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的想法都是不一样的,此时可以写份心得体会来记录,心得是什么,是以报告的形式写出来,下面是好文档范文小编为您分享的文朝荣心得体会8篇,感谢您的参阅。
文朝荣心得体会篇1
焦裕禄精神是“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公仆情怀,是“吃别人嚼过的馍没有味道”的务实作风。是“敢叫日月换新天”的革命精神;文朝荣是深刻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建设的典型,坚持植树造林能够改善生态,改变生活,是党员干部的杰出代表,是新时代共产党员的楷模,是“海雀实践精神”的象征。
最近大热的电影《文朝荣》是以“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时代楷模”、赫章县河镇乡海雀村原党支部书记文朝荣为原型,艺术地再现了文朝荣同志以愚公移山的精神带领干部群众脱贫致富的感人事迹、推动海雀村从贫困迈向小康的不凡经历,展示了一名基层党员干部永葆党性、坚定信念、勤政为民、无私奉献的光辉形象,展现了毕节试验区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投身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同步小康的生动实践。
在影片中,大量真实、丰富、生动的故事和细节,还原了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贫困地区群众的艰苦生活。当时赫章县河镇乡海雀村森林覆盖率只有5%,满山都是光秃秃的,石漠化极其严重,晴天风一吹,沙尘四起;雨天,洪涝灾害时有发生,导致水土流失、土地贫瘠。经过反复琢磨思考,文朝荣意识到海雀村贫困的根源在于毁林开荒,农民人均纯收入仅有33元。时任村党支部书记的文朝荣提出"山上有林才能保山下,有林才有草,有草就能养牲口,有牲口就有肥,有肥就有粮"的思路,带领群众奋战3个冬天,使全村13400亩荒山从风沙四起的"和尚坡"变成了万亩林海,价值超过4000万元,被全国绿化委员会评为"全国绿化千佳村"。文朝荣同志,凭着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与担当,在一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视为“不适宜人居”的土地上,立下脱贫鸿鹄志,敢叫日月换新天,斗贫困,谋发展,让曾经“苦甲天下”的海雀村变成了“林茂粮丰”的幸福村。文朝荣同志带领海雀群众为脱贫解困、追求美好生活所进行的艰辛实践,是脱贫攻坚的一部生动教材,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鲜活案例,是基层党建的一面引路旗帜。
电影《文朝荣》的公映,再一次掀起学习文朝荣精神的高潮,进一步彰显榜样的力量,促进毕节试验区广大干部争做文朝荣式的好干部,不断凝聚起打赢脱贫攻坚战、开启全面小康、美丽中国建设新征程的强大合力。
文朝荣心得体会篇2
--县河镇乡海雀村原党支部书记文朝荣同道,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担任海雀村党支部书记。面对海雀的贫困现实与群众的期盼,他带领群众与自然作斗争,在海雀村的荒山上种植西岳松、马尾松13400亩,使森林覆盖率从不足5%上升到70。4%,被全国绿化委员会评为“全国绿化千佳村”;他带领群众大力扶贫攻坚,1988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进仅33元,到2013年增加到5460元,人均占有食粮从107千克增加到318千克;他模范抓好人口控制和素质提升工作,令人口自然增长率降落到2‰,适龄儿童进学率到达100%。在他的带领下,海雀村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2011年海雀村被表彰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他就是--县河镇乡海雀村原党支部书记文朝荣。
