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读后感,我们可以体验到文学作品的情感和情感,深刻地感受到人类情感的共鸣,读后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拓宽视野,下面是好文档范文小编为您分享的莫言《蛙》的读后感7篇,感谢您的参阅。
莫言《蛙》的读后感篇1
随着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其作品也一时洛阳纸贵,闲来无事抽空看了其代表作《蛙》,这部被誉为是莫言“酝酿十余年、笔耕四载、三易其稿,潜心打造的一部触及国人灵魂最痛处的长篇力作”。
小说是乡土中国六、七十年波澜起伏的生育史为背景,并以作者姑姑为原型讲述了主人公“姑姑”这个山东高密地区妇产科医生传奇而复杂的一生,并通过“蝌蚪”揭示了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灵魂深处的尴尬与矛盾,闪烁着对生命强烈的人道关怀和敬畏。
小说中的“姑姑”是一位身份复杂的乡村医生,她一生坎坷的命运贯穿了整部小说。“姑姑”的身份特殊,是因为抗日时期她曾与父亲勇闯平谷日本驻军地,而后因男友叛逃到台湾惹上了一身骂名;年轻时她是计划生育国策的支持和执行者,老年时她面对“我”的超生或者说是孕却睁只眼闭只眼。文中可笑的是“姑姑”曾是高密东北乡的送子观音,但而后却成了当地计划生育政策的基层工作者,她又不得不在自己无奈的叹息声里中止一个个幼小生命的成长发育,被视为杀人的魔王,在那场与那些想超生的妇女们的艰苦卓绝的战斗与争夺中,结果造成她的侄媳王仁美、张拳的老婆死去,或许陈鼻老婆王胆的死与她没有根本关系,但是也与她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小说是带有悲剧性的,其实她是珍视、敬畏生命的,对强制性人工流产的做法有意见却无能为力,内心遭受了痛苦的折磨和煎熬,而姑姑从本性上说是对生命充满了尊重和关爱。然而到了晚年的“姑姑”充满了不安与自责,天不怕地不怕的她却被蛙吓着。在她看来蛙声是那些被她堕掉的成千上万个婴儿的哭啼声和控诉,那些蛙是回来索命的,为自己所做的一切感到惭愧与后悔,而自己也因为蛙与自己身份不符的捏泥艺人结婚,到最后有些精神疯癫,而小说最后那句台词“万心,你得好死!”是对她生命意义的一种拷问和问责!
小说中的另一主人公“蝌蚪”,为了个人的前途,最终决定把自己的妻子和差不多足月就要降生的孩子推上手术台,最终导致两人的死亡。而后来却因为姑姑的劝说娶了自己好友王肝苦苦追求的对象“小狮子”,完全没有自己的一点主见。名义上是为了照顾自己年幼的女儿,实则是满足自己的私欲,被小狮子“荡漾起伏”的胸给征服了,还说什么对王仁美有多爱,真的是多么的可笑。后来到了五十出头的时候又因为孕更体现出其重男轻女的思想,尽管是小狮子背着他去弄的,可是到孩子出生后发现是个儿子后那个喜悦与前面的愤怒形成强烈的反差。其实小说中的那些超生的人都是想生个儿子来传宗接代,这折射出的是对那一代甚至是现在社会依然存在的重男轻女这一不良风气的一种唾弃和一种拷问!特别是对蝌蚪这一知识分子的不屑与讥讽嘲笑。
小说中那些小人物特别是张拳老婆、陈眉,前者为了能逃脱姑姑的魔掌,跳入水中就是想生下肚里的孩子,忍受着痛苦盼望着孩子能早点生下来,然而却逃不过死亡的命运。而陈眉的出生就预示着她是一个悲剧人物,母亲日思夜想想替陈鼻生一个儿子不顾自己的身体健康,最后生下陈眉后便逝去。而她父亲沉痛在她母亲死去的悲痛中将其遗弃给姑姑抚养,即使以后被父亲接回去抚养后也逃不过父亲的痛骂与折磨,长大后与姐姐在工厂里打工却遭遇大火毁容并失去姐姐,最后沦落到为别人孕的地步,这是多么地惨痛。其实小说中那些近似疯癫的人比如晚年的陈鼻、郝大手、秦河都是某种社会畸形的代表,他们用疯癫的方式来反映这个社会存在的某些阴暗,只能用这种无声的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想法。
而小说中出现的代现象也是一种对现实的揭露和批判,因为目前社会也的确存在这一现象,什么地下卵子市场等,这都说明那些陈旧的思想还没有剔除干净,这是一种畸形的变态心理的反应,作者呼吁的是一种平等和人性,以及唤醒我们对这一现象的思考。
小说从始至终都一直贯彻的一条线就是对生命和人性的敬畏,阐释了生命的坚韧与坚强:生命的坚强与脆弱会因环境而变,因此人性的诸多因素也并非一成不变。作者在自我剖析和反思中萌生了对生命的期待与虔敬,也是对自己心灵的一次洗礼,折射着我们民族伟大生存斗争中历程的困难和考验,闪耀着母爱的伟大和对人性的思考!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思考与琢磨的,也是我们需要的!
