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后感是记录我们看一部作品而引出的感想,大家在写观后感的时候,一定要简单阐述一下作品的内容,以下是好文档范文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幸福的终点观后感5篇,供大家参考。
幸福的终点观后感篇1
如果你身在异乡,突然听闻故土硝烟弥漫,而你本人种种身份也无人承认,语言不通,身无分文,被扣在机场进出不得……你该怎么办?
大导演斯皮尔伯格就勾勒了这样一个背景,讲述了一个这样的.故事,描绘了一个这样的人物。名叫维克多·纳沃斯基的卡科尼亚旅客来到底特律机场,却被告之卡科尼亚国内发生政变,他所持的护照等身份证明已无法获得入境批准;而国内战争仍在持续,回国的所有航班都已停飞。维克多·纳沃斯基成了一个“不被承认的人”。他既不能回国,也不可踏入美利坚国土半步,除了候机大厅他无处可去,机场负责人狄克逊让他耐心等候。心急如焚的维克多待在大厅里,不懂英文的他找不到可以帮助他的好心人,仅有的几张食品券还被扫进了垃圾桶。他身无分文,无家可归,彻底成为了一个陷入绝境的人。
维克多开始在候机大厅里寻找安身立命之所。尚未使用的69号登机门成了他的家,他每天在洗手间洗漱,并且努力学习英文。很快维克多效仿别人为机场整理小推车赚到了钱买了吃的。但机场负责人狄克逊却将他视为麻烦并处处与他作对。狄克逊安排专人整理小推车,维克多失业了。好在天无绝人之路,他和机场开食品车的年轻人、清洁老人古普塔等交上了朋友,吃喝住都有了着落。维克多在机场邂逅了美丽的空姐爱西莉娅,为了和她共进晚餐他努力在机场中寻找工作。碰巧,他随手装修的墙壁被一个包工头发现,维克多被正式雇佣了——维克多的生活居然步入了正轨。一日,机场扣留了一个神色癫狂的俄国男人,狄克逊无法与他沟通;情急之下他想到了维克多.维克多稳住了狄克逊和那男人。他凭着自己在机场的这段时间学到的东西帮助那男人摆脱了困境。狄克逊因此大为光火,但维克多却成了整个底特律机场的英雄。每家商店都贴上了他的手印。每名工作人员都对他笑脸相迎。爱西莉娅与他再一次相遇。在爱西莉娅的追问下,维克多说出了自己坚持去纽约的原因:为了完成父亲的遗愿,他要前往纽约向一名爵士乐手索要签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爱西莉娅被维克多的真诚深深的打动了。
阳光灿烂的早上,卡科尼亚的内战结束了,此时的维克多已困居机场9个月。当每个人都期待他达成誓言时,狄克逊却要求他立即回国。并以遣返印度老人古普塔回国蹲监狱作为条件来威胁维克多.为了朋友维克多只有选择回国。当他候机的时候,古普塔老人毅然选择被逮捕以此换回朋友的梦想。每个人都落泪了。狄克逊也不再阻挡,美国向维克多打开了,纽约向维克多打开了。他终于实现了承诺,可以安心回家了。
当美国向维克多打开的那一刻,应照了那句贯穿了全片的话:“同情心是最重要的。”机场就像是浓缩的美国社会一样,形形色色的人、语言、国籍、文化……维克多憨厚的笑脸和随机应变的灵活脑瓜,以及与朋友相处忠实不二的性格打动了热情的美国朋友,尤其是在他救下俄国男人后,更获得了各种族各国籍朋友的认可。严格不苟的冰冷法律可在热忱的同情心中融化。维克多实际上是获得了美利坚文化的认可。两种文化在个小小机场中交融碰撞,最后闪现的,是一颗颗赤诚之心。
短短120分钟的故事脉络清晰,斯皮尔伯格通过一个虚构的故事阐明了他心中的美利坚价值观。什么可以打动美国,什么是最重要的品行?影片告诉我们,那就是自强不息的坚持,以及热忱的同情心。
幸福的终点观后感篇2
看完影片,想起很多年前的一期艺术人生,访谈对象是黄磊。他讲了一个关于幸福的故事,很简单的一个小故事,让我久久不能忘怀。
有一只小狗狗,一天,它问妈妈:“妈妈,妈妈,幸福在哪里?”
妈妈说:“幸福啊,就在你的尾巴尖上呀!”
于是这只小狗狗就一向追着自己的尾巴,转着圈地追啊追。但是,它发现怎样也追不到。
它又去问妈妈:“妈妈,妈妈,5555~我怎样追不到我的幸福呢?”
