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心得可以帮助我们增强自信心和自尊心,心得体会能够更好地认识自己在实践中的潜力和发展空间,为未来的成长规划道路,以下是好文档范文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去纪念馆心得5篇,供大家参考。
去纪念馆心得篇1
为继承和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增强广大党员的凝聚力和工作积极性,坚定思想政治信念,争做合格党员。上周六,我校党支部组织全体党员奔赴第一届中共婺源县委、县政府所在地——洙坑,参观红色教育基地,缅怀革命先烈,体验红色精神,接受党性和革命传统再教育。我的体会主要有:
一、要加强学习,提高能力,要把这次学习作为新起点,要学有所用,最重要的是在工作中加强自我学习,自我教育。
提高学以致用和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能力,坚持在干中学,学中干,真正做到学以致用,融会贯通,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坚忍不拔,奋发向上的良好精神状态投入今后的工作中。
洙坑的红色精神是由艰苦奋斗等一系列精神构成的。具体内容就是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这些,不仅是一种迎难而上、勇往直前、以苦为乐、埋头苦干的奋斗精神,更是一种勇于创造、敢为人先的拼搏进取精神。
它不但是我们共产党人的传家宝,而且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二、要立足岗位实际,不断开拓创新。
作为基层的一名教师,要结合自己岗位的实际,以身作则,努力工作,坚持和发扬时代需要的艰苦创业的。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共产党人面临的困难很多,不仅要面对艰难的国际国内形势、还同时要面对相当困乏的物质生活,但就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及形势下,无产阶级革命家及围绕在他们周边的共产党人,首先想到的是如何让老百姓早日当家作主,过上美好生活,以及如何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同时怀揣乐观向上、自力更生的拼搏精神,在极端困苦的环境下去改变环境、改变中华民族的命运。
正是因为共产党人怀着实现国家和民族伟大复兴的崇高理想,所以才能坚定信念、前赴后继,在如此困难的环境下,依然义无反顾,投身于国家和人民的解放事业中。
而在今天这样优越的环境中,我们更应该体会到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更应该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并在工作生活中不断以更高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磨砺自己,继续传承和发扬艰苦奋斗、知难而上、奋勇前行的精神,让人生无悔。
同时也认识到在当今这样快速发展的社会过程中,我们更需要以“红色精神”来引领社会发展的主流思潮,以此塑造健康、积极向上的价值取向,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继承、发扬我们的红色精神。
去纪念馆心得篇2
“三年不饮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鱼。”
从兴安县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纪念馆参观回来已百日有余,可这句话萦绕在我脑海里久久不散,心情也久久不能平复。在湘江边参观“红色足迹”,我被红军将士为党和人民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奉献精神所感染,被他们“革命理想高于天”的精神所震撼。
在敌我条件对比悬殊的情况下,国民党自以为湘江围剿战是一个牢不可破的囚笼,英勇的红军将士却成功粉碎了敌人看似必胜的计划,成功渡江。红军将士是如何做到的?
靠的是坚定的理想信念。已连破国民党3道封锁线的红军抵达湘江边时已成疲惫之师,数倍于己的敌军又占据湘江有利地形摆出一副围剿决战的架势。在危难面前,红军将士们坚信千条路,万条路,跟着共产党走才有出路,只要跟着共产党走,就一定能打胜仗,农民就一定能翻身当主人,为了胜利无不表现出无我的战斗精神,英勇奋战。
“快走!快走!快突围!”浮桥上,没有工事的依托,没有飞机大炮的掩护,英勇的红军不畏艰辛,以执着的革命信念,前仆后继用血肉之躯筑起屏障、垫起浮桥,任凭敌军一次又一次的轰炸,浮桥一次又一次断了又连。他们以坚强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念压制住饥寒和恐惧,在枪林弹雨下出色地完成了架桥任务。