向文朝荣同道学习,学习文朝荣同道信念坚定、一心为民的宗旨意识。文朝荣同道以党和人民的需要为自己的需要,几十年如一日,始终无怨无悔。他常常深进农户特别是贫困户家中,聆听他们的呼声,关心他们的生活,为他们排难解纷。向文朝荣同道学习,就要像他那样,把群众当亲人,始终心系群众,一心为民,为群众真心诚意办实事、尽心极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向文朝荣同道学习,学习文朝荣同道自食其力、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针对海雀村的实际,文朝荣同道提出了“山上有林才能保山下,有林才有草,有草就可以养牲口,有牲口就有肥,有肥就有粮”的朴素构想,拉开海雀村大张旗鼓的造林护林运动的序幕。他带头执行计划生养政策,让大儿子文正全带头办理独生子女证。在村里成立了教育基金,对考上大学的学生进行嘉奖,让村里走出了2名大学生。向文朝荣同道学习,就是要向他那样,解放思想,模范带头改变传统生养观念,创办教育,身体力行引导群众改成规陋习,树文明新风。要像他那样相信科学、依托科学,勇于改革创新,发展科技种养殖业,推动村级经济发展,做一位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好党员、好干部。
向文朝荣同道学习,学习文朝荣同道苦干实干、不畏艰巨的顽强意志。文朝荣同道在极为艰苦的环境中,带领群众与天斗与地斗,在卑劣环境中顽强拼搏,带领村群众从风沙四起的“和尚坡”变成了万亩---;在艰苦条件下求生存求发展,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实现从“苦甲天下”到年人均纯收进近5460元,村民生活得到了极大改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在他的带领下,海雀村守住了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
向文朝荣同道学习,就要像他那样,做一位在困难眼前永不低头,在艰苦卑劣的环境中,苦干实干,敢与天斗与地斗、敢叫日月换新天的好党员、好干部。四要学习文朝荣同道爱岗敬业、忘我奉献的高尚品格。文朝荣同道在当村党支部书记期间,带领群众改善生态环境,控制人口,创办教育,脱贫致富,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全身心肠投进到推动海雀村的发展上。
向文朝荣同道学习,就要像他那样,情系群众、心想群众,在平凡岗位上兢兢业业,默默奉献,做人民群众离不开的好党员、好干部。五要学习文朝荣同道两袖清风、廉洁自律的良好作风。文朝荣同道是普通农民,但他胸怀坦荡,担任支书25载,他把全部的血汗和热忱都用在了为人民群众办实事上,村级财务收支账目清楚,没有一分“扯皮帐”;他公而忘私,舍“小家”顾“大家”,为群众创造了巨大的生态价值和精神财富,村民过上了好日子,自己的吃穿住用却其实不富足。他常常教育担任村委会主任的儿子要靠勤劳致富,不能起贪念,不能让群众看不起。向文朝荣学习,就是要向他那样,做一位艰苦朴素,克己奉公,甘守清贫,清正廉洁的好党员,好干部。
文朝荣心得体会篇3
5月13日,我校在校长的带领下进行了对海雀村名誉书记文朝荣先进事迹近一个星期的学习,他“信念坚定、一心为民的宗旨意识,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自力更生、苦干实干的顽强意志,大公无私、清正廉洁的优良作风,解放思想、求实进取的创新精神”让我感触颇深,受益匪浅。不亏为教育实践活动的一面镜子,贵州人民的回音石,更是我生活中的一盏指路灯。海雀村,作坊河,罩子遮齐门槛脚,要想祉尺遮盖布,肩膀当作地皮磨。
“海雀”是彝语“候确”的音译。“候确”就是“湖水灌注”的意思。相传这里从高到低原有3个大海子,高处的水漫出来流到第二个海子,再流到第三个海子,绵延不绝……“海雀”之名由此而来。1985年5月29日,新华社记者刘子富来到这个县的恒底区四方乡苗、彝族杂居的海雀村的3个村民组,看了11户农家,家家断炊。”
“安美珍大娘瘦得只剩枯干的骨架支撑着脑袋……全家终年不见食油,一年累计缺3个月的盐,4个人只有3个碗,已经断粮5天了。”村民们“没有一家有活动钱,没有一家不是人畜同室居住的,也没有一家有像样的床或被子;有的钻草窝,有的盖秧被,有的围火塘过夜。” 世纪80年代的海雀村,海拔2300米,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33元,全村贫困人口达730人,人均占有粮食107公斤,森林覆盖率只有5%,人口自然增长率达13‰。海雀村有个顺口溜:“海拔二千三,人均三十三,山上光秃秃,地上矮矬挫。”
文朝荣心得体会篇4
电影《文朝荣》生动还原了贵州毕节赫章县海雀村党支部书记文朝荣的感人事迹,影片以现实的手法和朴素的镜头语言,将审美视点聚焦于偏远贫穷山区一位平平常常、普普通通的共产党员身上,在改革开放大跨度的社会历史背景下,讲述了一个穷山村岁月无痕,沧桑巨变的故事,在艺术审美的张力中塑造了一位生活、工作、奋斗在农村基层的时代楷模的典型形象,进而在大地深情、赤子诚心的交相辉映中呈现了深刻的时代主题。
海雀村到底有多穷,影片中一首歌谣催人泪下:出门三步就爬坡,粮食没有眼泪多,哪家姑娘嫁不掉,嫑去海雀穷窝窝。孩子们到底有多苦,影片中一组镜头震撼人心:孩子们饿得不愿上体育课,以及那一双双紧紧盯着苦荞饼饥渴的眼睛。用联合国人类与环境考察团的话来说,这就是一个不适宜人居住的地方。就是在这样一个人均年收入只有33元的“苦甲天下”的穷乡僻壤,文朝荣带领群众在缺粮饥饿的困境中战荒山,植树林,带领群众苦干实干,以不屈的毅力向贫困宣战,一干就是30年,用生命兑现了党旗下的誓言。