莫言《蛙》的读后感篇2
莫言的小说,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是一阵热闹欢乐气息。就像你恰巧碰上了一个村庄的集市,你游走在人山人海中,即便没有人与你搭话,你也不寂寞。看小说《蛙》,就像在逛着这样一个热闹的集市,一段段情节像一个个摊位,你在人群中被推着走,眼睛、耳朵仿佛都不够用了,因为那嘈杂声、那琳琅满目的货品,密集地直朝你袭来。我本身是不太喜好这样的文字的,因为我很可能在这文字环境的感染下渐渐地就生出满心的浮躁,最后只好把它弃之不顾了;也可能在精彩热闹了一番过后,却发现自己其实什么中意的玩意儿都没买到,刚才全是兴奋着别人的兴奋。
?蛙》,首先是这个题目吸引我,不得不承认莫言是一个很有商业头脑的作家,仅仅是题目这一招似乎已经胜出很多“阳春白雪、曲高和寡”的作家们。读了全文才知道《蛙》这个题目倒不是向我一开始想的纯粹是为了卖座那么肤浅。“蛙——娃——娲”,这么一追溯,便显出此中真意了。原来小说通过讲述从事妇产科工作50多年的乡村女医生姑姑的人生经历,反映新中国近60年波澜起伏的农村生育史,描述国家为了控制人口剧烈增长、实施计划生育国策所走过的艰巨而复杂的历史过程。
我不知道莫言写这篇小说的本意是为了赞扬还是批判,或是酝酿着什么更深刻的内涵。在此只想谈谈我自己看了小说之后的感受。
我以前一直觉得计划生育是一项再正常不过、明智不过的`政策了。中国的人口那么多,造成了诸如资源匮乏、生存质量下降诸如此类的问题,再不限制人口,那还了得?我在家里是独生子女,我身边的亲戚朋友基本也是独生子女,偶尔有几个不是独生子女的,我多少忍不住在心理嗤笑他们家庭思想观念的落后。我一直以为计划生育是顺其自然、水到渠成、轻而易举就实现的事情,哪里会想到原来推行这项政策的过程是那么艰难?在小说中,在落后的中国里落后的小村庄,“姑姑”为了落实计划生育的政策,亲手杀死了2000多个胎儿,更间接残害了多少妇女的生命?我不杀伯仁,伯仁由我而死。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姑姑”为了忠诚的履行自己的使命,在“我”妻子家的门外对内喊话,劝说我怀孕七个月的妻子不要心存侥幸,乖乖的流产。劝说不成,姑姑便推倒邻居家的树、邻居家的墙,用这种方式威逼“我”的妻子。看看,这举动是多么的野蛮。中国人向来推崇火与剑,要秋风扫落叶般地对待自己的“敌人”,倒把个礼义廉耻、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传统美德全部抛到脑后。这使我联想到现在社会很多政府拆迁,对于不愿意搬走的人家,就断水断电,更有甚者直接用机器推倒人家的房屋。种种行为,只要是打着国家的名义、打着为了人民利益的旗号,便都是合情合法、正义之举了。凡是与之对抗的,便都是历史的敌人,是不值得同情的顽固分子,是必然要“逆之者亡”的。
若说计划生育政策是正确的,但计划生育政策落实的手段是否正确,恐怕要大大的打一个问号。操之过急,往往会事与愿违。中国人多子多福的思想是和我们历史文化传统一脉相承的,融入我们国人的血液里的,岂是一朝一夕能改变的?可叹,一场急躁的、轰轰烈烈的计划生育行动带着火山爆发的宏大气势,吞没了整个中国,分不清这火山的岩浆里,到底混合着多少中国家庭的血与泪。
