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写教案时,应该考虑到课堂的多样性和灵活性,教案的反思环节能够促使学生回顾学习过程,帮助他们巩固所学知识,以下是好文档范文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大班数学1~5教案模板6篇,供大家参考。
大班数学1~5教案篇1
活动设计背景
让幼儿认识图形,不但是为了让他们能说出图形的名称,更重要的是使他们通过辨认不同图形的特征,提高他们的辨别能力。
活动目标
1.了解圆形、椭圆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的主要特征。
2.练习幼儿的视觉辨别能力。
3.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让他们能说出图形的名称。难点是辨认不同图形的特征。
活动准备
粉笔、黑板、彩纸剪成的各种图形。
活动过程
一、1.教师在黑板上画出各种图形。如: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形、椭圆形。2.让幼儿比较图形的异同,让他们清楚地知道图形与图形之间有些是完全不同的。3.有些是相似的',如:长方形和正方形,圆形和椭圆形。4.有些是相关联的。如:长方形和正方形,两个正方形变成一个长方形;三角形和正方形,两个三角形变成一个正方形。5.经过反复辨认,幼儿对图形的特征就会有一个比较清晰的概念。
二、先让幼儿知道物体有名称图形也有名称,以引起他们的好奇心,然后才把图形的名称告诉他们。
三、引导他们辨认生活中的物体所呈现出来的图形使学习与生活联系起来。
四、用画纸剪出不同的大几何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椭圆形。再用纸剪出不同的小几何图形,然后让幼儿把同类的小图形贴在相对应的大图形上面。
教学反思
通过此活动幼儿对图形有清晰概念,对不同的图形有了印象。能比较出它们之间的异同,不会把正方形和长方形看成是相同的图形。引导幼儿留心观察环境中的物体,发现图形在生活中的应用,从而增加学习的兴趣。
大班数学1~5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探索6的组成,知道6分成两份有几种不同的分法
2、 能按顺序进行操作,初步感知数的互补关系。
3、专心自己的操作活动,初步学习检查自己的'活动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学习过5以内个数的组成
2、物质准备:教具:小鱼六条,记录纸,笔
学具:
(1)小篓子若干,内放数量为6的小鱼片片,记录纸,笔。
(2)6个玩具串在一根绳子上,记录单,笔。
(3)《幼儿用书》38-39页,彩色笔若干。
活动过程: 一. 小鱼游走了
1、教师出示一群小鱼:河里游来了一群小鱼,你知道一共有几条小鱼吗?引导幼儿将小于排成一排,并数出和记录总数
2、教师将一条小鱼拿开放在面前:几条小鱼游走了?现在小鱼分成了两份,每一份是几条?引导幼儿根据小鱼的位置说一说小鱼分成了1和5,并记录。
3、请个别幼儿移动小鱼,引导幼儿继续按小鱼的位置进行分合并记录
二. 小组操作活动
1、小鱼游游游。幼儿先将小鱼排成一排,记录总数,然后演示小鱼游来了或游走了,说一说每次分合的结果并记录
2、分玩具。将6歌玩具穿在一根绳子上,引导幼儿现数总数并记录,然后再将玩具分成两份,波导绳子的两头,并记录下分的结果
3、看房子图写分合式,引导幼儿打开幼儿用书(p38页),看房子分类图,请你先将6个圆点分成两份,再用数字记录,最后写分合式
4、看算式进行5以内的加减运算
5、给铅笔排序,观察铅笔的长短,在圈中写上相应的序号
三.活动评价
1.请幼儿介绍“小鱼游游游“活动,教师记录幼儿分合的结果,师生共同检查6的分合是否有重复或遗漏,得出6分成两份有5中不同的分法,
2.引导幼儿观察记录单,发现数的互补关系:总数不变,两个部分数,一边数越来越大,另一边的数就越来越小。
大班数学1~5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学习6的加法运算,正确理解图意,进一步理解数字相加的含义。
2、在操作中,能根据图意列出相关的算式,提高运算能力,初步理解加法交换律。
3、感受数学活动的趣味性。
4、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5、能与同伴合作,并尝试记录结果。
活动准备:
1、课件ppt。
2、数字卡和操作板。
3、6以内的加法算式题。
4、印章。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玩游戏"碰球",复习6的分解、组成。
小朋友,我们一起来玩6的碰球游戏吧!准备好了吗?
