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的加减法教案优秀5篇

时间:
loser
分享
下载本文

设计合理的教案能够让学生在探索中学习,增强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引入社会服务的项目,教案能够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服务意识,以下是好文档范文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20的加减法教案优秀5篇,供大家参考。

20的加减法教案优秀5篇

20的加减法教案篇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在学习了15各数的认识和加减法的基础上,根据6、7的组成掌握6和7的加减计算方法。

技能目标:通过操作和观察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一图两式的一般规律,并会列式计算。

情感目标:在学习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学习的快乐,引导学生体会用数学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乐趣。

教学重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会计算6、7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通过操作和观察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一图两式的一般规律,并会列出相应的算式。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语:

同学们,今天在这儿和老师一起学习,你们高兴吗?

老师的心情也和你们一样,太好了!

同学们请看,这是智慧爷爷送给我们的智慧星,你们喜欢吗?那么你想得到它吗?教师出示吹塑纸上的星给学生看。

二、复习旧知:

接下来我们就要比智慧了。

教师出示一组复习题目:

6 7 7

1 2 4 6 2

想一想,□里应该填几?谁来说一说?

指名口答,教师填出□里的数。

观察每一组的.数,你还能想到什么?

指名口答,教师板书(对说错的,只要有道理,要给予肯定,但要指导学生认真审题,再观察,再说)。

你说得真不错,智慧爷爷说,你是得到智慧星的第一个小朋友。把智慧星送给小朋友。

三、探究新知:

同学们,智慧爷爷现在要我们做一件事情,请每组的小朋友拿出6根小棒,把这6根小棒摆成两堆,一堆5根,一堆1根,大家摆好了吗?(教师在黑板上摆)

看一看你面前的小棒,谁来说出一个加法算式?

指名回答,教师板书:1+5=6

你为什么列1+5=6呢?

学生:我看到左边有1根小棒,右边有5根小棒,合起来是6根小棒,所以列1+5=6(需教师引导学生说)

还有谁来说一下你的算式?(如果和上个算式一样,可让学生再说一下他是怎样看的)。

还有小朋友说吗?

学生:我列的算式是5+1=6(教师板书5+1=6)

能告诉大家你为什么列5+1=6吗?

学生:我看到左边有5根小棒,右边有1根小棒,合起来是6根小棒,所以列5+1=6

再看一看你面前的小棒和同学说的这两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我们相互说一说!(给学生两分钟讨论的时间,展示讨论结果)

(学生可说出的结果有:①发现我在这边看到的是1+5=6,他在那边看到的是5+1=6;②我发现这两个算式的得数相同;③我发现相加的两个数相同,前后位置不同等等)

在说的过程中,说的只要对,都要给予肯定,说的好的,要赞扬并发智慧星。

大家说的都很好,这说明同学们观察得很认真,很仔细。

现在智慧爷爷要我们做第二件事情,请每组的小朋友拿出7个圆片,然后用你的红线把它们隔成两部分,一部分有6个圆片,一部分有1个圆片。大家把这件事情做好了吗?

看一看你们摆的圆片,谁来说出一个减法算式?

指名说,教师板书:7-1=6

你为什么说7-1=6呢?

学生:我看到本来(总共)有7个圆片,如果去掉左边的1个圆片,就剩下右边的6个圆片,所以7-1=6

还有别的小朋友说吗?你想的算式是什么?

学生说,教师板书:7-6=1

问:你为什么列7-6=1呢?

学生:我看到本来(总共)有7个圆片,如果去掉左边的6个圆片,就剩下右边的1圆片,所以7-6=1

再看看图和算式,你又发现了什么?

学生:我发现这一个图可以写出两个加法算式。

我发现都是用7减去的。

我发现7减去一个大数得一个小数,减去一个小数得一个大数。

我发现7可以分成1和6,也可以分成6和1。

(对学生说得好的及时鼓励,发智慧星。)

四、小结并引入一下练习:

同学们,刚才我们通过摆一摆,说一说,完成了智慧爷爷要我们做的两件事情,学到了我们以前不知道的一些知识,就是通过不同的观察方法,一幅图可以得到两个算式,但结果都是正确的,这也就是我们今天要一起学习的内容:6、7的加减法(出示课题)

小朋友们,金色的秋天来到了,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向日葵姐姐想知道我们收获了什么?

