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后某电视的观后感参考7篇

时间:
Fallinlove
分享
下载本文

观后感写起来看似简单,但是需要实事求是的表达自身的情感,大家在欣赏完一部电影后,可以及时写份观后感,以下是好文档范文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观后某电视的观后感参考7篇,供大家参考。

观后某电视的观后感参考7篇

观后某电视的观后感篇1

今天晚上,爸爸妈妈陪我准时收看了cctv1播出的《开学第一课》,从这个节目中,我懂得了许多道理,也更深刻体会到开学第一课对于小学生成长的重要性。这些感悟将会伴随着我之后的年年岁岁,让我成为一个更加优秀的人。

?开学第一课》作为全国中小学生的第一门课堂,每年给我们呈现的节目,都蕴含着极深的教育意义与历史精神。这可以让我们在观看节目的同时,也能深深的体会到,在祖国的发展历程中,有那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事迹与精神。这也让我们这些中小学生们,可以体会到革命先辈,为了我们如今这个美好的社会生活,到底都做了什么,又经历过什么;可以说没有他们,就没有我们如今这个和谐美好的新世纪社会。

2021年的开学第一课是我非常喜欢的一期节目,我在观看完以后,不仅为先辈们的爱国精神而感动,也深深的体会到,一个国家在建设发展的过程中,如果没有无数不计生死,不求回报之人的奋力拼搏,我们就无法拥有现在这个人人称赞的新中国。

开学第一课让我懂得了人生有无限的可能性,机会从来都是留给永不言弃的人。那些嘉宾的真实事迹,鼓励着我无论遇到任何困难,都不要轻易认输,给予我更多坚韧的力量。

开学第一课也让我懂得了爱国的重要性,让我深刻感受到维护国家荣誉有多么重要,也进一步了解我国历史发展,学会了珍惜这两个字。

一个爱国主义者,必然会受到人们的尊重。建国72周年之际,对祖国最好的祝福方式就是热爱我们的祖国妈妈。

开学第一课虽然播完了,但是它的意义却永远刻在了我的心中。未来的我一定会努力生活,努力学习,快乐成长,希望长大后的自己能够为祖国献上一份自己的力量,成为一个有用之材!

观后某电视的观后感篇2

致唐晶:没有谁可以原地不动的等你回头而且一等就是十年。

致陈俊生:她变的再好也不是你的了,因为是你的抛弃才让她成长。

致贺涵:如果爱,请深爱;不爱,别纠缠

致罗子君:年轻漂亮是资本,有能力更重要,不要依靠任何人。

---贺涵只应天上有,人间处处是白光

好霸气的一段话:想见你的人,跨越整个地球都会来到你面前。 想帮你的人,再困难也会想尽办法帮你。 聊得来的人,永远不会嫌你话多。 疼爱你的人,会想尽办法逗你开心。 记住, 喜欢你的人,你怎么样都行。 不喜欢你的人,你怎么样都不行,所以人活着没必要委屈自己讨好别人。人和人之间就是一份情,一份缘,你珍惜我,我会加倍奉还,你不在意我,就让一切归零。

?我的前半生》告诉了所有女人,挣钱不一定是女人的`责任,但绝对是尊严!也许你并不缺钱,也许有人愿意养你,但一份工作带给你的不是钱,更是独立的人格!远大的眼界独立的人生,才是女人的首选。长得漂亮是优势,活得精彩是本事,能独立的女人才是最美丽的女人!记住,婚姻并不是保险箱,男人也不是你永久的饭票,女人也要展翅飞翔!

接近什么样的人,就会走什么样的路。人最大的幸运,不是捡钱,也不是中奖,而是有人可以鼓励你、指引你、帮助你。其实,限制你发展的,往往不是智商和学历,而是你所处的生活圈及工作圈,身边的人很重要。所谓的贵人,并不是直接给你带来利益的人,而是开拓你的眼界,纠正你的格局,给你正能量的人!