莫言《蛙》的读后感篇3
莫言的作品《蛙》,首先,这个题目吸引了我,我不得不承认,莫言是一个非常有商业头脑的作家,只是一个题目就已经足够吸引读者,赢过许多“阳春白雪、曲高和寡”的作家。
通读全文才知道《蛙》这个题目并不是一开始我认为的只是为了“卖座”那么肤浅。“蛙——娃——娲”,这样一说,会显示出这句话的真正含义。
小说中描写了做了50多年妇产科工作的乡村女医生姑姑的人生经历,反映了新中国60年间农村生育率的起伏,并描述了中国控制人口急剧增长和实现国家计划生育政策艰苦而复杂的历史过程。
我不知道莫言写这本小说的意图是赞扬还是批评,还是在酝酿更深刻的东西。在这里,我只是想谈谈看完小说后的感受。
我过去认为计划生育是一项正常而明智的政策。中国人口众多,造成了资源匮乏、生活质量下降等问题。我是独生子女,我的亲戚朋友也是独生子女,偶尔也有几个不是独生子女的,我不禁在心理上嘲笑家里观念落后。
我一直认为计划生育是一件很自然,很容易实现的事情。我怎么能想到执行这项政策会如此困难呢?在小说中,在落后中国的一个落后乡村,“姑姑”为了执行计划生育政策,亲手除掉了2000多名胎儿,间接地摧毁了许多妇女的生命。正如一句话说的那样,我不杀伯仁,但伯仁因我而死。
莫言《蛙》的读后感篇4
因为莫言获奖了,所以才想翻翻他的书。看了一点《檀香刑》,觉得没意思,后来就开始看这本。
看完莫言的《丰乳肥臀》,他主要写了上官家的女人们。其中,主人公是上官鲁氏。上官鲁氏为了不再受婆婆的虐待,而努力想生儿子。但是她的老公又没有生育能力,于是她借了很多男人的种,但无奈,前面七个都是女娃,于是就有了上官来弟、上官招弟、上官盼弟……直到最后,鲁氏借了瑞典传教士的种,才生下一对龙凤胎。她终于有儿子了!但是在她分娩的时候,日本鬼子进村了,杀死了她的公公和丈夫,留下了一个疯癫的婆婆。但是,她终于心想事成了。她的儿子叫做上官金童。虽然金童是全家人的宝贝,但是,在我看来,金童在全文中只是作为一个叙述者,一个线索人物,来串联整个故事。
真正的主角是他那些美丽而命运多舛的姐姐们。他的姐姐们有嫁给土匪的,有嫁给国民党高官的,有嫁给共产党的,有嫁给美国人的,有沦落风尘的,有被卖给白俄当女儿的……。女儿中有有女土匪、官太太、女共产党员、留洋大学生、妓女等等。贵贱都有。国民党打土匪,国民党打共产党,共产党打国民党……姐夫们互相残杀,姐姐们相互帮助或者敌视,故事跌宕起伏。一部家族史,居然写了整个波澜壮阔的现代史。到了改革开放后,金童的侄子侄女们有生意人,有官员,有富豪……一部家族史,又变成了改革开放史。从金童出生到母亲死去,从抗战到改革开放后,一个家族的变迁折射出了整个社会的变迁。
