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纸桥的教案推荐7篇

时间:
Kris
分享
下载本文

教案的回顾为教师提供了反思的视角,帮助其发现教学亮点与不足,教案的制定帮助教师在实践中找到更符合学生需求的方法,下面是好文档范文小编为您分享的剪纸桥的教案推荐7篇,感谢您的参阅。

剪纸桥的教案推荐7篇

剪纸桥的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在欣赏的基础上,学习用各种图形剪窗花。

2、通过欣赏了解窗花的多样性以及窗花是我国所特有的民间艺术。

3、使用剪刀时注意安全,用完后放子篓子里。

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人手一册。

2、各种颜色的正方形蜡光纸、剪刀。

活动过程:

一、欣赏剪纸作品,了解窗花的多样性以及窗花是我国所特有的民间艺术。

1、引导幼儿打开幼儿用书,教师问:你看到了什么?画面上有哪些图形?这些图形是什么颜色的?和我们平时看到的画面一样吗?它们有什么特点?

2、教师小结:窗花是我国所特有的民间艺术作品,人们总是在过年时或遇到喜庆的日子的'时候剪窗花贴在窗户上。窗花上的图案有很多种,有十二生肖、动物、植物等。你们也想剪一剪窗花吗?

二、教师指导幼儿阅读幼儿用书上的折纸和剪纸的步骤,帮助幼儿了解剪窗花的方法。

1、教师:看图示,说说怎样折正方形,用剪刀剪在哪里?

2、教师边讲解边剪出一个圆形的窗花。

3、剪好后,打开窗花,让幼儿欣赏、发现窗花的对称性。

三、幼儿剪窗花操作活动。

四、幼儿窗花作品展示。

将幼儿的作品布置在美术区域,请幼儿说说:我最喜欢的窗花。

幼儿讨论后,教师利用录像进行小结,初步了解剪纸的基本品种及其艺术特色:窗花——装点环境、渲染气氛、辞旧迎新;装饰剪纸——装饰、暗示生活的理想;特种剪纸——观赏;绣花样子——刺绣的脚本。

教师介绍民间剪纸的基本方法:选纸→折叠→选择图案→沿轮廓剪→打开。活动后的材料投放区角,鼓励幼儿继续尝试,制作出不同的花纹和图案的窗花。

剪纸桥的教案篇2

课题 剪纸艺术

?课题】剪纸艺术

?课型】新授课

?教材分析】本节课主要内容是向同学们传递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点:

一、让学生了解剪纸这一民间艺术之美,发扬我国民族,民间优秀的艺术传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了解剪纸艺术悠久的历史,以及它的产生发展同古代的风俗的直接关系,人们用它作为迎春、喜庆的装饰品,还广适应用到刺绣、印染、陶瓷等工艺中。

二、剪纸具有单纯、简洁、明快、朴实、富装饰性的特点。一般来说北方剪纸粗犷朴拙,南方剪纸精巧秀丽。剪纸题材广泛,表现劳动人民生活、思想情感和审美情趣。其形式有阳纹、阴纹、点色、套色、分色、衬色等。剪纸使用简化、夸张和添加的造型装饰了法,着意艺术情趣和意境的表现。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1. 基本了解剪纸的发展历史。

2. 中国民间剪纸种类及其造型特点。

二、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对中国民间美术作品的初步的欣赏能力。

2.平面图形的想象力和提高编辑能力

三、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对我国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的喜爱之情。

2.使学生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振奋民族精神。

?教学重点】重点了解和掌握剪纸不同类别造型的艺术形式,培养学

生创造性地设计剪纸作品能力。

?教学难点】剪纸作品的内涵及创作和正确把握纹样好连接与完整性。

?教学方法】讲授法、欣赏法、讨论法

?教具准备】

1.剪纸艺术的ppt课件

2.剪纸作品

3.国宝档案——剪纸的历史

4.剪刀、刻刀、蜡光纸

?学具准备】剪纸用的刀具及纸张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打开多媒体课件,并宣布上课。

