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通用7篇

时间:
Youaremine
分享
下载本文

通过写读后感可以加深我们对书籍的认知,书写一篇读后感帮助深化同学们对名著知识的领悟,下面是好文档范文小编为您分享的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通用7篇,感谢您的参阅。

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通用7篇

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篇1

冬日的阳光浅浅淡淡,透过玻璃窗,洒在桌上干净柔和。路上行人不多,偶尔会从附近传出几声鞭炮响,节日的城市没有想像中的喧嚣。儿子趴在书桌上写作业,我倚在桌边,展开书,心也安静下来。今天要读的,是龙应台的《孩子,你慢慢来》。

这是一本记录作者龙应台的两个孩子成长的散文,平凡的事件,浅显的文字,展示着孩子的天真与母亲的欣喜。印象中的龙应台是《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里急公好义、言辞尖锐,为社会文明振臂疾呼的女中豪杰。而这里的龙应台充满母性的温情,活泼温暖的语言,还原出一幅幅温馨的亲子画面。让读者看到、听到、感受到,然后若有所思。

在教育孩子方面,她有自己的方法。她用母爱引领孩子认识世界,随时随地耐心地教孩子认识自然万物——天上的云、地上的花、路上的车……她和孩子们一起救出落难老鼠、照顾阳台上的“客人”、放飞蜻蜓……她用身教告诉孩子要善待生命,热爱自然。孩子的教育任重道远,做母亲的有时也有迷惘:要不要让孩子接受中国文化的传统教育?怎么跟孩子解释“神话、迷信、信仰”的不同?怎样给孩子讲《水浒》中的好汉行为?……母爱渗透在生活中的细微处。母亲在耐心地付出,安静地等待孩子的成长。因为她懂得:爱,首先必须是对幼小生命的尊重,而尊重缘于平等。因为她懂得:他的名字叫做“人”。也因此,她会考虑孩子的想法,哪怕孩子还很小;当孩子犯错误的时候,不会去简单粗暴地指责……这个伟大的母亲,不露声色地给了孩子——善良、正直、诚实、担当……

“有些经验,是不可言传的。”慢慢来的或许不仅仅是孩子,或者说我们还都是孩子。慢慢来,因为成长需要时间;慢慢来,因为享受和品位也都需要时间。

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篇2

总会有个天使因你而来 ,并让你明白生命全部的意义!有没有想过,你要孩子是为了什么?传宗接代?养儿防老?而我是为了参与一个生命的成长,参与意味着付出与欣赏。孩子不求完美,不用替我们争门面,不用为我们传宗接代,更不用帮我们养老。我们只要这个生命存在,在这个美丽的世界走一遭,让我们有机会和他同行一段。我们总是说我们在无条件的爱着孩子,其实孩子更是无条件的爱着我们,他们可以承受我们的脾气,事过之后依然天真无邪的对我们微笑,他们可以承受我们的错误,事过之后依然会紧紧的拥抱我们。孩子会毫无吝啬的,向我们表达自己的情感、喜爱、笑容。虽然也有被气着和失去耐心的时候,然而,孩子却在不知不觉中向我们展示了生命中最初最美好的一面。孩子的眼光是率真的,孩子的视角是独特的,我们家长放慢脚步,把自己主观的想法放在一边,陪着孩子静静体味生活的滋味,倾听孩子内心声音在俗世的回响,给自己留一点时间,从没完没了的生活里探出头,这其中成就的,何止是孩子。

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篇3

最近,不爱看书的我,居然把《孩子你慢慢来》这本书看完了,当我打开《孩子你慢慢来》的第一页的时候,我便被这本书吸引了。

?孩子你慢慢来》这篇文章,是本书的开篇。作者描述了在花店买花时看到的一个情景:一个5岁的孩子,非要自己动手给花束系上蝴蝶结,而作者就那样坐在斜阳浅照的台阶上,愿意静静地等。在等待的过程中,作者追叙了一个昔日冰冷的事实:一个追不上别的孩子功课的女学生,带着自己的弟妹,跳进了冰冷的河里。由那凄惨的一幕,作者想到了,孩子,你慢慢来。