在叙事构架上,影片以两条主线牵动观众的心:一是种树,二是娃娃的教育。在脱贫致富的路上,文朝荣怀有简朴的生活逻辑:“咱们要想活下去,就得种树,山上有树就能保山下,有树就有草,有草就能养牲口,有牲口就能有肥,有肥地里就能长出庄稼,有庄稼大家就都能活。”与脱贫致富并驾齐驱、紧密交织的就是娃娃教育,用文朝荣的话来说那就是“地不耕,误一春,娃娃不念书,误了一辈子”;用海雀教学楼上的标语来说就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于是,为了种树,文朝荣把为女儿准备坐月子的鸡蛋送上了植树的山坡;为了盖教室,文朝荣把养了20年的老黄牛卖掉。在这两件平凡的举动中,我们可以透过银幕深深感触文朝荣那种忍辱负重,无私奉献,自强不息的人格魅力。站在今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作为发展共识和教育成为“决定人类的今天和未来”的百年大计的高度来看,电影《文朝荣》以种树和娃娃教育为叙事主线,既是对文朝荣生活实践的肯定,又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精神引领和价值导向。
文朝荣生于乡土、长于乡土,怀揣着一颗爱乡亲、爱家园的赤子诚心,感应时代的召唤,肩负民众的热望,回馈大地的深情,就像片尾曲《亲人热土》所抒发的那样:“掏出这颗滚烫的心,挺起这身铁打的骨;一辈子咬定一句话,为乡亲们谋幸福;山歌飘过绿透的山谷,缕缕悠长的情思,把爱倾诉……”。
作为一部优秀的现实主义电影,《文朝荣》既脚踏坚实的大地,扎根人民、扎根生活,又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阐发中国精神、展现中国风貌。通过电影我们目睹了文朝荣在平凡人生中的伟大作为,在平淡岁月中的非凡壮举,他的业绩可歌可泣,他的精神值得用文学艺术的方式加以发扬光大。致敬!文朝荣老支书。
文朝荣心得体会篇5
海雀,一个响亮的名字,海雀,出了一个文朝荣,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他就担任海雀村党支部书记。面对海雀的贫困现实与群众的期盼,他带领群众与自然作斗争,在海雀村的荒山上种植华山松、马尾松13400亩,使森林覆盖率从不足5%上升到70.4%,被全国绿化委员会评为“全国绿化千佳村”;他带领群众大力扶贫攻坚,1988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仅33元,到2013年增加到5460元,人均占有粮食从107公斤增加到318公斤;他模范抓好人口控制和素质提升工作,使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到2‰,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在他的带领下,海雀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11年海雀村被表彰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
文朝荣同志作为一名农村领导干部,以实际行动践行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新农村内起到了先锋模范作用,他干工作一步一个脚窝,处处显示出当代新农村干部的高风亮节和高尚情操。作为一名教师,我要以文朝荣同志的先进事迹为镜,努力查找自身差距,学习他为党、为人民的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我要像他那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为党的教育事业奋斗终身。我将从自身思想深处入手,把文朝荣的先进事迹,作为鼓励自己克服困难的动力,在创新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和水平。
向文朝荣同志学习,就是要向他那样,解放思想,树文明新风。要像他那样相信科学、依靠科学,敢于改革创新。
向文朝荣同志学习,就要像他那样,情系群众、心想群众,在平凡岗位上兢兢业业,默默奉献,做人民群众离不开的好党员、好干部。 文朝荣同志的先进事迹和崇高品质,对于强化思想道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文朝荣同志是“一面镜子”,以其为镜可知荣辱、明职责、立言行。之后,我会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利益观,刻苦学习,不断创新,争先创优,永远用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我要把文朝荣精神落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好好地学习文朝荣同志努力拼搏的精神,脚踏实地、埋头苦干,认真学习,提高素质,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争取做一名学生喜欢的好教师。