妈妈亲亲它,说:“傻孩子,幸福,就在你的身边啊~”
小狗狗:“唔?”
妈妈笑了笑,温柔地说:“抬起头,向前走,幸福跟在你身后。”
一向觉得幸福是一种很虚无的东西。或许正因为这点,它有幸一次又一次被搬上大银幕,成为被人们津津乐道的主题。我不懂,幸福,真的象上面的小故事里讲的一样简单么?那么人们穷其一生苦苦追寻的又是什么呢?
?幸福终点站》被我压箱底有2年了,因为一向对有关“幸福”的议题不慎感冒。你说你幸福你就真的幸福么?说你不幸福难道就真的不幸福么?很多时候幸福但是就是一种感觉,然而感觉却什么都不是。
维克多(汤姆汉克斯饰演)是一位基本只会点头yes摇头no的笨拙并傻气着的初来乍到纽约城的游客大叔。谁知咱们的维克多大叔时运太不济刚到纽约城就得知自己的国家的政府被推翻,一个失去政府的人既不能出关也不能入关只能受困于机场。国家的稳定遥遥无期,没有身份,没有钱,没有朋友,没有共同的语言,没有选取——只有等待,换个人可能死的心都有了。可见咱们傻乎乎的维克多大叔绝对是个心态超级好眼光很长远并且不会想太多的人,井井有条地给自己安排了住的地方,对照着旅游书籍自学了英语,找到了收集推车钢崩儿换汉堡的方法填饱肚子,需要洗漱就大白天穿着裕袍在机场跑来跑去。当有机会带给给他逃跑的时候竟然还是笨笨地留了下来。太多的点点滴滴,向我们描述这个男人的可爱与执着。
机场,从来就不是停留之地。人们或进或出,或出或进。等待,不可忍受。何况是看似无穷无尽的等待!就是这样一个地方,我们可爱的维克多大叔待足了9个月。期间,他一句“goat”帮忙没有证明文件的孝子为老父拿到了救命的药,帮忙墨西哥小伙追到了心爱的姑娘,还因为出色的木工手艺被收编进机场的施工队。
生活,仿佛不曾在别处。
等待,成为了生活本身。等待心爱的姑娘,等待国家的稳定,等待着去到纽约城完成老父临终的心愿——得到jazz乐队40个签名中的最后一个。当拿到最后一个签名的时候,觉得比起漫长无边的等待这真的是一件很容易的事。
我在想,人生不就是一座飞机场么。有关无关的人们进进出出,很多都只是一面之缘,有些人会给你刁难,有些会带给真心帮忙,有些则会给与你完美的期许。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目的地,在到达目的地之前的过程就叫做等待。而当你学会坚信必须会到达目的地的时候,等待就变成一种幸福。
你问我究竟人们穷其一生苦苦追寻的又是什么呢?
--“抬起头,向前走,幸福跟在你身后。”
单纯而傻气的男人有时候也能够很迷人。如果运气实在不济,做一个坚信幸福的傻子似乎也不错。
如果我们做这样一个假设:我们存在在这个世界,但我们不属于这个世界。听上去,这是一个多么可笑,多么荒诞的假设,或许也无法想象这是怎样的局面。但是《幸福终点站》的男主人公维克多就是如此。
故事的起因是一个承诺,维克多为了完成父亲的遗愿——找到最后一个爵士音乐人,得到他的签名,他千里迢迢从卡科日亚来到纽约。然而不幸的是,他的签证失效,被迫在候车室寻找落脚的地方。
九个多月的时间,他被死死地困在纽约的候机室里,活动范围仅局限于那小小的候机室。当人们询问他的住处,他一遍遍重复“57候车室”。人们带着不解、疑惑,拒绝提供帮助,拒绝提供工作。面对眼前的困难,他似乎毫不在意,他的阳光似乎能够融化整个纽约的冰雪。
新的一天开始,故事还在继续。这一天,他帮助了别人,丢失了自己的餐券。这一天,他传递了爱,也收获了友情。这一天,他精心布置了一个局,这一天,他用勤劳和智慧演绎出一座喷泉,这一天,他赢得了。
很多零碎的点,慢慢连成了直线,构成了画面。这些画面让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正直,善良,机智,勇敢的维克多,面对潜在的危险,因为别人的请求和自己对他们的允诺,就答应出面解决,看到同是流浪在异乡的无助者,除了同情,更彰显了他的人格魅力,机智地解决了一场不大的危机,得到的是拥抱,是感激,是微笑,还有人们的敬仰。
