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模板6篇

时间:
loser
分享
下载本文

完成一篇读后感能够加深你们对名著人物的分析,读后感指读完一本书后把心里的思考通过文字撰写出来的书面表达,下面是好文档范文小编为您分享的读《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模板6篇,感谢您的参阅。

读《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模板6篇

读《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篇1

母爱是伟大的,是无私的。母亲给了我们生命,给了我们一切!

这本书是龙应台写的,在我的脑海里,龙应台的文章有着万丈豪气的一笔。然而,在《孩子你慢慢来》这本书中,却令人惊叹!她的文章竟可以这样的款款深情,我被深深地打动了。书中,龙应台作为一位母亲,无时无刻泛滥着母爱,就像她在书里说得那样:我着迷似的想吻他,帮他穿小衣服时、喂他吃麦片时、为他洗澡时、牵起他手学走路时,无时无刻不在吻着娃娃的头发、脸颊、脖子、肩膀、腿、脚趾头……这些也都是我们曾拥有过的。

读了这本书后,我发现,妈妈把我和哥哥养这么大是多么不容易啊。在开学第一课里,撒老师说:父母是教会我们扣第一颗纽扣的人。的确,小时候,妈妈每天都要用双座婴儿车推我们出去玩,累了,瞌睡了,我们就要哭闹,妈妈就会哄我们,直到我们睡着了,然后自已就去打扫卫生,每天妈妈要给我们换尿布、洗衣服、晾衣服……。记忆中,我们的妈妈为了我们,没有停下来休息一会儿,都是在忙忙碌碌中度过的。

为什么世界上有那么多关于母爱的歌?比如妈妈的吻、鲁冰花、世上只有妈妈好等等,无不在赞美着母亲。因为是伟大的母亲,把我们带到这个世界上来。没有母亲,也就没有我们。母爱的力量是强大的,当我们用啼哭来表达初到世界的那种欢喜雀跃时,我们的母亲正承受着常人无法承受的疼痛!然而当妈妈第一眼看到我和哥哥时,完全忘记了身上的痛,哦!我的孩子,你们是上帝带给妈妈的小天使!是啊,哪个婴儿不是上帝送给母亲们最好的礼物呢!

如果要表达妈妈对我的爱,就是说上三天三夜也说不完!每天清晨5点多,妈妈拖着困倦的身躯,早早地把全家人的早餐做好。也顾不上和刚刚从梦境中醒来的我们打招呼,急忙奔向阳台,将昨日换洗的衣服丢进洗衣机里。接着,又急急忙忙地把可口又丰盛的早餐盛起来。最后,才匆匆地去上班。

这就是爱,这就是我们伟大的母爱!这更像是雨露对于小草一样,无时无刻地在滋润着我们。

读《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篇2

每次都是这样,读完一本书不会马上写书评,而是过几日再来写。倒不是没时间,而是希望在这几天更加深刻地理解这本书的内涵。

书中有很多处的细节写的很好,动词用得生动传神。如:

那背影,一会儿就被人群抹去了

喷泉的水放肆地冲向天空,又恶作剧地垮下来,喷溅回地上。

每半个小时有辆大巴士喘着气通过

……

“抹”“放肆地”“喘着”,看到这些用词,忍不住为作者的才华大大赞扬,把物都写活了。

下面谈几点自己感触比较深的地方

引用1――

为什么一个男人忙于事业,就没有人想到要问他:你怎么照顾家庭?为什么一个女人忙于事业,人们就认为她背弃了家庭?

这大概是中国的普遍现象吧。男人忙于事业,没时间陪伴家庭,似乎理所当然,甚至这是值得赞扬的;而一个女性事业成功若对家庭付出的较少,反而不怎么被社会认可。似乎,赚钱养家是男人的职责,生儿育女则是女人的职责。

但是这个时代对女性的要求很高。若是成为职业女性,会有人说你不顾家;若是成为全职母亲,有人说你没有梦想,经济独立的能力都没有。

虽然当代的法律条文上写着男女平等,但是女性遭到歧视的现象无处不在。去年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发表的言论就是对女性的歧视;在日本东京一大学女性被录取的门槛更高;每年毕业季公司招聘上写着只招男生的规定。

在中国男尊女卑的思想有几千年的根源,在今天仍然不能完全根除。写到这里,不由得想起“白百何事件”。她在国外对一男子做出一动作被偷拍时,各种骂声铺天盖地地向她砸来。

那个时候我就在想,为什么要骂她呢?不是说她和她的丈夫早就离婚了么?为什么要说她出轨了呢?为什么大家都同情陈羽凡而要辱骂她呢?她不过是做了男欢女爱中再正常不过的一个动作啊,就算大家说她骗钱,那也应该两个人一起骂啊,为什么只骂她一个人呢?