靠的是铁的纪律。在小小的山头上,红5师死守阵地奋战3昼夜不退半步阻挡敌军;红34师为完成护卫任务坚持到了最后的一兵一卒,也没有人做逃兵;身负重伤的将士在疗伤过程中坚决不拿群众一针一线,而是用身上值钱的东西拿出来交换……。他们时刻把纪律挺在前面,宁肯为共产主义献身也不愿做逃兵,宁肯战死沙场也不踩底线不跨红线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用纪律的力量筑起了一面面铜墙铁壁,拦住敌人,为大部队抢渡争取了时间。
靠的是榜样的精神。陈树湘负伤被俘,他以断肠明志的方式为苏维埃新中国流尽最后一滴血;面对蜂拥而至的敌人,身负重伤的红五团政委易荡平,宁肯自尽也不愿拖累战友;危急关头为保阵地视死如归的耿飚拔刀冲进敌军拼杀……这场渡江战役还有许许多多的无名英雄,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关键时刻舍生忘死,冲锋在前,用宝贵生命践行了共产党员“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的初心和誓言,弘扬了榜样的精神!激发出了一股催人奋进的力量。
在兴安县革命纪念碑下,面对党旗,面对长眠于该地的烈士们,我每跟读一句入党誓词,脑海里就跳出一个熟悉的身影,是心中装着人民却没装自己的县委书记焦裕禄;是把青春献给扶贫事业的基层干部黄文秀;是年过花甲的战“疫”先锋钟南山……
他们都是我们熟悉的先进典型人物,和许许多多的革命先烈们一样坚守初心结合岗位英勇奋战,始终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奋斗终生,争做新时代党和人民的优秀战士。
兴安之行,我接受了“红色精神”的洗礼,被红军将士为革命胜利擦亮“初心”底色,用实际行动践行对党和人民忠诚的意志所征服。
“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站位就高了,心胸就开阔了,就能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做到‘风雨不动安如山’。”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广大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压舱石”,是克服困难的伟大力量,只有坚定不移才能最终获得成功。
在面对困难的时候,对照身边的优秀党员干部,强烈的对比照出了自己的不足。
抽调到纪检监察机关协助开展宣传工作快半年了,每当看到同事们在媒体报刊上发表的一篇篇信息稿件时,每当看到武鸣区在南宁市纪检监察新闻信息工作通报排行榜上又前进一位时,同事们白天忙业务晚上加班加点写稿改稿的场景就呈现在我的眼前。深知这些成绩的背后都是辛勤的付出,自己也暗暗下决心要以他们为榜样,但总因文字功底不够等而迟迟难以下笔。
领导多次鼓励我、开导我,自己似乎还是摆脱不了“本领恐慌”的窘境。现在想起来,我的这点困难在许许多多的优秀党员面前简直是微不足道的一件小事,说到底还是自己的理想信念不够坚定,导致攻坚克难乏力。
每段历史,每个典型,都是一部理想信念的生动教材。我想,当我再次遇到困难时或迷茫时,都可以从榜样的身上汲取力量,战胜困难,找到前进的道路。
去纪念馆心得篇3
4月12日,空间信息技术研究中心党支部组织全体党员和群众参观了位于句容市茅山脚下的茅山新四军纪念馆,通过对茅山新四军苏南抗日根据地的参观,了解新四军的历史,缅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丰功伟绩,继承和发扬铁军精神,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在讲解员同志的介绍下,我们依次参观了“苏南人民奋起抗击日本侵略军”“茅山抗日根据地的开辟”“茅山新四军东进北上”五大主题陈列展览。通过展厅中的珍贵文物和历史资料,我们看到侵华日军在苏南地区犯下的种种罪行,也得知苏南人民奋起抵抗的英勇事迹,新四军团结人民群众,在茅山开辟了抗日根据地,经过危险且艰苦的斗争,带领苏南人民坚守阵地,最终迎来了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新四军自诞生以来就紧紧依靠党的领导,艰苦奋斗,为中国人民的独立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也铸就了铁一般的革命精神,概括起来就是同仇敌忾、相忍为国的爱国精神,海纳百川、共同战斗的团结精神,顾全大局、服从整体的全局精神。作为新时代的测绘工作者,我们要传承和发扬新四军铁军精神,立足岗位,提升专业技能,坚持在干中学、在学中成长,为测绘信息服务高质量发展添砖加瓦。
党支部所有党员在展馆中厅重温入党誓词,在新四军战士雕塑的注目下,党支部书记带领大家面向党旗,庄严宣誓,对党忠诚,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鲜红的党旗擎起一颗颗赤诚的心,醒目的誓词凝聚起不忘初心的信念与力量。
学习虽然结束了,但是前进的脚步不能停止。我们要沿着革命先烈的足迹,从自己的工作岗位出发,从一件件小事做起,用不畏艰辛、不怕困难、不辱使命的精神激励自己,用实际行动履行对党的誓言!