?幸福终点站》,看完了。才发现居然又是一个关于爵士乐的童话。汉克斯演的维克多·诺沃斯基一直抱着一个花生酱罐头的罐子,谁都想知道里面是什么。后来他对在机场里面认识朋友们说,里面是爵士。后来他又对美女泽塔琼斯说,那里面是承诺。那里面有56位爵士大师的亲笔签名,那是他的爸爸托人写了许多的英文信寄到美国要来的。他爸爸有张照片,上面是57位爵士大师的合影,他爸爸要到了56个签名,只差一个,就去世了。诺沃斯基承诺他爸爸一定要到纽约要到这最后一个签名。
原来这部电影还是在宣扬美国人最自豪的两样东西:纽约,和爵士乐。
纽约,代表了自由。
电影最后,诺沃斯基终于走出了机场,踏上了美国的土地。他招来一辆出租车,司机问他从哪里来,他说卡科日亚(电影中虚构的国名),那司机说他来自阿尔及利亚,星期四刚到。这就是美国人想让外国人知道的美国,不管你来自哪里,只要你来了,就有机会。
?幸福终点站》,美好得虚假的电影,讲了一个只有在童话中才能发生的故事。看似25岁的泽塔琼斯说她39岁。在印度刺伤了一个警察的老头在纽约的机场安安份份的做清洁工。诺沃斯基因为护照问题在机场里一住9个月,居然还找到一个装修工的工作,赚得比海关官员还多,为了和泽塔琼斯约会,还在机场里的服装店里买了一套hugoboss的西装。居然还利用机场里的饮水池和碎盘子做了一个大喷泉。
所以说《幸福终点站》是个关于美国,关于爵士乐,关于自由,关于爱情,关于命运关于。的童话。不过,童话就是童话,再虚假,也会让人喜欢。就像小时候看格林童话,明知都是假的,还是会希望那是真的。
现实中从来不会有那么简单美好的东西,那么,就只好让它们都发生在童话里了。
一直很想再重温一遍蓝精灵。近日忽然发现可以下载,于是下载了一集来看,可是看了一下却大失所望。完全是给小孩子看了逗乐的,现在再看已经觉得太傻了。不过尽管如此,还是不能抹去小时候看蓝精灵的美好回忆。
如果你身在异乡,突然听闻故土硝烟弥漫,而你本人种种身份也无人承认,语言不通,身无分文,被扣在机场进出不得……你该怎么办?
大导演斯皮尔伯格就勾勒了这样一个背景,讲述了一个这样的故事,描绘了一个这样的人物。名叫维克多·纳沃斯基的卡科尼亚旅客来到底特律机场,却被告之卡科尼亚国内发生政变,他所持的护照等身份证明已无法获得入境批准;而国内战争仍在持续,回国的所有航班都已停飞。维克多·纳沃斯基成了一个“不被承认的人”。他既不能回国,也不可踏入美利坚国土半步,除了候机大厅他无处可去,机场负责人狄克逊让他耐心等候。心急如焚的维克多待在大厅里,不懂英文的他找不到可以帮助他的好心人,仅有的几张食品券还被扫进了垃圾桶。他身无分文,无家可归,彻底成为了一个陷入绝境的人。
维克多开始在候机大厅里寻找安身立命之所。尚未使用的69号登机门成了他的家,他每天在洗手间洗漱,并且努力学习英文。很快维克多效仿别人为机场整理小推车赚到了钱买了吃的。但机场负责人狄克逊却将他视为麻烦并处处与他作对。狄克逊安排专人整理小推车,维克多失业了。好在天无绝人之路,他和机场开食品车的年轻人、清洁老人古普塔等交上了朋友,吃喝住都有了着落。维克多在机场邂逅了美丽的空姐爱西莉娅,为了和她共进晚餐他努力在机场中寻找工作。碰巧,他随手装修的墙壁被一个包工头发现,维克多被正式雇佣了——维克多的生活居然步入了正轨。一日,机场扣留了一个神色癫狂的俄国男人,狄克逊无法与他沟通;情急之下他想到了维克多。维克多稳住了狄克逊和那男人。他凭着自己在机场的这段时间学到的东西帮助那男人摆脱了困境。狄克逊因此大为光火,但维克多却成了整个底特律机场的英雄。每家商店都贴上了他的手印。每名工作人员都对他笑脸相迎。爱西莉娅与他再一次相遇。在爱西莉娅的追问下,维克多说出了自己坚持去纽约的原因:为了完成父亲的遗愿,他要前往纽约向一名爵士乐手索要签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爱西莉娅被维克多的真诚深深的打动了。
