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心得体会就是把我们内心的想法具象化的过程,写心得体会是记录我们内心感受的方式,你知道应该从哪些角度思考吗,好文档范文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纪念129心得体会推荐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纪念129心得体会篇1
近日,中共中央印发了《关于做好“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颁发工作的通知》,首次颁发“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对党龄超过50周年、一贯表现良好的党员,呈上党的关怀和温暖。
“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是对老党员50载、坚守信念、一心向党的“礼赞”。纵观党百年奋斗史,像焦裕禄、孔繁森、谷文昌等共产党人“心中装着人民,唯独没有自己”,像张富清“深埋功与名”,像钟南山院士“你们不要去武汉,自己却轻装逆行”。时代在前进,但共产党人的精神之火、信仰之魂,矢志不渝、日久弥新。
一个政党必须有自己的政治灵魂。.。.。.至深的信仰、铁的信念是党历经艰辛、永葆生机、自我革命的源泉之力。志在顶峰者,不会半途而废;信仰迷离者,常有歧路彷徨。入党是一辈子的事情,这是老一辈党员传承的精神谱系,以前辈为镜子、向先进看齐,就是要始终坚守理想信念不动摇,做到跟党走、听党话,在党言党、在党爱党、在党为党。
“朝闻道,夕死可矣。”真理的味道非常甜,这份甘甜,是不畏艰险、苦尽甘来,是坚定执着、勇毅前行。理想信念甘之若饴,是共产党人信仰的“源头”,理想信念“生了锈”,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这个“总开关”就拧不紧,这样那样的出轨越线、跑风漏气在所难免。
初心易得、始终难守。坚定的信念首先来源于理论上的清醒。广大党员要自觉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增强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深学细研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多读精读经典著作,学懂弄通立场方法,真正做到对马克思主义虔诚而执着、至信而深厚,让理想信念成为心中的灯塔,以信仰之魂凝聚精气神,筑牢防腐防锈防变的“金盾”。锤炼党性是终身课题,要结合党史学习教育,自觉接受党内政治生活锻炼,随时修正错误、改正缺点,经常对照先进典型和反面案例“两面镜子”,照一照、看一看、比一比,主动开展党性剖析,保持头脑清醒、政治坚定。
坚守信念、实干为先。信念和行动是辩证统一的,信念是先导,行动是检验。当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大事难事看担当。广大党员要与群众拧成一股绳,克服得过且过的懒散、随波逐流的消极、为官不为的懈怠,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我将无我的责任感、舍我其谁的使命感,干字当头,扑下身子,求变应变、抵御风险,在经风雨、解难题、惠民生中体现价值、建功立业。
纪念129心得体会篇2
近期,根据江苏省委党校在职研究生党性教育的要求,企管1502班的全体学员在班主任李健老师的带领下,赴南京市浦口区参观王荷波纪念馆。虽然只有短短半天,但是王荷波同志“品重柱石”的精神深深感染了我,让我的思想和心绪久久不能平。我想,无论是现在,还是在今后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王荷波同志的这种精神将会一直激励和鞭策着我,使我永远以这样的人为榜样,勤奋学习、扎实工作、争当表率。
王荷波是中国工人运动的先驱,是从南京走出去的中国_早期领导人之一。1916年,王荷波只身来到南京浦镇大厂当钳工。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北京学生纷纷南下到上海串联,给浦镇工人以很大的影响,王荷波开始投身于工人运动。当时,厂里没有真正的工人组织。在斗争中,王荷波逐步认识到工人要有自己的组织。从1920年底起,他开始忙于筹办工会,并在斗争中教育、组织群众。工会成立后,王荷波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工会工作中去。他白天干活,晚上组织工人活动,有时忙到深夜,回到家里还坚持读书看报,努力提高自己。他严于律己,办事公正,公私分明,账目清楚,从不乱花大伙儿的一文钱,深得群众的信赖。
荷风飘万里,波光颂千秋。在当前全面从严治党的形势下,参观王荷波纪念馆所感受到的英雄精神、高尚气节、廉洁风范定会让每一位来到这里的人久久驻足,深深思考。我作为一名国有企业的党务工作人员,我要将这种对心灵的触动体现在行动上,立足岗位,为在国有企业的深化改革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贡献自己更大的力量。
