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可以帮助我们记录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作文是我们从小学就要开始学习的内容,以下是好文档范文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那些年那些书作文5篇,供大家参考。
那些年那些书作文篇1
没有你们,我也许还是我
没有我在,你们也许也还是你们
可是缘分让我们相聚,才有了有你们又有我的犯二年华
世上有那么多的人,我估算了下,我们认识到成为朋友的概率为千万分之一。我们都是平凡忙碌的人,都在为自己的梦想而奋斗着。在追梦的道路上是枯燥的,无味的。可是有了你们,枯燥中夹杂着一些美好的回忆。若当多年之后,我们梦想成真之时,想起这段有你们有我的岁月,也许我们都会庆幸。
银屏颠,八角楼,溪湖畔,很多有我们足迹的地方,都留下了许多的欢笑与难忘。 我们也和其他的同龄人一样,喜欢热闹,喜欢嗨皮。总喜欢在一起聊天南地北,反正都是些天马行空的话题。
我们喜欢出口成脏,但从不对之外的人那么没礼貌。时间越久,越觉得这是我们特有聊天方式。有人说这是非常特别的幽默感。只是这种幽默,是群体性的。而且必须带四川方言才行。
我们喜欢上街看美女,俗称打望。不管看到啥样子的,总是喜欢品头论足一翻。买东西的时候总是喜欢和售货小姐聊半天,搞的人家不知所措。
我们爱好相互打击,却从不脸红脖子粗。一起吃饭,不是吃饱,多半是给笑饱了的。连吃饭谁结账,我们都可以一起纠结半天。
当有人其中某人指手画脚,说三道四的时候,不管是帅哥还是美女。我们都出奇同一种口气。喜欢一起开着电脑,放着音乐,然后在各玩各的手机。聊天的,酷跑的,打飞机的种种,不亦乐乎。
曾经我们一起笑
曾经我们一起闹
曾经我们一起迷茫
无论曾经如何,不会有那种镜花水月的幻觉,心里总是有很踏实的感觉。
唱k的时候,总是喜欢一起带着那五音不全的嗓音一起吼同一首歌曲。
总是喜欢几个人骑一辆摩托车去溪湖,然后在玩一些可能连小孩子都不会玩的游戏。
上搜索到附近的漂亮妹子,总是喜欢一起分享,然后一起分析,往往得出的结论是不是我们所以人的菜。
我们总是学着老一辈人的教育口吻来讲一个人,或是一件事
其实,我们都很平凡,不曾经历过老一辈人那些风风雨雨。也许,在将来的某一天,才会发觉,我们是幸福的一辈人。
悸动的年华,转瞬即逝。犯二的日子,常留心中。我们之间的故事,谈不上多么的高雅,算不得惊天动地,就只是简简单单的而已。
其实我一直在想需不需要用文字这种方式来纪念那段犯二的青春岁月。才疏学浅,描绘不出我心中的感受。因为我们的交流,不需要文字。
年少轻狂,也许是我们唯一的共同点。时已至此,我们都已不在年少,当然也不算太老。作为九零初的一代人,我们渐渐的都要成家立业了。彼此有了自己更加成熟的梦想和目标。
因为你们,所以我一直不想离开这小镇。因为我怕离开了就不会再有那种安心踏实的感觉,怕会陷入那种无尽孤单的漩涡。
没有不散的宴席,就算以后我们各奔东西,我们还是在同一席上。你们的人生,有我的出席,我的人生,也有你们的在坐。
所以这场犯二的盛宴,经久不散。
那些年那些书作文篇2
一天午饭后,我在一边津津有味地玩我的玩具。哥哥突然跑过来对我说:“老妹儿,咱们做个实验吧。”我爽快地答应了,嘿,有事干有热闹瞧啦!
