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是一种独特的表达方式,能够展示我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感受,作文是我们学习中必不可少的一环,通过写作文我们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以下是好文档范文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孔融让梨的作文7篇,供大家参考。
孔融让梨的作文篇1
我们大家都学习过《孔融让梨》这篇文章,这个里面的故事讲了一个叫做孔融的小孩,将自己的梨让给了一个比自己小的孩子,被大人所称赞的故事。但是今天在现实中就发生在我身上的这样一件事情。
今天是周末,我们都没有上学,我们家的邻居跟我们家的关系非常好,我跟邻居的孩子也是同班同学,我们的关系也非常不错,所以今天邻居家的阿姨带着他们家的孩子到我们家一起玩耍,我们两家的爸爸妈妈坐到一起聊天喝茶,而我就跟跟小朋友一起玩玩具打游戏,玩的不亦乐乎。
我们两个平时关系也不错,就在今天我们两个一起玩一个机器狗玩具的时候,他非常喜欢这只机器狗,所以一直玩,我也觉得没有关系,就让它一直玩耍,可是到了中午的时候,邻居阿姨要带着她回家了,这个时候他就要带着我的机器狗要回家,这个时候我就有点不愿意了,就抢回了我的机器狗不愿意让他拿走,这时候妈妈走过来告诉我,就让他拿回去玩耍嘛,你们是这么好的朋友,只是一个玩具而已,别因为这个玩具破坏了你俩的友情。
妈妈还说她比我小一点,后来妈妈就给我讲了孔融让梨的故事,我也突然间觉得作为一个大一点的小哥哥,这一个玩具让给他是应该的,即便是其他的东西,我作为大一点的也需要让给比我小的孩子,这毕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嘛,所以我便把这只机器狗让给了他,而且把这只机器狗送给他,告诉他可以随时来我们家玩耍。
邻居阿姨看到这一幕后也非常的高兴,觉得我真的是一个好孩子,通过这样一件事以后,我的同学他也非常的感激我,我们两个关系变得比以前更好了,妈妈也夸我长大了是一个好孩子了。
孔融让梨这个故事不仅仅是让我们看一看了解而已,更重要的是让我们在生活中要学会运用,尤其是当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时候。
孔融让梨的作文篇2
孔融让梨的故事也许大家都听过吧!咳咳,现在我就要来学孔融来让梨啦!
记得那年我5岁时,我和姐姐去奶奶家玩,我一来到奶奶家,奶奶看见我,马上把我抱起来,又是亲又是抱的,让我都喘不过气来了!
“我的心肝宝儿啊!你肯定累坏了,来来来,奶奶有梨,吃吃!吃梨子!”奶奶一脸开心的样子。我一听到“梨子”这两个字,禁不住口水的诱惑,马上兴奋起来:“奶奶奶奶!梨子!梨子在哪呀?我要吃我要吃嘛!”“好好好!奶奶这就给你拿过来!”说完,奶奶就就走向厨房,把梨子拿了出来放到了桌子上。随后,我就屁颠屁颠的走向桌子。
哇!又大又圆又吸引人的大梨子啊!我口水直流三千尺,真想快点吃到这几个又香又甜的大梨子。我手刚一碰到梨子,姐姐立马阻止了我,对我说道:“妹妹,放下!你不能先吃梨啊!长辈先吃才重要啊!”“为什么?”我听了,百思不得其解。心想:吃个梨哪儿有那么多的讲究啊!真是不明白!姐姐似乎看出了我心思,严厉地对我说:“你应该听说过《孔融让梨》这一个故事吧?这个故事讲得是:一个叫孔融的小男孩儿把大大的梨子让给比自己大的长辈,比他小的弟弟也获得了一个大梨子,而他自己呢?却拿了一个最小的,最后得到了大家的称赞。所以说呢,你要想孔融学习!”我听了,明白了姐姐的话,拿起一个最大的梨子,对奶奶说道:“奶奶奶奶!诺,这个梨最大!把它吃下去吧!”“哟!小乖乖什么时候变得那么懂事了啊?讲给奶奶听!”奶奶很高兴。”我知道《孔融让梨》的故事,姐姐告诉我的,要让梨给比自己大的长辈,这样才尊老爱幼!”“小乖乖真懂事!今晚奶奶做好吃的给你!”“嗯!奶奶最好了!”
听了我的故事,你们是不是也想学学我给长辈让梨啊?那就快去吧!相信你肯定会得到称赞的哦!