?我的前半生》剧中,子君是阔太生活,饭有人做,孩子有人带,随便一双鞋就是8万块。可在老公眼中:她什么都不想干,也干不好,十年的婚姻以离婚收尾。什么都不做的女人,她每天除了购物就是满脑子的胡思乱想,缠着老公。

“最好的婚姻不是你负责养家,我负责貌美如花,而是我们势均力敌,你很好,我也不差。”

以前觉得“我负责赚钱养家,你负责貌美如花”是最美好的生活场景。现在看来并非如此,在一起生活久了问题也就多了。太多的琐事会压的我们喘不过气来,作为夫妻还是应该共同面对。正如上面所说“最好的婚姻不是你负责养家,我负责貌美如花,而是我们势均力敌,你很好,我也不差。”

观后某电视的观后感篇3

袁隆平,平头小脸,其貌不扬,土里土气。你想不到他是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而正是这个显得有些平凡和土气的老头,以自己不懈的努力和才华,在古老的土地上创造了非凡的奇迹——目前在我国,有一半的稻田里播种着他培育的杂交水稻,每年收获的稻谷60%源自他培育的杂交水稻种子。

是怎样的力量把一个人的命运紧紧联系并且积极影响着16亿人的命运呢?又是一种怎样的力量促使着袁隆平年轻时违背母亲的意愿作出自己的人生选择?又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促使他执着于杂交水稻的研究而最终走向成功的呢?

知识+汗水+机遇+灵感=成功是他一生的缩写

机遇只偏爱有准备的头脑。从一棵天然杂交稻开始,袁隆平开创了水稻育种的新历史。作为杂交水稻之父,他是中国的英雄,也是有着世界性贡献的杰出科学家,他获得的一系列国际奖励可资证明。若回答下个世纪谁来养活中国人?没有哪位科学家比袁隆平更有资格回答了。

关于超级杂交水稻,不善言辞的袁隆平有着讲不完的故事。当别人问他成功的秘诀时,他以知识+汗水+灵感+机遇作了精辟的回答,并且还讲了一个故事。

从1953年到1966年,我在农校一边教课,一边做育种研究,每年都去农田选种。从野外选出表现优异的植株,找回种子播种,看它第二年的表现,这样来筛选具有稳定遗传优异性状的品种,这称为系统选育法,是常用的一种方法。1962年,我在一块田里发现一株稻鹤立鸡群,穗特别大,而且结实饱满、整齐一致,我是有心人,没有放过它。第二年我把它种下去,辛苦培育,满怀希望有好的收获,不料大失所望,再长出来的稻子高的高,矮的矮,穗子大小不一。这时候一般人感到失败就放弃了,我坐在田埂上想为什么失败了呢,我想到第一年选出的是一棵天然杂交种,不是纯种,因此第二年遗传性状出现分离,而如果按照那棵原始株杂交种的产量来计算,亩产能达到1200斤,这在60年代是非常了不起的——我突发灵感,既然水稻有杂交优势,我为什么非要选育纯种呢?从此我致力于杂交水稻育种。

谁能够想象到,一个关系着16亿中国人吃饭问题的伟大的探索与成功,就这样由袁隆平的一个意念而开始并最终诞生了。

为了杂交水稻,袁隆平几乎奉献了自己的一切,知识、汗水、灵感、心血,没有什么不是为了那梦寐以求的杂交水稻。在研究的初期阶段,为了获得一株必需的水稻天然雄性不育株,他和新婚妻子一起,在1964年到1965年连续两年的酷暑季节顶着烈日大海捞针般地寻觅在安江农校实习农场和附近生产队的稻田里,在前后共检查了4个常规水稻品种的14000多个稻穗后,终于找到了6株雄性不育的植株。