师:"我的1球碰几球?"幼:"你的1球碰5球。"师:"为什么?"幼:"1和5合起来是6。"(依次提问6的几种分解、组成)
二、新授:教师用ppt演示6的加法。
1、学习1+5=6的加法运算。
小朋友,今天我带你们去动物园玩吧!你们看,这是谁啊?(长颈鹿)有几只长颈鹿?(1只)1只长颈鹿用数字几来表示?(用数字1来表示),你们看,又来了几只长颈鹿?(5只),5只长颈鹿用数字几表示?(用数字5来表示),请问:一共几只长颈鹿?一共用加法还是减法?(加法)为什么?(因为数量变多了,所以用加法),那1只长颈鹿加上5只长颈鹿一共有多少只长颈鹿啊?(6只)对了,等于6。我们一起来把算式念一遍:1+5=6。
2、学习2+4=6的加法运算。
好,我们再看,它是谁?(大象)有几只大象?(2只)2只大象用数字几来表示?(用数字2来表示),你们看,又来了几只大象?(4只),4只大象用数字几表示?(用数字4来表示),请问:一共几只大象?一共用加法还是减法?(加法)为什么?(因为数量变多了,所以用加法),那2只大象加上4只大象一共有多少只大象啊?(6只)对了,等于6。我们一起来把算式念一遍:2+4=6。
3、学习3+3=6的加法运算。
我们接着看,它是谁?(斑马)有几只斑马?(3只)3只斑马用数字几来表示?(用数字3来表示),你们看,又来了几只斑马?(3只),3只斑马用数字几表示?(用数字3来表示),请问:一共几只斑马?一共用加法还是减法?(加法)为什么?(因为数量变多了,所以用加法),那3只斑马加上3只斑马一共有多少只斑马啊?(6只)对了,等于6。我们一起来把算式念一遍:3+3=6。
3、学习4+2=6的加法运算。
你们看,这又是谁来啊?谁能像老师方才一样把这个故事说出来?(幼儿讲述)4只熊猫用数字几来表示?(用数字4来表示),你们看几只熊猫在吃竹子?(2只),2只熊猫用数字几表示?(用数字2来表示),请问:一共几只熊猫?一共用加法还是减法?(加法)为什么?(因为数量变多了,所以用加法),那4只熊猫加上2只熊猫一共有多少只熊猫啊?(6只)对了,等于6。我们一起来把算式念一遍:4+2=6。
4、学习5+1=6的加法运算。
你们看,这又是谁来啊?谁能把这个故事说出来?(幼儿讲述)5只猴子用数字几来表示?(用数字5来表示),你们看几只猴子挂在树上?(1只),1只猴子用数字几表示?(用数字1来表示),请问:一共几只猴子?一共用加法还是减法?(加法)为什么?(因为数量变多了,所以用加法),那5只猴子加上1只猴子一共有多少只猴子啊?(6只)对了,等于6。我们一起来把算式念一遍:5+1=6。
三、拓展迁移:幼儿根据图意,列出相关的算式,初步理解加法交换律。
1、根据图意列出算式1+5=6。
我们走得累了,来喝点水吧,哎呀!水壶里的水喝完了,请小朋友拿出操作板,一起来列出算式,算算我一共买了多少瓶水吧!1+5=62、根据图意列出算式5+1=6。
肚子咕噜咕噜叫了,我请你们吃汉堡包吧,请你们在插班上算出我买了几个汉堡包?5+1=6。
3、通过算式1+5=6和5+1=6,引导幼儿理解加法交换律。
我们看看,在1+5=6和5+1=6这两道算式中,你们发现了什么?(两道算式中的数字一样),第一道算式和第二道算式都有1,那这两道算式有5吗?(有)真有趣,交换加号前后两个加数的位置,得数不变,都是6。
4、根据图意列出算式2+4=6。
5、根据图意列出算式4+2=6。
6、通过算式2+4=6和4+2=6,引导幼儿理解加法交换律。
7、根据图意列出算式3+3=6。
小结:通过我们操作,我们发现,交换加号前后两个加数的位置,得数不变。
四、结束活动,游戏"检票"复习6以内的加法运算。
今天,我们玩了一天,我们也该回家了,待会儿,请小朋友每人拿一张票,到老师检票员处检票,你们要答对票上问题,老师检票员才能给你盖上印章,你的票才能上我的大巴车哦!好,请你们拿着你们的票去检票吧!