在莫言的笔下,女人是勇敢而坚毅的,她们看似是站在男人身边的配角,但实际上是那个时代的主角。让我感触最深的是上官鲁氏,她是比郝思嘉更郝思嘉的人物。或许如简介所说,莫言把她当成了圣母玛利亚,整个故事以她为核心。她看着自己的女儿和女婿互相残杀而无能为力;一个寡妇挑起了一大家子的重担。她的无奈,她的坚强,她的痛苦,她的悲哀……都通过故事表现得淋漓尽致。我觉得莫言有点像曹雪芹,对中国的坚强独立的女性充满同情和赞美,甚至在低处仰视着这些美丽而高贵的灵魂;但对男性的态度就比较鄙夷了。他们利欲熏心,他们残忍狡诈,他们嗜血好战……没有他们,就没有罪恶。而上官金童就像贾宝玉,贾宝玉虽然被一堆姐姐和女性长辈们宠着,但是终究没成大气。金童和贾宝玉一样,书中被妈妈和8个姐姐宠爱着的主人公上官金童,跟贾宝玉同样的软弱无能,同样的多愁善感,同样的不成大器,永远地倚仗着他人的庇护。其次,他们都在至真至纯的女人堆里打转,但只能作为一个见证者,看着一个个看美好的灵魂逝去,但自己无力拯救,只能看着花朵们被风雨摧残。
莫言似乎表达了"坚强的中国女人才是中国真正的脊梁。"他用这种充满女性关怀的视角的解读,是不是获诺奖的原因?
而这本书为什么叫《丰乳肥臀》?我的理解是这样的。首先,丰乳肥臀是上官家女孩子的典型特征。作者多次突出强调了她们家的这个特征,从一个方面来说,她们的美好跟丑恶的现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主角们的越单纯美好,现实社会越丑陋不堪。此外,这样增强了她们最后的命运的悲剧性。其次,上官家的女孩子都是美好的,或许丰乳肥臀也是上官家女性美好品格的象征。而丰乳肥臀是最典型的女性特征。新中国建立之后,政府号召女人要顶起半边天,所以一个个丧失掉女性特征的钢铁女战士成了主流媒体赞美的对象:她们跟男人一样,上山下乡,在农田里,在工厂里,在矿井里工作着,还要做跟男人一样的工作量。那时的姑娘们已经丧失了女性特征。但是我们需要这样的女战士吗?或许,女性更应该回归她们的本来社会角色,而女性温柔、纯真等特质并不可鄙,柔能克刚,书中的女人们绝大多数是温柔而美好的,但是并不意味着她们不坚强勇敢。春兰秋菊,各有所长。丰乳肥臀也是呼吁女性角色的回归吧。
最后,说说这本书的缺点:
1虽然故事情结不错,但是节奏稍嫌拖沓,过多的关于农村和农民生活的不精彩的细节描写,让一个city born city raise的孩子不胜其烦。虽然我没有相关的生活体验,但是依旧很喜欢路遥《平凡的世界》。路遥在这方面就做的比较好,描写得很棒。
2抗战到20xx年自然灾害之间的故事很精彩,但是改革开放后的故事就显得俗套而无趣了。所以,这本书我算是啃下来的了。
莫言《蛙》的读后感篇5
过年抽空看完了莫言的《丰乳肥臀》,很深刻的一本书,浓缩了一个时代变迁的精华,交织着人性、历史、奇幻。这是正式阅读的莫言的第一本书,感觉还是比较够劲的。
文中以上官家唯一的独子金童对母乳的绝对依恋贯彻了主题名称,以上官鲁氏及其9个子女(8金花1金童)的生活历程为主干描述着那个时代背景下的故事。从上官鲁氏开始就是一个小脚时代消退的历史转折,当人们不在以小脚为美,上官鲁氏本应大户所抢的称心媳妇不得不烦恼嫁娶并不得已嫁给了铁匠家庭。