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具备适应性的教案能够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满足不同学习需求,教案中应包含多种教学方法,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风格,好文档范文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泥巴课教案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泥巴课教案篇1
一、设计思路
我班幼儿对音乐有一定的兴趣,他们能按音乐的节拍和内容做简单的舞蹈动作和模仿动作。很喜欢音乐和舞蹈,具有强烈的表现欲望。为了进一步培养他们对音乐,舞蹈的兴趣,我选择了旋律优美,节奏鲜明,形象生动的《玩泥巴》这首音乐作品,采用现代化手段,试图能够幼儿根据音乐的节奏,用动作表现歌曲的内容。让幼儿在活动中获得快乐的情绪体验。
二:活动目标:
1.在舞蹈中培养幼儿的动作协调性,节奏感;培养幼儿根据音乐的.性质和内容创编动作的能力。
2.在活动中体验愉悦的情绪,培养幼儿活泼开朗的性格。
三:重点与难点
幼儿把握动作的多样性和活泼俏皮的特点
四:活动准备:
1.电视机,摄像机
2.录音机,磁带,鼓
五:活动过程:
(一)双圈集体舞。
(二)跟着鼓声有节奏的走,调节小朋友之间的距离,鼓声停止,幼儿席地而坐。
(三)欣赏歌曲
1.欣赏第一遍。提问:这首歌叫什么名字?你听了有什么样的感觉?
2.欣赏第二遍。提问:歌曲里唱了什么?请幼儿根据歌词说出歌曲内容。
3.讨论小结:歌曲里唱的那个小朋友为什么不想弹琴画画?你们有什么心里话会对谁讲?
(四)师生共同创编舞蹈。
1.教师示范创编歌曲前面部分。
2.跟着音乐,师生完整表演前半部分。
3.根据歌曲内容引导幼儿创编玩泥巴的舞蹈动作。
4.观看录像互相观看模仿。
5.逐句依次请2—4名幼儿展示自己的创编动作,然后幼儿一起学动作。
6.随教师将提炼的动作完整连贯的跳一次。
(五)幼儿表演舞蹈
1.全体幼儿随音乐表演。
2.看录象,比比谁的动作最美。
(六)邀请舞
鼓励幼儿大胆邀请客人老师一起跳舞。
泥巴课教案篇2
课 题
写字1《童年的泥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掌握字的结构,书写正确,端正,匀称。
过程与方法
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培养学生的写字能力。
情感价值观
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和审美能力,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
重 点
把字写的正确,端正,整洁,有一定的速度。
能抓住字的.特点写。
难 点
教具准备
课件、卡片
教 学 流 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认识生字
1,出示本课字卡,认读生字
2,教师交代本课形声字较多。形旁表示字的意义,声旁表示字的读音。
3,引导学生发现特点,提高识字效率。
学生认读生字
找出形声字
学生汇报记字方法
互相借鉴,拓宽思路
二,写字教学
1.引导学生发现田字格里多数生字的构字规律和构字特点。
把要求会写的生字按结构分类
左右结构:娘 踩 胖 猪 饿
付 烤 狼
上下结构:梦 盐
独体字:丫 ??
2,教师示范书写
指导(注意事项)
盐:上下结构,下面是皿,不是血。
烤:左右结构,右面不要多一横。
3,表扬写字好的
学生讨论分类
学生仔细观察,练习书写
学生展示写字,共同欣赏
掌握字的结构
激发学生写字兴趣
大家互评,互相促进
三,总结 提出希望
希望学生今后要多加练习,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学生谈收获表决心
泥巴课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在自由玩耍中感知胶泥的特性。
2、通过游戏掌握摔泥、团泥、捏泥、压扁等基本技能。
活动准备:
红色胶泥若干,一处供幼儿玩耍的场地。
活动过程:
一、师生共同玩泥,体验玩泥的乐趣。
1、教师随意取泥放于手中,通过看、揉、捏,说出自己的感觉。
泥巴捏在手中是什么感觉?捏一捏,有什么变化?