孔融让梨的作文篇3
今天是星期二有一节自习课,老师说要给我们讲故事听。我们大家高兴极了。这个故事很好听。晚上,我又把这个故事讲给了爸爸妈妈:
有个四岁的孩子叫孔融。在他们家他有五个哥哥,一个小弟弟,他们几个相处得非常好,从来不打架。有一天,妈妈买来许多梨放在桌子上,哥哥们让孔融和最小的弟弟先拿。孔融看了看,只拿了一只最小的梨吃了起来。这时爸爸感到很奇怪,问:“这么多的梨,又让你先拿,你为什么不拿大的,只拿一个最小的呢?”孔融回答说:“我年纪小,应该拿个最小的,大的应该留给哥哥吃。”爸爸又问:“你弟弟不是比你还要小吗?照你这么说,他应该拿最小的一个才对呀?”孔融说:“我比弟弟大,我是哥哥,我应该把大的留给小弟弟吃。”爸爸听他这么说,哈哈大笑。
妈妈,听完老师讲的这个故事,我觉得我平时做的很不好,知道妈妈为啥生气打我了。孔融四岁,就知道让梨。上让哥哥,下让弟弟。我现在上一年级了,还不知。我觉得自己和孔融相比,差得太远了。经常跟弟弟争东西,自己少吃一点就生气。我以后再也不会这样啦,这样做太自私了。我要向孔融学习,和弟弟好好相处,做一个好姐姐。
孔融让梨的作文篇4
今天,我读了一篇故事,名叫《孔融让梨》,我读后很有感触。这个故事说的是:东汉鲁国,有个叫孔融的小男孩。他非常聪明,也很懂事。在他四岁时,有一次,爸爸拿回来一袋梨,给孩子们吃。爸爸让孔融来分梨,孔融把最大的给了爷爷奶奶,把比较大的给爸爸妈妈,把其他的给了哥哥弟弟,而把最小的给了自己。大家都夸他懂事。
看到这里,我的敬佩之情不禁油然而生:一个仅有四岁的小孩竟那么懂事!想到这儿,我的脸上一阵发烧,不禁惭愧不已:我和他竟形成天壤之别!怎么回事?听我慢慢道来。
我天生喜欢读书,我家也正好在少儿图书馆附近,我便有事没事就到图书馆借书,但我一般喜欢有人和我一起去。去年有一次,我急着要去借书,便缠着妈妈跟我去,但正在刷碗,但我却不懂事,一个劲地缠着妈妈。妈妈非常生气,批评了我,我还不服气,也小声嘀咕了几句。唉,现在想起来多后悔啊!妈妈是多么疼爱我啊,我却那么不尊重她。再看看人家孔融,人家四岁就懂得尊老爱幼。
孔融让梨的作文篇5
孔融小时候聪明好学,才思敏捷,巧言妙答,大家都夸他是奇童。
4岁时,他已能背诵许多诗赋,并且懂得礼节,父母亲非常喜爱他。一日,父亲买了一些梨子,特地拣了一个最大的梨子给孔融,孔融摇摇头,却另拣了一个最小的梨子说:“我年纪最小,应该吃小的梨,你那个梨就给哥哥吧。”父亲听后十分惊喜,又问:"那弟弟也比你小啊?"孔融说"弟弟比我小,我也应该让给他。""孔融让梨的故事,很快传遍了曲阜,并且一直流传下来,成了许多父母教育子女的好例子。孔融小时候,不仅学习勤奋,而且善于思考。父亲外出拜客总是带着他去。10岁那年,他随父亲来到洛阳。正逢洛阳太守李膺大府内走。这时守门人忙把拉,问道:“你是哪家小孩,到一边玩去!”孔融严肃地回答说:“请你们进去通报,山东孔融来访。”守门人见他一本正经,也不知是什么来头?笑着问:“小公子,可有红贴?”孔融说:“我家和你家主人世代交往,又有师生之谊,无需红贴,只管通报。”
守门人怕慢待贵客,只好进去通报。这时李膺正和许多文人雅士交谈,听了通报,一时想不起这位孔融和自己家庭是什么关系,只好哈哈:“请进!”小孔融兴冲冲走进大厅,一边向主人问候,一边拱手招呼各位来宾,态度不亢不卑。李膺一边让座,一边打量着这位俊才少年,心里好生奇怪:这小孩从未见过面,而他为何自称通家呢?于是,李膺问道:“小公子,你说我们两家世代交情,我怎么想不起来啊!”孔融微笑着说:“500年前孔子曾经问礼于老子,孔子姓孔,老子姓李,说明孔、李两家500年就有师生之谊。今你姓李,我姓孔,也是师生关系,我们两家不是累世通家吗!”孔融语出惊人,在座客人无不暗暗称奇。太守李膺不禁哈哈大笑起来:“小公子真神童也。”唯有太中大夫陈韪不以为然,冷冷地说:“小时候聪明的人,长大后未必有作为。”面对挑战,孔融笑着说:“这样说来,先生小时候一定很聪明。”
这一巧妙对答,弄得陈韪面红耳赤无言回对,暗暗坐在一旁生气。孔融则目不斜视,装着大人模样,一本正经地喝着茶,引得众人哈哈大笑。
孔融让梨的作文篇6
孔融让梨之后,整个家里都十分高兴,不停地对外宣扬,自己有个儿子,叫孔融,不要吃大梨,把大梨让给哥哥弟弟吃,只吃小梨!
