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准备实用的教案,我们能够更好地解决学生的学习困惑,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教师在编写教案时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特点,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下面是好文档范文小编为您分享的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推荐7篇,感谢您的参阅。
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篇1
学习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积累10个词语和两句句子。
2.正确朗读课文,了解莫扎特从小爱好音乐并显露天赋,写出钢琴协奏曲。由于他刘音乐执着的爱,后来成为奥地利有名的作曲家。
3.用音序查字法查出“显”、“蓬”、“松”在字典中的页码。
4.说说莫扎特小时候的故事。
重点和难点:
1.认识本课生字11个,能在田字格里正确书写“合、松、故、且、格、改”等字。
2.能正确熟练地朗读人物间的对话,注意读出适当的语气。
教学过程:
一、音乐引入,揭示课题
1.播放乐曲,莫扎特的(a大调协奏曲)。小朋友,这段音乐好听吗?你们知道它是谁创作的?板书:莫扎特(师简介)
2.读句子,学词语。
(1)出示句子:莫扎特是奥地利有名的作曲家。莫扎特从小就爱好音乐,并早早地显露出音乐的天赋。(2)指通句子。
(3)学习生字:“显”。复习音序查字法,运用音序查宇法在字典中找到“显”。为“显”找朋友。
(4)理解“天赋”。那么,莫扎特能够成为一名举世闻名的音乐家仅仅是靠他的音乐天赋吗?下面,就让我们跟着莫扎特一起回到他童年时代看一看。
3.出示课题并齐读:46莫扎特五岁的时候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五岁的'莫扎特长什么样?他的音乐天赋表现在哪里?带着问题看课文听录音。
2.带着这两个问题,借助拼音自己读通课文。
3.根据学生回答的第一个问题,出示词语:金发蓬松,天真可爱。学习生字:“蓬、松”。
4.根据学生回答的第二个问题,出示:写钢琴协奏曲,而且写得完全合乎规格。
5.指名分小节朗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正确。
三、再读课文,读好对话
出示课后练习一:读句子,读出父亲和儿子对话的语气。
1.师生分角色朗读对话。
2.学生分三人小组练习读对话。
3.按小组汇报交流朗读对话,老师组织评议、指导:父亲故意开玩笑的语气和儿子不服气的语气。
4.学习生字:故、改。给“故”找朋友;指导“改”左边的笔顺。
5.不用提示语,直接对话。
四、复习生字,指导书写
1.做生字大搬家游戏巩固生字。
2.做‘一字开花”的游戏巩固词语。
3.在田字格里指导认真书写“合、松、故、且、格、”等字。
五、全文
1.你还知道莫扎特小时候的什么故事?(学生自由交流)2.老师介绍莫扎特
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篇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蜻、蜓、迷”等生字,会写“间、迷、造”等生字。利用形声字的规律识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这些小动物的特点和生活习性,培养观察小动物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识字、写字。朗读儿歌。
难点:理解字词的意思。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由图导入
1、(出示课文插图)美丽的夏天到了,让我们一起来到小河边,你看到了什么?它们正忙着干什么?(引导学生把话说完整、说生动,并随机板书昆虫名)
2、这些小昆虫可喜欢夏天了,它们给夏天增添了美丽,增添了快乐。让我们一起来认识这些美丽的精灵!
你认识哪些昆虫?说一说。
二、学习字词
1、自由读儿歌,用“――”画出藏在儿歌里的小动物,并大声多读几遍。
2、开火车读儿歌,读词。
3、(出示词:蜻蜓、蝴蝶、蚯蚓、蚂蚁、蝌蚪、蜘蛛)它们都从儿歌里跑出来了,你还认识它们吗?
