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汛救灾的心得5篇

时间:
couple
分享
下载本文

心得体会是人生历程的积淀,为我们带来更为深厚的思考,心得体会是我们在工作和学习中的宝贵经验,下面是好文档范文小编为您分享的防汛救灾的心得5篇,感谢您的参阅。

防汛救灾的心得5篇

防汛救灾的心得篇1

坚持人民至上,把宗旨意识转化为防汛救灾的实际行动。面对灾害危险,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强调要尽最大努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这是对“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的具体体现和彰显。防汛抗洪是践行初心使命、体现责任担当的试金石和磨刀石。党员干部要以对人民群众极度负责的精神,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将其体现到防汛抗洪的具体实践和积极作为中。当前,已进入防汛的关键时期,各级党委政府要将为民情怀落实到监测预警、巡查防守、抢险救援等各个工作环节中,在防汛救灾新的“大考”中交上一份人民满意、组织认可的合格答卷。

坚持防治结合,把忧患意识落实为防汛救灾的实际举措。面对汛情,预防是最有效的应对措施,第一时间发现上报汛情险情、落实防汛措施,是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减少群众财产损失的最有效途径。唯有未雨绸缪,见微知著,才能防患于未然,构筑起坚不可摧的战斗堡垒。党员领导干部要高度警惕麻痹思想、侥幸心理,始终保持忧患意识,把汛情形势想得更复杂一点,把挑战看得更严峻一些,做好应对最坏局面的准备,做好最周全的规划打算,制定最详尽的预案对策。要本着“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而无备”的原则,足额储备各类防汛物资,做好防汛应急预案修订完善工作,确保抢险时“拿得出、送得到、用得上”。

坚持冲锋在前,把使命意识体现为防汛救灾的实际表现。面对灾情,有力组织抢险救灾,妥善安置受灾群众,维护好生产生活秩序,是当前最重要的政治任务和第一位的民生工程。广大基层党组织、广大党员则是战场一线的战士,必须身先士卒、带头冲锋,坚决打赢汛情阻击战。要从灾区人民群众最关心、最期盼、最急需的事入手,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按照“险情第一时间报告、信息第一时间报送、处置第一时间到位”原则,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制度,建立高效、灵活、务实的调度机制,充分动员党员干部群众、社会志愿者组建党员防汛救灾应急救援小分队,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切实把确保人民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落到实处。

防汛救灾的心得篇2

近期,南方连降大雨,防汛抗洪形势严峻,多地汛情牵动人心,做好防汛救灾工作,刻不容缓。各地应该进一步落实防汛抗洪责任,保障好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守护住群众美好家园,筑牢抗洪防汛的“铜墙铁壁”。

保障人民群众“手有粮”。灾难无情人有情,要全力做好受灾群众安置工作,保障人民群众“手有粮”,第一时间让受灾群众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心与温暖。派驻工作专组,深入灾区一线,做好受灾群众安置转移、抢险救援、物质调配等救助工作。要根据受灾情况,科学设置安置点,紧急调拨发放救灾资金和物资,切实解决好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保证他们有房住、有饭吃、有衣穿、有干净水喝,了解群众生活所需,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活,统筹协调各救灾成员单位按照分工密切合作、协同应对,确保自然灾害救助工作落细落实,维护好灾区生产生活秩序的稳定。

保障人民群众“心不慌”。洪水侵袭,房屋被毁、财产受损、人员被困、家人失联等由洪灾带来的问题始终让受灾群众心“悬着”。要做好受灾群众救助后的心理安抚,保障人民群众“心不慌”。要加强舆论宣传引导,及时回应社会和人民关切,及时发布防汛预警信息,提高预报精准度,保障群众通信畅通、供电安全。对投亲靠友、临时安置的群众,要加强联系,做到有效沟通,做好受灾群众心理疏导和死亡失踪人员家属安抚。加强社会治安工作,确保灾区生产生活秩序的`稳定。做好灾后重建政策宣传,扎扎实实做好各项工作,让受灾群众放心、安心,坚定群众战胜困难的信心、鼓励群众重建家园。

保障人民群众“病能医”。严峻汛情又遇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防汛减灾难度更大、压力更重。全力保障灾区群众有病能及时就医,保障医疗救治卫生安全,要切实加强临时安置点的服务和管理,调集优质医疗资源,保障急救、抢救绿色安全通道,全力做好受伤人员救治和老人、儿童等重点人群健康保障,最大限度确保因灾受伤人员能及时得到医疗救治,切实维护受灾群众医疗保障权益。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及时组织开展卫生消杀和防疫工作,确保灾后卫生防疫到位,防止出现疫情风险。保障受灾群众安全卫生的生活环境,及时有效的医疗救治,确保受灾群众的身心安全。