(教师在黑板上出示4朵红色向日葵,2朵黄色向日葵)

谁来说一说图意思?(指名说图意)

谁会列出两个加法算式?

学生说算式,教师在4朵和2朵向日葵之间画一虚线。

问:谁知道这一虚线表示什么意思?

生:他表示把6朵向日葵分成两部分。

问:谁会根据虚线分的情况说出两个减法算式?

学生说算式(6-2=4,6-4=2)

小朋友们,向日葵姐姐就在我们书上的第45页,请同学们把书翻到45页,先看图,然后把书上的算式填完整。

指名上台填算式,然后讲评,发智慧星。

问:你们觉得上台来的同学做的怎么样?

指名说一说,若有错误教师及时更正。

问:说愿意把你做得给大家看?(可以把学生的书放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及时给予表扬)

通过展示,教师做小结。

刚才向日葵姐姐看到我们取得了这么大的收获,为我们感到很骄傲,那么她问大家,是不是每幅图都可以写出两个不同的加法算式,或者说,每幅图都可以写出两个不同的减法算式呢?

等学生反应后,教师在黑板上贴出笑脸图:

请同学们观察这幅图,说出你想的加法算式。

生:3+3=6

问:还有吗?(学生可能还说3+3=6,或者说没有了。)

再问:那么同学们想一想,什么情况下只能写一个加法算式?

生:两边一样多,两部分一样多。

师:你说得真好。奖一颗智慧星。

师:好,现在谁来说一说减法算式?

板书:6-3=3

问:还有吗?(可能还说6-3=3,或者说没有了。)

再问:谁来说一说,什么时候只能写一个减法算式呢?

生:也是分的两部分同样多的时候。(教师可做引导)

小结:通过这幅图,我们知道并不是每幅图都可以列出两个加法算式或两个减法算式。这种情况就属于特殊的。

师:同学们,你们的表现真让人佩服,最后我们来看一看哪些同学得到了智慧星,请得到星的同学上台来,我们为他们表示祝贺好吗?大家鼓掌。

大家看上台的同学和他们得到的星星,你们也想得到智慧星吗?

那么,你能写出几个加法算式、几个减法算式呢?请按练习格书写。

如: 6 + 1 = 7 62 = 4

(投影演示)

等大家写完后,可在投影上展示学生所写的算式。

问:你是根据看到的什么来写出的算式?

生:我看到了3颗红星,4颗黄星,所以写

3+4=7 7-3=4

4+3=7 7-4=3

问:谁有与他不同的算式?(实物展示)

你是根据看到的什么来写的?

20的加减法教案篇2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2页练习十四第5—9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简单的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并能用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估算练习,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收集信息、选择信息去解决问题的能力。

练习重点:

通过练习,提高学生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能力。

教学准备:

教学光盘或自制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回顾再现

谈话: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请学生交流: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是怎样的?

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继续进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练习。(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切入,直接引起学生对上一节课的回忆。)

二、分层练习、强化提高

1、口算:

2、解方程

x+=—x=

x—=x+=

3、出示练习十四第5题。

(1)学生先观察每组的两个算式,说说自己的想法,可以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和合理猜测。(鼓励学生进行有根据地猜测和推想)

(2)学生每人选做两组题,计算后思考其中隐藏的规律。

(3)请学生先和同桌进行交流,再请几位学生来说说自己的想法,如:每组题中的两个分母的最大公因数是1,分子也是1,把这样的两个分数相加、减,得数的分母就是原来两个分母的乘积,而分子就是原来两个分母的和或差。(教师及时学生交流情况)

(设计意图:通过不同类型的习题练习,巩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基本知识,形成基本技能)

三、自主检测、完善

1、出示练习十四第6题。

(1)理解题目意思后,学生先独立思考进行解答。

(2)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说说自己是怎样思考的。

2、出示练习十四第7题。

(1)先让学生进行估算,看看哪几题的结果接近1/2,再计算。

(2)组织学生进行交流,教师及时。

3、解决问题。

(1)出示练习十四第8题。

学生认真看图后独立解答,然后进行交流。

(2)出示练习十四第9题。

学生认真看图,收集从图中获取的信息,然后独立思考并解答三个问题。

组织学生交流,教师及时了解学生解题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讲评。

4、补充练习

1、食堂运来一批大米,第一周吃了总数的4/15,第二周吃了总数的'7/60。这两周一共吃了总数的几分之几?