文朝荣心得体会篇6
在5月份,我校在张老师的组织下全体教师认真学习了郎德镇乌流村村委会书记文朝荣的先进事迹,文朝荣一贯忠诚党的事业,忠于党和人民;一身心系百姓,勤政为民,其饱满的工作热情和忘我的工作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作为一名农村教师的我,我要以文朝荣同志的先进事迹为镜,努力查找自身差距,学习他为党、为人民的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自我加压、负重前行、开拓创新、奋发有为的创业精神;勤政为民、鞠躬尽瘁的公仆情怀;坚持原则、顾全大局、克己奉公、清正廉洁的革命本色。他的先进事迹,集中体现了当代新农村干部的精神风貌。通过学习文朝荣同志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我了解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一个农村干部如何按照党的要求,如何按照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提高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重大问题。他的精神集中体现了农村干部的优良传统和作风,集中体现了当代新农村干部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在学习党的群众路线之时,文朝荣同志的事迹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学习的近榜样。 文朝荣同志作为一名农村领导干部,以实际行动践行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新农村内起到了先锋模范作用,文朝荣同志为我做出了榜样,我要像他那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党的教育事业奋斗终身。我将从自身思想深处入手,把文朝荣的先进事迹,作为鼓励自己克服困难的动力,在创新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和水平。
文朝荣同志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向他学习,他的一生是璀璨的一生,是奉献的一生,是和实验区精神一直闪烁的一生,是党员干部中的杰出代表,是新时期共产党员的楷模,是“海雀实践”精神神的象征。他坚定不移的贯彻党全心全意为人名服务的宗旨,带领海雀村人民走上致富的道路,海雀村风沙比较大,如果不与风沙作斗争,那么海雀村的人民将活不下去,于是他带领海雀村人民盖土墙房来抵挡。同时争取了林业部门免费提供给海雀村100亩华山松苗,最后他超额完成了栽种800多亩华山松。他的这种不怕困难,不怕牺牲的精神一直激励着海雀村人民,激励着我们每一个人,感动着海雀村人民,感动着我们每一个人。
我们要学习他苦干实干,自力更生的顽强意志。学习他大公无私,清正廉洁的作风。学习他解放思想,求实创新的解放精神。学习文朝荣同志坚定信忥,一心为民的宗旨意识。学习文朝荣同志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学习文朝荣同志两袖清风、廉洁自律的优良作风。文朝荣同志的一生是光荣的一生,是充分体现个人价值的一生,真正做到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结合在一起,真正把国家、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的人。他的精神事迹触动着我们每一个人灵魂,他是我们学习的楷模,是我们取得长足发展具体体现。学习文朝荣同志努力拼搏的勇气和精神,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时刻把学生装在心中,把工作的出发点定位于是否有利于学生将来的发展,是否有利于维护学校和学生的根本利益上,认真学习,提高素质,爱岗敬业,无私奉献,通过自己的努力,争取做一名农村的好教师。
文朝荣心得体会篇7