二、导入新课

让学生欣赏一组剪纸的作品,并导入新课。

同学们,刚才我们欣赏了一组风格各异的剪纸作品,剪纸有哪些形式种类,有什么艺术特征呢?今天我就带领大家进入剪纸的艺术天地。

三、讲授新课

(一)、剪纸的起源及其艺术风格 1.什么叫剪纸

剪纸是一种镂空艺术,是采用剪、刻、镂的技法在纸张上创作出

来一种民间的艺术。剪纸在民间流传极广,历史也很悠久。新疆曾出土了距今一千五百余年的剪纸作品(对马团花、对猴团花)。

对马团花

对马团花 对猴团花

2.剪纸的发展及用途

剪纸是中国最为流行的民间艺术之一,根据考古其历史可追朔到公元六世纪,但人们认为它的实际开始时间比这还要早几百年,纸的发明促使了剪纸的出现、发展和普及。剪纸常用于宗教仪式,装饰和造型艺术等方面。

唐代剪纸——纸花唐代剪纸处于大发展时期。杜甫诗中有“暖水濯我足,剪纸招我魂”的句子。

宋代剪纸——宋代造纸业成熟,纸品名目繁多,为剪纸的普及提供了条件。并出现专业的剪纸艺人。

明清时期剪纸——剪纸手工艺术走向成熟,并达到鼎盛时期。 现在,剪纸更多地是用于装饰(可用于点缀墙壁、门窗等),也可为礼品作点缀之用,甚至剪纸本身也可作为礼物赠送他人。人们以前还常把剪纸作绣花和喷漆艺术的模型。

3. 剪纸的艺术风格

剪纸艺术是一门“易学”但却“难精”的民间技艺,作者大多出于乡村妇女和民间艺人之手,由于他(她)们以现实生活中的见闻事物作题材,对物象观察,全凭纯朴的感情与直觉的印象为基础,因此形成剪纸艺术浑厚、单纯、简洁,明快的特殊风格。

(二)、剪纸的种类及其应用

剪纸的种类极其丰富,用途十分广泛。作为民俗文化的载体,是民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窗花——张贴用,喜花——摆衬用,鞋花——刺绣底样用等。

(三)、剪纸的艺术形式

剪纸的艺术形式多样具体大致可分为:单色剪纸、复色剪纸。

1.单色剪纸

单色剪纸就是用一种单一颜色的纸张来剪制作的剪纸作品。

2. 复色剪纸,又称为彩色剪纸。是以数张彩纸分剪后剪拼贴成图;或以白纸依稿剪成,再染填上各种颜色;或先剪成主版,衬以白纸后再染填上各种颜色。细分可为:

(1)衬色类,先用单色剪纸的方法剪做成图,再以彩纸为衬

(2)套色类,以单色剪纸的方法剪成主版和次版的形象,再另剪色纸贴裱在主版需要的部位上;或将画稿所需的各色色纸,重叠在一起钉牢,再沿稿线以次剪成,择取一张为主版,贴裱在衬底上,再将其余的部分添贴在主版之上。

(3)拼色类,即分别用色纸剪成各部分形象,再依图样贴裱在衬纸上;或见各色纸重叠在一起钉牢,再依稿剪成,吻拼于衬纸上。

(4)染色类,即用易于浸渍的白纸或浅色纸剪成各种形象,再逐次染成所需的颜色;或先将纸染色,再剪成形象。

(5)填色类,即先用黑色纸或深色纸剪出主版,裱贴在白纸上,再依稿填涂各种颜色;或用白纸剪成形象,裱贴后再填染所需颜色;也有先填色而后剪做的。

(四)、剪纸的制作方法(单色剪纸)

1.剪纸工艺常见手法:

阳刻:保留原稿的轮廓线,剪去轮廓线以外的空白部分。

阴刻:阴刻剪纸与阳刻剪纸恰恰相反,就是刻去原稿的轮廓线,保留轮廓线以外的部分。所以阴刻剪纸的特征是它的线条不一定是互连的,而作品的整体是块状的。

2.剪纸的制作步骤

(1)起稿

用铅笔在纸上勾画好剪纸稿。可先画出大样,在剪制过程中再即兴发挥,进行二度创作;也可事先设计出精稿,然后再依稿剪制。有

经验的民间艺人往往擅长“随心剪”。不用起稿,便可开剪;剪时胸有成竹,一气呵成。

(2)订纸

将样稿固定在纸上使两者不至于脱动,便于准确地剪刻称为订纸。传统的方法有针线订纸和纸捻订纸。现在多用浆糊和订书订。注意订纸的固定点要在样稿的外轮廓处和样稿内部空间部位,不要破坏作品本身。订纸要求纸面平整。