从网上的言论来看,大家骂她的原因基本上就说她出轨了(虽然不是,因为他们离婚了)。其实我就在想,就算她真的出轨了,哪又怎样呢?(在此我并不是赞同出轨,我觉得那种一生一世一双人的爱情更让我向往)。男性出轨,有人就会说女性不爱打扮,跟黄脸婆似的,男性出轨无可厚非。而女性要是出轨,就是被指水性杨花、沾花惹草,是不可饶恕的。有时候我就真的觉得对女性特别不公平,为什么男性就值得被原谅,女性就不可饶恕了???

思想上的男女平等真的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所以,我从小就特别喜欢那些为人类做出贡献的女性:居里夫人、林巧稚、香奈儿……在这个时代,女性更是要坚强独立,才能够进一步拉小男女平等的距离。

引用2――

老板娘说:“这是你的囝仔?”我点点头。她大声说:“那怎么可能?这囝仔这么漂亮!”

大概龙应台听到也会尴尬吧,其实老板娘有“哇,你长得不怎么样,怎么会生出这么好看的孩子”的意思,书中有几处提到了,还有一次别人误认为她是孩子的保姆。

书中有龙应台的照片,其实她并不是一个很好看的女性。在我看来,女性有才华很重要,但是外表也不能丢。

在我看来,内涵是最最重要的。但外貌方面也要花点心思,就算天生不好看,也要朝着美貌与智慧并存的方向看齐呀。

引用3――

“三十八岁算什么!”医生很诚恳地说着,“您有能力抚养孩子,您有时间和智慧培养孩子……您这样的妇女不多生几个孩子,谁该生呢?”

很多读者在这里就抨击中国的家庭――越穷越要生。(当然,这是以前。不过现在有些贫困地区也是这样)“为什么越穷越生呢”这个问题,我问过我奶奶,我奶奶有4个孩子。

她说“中国是以家和万事兴为理念呀,而且人多家里的劳动力就多啊,那个时候饭都吃不上,多个人就多份力啊。还有就是,大家都这么生啊”

这个说法可能很多人都不怎么认同。后来我去看了中国人口方面的一些书籍。里面就说到那个时候,中国婴儿的存活率不高。若只有一个孩子,要是不幸离世,对家庭的伤痛是巨大的。另外,中国历来有以多子多福为家族兴旺的传统。所以那个时候生太多孩子也不应该被批判,不同的时代塑造不同的人。

引用4 ――

“你知道吗?妈妈,我跟同学一起比赛尿尿,他们的尿都是一条线,射得长长的,我的就像洗澡的那个那个什么——?”

哈哈哈,当时看到这忍不住笑出声来,以前刷知乎有人分享这样的童年趣事。难道每个男孩子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嘛?好奇,想知道。若是看到此书评的男孩子可以评论一下嘛~

引用5――

十二点一放学,几个死党就会讨论:今天走哪条路?每天试不同的路线。我们走得很慢很慢,边走边玩。

看到这段话,脑海里瞬间浮现小学期间,与小伙伴们一起去学校走在田间的小路上,那里有一片荷塘。男生发现了一条去学校的近路,就会带我们女生一起走,在路上嘻嘻哈哈,追逐打闹,一起捕蝉抓鱼……那段旧时光一去不复返。

童年的记忆真的美不可言……

读《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篇3

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谋生。当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成就感和尊严给你快乐。

原来看到这段话比较有共鸣,得知作者是,后经同事介绍特买来她的《孩子你慢慢来》仔细阅读。

书的封面是一张安安踩在落叶的照片,书中也不时会有安安的照片做插图,配上龙先生的文字,一个可爱率真又有点调皮的小男孩跃然眼前。我们甚至可以闻到他衣服上因为踢球而沾染的汗水和泥土的气息。我们也可以看到一个有时温柔似水,有时因孩子的调皮而生气抓狂的妈妈。