活动反思:
这个活动让孩子们学会了很多,在快乐的心情中讲述,幼儿也很快乐的学习,而且6的加法算式他们全都学会了。最重要的是快乐,孩子们快乐,作为老师的我也很快乐。
大班数学1~5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初步探索、学习7、8的组成,知道7、8分成不同的两份各有几种分法。
2.初步感受两个部分数之间互换的关系。
3.能将记录与同伴进行相互检查并发现问题,养成互查的习惯。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7的分合卡片一套。幼儿人手一个操作板,7个“金币”,7的房子图、8的分合操作单各一张,铅笔一支。
2.知识经验准备:已经学习过6以内数的组成,并初步理解组成分解的互换规律。活动过程:
一、复习6以内数的组成
1.“闯关开门”游戏:“喜羊羊和美羊羊来到魔幻城堡。可是,魔幻城堡的大门关上了,它们需要找到两个数合起来,总数是6的钥匙,才能进入。”
2.“哪几串钥匙可以用呢?”(幼儿自由回答)
二、学习7的组成
1.操作探索7的组成:
(1)情景引入,激发兴趣:
“喜羊羊和美羊羊在魔幻城堡里得到了7个金币。决定把金币分成两份,可以怎么分呢?”(幼儿个别回答)
(2)“看来7有很多种分法。把7个东西分成两份,到底有几种分法,请你用金币试一试,把你分的结果用分合式记录下来。记录的'结果不能重复哦!”
(3)幼儿操作、记录。
(4)根据幼儿回答出示分合式,知道7有6种分法。
“把7个金币分成两部分,你有几种分法?请你把你的结果读出来。”(个别回答)“他读的时候,你们要仔细听,看看自己有没有这些分法?”(根据幼儿回答出示7的分合卡片)
“这些分法你们都有吗?”“你们还有没有不同的分法?”
(5)小结:“把7个东西分成两份,有6种不同的分法。我们一起把这6种分法读一遍。”
2.观察、讨论,发现两个部分数之间的互换规律。
“在分合式中,7分成1和6,7分成6和1,6和1,1和6只是交换了一下位置,这就是互换规律。再来找找,还有那些是这种交换情况的?”
三、运用已有知识经验推理8的组成
1.出示8的分合操作单,要求:
“这里有一张操作单,是关于8的分合,请你用刚才我们学过的新本领,把8的分法有顺序地填完整。”
2.幼儿完成操作单,教师巡回指导。
3.集体回答,教师操作8的分合操作单教具
“你们填完了吗?我这里也有一张还没有完成的操作单,你们帮我一起来完成。你们说,我来写。”(根据幼儿的回答逐一演示分合式)
“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些活动完成的对不对。先看看两组数合起来是不是8?每一组的分合有没有重复?8分成两分有几种分法?你们看哪一种分合式是有序的?”
4.“8有几种分法?7有几种分法?”