身体的劳累还在其次,学术界权威的质疑与反对,使袁隆平承受着巨大的舆论压力。当时学术界流行的经典遗传学观点认为,水稻是自花授粉作物,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许多不良的因子已经被淘汰,积累下来的多是优良的因子,所以自交不会退化,杂交也不会产生优势,从而断言搞杂交水稻没有前途,甚至说研究杂交水稻是对遗传学的无知。然而无论是科学道路上的挫折、失败,还是人为的干扰、破坏,所有的磨难都无法动摇袁隆平执着的梦想。他坚信实践才是真正的权威,火热的生命加上知识的力量能够改变一切。

1966年,经过两个春秋的艰苦试验,对水稻雄性不育株有了较多的感性认识后,袁隆平把获得的科学数据进行理性的分析整理,撰写出首篇重要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在中国科学院出版的权威杂志《科学通讯》第4期发表。这篇论文的发表,标志着在国内开了杂交水稻研究的先河,这不仅是一个普通意义上的水稻育种课题的启动,而且开创了一个划时代的崭新的研究领域。在随后的30多年间,他在杂交水稻这个领域始终保持着世界领先地位,他的研究成果一个接一个,他创造的杂交水稻神话一个接一个。从1976年至1999年,我国累计推广种植杂交水稻35亿亩,增产稻谷3500亿公斤,相当于解决了3500万人口的吃饭问题,确保了我国以仅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

袁隆平用知识在中国古老的土地上,圆了华厦民族几千年都在渴盼的梦想,写下了一个震惊世界的神话。

1999年6月, 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挂牌成立,昭示着高科技与资本的紧密结合,将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而对于科技与知识的力量,怕是鲜有人能比袁隆平有着更深切的认识了。

假设我们的超级稻大面积推广时1亩平均增产400斤,推广1亿亩每年就可以增产粮食400亿斤,相当于目前国内一个中等省份一年的粮食总产量。而我搞超级稻研究,只需要国家1000万元的投资。所以科技进步产生的效益是巨大的。那么,水稻亩产提高的潜力到底还有多大呢?我跟你讲,潜力非常大。在理论上,水稻的光合作用对地表太阳能的利用率可以达到5%。目前全国水稻的平均亩产为800斤左右,只相当于利用光能的12%,通过科技进步,只要把光能利用率提高到理论水平的一半即25%左右,即意味着亩产翻番。我们的超级稻成功并推广后,预计可使全国水稻平均亩产增至1200~1300斤。现在我的学生们,年轻的一代的科研人员技术手段更先进了,开展分子水平的育种,效率更高。展望一下,达到3%的光能利用率是可能的,那时16亿中国人的吃饭问题就解决了。你说科技的力量大不大?

梦,诞生于儿时那片美丽的园艺场, 然而,回眸 袁隆平的成功之路,可能谁也无法想到,他之所以会如此义无反顾的选择以农业作为自己奋斗一生的事业,竟只是缘于儿时感觉到的刹那间的美丽。

观后某电视的观后感篇4

9月3日,是一个重大的日子,它是我国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纪念日。看了电影《捍卫者》后,感触颇深,心中的爱国之情油然而生。

在那个战火硝烟到处纷飞,人们生命与国土岌岌可危的年代,无数中华儿女挺身而出,保护人民,保卫国土,不顾个人安危,这种舍己为人的奉献精神令人感动不已,他们是当之无愧的大英雄,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英雄不惧战火,不惧生死,他们在战场上英勇杀敌,泼洒热血。他们的正义,他们的顽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向前奋进,中华人民保卫祖国的不懈动力。

他们,为了顾全大局,甘愿牺牲自己宝贵的生命,与敌人同归于尽。于是,他们紧握光辉的使命,光荣的倒下了。但他们那种英勇顽强的斗争精神,却从未消失过,因为它已经深深地住进了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心中,从未衰减。

英雄从不分年龄的大小。王二小,小小年纪却英勇无比。他被鬼子抓住了,鬼子让二小给他们带路,二小勇敢地走在最前面,将敌人引进了游击队的潜伏地点。随着枪炮声的响起,战争开始了。鬼子接二连三地倒下了,可爱的二小,也光荣地倒下了,多么勇敢的少年。二小在遇到如此险恶的情形头脑依然十分镇定,他不怕牺牲,他只想让大家的安全得到保障,将鬼子消灭,他做到了,多么了不起!