(3)剪制

剪制顺序视所用工具而定。如用剪刀制作单张作品,通常按先内后外、先繁后简、先圆后方、先左后右、先上后下的顺序进行,也可按个人习惯和经验来确定剪制顺序。

(4)修正

检查完成的作品,看看有无漏剪(刻)部分或连刀连角(没有剪透、刻透)部分,有无走形或断线部分,及时修正或作补救处理。

(5)裱贴、装框

准备好衬纸、刷子、浆糊等裱贴工具。裱贴分正裱延与反裱。装框需选择与剪纸作品协调的镜框和衬纸。衬纸可仿照居室挂画的装框方式,用较厚的色卡纸做成立体效果。

四、课堂回顾

将本文知识要点再重点回顾一遍,加强学生的理解

五、知识扩展

(一)、翻开《中国民间剪纸史》,一张《中国民间剪纸分布示意图》,安徽和县、阜阳、芜湖和宣城四个县区赫然在上,和县是图上标注的安徽唯一民间剪纸县。代表人物是省非物质文化传人--徐石生。

大班美术《剪纸》教案篇三:大班幼儿剪纸活动教案

大班幼儿剪纸活动教案

?小小设计师》

铜山新区台上幼儿园 韩梅

设计意图

剪纸是我国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也是幼儿所喜爱的一项活动。孩子进入大班以后,更多方面是让他们成为社会的人,让他们了解社会关心社会,尤其是一些社会热点问题,比如:环保中废物的利用,让孩子在环保的过程中也体会着一种关心社会的责任,并把这种责任心与爱心的培养作为大班的目标。结合这两方面,我选择了小小设计师这个题材让幼儿为小动物们设计一所漂亮的幼儿园,并特别注重环境的美化,在平时的教学中与孩子收集一些无用的废纸,并加以剪贴设计装饰来美化环境,这就是我们设计意图。

活动目标

1、知道用各种废纸经过剪贴装饰可以用来美化环境。

2、通过对剪好的图片的联想组合,设计富有创意的动物幼儿园。

3、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创造性思维和幼儿动手剪纸的能力。

4、在平时的教学中,幼儿熟练的掌握了剪各种花以及树的方法,幼儿已熟练掌握了剪刀的使用方法。

5、进一步培养幼儿对剪纸的兴趣和团结分工合作的精神。让幼儿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1、 各类彩色纸若干。

2、 课前把准备好的手工具材料发放给幼儿(人手一把剪刀、固体胶、每人一张白纸)

3、 供幼儿欣赏的范例作品一幅。

活动过程

(一) 激发兴趣,导入活动:

1) 拿出示范画供幼儿欣赏。

2) 提出问题,让幼儿想象自己设计的幼儿园。

3) 老师讲解剪纸房子。

(二) 提出剪贴要求:

1) 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进行造型构思,设计出新颖别致的房

子。

2) 各自按照不同的能力分工合作,进行剪贴。

3) 先摆放,再进行粘贴。

4) 废纸放入废纸篮,不要乱扔。

(三) 自主选材,想象剪贴。

1) 充分允许按自己的构思要求,选择材料进行剪贴。

2) 幼儿在制作过程中,针对个别幼儿的实际,在想象和技能

上给予适当的点拨,指导。

(四) 相互介绍,欣赏作品。

1) 鼓励幼儿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表述。

2) 相互欣赏。

剪纸桥的教案篇3

一、导入新课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幅剪纸,请大家欣赏。(配乐欣赏剪纸)

3、师:一张普普通通的彩纸,一把普普通通的剪刀,翻来折去,就翻出了万千天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板书:12、姥姥的剪纸)指导书写姥左窄右宽。姥姥是我们的至亲要读得亲切些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

1、课前大家已经预习了,看看这些生字词你能读好吗?