从妈妈的角度看世界,不难;难得的是妈妈会蹲下来,保持和孩子一样的高度看世界,我们是一样的生命,我们一起成长。真正的尊重就要允许他说“不”,允许不完美。当要求安安把字再重新抄写一遍时,安安理直气壮地回答:“为什么?为什么我要再多写一遍,你总是要我写得好,写得漂亮,我只是一个小孩,我没办法写得像你那么好。”对啊,孩子有权利说不,有时候,缺憾也是一种美丽!后来自己当了妈妈,发现孩子是个神奇的生物,我是那么爱他,他的手像含笑的花苞,我把他的手端放在我的掌心,然后亲吻那肥肥短短的手指,我着迷似的想吻他,帮他穿小衣服时,帮他换尿布时,为他洗澡时,他张开双手求抱抱时,搂着我的脖子依偎在我怀里时。但新手妈妈的我也曾因孩子的故意摔玩具不坐婴儿车晚上不睡觉而抓狂,也曾因孩子生病而着急落泪。但所有都不能改变一个孩子在母亲心中的地位。现在我最幸福的时光就是看着孩子在地上爬来爬去,用双手探索他感兴趣的世界,有他可以碰触的地方,也有他不应该碰触的地方。当他去触摸危险时,我从来是温柔耐心的去教他,但不禁止他的爬、他的尝试、他的探索。蒲公英年年都有,孩子的那样幼小缺只有一次。

作为老师,我们学生的少年时光也只有一次,他们也是妈妈的宝贝,也需要去在学习中去慢慢探索。当我们的学生犯了错,特别是屡次犯错,我们总是那么生气,甚至觉得这些学生深恶痛绝。我们应该静静等待一个孩子的成长,用欣赏的眼光,宽容的心静静等待。教四个班,100多个孩子,他们有100多种语言,100多种可能,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并不完美,也会犯错,也会淘气,但我学着不急于控制和纠正他们,允许孩子从错误中慢慢学习,给他们成长的时间。人生不是五十米短跑,而是万米长跑,无所谓“输不输在起跑线上”,只要不让孩子“累倒在起跑线上”,保存学习的兴趣与好奇心,就是孩子一直向前的动力。

教育是一项工程,亦是一种艺术。我们要做的就是用我们的耐心让我们的学生快乐起来,成绩提高上来,让自己内心有一种学生问候与念及的满足感,让自己有一种学生功成名就的自豪与欣喜。现在我能理解彭维维老师在青年班毕业时谈到学生谈到孩子时双眼包含的泪水,一切都时因为我变成了一个母亲老师,我愿意用一颗包容的心去等等我们的可爱的孩子,孩子你们慢慢来。

读《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篇4

本来我对龙应台这个名字一无所知,更没有读过她的书,甚至不知道这世间还有如此有个性的名字,刚听到这个名字的时候我还以为是一位男士作家,而后感到非常羞愧。多读书,读好书,对于读书我总显得那么的滞后。这学期,学校鼓励我们教师多读书,而且过段时间久会给我们准备一本书,开学初我拿到了《孩子你慢慢来》这本书。在搜索中我才发现这是一本很畅销的书,适合广大的母亲和教育工作者来阅读,作为一个男士的我也对这本书产生了好奇,我觉得教育是相通的,开始很想去深入地了解她。

一拿到这本书,看见的是封面,上面有一个母亲笑着看着远方,母亲胸前站着一个孩子,望着母亲的脸,封面的背景全部为黑色,给我沉闷、压抑的感觉,从拿到这本书的时候起我就没有认为封面跟书的内容有什么关系。在阅读的过程中我才慢慢发现了其实不光是封面,而且里面的每张插图都是真实的照片。那就先从照片说起吧,看得出来,每张照片的颜色都不是那么鲜艳甚至有些泛黄,家具及汽车也都和现代挂不上钩,即便如此,我却从中发觉每张照片都是那么的温馨--照片中的孩子是那么的可爱,照片中的环境是那么的优美--有绿草红花,也有金黄的落叶。书中没有华丽的词藻,是日记,又像散文。她记录了孩子的成长过程。随着阅读的深入,我对书中的人物有了更深的了解从而也生出很多感慨。

读了这本书,龙应台女士教育孩子的方法值得我和更多的幼教工作者们借鉴。在《寻找幼稚园》一章里,书中龙应台女士也就是文章中的母亲说在华安3岁半时带回台湾,去找幼儿园,但是那家幼儿园有着小学的课程表,孩子因为天气不好而不准到外面玩,孩子都是统一行动,而华安在德国都是自由活动,就是玩玩玩!她会想:这真是三岁的孩子需要的吗?这也使我想起了我问儿子的一句话:“你喜欢幼儿园还是小学的生活?”儿子爽快地回答:“喜欢小学”,我有些不惑,为什么呢?儿子回答:“因为小学里下课可以自由地活动,想怎么玩就怎么玩而幼儿园里老师一天到晚管着我们,没有自由。细细想来也确实如此,幼儿园的孩子自我保护能力差,稍有不慎就会擦伤、摔痛,这是家长担心的事,也是幼儿园考核老师工作的一项内容,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我就会限制孩子的许多活动,如搭积木不可以离开自己的座位,只能坐着搭,先吃好饭的孩子只能搬好椅子看书,不能乱走,走路散步必须得排好对,不能自由走,还有上课、上厕所、吃点心、洗手等活动都是整齐划一的集体活动,孩子稍有调皮捣蛋的行为就会受到老师的批评,我们是否也应该想想,这些孩子真的是我们所需要的吗?