四、“放鞭炮”游戏
1.示范游戏:“喜羊羊和美羊羊在魔幻城堡还惊喜的发现了一大串鞭炮。我们一起来玩点鞭炮的游戏。”
“每个鞭炮里都藏了一个分合式,你要正确地把它读完整,鞭炮才有响哦。我们摘一个来试一下。”(集体游戏。答对了,“对啦,砰、叭!”;答错了,“错啦,呲,嘘!”熄灭。)
2.小组游戏、个别游戏相结合游戏数次。
大班数学1~5教案篇5
设计意图: 根据艾宾浩斯的记忆理论,人类的遗忘呈现先快后慢的曲线规律,学习了新的知识之后,一定要及时进行复习巩固,这样就会记忆深刻一些,以后也不容易忘记。幼儿更是如此,他们在学习中的特点是学的快,忘的快。在学习了新的知识之后,如果不及时进行复习是会很快就遗忘的。本次活动安排了复习顺数和倒数、巩固数学运算,由于通过以前的活动,幼儿对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经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果不及时进行复习,幼儿很快就会忘记和混乱,为了增强幼儿的.运算能力,所以应该有一个相应的有延续性的活动来加以巩固。另外《幼儿园指导纲要》明确指出:让幼儿在生活和游戏活动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所以为了使幼儿更好地巩固所学的知识,我运用游戏的方式设计了本次复习。
活动目标:
1、进一步巩固8以内各数的运算,让幼儿能准确迅速地进行计算。
2、复习倒数与顺数,并能从任意数进行顺数与倒数。
3、通过情景游戏,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及相互协作能力、并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教师制作的ppt,以及密码提示牌。
2、用报纸制作的炮弹及自制的魔法箱。
重点难点:
复习倒数与顺数,并能从任意数进行顺数与倒数。让幼儿能准确迅速地进行8以内各数的运算。
活动方法:
游戏法、多媒体教学法、操作练习法
活动过程:
一、出示ppt,引出故事。师:今天的天气真好,我们一起来活动活动身体。咦,什么声音?(哭声)原来是慢羊羊村长在哭。(播放ppt)前几天灰太狼闯进羊村把小羊都抓走了,慢羊羊村长出去采药所以躲过一劫。可是慢羊羊村长年龄大了,一个人救不了它们,所以它来找小朋友帮忙。你们愿意帮助村长救出小羊吗?(愿意)那我们一起想办法,动脑筋,救出小羊。可是在营救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难题要我们去解决,你们有信心吗?(有)好,我们跟着村长出发吧!
二、选择正确道路——复习顺数和倒数
师:我们来到了三叉路口,该走哪条路呢?瞧,这里有个指示牌,要我们完成这些数学题,它就告诉我们走哪条路。
三、走出树林——数学运算
师:村长进入树林后听到“轰”的一声巨响,只见一颗大树挡住了它的去路。村长只有靠我们小朋友的帮助,它才能走出这个树林。四、踩木桩过河——算式改错
师:你们看,灰太狼就住在河对岸,但是狡猾的灰太狼在过河的木桩上设置了陷阱,木桩上放了错误的算式题,我们只有将错误改正才能安全过河。好,我们一起来试试看。(可请个别幼儿叙说)师:你们真棒,错误都改正了,现在我们可以安全过河。
五、进入狼堡——密码锁师:你们看这是什么地方?(狼堡门前)可是狼堡的门锁着,要想打开它,必须解开这个密码锁。要解开这个密码锁必须要完成下面的密码提示卡。(幼儿完成密码提示卡,教师从旁指导)再把提示卡插入魔法箱中得到密码,利用密码打开大门。
六、领取武器——进入狼堡
师:小朋友真聪明,你们看城门的密码锁被我们破解了,灰太狼就在里面。但是我们不能赤手空拳进去。老师给小朋友准备了炮弹,现在请每个小朋友来领炮弹。当灰太狼出现时就扔向它,把它赶跑,我们就可以救小羊了。
七、赶走灰太狼,救出小羊
师:你们看灰太狼出现了,我们用炮弹将它赶走。(幼儿扔纸团)灰太狼逃了,小羊得救了。但是为了不让灰太狼再来抓小羊,小朋友们拿好你们的武器,我们一起护送小羊回羊村!(全体幼儿在音乐声中走出教室。)
大班数学1~5教案篇6
【活动目标】
能运用相关数经验积极发现“魔法数字表”中的秘密,尝试玩数字魔法游戏,体验数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ppt(请直接点击)硬币、魔术用的数字表、铅笔和橡皮。
【活动预设】
一、引起兴趣,进入活动主题
1.魔术表演“硬币不见了”?
2.提问:刚才的魔术是真的吗?