保障汛情预警“有防范”。当前防汛进入关键期,各地各部门应以更强的责任感,绷紧弦、全力冲,严阵以待,全力做好防汛抗洪和抢险救援各项工作。要瞄准防汛风险点,下足救灾“绣花功”。各地区要根据江河湖库地理环境、水文监测和降水情况,精准施策,做好防御预案,克服侥幸心理,增加实地演练,做到心中有数。特别要在防汛准备、监测预报、水工程调度等方面突出针对性和实用性,重点堤段应加强巡查防守,预报预警应及时发布。压实防汛责任人制度,确保预警到位,转移不落一人,确保险情抢早、抢小。细化工作、做足准备,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党和政府秉持对人民群众的.高度负责的态度,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全力做好“四保障”筑牢防汛救灾的“铜墙铁壁”,一定能维护好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守护好群众的美好家园。

防汛救灾的心得篇3

近日,受台风“杜苏芮”影响,华北、黄淮等地出现极端降雨过程,引发洪涝和地质灾害,造成北京、河北等地重大人员伤亡。对防汛救灾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当前正值防汛关键期,各地区和有关部门务必高度重视、压实责任,强化监测预报预警,加强巡查值守,紧盯防汛重点部位,落实落细各项防汛措施,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大局稳定。广大党员干部要认真贯彻落实指示精神,闻“风”而动,在“七下八上”关键期,同“心”战“汛”筑牢“红色堤坝”。

迎“汛”而上,践行为民“初心”,建起“红色堡垒”,守护“生命安全”。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越是险情当前,越考验一个民族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越是紧要关头,越检验每名党员干部的责任与担当。党的力量凝聚于、发挥于党的各级组织之中。防汛救灾工作是检验各级党组织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的“试金石”。各级党组织要充分发挥党的组织优势、组织的管理优势和国家的制度优势,坚决执行党中央的决策部署,把防汛救灾工作作为当前第一位任务,积极做好组织党员、宣传群众,凝聚人心的工作,及时把临时党支部建在圩堤上、建在责任段、建在安置点,真正做到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党的组织,让党组织成为人民群众的主心骨,党员干部成为群众的贴心人,要用“关键时刻冲得上去”的实际行动,把安全留给身后的百姓,用责任与行动把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落到实处,奏响新时代的动人赞歌。

迎“汛”而上,压实责任“恒心”,争当“红色先锋”,筑牢“铜墙铁壁”。初心如磐,使命在肩。当前,我国正进入“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来不得丝毫松懈,容不下半点闪失,唯有把防汛之弦绷得更紧一些,应急准备做得更细致一些,责任落实得更严格一些,才能牢牢筑起防汛抗洪的“铜墙铁壁”。广大党员干部是防汛救灾的“先锋营”,身先垂范,直面“汛”场,冲锋在前,迎难而上,勇当抢险救灾主力军。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深入遭受洪涝灾害地区,到灾情最严重、抢险最困难、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加强一线指挥,确保抗洪有力、抢险有效、救灾有序。各级基层党组织要组织党员干部下沉防汛救灾一线,推动第一书记、驻村干部就地转化为防汛救灾队,带动广大群众战胜灾害、渡过难关,坚决扛起防大汛、抢大险、救大灾的责任,尽最大努力保障着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迎“汛”而上,坚定胜利“信心”,筑起“红色防线”,确保“战战告捷”。宁可备而无用,不可用而无备。汛情就是命令,抗洪就是责任。面对防洪救灾的严峻考验,一个支部就是一座战斗堡垒,一个党员就是一面鲜明旗帜,一道防线就是一道坚固屏障。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必须闻“汛”而动,冲锋在第一线、战斗在最前沿,在搏击洪流中尽显“定海神针”本色,让党旗在防汛救灾一线高高飘扬。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要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的决策部署,时刻绷紧“战时”之弦,积极组织党员干部开展全方位排查,及时消除隐患,动员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建立起最坚实、最广泛的防线。生命重于泰山,人民利益高于一切。面对滔滔洪水,广大党员干部齐心努力,不畏艰险、战风斗浪,就一定能打赢防汛抗洪这场硬仗,也一定能守护好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一定能在防汛救灾这场考验中交出合格答卷,坚定着“战战告捷”的胜利“信心”。

防汛救灾的心得篇4

近日,对防汛救灾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当前正值“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各地区和有关部门务必高度重视、压实责任,强化监测预报预警,加强巡查值守,紧盯防汛重点部位,落实落细各项防汛措施,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大局稳定。汛情就是命令,防灾就是责任。广大党员干部要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身先士卒、靠前指挥,在无情“风雨”面前彰显党员“担当”,坚决做好防汛抗洪抢险救灾各项工作。

