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作文的练习,我们能够培养持久的写作习惯,我们在写作文时,应该保持积极的态度,享受创作的过程,以下是好文档范文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家乡风俗的作文8篇,供大家参考。

家乡风俗的作文篇1
我出生在一个美丽的城市,泰州,泰州是一个美丽的城市,梅兰芳,施耐庵,郑板桥等名人也是泰州的,今天让我来向你们介绍介绍泰州春节的习俗。
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中最重要的节日。
除夕夜,人们通常叫它30晚上。这一天,一家人会团聚在一起,要吃团圆饭,说到团圆饭可真让人垂涎欲滴,鸡鸭鱼肉一个不少。吃完饭后,一家人会坐在沙发上观看春节联欢晚会,看完后已经是第二天的凌晨了,我们会相互道一声新年快乐,变随着窗外噼里啪啦的爆竹声入睡了。
大年初一早上,早上人们早早起床,穿上新衣,坐在饭桌前,品尝着美味的'干丝。吃完饭就到了,孩子们最喜欢的时候了“拜年”,孩子们会向长辈们拜年,因此他们就会得到许多压岁钱。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和“祟”谐音,晚辈们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拜完年后就可以出去玩了,晚上一家人又团聚在一起吃晚饭,晚饭后,孩子们拿着事先准备好的爆竹和自己兄弟姐妹们玩了。
初七初八春节就应该结束了,孩子们收心上学,大人们好好上班。
这就是我们泰州春节的习俗,听到这里,你想来我们大泰州吗?我们会张开双臂欢迎您的!
家乡风俗的作文篇2
除夕的夜晚一过,便到了初一,初一这天家家都是要去祭祖的。
初一早上妈妈早早地起床,早拿去祭祖的东西打算好放到篮子里。篮子里有猪肉有青菜和米?,还有香,蜡烛,香纸。爸爸的手中还拿着鞭炮。
我们走过了一座桥,走到了山下,来到了坟墓前。我们将蜡烛点燃插在烛台上,再将一把香点燃了。每个人分几个。拜三拜再把香插在小香炉上。之后就是烧香纸了,把香纸叠起来,在烧是为了让它烧的更快一些之后就是放鞭炮了,这时候我便逃的远远的,生怕鞭炮炸到自己身上,而声音也是响彻云霄。
回到家里后,我们在烛台上插的蜡烛,在小香炉里插上三根香放在爷爷奶奶的`遗像前。
哦,我们在上午是不能吃荤食的,必须吃素食在下午三点钟后,我们要开始祭拜了张实物摆在遗像前拜三下,然后在院子里放鞭炮放烟花。惟独这些大事过后,我们才可以吃荤食。
这就是我们家乡在祭祖时的规矩,风格别出心裁,我为我们家乡别出心裁的规矩而感到骄傲与自豪。
家乡风俗的作文篇3
看了老舍先生的《北京春节》之后,也想一展我们家乡春节的风采,快来瞧瞧吧!
腊梅花的香气充满了整个小区,我就喜欢这梅花香,不为别的,只为腊梅一开就要过年了!这花香也算年味儿吧。随着浓浓的年味儿,我们迎来了春节的前奏——腊八。腊八一大早妈妈就起来忙,原来是熬腊八粥,什么红豆、绿豆、黑豆……什么花生、枣子、葡萄干……什么大米、小米、黑米通通放进去,不一会儿便有了香味儿,这浓浓的粥香也是一种“年味儿”。
过了腊八,我就开始盼二十三过小年儿了,这天是大年的“彩排”,这天过的`好,大年也就更好。这天是要祭灶神的,还得用麦芽糖祭灶神,据说因为麦芽糖黏,黏住灶神的嘴不让他说坏事,也有的说,因为麦芽糖是甜的,可以让灶神的嘴巴甜,只言好事。二十七这天我们全家大扫除,好表现出新年新气象,上午我们把床单、窗帘、台布……全部洗干净。把地扫一遍,拖一遍再擦一遍。二十九这天早上要去买年货、对联。一到商店,那真是人山人海,擦肩接踵,衣服都快被挤掉了。回来要把窗花、对联全部贴上。下午还要炖肉,包饺子。包饺子时还要包三、四个“钱饺子”,谁吃到的多,谁在新的一年交到的好运就多 。
大年初一,早上早早的就要起来拜年,拿压岁钱。小孩们最喜欢过年,尤其是初一、二,因为有压岁钱拿嘛!但可不是白拿,还要叩头如捣蒜。
家乡风俗的作文篇4
每年的元宵节,我的家乡都会举行一次隆重的板凳龙。那是非常隆重的节日,家家户户张灯结彩,人们走亲访友,热闹非凡!