我是一位小学老师,我也很爱学校里的孩子,但很多时候在教育孩子时却会失去耐心而对他们面目狰狞。读了龙应台女士的《孩子你慢慢来》,不禁被她内心深处的母爱和款款深情所打动,文中所描述的一位母亲照顾教育两位儿子的生活点滴,宛如涓涓细流抚平了我躁动的心灵。平时班级里孩子的顽皮,天真,可爱历历在目,“妈妈,起床啦!”安安用手撑开妈妈紧闭的眼睑,像验尸官撑开死人的眼睑…..这方佛就是昨天的孩子。不知从什么时候,我对孩子少了一些温柔,多了一些粗暴。现在细细想来,我和大多数老师一样,对自己班级的孩子寄予了太大的希望,给他们过多的要求,所以在教育孩子时难免会急躁,而不会让孩子“慢慢来”。

我终于合上了《孩子,你慢慢来》这本书,这是一本让我久久不能平静的好书!这本书有太多的内涵,在阅读的时候,我不仅想到了自己作为一名小学老师与龙应台的差距,同时我仿佛也跟着龙应台女士共同的温习了一遍做一名好老师的感受,因为我还没有孩子,所以还不能细细的咀嚼她育儿的经验,经历,感受,但是却对美好将来充满了憧憬。

孩子宛如植物,生长有个体之别,有时令之分,教育不是赛跑,人生更不是。作为老师,作为家长,请多点耐心,给点时间,等待孩子的成长,教育是慢的艺术。

教育孩子,请慢慢来。

读《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篇5

我用了一个月的时间把龙应台的《孩子你慢慢来》看完了,躺在沙发上看着书,嘴角禁不住一次次上扬。这样美好的感情,这样温柔的成长,让我心亦变得如斯温柔。

龙应台一贯以尖利敏捷的文风著称,但这对孩子成长的点滴记录,每一个字都是那么的柔软,是一个母亲从心里流出来的潺潺溪流,两岸风景无有突兀,但美如画卷。故事讲的是龙应台经历两个儿子幼年的成长中以及过程中的所感所思。文字里的“妈妈”是那样可爱的一个中国女子,她在自己的异乡、儿子的故乡,用爱与理智抚育上天送给自己“作为女人的礼物”,用心地感受生命与这个世界最初的接触,感受他们在成长中的喜悦与泪水。文中没有跌宕的故事情节,没有峰回路转的曲折,但有无数的忍俊不禁,无数的低回温柔。成长,是如此可爱的过程;母亲,是这样一个温暖的字眼;孩子,是这样的让人心生温柔……

所有的育儿书都告诉我们,在孩子的成长中出现了这样那样让你无奈的事必须控制自己的情绪,但在面对孩子时,所有的定力似乎都要打个折扣。我们忍不住要拿自己的孩子去和别人家的孩子进行对比,认为他样样都不应该落后,我们希望他有出乎意料的进步,却不能容忍他有任何形式意义上的退步。

是的,我们在潜意识里把自己对生活的期许都加在了孩子身上,希望他强大,希望他优秀,希望他不要惹麻烦。却忘记了,他才是自己生命的主人,一切进步与成就都有发生的时间和规律。

看过龙应台的《孩子,你慢慢来》,深刻地感悟到应当学会宽容与等待,慢慢地,等待那些生命的必然的到来,等待生命的慢慢成长,这需要温柔的坚持。是的,我们不要做强人,就让我们恢复温柔的本性,让生命恢复它本来的美丽面目。

现在中国的家长,为了不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说白了其实是为了自己的面子,就让孩子早早地进入早教班。以至于现在的幼儿园提早变成了小学,孩子们要上认字课、美术、音乐、体育、算术,还有英文……过早学会识字的孩子便在入学后坐在教室里发呆,因为他们都已经学过了。而其他没学过的小伙伴们却叽叽喳喳兴奋地发现字的世界,“那种快乐,确实像一个盲人突然看见了世界,用张开的眼睛。”或许幼儿园里不教认字是对的,急什么呢?童年那么短,那么珍贵!