我们的实验开始了。
哥哥因为想更快地理解生物,所以他决定解剖一个鸡蛋。哥哥把鸡蛋拿上来,轻轻一磕,鸡蛋就被弄破了一个洞。他把鸡蛋放在盆子里,结果把鸡蛋碎了,里面的蛋黄蛋液弄得到处都是的,他还像没看见一样不清理,继续用一双筷子搅拌着。还说要从里面搅出一个东西叫什么“带”的?反正我是听不懂。
结果,搅了老半天,也没把那个什么“带”的给搅出来。他有点烦了,把蛋黄弄得我手上到处都是,黏糊糊的,恶心死了。我生气极了,就张牙舞爪地把我手上的蛋黄抹到哥哥身上。哥哥气得瞪大了牛眼,生气地说:“等着瞧吧,有你好看的。”哥哥立马出去告诉妈妈,说我不但把鸡蛋打烂了,还把桌子上弄得黏糊糊的,顺便揭发了我近段时间干的各种各样的“坏事”。然后妈妈气冲冲地进来,看到我坐在黏糊糊的桌子旁边就开始批评我。训得我大哭了一场,然后妈妈让我和哥哥一起去清理。我一直在收拾桌子,哥哥呢,坐在一边看我收拾桌子,不帮忙不说,还幸灾乐祸的样子。哥哥看见我把桌子收拾好了就去对妈妈说:“你看我让妹妹清理,她不清理,都是我自己一个人清理的,唉,谁让我是她哥呢。”妈妈又过来批评了我一顿,害得我又哭了一场。
哥哥呀,你真是一个最坏最坏的“害人精”!
那些年那些书作文篇3
小时候最快乐的事,就是村里来了那对爆糖棍的老夫妇。
那是两个年过六旬的老人,满脸沟壑纵横的皱纹写满了经历的沧桑。“爆糖棍啦——”每当听到老爷爷那浑厚的长音,我就和小伙伴们一手用瓢端着玉米粒,一手拿着向父母要来的几块钱,蹦蹦跳跳地跑去,一齐拥在老夫妇那破旧的三轮车前,那三轮车破旧不堪,车上载着爆糖棍的机器,那机器虽然被油烟熏得乌黑,但那机器爆出的糖棍又香又甜,一口咬下去就碎了,真好吃!
“哒哒、哒哒……”机器声传到老远,马上人人皆知——爆糖棍的来了。空气中立刻就弥漫着糖棍的清香,真诱人啊!只见老爷爷向机器里放玉米粒,老奶奶在机器的那头娴熟地接着慢慢出来的糖棍,那么默契,那么自然。老爷爷的手像老树皮,筋脉突起,手心满是老茧,看了让人不由得心疼。他们每次看到我们这些小孩子们去爆糖棍,总乐呵呵地说:“慢慢轮着啊,不要着急,每人都能吃上糖棍……”每次我和小伙伴们都央求他给我们多加些糖,他总是爽快地有求必应。
那一次,爆完糖棍后,我给了老爷爷五元钱后拿起糖棍就要走。他却叫住了我,一边急匆匆地找钱一边说:“小朋友,只需四块五毛钱,你等着我给你找钱!” “不用找了,就五毛钱,没什么的!”可他却硬是塞给了我五毛钱,他真是个倔强的老头……
每年那对老夫妇都会在秋末的时候来,这时候有刚丰收的玉米,三轮车的独特声音是他们的“喇叭”,因为来的次数多了,和村里的人就熟了。每当他们来的时候,村里人听到了就奔走相告。老夫妇一边爆着糖棍一边和我们聊着家常。
一晃几年过去了,幼时的我们渐渐长大了,不再像儿时那样毫无顾忌地和小伙伴抢着吃糖棍了,便很少再去爆糖棍了。
老人的生意一日一日的清淡,身子也不如以前了,后来便不再来了……
童年的时光像白驹过隙,转眼间我们已经长大,但只要一想起那些年,那些事,那糖棍的清香立刻在脑海里氤氲开来……
那些年那些书作文篇4
奶奶家的大年三十除夕,浓浓的年味笼罩在这座城市,喜气洋洋的笑脸,家家的鞭炮声冲破了云霄仿佛在告诉每一个人:过年啦!
贴春联是必不可少的一道程序,爷爷看着自己的书法挂在门上,觉得倍儿有光彩。
家家都忙得不亦乐乎,有做菜的,包饺子的等等。虽说大年三十店铺每开门,但是步行街里还是有很多各形各色的人搞着各种各样的活动。小孩子们也不例外,过年玩得那叫一个起劲,我们的耳朵轮流接受着各家鞭炮的洗礼。
除夕夜,全家人围坐在餐桌旁,吃着团圆饭,我们又长大了一岁,举杯祝福着长辈,每个人打心眼里高兴,洋溢着幸福,这是只有在过年时才能看到的,独有的风景线。
看春晚已成了每年吃完团圆饭后的一种习惯,看着舞台上轻松谈话的主持人,想到的是说的有多好,而是幻想起他们精心排练时的场面。
守岁已经不像小时候那般觉得是煎熬了,午夜的铃声响起,我刹然松开了手中紧抱着的孔明灯,在那黑漆漆的夜晚中,孔明灯散发出最亮眼的光芒,绚丽多彩,那灯晃晃悠悠,每家每户此时都见证了孔明灯的亮丽,孔明灯拌着年夜的钟声,拌着震耳的鞭炮,承载的孩子们对新年的盼望,父母给予自家儿女的期望,缓缓飞上了天空。而我也带着甜甜的新年梦想,进入梦乡。
转眼间,正月十五元宵节到了。俗话说:正月十五闹元宵。奶奶家包汤圆,那汤圆饱满,在灯光的照耀下格外游人,使人忍不住咬上一口。
春节在不经意间过完,在接下来的本命年中,我可要像笋那般节节高!