2、张大伯收了1/2吨西瓜,第一天卖出总数的1/5,还剩总数的几分之几?

3、一个最简分数,分子减去1,约分后是5/6,原分数是多少?

4、一个分数,分子、分母之和是29,如果分母增加13,约分后得1/6,原分数是多少?

学生独立完成后进行交流,同桌之间可互相解答情况。

(设计意图:通过测试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分数加减法知识的检验,找出存在的问题,订正错误,并体验学习的成功喜悦。)

四、归纳课外延伸

通过今天的练习你有哪些收获?练习过程中还有什么问题吗?

教后反思:

本节课是练习课,学生能熟练地运用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能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还能运用已学的运算定律、性质等进行简便计算,效果比较好。但在拓展练习中,很多学生受思维定势,打不开思路,经提示和部分学生的引路,知道了很多的思考方法。另外在练习过程中,通过不同类型的习题练习,巩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基本知识,形成基本技能。通过测试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分数加减法知识的检验,找出存在的问题,订正错误,并体验学习的成功喜悦。

20的加减法教案篇3

教学内容:

p51例1、例2,课堂活动1、2、3题。

教学目标:

1、会用竖式计算三位数的减法。

2、能结合计算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并与同学交流自己 的方法与过程。

3、结合学习活动,培养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的精神及与同 学积极合作的意识。

教学难点:

个位不够减要从十位退1作10再减的道理。

教具准备:

实物图、计数器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口算:

13-8 28-9 30-5 42-20 35+5 35+50 74-23

450+400 450-400 70-30 420-20 350+500 880-800 880-80

二、创设购物情境,探索新知。

??、学习例1

1、师:出示一个计算器,让学生说一说这是什么?现在老师身上有340 元钱,要买一台120元钱的计算器,请小朋友帮老师算一算,还 剩多少元钱?

2、学生独立列式计算,再和同桌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3、指名回答,并板书。

第一种:300-100=200,40-20=20,200+20=220。

第二种:用竖式算

第三种:340-120=340-100-20=240-20=220;

第四种:340-120=340-20-100=320-100=220;

??、学习例2

1、生看例2的表格图,说出题意:前卫小学一共有学生876人,其中女 生438人,男生有多少人?

2、生独立列式后,先估算男生大约有多少人,再计算男生有多少人。

3、师指名上台板算:

4、观察这两道例题,再想一想在计算中要注意什么?

①相同数位对齐;

②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作10再减。

三、课堂活动:

1、p52—1题,看图填数。

(先让学生看图说出题意,再直接填在书 上)

2、p52—2题,学生看表格后,指导理解“相差”这个词的意思。

(就是李红已经写的字比王峰写的字多多少个?或者王峰已经写的 字比李红少多少个?)然后学生独立列式计算在作业本上。

3、p52—3题,比一比,谁的家离学校近?近多少?

生独立看图后再列式计算。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

20的加减法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从1里减去一个或几个真分数的算理和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进一步掌握分数加减的验算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结合生活实际展开探究,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难点:掌握从1里减去一个或几个真分数的算理和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

教 学过程

备 注

一、基本训练

1、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1=()/5;1=()/10;1=12/();1=20/()

1=()/8=11/()=()/100=()/()

2、说说下列各题中把什么数量看作单位“1”,并解释分数的意义:

(1)一堆货物,已经运走5/8。

(2)在一块稻田里插秧,第一天插了全部的11/20。

(3)一批沙子,砌墙用去全部的1/4,修操场用去全部的2/5。填沙坑用去全部的1/10。

[第(1)、(2)题指名答,第(3)题同桌交流再反馈]

二、引导探究,掌握新知

1、以上面2中的第一小题为例,请学生补问题,并尝试列式计算。

(1)一堆货物,已经运走5/8。------?

(2)学生补上问题,尝试列式计算。

(3)反馈思考过程。

(4)教师点拨强调:在18这个算式的计算过程中为什么要把“1”看作8/8,并用圆形纸片演示算理。

(5)设问:你有什么办法检验这个结果是否正确?