(1)、读准字音:刁难

择菜

左邻右舍

三伏盛夏

(2)、读出节奏:啧啧赞叹

刷刷几下

清清爽爽

普普通通

(3)、读懂意思:爽:清清爽爽

明朗、清亮

率直痛快

舒服

刷刷的剪纸声在小作者听来是那样的清清爽爽,爽是什么意思?

爽在字典里有三种解释,请看大屏幕。搞清楚了爽字的意思,我们还要会写这个字。爽这个字注意笔顺先写一横,再写中间的四个小叉,多像抱得很紧的四个小孩,最后写人,一撇一捺,要舒展开来。要不然,这四个小孩待在里面就不爽了。(腰杆要挺直)

2、看来同学们生字词学得不错,把它们放到课文中你能读流利吗?指名读。其他边读边想:这是一位怎样姥姥的?

3、我们读书不仅要读正确还要有收获,通过读书你能说说这是一位怎样的姥姥吗?

(技艺高超、勤劳善良、呵护晚辈的姥姥)不简单第一次读书大家就被姥姥深深地吸引了。其实读书就是走进课文,走进人物的内心,感受人物品质。

三、精读课文,感悟姥姥技艺高超

1、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姥姥的技艺高超呢?

请静心默读16小节在书上圈圈画画,把你的一份理解、一份感受用一个字、一个词、一句话记录下来。

2、谁愿意将自己的收获与大家分享?

a、你姥姥神了,剪猫像猫剪虎像虎,剪只母鸡能下蛋,剪只公鸡能打鸣。

读完这句话你发现了什么?(动物。)读上去感觉怎样?(琅琅上口,就像顺口溜。)

师:谁再来很有韵律地、富有节奏地赞叹一番?读书就要有自己的见解,这就是会读书。在你的回答中我发现神这个字概括了姥姥的剪纸。除了动物,姥姥还会剪什么?书上怎么说的?(人物、植物、器物等等。)

师:现在请你学着书上这句话的韵味和形式来夸夸姥姥剪的其它东西,前后同学先互相夸夸。(大屏幕出示:你姥姥神了,剪

,剪

,剪个

,剪个

?)(学生讨论,互相夸夸。)

听了你们的夸奖,我也想对全世界的人说:我姥姥神了

b、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姥姥的剪纸,真有这么神吗?文中还用一件事来证明了。

出示我是个出名的调皮蛋,经常变着花样刁难姥姥。一天,我用双手死死地捂住姥姥的双眼,让她摸着剪窗花。岂知工夫不大,一幅喜鹊登枝便完成了。嗬!梅枝与喜鹊形象生动,大小疏密无可挑剔。我服了,可还耍赖:姥姥,你从我手指缝里偷着往外看了!就是让我死死的捂住姥姥双眼时,依然剪出这么无可挑剔的喜鹊登枝。通过读书你又有什么话要说?

用一个词语赞美栩栩如生

读:嗬!无可挑剔

c、我百般刁难,可姥姥的剪纸却总是十全十美

为什么会剪得这么好?出示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

理解熟能生巧,巧:

灵敏、灵巧

恰好

虚浮

你生活中有这样的例子吗?

d、总、剪你能不能从书中找出有关语句来理解总、剪

出示数九隆冬剪,三伏盛夏剪,日光下剪,月光下剪,灯光下剪,甚至摸黑剪。

g、过渡:姥姥不光无时无刻的剪,还随时随地的剪,田间地头上,当别人休息时,姥姥在那儿剪。

屋檐下,当别人看电视时

树荫下,当别人凉快时

数九隆冬,寒风呼啸,鹅毛般的大雪纷纷扬扬地飘落着,屋内,姥姥盘腿坐在炕上,搓搓冻得通红的手,便一丝不苟的剪起一幅幅窗花来。孩子们,不管是()还是()不管是()还是()不管是()还是()姥姥总在剪,手就有准头了。姥姥的手就是(),好使的剪刀就像她两根延长的()