一个历史的转折人们观念的转折就是那么快,匆匆的跨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可惜上官鲁氏的生活并不是很顺意,在上官家的厚望下她几乎就是一个生男孩延续香火的机器,无奈家里男人不争气不能生育,为了生出众望所归的男娃缓解家里人的不待见甚至辱骂虐打,她不得不一次又一次挺而走险和周遭有交集的许多男人交欢,其中这第一次打破她成规蹈矩的还是她的亲姑夫,无奈一直生了7个女儿还没有见一星半点带把儿的痕迹。这些男人中还有和尚、郎中不管怎样,就是一拼为了男孩。也许这就是女人的命运,历史让女人承担了延续生命的重任,封建又让人们对女人有了生儿为尊的偏见,似乎没有儿子女人终究是没有本事的、被鄙视的。想到这,我想到了外婆,一生生了4个女儿,到现在她80多岁的时候还一再叨唠以前没有生出个儿子周围人如何笑话她、欺负她。所幸上官鲁氏最后让她生育的男人,一个外国神父,总算让他生下了一儿一女,即使生产过程中屡遭解难——难产、日本鬼子来了砍杀了公公和丈夫、孩子生下后疑似死胎、大出血等等,她仍旧是挺过来了,孩子也被偶然的良心救回来了。
孩子生下,历史中抗日战争时代的到来。战乱终究让民不聊生、流离失所,伴随死亡、饥荒,于是鲁氏的女儿们陆续走上了历史的舞台。大女儿嫁给了抗日又降日的土匪头子,二女儿嫁给了封建旧势力代表后来的国民党,三女儿钟情民间艺人鸟儿韩终究摆不脱命运捉弄委身于抗战英雄哑巴共产党,四女儿抗战灾荒期间自己卖给了青楼,五女儿跟着了人民部队抗战领导共产党,六女儿钟情并嫁给了美国青年,七女儿在四女儿卖给青楼前卖给了一俄罗斯女人。这是她们的婚嫁和成长,虽然老七和老八还没有摊上能嫁的男人就去了,每一个都深深烙印着历史的印签。土匪头子是直接横行杀抢,江湖快意恩仇,没有正义、友爱的识别,只有活的好,所以先抗日后投日,最终被国民党的五女婿枪杀;二女婿典型封建残余,满脑子男盗女娼,多个老婆但个个都爱,抗日、当国民党、被共产党枪杀;五女婿道貌岸然的共产党官,也许曾经有信仰有理想有抱负,但敌不过党内派系之争勾心斗角,被历史湮没;三女婿也许还是大女婿哑巴,只能说也是个历史的悲剧,终究在历史的操刀下凄惨的结束;六女儿和那个美国人也许在炸弹中一起步入了天堂。
历史总是那么深刻,剖析回忆时,他是那么赤裸裸,有太多真小人、伪君子、有太多借理想之名坑杀无辜,借果腹之机骗奸少女,无耻败坏,男盗女娼,是那么赤裸裸存在,无法遮掩无处遮掩。即使战争结束开放了,仍旧如此,势力、资源、野心、胆识,诠释着弱肉强食的天道,也许少有的公平,但那也许是强者为了制衡强者,维持平衡的权术。如萎者上官金童,唯一男丁,一生大数时间都挂在了女人的奶上,可惜也仅限奶上,只能这么的活着。
很好的一本书,引发了太多的思考、回味,深刻,也许这就是历史的味道,也有现实的味道。
莫言《蛙》的读后感篇6
最近拿到了莫言老师的小说,一口气读完了《蛙》。
小说带着我走进了那个年代的生活,让我似乎真切的和他们存在过一样。我难过,我愤怒,我鄙视,但是这都不能让我离开这本书半途丢掉,因为她同样牵扯着我的心。每一个人都为了生存而坚持着,为了更好地活着而努力的坚持着,本来这应该是一副越来越好的生活蓝图,但是我忘不了王仁美那临死前的撒娇是多么让人心疼,忘不了王胆为了孩子是多么的勇敢无所畏惧,忘不了张拳老婆是多么的无可奈何,虽然她们违反政策,但那确实是鲜活的人命啊还是两条啊!