一是勤奋学习,提升能力。勤奋学习是我们党员增强党性锻炼、提高业务水平、做好工作的前提。我作为一名党务工作者,更有带头学习,提升自己。当前,更要结合“两学一做”专题教育,认真学习党章党规,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坚持以学习求进步、以学习促发展。通过学习让自己更加善于在复杂形势中找准工作的突破口和切入点,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大力推进各项工作。
二是求真务实,恪尽职守。求真务实是党的优良传统。在今后的工作实践中,我要一如既往地坚持求真务实的精神,向王荷波同志那样,立足实际,解放思想,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从交通控股的企业特点出发,按照公司党委提出的《党建工作能力提升三年行动纲要》的要求,把党建工作与企业的改革发展更好地融合,与职工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更好地融合,为提升交通控股的党建工作水平努力奋斗。
三是严于律己,率先垂范。作为一名党务工作者,要像王荷波那样,自觉地加强党性修养和党性锻炼,自觉地遵守党的纪律和组织制度,自觉地接受党组织和群众的监督,工作中以身作则、严于律己。要牢固树立服务意识,认真贯彻党的群众路线,要把严与实的作风体现在工作、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企业的改革发展尽心尽力,以实实在在的工作业绩赢得职工群众信赖。
纪念129心得体会篇3
五四精神的核心是爱国、进步。对如今的年轻人来讲,爱国主义就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脚踏实地的奋斗,释放自己的价值,将个人的理想与社会相结合,担负起社会责任和时代责任。
五四精神还有两个关键词是民主、科学。实现民主和科学的途径就是勇于探索、敢于创新、解放思想、实行变革。而科学的实质则是理性的精神、科学的思维、实事求是的态度。今天,社会发展了,青年人也随着时代的变迁发生了改变,但青年肩上承担的民族复兴的重任仍然没有变。
君不见,无论是改革开放的澎湃大潮中,还是科学文化研究的领域内,五四精神无不激荡着广大青年追求进步的情怀,无不展现着广大青年爱国奉献的风采。
君不见,无论是在抗震救灾过程中,还是在社会现代化建设实践中,当代青年无不继承和发扬了五四精神,在危难中冲锋,在平凡中奉献。
君不见,今天,无数青年在五四精神的激励下,做村官,下基层,志在四方,奔赴祖国各地建功立业。
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将个人命运融入国家强盛的滚滚洪流,用青春和热血书写了壮丽的历史篇章。这是时代的主流,这是青年的主流。
与先辈们相比,当代青年成长的环境更为优越,他们能享受更好的物质条件,更多的教育机会,具备更宽广的外部视野。这些好的条件,不应该是忘却五四精神的理由,而恰恰是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的条件。
清华大学_年校庆,国家领导人寄语青年:“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共同为我们伟大祖国、伟大民族更加美好的明天奋斗、奋斗、再奋斗”,成为中国当代青年的共同心声。
让五四精神储存在每一个年轻人的心中,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发扬爱国主义精神,为祖国奉献,为人民服务,把个人成长融入祖国富强、人民幸福的伟大事业之中,让青春的光彩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绽放。
让青年人的梦想能够成为梦想,就不要让形形色色的潜规则左右了或者扼杀了青年人的梦想。让他们放手一搏,给他们广阔的天地。
青年,热血沸腾,活力四射,富有雄心壮志。要勇敢地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把炽热的爱国热情转化为强国行动,结出丰硕果实,让五四精神常青。
青年人要永远敢于豪迈地大声宣称:“有青年在,就有五四精神在。”
纪念129心得体会篇4
春天,在不知不觉中悄悄降临。又值三月,春风拂面,万物复苏,又忆雷锋。
雷锋,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那位年轻的战士,鲜活的生命已经离我们而去,但他的精神,永远活着。一个个他的传人,就在我们身边。
还记得那位“当代雷锋”郭明义吗?30年来,郭明义做好事不求人知,矢志不渝地追求真善美。他自愿捐款给失学儿童、受灾群众近12万元,20年来55次无偿献血,挽回了数十人的性命。他用自己的博大爱心、满腔热血铸就了人间大爱。
还记得那位“最美妈妈”吴菊萍吗?-年7月,杭州的吴菊萍望见了10楼上随时可能掉下的妞妞,毫不犹豫地在孩子掉下的一刹那,用双臂接住了孩子,但左臂处粉碎性骨折、尺桡骨断成三截。她却说:“这是本能,是一位母亲应该做的事情。”
郭明义、吴菊萍,还有很多像他们一样的人,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们,雷锋就在身边,他们,都是当代雷锋!他们发扬并传播着雷锋精神!