3.小结:魔术表演并不都是真实的,每个魔术都有背后的秘密,揭密之后我们也会成为魔术师。
二、观看魔术,常识揭密
1.出示数字表和扑克牌,表演魔术
1)提问:今天的魔术和什么有关?
2)魔术表演:请一位小朋友抽取一张扑克牌,不要说出扑克牌上的数字。魔术师提问:表格的第一行有这个数字吗?第二行有吗......答案揭晓:你手中的扑克牌是......
2.再次表演,常识揭密
1)提问:
看完表演,你有什么感受?这是真的吗?
说说看你的想法,这个魔术的`秘密在哪里?
一起记录,找规律揭密:出现目标数字的那一行中的头一个数字相加就是目标数字。
3.自由游戏,独自表演
1)同捉的四人进行这个游戏,看看谁能最先成为魔法师?
2)请几位小朋友上台来为大家表演。
三、魔术的升级版
1)找规律,让卡片变得神奇—要求:根据每一行的规律将表格填完整。
2)验证规律。
3)用新表格再来玩一玩变魔术。
四、小结
1.说说今天变魔术的感受。(虽然还有其它揭密的办法,但是计算的办法让我们感觉最快。)
2.今天的魔术用了怎样的教学方法,减法可以怎么玩?
附:现场教研实录
执教教师活动反思:
此次教学活动定位在快乐学习数活动,孩子们上个星期已参观了小学,对入小学很感兴趣,通过调动孩子加、减法运算的经验来尝试玩魔术游戏,同时分享有价值的细节,孩子总体还是比较有兴趣的。
不足:活动预设孩子会兴趣高涨,可以自己较快找到规律,层层递进,不断扩展。但在活动开始后感觉进展有点拖沓,交代不够清晰,应该简单明了;活动中数字引出时,应加强方法上的提醒,同时强调规则意识,注意引导孩子进行规律性的探索,还要善于调整(如孩子有2张表格填写不正确时应让孩子再尝试),多给孩子尝试的机会。
【中心组教师评价及建议】
1、此次活动中教师将数字与魔术结合,思维开阔,有别于“幼小衔接”主题中普遍开展的课间十分钟等活动。通过层层递进的活动设置,非常有趣,使孩子愿意尝试探索;男教师授课机智幽默,思路清晰,整合了思维、找规律等多重具有挑战性的内容,过程设计巧妙,体现了集体教学活动的合作性和价值。
2、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还可以注意及时点拨,培养孩子举一反三的能力,用更易于寻找规律的方法引导孩子;注重通过细节凸显活动重点,如强调数字的变化,注重ppt颜色的变化等,这对全班孩子来说都会得到经验的提升;活动过渡还需要更自然些,通过一些方法开阔孩子思维,如在变魔术时,可通过比赛的便捷方式引出,并在此基础上提升,同时注意总结,及时调整。
3、每个孩子在入小学前,其特点和发展水平都是不一样的,教师和家长只有真正了解孩子,正确诊断出孩子的问题,通过注重方法和习惯的培养,才可以帮助孩子更好的发展。本次教学活动重点可以在“猜的方法”与“尝试表达”中选取一个重点,抓住孩子的特点去表达,或许会更有效。
4、首先肯定教师活动设计的原创精神,通过不断探索和自我挑战,将孩子感兴趣但教材上没有的内容演绎成幼儿园教学活动,这种追求超越的精神值得学习。活动中教师重兴趣和探索,重层次和挑战,重孩子的尝试和实践,用做中学的精神把握住怎样发展会对孩子更有效,并逐步形成自己幽默风趣的教学风格。
?建议】
1)在选取教材后还要更深入的分析教材,研究游戏的方法和规律,如用什么,用多少,怎样用(有的可以在集体教学活动中,有的则可以放在区角活动中。)
2)细节的考虑可以更周到些,心中始终放着“每一个孩子”,关乎到孩子发展的到需要关注到,并通过这一标准来取舍衡量难易程度;如今天的教学目标中运用到了相关的数经验,就要重点明晰,ppt的设计也要更周到些,同时还要考虑到孩子的安全问题;
3)可以加强互动性、注意重点问题的提问和及时到位的小结。
大班数学1~5教案模板6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