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致的作文构思能够提升我们的观察力与描写能力,为了让作文更具深度,适当引用名人名言是一个好方法,好文档范文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家乡风俗的作文模板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家乡风俗的作文篇1
我的老家是汕尾,和其它地方相比,它有着与众不同的风俗。
在正月初一到元宵节,我们中国都称之为拜年。在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时,汕尾人都要大扫除,物和被帐都要进行清洗,谓之“采囤”。因为那时是“神明”上天“述职”之时。
在除夕之夜,汕尾人肯定会和自己的家人,吃上一顿丰盛的团年饭。那时,我们在住宅打扮得焕然一新后,便忙着准备做一年之中最丰盛、最有意义的团圆饭。团圆饭,顾名思义,是一家人在过年时欢聚的饭食,连故去的祖宗也不会忘记。因此,在做年团圆饭之后,首先必须“祭祖宗”。祭祖时,汕尾人将代表祖宗的香炉在神龛上请下来安放在供桌上,然后焚香祷祝,请祖宗用餐。然后按长幼顺序跪拜。体现了汕尾人一直慎终追远、百善孝为先的美德。在祭拜完后,我们会将祭祖的饭菜热好,设大桌于大厅,一家人团圆围坐,这是每个家庭大团圆的美好时刻。
用完餐,汕尾人会开始做明天祭神的贡品——斋菜。斋菜的种类很多,有芋头做的,有番薯做的,也有的是用枣子做的,有的则是用花生米芋头合起来做。
做斋菜的料用完毕后,就开始制作。然后,再把斋菜放在坛子上,拜上两拜,长辈会祝福晚辈,晚辈也会祝福长辈在新的一年里有更大的收获。
在过年时,汕尾人都会买“桔子”送给亲朋好友,或留在家中做个好兆头。桔子的“桔”家乡话读“j-í”谐音是“吉”,有“大吉大利”之意。让人看到桔子就会有一个好的寓意。
这些都是汕尾的风俗,每个地区都会有各自的风俗习惯。风俗是一种传承,是一种文化,祖祖辈辈把这些文化传下来,我们也要去维护这种文化,也要把它传承下去。
家乡风俗的作文篇2
在元宵节前一天的晚上就开始。晚上八点整,“老爷”出庙,十几个穿白色的衣服的人就在“老爷”的后面跟着。“老爷”身高一米,长四分米,宽三分米,穿着金色的衣服,带着红色的斗风,在四个人架的轿子上,真是威风十足。当“老爷”经过时,家家户户都会放鞭炮。当架“老爷”的人要换时,先要把鞭炮放响。然后在换人。每隔四个小时,就换一次人。每隔四个小时,就会有人送来饭。
通过我的介绍,相信大家也有点了解了吧。如果有兴趣的话,我可以做你的`导游,为你服务,让你亲身体验一下。
家乡有许许多多的风俗民情,如新年之夜十二点整,一起放鞭炮;元宵节,三天三夜架“老爷”满街跑;端午节全家一起吃饭,一起划龙舟……今天,我向大家介绍家乡元宵节,三天三夜架“老爷”满街跑吧。
有一次,我因好奇心太强,就走过去摸了一摸“老爷”的头和脸。谁知,被爷爷看见了,接着我就被爷爷拉到“老爷”前两米处,然后,爷爷让我跪在地上,向“老爷”请罪。请完罪后,爷爷训斥了我:“老爷”,是神,不能乱摸、乱碰。”听完爷爷的话后,我转身往后看,看了“老爷”一眼,心里想:“老爷”真有一种神圣不可侵犯的威严。架“老爷”的这种风俗民情表面上是一个快乐的活动,但实质里却是一个严肃、认真的民俗。
家乡风俗的作文篇3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我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来了寒假,迎来了寒假,那离春节也就不远了。
