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是思维的延伸,能够帮助我们更清晰地表达复杂的思想和观念,通过写作文,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批判性思维,下面是好文档范文小编为您分享的我们的端午节作文7篇,感谢您的参阅。
我们的端午节作文篇1
“初一糕,初二粽,初三螺,初四桃,初五插艾……”每当念起这些儿时的歌谣,我就会想起家乡的端午节来。
五味草
家乡在壶公山下。山上的草木青翠,瓜果飘香;山下绿水环绕,田野肥沃。在一片郁郁葱葱的枇杷树边,有着整齐的红砖绿瓦。一派安静和谐的乡野村落,这就是我的家乡,也是明代状元柯潜的故乡。每年端午节来临,我们便会挎上篮子和姐姐一起上山去采艾草,并配上石榴叶、枙子花等合为“五味草”。初五这一天,家家户户门上都会插上艾草,据说艾草会镇邪辟灾。当然在我们看来,只要闻一离那清新又奇异的艾草的清香,对我们来说就是一件快乐的事情,所以每年我们都争着到山上来,采下大片的艾草,也采下大片的快乐。
当然妈妈会用“五味草”给我们煮上好多的鸭蛋,据说小孩吃了还不咳嗽呢?而对我们小孩来说我们总是拿着心灵手巧的姐姐用五彩的毛线编的袋子,装满鸭蛋到处炫耀。吃过午饭,妈妈又会用“五味草”煮鸭蛋的水给我们洗澡,真是又香又舒服,整个夏天都不长痱子呢……
粽子和赛龙舟
在我们的记忆中,端午给人的印象除了玩就是吃。在端午节期间,我们除了可以吃上香喷喷的鸭蛋,还有让人记忆深刻的粽子呢?
包粽子也是端午的保留节目之一。妈妈和阿姨总会买了好多的粽叶,用水少泡着,洗干净码好。粽子的馅一般是糯米,配上绿豆、红枣等,煮熟。然后在妈妈和阿姨的一阵灵巧的忙碌之后,我们小孩便馋猫般围着蒸笼转,等待粽子出笼的时刻的到来……
长大了念书才知道,包粽子的习俗和我国历史上的爱国诗人屈原有关呢?据说屈原跳入汨罗江后,群众为了不让水里的鱼咬着诗人的身体便做了好多的粽子,扔到水里。这样鱼儿有的吃就不会伤害到诗人了。于是,为了保护并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后来有了更为热闹的“赛龙舟”。
我们的端午节作文篇2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传统的节日——端午节。端午节,我们家乡有很多有趣的习俗。
比如说划龙舟吧!节前一个月,龙舟队的队员们就开始紧张地练习。住在河边的我家每天凌晨都在他们的口号声中醒来。那豪迈有力的呐喊声让我们一天都充满了精气神。很多路过的人都不自觉地停下脚步,成了热心的观众,默默地为他们加油鼓气。队员们个个精神抖擞,边划边喊“嘿哟,嘿哟”,可热闹了!
端午节那天,家家户户都会浸糯米、洗粽叶,忙着包粽子。粽子的花色品种繁多,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听说端午节吃粽子的风格,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还传流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家乡的端午节家家都要吃蛋。听奶奶说,以前大家穷,往往只有到端午节那天,才能吃到蛋,所以大人都会拿毛线做个蛋袋,把蛋装进去,挂在小孩的胸前,可有趣了!
在我的老家平阳,端午节那天,大家都会去买雄黄。大人把雄黄放入酒内,洒在房子的前前后后,听说这样能起到驱蛇作用。更好笑的是,有些家长还把雄黄沫在自己孩子的手心脚心和头上,据说这样能防皮肤病呢!
家乡端午节的习俗,仅具有文化含义,还有利于健康,真有意思!