天黑了,祠堂的活动场上锣鼓声响起,舞龙仪式即将开始。他们有的敲小鼓,有的打铜锣,还有的打铜镲,咚咚咚……当当当……
我好奇地凑前去,定睛观察。原来盘踞的龙身还没拼好,由一条条板凳拼组而成,每条板凳上各安装着一个灯笼,这就是我们村的特色“板凳龙”。每家每户分管一小节龙身,由家里的青壮年负责扛举板凳龙在全村穿行,以此庆贺丰年。突然,响起一阵阵高昂的喝彩声,巨大的板凳龙出发了。村长高声喝彩:“祝愿全村风调雨顺!祝愿全村五谷丰登!祝愿全村人民平安顺利!”在村长带领下,大伙都齐声应和。金碧辉煌的灯饰散发着金灿灿的光芒,村民们心里都乐开了花。
紧跟在板凳龙尾巴的小伙伴们拼劲地敲锣打鼓,我也使劲把铜锣敲得砰砰响。有个姆妈认出了我,拉着奶奶的手,笑眯眯地说:“阿命,长这么高了!明年也可以去舞龙了!”姆妈的话说得我心里痒痒的。奶奶抚着她的手说:“是啊,一晃眼我们都老了。以前元宵节只能摆几把花生招待亲戚。现在大家都准备了各种各样的甜点,多丰盛呀!日子真的越来越好啦!”
板凳龙在村落里时而蜿蜒迂回,时而急速前行,火红的灯光把板凳龙渲染得十分威猛。五彩的龙头在青壮年的肩膀上晃动,花花绿绿的龙鳞闪闪发光,铜铃般的眼睛射出两道金光,犹如一条神圣的金龙。在村民们激昂的喝彩声中,整个村庄都陶醉在欢乐的海洋里。
咚咚锵,咚咚锵!震耳欲聋的锣鼓声散发出无尽的喜悦。五光十色的烟花把夜空装扮得鲜丽炫目,金灿灿的板凳龙好像在祝福家乡越来越美好。
家乡风俗的作文篇5
我的家乡在河北蠡(li)县,地处华北平原中部。这里没有什么好的景致,只有挺拔的白杨怀抱着小小的村庄。但是,这里的地是亲的,因为我的童年就是在这里度过;这里的人是亲的,因为这里有我的爷爷、奶奶、大叔、大婶、表哥、表姐们……虽然我的家乡并不美,但是我爱我的家乡。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家乡的人们也富起来了。家家户户有了彩电、冰箱、摩托车,有的还盖起了二层楼,生活简直是芝麻花开节节高。 然而,伴随着这大好形势,出现了许多让人惊讶、不解的事。
去年寒假,我们一家回老家过年,刚到家住下,就赶上一位70多岁的老太太病逝了。她的儿女们为她操办丧事,可真够忙乎的。出殡那天好不气派,光送葬队伍就拉了500多米长。队伍前面的吹鼓手们,个个摇头晃脑吹奏着哀乐,“入情入景”,可起劲了!接着是八个壮汉抬着一个刻着花纹的木棺材。棺后面是头戴白帽、身穿白衣、腰系麻绳——披麻戴孝的孝子们,他们举着灵牌。撒着纸钱,还一步三磕头,那哭声、哀乐声、炮声汇合在一起,几里外都听得到。
着,又一群人过来,又一件“新鲜”映入眼帘。只见几个着用彩纸糊起来的“童男童女”、“金山银山”、“肥猪肥牛肥羊”,还有现代化的“彩电”、“冰箱”。听妈妈说。这些是供死者在阴间用的,都要在坟头烧掉。我感到纳闷:死人还用得着这个?
送葬的队伍走过去了。这仪式还没有完。晚上,又摆了二十桌酒席,请来吊孝的人享用。这样一连闹了三天三夜。
那天我问妈妈:“那老人活着的时候怎佯呢?”妈妈告诉我,老人家在世上时可受了许多罪,她辛辛苦苦把儿女养大,她的儿女却都不孝顺她,她一个人独住一处无人照顾。我听了更不理解:这么一次葬礼,少说也得花几千元.怎么这么挥霍?与其这样,不如在老人生前好好侍候。 更令人不解的是,现在农村红白喜事家家都这样办,有时还互相攀比,看谁家最阔气。难道大家富了,钱就可以大肆挥霍吗?