(1)借助拼音认读词语。
(2)去掉拼音再认一认。
4、游戏:找朋友(图与词配对)。
5、观察特点,认记生字。
(1)观察生字,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2)小组合作运用形声字的规律识记这些“虫”字旁的生字。
蜻―青蚂―马蜘―知蛛―朱
6、继续识记生字。
(1)(出示生字所在的句子)指名朗读。
(2)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生字。(加一加、变一变等)
(3)教师指导学生识记生字,指导书写半包围结构的字。
间迷造运网
读一读,连一连。
藏shí
造cáng
食liáng
粮zhī
蜘zào
写一写下面的汉字。
间网运迷
三、初学儿歌,质疑问难
1、看图说说,夏天小动物们在干什么。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
2、我们来看看课文是怎么写的,齐读儿歌。
3、读了这首儿歌,你觉得还有不认识的字或不明白的问题吗?
“蝴蝶花间捉迷藏”,写花儿很美,蝴蝶寻花蜜。
“蚯蚓土里造宫殿”,其实是写蚯蚓在地下松土。
想一想,连一连。
蜻蜓捉迷藏
蝴蝶造宫殿
蚯蚓运食粮
蚂蚁展翅飞
蝌蚪结网忙
蜘蛛池中游四、感情朗读,激发兴趣
1、同学们,看到这么多可爱的小动物,你的心情是怎样的?你觉得应该怎样来读这首儿歌?请用你觉得最好的方法把儿歌读一读,然后说说你最喜欢哪一句。你觉得这一句应该怎样读?(学生再读儿歌)
2、我们来一个儿歌朗读擂台赛,比比谁读得最棒。
3、评选小擂主。
读一读,记一记。
蜻蜓展翅蝴蝶飞舞
蚯蚓松土蚂蚁搬家
蝌蚪游水蜘蛛结网五、作业延伸
学了这一课,你还想多了解一些小动物吗?课下,同学们可以观察一种小昆虫或一种小动物活动时的特点。
写一则观察日记。
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发现汉字规律,自己小结识字方法。
2、初步了解多义词。
3、积累词语。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运用规律自主识字。
2、创设情景,提高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
教具准备:
1、学生自制识字课本(可剪剪贴贴,或请家长把自己会认的字写出来)。
2、教学课件。
3、识字苹果树。
教学课时:
三课时
第一课时
引导学生去发现
1、同学们,欢迎大家到语文园地来做客。(教师边说边出示图标),我们先一起完成第一题:我的发现
(1)你们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教师出示大眼睛图片)
(2)用上你们的大眼睛看一看小黑板上的字词,说一说你发现什么啦?(教师出示挂板,与书上的第一组相匹配)
学生a:我发现左边的汉字比右边的汉字多了偏旁。
学生b:我发现把左边的偏旁去掉就变成右边的汉字啦。
学生c:我还发现这些字的读音有些像。
(3)他们说得非常好(奖给发言学生大眼睛的图片),请大家读一读,记一记。
(4)再用上你们的大眼睛看看第二组字词(教师出示),说说你们又发现什么啦?
学生a:这一组左边的字比右边的字少了偏旁。
学生b:我发现给左边的汉字加上偏旁就能变成右边的汉字啦。
学生c:这些字的读音也有些相同。
(5)你们真会发现(奖励学生大眼睛图片)请大家读一读,记一记。
(6)教师出示生字卡片(票、元、旦、值、篇、遍)请学生们读一读并组成词语。
(7)小结:聪明的同学们,说一说你们记字的方法。
学生a:这几个字我是用去偏旁和加偏旁的方法记住的
学生b:前三个字我是用去偏旁记的,后三个字我是用加偏旁记的。
教师:同学们总结的方法好极了,许多汉字都可以用加一加。减一减的方法来记忆,想一想还能说出一些吗?(让学生举例说明)2、接下来,我们继续去发现。
(1)你们看这些词语(教师出示)读一读。
张贴一张画东张西望
开张张爷爷张开嘴巴
(2)动脑筋想一想,这些带点的字里有什么秘密吗?谁说一说。(待学生发现后指名说一说,能说出表示的意思不同即可)
(3)还能说出带有张字的词语吗?指名请学生扩词。
第二课时
带领学生去积累
一、我会读
1、出示一棵苹果树,苹果数上挂满了红彤彤的苹果(苹果上写了我会读中的词语)。
2、小组学习:四人小组轮流读我会读中的生字,互相纠正读音。
3、各个小组采用轮流的方式(开火车一人读一个词),看哪一组摘的苹果多。
二、读读背背
1、小组学习。
a、四组小组一起读小诗《鞋》,互相纠正读音。
b、说一说这首诗说了什么意思。
c、表情朗读这首诗(可加动作)
2、指名朗读《鞋》,同学评议。
3、自由背诵小诗《鞋》。
4、全班配乐背诵。
第三课时
口语交际:我该怎么办
一、口语交际。
1、创设情景,激发交际欲望。
同学们,这个单元我们学习了好几篇关于孝敬父母,尊敬长辈的课文,许多小朋友都在家里学着帮父母做家务,可前两天,我却收到了一位同学的来信,向我诉说了他的烦心事,你们想知道是什么吗?你们先猜一猜会有什么烦心事呢?