去纪念馆心得篇4
“这里馆藏的物件,刻着红军长征二万五千里的不易。”这段红色记忆,始于江西瑞金,走过的14个省份,讲述着中国工农红军可歌可泣的故事;翻越的18座大山,镌刻着中国工农红军如火如荼的决心;跨过的24条大河,传承着中国工农红军有胆有识的魄力,耗时两年,红军长征胜利,终于甘肃。有文化学者言,“人本是散落的珍珠,随地乱滚,文化就是那根柔弱又坚韧的细线,将珠子串起来成为社会。”而经硝烟焚烧,已是满目疮痍的山河,正是在这根由红军心血染成的红色细线悉心缝补中再添光彩。
冀王悲剧地,红军胜利场——中国工农红军强渡大渡河纪念馆
这份“红色跳动”是面对波涛汹涌的河水时,仍不破楼兰终不还的赤子之心。纪念馆位于四川省雅安市石棉县大渡河西岸,馆外“红军胜利场”五个大字,用最直接的方式,留下了最不容置疑的肯定。228件馆藏,一张张照片,一件件陈列品,夜袭安顺场、强渡大渡河……一幕幕场景在高科技下生动还原。大渡河内孤舟勇,手握枪支,深缩眉头,紧盯河岸,那是悲愤、视死如归的角度,17名勇士组成渡河突击队,踩波踏浪歼敌军。场景再现,让我们与80多年的峥嵘岁月,今日相见。当那段岁月的艰苦与痕迹,都被时间流放,而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红军谱写的壮丽史诗,是中华民族伟
大复兴历史进程中的巍峨丰碑。那段历史早已融入血液,跟随红色基因传承,延续新辉煌。作为党员干部,应随这份赤子之心而跳动,在困难面前应不忘拼搏初心,不减奋斗激情,不负艰辛努力,要找重点领域对焦关键,冲破重重难关。
大渡桥横铁索寒——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馆
这份“红色跳动”是面对敌人的炮弹耳边过时,仍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十三根铁链,扛起一个共和国”纪念馆中一段由几节铁环组成的铁链早已斑驳的锈迹记载着当年的烽火岁月。一边,红军一路向北,披荆斩棘,滔滔江水之上,22名勇士攀着长铁索,向着河对岸匍匐前进,嗖嗖枪弹之下,找寻着炮火死角,有人中弹身亡掉落湍急的河水之中,没有木板便以身化板,争分夺秒抢占先机,到最后夺取完成之后,大多数勇士都未留下姓名。而另一边,红军开山破路,昼夜兼程,用草鞋跑过时间,一日奔袭240里,中国速度在那时便已体现,这是真正的狭路相逢勇者胜。东西夹击,夺取泸定桥的约定在炮火中实现。作为党员干部,我们的心应随这份民族精神而跳动,需志存高远,胸怀全局,面向百年发展,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需风雨兼程,亦风雨同舟,发展大业,让时代的道路在脚下延伸。
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只是红军长征重要征途之一,筚路蓝缕,砥砺前行,万里长征路,红军意志坚定,不忘初心,坚定决心,星星之火方能燎原。做好红色精神传承,激活红色文化资源,丰富红色文化内涵,紧随这份“红色跳动”,让长征精神代代相传。
去纪念馆心得篇5
12月5日上午我班组织了参观西安事变旧址张学良公馆的活动,张学良公馆是“西安事变”的重要策源地。
在那个动荡不安、全民危机的时刻,毫不夸张的说张学良将军的每一个军事政策和决定都关乎中华民族的存亡。1936年4月,张学良与周恩来在陕西延安会谈,提出联蒋抗日,为中共中央所采纳,与红军达成了“停止内战、共同抗日”的协议。12月4日,蒋介石亲自到西安督战。期间,张学良将军和杨虎城将军多次劝说蒋介石“停止内战、共同抗日”,但都遭到蒋介石的强烈反对。12月9日,中国共产党组织大规模的群众游行示威,纪念“一二九”运动一周年。特务军警开枪打伤一名学生,群众非常激愤,决定到临潼直接向蒋介石请愿示威。蒋介石强令张学良将军制止学生运动,必要时可以向学生开枪。张学良将军接到命令后,赶上游行队伍,极力劝说学生回去。东北大学学生高呼“中国人不打中国人!”“东北军打回老家去,收复东北失地!”等口号。张学良将军向群众表示一周内以实际行动答复学生要求。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将军与杨虎城将军兵谏蒋介石,共同逼蒋联共抗日,造成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西安事变时的当天,张学良将军、杨虎城将军向全国发出“救国八条”:改组南京政府,容纳各党各派,共同负责救国。停止一切内战。立即释放上海被捕的爱国领袖。释放全国一切政治犯。开放民众爱国运动。保障人民集会结社一切政治自由。确实遵行孙总理遗嘱。立即召开救国会议。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促成了国共的第二次合作,中国也由此实现了由内战到抗日战争的历史转折。
张学良将军的一生是伟大的一生,是爱国的一生。他的爱国与牺牲自我是密不可分的。“牺牲自己的一切所有”,包括牺牲自己的生命、家庭、财产,权利、地位、荣誉等。 为了中华民族的统一,他可以不做军队统帅,可以不要优裕的生活, 甚至不要家庭,不要自己的生命,也要发动“西安事变”,并且送蒋介石回南京而被软禁54年无怨无悔。 正像他在送给东北大学校友张捷迁的诗中所说:“不怕死,不爱钱,丈夫绝不受人怜,顶天立地男儿汉,磊落光明度余年 ”。 张学良将军的卓越功勋和爱国风范,彪炳青史,永远为世人景仰。
去纪念馆心得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