带着这个疑问,我回到了家。不久就听说县里已成立了“风俗改革委员会”。是啊,家乡这个风俗是应该改一改了。我多么望家乡人民都能够富裕不忘“勤俭节约”呀!这样,我将更爱我的家乡,更爱家乡的人们。
家乡风俗的作文篇6
莒国历史,源远流长,这里的春节必然会随着几千年的历史与文化而丰富多彩。
记忆中的春节从腊月中旬就开始了,大家纷纷忙着看望亲朋好友,乐不可支。临近小年,大家又开始购买糖果、柿饼等年货,等腊月二十三晚上祭祀神仙,尤其是灶王爷。过完小年,人们就见缝插针地打扫房间,将自己的家收拾得一尘不染。
盼星星,盼月亮,久违的除夕终于到来了。这天,我总是先帮助爸爸把各种福字贴好,接着便能随心所欲地玩耍了。夜幕逐渐降临,妈妈端上一盘盘色香味俱全的饭菜,整整齐齐地摆上六只酒杯和六双筷子,姥姥倒上三分之一的白酒,倒三次,间隔约五分钟,说是先让神仙来吃。姥姥到阳台烧事先叠好的宝和打好的纸,我则给天底下各路神仙,家里的观音老母、灶王爷、财神爷烧香。大家一起磕头,以示尊重,祈求保佑。
神仙们吃完,我们一边看着春晚,一边相互敬酒,共享年夜饭。在精彩春晚的陪伴下,不知不觉就到了十二点,爸爸下楼放鞭,妈妈去煮水饺,我再把香烧一遍,吃几个饺子,倒头就睡。
一觉醒来,便是大年初一。先祝福家人一句“新年好”,穿上崭新的衣服,给长辈磕头拜年,说吉祥话,长辈就赠与红包。接下来的几天,无非就是拜年、待客,春节忙碌的影子也渐渐远去了。
年年岁岁,我们一如既往地过一年一度的春节,累并快乐着。
家乡风俗的作文篇7
过年啦!过年啦!
新年的脚步滴滴答答,新年的爆竹劈劈啪啪,新年的烟花纷纷洒洒,新年的祝福不能落下。
我的家乡在博兴县兴福镇村高村那里。过年时,通常都吃饺子。
在年三十上午炸年货,炸肯定是用油,过过油的意思是“越过越有”。下午两点左右,男人们准备好给祖先上坟的供品,这里面有糖果、苹果、香蕉、炸的年货有鱼和丸子,还有白酒,再拿上鞭炮告诉祖先过年了!还有香和黄纸(给祖先在另一个世界里花的钱)。男人去上坟,女人在家包水饺,有的人准备肉馅,有的人准备白菜和韭菜,有的人和面,准备好后女人们动手包水饺,我也在一边忙这忙那,把一个个切好的面丸摁扁,在我们还没有包完时,爸爸、大爷、二爷爷、小叔上坟都已经回来了。奶奶对大爷说:“把这上坟的供品给孩子们吃了,代表着祖先保佑着孩子们在新的一年中平平安安、健健康康”。饺子不一会儿就出锅了。奶奶先把刚下好的饺子供给驴和马,叫驴和马背着金子和银子来咱家过年然后把一根长木头挡在门外,意思是不让驴和马走了。年三十下午五点钟放鞭炮,告诉我们过年啦!放完鞭后,我全家人围在一起吃水饺。
晚上八点时,全家人坐在电视机前看春节联欢晚会,直到深夜十二点时听到外面一片鞭炮声,这预兆着20xx年的第一天就要来临了。
到了明天四点左右就起床把包好的水饺下出来,吃完后,我先给奶奶拜年,然后出去挨家挨户地去拜年,直到六点时又会再次听见那响亮的爆竹声。
这就是我的家乡过年的风俗。
家乡风俗的作文篇8
俗话说: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撒白糖,龙船下水喜洋洋。我的家乡在泰州,这里的端午节,在艾香里吃粽子。
端午这天,满街飘着粽子香。家里买了许许多多的粽子,红豆的,红枣的,瘦肉的,花生的,咸蛋黄的。奶奶也亲手裹了些粽子,我在“裹”字上打转。多么生动形象的一个字啊!是给米穿上绿蓑衣呢,像裹着一个白嫩的小娃娃。那架势,有烟火的闹腾,有过日子的隆重。生活如此这般,真是美好。
吃时,我突然想起一种叫艾嵩的草,叶片灰绿中泛白,茎亦是灰绿中泛白,笔直笔直的,香气从茎叶间散发出来。这种香气很奇特,香的苦苦的,醇醇的,却让人闻着很受用。
街上有卖艾嵩的,一小把一小把地捆扎着,插在塑料桶里。家里随便乱插,大门上,窗台上,家神柜,都插上。甚至蚊帐里,也要挂上一小把,家里处处弥漫着艾嵩苦苦的香。
我喜欢这样的忙乱,这样的张罗,这代表着过节呢,代表着我们有粽子可吃。我们在艾香里吃粽子,无忧也无虑。我一口一口的品着它,味道细腻,香滑可口,又粘又甜,白色糯米里掺着红枣的香甜,让人回味无穷。
吃完粽子,我打开电视,观看赛龙舟。龙舟的造型各异:龙头高高扬起,头上犄角格外显眼,龙须随风飘舞。比赛开始了,龙船们像箭一样发射出去。渐渐地,一艘金黄的龙舟超过了别的龙舟,跨过了终点线。
我的家乡的风俗远远不止这些,生活如此这般,真是美好。
家乡风俗的作文8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