春节,是中国的农历新年;浓浓的年味儿其实从腊八那天就开始了。过腊八的前一天晚上,奶奶就会提前泡好好多种豆子,有的是买的,有的是一年下来种多了的,没吃完的。一大清早,太阳刚刚升起,空气中就迷漫着清烟,家家户户的烟囱里都冒着清烟。熬了几个小时后;让人垂跃欲滴的腊八粥就熬好了,到那时候,不论是谁都禁不住那香味的诱惑,盛上一大碗的。
腊八过后,就得掰着指头过日子了,大人们都在为即将来临的春节做准备,买肉,买酒,买年货,打扫房屋……而小孩就是买过年玩的小玩具。所以,就有了这样一个童谣——二十三,糖刮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买肉……过年最重要的就是“干净”,为了除旧迎新,人们会把家里打扫的.干干净净,一尘不染。为了给新的一年更好的寓意,会家家户户贴春联。“总把新桃换旧符嘛”
年味越来越浓,走在路上,每户人家的门前都收拾的干干净净,大街上也到处红红火火,很多商人在店铺前放着喜庆的音乐,向买家推荐寓意好的春联,一片欢声笑语。好不容易熬到了春节,到了除夕校,一家人欢聚一堂,吃着年夜饭,看着电视,一起守岁。“咚”随着12点钟声的敲响,新的一年正式向我们走来,伴着钟声,重头戏来了,爸爸点燃了烟花,顿时各色各样的烟花把天空装扮的花花绿绿,礼花直冲云霄,“嘭”一声全炸开了,天上顿时五彩斑斓的。又一股冲击般的银光吸引了我的眼球,它向上喷着,落下的火花在空中绽开,向成千上万从空中掉落的珍珠,美极了。
大年初一那天,小孩都争着去给亲戚拜年,说完新年祝福语后,大人们也就自然的拿出了红包。
春节最有意思的就是小鞭炮,三五个小伙伴一起,点了小鞭炮再往人家院子里一扔,“啪”一下,鞭炮就在院子里炸开,里面的人吓了一跳,便会出来找人,这时,几个人就一哄而散,让人找了个空。
伴着欢笑,年结束了。
家乡风俗的作文篇4
说到家乡习俗,我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过年包饺子时里面包硬币的习俗。
就是因为这枚硬币的存在,我们几乎都忽略了饺子的味道了。大家小心翼翼,细嚼慢咽地吃着,生怕一个不小心,硬币就滑进肚子里了。可是在心里,谁又都希望做那个“嘎嘣”一声被咯到牙的“倒霉鬼”。
晚上八点,春晚开始了,妈妈一边看着电视,一边也忙碌地准备起包饺子。我站在桌边,紧紧地盯着妈妈包上硬币的饺子,悄悄地数一数它有几个褶,努力分辨它和别的饺子有什么不一样,可妈妈似乎看穿了我的心思,所有的饺子就像多胞胎似的长一个样儿。我有些泄气,但还是不想放弃,拿牙签在饺子的边上扎了个小洞。做完这一切,我便得意地专心看春晚了。
可是,饺子一出锅,我傻了,简直要崩溃了。一碗碗饺子端出来,哪里有什么不一样?什么牙签扎的小洞,先不说是大海捞针,就算找到了那小小的洞也被膨胀的饺子吞噬了。我在心里暗暗苦,这样怎么才能吃到那个包了硬币的饺子呢!
既然作弊不允许,那只能靠实力多吃,快吃,这样吃到硬币的可能性会大一些。我夹起了一个白花花的饺子“拦腰咬断”,嘴里却只是柔软,唉!没有硬币,尽管有些泄气,但是我绝不能放弃,继续吃。终于在吃第三个饺子时,被梦寐以求的硬币咯了一下牙。我一蹦三尺高,开心到飞起,什么不开心啊通通一扫而空。
可是,为什么过年时吃的饺子里有硬币?这个问题困扰了我好久。问爸爸,爸爸不知,问妈妈,妈妈不知,就连年长的奶奶,也说得不清楚。因此,在好奇心的指示下,我上网百度了答案。
查阅资料后我得知,春节包饺子时包入硬币,吃到带有硬币的饺子预示着在这即将到来的新的一年里会取得财源广进的好运。据说,这是来自于农耕文明时,劳动者对于新的一年财富的美好祈愿。你说,这样一个福气满满的饺子,谁又不想吃到呢?
