、纪律条规,牢记从警基本准则,自觉净化社交圈、朋友圈、生活圈,做到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
三是忠实履行职责。立足本职岗位,坚决捍卫国家安全特别是政权安全、制度安全,依法严厉打击侵害群众切身利益的违法犯罪活动,重拳打击破坏经济发展环境的违法犯罪行为,不断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不断健全执法权力规范运行和监督管理机制,切实维护政治安全、社会安定、人民安宁。
2024年英模先进事迹篇5
麦贤得——意志坚强、不怕牺牲的钢铁战士
18岁那年,麦贤得参军入伍,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海军战士。
1965年“八六”海战中,时任南海舰队某水警区611艇机电兵的麦贤得,在头部中弹、脑浆外溢、神志半昏迷的情况下,坚持战斗长达3个小时,与全体参战官兵一起,击沉来犯国民党军舰“章江”号,被誉为钢铁战士,成为全国学习的模范。1966年2月23日,国防部授予他“战斗英雄”荣誉称号,共青团中央授予他“模范共青团员”称号。
1965年8月6日凌晨,福建漳州东山岛附近海面,隆隆炮声响彻海天,我人民海军护卫艇群正集中火力攻击来犯国民党军小型猎潜舰“章江”号,新中国成立后规模最大的一次海战正式打响。
战斗中,参战611艇后左主机突然意外停车,艇上机电兵麦贤得立即跑去帮助启动机器。
就在此时,敌人的2颗炮弹打进机舱,一发落在前机舱,另一发落在后机舱。巨响过后,正在机舱的麦贤得顿时觉得头部一阵剧痛,一块高温弹片打进他右前额、一直插到左侧靠近太阳穴的额叶里。他顿时失去知觉,感到天旋地转,全身无力地倒了下去……
所有人没有想到的是,经过简单包扎的麦贤得又以惊人的毅力站了起来,但眼睛怎么也睁不开,因为鲜血和脑浆已粘住了他的眼角睫毛。
此时,麦贤得依稀觉得前机舱的轰鸣声似乎减弱了,心里判断:很可能是前机舱的机器也被炮弹打坏了。他一步一步摸索走向前机舱,跌倒了就爬,过舱洞就钻。就这样,他在黑暗中坚强地回到了自己的战位。
麦贤得一颗颗螺丝、一个个阀门、一条条管道地检查。最后,他在几十条管路、数千颗螺丝里,检查出一颗拇指大小、被震松的油阀螺丝。麦贤得用扳手将螺丝拧紧,并用身子顶住移位的波箱、用双手狠狠压住杠杆,使损坏的推进器复原,保证了机器正常运转和舰艇安全。
战斗胜利了,麦贤得却倒下了。
麦贤得的伤情紧急,党和国家领导人救治他的心情更急。经过4次脑手术,麦贤得脑颅中的弹片终于被取出。手术成功了,英雄得救了!
2007年,麦贤得退休后,很多人都劝他好好休息、颐养天年,但他始终感恩党和人民给了他第二次生命,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奉献。
钟情书法的他,一直把自己写的“精忠报国”4个字摆在案头勉励自己,平时写得最多的则是“永作小小螺丝钉”。
麦贤得如此写,也是如此做的。他积极发挥余热,每年都主动或应邀参加军地各种公益活动,到部队、学校、企业、厂矿进行革命传统教育。
麦贤得还受邀担任多所大、中、小学校的校外辅导员,多次到广州番禺名智小学、汕头市东厦小学、汕头市外马路第三小学、汕头大学等学校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为让自己的母校——广东省饶平县汫北镇汫北小学学生有书读、读好书,麦贤得省吃俭用,筹资购买书柜、桌椅和各种各样的书籍,创建了汫北小学“英雄图书馆”,而且每个暑假都会定期为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如今,当年的钢铁战士麦贤得已年过七旬,白发苍苍,可他那军人的脊梁,依然是那样刚强、挺拔……
2024年英模先进事迹篇6
王忠心——建功基层、爱岗敬业的优秀士官
火箭军某旅技术营班长、一级军士长王忠心,大家都敬佩地称他为“导弹兵王”。
有这样一组数据记录着他的价值:当兵31年,扎根一个连队29年,当班长28年,多次受到主席接见,光荣当选为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熟练操作3种型号导弹武器,精通测控专业全部19个号位,实装操作上万次,无一差错;参与执行重大任务28次,操作和指挥发射多型号导弹武器,发发命中;培养和帮带出200多名技术骨干,40多人进入火箭军和基地技术尖子人才库……
2007年秋,王忠心所在部队挥师西北,执行实弹发射任务。在发射前的一次重要分系统测试中,一个信号指示灯一直没有显示。眼看发射窗口越来越近,紧要关头,王忠心临危受命,带领技术组排除故障。只见他迅速打开相关的4张电路图,一边沿着线路推演,一边飞速地剔除着各种“不可能”。一个多小时后,王忠心把故障锁定在一块电路板上。一查,果然是这块电路板上一个电容被击穿了。换上新电容,指示灯显示正常。几天后,一枚新型导弹在西北戈壁腾空而起,直冲云霄,打出历史最佳精度。
成功并非偶然。从入伍的第一天起,王忠心就笃定一个信念:任何事情都要做到最好,任何时候都要走在前列。为学好专业基础知识,他翻烂了《电子线路》《模拟电路》等初级教材;为啃下电路图这块“硬骨头”,他把十几米长的图纸化整为零,反复默画背记;为提高实际操作技能,他每次训练都一丝不苟,仅一个电缆插拔动作就练习上千次。经过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付出,王忠心终于成长为旅里有名的“活电路”“排障王”。
担任班长以来,王忠心始终以“把兵带好、把班管好”作为重要的职责担当。他带过的兵,12人当上了干部,6人走上旅团领导岗位,涌现出“科技练兵模范战士”徐海波、“全国优秀大学生士兵”高明等典型。
2009年,部队士官军衔制度改革后,王忠心成为我军第一批一级军士长中的一员。很多人认为他“躺都可以躺到退休”,但他仍处处严于律己、事事模范带头。2012年4月,王忠心出席基地党代表大会,一连3天早上准点起来跑步,还把招待所的被子叠成“豆腐块”。一同参加会议的代表感慨地说:“遵章守纪已成为王忠心的习惯和本能。”
2013年,王忠心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除了履行本职岗位职责外,他还坚持调查研究,广泛收集第一手资料,积极建言献策,主动播撒理论种子。
2016年底,达到士兵最高服役年限的王忠心本可以功成身退,但想起自己心爱的导弹事业,王忠心还是选择了继续服役。他说:“是组织培养了我。只要组织还需要我一天,我就要兢兢业业尽好自己的本分,为强军兴军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2024年英模先进事迹6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