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后感是记录我们看一部作品而引出的感想,每次大家观看完一场影片后,一定有很多感想,可以书写一篇观后感,下面是好文档范文小编为您分享的华尔观后感5篇,感谢您的参阅。
华尔观后感篇1
华尔街,一个对很多人都有吸引力的名字。之前对它没有过太多的幻想与了解,只知道那是世界金融中心的根据地,知道它位于纽约,知道纳斯达克,知道那里是世界财富的聚集地,知道那里有很多摩天大楼……
cctv播出的大型纪录片《华尔街》分为——资本无眠、墙在哪里、两条道路、镀金时代、硅谷方程、投资之道、阳光交易、明暗创新、挽救危机、资本之河。虽然只有十集,但给我们充分展现了华尔街的资本家,体内流着资本的血,资本的嗅觉如水般渗入地球,以及地球上的人群里。也展现了华尔街的本职:逐利和贪婪。在华尔街为全球带来利益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了在经济危机下它带来的巨大破坏力。它的贪婪也导致了很多人的贫困,内幕交易,非法操纵,都成了它被人中伤的理由,而每一次危机,也都是它作为推手,把很多贪婪的人推向了深渊……
华尔街依托于美国经济,服务于美国经济。从一条非常普通的小街成长为美国乃至全球最大的资本市场,成为美国资本市场的代名词。纽约从美国一个很不起眼的小城市,成长成为全球最大的金融中心。美国从一个不毛之地,成长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那华尔街于我们中国经济的发展有什么启示吗?我们能从中学到什么呢?以下是我个人的一些看法:首先华尔街在美国经济崛起,甚至大国竞争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在美国的经济发展中,从运河的兴起,铁路的兴起,到重工业化,再到最后的科技产业的兴起。甚至它的南北战争,无论是从何平还是到战争。它都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可见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是相辅相成的。我们在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的过程中应该重视虚拟经济的发展,并规范化。
其次,我们看到华尔街的兴起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美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它经历了两次非常重要的调整。一次是它意识到上市公司没有真实的信息披露。市场是要崩溃的,不可能长期发展,于是进行革命,修正了这一点。后来它发现,一个缺乏政府监管的市场,也是非常不稳定的。随后就进行了大量的金融改革。在这个过程中,美国是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所以,我们要善于从历史中吸取经验教训,积极修正预防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错误。
我国作为一个还不成熟的发展经济体,还有很长很长的路要走,但同时,正是因为我们起步和发展的晚,还有许多经验教训来吸取。
中国在改革开放之后,虽然也逐步完善了自己的金融体系,有了自己较为完善的资本市场,但我们可以明显感觉到中国的股市尚有不足,并没能够承担一个国家加速发展的最大源泉,我们还是太依赖政府投资、吸引外资投资。我们的资本市场也没能够给创业公司带来真实的好处,虽然有了创业板,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并不成功,最后很多高新企业还是选择去国外上市,避免被国内的较为盲目的投资带来的波动所干扰。虽然中国的经济实力在这三十年有了飞速的提高,但是与此对应的制度建设和文化观念转型并没有跟上经济发展的速度。我们需要一个健全成熟的投资市场,同时我们也需要民众形成投资的理性,而不是一味盲目跟风。虽然现在的股市又一次沉寂了下去,没有了前几年的狂热。但以史为鉴,当年美国的互联网泡沫破碎后的几年,美国的资金大量涌入房地产行业导致房地产的价格飞涨,最后一连串的投机行为最后导致次贷危机,全球金融恐慌的历史尚未过去很久,中国却初现这种端倪。很难说历史是否会在中国重演,在房产泡沫破碎的那一天,不知道又会让中国的经济受到怎样的拖累,如果这个泡沫永远不被抹去,对于中国经济的长远来说是否是一种更大的伤害?
随着08年金融危机的发生以及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不少人预测未来世界金融中心会逐步转移到亚洲,中国、日本或新加波。不管结果如何,我觉得我们国家首要的是发展好我们自己的资本市场,我们的金融市场。根据我们自己的国情,借鉴华尔街的成功经验,吸取它的失败教训来建立完善的金融体制与体系,随时警惕,保持清醒!
