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后感是人们在观看一部电影后需要记录自己内心的感想的一种文体,小伙伴们在写观后感的过程中,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实例,以下是好文档范文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建军节观后感参考7篇,供大家参考。
建军节观后感篇1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知道,不可不察也。90年风雨兼程,90载不屈不挠,90个岁月如歌。当日历退下七月的外衣,时光带领我们奔向欢腾的八月,在这欢腾的时日我们迎来了又一个建军纪念日。公司组织在哈全体员工,观看了电影《建军大业》,该片讲述了我党为挽救中国革命而建立人民军队的峥嵘历史。年轻的毛泽东、周恩来、贺龙等人临危不乱、不惧强权,正值青春的叶挺、粟裕、卢德铭等人在炮火纷飞的战场英勇杀敌、不畏生死,激昂的喊杀声、紧张的战斗戏、震撼的爆破场面交替出现,令人热血沸腾。让我们为伟大的军人送上最真诚的祝福和敬意。祝愿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重大贡献的在世的老红军身体健康,祝愿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立下赫赫战功的健在的人民解放军万事如意。
兵事以民为本,强国必须强军。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人民军队是祖国统一的保护神。“没有人民的军队,便没有人民的一切”。 1927年,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这一声枪响,震惊寰宇,唤醒了沉睡的中华民族。他们在国内外敌对势力的压迫下挺身而出,在难以想象的困难与压力下试图挽救摇摇欲坠的中国,用基石般的身躯和磐石般的毅力谱写了中国漫长而艰难的抗争史。
三河坝战役这个环节是我感觉最震撼的地方。三天的战事,三千人对三万人,绵绵战火,死的死,伤的伤,血染红了江河,脚下的土地早已变了颜色。他们的每一个军礼,都让人为之动容。最后两百人留下的时候,父子二人,子走父留;兄弟同军,弟去兄留。二百人的断后,留下的是其他人撤出的希望,也是未来国家的希望。朱德对蔡晴川说的那句:“做勇士,不做烈士。”现在想起,依旧感到无比震撼。最后三河坝的炮火声声,蔡晴川按下引爆器,朱德带领着撤离的队伍,驻足敬礼,让人为之动容。二百人的断后,希望与牺牲,更展现了革命先辈的大无畏精神。
中国人民解放军自八一南昌起义胜利后,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人民军队由少变大,由弱变强。到建国后,人民军队为祖国统一,领土的完整,政治与经济及民生的繁荣富强,蒸蒸日上,作出了伟大的贡献。历史不能忘记,人民不能忘记。那个时代虽已远去,但谁也不会忘记,是他们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和平年代。
我们现在生活在和平的年代,看到叙利亚难民,那个偷渡遇难被冲上海岸俯卧在海边的小男孩刺痛了多少人的心,我们感激当年浴血奋战舍小家顾大家的革命先烈,致敬为后代人的幸福不惜牺牲自己宝贵生命的战士们,现在的我们更应该忆苦思甜,牢记历史,珍惜现在,过好当下的每一天!
建军节观后感篇2
进步、前途,历来是十分诱人的字眼。成才进而在自己岗位上有所作为,是每个人所共有的心理。然而,在改革的今天,有些同志认为“现在军队不是干事业的地方”,那么,如何看待军人的岗位呢?下面是我的粗浅认识与同志们共勉。
无论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军队都是一所大学校。自古军营出人才,已被大家所熟知,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在战争年代所表现的文韬武略和丰功伟绩。然而,在有些同志看来,战争年代军队称得上是干事业的岗位。和平时期,党的中心任务变了,军队干不出多少名堂,这种认识是十分片面的。我们应当看到,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在军事领域的广泛应用,要求现代军人,对党对祖国、对人民无比忠诚外,还要有丰富的文化和军事知识,说到底是一个武器现代化和人才现代化的建设,正是有这一远大目标,才为军人的岗位开辟了广阔的道路。俗话说:“行行出状元”,只要立志于军营辛勤耕耘,定会有所作为。
无论在军队干一辈子,还是干一阵子都是可以成才的。有些人提出,军人不职业化,怎么能在军队干事业呢?的确,就大多数成员来讲,面临着再就业的问题。但决不能由此就得出军队不是干事业的地方的结论。个人前途必须融合在现代化的建设这一大局中,是中国的富国精兵之路,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军队作为我们的目标,如果把这个目标比喻为万里长征,就每个同志而言,谁也不可能走完这个长征的全程,只能靠一代又一代人的拼搏,象接力赛那样。从这个意义上讲,无论在军队时间是长是短,只要勤奋学习和努力工作,都是可以干成事业的,有许多离开岗位的老兵深有感触地说:“短短几年部队生活,奠定了个人人生的基础。”这既是肺腑之言,也是军队培养人造就人的真实写照。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在全国的厂长经理和专业户中,有相当部分是退伍军人。这又说明什么呢?说明部队给了我们终身受益的东西,而且这东西正是这特有的军人岗位上练就成的是的,军人的岗位是特殊的。这种特殊不仅仅因为它是卫国的前哨,同时也表现在它是“四化”建设的坚强后盾。我们每个军人都应当珍视我们的岗位,并且在这一岗位上去努力,去拼搏,去创造属于我们的辉煌。