2、揭开谜底,引出交际话题。
(1)教师读这封信,揭开烦心事到底是什么?
(2)寻找有类似苦恼的同学。
(3)揭示交际话题:出主意,想办法。
3、引导交际主题,开展讨论交流。
(1)找根源:说说父母为什么不让这些同学做家务?
(2)出主意:怎样才能说服父母?为什么?
(3)想办法:在什么情况下,怎样做?
4、分角色表演,评价激励。
(1)小组内分角色练习。
(2)选出代表上台表演,评价激励。
二、识字交流,擂台赛。
1、拿出自己的汉字积累卡,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识字赛。评选一名在看电视时认识汉字最多的同学。
2、每组优胜者再比赛,选出第二期擂主。颁发小博士帽。
3、布置下一期擂台赛内容:看谁积累的食品商标最多。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二教学设计,希望对你有帮助!
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和6个词语,认识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通过课文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下雨前一些小动物的异常表现。
教学重点难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指导学生读好对话,特别是指导读好带有疑问语气、感叹语气的句子。
2、掌握生字的读音和字形,结合词语理解字义,结合句子理解生词的意思。
课前准备
1、生字生词卡片、课件。
2、请学生了解能预测天气变化的自然现象。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指名读题目:
“要下雨了”是什么意思呢?
(就是要快下雨了。马上要下雨了。)
2、“要下雨了”和“下雨了”有什么不一样啊?
动动脑筋看。
3、《要下雨了》这篇课文可能会讲些什么?
(可能会讲一些快要下雨的事。可能会讲下雨之前有些什么情况。)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听课文录音,注意良好听读习惯的培养。
(我们先听听这个有趣的童话故事吧,坐端正,仔细看,认真听,看谁的耳朵灵)
听了录音你知道了些什么?要下雨了教学设计
2、学生自由、轻声地朗读课文:
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生字多读几遍,标出共有几个自然段。
3、检查读书情况:
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谁勇敢的起来认这些生字朋友?
抽生认,正音,全班跟认,齐认。
我考考你们带有这些字的词语会认吗?出示:
“山坡、割草、很闷、伸腰、大声喊”等词语。
⑴指名读。
⑵开火车读。
⑶打乱顺序分组读。
⑷齐读。
4、记忆生字:
学生交流记字的方法。
三、再读课文,师生互议
1、学生自由读课文:
要求读正确、流利,想一想哪些地方不好读,可以作个小记号,过会提出来。
2、你觉得哪些句子不好读,提出来大家帮助你?
3、解决了有难度的句子,请你们四人小组一起大声的,自信的读一遍课文。
4、哪些同学想来展示你的朗读本领?抽几名同学来读。
四、指导书写“吗”“吧”等6个生字
1、出示带生字的句子,学生试读:
⑴我们一起玩吧!
⑵你写作业了吗?
⑶今天天气很好。要下雨了教学设计
小结:有了这些语气助词的帮助,我们才能把课文读得那么美。
2、句子里的“吧”“吗”“很”是本课的生字:
出示生字卡片,巩固发音。
3、学生口头组词,理解字义。
4、全班交流,掌握结构。
(只有“虫”是独体字,另外5个字是左右结构)
5、教师范写,生描写,说笔顺。
6、展示学生写的字,评议。
第二课时
一、启发谈话,激趣揭题
同学们,你们喜欢小白兔吗?今天课堂上来了一只可爱的小白兔,你们想看看吗?