?孩子你慢慢来》,心中有这样一些情愫在荡漾——感受做一个妈妈的甜蜜和幸福、回忆做一个孩子的童真和快乐、亲近小植物小动物时的欢欣和好奇。这些感受凝在一齐,让人很难说出到底正因什么而感动,而喜悦,而舒畅,可确实就是能听到自己的笑声不断,轻轻带过的那种笑。

其实每一个孩子都是如此纯真、可爱、充满好奇心,无意中能给成人最大的喜悦和安慰,但不是每个妈妈都像安安的妈妈一般耐心、细心。而我们应对着这么多孩子的教师又何尝不是如此。孩子们从感知父母家人的抚爱开始,认识周边的寸土、花木、虫鱼,了解身边的人和语言,然后再渐渐接触更多无形的东西,他们开始知道人间有美丽的传说和信仰,也有残酷的战争和杀戮。这一条长长的细细的成长之路,一切都要慢慢来。在一个班级的孩子的认知水平和家庭环境地的不一样也使每一个个体的成长不一样。我们老师是不是也能对慢一些的孩子们说一声:孩子你慢慢来呢?

?孩子你慢慢来》这本书值得每个人都去看一下,十分的精彩和搞笑。

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篇4

一直以为龙应台是女中“豪”杰,她的文章正如她的名字一样——豪气万丈。但是,品读了《孩子你慢慢来》一书之后,让我看到了她久藏背后的另一面,一改在我心中的印象,原来,她还细腻、柔软、温情、耐心、极致。

龙应台用质朴平淡的语言将自己如何陪伴两个儿子——安安和飞飞成长的故事叙写得生动活泼、滑稽可爱,同样做为母亲的我,在这质朴平淡的背后能感受到她对两个孩子的珍爱和倾注。因为真实,所以它具吸引力,拾起这本书我便几乎不肯放下了。

读完这本书,我还以一名教师的角度审视了这本书,我有以下感受。

第一,让我非常之敬佩的一点——耐心!在我的记忆中,小时候妈妈会训我、骂我、对我感到不耐烦,有时还会把我晾一边,要是一直纠缠于一个问题的话定会自讨没趣地收到各种“惩罚”。在我的身边,我的弟弟,或是小伙伴的妈妈也总有打骂他们的时候。但是龙应台老师对于孩子的教育充满了耐心,她不会厌烦于和安安的对话以及安安的问题,反而还会和安安互动,满足孩子的好奇,解答孩子的疑惑,甚至引发提问,从不厌倦,哪怕安安的话还说不完整、表达不清;她可以讲一百回的《西游记》;她还可以帮孩子们拯救那“恶心”的老鼠……。

教师,是个需要耐心的职业。面对学生的反复提问,面对学生的重复错误,面对学生的调皮捣蛋,面对学生的幼稚要求,教师应当如何面对?从龙应台老师身上一一可以习得,继而内化,付诸实践。

第二,要理智地选择教育材料。书中提到《白雪公主》、《小红帽》、《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等儿童读物,他们凭借角色的成功塑造、善恶分明、故事情节之引人入胜等优势已经流传至今,为孩子们喜爱,但是其中诸多血腥场面、各种残忍手段的描绘确实应当引起社会、家长和教师的重视,这些真的适合讲给幼儿和儿童听吗?听到这些“精彩”杀人场面,不管是近看他们微弱的判断力和极强的模仿力,还是远看他们品质和意识的养成,我们应该想想是否适合将这些内容从小就代代相传?

教师的职责之一是正确选择合适的材料和内容,而后呈现和教授给学生,教师的职责不仅是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学习资源是丰富多彩的,我们不能剥夺它的丰富,但我们可以成为为学生服务的过滤器,保护好孩子们难得的纯真、温和和善良。

……

龙应台是一个成功、称职的的母亲,这一切,都源于她对孩子伟大而又无私的爱。我想要成为一个成功、称职的教师,必然要有大爱之付出,这也是我努力的方向。正如于漪老师所说“师爱要超过亲子之爱,亲子之爱是基于血缘关系的本能的爱,师爱带有鲜明的理性色彩,包含着崇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读了此书以后,我觉得我是好人,因为我喜欢孩子,很喜欢!