建军节观后感篇3
八月一日,是一个特殊的日子——“建军节”,我与同学们来到了位于浣纱路上的杭州市上城区消防大队湖滨中队,带上了鲜艳的红领巾,去做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就是慰问消防员叔叔。虽然老天爷不怎么“赏脸”,下着密密的中雨,但也不能破坏我那激动的心情。
一进门,就看到站着一排消防员叔叔,队伍整齐,表情严肃地迎接我们,经过老师介绍后,我们所有五年级的同学蜂涌而至地冲到消防员叔叔面前,争先恐后地把自己手中的礼物送给消防员叔叔,虽然礼物只有饮料和毛巾,但礼轻情义重,表达的是我们对消防员叔叔的一份敬爱和尊重。
体验活动开始了,一位消防员叔叔为我们展示了穿消防服的过程,简直是神速,只有了17秒的时间就完成了,看得我目瞪口呆,这时要每班要选两位同学去体验穿消防服的过程,我很幸运,去体验了这个过程。真得轮到自己了,觉得手脚都不听使唤了,我手忙脚乱、笨拙地套好了裤子、穿好了衣服、穿上了鞋子,时间却像流水一样的过去了。全部完成后,我的第一感觉就是“闷、热、重”,自己的脚觉得好像不是自己的,因为鞋子是用钢板做的,根本提不起来。想想消防员叔叔要穿着这么重、这么闷热的消防衣,还要在火灾现场,这么高温的地方灭火,真是不容易啊!
接着消防员叔叔向我们介绍了消防车里各种“宝贝”,我们东摸摸、西摸摸,仔细地聆听消防员叔叔介绍每一样“宝贝”的用处,其中有一样“宝贝”是云梯,是高楼大厦着火时需要用到的,云梯总长37米,杭州市最长的云梯有101米呢。
最后,轮到提问时间了,我向消防员叔叔:“您当消防员幸福吗?为什么?”“当然幸福,因为可以救许许多多的人。”消防员叔叔满脸笑容地回答道。我听了,心里一直暖暖地……
建军节观后感篇4
这个星期六,爸爸妈妈带我到南京横店国际影城去看电影《建国大业》,这部影片是为了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而拍摄的。
影片主要反映了从1945年8月28日毛主席飞往重庆与国民举行“国共和谈”
开始,随后又签订了《双十协定》,在美国政府的支持下,国民不顾国民反对单方面撕毁协定,全面进攻解放区,内战随即爆发。经过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中国共产党通过团结包括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在内的全国各族人民,建立民主政治协商制度和新中国。
影片中对我印象最深的是国民滥杀无辜,在上海杀害民主党和无党派人士,漠视共产党人与其他民主党派的存在,漠视劳苦大众的生死,结果导致全面失败。而相反的是共产党顺应民意,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产党人以为劳苦大众造福为宗旨,重视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选择民主联合,建立了崭新的共和国。影片同时还表述了国民“反则亡党,不反则亡国”的必然灭亡的历史趋势和中国共产党“得民心者得天下”的必胜的历史规律。
在影片的最后,在北平的机场上,毛主席站在车上缓缓地前进,一位红军战士代表死去的、活着的红军战士们动情而庄重地向毛主席致敬,当解放军战士们高亢而洪亮的声音在北平的上空响起,当毛主席挥泪向在场的军人们敬礼的时候,让我非常感动。
通过观看这部电影,更让我感触到今天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我们新中国人民的幸福付出了鲜血和汗水,我们应该倍感珍惜,好好学习,努力成才,为我们的新中国变得更加富强而不断进步!
建军节观后感篇5
“雪皑皑,野茫茫,高原寒,炊断粮,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难……”,当我看到这幅图画时,《红军过雪山草地》这首歌回想便回响在我耳边,曾经读过的红军过雪山草地的故事也在我脑海里回荡。
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自然条件极其恶劣,缺衣少粮,后有国民党的追兵,前面是终年积雪的雪山和草地,为北上抗日,红军迎着狂风,冒着严寒,忍饥挨饿,甚至是生命危险,不畏艰难险阻……肩负救国救民的责任不断前进。在艰苦的行军中,一位红军趁大部队休息时,独自一人去为战友们寻找食物,可是,一路艰辛,他不仅没找到还食物,还弄伤了自己,但他始终没有放弃。终于,皇天不负有终于心人,他终于找到了水与食物,给战友们带去了温暖。他还用随身带的毛笔在扁挑上写下“雪山草地”几个字,以记录下艰辛的岁月。后来,大队长知道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后,单独表扬这位老红军。
回想到这里,我深深感到以前的生活是那么艰难,想起自己吃饭时总是洒一些饭粒在桌上,并且还有挑食的习惯,我感到无比的惭愧,我今后一定要改正生活的坏习惯,珍惜革命先辈们用鲜血和生命给我们换来的幸福生活!