在无情“风雨”中彰显政治“担当”。“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各级领导干部要始终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汛情面前,考验的就是每一名党员干部的初心和使命。闻“汛”而动,勇敢逆行。风雨中、堤坝上,蹚水沟、爬土坡……面对汛情洪水,一个个冲锋在前的党员干部,成为抗洪抢险一线最温暖民心的风景。而这,正是党员干部的初心与使命。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关于防汛救灾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忠实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坚持把防汛抗灾作为对党绝对忠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现实检验,迅速进入战斗状态,将防汛抢险各项工作落实,坚决担负起抗洪抢险救灾的政治责任。

在无情“风雨”中彰显责任“担当”。“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关键时刻冲得上去、危险关头豁得出来是共产党员的担当“本色”。灾情在哪里,党旗就插在哪里,共产党员就奋战在哪里,党组织吹响了冲锋号,共产党员就要在群众最需要的危急时刻挺身而出。广大党员干部要坚定抗洪信心,主动担当、积极作为,把防汛抗灾各项安排部署扛在肩上、抓在手上、落实到行动上,不折不扣落实防汛包保任务,宣传防灾避灾知识,做好监测预警、堤库排查、应急处置、群众思想引导和转移安置等各项工作,坚持第一时间抢险、第一时间救灾、第一时间转移,带领人民群众在抗洪救灾的第一线做最美的“逆行者”,当好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守护者”。

在无情“风雨”中彰显为民“担当”。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在防汛救灾第一线,“我是党员、我先上!”是最响亮的声音,最有力的集结号。“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韧不拔、敢于胜利”的“抗洪精神”无疑仍是我们战胜汛情、勇往直前的力量源泉。当前,汛情灾情仍然严峻,抗灾救灾任务仍然艰巨,广大党员干部要坚定必胜决心,发扬连续作战的精神,坚决克服麻痹思想、侥幸心理和松懈厌战情绪,始终绷紧防大汛、抗大洪、抢大险、救大灾这根弦,以“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的高度责任感,主动到灾情最严重、任务最艰巨、挑战最巨大的地方去,到险情最危急和人民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防汛救灾的心得篇5

近日,河南等地持续遭遇强降雨,郑州等城市发生严重内涝,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当前,已进入防汛抗洪关键期,广大党员干部要始终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坚定必胜信念、坚持团结一心、坚守为民情怀,筑牢防汛抗洪的“红色堤坝”。

坚定必胜信念,“打稳”坚实地基。地基是堤坝下方起支撑作用的结构,对于堤坝的稳定性及安全性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信念是一个人的精神根基,必胜信念是战胜困难、取得成功的先决条件。纵观历史,中华民族历经无数的地震、洪涝、干旱,但从来没有被压垮过,而是愈挫愈勇,在磨难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不断取得一个又一个战胜灾害的人间奇迹。当前防汛救灾形势异常严峻,在大汛大灾面前,广大党员干部要切实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关键时刻保持清醒头脑,迎难而上、勇于担当,用必胜的信念和必胜的信心打造坚实、稳定的“精神根基”。

坚持团结一心,“焊紧”坚韧钢架。钢架由许多钢筋焊接而成,是堤坝的“骨骼”。一根钢筋用力就能折弯,但无数钢筋焊接成的钢架,那便是稳定坚韧的支撑体系。“一人难挑千斤担,众人能移万座山。”在灾害面前,只有团结一致、同心协力,才能凝聚起战胜困难的强大力量。要加强防汛工作的统一指挥、统一调度,切勿各自为战、顾此失彼。同时根据不同情况,一线干部要冷静分析、果断处置,决不能贻误战机。各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视灾情为命令,同心协力、紧密协作,发扬不怕艰苦、连续作战的优良作风,团结带领广大爱心组织和热心群众,在防汛一线筑起坚不可摧的“钢铁长城”。

坚守为民情怀,“浇注”坚固水泥。浇注水泥是堤坝成型的关键环节,是堤坝质量好坏的决定性因素。充足的原料是浇注成型的重要保证,为民的情怀则是推动工作的强大动力。1998年抗洪期间,李向群同志随部队奔赴抗洪前沿,并在一线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为了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他带病坚持抢险,先后4次晕倒在大堤上,终因劳累过度壮烈牺牲,年仅20岁。为民情怀始终是共产党人不变的初心,在危急关头,广大党员干部要把人民群众放在第一位,及时转移疏散面临洪水威胁的群众,全力救治处于危险境地的群众,重点安排好生活困难的群众,用实际行动“浇注”守护人民群众的“红色堤坝”。

防汛救灾的心得5篇相关文章:

防汛抗旱工作个人总结5篇

防汛先进个人先进事迹5篇

防汛半年工作总结5篇

防汛应急预案8篇

防汛应急预案通用8篇

抗旱防汛应急预案6篇

防汛个人总结6篇

小区防汛防洪应急预案7篇

防洪防汛应急预案8篇

防汛应急预案优秀8篇

防汛救灾的心得5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42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