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篇5

孩子本来就是天使,是上帝特别送给妈妈做女人的礼物,很喜欢书里这句话。

结婚之后一直想赶紧怀孕,但是过程并不顺利。现在回想那个不顺利的过程,觉得还蛮傻的,当妈那么累,何必这么着急?为何不好好享受空闲的日子。也有生了孩子的朋友这么劝说过,可是那会儿哪里能理解,只觉得那是她们甜蜜的抱怨而已。走在妇保大楼里,不同的大楼,后面大楼是去产检或者生产的,前面的是门诊,像我这样为了准备怀孕接受各种检查跟治疗、拿药、做b超的。别提自己有多羡慕怀着宝宝的人了,自己一个人的时候也会低下头摸摸自己肚子,在想我的baby什么时候来?

虽然备孕跟怀孕过程的有点艰辛、难熬,但是我的kk还是顺利地出生了。比起迎接初生儿,能够吃医院分配的藕粉、米汤,饱饱地喝一碗流食更让人幸福。嗯,这是我当时最深切的感受。后来虽然能吃饱,能大鱼大肉,但是两口子都没法再好好睡觉了。

紧张、压抑这些情绪从孩子出生后一直到他8、9个月一直控制着我。作者大儿子描述的她的妈妈,出生在传统、保守的家庭,却崇尚自由和理想。是,原生家庭、生活环境影响着我,但是我又希望kk能生活地更自由更独立。自由、独立,我该怎么引导孩子?我该怎么告诉家人我希望他们支持我,一起努力给他一个更好的环境。

孩子抬头、翻身。爬行、站立、走路,第一次发烧,拒绝奶瓶,不好好吃辅食,不好好吃饭……各种第一次常常让我很焦躁,急功近利;中国的环境、家庭成员的认知等等,很难让自己像作者一样做妈妈。但是没有人能在一个理想化的环境中成长,我们甚至不知道理想的成长环境是怎样的。

龙应台是个很棒的妈妈,她细腻,她充满爱,温柔而坚定。怎能不让孩子爱上这样的母亲呢。细心的引导,耐心地陪伴;理解,把自己融入孩子的世界,用孩子的视角看事物;倾听,听他们说,认真地、及时地回复;尊重,视他们为“人”,独立的生命。

珍惜陪伴他成长的每一分钟,让孩子慢慢来,我们也需要慢慢来。未来的日子我希望我们能成为会为他、他的探索和发现而高兴的父母;帮助他适应环境和独立生活的父母。

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篇6

每次因为孩子,因为学生让自己心情变得极度烦躁的时候,我会轻轻打开龙应台的《孩子 你慢慢来》……就这样,在一个个静谧的午后,感悟书中美好的感情,感悟书中温柔的成长,我的心亦变得如斯温柔。

龙应台的文风一贯豪气,但在本书中她以一个母亲的角度,用她细腻的文字,轻轻柔柔的将她对孩子们的爱刻进每一个读者的心里。文中没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也没有什么隽永的哲言,唯有无数次的忍俊不禁,无数次的低回温柔,无数次地用行动告诉我们成长需要等待。诚如斯语:花开须有时,唯有静待之。

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焦虑和急躁充斥社会的每个角落。整个社会都在高喊:“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冯钢说,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家长焦虑不能完全避免,但当焦虑成为一种社会群体性疾病,并且非理性地互相传导蔓延时,那么在这个群体中最脆弱的那些人,一定会出现不理智的行为。而这些行为的承受者是他们自己的孩子。于是,千万家长摩拳擦掌,整装待发。孩子们收拾起童心,规范地坐在课桌前,从“你我他”到“123”而后又是“abc”,从钢琴到小提琴而后又是琵琶古筝,从画画到书法而后又是围棋象棋……林林总总,家长用自己曾经想学的,认为孩子要学的种种课程填满了孩子的童年。结果是或许培养出很多’神童”“天才”,但很多孩子过早地被激发潜能,导致后劲不足,未来发展平平……还有很多孩子因此而丧失学习积极性。这种拔苗助长的教育,毁了孩子的天真烂漫,毁了孩子天生的创造力。而家长无疑是造成这一切的罪魁祸首。鲁林岳说,“家长被高考绑架还可以原谅,但是如果被广告左右就太不合格了。”