1、出示课件,内容:
小白兔挎着篮子往家跑。
咦,他怎么跑得那么着急呀?知道为什么吗?
(半信半疑)真的要下雨了吗?请接着看。
2、出示课件,内容:
在一阵轰隆隆的雷声后大雨真的下起来了。
(惊奇)小白兔是怎么知道要下雨了呢?你们想知道吗?那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去找答案吧!
齐读课题。
二、复习生字,整体感知
1、你们能帮小兔子找到萝卜吗?
(复习生字,把生字和拼音萝卜连起来)
2、小兔子在路上遇到了一些词语朋友,谁来读?
3、生字词语都认得很棒,小兔子最喜欢你们这样能干的孩子了,那么课文能读好吗。请同桌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可以一人一段接读,加动作读,分角色读,齐读,看看小白兔遇到了哪些好朋友,做上记号。
同学们汇报交流:
小白兔遇到了哪些好朋友?分别在哪几个自然段?
(教师板书:小白兔、小燕子、小鱼、蚂蚁)
三、由扶到放,学习课文
1、指导学习一至三段:
⑴小白兔看到哪些现象?听到它们说了什么,它都干了什么?按照顺序,我们先学第一段,第一段有两句话,自由读这两句话,看都说了些什么?同桌在下面说一说
谁愿意给大家讲一讲?理解“天气很闷”。
(下雨前空气不流动,让人心烦)
生字“弯、直”,通过做动作理解词义。
(谁来做做弯腰的.动作?直起身子的动作,大家做一做。)
⑵正在这时,小白兔看见了谁?小白兔怎么对小燕子说的?
(抽读)
⑶出示小白兔的话:
同学们,现在你们都是小白兔,小燕子从你们头上飞过,快喊!
(生喊)
小燕子飞得很低,小白兔很奇怪,大声喊要读高一点,再试试。看这句话后面是个问号,怎么读?
(生答要读出问的语气)
对,不光要读出大声喊的语气,还要读出奇怪、疑问的语气,比比看谁读得好,齐读。
⑷小白兔是这样问小燕子的,小燕子又是怎么回答的呢?老师找同学读第三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想小燕子为什么飞得低。
引导学生看动画一:
听了小燕子的话,你们明白了什么?
(根据回答理解空气潮湿,小水珠沾在了虫子的翅膀上,小燕子低飞捉虫子。)
虫子的翅膀可比鸟的翅膀小多了,薄多了,就像透明的纱一样,沾上了小水珠,就像人背上了铅球一样沉重,自然就飞不高了。那小燕子飞不高是为了……
教师板书:
捉虫子。
这是小燕子在捉虫子时跟小白兔说的。(出示三句话)注意带“!”的句子要读出感叹的语气。一起来读一下。
下面,谁能用“因为……所以……”说一说这段内容。
⑸男女分角色读对话。
2、学习四至六段:
⑴听到燕子的话,小白兔是怎么想的?第四段有一句话读一下。
出示“是要下雨了吗?”请学生读。
注意,这句话后用了“?”怎样读?齐读。
再仔细观察一下,老师把“吗”去掉,“?”改为“。”读一读这两句话,意思一样吗?谁来讲一讲?第二句话是肯定的。第一句话,小白兔相信不相信小燕子的话?
(不)齐读。
⑵正在小白兔疑惑的时候,它来到池塘边遇见了谁?
看动画二,小鱼确确实实都游到了水面上来。下面,同桌一个当小鱼,一个当小白兔,练习一问一答。
⑶练习得很认真!老师检查一下同学们读的怎么样?谁来读小白兔的话?大家听他读的怎么样?
同学们,看这句话后面有“呀”和“?”,注意怎样读,大家齐读。
指名读小鱼的话,注意“小白兔你快回家吧!”的“吧”,读出了小鱼对小白兔的关心。还有一个词,“闷得很”和前面的“天气很闷”意思一样吗?
⑷下面我们都来当小鱼,现在,比刚才还闷,不但空气闷,而且水里也闷,我们都到水面上透透气。(集体表演)现在有什么感受?