那些年那些书作文篇5
冬日的早晨总是冷的刺骨,让人忍不住想打哆嗦,从被窝里露出一截脖子都像走过刀山火海一样痛苦。一点也不想动,心里很羡慕冬天能够在洞里冬眠的小刺渭,可以一直缩着睡觉,才不用早起。
每一件衣服都是冰冷冰冷的,我用迟钝的动作穿上棉毛衫,再套上毛衣,临走时还会再穿上一件厚厚的形绒服。每天早上总是要抱怨几句,无非就是这天也太冷了我可以不上学吗还有谁比我更惨?诸如此类。
坐在电瓶车后座的我,缩了缩脖子,想把整张脸埋进浮独或服的领子里,想伸手把领子往上拉一拉,却发现自己根本连一根手指都懒得拿出来。唉,苦啊!这艰苦的人生!我感叹了一句。
很快有一个身影翻打断了我的怅惘。她的穿着太不同了——她只穿了一件毛衣外套,一件春秋时的马甲,一看就是,工作服,我似是确认般地眯起眼睛打量了一番,她看起来有五十多岁了,腰背略有些佝偻,鬓角发丝灰白,身上衣物比起路人身上的羽绒服确实显得太单薄了一些,不知怎得,我突然替她打了个寒噤。看她一直在打扫马路,运动起来可能就不觉得冷了吧?或许人家在锻炼体质呢!我安慰着自己。不过这么长的一段路,她要打扫得片叶不沾,要多早起床啊,不知道有没有吃过早饭?
第二天早上,情形就再是那么苍桑与凄凉了,我看见了一个五十岁左右,同样穿着环卫工人衣服的伯白在给大家分发着用保鲜袋装着的什么东西。原来是煮鸡蛋。我看着那位伯伯招呼着远处的工友,手里挥着还带着热气的鸡蛋,笑得和蔼又满足。我情不自禁得露出了微笑,却感觉心中有一种无奈与悲戚的心情。几天没再注意那个路口,当我无意中又瞟到一眼后,我没再转过头。我被惊到了,惊得我瞪大了眼晴。路口处一辆小型的早餐铺子搭在路边,有五六个环卫工人在一旁喝着热气腾腾的豆浆,吃着油条,脸上无不挂着满足的笑意。
早点铺子旁有一块告示牌,上面写着∶环卫工人可免费享用早餐。那一天我更仔细的看了看,我看得更清楚。那天的老妇人不止是两鬓灰白,眼角也溢出了很深的褶皱,皮肤因寒冷和风吹日晒显出黑紫色,球鞋都褪去了本色。
我才知道,其实她很冷很冷,只能一直在忍耐着,为了生活,没办法地必须忍耐。时常吃不上一顿热饭。
每天路上都有来来往往上班与上学的人,可能没有几个人注意到早早起来,衣着单薄在打扫大街的他们,这世界上的生活节凑太快了,以至于我们无法注意到,也无法给予他们力所能及的温暖。我想,这个早点铺的主人一定是个非常温暖且无私的人。
后来我也曾在老家看到过这样温馨的场景∶一些负责社区活动组织的爷爷奶奶们坐在树下,手里拿着软糯香甜,夹着红枣的切糕,用随和又朴实的北方方言聊着天。和环卫工人一样,这个冒着热气的早点车也只是路上一个小小的细节,可能也无人注意,但它在那些环卫工人眼里是那样的灿烂,它在我眼里也同样是那样灿烂,虽然不是每个人都在为生活奔波,但只要是能为大家作那么一点点贡献的,都会被温柔以待,这些细节尽管微小,却是最最灿烂的细节。
那些年那些书作文5篇相关文章:
★ 那些美好作文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