孩子们,剪纸可不好剪啊,剪不好要剪到自己的手的,要想做到熟能生巧,你得总剪

读文想象相关画面,再回过头来读文,它们仿佛不再是静止不动的文字了,而是变成了一轴流动变化的画卷,让我们看到了剪啥像啥的姥姥,这就叫边读边想

是呀,普普通通的剪刀,普普通通的彩纸,在姥姥的手里却能变成各种各样的栩栩如生的剪纸,这不能不说明姥姥的剪纸技艺高超。

f、姥姥不仅剪纸技艺高超,还广结善缘,师读第三小节

g、正因为姥姥广结善缘,所以大平原托着的小屯里,左邻右舍的窗子上,都贴着姥姥心灵手巧的劳作。

这句话中有一个字用得特别好你找到了吗?一个都字,让你感觉到了什么?(作品很受欢迎,姥姥那有求必应)师:你想想,当作者写下这篇文章的第一句话的时候,他的心情会是怎样的?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

(自豪的)请你带着自豪的心情读读。(赞叹的)请你带着赞叹的口吻读读。

(开心的)。请你带着开心的心情读读。(温馨的。)请你带着温馨的感觉读读。

四、总结下课

是啊,同学们,技艺高超的姥姥总是让小作者这样自豪,以致长大后想起来还是那么温馨,让我们再轻轻的叫一声姥姥,让我们再亲切的叫一声姥姥,让我们记住这位善良朴实的老人,记住姥姥的剪纸(齐读课题)

剪纸桥的教案篇4

活动由来:

结合我们“多彩的秋天”活动,生成了本次剪纸活动。本次活动是在孩子们剪“旋转的小蛇”,初步尝试转纸不转剪的技法后,开展的活动。

活动目标:

1、初步尝试使用“转纸不转剪”的方法,一剪刀剪出树叶的形状。

2、尝试合理使用纸张,避免剪碎纸,做到不浪费纸张。

活动准备:

各色卡纸、大小不同的衬纸、编好的“柳枝”、剪刀、树叶图片。

活动过程:

活动开始,我为了丰富幼儿的经验,引导幼儿观察了八张不同叶形、树叶不同排列方式的图片,请幼儿用身体表现出树叶的形状,然后逐一示范剪法。

在材料的投放上,我在大小不同的衬纸上画出了不同的树枝,其中一组为编织的柳枝,供幼儿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衬纸和剪纸的颜色。为实现目标,我特别提醒幼儿合理使用剪纸,尽量不出现废纸。幼儿在剪纸过程中,也能尽量做到这一点。

在近半小时后,全部幼儿完成了自己的作品,并展示。

分析:

1、从活动开始,到幼儿真正拿起剪刀开始剪,用了近15分钟的时间,显然这段时间过长了。但总怕幼儿的前期经验不够丰富,总担心独立剪纸时会遇到困难,总想做到事无巨细,加上幼儿自由选择用纸的时间,居然就用了那么长的时间。

2、幼儿在剪纸粘贴时,我注意到两个幼儿的作品和衬纸的.颜色相同了,几乎看不到树叶。

我并没有及时制止,打算在分享交流的环节,和孩子们一起讨论,同时提升幼儿的经验,但巡视一圈过后,两名幼儿均发现了自己的问题,主动作出了调整。在分享环节我请这两名幼儿介绍了这一小举动,目的在于为其他幼儿提供借鉴。

3、令人欣喜的是,今天第一次请幼儿尝试合理利用纸张,努力做到不浪费纸,没想到真的有许多幼儿能够做到。这足以证明我似乎低估了幼儿的能力。

4、能力比较强的幼儿,不仅能够运用“转纸不转剪”的技法,而且已经能够剪出比较复杂的掌形树叶,而能力若的幼儿,仅仅是用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的纸表现树叶。能力差别比较大,这需要今后的活动按幼儿不同的发展水平分组组织或在同一活动中分层指导了。

问题改进策略:

1、反思开始部分时间过长的原因,其中最该取消的环节就是教师示范剪法的部分,本意是指导幼儿剪纸方法,但这样似乎禁锢了孩子们的思维,也剥夺了他们自由探索的权利。

2、活动中过于注重幼儿剪出真实的树叶,但其实幼儿的良好剪纸常规和兴趣是更重要的,不要强调与现实的相像。

3、在丰富幼儿经验时,观察的所有树叶均为正面的树叶,可以提供不同角度的树叶,甚至直接到户外观察,然后再表现,这样也许幼儿的作品会更生动。

剪纸桥的教案篇5

设计意图:

剪纸,是我们中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其在视觉上给人以透空的感觉和艺术享受。在喜庆的节日里剪贴,既装点了我们的环境,又给我们的生活营造了浓浓的热闹喜庆的氛围。

活动目标:

1、了解中国传统的剪纸艺术,学习雪花的折纸方法,尝试剪出各种形状的雪花。

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3、体验剪纸的乐趣。

活动准备:

各种颜色的正方形蜡光纸、剪刀、已剪好的雪花范例、透明胶、视频

活动过程:

一、欣赏视频,感受贴窗花的喜庆气氛。

了解中国的传统艺术-贴窗花,知道窗花能装饰环境,渲染节日气氛。

二、欣赏剪纸 “小雪花”,感受它的颜色美、形状美、对称美。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好多的小雪花,大家想看吗?

师:这些剪纸里藏着好多的秘密,请你们仔细的观察,看看谁能发现小秘密?(引导幼儿发现雪花有六个花瓣,花瓣的图案一样,花纹也一样,这就叫对称)通过找秘密来激发幼儿的兴趣。

师:小朋友真聪明,找出了秘密,接下来让我们用自己的.小手把这些秘密用剪刀剪出来好吗?

三、学习剪雪花。

(一)、教师示范剪雪花。

1、纸片变变变。教师讲解雪花对折的方法,让学生注意观察正方形变三角形后的多次对折(虚线处为折叠线),这是本环节的难点处,教师要巡回指导。

2、动手画。折好后,在开口处画上小城墙,沿画线剪下来,最后把 城墙的顶剪开就好了。

3、打开雪花。雪花剪好后,放在桌子上,轻轻的将其打开,此处的线条细,要小心,别折断了。一片漂亮的雪花就剪好了。

(二)学生操作。

师:你们想自己试一试吗?想和小剪刀一起把你们刚才发现小雪花的秘密剪出来吗?

1、教师鼓励幼儿大胆创作,注意观察幼儿的折法是否正确,提醒幼儿边角对整齐,沿虚线处折。

2、引导幼儿在开口处画城墙,别把中间剪断。

3、帮助个别能力差的孩子。

4、提醒幼儿使用剪刀注意安全。

四、窗花展示。

将幼儿剪好的小雪花粘贴在窗户上,共同来装扮我们的教室。

剪纸桥的教案篇6

教材简解:

?姥姥的剪纸》是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十一册第十二篇课文。课文为我们描述了“我”有一位剪纸技艺高超的姥姥。说她普通,她实在又不普通。一手高超的剪纸技艺,让所有人都赞不绝一。

设计理念:

“剪纸”一词既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也是情感变化和流露的载体。抓住这条主线,披文入情,就能走进姥姥与作者的情感世界。整篇课文语言优美,情感饱满,写出姥姥对“我”的深情以及“我”对姥姥的思念。课文中的插图也形象地表现了姥姥与“我”相处时浓浓的亲情。教学时可以指导学生联系课文认真观察,有助于对课文的理解。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剪纸技艺的高超,感悟剪纸中饱含的浓浓“祖孙情”.

3.初步感受文章民俗语言的特点;领悟正面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

通过品读语言文字,感受姥姥心灵手巧、勤劳善良以及剪纸技艺之“神”,体会祖孙情深。

教学难点:

通过让学生与文本接触,整体感知全文,为下一节课体会“祖孙情”打下基础。

教具准备:

多媒体、剪纸作品

教学过程:

一、导人

1多媒体展示剪纸作品,欣赏剪纸作品,激发学生兴趣。板书:剪纸

2.说说这些剪纸作品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有何感受?