阳光灿烂的早上,卡科尼亚的内战结束了,此时的维克多已困居机场9个月。当每个人都期待他达成誓言时,狄克逊却要求他立即回国。并以遣返印度老人古普塔回国蹲监狱作为条件来威胁维克多。为了朋友维克多只有选择回国。当他候机的时候,古普塔老人毅然选择被逮捕以此换回朋友的梦想。每个人都落泪了。狄克逊也不再阻挡,美国向维克多打开了,纽约向维克多打开了。他终于实现了承诺,可以安心回家了。
当美国向维克多打开的那一刻,应照了那句贯穿了全片的话:“同情心是最重要的。”机场就像是浓缩的美国社会一样,形形色色的人、语言、国籍、文化……维克多憨厚的笑脸和随机应变的灵活脑瓜,以及与朋友相处忠实不二的性格打动了热情的美国朋友,尤其是在他救下俄国男人后,更获得了各种族各国籍朋友的认可。严格不苟的冰冷法律可在热忱的同情心中融化。维克多实际上是获得了美利坚文化的认可。两种文化在个小小机场中交融碰撞,最后闪现的,是一颗颗赤诚之心。
幸福的终点观后感篇3
遇见男主维克多时,艾米莉亚并没有和那个男人了断。她还在等待,等待他能离开原本的家庭,给自己一个完整的家。
直到维克多一次又一次地出现在自己身边,默默陪伴着自己,逗自己开心时,艾米莉亚才幡然醒悟:“原来人生不止一种选择,我也可以拥有一段普通又简单,不用藏起来的感情。”
于是,在维克多的多次邀请下,她终于答应和他共进晚餐。两个人在机场的餐厅里,享受着美食和美酒,一切都是那么美好。
因为维克多,艾米莉亚终于鼓起勇气,离开了那个依恋多年的男人。她扔掉那个随时等待对方来电的手机,把对方所有的联系方式删除,想从此和维克多单纯地在一起。
可是,那么多年的感情,又岂是说忘就忘呢?
维克多是个好男人,可他始终不是艾米莉亚爱的人。艾米莉亚之所以会答应和他交往,是因他能给艾米莉亚一种新鲜的生活方式。那种不需要忍受别人眼光,自由地谈恋爱的生活方式。
可当两个人真的开始交往后,艾米莉亚才发现,她还是忘不了之前的感情。
所以当维克多的签证生效,可以返回国家时。艾米莉亚还是离开了维克多,重新回到了当初那个男人身边。
结局时,艾米莉亚望着伤心的维克多说:“一切都是命运。”
兜兜转转,艾米莉亚还是回到了原点。原本她可以和维克多一起幸福地生活,可她偏偏还要再回去当那个第三者。
她的偏执,或许才是她所有悲剧的源头,
在生活中,有很多人像艾米莉亚一样,明明知道自己做第三者是错的,可是却始终不愿意走出来。
她们以为自己终有一天能收获幸福,但其实,通往幸福的道路只有一条,那就是在道德的底线之上争取自己爱情。其它那些不被道德所允许的感情,只不过是在满足自己不切实际的幻想。
走得多了,也就离幸福越来越远了。
像艾米莉亚这种女人,在感情上的悲剧,是注定的。
幸福的终点观后感篇4
?幸福终点站》,看完了。才发现居然又是一个关于爵士乐的童话。汉克斯演的维克多·诺沃斯基一直抱着一个花生酱罐头的罐子,谁都想知道里面是什么。后来他对在机场里面认识朋友们说,里面是爵士。后来他又对美女泽塔琼斯说,那里面是承诺。那里面有56位爵士大师的亲笔签名,那是他的爸爸托人写了许多的英文信寄到美国要来的。他爸爸有张照片,上面是57位爵士大师的合影,他爸爸要到了56个签名,只差一个,就去世了。诺沃斯基承诺他爸爸一定要到纽约要到这最后一个签名。
原来这部电影还是在宣扬美国人最自豪的两样东西:纽约,和爵士乐。
纽约,代表了自由。
电影最后,诺沃斯基终于走出了机场,踏上了美国的土地。他招来一辆出租车,司机问他从哪里来,他说卡科日亚(电影中虚构的国名),那司机说他来自阿尔及利亚,星期四刚到。这就是美国人想让外国人知道的美国,不管你来自哪里,只要你来了,就有机会。