是他们让我们在这春暖花开的日子里,又把雷锋深深忆起:他曾经好事做了一火车却绝不留名;他曾经带病帮工地运砖,为社会主义添砖加瓦;他曾经奋不顾身地参加修堤筑坝,在风雨中锻炼自己……
“是一片阳光,就要照亮一片黑暗;是一滴水,就要滋润一方土地;是一颗粮食,就要哺育有用的生命;……”雷锋用朴实的语言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同时每个人也应该奉献自己的价值,为社会做出贡献。当我们看到这段话时,如果我们还只是沉浸于深深的追念之中,那是多么的肤浅。学习雷锋,重在践行。身边已有了太多太多像雷锋一样的人们,我们还在旁观赞叹吗?让我们快快从身边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履行道德规范,培养良好习惯,努力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吧!
在三月里,我们学雷锋!在每一个月里,我们学雷锋!一天天,我们与雷锋同行!雷锋,在我们身边!雷锋,是我们自己!
纪念129心得体会篇5
铮铮铁骨,万千英魂,诉不尽战争的残酷,道不清无尽的光荣。正值清明,中加国际高中组织高一年级学生来到烈士陵园,祭奠伟大的英魂,以表示对革命烈士崇高的敬意和真切的缅怀。
手中拿着菊花,站在纪念碑前,我们的内心无比的沉重。陵园飞起一群鸽子,不知所起,也无处觅踪,空中划过弧线,消失在撒照光芒的远方。一如这陵园中几年的烈士,有多少英烈没有留下姓名,匆匆离去,为国捐躯,也无从想象他们最终归去何方,但我们都坚信,他们去往的地方,必是万千光芒的远方。宏伟宽阔的陵园,纪念着英雄的感人事迹,和平美好的年代,承载着先烈们当初的夙愿。这一切的美好,无一不是英烈们用鲜血换来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为了胜利,多少战士壮烈牺牲。纵然前方极度危险,纵然前线死亡笼罩,他们毫不畏惧,也绝不退缩。那高耸的纪念碑,是英魂的伟大,是先烈的无畏,是过去,是历史,光荣憧憬的光。
我们中的好多同学都是第一次来到烈士陵园,第一次祭奠先烈,陵园中的我们,心情复杂,怀着沉重的历史责任感和对先烈崇高的敬意,我们上前一一献花。菊花在风中摇摆,却不曾倒下,像先烈,永不服输。他们在有限的生命里创造出无限的价值,让生命焕发出不一样的光彩。学校组织这次活动的意义,也许便是让我们加深对祖国的热爱,对现在生活的珍惜,常怀感恩之心,努力创造生命的价值。
纪念129心得体会篇6
今与朋友聚餐,交流到了抗美援朝战争,探讨了一番,之后,我花了6个小时通过网上的视频、文字及书籍做了下大概了解。在这个过程中,心情一直是非常的沉重.....
由于美帝介入出兵朝鲜,新中国在伟人的指导下,1950年10月,志愿军跨过鸭绿江,抗美援朝开始。因为刚刚建国一年,百废待兴,当时的新中国可谓是一穷二白,面对的是当时世界一流强国们,能有勇气出兵一战,可谓魄力十足!但是,现状是非常的凄惨,我军装备非常差,没有自己的空军,坦克等先进武器,甚至重武器都比较少,基本都轻武器,并且很多时候子弹都得节省用,物资极度匮乏,连保暖的衣服、充饥的食物都满足不了,导致很多士兵活活冻死......但就是这样的军队战胜了美帝联合军,取得如此大的胜利,完全靠的是志愿军的不牺牲精神,万众一心其利断金!战争是惨烈的,它的残酷法则是将一切手段合法化,在敌人飞机大炮坦克的轰炸下,坚持了下来,以血肉之躯钢铁意志来弥补差距,也留下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像黄继光用身体堵枪口,这不是单个事迹,而是很多!拉锯战时,基本上是敌人白天通过装备优势占领的阵地,志愿军晚上又夺回来。有个印象最深,在寒冷的冬天,路面上是积雪,脚踩在雪上会发出咔嚓声,志愿军为了减少声音防止被敌人提前察觉,竟然赤脚前进!抗美援朝三年中,战况激烈的战斗很多,如砥平里之战、上甘岭战役等每一场战役都是绞肉机,志愿军被轰炸的血肉横飞,损失惨重。
之后,苏联援助了空军及喀秋莎火炮等装备,加上领导人的英明指挥及志愿军的英勇拼搏,终于53年7月27日,迫使联合军达成停火协议,抗美援朝战争结束。重新回忆起,志愿军真是神一样的存在,想到他们在那条件、那环境、那状况下,却依然不畏惧、不动摇,已经超乎了认知!此刻,沉痛的心情夹杂着莫名的心酸,若问谁是最可爱的人,他们就是!向逝去的英雄,致敬!
纪念129心得体会推荐6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