读《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篇6

很喜欢读龙应台的文字,她的文字很接地气,让人可以感觉到真实的人生,文字浅显易懂却饱含生命的气息。作为一个作家,她有着渊博的学识,作为两个孩子的妈妈,她对待生命的态度让我敬重不易,尤其是在《孩子,你慢慢来》一书中她从一个普通妈妈的角度观察孩子的成长过程,文字细腻而深情,从文章的封面语:"我在石阶上坐下来,看着这个五岁的小男孩,还在很努力地打那个蝴蝶结:绳子穿来穿去,刚好可以拉的一刻,又松了开来,于是重新再来;小小的手慎重地捏着细细的草绳。淡水的街头,阳光斜照着窄巷里这间零乱的花铺。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这个孩子从从容容地把那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孩子你慢慢来,慢慢来。"简单的文字中传递的是一个母亲的简单的内心独白,对孩子的成长的点滴都有独到的感触。文字带入感很强,边读着这样的文字,感觉一切都是那般美好,孩子就像是一个小小的七彩万花筒,每天都会带给你不一样的惊喜。但是现在的社会节奏太快,我们每天疲于生存线,来自各种各样的压力,让我们一直像陀螺一样的转啊转啊,很难有时间真正停下来,完完全全的陪陪孩子,用心的去聆听他们,参与他们的成长。

本书中有很多关于亲子方面的沟通及家庭关系的想法,例如初为人母的欣喜和彷徨,夫妻关系和亲子关系如何平衡,有了二宝后,如何帮助大宝的度过爱被分割......很多人不明白为什么要生孩子呢?其实这个问题也被人问到过,为什么要有孩子呢?老一辈的人会说为了传宗接代啊,为了养老......现代人文艺一点的说法可能是:为了让我的生命过程更完整啊!仔细想想,这些想法其实是极端自私的,凭什么要拿别人的人生来完整你的人生呢?曾听过一种说法,一个小孩子的.降生,不仅仅是一个小生命的到来,其实是在重新塑造一种人生,一个崭新的人生,像白纸一样,随意渲染。最常听的话是,我千辛万苦生了你,你一定要对的起我,长大了要报答我......孩子需要感激你的不是你给了他血肉之躯,这是你的选择,他无需为你的选择买单。后天你如何去塑造他的灵魂更重要,他是独立的个体,有独立的灵魂,倘若去仔细观察生命的历程,你会惊诧于一切好像是计划好的,每天每时每刻他都在努力的成长,从蹒跚学步到牙牙学语,每一个生命的阶段好像是按照剧本演绎出来,看似相似的过程,每个生命的性格特点又千差万别......如何尊重生命的差异,也是我正在思考的问题,龙应台在和孩子相处的过程中,耐心的对待孩子犯的小错误,允许孩子去犯错,和孩子平等的角度去看待问题,从妈妈的角度看孩子的世界,不难;难得的是妈妈会蹲下来,保持和孩子一样的高度——我们是一样的生命,我们彼此尊重,我们一起成长。 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包括曾经的我,或者是迫于无奈或者是一贯思维,孩子从离开母体后好像就和自己没有多大关系了,我们把一个小生命带到这个世界上,他来到了我们身边,我们的义务和使命才刚刚开始,我们不是仅仅给予衣食住行,把他养大,育的过程应该是同等重要的,和孩子的情感链接及价值观的影响,和生命成长的过程你的参与和影响离不开。我们常说的原生家庭,其实更多的是原生的一些生活习惯和价值观,对于孩子的影响可能是一生的。我很欣赏书中对于这点的看法:“母亲以一种安静的,潜移默化的方式,把我教育成了一个“像一株小树一样正直”的人!”我更想说的是,父母,因为孩子是两个人的,丧偶式育儿现在并不罕见,这样的爸爸一直隐形缺席孩子的成长,长大后,孩子自然而然就缺少了和父亲的链接,这样的链接需要时日,非一朝一夕能够建立。

读《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模板6篇相关文章:

逗孩子读后感模板8篇

雪孩子读后感模板5篇

未来的你观后感模板8篇

狼的孩子读后感模板5篇

就这样慢慢长大作文700字6篇

读边城读后感模板6篇

读大学读后感模板6篇

读柳林风声读后感模板6篇

读《活着》读后感800字模板6篇

读孔子的故事读后感模板6篇

读《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模板6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