3多媒体展示“姥姥剪纸图”,提问:谁在剪纸?(姥姥)板书:姥姥

4今天,我们一起去看看——姥姥的剪纸,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生字

①写出生字词,指名齐读。

小屯择菜喂猪刁难啃食

捂着岂知庄稼驮着薅草

心灵手巧广结善缘清清爽爽

②强调个别字读音,如:择(zhai)菜、刁难(nan)、 薅(hao)草,齐读。

2说说通过预习,你知道课文写了什么?文章中的姥姥给你留下什么印象?点名回答(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姥姥剪纸技艺高超,广结善缘,以及“我”与姥姥之间那份浓浓的亲情。姥姥给我们留下了心灵手巧、心地善良、技艺高超的印象)

?设计思路:这一环节设计目的是引导学生回忆课文内容,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了解姥姥的特点。】

三、走进文本,了解姥姥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过渡:初读课文时姥姥给我们留下了心灵手巧、心地善良、技艺高超的印象,下面老师就带着同学们走近姥姥,看看作者是怎么展现自己的姥姥特点的?让我们一起到东北大平原上那个充满喜气的小村庄去看看吧!

1.出示农家生活图,配喜庆的“咱们屯里的人”音乐,指名说感受。

2.走进这个小村子,你发现了什么?(家家户户的窗户上都贴着姥姥的剪纸)这说明了什么?板书:心灵手巧

3.好一个祥和的小村庄,大家的生活因姥姥的剪纸而更加精彩、有活力!齐读第一段。

?设计思路:通过走进村子、了解村子,进而体会姥姥的心灵手巧,她的剪纸已经无处不在,可谓深入人心。】

(二)精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体会姥姥技艺之“神”.

过渡:课文开篇就将这个到处贴着姥姥剪纸的小村庄展现在我们眼前,让我们感到姥姥剪纸技艺高超,深入人心。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体会姥姥技艺之“神”.

出示自读要求:

1.圈画出二、三自然段中能体现姥姥的剪纸技艺高超的语句,并简短的写下自己的体会和发现。

2.学生默读静思,圈画批注。

3.交流收获,感受姥姥的剪纸技艺之“神”。

4.根据学生的回答相应出示。

a “一把普普通通的剪刀,一张普普通通的彩纸,在姥姥的手里翻来折去,便要什么就有什么了,人物、动物、植物、器物,无所不能。

①引导学生通过”普普通通“感受材料的平常;通过”翻来折去“感受姥姥剪纸方法的简单。

②反衬出”无所不能“”要什么就有什么了“,对比出姥姥剪纸技艺的高超。

③点出这是正面描写。

④朗读。

是呀,普普通通的剪刀,普普通通的彩纸,在姥姥的手里却能变成各种各样的栩栩如生的剪纸,这充分说明姥姥的剪纸技艺高超。(多媒体突出点红两个”普普通通“ ”无所不能“)

b.我从小就听人啧啧赞叹: ”你姥姥神了,剪猫像猫,剪虎像虎,剪只母鸡能下蛋,剪只公鸡能打鸣。“

①指名读这段话。

②这是乡亲们这么夸赞姥姥的,从侧面描写了姥姥的剪纸作品十分逼真、深入人心。

③姥姥的剪纸活灵活现,请同学们仿照赞叹的句子续说几句,指名回答(大屏幕出示:你姥姥神了,剪____像____,剪____像____,剪个____,剪个____.)

④点出这是侧面描写,此时你想到了什么成语来夸夸姥姥呢?(出神入化、活灵活现、栩栩如生、神乎其神、鬼斧神工、炉火纯青、惟妙惟肖……)板书: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出神入化。【设计思路:这一环节的'设计,让学生知道要想写一个人的特点,我们可以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描写,同时让学生仿说句子,让他们打心眼里对姥姥的剪纸技艺产生敬佩之情】。

5指导朗读

姥姥的剪纸技艺如此之”神“,真让人佩服,让我们带着佩服与赞叹之情,再次读读这段话,去感受一下姥姥剪纸技艺的高超。

6.出不第三自然段中描写姥姥广结善缘的句子。

引导学生通过人物的动作”撩“”擦“以及语言来感受姥姥是个怎样的人。

7.可见姥姥干脆利落,剪纸针对人们的不同需求,更可见姥姥会剪得东西多,也是体现了她的心灵手巧、技艺高超。

8.姥姥不仅会剪纸,她还和其他普通的农村老人一样会干很多活。引读:

看人乐颠颠的走了,她接着干活儿:洗衣服、纳鞋底、择菜、淘米、喂猪、薅草……

9.从这儿,你感受到姥姥的什么品质?(勤劳、善良)板书:勤劳、善良

四、总结

这节课我们初步感受到了姥姥的心灵手巧、心地善良和剪纸技艺之”神“,特别是第二自然段从正反两个方面写出了姥姥剪纸技艺的高超。

五、引入下文,为下一节课做铺垫

剪纸不仅扮靓了村庄,也填充了”我“儿时的记忆。姥姥的剪纸承载着浓浓的祖孙情,仿佛一根丝线拽着长大的我,即使远在他乡,也时常梦归故里。这份浓浓的祖孙情,我们下节课再去感悟吧!【设计思路:这一设计,激发了学生继续学习的欲望,能让学生主动去阅读探究没有学完的内容】。

六、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再次体会姥姥剪纸技艺的高超。

2.回忆你与姥姥的故事,体会你与姥姥之间的亲情。

3.通读文章,找画出姥姥剪纸的内容。

七、板书设计

姥姥的剪纸

心灵手巧 活灵活现

勤劳善良 栩栩如生

技艺高超 出神入化

剪纸桥的教案篇7

活动目标:

1、了解中国剪纸对称的特点。初步尝试剪纸,提高空间想象能力,激发对剪纸艺术的兴趣。

2、体验中国民间艺术的乐趣,提高对中国民间艺术的兴趣和喜爱。

3、体验剪出作品的成功与快乐。

4、培养幼儿对剪纸这一民间艺术的认识和理解力。

5、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活动准备:

1、窗花成品。

2、剪刀、彩纸、勾线笔。

活动过程:

一、欣赏、讨论。

1、今天老师要介绍一个我们中国民间艺术给大家,我手里的这个是什么,你们知道吗?看到过吗?

教师:这是我们中国的剪纸艺术,我手里拿的是窗花。窗花是我国所特有的民间艺术作品,人们总是在过年时或遇到喜庆的日子的时候剪窗花贴在窗户上。

2、这个窗花有什么特别的地方?有人看出来它有什么秘密吗?

教师:原来有的地方左边和右边是一样的,有的地方上面和下面是一样的,那么我们把左边右边一样的图案叫做左右对称,那么上面下面一样的图案,就叫做上下对称。

3、那么对称的图案要怎样才能剪出来呢?谁来说说看?

二、教师演示

1、演示剪纸步骤

教师:将纸对折再对折,在三角形的每条边上都画上一个不同的形状,沿着轮廓剪,最后打开,美丽的窗花就完成了。

三、幼儿操作

幼儿操作时,要注意幼儿别把中心线剪断,对于能力强的幼儿可以进行提升、鼓励多种对折方法,剪出不同的图案。

四、展示欣赏

把幼儿作品贴在窗上共同欣赏。

活动延伸

1、在手工区提供彩纸和剪刀,鼓励幼儿继续尝试运用不同对折方法剪出不同的对称图案的美丽窗花。

2、进一步学习对称剪纸的方法,激发对中国传统剪纸活动的兴趣。

活动反思:

幼儿通过活动的学习品尝到成功的体验和乐趣。活动气氛活跃,幼儿的参与度高,教学效果显著,充分发挥了剪纸教学特有的魅力,激发了幼儿学习剪纸艺术的兴趣,使幼儿在实际生活中领悟到中国民间艺术的独特价值。活动中充分体现了以幼儿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在评价过程中,取长补短,激发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创作热情,对于培养幼儿创新精神和创造才能有很大的好处。鼓励每个幼儿根据自己的特点提高学习剪纸艺术的兴趣和能力。让幼儿了解体验中国民间文化的设计与创作,培养了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艺术的热爱和尊重。同时弘扬中国民族传统文化,并进行。

剪纸桥的教案推荐7篇相关文章:

中班关于桥的音乐教案精选8篇

五年级桥的读后感推荐5篇

桥的设计教案精选5篇

幼儿园关于中班桥的教案精选8篇

剪纸的影子读后感

剪纸作文5篇

学校剪纸活动方案6篇

剪纸的活动总结6篇

关于剪纸的作文5篇

桥的图书读后感7篇

剪纸桥的教案推荐7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97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