他们活该被流产,这是计划生育工作者的话,为了控制人口要不惜一切代价。我感到恐慌,人民还是通情理的人民,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局面让我难过。重男轻女思想严重,工作没有宣传到位,人民思想觉悟不高,综合导致事情的发生,但是没有人坐下来研究一下文明的解决方案。
虽然我生在和平、和谐的新时代,但是我的骨子里是传统的。我对于计划生育这项工作一直没有太多好感,总认为是不好的,但比之政策实行初期,大家还是文明的。我不禁佩服起万心来,她是多么的忠于党的事业才会有如此强的斗志和动力,不得不说她是伟大的,是忠诚的。
人的真诚不是伪装的,比较而言我最喜欢李手,他是真正的男人。对待朋友,不管他是多么的落魄他从不退缩,不会避而远之,是真心实意的帮助而非虚情假意。
我还是幼稚着,总以为会有理想状态,只是自欺欺人罢了。我问老公:假如我像王仁美似得出了意外,你也会像万足一样吧!老公说:不会有那个意外的,我们会好好地过一辈子的。被我逼问急了,就说:我不会像他那样的。心里虽然知道男人遇到这事儿都会再娶的,但是听到老公这句话还是会感动的一塌糊涂。人啊,难得糊涂,难得糊涂好啊!
莫言《蛙》的读后感篇7
用了好几周才看完了莫言49万字的巨型小说《丰乳肥臀》,这一天正好是他在斯德哥尔摩从瑞典国王卡尔十六世手中领取诺贝尔文学奖证书的日子。
综合前期看过的《蛙》和《红高粱家族》,我想,可以对莫言这个作家作个总结了,起码我对他和他的作品有了发言权。
莫言是一个乡土作家,写的都是乡土故事。在他的几部小说中,有着不变的元素,如:高密东北乡、蛟龙河、墨水河、大石桥、土匪、劳工野人、应允的黑骡子、杂种、女强人、日伪、共游、国游等。在《丰乳肥臀》中,时间跨度从上世纪初的一九20xx年到九十年代初。
在《丰乳肥臀》中,作者以我——红发碧眼的混血儿上官金童的所见所闻,描述了一个以女性为主的家族兴衰的故事。写作特点是我这个婴儿的眼里也能看懂成人的事情,也能做成人的分析。
我的外祖父叫鲁五乱,我的母亲乳名叫旋儿,人们称她为上官鲁氏,她嫁给了我的父亲上官寿喜。我的爷爷叫上官福禄,是个铁匠,奶奶叫上官吕氏。上官家是个阴升阳衰的家庭,男人极猥琐懒惰,女人擂大锤,主持家政。上官吕氏在家中压迫一切人,包括丈夫、儿子和儿媳,为了让儿媳生男孩极残酷地虐待儿媳。上官鲁氏为了生育只得和包括她的姑父在内的各色男子睡觉,这是因为她的丈夫得了不能生育的隐疾。后来上官吕氏得了痴呆症,也受到儿媳的虐待,整天趴在草窝里,甚至被上官鲁氏误打致死。上官家的女儿一个比一个漂亮,高挑的身材、美丽的脸庞,坚决果断的性格,尤其是有着高高的美乳和圆滚滚的屁股,这正是作家书名的来由。
大姐来弟二姐上官招弟,是母亲和姑父于大巴掌的产物。三姐领弟是赊小鸭子的高大男人的种。四姐上官想弟的父亲,是一个江湖郎中。五姐上官盼弟是打狗卖肉为生的光棍汉高大膘子的女儿。六姐上官念弟的亲生父亲是天齐庙里那个俊俏的和尚。四个拖着大枪的败兵xx了母亲后生了七姐上官求弟。马洛亚牧师是双胞胎八姐玉女和我的父亲。