华尔观后感篇2
?华尔街》在我的印象里,是一部被加了很多标签的电影,比如说:学金融之人必看电影之一,比如哈佛大学商学院新生必看电影等等。被金融、商业包装着,对于非专业教育背景的普通大众如我,尽管这是常被提及的经典电影,仍然是没有很大兴趣专门找出来看的。
在这个情况下,观影感反差也比较大。课堂上观影时,起初漫不经心的一瞥,到目不转睛的关注剧情如何发展,剧中的情节设置,人物对白,突显的人性在电影结束后的一段时间里,片段式的在脑海里闪过,而内心的感悟一直在心头盘旋着,隐隐现现。《华尔街》原来也并不全充斥着只有科班出身才能听得懂的金融术语,还有让人唏嘘不止的境遇及反观自己的镜面效应。
其实用一个正常普通人的思维来想,谁都希望可以生活的衣食无忧,随便都可以有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更何况是像主角巴德在发迹后拥有的生活,美女,豪车,豪宅,上流社会等等的以前不敢奢望的生活。然则一个人对于从无到有和一开始就有的两种生活形成的价值观是无法一致的。
我一直都认为所得到世间的一切皆为交换所得,如果你是形象一般的人,想得到美貌,需在化妆盒保养甚至整容上下功夫;如果你是普通职员,想要升职,需在不断花费时间在写计划书、陪客户,在办公室斗争中取得胜利之后获得;如果你是穷人,想要有钱,如本片主人公一样,需要有坚持不懈的韧劲及心理接受得了拒绝和考验,同时也需要配的起自己志向的智力来配合才能成功,甚至这只是迈进这个圈子的第一步罢了。如果主人公没有纽约大学的科班背景,任凭他运气再好,戈登·盖柯,这个在金融界叱咤风云的大人物是断不会把自己的事业的某部分成败交予一个无知的人手里的。
戈登是一个商人,有着成功商人精明的头脑和长远的眼光,明白什么叫利益最大化,什么叫利己利人,不会因为受到外界质疑或者谩骂就停止自己的计划,没有顾左右而言其他的旁骛。所以有些类似圣人的虚假客套,谦让他是没有的,所以他不会去思考刺探某种情报会给相关人员带来什么后果,不回去思考收购然后在解散卖出一个公司会有多少人失业的问题,即使这是他一手提拔起来的亲信巴德父亲的事业,不会去给巴德这个面子。一个濒临破产的公司,解散后拆分卖掉是唯一赚钱的办法,谁会去用别处得来的收入赔钱养活这里的员工?!这是作为戈登,一个长期在华尔街各种金融战争中胜利的金融大亨的的思考方式,理所当然的理智又绝情。
问题在于与戈登·盖柯的另一种程度的简单直接的价值观不同,对于刚开始做有钱人的巴德,在享受过一切似乎是梦境的奢靡生活后,在有了美女、豪车、看不懂却要假装欣赏的艺术展后,人生的美好也许已经到此了,还需要什么呢?利用身边一切可利用的人来刺探商业情报,换来的真的会心安理得?作为从社会底层爬上来的巴德,骨子里仍然是有很多柔弱的地方,他尚没有修炼成戈登的事不关己的态度,没有戈登的绝对理智,就算曾经为取得情报不折手段,在外人看来,巴德不过是和戈登一个货色而已,然则却有本质的区别。面对上司要借着自己之手毁掉父辈一生钟爱的事业时,不可能无动于衷,更无法袖手旁观。
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的这句老话在商场上不断被演绎着,巴德运用戈登教给自己的所有本事在戈登老对手的帮助下成功挽救了父亲的公司,也因为如此,违法操控股票内线交易,巴德也受到了法律的惩罚。而常胜将军戈登,因为巴德的供词是否也会栽跟头不得而知,但可以揣摩。这里没有真正的胜利者,即使戈登继续逍遥着;也没有失败者,即便最后巴德要坐牢。在这样的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里,两个人物失去什么,又得到了什么才是令观众深思的。
看完这部片子后,脑子里存在那个镜面,在想如果我是巴德,我会做出怎样的抉择;如果巴德没有遇到戈登收购自己父亲的公司,那么他会不会还继续过着这样的生活也说不定。我们总是羡慕别人的生活,觉得那才是最好的,总是去羡慕别人有车、有房、有事业,有很多我们自身没有的东西,然而,换个角度思考下,如果要你去替代他去过你此前羡慕的生活,我们是否仍能承受住外人前风光,实则只有自己明了的生活呢?