为了将群众引上致富路,文朝荣说:“山上有林才能保山下,有林就有草,有草就能养牲畜,有牲畜就有肥,有肥就有粮。”有了林,水土得到保持;有了草,养牲口再也不用走几十里山路去割草;有机肥增多,土地也慢慢变肥沃了。文朝荣抱着植树造林能改善生态、改变生活的信念,不分昼夜地到每家每户做思想工作,还积极组织党员开支部会,召集村民开群众会和寨老会,向他们灌输植树造林能带来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思想。连续3年,每逢冬季农闲时节,文朝荣每天带领200多名村民上山种树,天亮出门,午饭在上山吃自带的烤洋芋,天黑归家。那3年的春节文朝荣们都是在山上过的。有一年除夕,他下山把自家仅有的2只大公鸡杀了炖好送到山上给一同植树的村民们吃,为的是让大家油水足了,多有力气多种树。3年后,海雀村民在荒山造林1.16万亩。1995年,海雀村被评为“全国绿化千佳村”。 海雀村山上的树林一天天茂密起来,而低下的农作物产量成了文朝荣头痛的一大难题。以前海雀村主要农作物是苞谷和洋芋,土地贫瘠加上传统的种植模式让村民种一坡收一箩。政府免费提供种植肥料和技术服务依然没能改变现状。为了打消村民的顾虑,文朝荣在自家地里率先实验种上地膜苞谷。秋收时节,就在他用地膜种植的苞谷地里,站满了全村各寨的老老小小,村民们都来看稀奇,他们做梦也想不到,使用地膜覆盖种植,粮食产量竟然能增加好几倍。海雀村在实现生态效应和经济发展“双赢”的同时,海雀林场成了海雀村民致富奔小康的“绿色银行”。
为了村寨发展,优生优育,在苗族彝族聚居的村寨,文朝荣带头执行计划生育政策,其大儿子文正全成为村里最早的独生子女户之一。目前,全村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涌现出3户独生子女户和12户双女户。文朝荣以自家亲人作表率,执行政策公道正派,彰显了党员干部公正无私、严于律己的.精神。
当文朝荣得知担任村主任的儿子文正友用自己的七万元积蓄买一辆小皮卡车受到群众质疑时,他泪流满面地告诫文正友:“不要让老百姓看不起”,他在去世前还在对儿子交代:“只有千年的名,没有千年的人,你们要清清白白做人,要让老百姓支持你。”是他让全村人吃上了“林业饭”,在“苦甲天下”的海雀村创造了人间奇迹:使曾经“山上光秃秃、屋里干穷穷”的海雀村森林覆盖率由当初不到5%在26年间上升为70.4%。他操劳了一生,给村民创造了价值4000多万元的森林,为的是让全村老百姓的日子一天天富起来。
青山有幸埋忠骨,翠松无悔护恩人。如今他走了,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但他的足音仿佛还回荡在海雀村的茫茫林海中,他没有留下什么豪言壮语,但他公而忘私、一心为民的实际行动比豪言壮语更加有力,更能证明他是有着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人。
文朝荣心得体会篇8
22日,公司离退休第二党总支组织党员在贵阳大剧院观看电影《文朝荣》。
全体党员看到文朝荣同志践行共产党员无私为公,二十年如一日带领群众植树造林,改变家乡喀斯特面貌,使原来光秃秃的山坡披上绿装,提高了全村抗自然灾害能力,把一个原来长年靠吃洋芋和荞麦的缺粮村变成富裕村的事迹,他不愧为优秀共产党员的楷模!
文朝荣是贵州赫章县恒底区海雀村支部书记,是一个铁骨铮铮的共产党员,一个乌蒙山区的彝家汉子。海雀村由于海拔高气温低,全村以山地为主,是典型的喀斯特地区。由于村民常年任意砍伐树木,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只要刮风下大雨,水就冲毁庄稼和房屋,全村每年都要靠国家发放的救急粮过日子!
文朝荣为了改变生存环境,让老乡们过上好日子,就带领群众植树造林。村民们先不理解种树怎么能改变环境,都带有抵触情绪,他就自己一人带头干。终于,他的行动感动了大家,全村人都参加了植树造林活动。为了让大家不空着肚子上山种树,他把家里积累给女儿坐月子的鸡蛋,煮熟后拿上山分给村民吃。
村里仅有的一间校舍,由于无钱盖屋顶,学生们下雨和冬天都无法上学。文朝荣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决定把家里喂养多年的耕牛卖掉给校舍盖屋顶。他的这个想法遭到妻子和儿女的反对,他就反复给他们的做工作,讲教育下一代的重要性,终于全家达成共识,卖掉了耕牛盖好了校舍。但由于失去了耕牛,到春耕时他就只能和儿女拖着犁钯耕地了!
海雀村村民在支部书记文朝荣的带领下,连续近二十年的植树造林,绿化了全村三十多个山头,种松树13000亩,全村绿化面积达70%,人均产粮200多公斤。生态环境的改变提高了村民的生活质量,如今的海雀村一栋栋小洋楼,错落有序地分布在绿树簇拥中!
喀斯特地貌的改造,在联合国官员看来根本不可能的难题,在考查过海雀村以后,他们被当地现状所折服!实践证明:无论任何困难,都无法阻止中国共产党人战胜它的决心!
海雀村变了!村民们脱贫了!但老支书文朝荣因长期积劳成疾,于2014年因病去世!他践行了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目标!他的精神永远激励着全国人民,不畏艰难走向胜利的决心!
文朝荣心得体会8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