小鱼为什么游上水面?自己用“因为……所以……”的话说一说。
板书:
透透气。
⑸男生读小白兔的话,女生读小鱼的话,找一名同学读叙述的话。
3、学习七到九段:
⑴看见燕子低飞、小鱼游出水面,听了燕子和小鱼的话,小白兔相信要下雨了吗?大家读读下面几段课文就知道了。
⑵哪句话告诉我们小白兔真的相信了?
齐读。
小白兔看到燕子低飞、鱼游出水面,又听了他们说的话,连忙挎起篮子往家跑,这里的“连忙”可以换成什么词?
(立刻、马上、赶紧)
换成这些词读读。
⑶正当小白兔挎着篮子往家跑时,它看见了谁?
看动画三,路边有很多蚂蚁,书上怎么说的?(一大群),它们在干什么?小白兔把要下雨的消息告诉了蚂蚁,现在,你就把要下雨的消息告诉蚂蚁吧!
说得多好啊,把看到的和听到的事情转诉给别人,就叫做“消息”。
齐读(消息)。
⑷听到小白兔的话,蚂蚁是怎么说的呢?齐读。这句话后面也是有“呢”和“!”怎样读?
读“是”的时候语气要重些,蚂蚁知道要下雨了,很肯定,齐读。
板书:
搬东西。
⑸小白兔听到蚂蚁的话怎么做的?老师当妈妈,你们读小白兔的话,看到了妈妈,快喊啦。
⑹正在小白兔喊的时候,怎么了?齐读第9自然段。看来,大雨真的下起来了。
4、创设情境,扮演角色:
让学生演小白兔、小燕子、小鱼、蚂蚁,进行对话,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四、总结全文,拓展思维
1、看黑板:
说一说小白兔怎么知道要下雨了?
2、除了课文讲的,还有哪些动物下雨前和平时有不同的现象?
(蛇过马路,晴蜓低飞)
练习分角色朗读全文。
板书设计
16、要下雨了
小燕子低飞
小鱼游出水面
蚂蚁搬东西
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篇5
学习目标:
1.认识生字10个:、铃、响、请、讲、束、争、演、滑、梯。临写左右结构的字4个:请、讲、滑、演。
2.在识字教学中,注意指导学生区别字形相近的字。
3.正确朗读课文,并读出熊猫妈妈和孩子打电话的语气。
4.根据课文展开想像,和同学分角色玩打电话的游戏。
5.通过课文的学习,知道熊猫是我国的国宝,它把人民的友谊传到了世界各地。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熊猫玩具或图片,你知道这是什么吗?你能介绍一下吗?
2.对了,大熊猫是我国的国宝,它经常要到世界各地去演出,把人民的友谊带到各个国家。熊猫妈妈的孩子们就出国演出去了。今天,她接到了孩子们从国外打来的`电话。让我们一起去听一听,熊猫妈妈和小熊猫们都说了些什么。
3.出示课题:23熊猫妈妈听电话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学习部分生字
1.听课文录音,思考问题:熊猫妈妈听了几次电话?谁打的?
2.他们和妈妈说了些什么有趣的事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
3.指名读第1节。
4.小组学习5个生字。
5.交流:零—铃,形声字。
请,换部首。
请、讲,都是言字旁,左窄右宽,指导书写。
响,找朋友。
6.齐读第1节。
三、学习课文,指导朗读
1.这是谁的电话呢?指名读第2节,其他学生思考:谁打的电话,他在什么地方,说了些什么?