(6)学生尝试验算,并谈谈方法。

(7)专项练习。

131716110

说说把“1”看作积分知己。

2、探究连减:把上面2中的第二、三题补上“求剩余”的问题,并列式计算。

(1)学生常识列式计算。

(2)反馈方法。

第二题:1-+7/2020或1-(7/20+11/20)

第三题:1―1/4―2/5―1/10或1―(1/4+2/5+1/10)

教学过程

备 注

(3)质疑:为什么把第二题中的.“1”看成20/20,而不把第三题中的“1”看作4/4、5/5或10/10而要看作20/20?

(4)检验计算结果是否正确。

3、专项练习:先说说把“1”看作几分之几,再填空并说出结果。

(1)1―1/8―3/8=()/()―()/()―()/()=

(2)1―7/12―1/12=()/()―()/()―()/()=

(3)1―1/4―3/8=()/()―()/()―()/()=

(4)1―1/8―3/10―1/4=()/()―()/()―()/()―()/()=

4、同桌相互出题计算:要求每人出一题,最好是连减。

从所编习题中让学生感知:有些算式能减,有些算式不能减,因为所编的习题不管后面连续减去几个真分数,这些真分数的和必须小于1才能相减。

三、巩固练习

1、选择正确的答案。

(1)1―1/8―3/8=()。

a、1又1/9b、8/9c、1/9

(2)1―1/8―3/10―1/4=()。

a、1/4b、1/3c、1/12

2、应用训练。

(1)一根钢条长1米,截去2/5米,还剩多少米?

(2)果园里计划用一块地的2/5种桃树,1/3种梨树,剩下的种苹果树。种的苹果树占这块地的几分之几?

①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②讨论:为什么第一题要写单位名数,第二题则不写?

四、课堂

师生谈话: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什么新的本领?

2、在解答“1减去真分数”的有关应用题时要注意什么?

五、课堂作业

求未知数x:

x+4/15=11-x=5/21x-1/6=515+x=4/5

计算方法学生较易掌握。难点是部分学生尚不能清楚地明白单位“1”和分数的关系,这是分数应用题不同整数应用题的地方。

20的加减法教案篇5

学习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与问题中,经历概括总结加、减法意义的过程,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2.引导组织学生自主观察、比较概括,掌握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体会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2.使学生在探索新知过程中,培养抽、概况、比较的能力。

学习重点:

加、减法意义及各部分名称与关系的认知理解。

学习难点:

加、减法意义理解,体会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学习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

今天我们一起去看看中国人盼了一百年的铁路,是一条行走在世界屋脊上的天路—青藏铁路。号称中国新世纪四大工程之一,是通往西藏腹地的第一条铁路。他创造了许多世界之最,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

二、探究新知

1.加法的意义和各部分的名称。

(1)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仔细观察地图,发现哪些数学信息?并提出一个实际问题?

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请尝试列式。

814+1142=1956

(2)概括加法的意义。

思考:为什么用加法计算?什么样的运算叫做加法?(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回忆:在加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

2.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的名称。

(1)出示例1第二小题和第三小题题,进行解答

试着解决这两道题,看看谁的速度快?

(2)对比概括减法的意义。

这三个问题有什么联系?与第(1)题相比,第(2)(3)题分别是已知什么?求什么?

请你再观察三个算式,你发现有什么联系?

想一想什么样的运算叫做减法呢?(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3)减法各部分的名称。

回忆:减法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

(4)加、减法的逆运算。

请再次观察这三个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这三道题的`计算和减法的意义可以看出,减法运算是加法运算,相反的运算,相反的运算在数学中叫做逆运算,所以说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3.教学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4.想一想加数加数与和之间有什么关系?被减数、减数和差之间又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加数+加数=和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被减数-减数=差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

三、巩固练习

1.完成课本第三页做一做。

2.完成练习一第1题。并且说一说为什么要选择这个算法的道理?

3.完成课本练习一第2题。

四、全课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的是课本的第2页和第3页的内容,请您仔细阅读课文内容,说一说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五、课后作业

完成课本练习一第3、4、5题。

20的加减法教案优秀5篇相关文章:

5以内数的减法教案7篇

100以内数的减法教案通用5篇

16的加减法教案6篇

16的加减法教案优质7篇

16的加减法教案精选8篇

50以内的加减法教案参考6篇

数学4以内的加减法教案7篇

十以内的加减法数学教案6篇

减法0的减法教案8篇

减法0的减法教案最新7篇

20的加减法教案优秀5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97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