而作为一名老师,我也希望自己教授的东西,学生可以很快消化,可以做到孔子所希望的:举一隅以三隅反。是的,我们在潜意识里把自己期许都加在了学生身上,犹如很多家长把生活的期许都强加给孩子一样,希望他强大,希望他优秀,希望他不要惹麻烦。却忘记了,他才是自己生命的主人,一切进步与成就都有发生的时间和规律。于是,我们这些老师也在不知不觉中变成了家长的帮凶。看着龙应台的《孩子,你慢慢来》,深刻感悟到应当学会宽容与等待,慢慢地,等待那些生命的必然的到来,等待生命的慢慢成长,这需要温柔的坚持。是的,我们不要做强人,就让我们恢复温柔的本性,让生命恢复它本来的美丽面目。

想起龙应台《孩子,你慢慢来》中的卷首语:“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这个孩子从从容容地把那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孩子你慢慢来,慢慢来。”

龙应台看着那个五岁的孩子,用草绳打个蝴蝶结,她愿用一生的时间去等,等他五岁的手指把这个蝴蝶结扎好。扪心自问,我有她那样用一生去等的耐心与勇气吗?

很多人说教育孩子就像牵着一只蜗牛在散步。不如放下那条绳索,陪伴着走孩子必经的路,和孩子一起走过他孩提时代和青春岁月,虽然也有被气疯和失去耐心的时候,然而,孩子却在不知不觉中向我们展现了生命中最初最美好的一面。孩子的眼光是率真的、孩子的视角是独特的,我想当我们教育孩子能够放慢脚步、放松心情的时候,我们的孩子将获得蜗牛的世界,遇见广阔连绵的美丽风景。

曾经看过这样一幅漫画:一个小女孩依偎在一只大大的蜗牛旁,脸上写满了疲惫与无奈,蜗牛安慰她道:“孩子,你慢慢来,世界一定会等我们的。”孩子感激地答道:“谢谢你和这个世界!”

孩子,请你慢慢来;成人们,对于孩子的教育,也请你们慢慢来啊……

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篇7

看完《孩子你慢慢来》是一个内心纠结的过程。一边,我迫不及待想知道更多的安安的成长趣事;一边,我又担心太快把它看完了,怕那美丽就如昙花一现。后来真的就看完了,平平淡淡地过渡到最后,毫无察觉。因为,这并不是故事的最后,安安还在继续着他的生活。所以小说的结束也就不需要一个形式上的结局。而我也不再惧怕美丽就这样被画上句点,因为我知道,更多的好作品在等着我。我想要在大学还剩不到两年的时间里看更多自己喜欢的作品。毕竟毕业后,无论是直接工作还是继续学习都好,我可能都不再有这样好的机会和心境来品味这些简单朴实的文字。或许那时,我会整天埋在学生的作业里忙着批改;又或许,我会没日没夜地忙于搜集各种数据信息,然后废寝忘食地写学术论文和分析报告。这样的心情有点趁年轻赶紧游戏人生的感觉,可是谁也没法说这有什么不好。我知道,没有哪个应聘者会把自己看过几部童话、几部亲情故事写进工作简历,也没有哪位学者会把童话里的故事当作论证的例子来支持自己的一套理论,这样看起来,即使是莎士比亚的剧作也是无用的。可是,什么才是有用的呢?很多时候很多人连自己想要的是什么都不知道,这样谁又能看清真谛在世界哪个角落呢?

越来越爱纯粹朴实的东西。因为最真最美最动人的情感往往孕育于朴实。你看,一个憨厚淳朴的果农和一个雍容华贵的国王种的果树结出的果子,谁的会更芳香更甜美呢?

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通用7篇相关文章:

孩子与海的读后感通用8篇

云上的孩子读后感通用8篇

陪孩子的读后感通用5篇

孩子与海读后感通用5篇

与你同行作文通用8篇

你,真善良作文通用6篇

有你同行作文通用5篇

你喜欢的菜作文通用5篇

我想你作文通用8篇

你身边的人作文通用5篇

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通用7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