一首首咏唱英雄的不朽之歌响起,赞颂着伟大的抗日英雄,他们的名字会永垂青史,深深地烙印在我们的心中。

这也告诉我们,战争,会带给我们许多前所未有的苦难。硝烟四起,家破人亡,无数鲜血染红了土地;战争抹杀了人们的欢乐与幸福,无数的泪水也难以诠释战争的残酷与罪恶。我们要谨记住个道理:“落后就要挨打。”我们要齐心协力,让祖国走向繁荣昌盛!

战争的可怕,无不警醒我们保卫祖国,珍爱和平。我们的幸福生活是一名名抗战英雄奋力拼搏、英勇抗敌换来的,英雄不朽,我们要将他们的精神传承下去,铭记历史,做祖国的捍卫者!

观后某电视的观后感篇5

用抗美援朝精神照亮新时代的“长征路”

10月23日,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必须永续传承、时代发扬。

70年前,新中国刚刚成立,经历近代百年的战争后,百废待兴、百废待举。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美军不顾中国的严厉警告,肆意越过北纬38度纬线,侵袭我国东北地区的领空、领土。面对如此明目张胆的挑衅,中国经过仔细权衡战略形势后作出了支援朝鲜的伟大抉择。30万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与武装到牙齿、装备精良的美军展开了长达两年零九个月的殊死对抗。中国人民志愿军与朝鲜军民团结一心、密切配合,在敌人的枪林弹雨中奋勇向前,在风霜雨雪中毅然前行,舍生忘死,向死而生,用血肉之躯筑起一道道钢铁长城,用生命诠释着对祖国的忠诚。

这是一场正义之战、和平之战,是以正义之师行正义之举。在这场艰苦卓绝的战争中,197653名中国人民战死朝鲜,涌现出一批批惊天地泣鬼神的事迹,有舍身堵枪眼的特级英雄黄继光,有忍受烈火烧身岿然不动的一级英雄邱少云等大批战斗英雄。英雄们用他们的英勇顽强、壮烈牺牲换来了战争的胜利。抗美援朝英雄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们的身后就是祖国,为了祖国人民的和平,我们不能后退一步”,英雄们这种以生命赴使命,用大爱护众生的责任与担当正是中华民族血性的显照。“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提高了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加强了同仇敌忾、保卫国家和建设的决心,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维护了中国的大国的地位,向世界展示了中华民族反对侵略、捍卫和平的意志和决心,中国人民能够真正地挺胸抬头站起来了。

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70年的栉风沐雨,70年的风雨兼程,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实现由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巨大转变,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不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黯然失色,在岁月的长河中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绽放出新的时代光芒,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的中国人翻山越岭,闯关夺隘,夺取新的伟大胜利。

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惟其笃行,才弥足珍贵。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仍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机遇与挑战并存。前进的道路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抗美援朝战争为祖国换来几十年的和平与稳定,我们要始终铭记历史,铭记英雄。要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智慧化险为夷、转危为安,要以“越是艰难越向前”的顽强毅力攻坚克难、迎难而上,要以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革命初心勇挑重担、敢作敢为,要胸怀“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民本思想,带领中国人民一起步入新时代、踏上新征程,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观后某电视的观后感篇6

最近,《三十而已》正在热播,该剧以三位三十岁女性视角展开,讲述了都市女性在三十岁遭遇多重压力的故事。对于一名刚刚三十却初入组工干部队伍的新人来说,三十岁,是挑战,也是新的开始。