长征精神是革命先辈留给我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今天,我们的学习也是一种长征。我们要以“红军不怕远征难”的精神鼓舞自己,在逆境中不怕失败,敢于吃苦、不畏艰难,勇敢、顽强、不断前进!以优异的学业回报烈士们!好好学习,完成先烈们的遗愿:为振兴中华而努力读书!为让中华民族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奋进!
建军节观后感篇6
电视前,怀着激动的心情看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70周年庆祝盛典,最让人激动的依然是阅兵式,在雄壮的军乐声中,在嘹亮的口号声中,在观众热烈的掌声中,受阅部队雄赳赳气昂昂走过天安门,接受了祖国和人民的检阅。
1949年10月1日,在开国大典群众庆祝大会和阅兵式上,由于当时“飞机数少了点”,周恩来总理决定让天安门上空前队的p——51战斗机通过天安门后,即右转180度到东门,再进入一次受阅航线。至此,“再飞一次”也成了网络搜索的高频词。
70年的沧海巨变和发展成绩,感恩今天的强大和美好来之不易,开国大典意味着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但一穷二白、百业待兴是现实面貌,在党的领导下、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经过艰难困苦的70年不息斗争、浴血奋战,方才有了富起来和强起来的局面转变。
有道是,“不经一番寒彻骨,那得梅花扑鼻香”。今天天安门上空看起来是那么壮丽多姿,其蕴藏了党领导人民进行一次又一次的接续斗争和艰苦磨难。纵观党的精神谱系可见一斑,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焦裕禄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等,无不是架构起今日辉煌的脊梁骨和钢铁墙,如同火炬点亮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征程,鼓舞激励中国人民砥砺奋进。
70年砥砺奋进风雨前行,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筚路蓝缕,前赴后继持续奋斗。在和平年代我们更需要增强如履薄冰、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谋求又好又快的发展。所有的中华儿女既是参与者,又是见证人,祖国未来的繁荣富强由我和你共同完成。
建军节观后感篇7
我缓缓地翻开日历,八月一日,建军节。
不知道为什么,从小对军人就有一种莫名的敬意。觉得他们很威武,很英俊。每当我伫立在那画有人民军队的挂图前,望着那英姿飒爽的军人们时,心底就油然而生自豪感。
每年,镇上都有一批青年去参军。记得四年级的时候,那一年的一个清晨,老师领我们早早地就等候在路边,准备欢送青年们去部队。我手拿鲜花,激动的心情无以言表。焦急地盼着,盼着……啊!不远处,几辆客车缓缓驶来,霎时,鞭炮齐鸣,锣鼓喧天。近了,近了,青年们胸前佩戴的大红花在春风的映衬下显得格外醒目,我深深地感受到,有一支强大的军队对一个国家,是多么重要。
还使我难忘的是国庆60周年时天安门广场上气势恢宏的大阅兵。10月1日的早晨,我按捺不住喜悦的心情端坐在电视机前,看那三军仪仗队和高科技武器整齐地走过天安门广场,有如金戈铁马。想着他们不怕吃苦的精神,我对他们的敬意又多了几分。
20_年5月12日,那个让中国人永远铭记的日子,地动山摇,昔日美丽的房屋荡然无存。这时候人民军队不顾余震的危险,不畏泥石流等灾害,毅然前往灾区展开救援工作,泪水不知什么时候模糊了双眼。那时我才知道,人民军队不仅有保卫祖国的英勇,也有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可是,当我们深情地赞美军人们的时候,是否也想到了他们的家属?如果说军人们是伟大的,那军属们就是无私的!
看,年迈的父母盼着参军的儿子早日回家,军嫂在家中担下了所有的活儿,却无怨无悔。军属们要承受着离别之苦,要忍受孤独之味,怎能不说是无私?
记得爷爷家隔壁曾住着一对老夫妇,唯一的儿子去参军了,几年都没回来。于是农忙的时候,爷爷村里便组织起一个小队,帮助老夫妇收割地里的庄稼。在队里的叔叔说,那是一件快乐的事。
也许有人问,现在太平盛世,还有军属、军人们干什么?那就错了。印巴冲突还没有平息,巴格达的上空仍是硝烟弥漫,世界上还有战争。如果没有强大的国防,试问今天的中国如何会变得繁荣昌盛,国泰民安?所以,让我们爱军人,拥军属,让他们在祖国的蓝图上绘出更美的明天!
建军节观后感参考7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