?幸福终点站》,美好得虚假的电影,讲了一个只有在童话中才能发生的故事。看似25岁的泽塔琼斯说她39岁。在印度刺伤了一个警察的老头在纽约的机场安安份份的做清洁工。诺沃斯基因为护照问题在机场里一住9个月,居然还找到一个装修工的工作,赚得比海关官员还多,为了和泽塔琼斯约会,还在机场里的服装店里买了一套hugoboss的西装。居然还利用机场里的饮水池和碎盘子做了一个大喷泉。
所以说《幸福终点站》是个关于美国,关于爵士乐,关于自由,关于爱情,关于命运关于。的童话。不过,童话就是童话,再虚假,也会让人喜欢。就像小时候看格林童话,明知都是假的,还是会希望那是真的。
现实中从来不会有那么简单美好的东西,那么,就只好让它们都发生在童话里了。
一直很想再重温一遍蓝精灵。近日忽然发现可以下载,于是下载了一集来看,可是看了一下却大失所望。完全是给小孩子看了逗乐的,现在再看已经觉得太傻了。不过尽管如此,还是不能抹去小时候看蓝精灵的美好回忆。
幸福的终点观后感篇5
一个明敞豪华的机场,一个终日穿梭于此的人,一把剃须刀,一个罐头盒,和一个小皮箱的陪伴。
无声无息地等待,他在那里,度过了人生中的九个月。
滞留,是因在那样漫长的时光里,他意外变成了一个没有归属的人。
维克多,电影《幸福终点站》的主角,为完成父亲遗愿前往美国。然而途中家乡发生政变,政府被推翻,所持证件不被美国承认,也无法办理回国手续,被迫滞留肯尼迪国际机场。片刻,甚至只是一小段新闻的时刻,他便读到了心痛和抛弃,来自他的家,也来自他诚心远赴的国度。他是被推搡的人,暂安在肯尼迪机场,他成了不存在的。
接下来的只有等待。在拥挤不堪的人潮里,在深夜空旷的大厅里,在映着一个个生面孔的落地玻璃前,在一排排写着陌生语言的书架间,突如其来的开始,遥不可期地等待。
人们总是在马不停蹄地奔走。机票上的几个墨字,是空中拉线的手,它肃稳地指挥着穿梭于机场中小小的人儿,任他们不留意相撞,不经意相离……尽管奔忙的人们行色匆匆,纵使赶赴的方式林林总总,可芸芸众生如我,真的明白这样匆碌的节奏究竟为何吗?金钱、事业,或许尚且遥远;成长、学业,可能已不假思索。难道人生的腾飞,必经此番拼尽心力的助跑?
而他是安静的。胡尖儿冒了一茬又一茬,签证退了一遍又一遍,他不放下等待。他用卫生间的水龙头洗澡,将拼凑起的座椅当成睡床。当他以善意的谎言为买药救父的旅人解难,当他用踏实和发奋赚得维持生计的硬币,当他为友人的安危放下此行的初衷,他的真诚与善良已暖化人心。
或许这才是幸福的真谛。以幸福为终的站点,不取决于跑过多少航班,在疲累中熬过多少个夜晚,而是在塞满的日程中保留一方清净。心间的一抔土不该是芜秽,充实也并非没有等待,若能在等待中看到时光的温柔,岂不是胜过忙乱里为刻意投奔目的地而身心俱疲啊!
诚然,等待是需要魄力的苦差。在这漫长艰苦的过程中,每一缕期望似乎总在现实的地面沉睡。彷徨、焦躁接踵而至,不安、低迷周身包围,以前的期盼,竟是一场彩绘的谎言,咫尺天涯的渺茫。
然而人总要有一些东西沉沉地坠在心底,才不至于轻至无形;总该多一些有分量的付出,才不负以时光加作筹码的等待。待到花开时,所有的鞍马劳顿都将是安心休憩的资本,不悔那段艰涩时光,换此刻笑意纯白。
影片结尾时,维克多最后拿到了签证。当绿色的“透过”字样踏实地掷落有声,当久盼的纽约真正在一步之遥的门外,当自由重新归附于他,这个憨态可掬的老实人,张开了双臂拥抱天空:“美国,我来了!”九个月的等待,在一个落雪的夜晚,随着父亲期盼的最后一张签名,安然躺在了那个旧罐头盒里。
在匆忙的生活中寻一片小憩的地方吧!等花开,等风来,等一曲完美的歌吟,等一阵清越的雀鸣,等待,石碑上婆娑着松树的碎影……其实当你放慢匆匆的脚步,便会发现身旁一切都在,你会惊喜地睁大眼睛:“哦原来你也在那里!”
当波西米亚人被问到,为何每走一段路便会停下来一会时,他们回答:是为等待自己的灵魂。别走得太快,朋友!路上奔忙的你和我,才是被等待的人。
请让疲累奔波的身体等待灵魂,同赏那如痴如醉的陌上花开。
幸福的终点观后感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