“危机也是转机,太稳定了反而会让人松懈。”去年8月,我从乡镇被抽调到县委组织部公务员办从事相关工作,就这样,我从一个乡镇财务工作的“老人”,变成了一个组工干部队伍中的“新人”。内心既忐忑,也有一丝期待。但还没等我收拾好心情,扑面而来的是职务与职级并行、档案审查、考察材料撰写等一系列工作,让还是“组工小白”的我,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感觉力不从心。“我真的可以么?”看着桌子上高高垒起的档案和手里改了一遍又一遍的材料,时常会对自己陷入深深的怀疑。既来之,则安之。挑战也是机遇,有压力才会有动力。不懂就多问,不会就多做,不熟就多练,在同事耐心的指导和帮助下,我放下了心中的负担,不怕难不怕问,开始适应新的工作内容和节奏。渐渐地,材料修改的次数越来越少,档案审核的结果越来越准,干部和领导的认可越来越多。在收获成就感的同时,我也慢慢喜欢上了组织工作。

“唯一不担心后路的方式就是把前路走得更长。”经过一年时间的努力,我已经基本能够拿下公务员办的相关业务,算是踏入了组织部的门槛。虽没有了当初的惶恐不安,但依旧不敢松懈,因为我知道这只是开始,接下来的任务和压力会更大。随着工作的愈发深入,我愈加体会到组工干部需要沉得下身、静得下心、耐得住寂寞,才能真正把组织工作做好。写材料,要字斟句酌,打磨推敲,精益求精,全面反映情况;审档案要高度重视,严谨细致,准确规范,把握审核重点;搞调研,要深入基层,走进群众,实事求是,掌握一手资料。对待每项组织工作都要像打磨“艺术作品”一样,用“工匠精神”做好,做实,做精。“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虽已至中年,但我将继续在组工道路上努力前行,用专注、用担当、用奉献,书写无悔的组工情怀。

我们都是组工路上的追梦人,我们都在努力奔跑。三十不晚,未来依然可期。

观后某电视的观后感篇7

靠近光,追随光,成为光,散发光。——题记

党是什么?党是一座丰碑,记载我们的过往;党是一架灯塔,指引我们通向成功;党是一面旗帜,给予我们信心与力量!

说到党,我想到一个人——黄继光。1952年10月,上甘岭战役打响了,这是朝鲜战场上最激烈的一次阵地战。那年,黄继光主动请战去摧毁火力点,到危机关头,黄继光及两名战友被敌人发现了。两名战友,一位牺牲了,一位负伤了,摧毁火力点的任务就落到黄继光一个人的身上。火力点里的敌人瞄准黄继光,子弹射了过来。黄继光身受重伤,他快要到火力点时,突然站起来。“轰”敌人的火力点塌了半边,黄继光晕倒了。不料冲到半路又被敌人的机枪压在山坡上,规定时间要到了,只见黄继光又站了起来,用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机口,我们胜利了!黄继光英勇献身,那年,他年仅21岁。

在那战争年代,还有许多像黄继光这样的共产党人,他们不追求名垂千史,只希望祖国能够和平安康。比如:邱少云、董存瑞、刘胡兰、江姐……这种默默无闻、英勇献身的精神不正是我们所缺少的吗?国旗也因他们更加鲜艳。

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在党的关怀下,我们健康成长,有了党,我们由贫穷落后慢慢走向繁荣富强。

党啊,你的丰功伟绩将会铭记在人们心中!在五星红旗下的我,一定会努力学习,为党争光,为党添彩!

观后某电视的观后感参考7篇相关文章:

电视编辑的个人总结7篇

电视台的实践报告7篇

某本书的读后感1000字6篇

红楼梦某章节读后感7篇

某车间工作总结参考6篇

书的观后感参考8篇

猫的观后感参考5篇

书的观后感参考5篇

屈子祠的观后感参考8篇

读观后感的作文参考6篇

观后某电视的观后感参考7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379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