2、幼儿自由玩泥,鼓励幼儿边玩边交流自己的感受。
二、民间游戏:摔泥巴
1、教师边念儿歌边摔泥巴,引起幼儿的兴趣:"东洼里,西洼里,都来看我放啪哩!打响的幼儿要再次说儿歌:"东胡同,西胡同,都来给我补补丁。"其他幼儿要从自己的泥巴上掰下一块,捏扁把洞补上。如果泥巴未发出响声,对方幼儿要从其泥巴上挖三下:"泥花花,挖三挖。"
4、幼儿两人一组玩游戏,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注意:
(1)在未摔之前,检查泥巴窝窝底部是否完整。(摔泥的幼儿应尽量将泥碗破口摔大。)
(2)一定要补住泥巴窝窝的破口。(补泥的幼儿,将泥压扁、压薄,能补起破口即可。)
三、游戏结束整理场地。
活动反思:
从事幼教工作后,我在工作中不断发现,亲近自然的确是孩子的一种本性。孩子对于沙子、泥土之类的'东西更是情有独衷,作为幼教工作者,真的应该像《幼儿园指导纲要》中所说: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从而使孩子更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做一个生活的热爱者。作为幼儿教师的我更应该注重激励、呼唤、鼓舞幼儿去动手、去操作、去探索、去发现。
本节活动,根据农村孩子的特点,我选择农村自然材料——泥巴,通过孩子动手操作,自我展示,进一步培养了他们动手操作能力,语言的表达能力以及幼儿的创作思维能力。让孩子们在活动过程中尽情的玩,尽情的做,体会成功的乐趣。
泥巴课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大胆、积极地用泥土进行多种活动。
2、解泥土的多种用途,丰富幼儿有关泥土的各种知识经验。
活动准备:
小水桶、毛巾、可塑泥、可用来印纹的小物品、教学图片、媒体素材、不同干湿的泥材。
活动过程:
1、教师拿出个布袋,内有三种湿度不同的泥巴。提问,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揭开谜底:是泥土。你们想玩吗?
2、教师出示图片欣赏,初步认识泥塑艺术,了解中国传统艺术的种类。
◆提出问题:怎么才能让泥变得不粘呢?你还有其它办法让泥变得不粘吗?大家试一试!
◆根据自己的.作品,说一说自己用了多少种技巧来玩泥巴?来联想一下还可以用哪几种其他的方法?
◆联系生活:想一想,生活中,泥巴的用途是什么?"有哪些东西与泥巴有关?
3、幼儿活动:看谁做的圆球最圆?看谁做的泥条最长?
教师在游戏过程中要指导和提示学生通过触摸、观察、嗅觉、摔打、重量来更为细致的感知泥性。
4、欣赏音乐《泥娃娃》
小结及反思:
本次活动主要是通过欣赏泥工作品,让小班幼儿初步了解泥工艺术,并练习泥工的基本技能:团和捏,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想象能力及创造力。在活动开始时,先让幼儿掌握了怎样去和泥,由于小班孩子初次接触泥工活动,我又以游戏的方式引导孩子们积极参与,以引起他们的强烈兴趣,并在团团捏捏的过程中体验到玩泥的快乐。虽然孩子们的作品还较粗糙,但很可爱,有的还较有创意,虽然他们玩的手指黑黑的,但都很开心,而我陪着孩子们玩泥巴,也像回到了儿时快乐的感觉。
泥巴课教案篇5
一、活动题目
玩泥巴
二、活动目标
幼儿通过和泥的过程,了解和泥需要一定量的水。通过活动,提高幼儿的合作意识及手眼协调能力。
三、适用对象
5~6岁幼儿。
四、活动所需资源
泥制品若干、土若干(壤土)、水、盆。
五、活动过程
探究活动??
看一看,这些泥制品是用什么做的?
(1)这些玩具是用泥捏的。
(2)泥是土加上水和出来的。
探究的问题:泥是怎样和出来的?
幼儿讨论:怎样和泥?
试一试,幼儿把土放在小盆里,自由加水,用手和泥。有的水多了,泥太稀了;有的水太少,和不成团。
想一想,怎样把稀的泥和干的泥和好呢?
(1)稀泥中一点一点加入土。
(2)把稀泥中的.水倒掉一些再加入土。
(3)在干泥中一点一点加入水。
做一做,把稀的泥和干的泥重新和好。
说一说我的发现。
(1)把多的水倒出去一些,再加一点一点土。
(2)在不太稀的泥中一点一点加入土,很快就和好了。
(3)在干泥中一点一点加水,揉一揉就和好了。
探究活动二
探究的问题:怎样摔泥锅声音最大?
幼儿讨论。
(1)用力摔泥锅。
(2)把泥的中间挖空,然后用力摔。
试一试摔泥锅。把泥的中间挖空,用手捏成小锅状,把锅口朝下,向地面用力摔。
说一说我的实验结果。
(1)我用小棒挖洞做成泥锅状,摔时有声音但不响亮,较闷。
(2)我直接用手挖,捏成泥锅,摔时声音较大。
(3)泥锅的底面薄,摔破了,声音很大。
(4)垂直摔下去的泥锅容易破,响声清脆。
(5)我做的泥锅大,摔下去声音清脆。
(6)我做的泥锅小,摔下去的声音轻。
六、注意事项
用于加水的容器盖上钻几个小孔,以控制水量,避免幼儿把握不好水流量。
泥巴课教案5篇相关文章:
★ 冰雪课教案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