华尔观后感篇3
这部影片改编自华尔街股票经纪人乔丹·贝尔福特的同名自传,后者是上世纪80年代纽约叱咤风云的股票经纪人,在上世纪90年代初,他创办的证券公司运用哄抬股价再高位卖出的伎俩牟利,导致散户投资者损失达2亿美元。2003年,贝尔福特因证券诈欺和洗钱罪被判入狱服刑22个月,并付出了1.1亿美元的巨额赔款。
?华尔街之狼》讲述了贝尔福特如何发迹又如何入狱的故事,表现了华尔街金融暴发户纸醉金迷的生活。主演莱昂纳多不惜代价购入改编权,6年前便与斯科塞斯开始筹备此片,不过,过于大胆的构想吓跑了众多投资人,使得该片迟迟无法启动且一波三折,好不容易拍完,美国电影协会又对斯科塞斯发出警告:如果不对片中的粗口、性爱和裸体场面进行删改,影片则会被定级为nc-17级(17岁以下观众禁止观看)。为了主流市场,老导演不得不将电影从4个半小时剪成3个小时。
这样的电影能够符合奥斯卡价值观正确的标准吗?莱昂纳多觉得,该片本质上是对现实的揭露和批评。然而话音未落,在华尔街的看片会上,每每出现大尺度放纵场景,应邀观影的金融界人士便群情激奋,叫好声与口哨声此起彼伏。
很明显,该片对奥斯卡的老派力量提出了挑战,而后者令其入围,可以看作是大气回应,其实骨子里还是那份傲慢在起作用——不能怕了你,等着,我们当众动动小手指头灭了你。
围绕这部影片的争论已经相当热烈。趋向保守的评论者认为,该片就是一场淫乱奢靡的“癫狂秀”,“以群魔乱舞开场,并不断向更疯狂的极限冲去”,“整部片子就是令人作呕的场面不断重复”。不过,也有评论者借此片猛批奥斯卡的“选择性失明”:这部电影肯定很恶心,但它只是展现了现实,亿万富翁在赚取中产阶级钱财的时候,难道就不恶心吗?“评委们相信电影应该是反映生活的理想化版本,而不是去探索人性的阴暗面,这就是我们没有深刻作品的原因”。
?华尔街之狼》,也是一匹奥斯卡之狼,赤裸裸冲进了绵羊群,挑战了牧羊人的权威,破坏了学院派的游戏规则。你看,别人要么在埋头讲一个动人或精彩的故事,要么在展示美到窒息的太空风景及高超的拍摄技术,而71岁的大导演斯科塞斯呢,却在指导影星莱昂纳多如何滴蜡、做爱和吸毒。
这的确太不保守传统、太不价值观正确,也许该片获得提名之后,精通奥斯卡名利学的人士都大吃了一惊,所谓学海无涯,原来,这样也行。
华尔观后感篇4
很诧异,当我从网上看到这部电影是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我很难想象,会有人生活在完全不同于我的生活维度中。但是,在惊讶之余,我仍想写一写,我看电影究竟想看到什么。
其实一直都没有仔细去思考这个问题。看电影,本就是娱乐的一种,不带有任何的目的,只是打发时间或是放松压力。然而,看完这部电影之后,我却开始想,我从中看到了什么,我到底希望自己在电影中得到些什么,而我又是否得到了?
或许是影片的故事确实离我太远,我无法企及那样的一个世界。里面的暴富、毒品、妓女,一切的一切都让我觉得那样的不真实,没有心灵的贴近感,只是冷眼旁观一种生活而已。三个小时下来,我没有丝毫的愉悦之情,只剩空虚与寒意。我对自己说,不必太认真,本就是一出戏。可就是有一种心灵上的颓废倦怠一波一波的袭来,让我好不自在。我突然明白,我想看的,是电影中暖暖的力量,或踏实的存在感。哪怕只是那么一瞬间,都足以支撑我把它看完。可是这部电影,没有。
我不否认,演员们都很努力。可是,似乎演的太用力了,所以不接地气,没有共鸣。满眼的糜烂生活和处心积虑。我没有在主角身上看到任何正能量,不觉得他积极向上,不觉得他知识渊博。除了销售要知道对方需求之外,没有了任何其他可以让我记住的东西。仅仅凭着好口才,就能如此成功,不觉得这样的生活很可笑么?诚然,或许社会就是这样的,或许这样的人就能挣到很多钱,无可厚非,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成功。这样的影片播出来,除了带出的消极影响,或许还会误导一些人的价值观。好在,这影片是限制级,孩子是看不到了。
我不想去担心影片对社会造成的影响,但就我而言,单纯的不喜欢。如果说有什么是我从这个影片中记住了,或许是,我不想成为这样的人,也不想过这样的生活吧。
华尔观后感篇5