2.根据学生板书:丽丽日本一束樱花
3.学习生字:束,翘舌音。
4.指导朗读,高兴的语气。
5.那么,明明和林林在什么地方呢?他们会告诉熊猫妈妈什么呢?学生自由读课文3—6小节。
6.交流,补充板书:明明法国巴黎照相;林林美国纽约滑滑梯
7.学习生字:争、演、滑。
8.同桌读一读,演一演。
9.熊猫妈妈听完电话,心情怎么样?他说了什么?齐读课文第7小节。
四、复习巩固,拓展延伸
1.抽读生字卡片。
2.读带有生字的词语:弟弟照相请讲丁零零
滑梯想法友情电话铃
表演响亮铃声演讲
扶梯光滑争先恐后
3.读句子:
(1)妈妈,我是丽丽。我来到了日本横滨。朋友们送给我一束雪白的樱花。
(2)妈妈,我是明明。我来到了法国巴黎。一群黄头发的娃娃,争着和我一起照相。
(3)妈妈,我是林林。我来到了美国纽约。小朋友们看我表演滑滑梯,都笑个不停。
4.你发现这三句话有什么共同点吗?
5.想像一下,熊猫妈妈的孩子还会在哪里给妈妈打电话?和同桌合作玩打电话的游戏。
五、指导写字,布置作业
1.指导书写:请、讲、演、滑。
2.词语:雪白照相表演滑梯友情。
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篇6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做到不错字、不漏字,按标点停顿。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蕴含的做人做事的道理。
过程与方法
1.教师范读生字和课文,指导学生读准字音,注意停顿,读好节奏,读出韵味。
2.利用多媒体课件、生字图片或场景布置等形式,创设古典文化氛围,有效激发学生识字学文的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明白教育和学习对成长的重要性,知道后天教育及时、方法正确,才能使自己成为有用之材;激发学生了解和学习传统文化知识的兴趣。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能正确书写、组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蕴含的'道理,懂得教育和学习对成长的重要性。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三字经》是经典国学读本。同学们当中有谁读过《三字经》?你知道《三字经》里都讲了些什么故事吗?(学生举手,教师指名回答)这些故事都告诉了我们哪些做人做事的道理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课文,一起去感受《三字经》里的智慧吧!(板书课题)
二、字词学习,基础积累
1.教师范读课文。重点指导生字中的前鼻音“近”,后鼻音“性”和翘舌音“之、初、善、专”。
2.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圈画生字词,借助字典解决生字词。
3.检查自学情况,教学生字。
(1)教读生字并组词造句。学习“玉、器”等字时,可以结合图片;学习“远、近、贵“等字时,可以通过学生集体表演的方法;学习”近“字时,还可以用猜谜语的方法;学习”相、义“等字时,可以用形近字对比的方法。
谜语示例:
斥字少一点,行走在外面,关系很亲密,距离不算远。(谜底:近)
形近字对比示例:
相-目(目光) -泪(眼泪)
习-匀(均匀)-刀(刀刃)
玉-王(国王)-主(主人)
义-叉(叉子)-又(又香又甜)
(2)对要求会写的字进行书写指导。
书写指导:
“之”首笔点写在竖中线左侧,横撇角度稍窄,最后一捺宜写得平而长。
“习”横折钩写得略长些,折钩略向左下倾斜,点止笔与田字格中心,提画长而有力。
“玉”书写时要注意三横的间距和长短,三横均略向右上方倾斜;中横最短,起笔于横中线上;最后一点紧靠横中线下方运笔。
“义”是独体字,注意笔顺,先写点,再写撇捺;点紧靠竖中线左上部中间;竖撇紧邻竖中线右上部起笔,写得长而舒展。
易错提示:
“相”右边是“目”,中间有两横,不要多写或少写。
“习”的横折钩里面是一点一提,不要写成一点一撇。
“远”第四笔是竖弯钩,不要写成了竖弯。
(3)归类识字。
归类示例:
独体字是以笔画为直接单位构成的汉字,是一个整体,切分不开,一般由图画演变而成。如:
习(学习)玉(玉器)义(意义)之(一走了之)直(直尺)为(因为)立(站立)不(对不起)川(山川)车(车站)午(中午)片(片段)
(4)多音字。
相
xiāng:相信相安无事
xiàng:相片相貌堂堂
教
jiào:教师因材施教
jiāo:教课教书育人
为
wéi:行为所作所为
wèi:为什么为人民服务
(5)书写练习:巡视指导,并纠正握笔姿势、笔顺和坐姿。
(6)文言词语释义。
①人之初:指人刚出生的时候。
②性:文中指人的本性。
③相近:相去不远,差不多。
④相远:有很大的差别。
⑤乃:就。
⑥迁:文中指不好的改变。
⑦贵:以某种情况为可贵。
⑧专:有恒心,专心。
⑨子:文中指为人子女。
⑩不学:不肯读书学习。
非所宜:不应该如此。
为:作为,成就。
琢:雕刻玉石,使成器物。
成器:比喻成为有用的人。
义:理义,指做人做事的道理。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简单介绍《三字经》。