原来,在春节的饺子里包入硬币这个习俗,还有这样吉祥的寓意啊!我要再多吃两个饺子,多来点财富。
家乡风俗的作文篇5
五月初五,过端午,赛龙舟,粽香艾香满堂飘……这一天,家家户户都忙活开了,插艾草、包粽子,共同欢度这一中华传统佳节。
唐代诗人文秀曾作《端午》诗:“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相传端午节是因纪念屈原而传于世的。屈原是春秋时期楚国大夫,空怀一腔报国理想,却遭馋去职。后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满目疮痍,心如刀割,于五月五日,投汨罗江而死。楚国百姓为了寄托哀思,荡舟江河之上,此后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渡。百姓们又怕鱼虾糟蹋屈原的尸体,纷纷回家拿来米团投入江中,后来演变成了吃粽子的习俗。赛龙舟、包粽子、插艾草等习俗流传至今,成了人们在端午这一天的主要活动。
在我们家,每年的这一天,奶奶都会亲自动手包一篮粽子,有蛋黄肉馅的,有蜜枣莲子馅的,而我最喜欢的莫过于红豆沙馅的。看到奶奶包粽子,我也跃跃欲试。看完奶奶的示范,我也撸起袖子,自信满满地说:“这完全难不倒我!”学着奶奶的样子,我首先将两片粽叶折叠在一起,卷成一个漏斗状;然后在漏斗中放入少许糯米,加入一勺红豆沙,再盖上一层糯米;接着再拿一片粽叶,将漏斗没有封口的地方整个包起来,多出来的.叶子,向两边折一下,这时漏斗就完全封闭了;最后用一根细细的绳子,将刚包好的粽子“五花大绑”,再系上一个活结,就这样,一个可爱的、三角形的粽子便包好了。
粽子包好后,奶奶就放到笼屉里蒸上,不一会儿,糯米混合着粽叶清香的味道,飘散在家里的每一个角落。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着香甜可口的粽子,听奶奶说着古老的故事,别提心里有多美了!
我想,端午节的粽子不仅是舌尖上的美味,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分享!
家乡风俗的作文篇6
今天的老家似乎分外热闹,村口的老树上挂起了红灯笼,拉起了横幅,远处还有鞭炮的阵响,桐庐南乡边的时节到了!
时节里最忙的地方莫过于家家户户的厨房了。这地方打自一上午就炊烟不断,煎炒蒸炸,凉拌果盘,全在为中午那隆重的宴席做准备。农家土灶上多屉蒸笼里热气蒸腾;砂锅里笋干鸭煲 “咕噜咕噜”地冒着泡;锅子里各种小炒在厨师手里上下翻飞。这边水池里哗哗哗的洗菜声,那边挡板上咚咚咚的切菜声,还有灶孔里柴火燃烧的哔哔啵啵声,简直就是一首炊厨合欢曲!
临近中午,客人们陆续来了。这些客人有的是亲戚朋友,有的是朋友的朋友,认识的尽管来,不认识的来了再介绍,多添几个人桌边挤挤,都没关系。过时节就是图热闹,谁家热闹谁家就人缘好,旁人看着也高兴。
爸爸出去迎客,妈妈沏茶切水果,我一会儿敬茶,一会儿取东西,反正是打酱油。爸爸招呼客人们入席: “来来来,吃点水果,嗑点瓜子”说话间,茶果端上来了。
客人们也到的差不多了,便上菜了。第一道菜是闷烧大闸蟹,红彤彤的外形与鲜香的酱汁,令人津从口生。接着什么红烧猪蹄、清蒸鱼、炖牛肉、油焖笋等等都陆续端上。爸爸客气道:“来来来,别客气,随便吃。”大家在你呼我让中入座了,熟悉的,不熟悉的这时候也都聊上了。男人们抿几口小酒,脸色微微泛红,开始说一些工作上的事情,什么生意难做啦,投资谨慎啦;女人们吃了几口菜,也纷纷聊起自家孩子的学习,家常里短的。整一桌上说谈声不绝,笑声不断。主人敬酒,客人回敬,大家举杯同敬,在“砰砰”的碰杯声里祝福彼此,也为时节画上一个幸福的句号。
饭后,人全散了,但闹尚存;宴虽完了,但喜还在;亲虽别了,但情留存心间。时节不就是用来团聚的吗?
家乡风俗的作文模板6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