上官家的女婿都是当地红极一时的人中翘楚。大姐嫁给了沙月亮,此人是抗日游击队毛驴队的队长,后来是皇协军旅长,被共游俘虏后羞愧上吊自杀;大姐在当初被母亲赌气许给了哑巴,哑巴后来参加了共游,参加过解放战争、抗美援朝,失去下肢,成了荣军。二姐嫁给了抗日英雄司马库,后来的国游队长、还乡团长,解放后,潜藏多年,后自首被枪毙。三姐嫁给了鸟儿韩,一个饥饿岁月弹弓打得很准的叫花子的头领,被日军抓了劳工,三姐从此做了鸟仙,直至跳崖而死;鸟儿韩后在北海道当野人,五十年代回国。四姐被卖进窑子。五姐嫁给了共游队长薛立人,后来的鲁立人,鲁立人当过人民政府县长,五姐当过区长,因立场问题被降职,后来死在洪水中。六姐嫁给了美国顾问。七姐卖给了白俄。八姐解放后由于饥饿跳河自杀。
上官家的女婿什么人物都有,正如同村人徐瞎子所说:盼弟姑娘,你们上官家可真叫行。日本鬼子时代,有你沙月亮大姐夫得势;国民党时代,有你二姐夫司马库横行;现在是你和鲁立人做官。你们上官家是砍不倒的旗竿翻不了的船啊。将来美国人占了中国,您家还有个洋女婿。
外祖父和我母亲的姑姑、姑父,我的爷爷奶奶应该是第一代,父亲母亲是第二代,我和姐姐、姐夫们是第三代,二姐夫的儿子司马粮、三姐夫鸟儿韩的儿子鹦鹉韩和五姐五姐夫的女儿鲁胜利是第四代。这部小说,就是上官家族四代人的兴替盛衰故事。
故事到最后,只剩下了母亲和第四代人。母亲一辈子是在生男育女,给众女儿们照管为数众多的婴儿中度过,把他们抚养成人,饱尝苦难。她照管的孩子中,哑巴的两个孩子死于国共的炮火;司马库的两个幼女死于肃反;上官金童一辈子无所成就还蹲了十几年大狱;童年的司马粮逃脱了被枪毙的命运,成了韩国投资商;鲁胜利当过银行行长,做了大栏市市长后,因贪污腐败被撤职;鹦鹉韩成了企业家但又倒闭了。
总体来看,这部小说是一部悲剧,第一代人遭受的是德国人的屠杀,第二代人遭受的是日本人、伪顽的统治;第三代人遭受的是自身对立方的反复碾压,包括日伪、共游、国游、自然灾害,终至全体凋零;第四代人生活的也很畸形,人争财哪怕后日死,鸟为食岂管今天亡,富者自富,贫者自贫。倒是那个叛国投敌做了韩国投资商的司马粮早早的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头脑清醒,大富大贵,优哉游哉。
莫言的《丰乳肥臀》反映的是: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上官家的女人们,不论在什么时代,都是受屈辱受压迫的对象,并不因为改朝换代而好过多少。母亲最后住进了塔屋,靠捡拾垃圾为声,生活困苦,悲惨而死。为在中华大地上拼搏过的各种势力极其后世力量的繁衍贡献一生的母亲,悲惨的一生,如同伤痕累累的祖国母亲。小说无情鞭挞了旧时代,对新制度下的丑恶与腐败也予以不客气的揭露。作家有着超人的勇气和胆量,有着医治现代作家们软骨病的一剂猛药。莫言比现代人的眼光超前了30至50年,他在很早以前的笔触,才是数十年后人们所能接受的思想。莫言的作品所反映的不过如此。
我们的作家至今对文字狱谈虎色变,不敢涉猎忌讳的区域,而莫言专门要去踩雷。
莫言,当今世界真勇士也,诺奖非你莫属!
莫言《蛙》的读后感7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