明确:《三字经》与《百家姓》《千字文》并称为三大国学启蒙读物。《三字经》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它短小精悍、朗朗上口,千百年来家喻户晓。其内容涵盖了历史、天文、地理、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所谓“熟读《三字经》,可知千古事”。其独特的思想价值和文化魅力为世人所公认,被历代国人奉为经典并不断流传。
2.安排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感受文章的节奏。读准字音,同桌互相纠错。
朗读指导:每句都只有三个字,读的时候慢一点,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速度可以稍快一点,还可以边读边打节拍。
第一节:“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注意重读“善、习、远、迁、道、专”等字,强调教育、学习的重要性。
第二节:“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注意重读“幼、玉、器、人、义”等字,强调小时候学习的重要性。“老何为”要读出反问的语气。
四、课堂小结,效果强化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生字,然后通过朗读训练,感受了《三字经》的韵味。简简单单的几句话,却蕴含了深深的道理。同学们可以仔细回味一下,想想课文中这两节讲了什么内容,有什么道理。下节课,我们再揭晓答案。
五、练习设计,巩固提升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篇7
教学要求:
1、知识与技能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云彩”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弄清是月亮跑得慢,云彩跑得快。
2、过程与方法
(1)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引导观察及自读,掌握生字,感知课文内容。
(2)图文结合,角色朗读,深入理解课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以及勤于动脑,认真思考的习惯。
重难点、关键:
1、识字、写字。
2、理解课文内容,从李小文的做法中受到启发;贸心观察,勤于动脑。
课时划分: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认识本课的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云彩比月亮跑得快以及判断的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课题
1.师问:喜欢夜空吗?为什么?
学生反馈自己生活中的观察。
2.教师:有一个小朋友,他不仅发现夜空的美,他还发现了一个小秘密。
3.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4.学习生字:
二、认读生字,疏通课文
(一)教师范读课文:听准每个字的读音。
(二)检查听读情况
三、随文识字,理解课文
(一)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几个小朋友看到的月亮是怎样的?(月亮在云彩里穿行,一会儿明,一会儿暗。)
问:这句话里有一对反义词,你能找出来吗?
2.想象:你能想象一下月亮在云彩里穿行的情景吗?学生畅谈想象,感受意境。
3.说话练习:一会儿,一会儿。学生小组内练习说句子。集体反馈,引导学生评价。
4.齐读第一自然段。
(二)学生读课文第2自然段和第3自然段
问:他们说的话有什么不同?
分组读第2自然段和第3自然段。
过渡:一开始大家赞同谁的说法?(大家相信张大勇的话。)后来呢?(大家觉得小文说得对。)这是为什么呢?
(三)学习课文第4自然段
1.自由读文:小文想了一个什么办法让大家观察月亮和云彩?
2.反馈交流,问:树杈起什么作用?
学生再读课文:这个办法好不好?你觉得小文是个怎样的孩子?(引导学生体会:仔细观察,认真思考,会想办法,很聪明。)
3.齐读课文第4自然段。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总结全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指导写字。
3、拓展延伸,了解关于云彩和月亮的知识或故事。
教学准备:
1、收集的云彩和月亮的知识或故事。
2、田字格。
教学过程:
一、分角色朗读,背诵课文。
二、指导写字。
三、拓展延伸,发散思维
(一)问:你还能用其他的办法告诉大家“云彩跑得比月亮快”吗?
学生说方法,教师肯定学生合理的想法。(寻找或设置某一固定的参照物)
(二)总结:同学们,生活中有很多有趣的事,如果我们能像小文一样仔细观察生活,认真思考问题,就一定能发现更多的秘密,得到更多的知识。
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推荐7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