一名工人家庭出身的美国大学生毕业后一头扎入华尔街,企图通过自己的智慧和努力而出人头地。当他通过大海捞针的电话营销找到一个大客户纪先生后,这个股票经纪人似乎一夜飞黄腾达,短短数月间聚集了大量财富。在曼哈顿东区买起了房子,并获得了心爱的高贵女人玳琳。跟随着拥有豪华游轮家财万贯且生性贪婪狠毒的纪先生,这位华尔街暴富的年轻小子毕先生在财富的.道路上势不可挡,前途无量。当他帮助纪先生收购蓝星飞机公司时,遇到了在该公司担任工会领导的父亲的极力反对。
在激烈的冲突之下,这位“成功”的儿子出口责骂父亲因为害怕改变而不敢出去闯荡以至于一辈子只是一个飞机修理工人。父亲默默地忍受儿子出言不逊承认自己是一个“失败”的父亲,但劝告儿子做人要有原则。同样的话,股票交易所的一位长者也对毕先生说过,但如日中天的毕先生如风过耳。直到毕先生发现了纪先生收购蓝星公司本意不是让公司起死回生而是转手变卖获利,而自己的父亲第二次心脏病复发入院后,猛然醒悟到纪先生的虚伪与歹毒。良心发现后的毕先生毅然抛弃房产和曾经心爱但却忠诚于利益的玳琳,转而与纪先生为敌,并通过纪先生的敌人在股市上击败了纪先生成功阻却了后者的恶意收购。故事的最后因为毕先生涉嫌虚假交易股票诈骗而被警方带走,精彩之处在于毕先生被采取措施后还是利用自己的智慧帮助警方取得了纪先生犯罪的证据。
影片故事曲折,跌宕起伏,环环相扣,观后让人印象深刻,久久不能忘怀。
想必每一位刚入社会的大学生都会有一番雄心壮志,尤其财经类的学子,每天面对大量的财富和衣着光鲜出手阔绰的金融大鳄,不会没有大干一番,明天我也要像他们一样的想法。这位毕先生家境贫寒,在得到了纪先生的帮忙之后,显然加速了他梦想实现的步伐。但是,就像交易所一位长者在他劝买稳赚的股票时说的那句话一样,人生需要踏踏实实地过,走捷径并不一定是好事。他联手纪先生,到此刺探内幕消息,然后通过多个账户操纵股市,翻云覆雨,风生水起,巧取豪夺。为此,他不惜动用自己在交易所的资源、游说他在律师事务所合伙人的大学同学要求后者提供客户信息并联合他操纵股价。在他作这些事情的时候,他并不是不知道他在违法,他在纪先生的鼓励下,以为大家每天都在做,股市监事小组根本无法查出,掩耳盗铃,一错再错。
万家灯火,他站在曼哈顿的大楼上俯视夜色迷离的都市,也曾发出“我是谁?”的人生疑问。他对自己短短时间聚敛起来的财富感觉如坠梦里,对自己能获得绝色美人玳琳的青睐如梦如幻。他也曾追问纪先生他说的赚够到底是多少?但是,灵光一闪之后,他又被财富迷住了双眼,没日没夜地在追逐金钱的道路越走越远。
迷途知返,在自己父亲的病榻前,在即将大批失业的工人面前,他不再容忍自己在金钱里堕落沉沦,终于痛下决心与贪婪的纪先生为敌,并取得了成功。尽管他自己也将身陷囹圄,但他的父亲告诉他:“这也许是不幸中的大幸,以后别再妄想不劳而获,从此脚踏实地地工作讨生活,创造自己的事业,而不是靠买卖别人的财产过活。”我想,在学校的教育里,在身边的劝告中,踏实地工作讨生活,不要走捷径,这样的话大家都应该听的很多。但是,在社会上,很多人还是会被财富遮住自己的双眼,从而做出后悔终身的事情来。
影片中的那位华尔街律师,他应该衣食无忧,年纪轻轻就当上了合伙人,前途不可限量啊。可是在无尽的欲望里,在无限的贪婪中,他在经历了短暂的害怕后,怀着侥幸的心理参与了资本大轮盘的豪赌进程。我们身边其实也不乏其人,像安徽的宋小林律师,常年用行贿的方式获得垄断的大批量高标的案件,最后被判处刑罚。像最高院的黄松友,身居高位学识不凡却在执行工作中做手脚中饱私囊。
每个人在一开始违法时都是害怕的,毕先生害怕被吊股票经纪人执照,华尔街律师害怕被吊销律师执照。这说明人心在一开始都是善良的,但是随着贪婪战胜了恐惧,侥幸代替了理性,大规模的违法就开始了。如果没有良知的及时阻却,没有法律制度的适时启动,违法行为会沿着它的逻辑越走越远,直至摧毁整个系统,引发社会步入歧途。
?华尔街》是一部讲述金融大鳄鲸吞蚕食、在金融市场上兴风作浪的精彩美国大片,其中体现出来的人性发人深思,值得每一个法律从业者观看。
华尔观后感5篇相关文章:
★ 法庭观后感5篇
★ 石头洞观后感5篇
★ 海胜观后感5篇
★ 建国片观后感5篇
★ 军训观后感5篇
★ 迷失二观后感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