有一个亲戚听了,连忙跑到电台告诉那些主持人、记者们,正在苦苦找材料的记者自然是不亦乐乎,连忙叫人扛着摄像机去采访:“孔融先生——当然现在该说孔融孩子,您为什么要把大梨让给别人吃呢?自己只吃小的呢?大梨有什么不好的呢?”记者一来到,就向孔融连放了三炮。
孔融不耐烦地说:“因为我觉得哥哥大,所以要吃大的。弟弟小,我要让着他们啊!大梨有什么不好的!”
记者听了,想:多好的小孩啊!不上电视就可惜了!次日,他就去电台报告孔融的回答和表现。电台连忙把他们拍的视频播放。就这样,孔融一夜之间成为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名人。
从此以后,电台的人天天来采访,这还不算什么,孔融家的电话常常都不能用,每天几十个,甚至几百个电话,不停地询问细节,然后在网上发表,孔融已经红到那些天王天后的地步了。孔融的父母因为有钱赚也不阻拦,任儿子走来走去。还把家里都给装修得焕然一新。过了几天,孔融收到了一张邀请函,上面只注明来一个拍摄场地,原来,有人都想要把孔融让梨的经过拍成电视剧、电影了,孔融来到那里,摄像头对准了他,哪知他却说:“我再也不想让什么梨了,我只不过是把大梨让给别人吃,这有什么错吗!还不停地拍我,采访我,我宁愿做一个不懂得谦让的孩子,也再也不要让什么梨了!”这一说,导演愣了,而那个亲戚和他的父母呢?他们都傻眼了。
孔融让梨的作文篇7
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变化,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提高,作为现代公民,必须讲礼仪。有着高素质才能跨进新世纪的门槛,成为一个合格的新时代公民。
古人云:“自修齐,至治平”。不错,要干大事,就必须先学好礼仪。罗曼·罗兰也说过“没有伟大的品格,就没有伟大的人”。而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小学生,正在接受着知识教育,更应该知书达理、举止文明、谈吐得体,提高道德素质、振兴民族精神,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就像普列汉若夫所说的“道德的基础并不是对个人的幸福的追求,恰是整体的幸福,即对部落、民族、阶级、人类的幸福的追求。”
一个品德高尚、懂礼仪的人,必定会得到他人的赞许和祝福。即使你再怎么不出众,但是你那处处为人民着想,毫无怨恨、纯真的神情,足以让人记住你的名字、记住你这个人。在一个穷困潦倒的乞丐面前,你只要伸进口袋,拿出十分之一或者是百分之一、千分之一的钱给他,就会在他心中默默的为你祝福。在一个已经丧失生活勇气的人面前,你或许只要给他一个对生活充满快乐的微笑,说一句激励他的话,那么就会令他充满对生的希望。在这一瞬间,你的面容也将深深地印在了他的心中。类似这些不经意发生的事,却能从中反映出一个人的道德品质、礼仪文化,哪怕是一件很小很小的事,一个很小很小的动作。
“孔融让梨”——一个大家再熟悉不过的故事。四岁的孔融之所以使大家敬佩,正是因为他懂得谦让,懂得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懂得使别人快乐,懂得别人的快乐就是自己最大的幸福。他虽然还是一个乳臭未干的孩子,但是他的那种精神足以让后人敬佩、效仿。比那些满腹经文,只懂得说,而不会做的大人要强百倍。因为道德常常能填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却永远也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一个有修养的人,不会自夸自大,相反一个无修养、无道德的人,将会到处炫耀自己的功勋。就像宣永光所说的那样“无道德,是狗材。无知识无道德,是弃材。既无知识又无道德反自以为有知识有道德,是杀材。”
文明礼仪,不是把文明礼仪深深地刻在心中,争做一个合格的学生,成为一个新世纪的好公民,共同创建一个和谐美好的社会。
孔融让梨的作文7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