我们的端午节作文篇3
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佳节,每到这一天,全村子的人都要吃粽子、赛龙舟、老老少少载歌载舞,处处洋溢着节日快乐的气息。
端午节那天,我和奶奶约定好,叫奶奶教我包粽子。我早早地起床了,并且把奶奶从睡梦中唤醒,手牵手地去了集市买原料。奶奶不亏是包粽子老手,三下五除二就把十斤糯米、一包蜜枣和一斤赤豆买了回来。
回到家后,奶奶叫我先把昨天从河边新采来的粽叶拿出来,接着烧上水。并把粽叶泡在开水中,再捞出沥干,然后把煮熟的粽叶浸在冷水里。奶奶告诉我:“这样反复浸泡可以使粽叶又绿又韧。碧绿粽叶配上洁白的糯米,令人食欲大增!”
粽叶大功告成了,现在开始弄馅了,奶奶便叫我把蜜枣与赤豆洗干净,再放到水里煮,等煮到七分熟的时候拿出来,并嵌入糯米里,看着白里透红的粽馅,我的口水直流三千尺!
开始包粽子了。我站在奶奶身旁,有模有样地挑了一片较大的粽叶,打算包一个小粽子。我先把粽叶卷成漏斗状,然后把一大堆白里透红的玛瑙灌入“漏斗”,再手忙脚乱地往粽子上裹粽叶,只听“啪”的一声,粽叶裂了一个大缝,粽馅像一群放学回家的小孩子,哗啦啦地往外“跑”,我眼急手快,连忙找了一片粽叶补在裂缝上。可糟糕的是,我补了这边,那边又漏,补了那边,这边又漏,好不容易把裂缝补上了,并绕上线。奶奶见了我包的粽子,“扑哧”一声笑了出来,我看了看自己包的粽子,呀!这简直就是从战场上下来的伤兵,处处“伤痕累累”,我忍不住自己都笑了出来。
在奶奶的精心指导下,我的心冷静了下来。看着奶奶一次次包,我一次次学,终于我又包好一个粽子,比刚才的那个可好多了,看着自己的'杰作,我的心中升腾起一种无名的自豪感,让我特别快乐。
“五月莺歌燕舞日,又到粽叶飘香时。片片苇叶片片情,天天都有好心情。几枚红枣几颗心,祝你开心又顺心……”我心中默念着这首诗,一边吃着粽子,一边期待着下一个端午节的到来!今年的端午节,我真快乐!
我们的端午节作文篇4
今天就是端午节了,相信这是大家都很喜欢的一个节日吧?可对于端午节的来历你知道多少呢?估计大多数人都认为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的,其实关于端午节的来历有三个不同的说法,第一个是为了纪念屈原,第二个是纪念孝女曹娥,第三个是纪念伍子胥。
端午节的第一个传说是纪念屈原,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端午节的第二个传说是纪念孝女曹娥,曹娥是东汉上虞人(公元23--220年),曹娥为救父投江。事情是这样的,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就此传为神话,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令度尚为之立碑,让他的.弟子邯郸淳作诔辞颂扬。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绍兴,后传曹娥碑为晋王义所书。后人为纪念曹娥的孝节,在曹娥投江之处兴建曹娥庙,她所居住的村镇改名为曹娥镇,曹娥殉父之处定名为曹娥江。
端午节的第三个传说是纪念伍子胥,关于这个传说在江浙一带流传很广。伍子胥是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前476年)的,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弃暗投明,奔向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吴王阖庐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大宰,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以此死。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那么,人们在过端午时又有什么风俗习惯呢?第一个就是赛龙舟,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第二个就是端午节吃粽子;第三个是佩香囊,据说可以避邪驱瘟;第四个是悬艾叶菖蒲;第五个是挂钟馗像,用以镇宅驱邪;第六个是挂荷包和拴五色丝线,小时候记事起端午节好像就只有吃粽子这一风俗,感觉家里人也不是很重视这个节日,不过我倒是挺喜欢的,因为我超喜欢吃粽子的。
好了,介绍这么多了,你的家乡有什么习俗我没有列出来吗?呵呵,说出来大家一起分享吧!
我们的端午节作文篇5
听父亲说,他小时候糯米一般是买不起的,只有端午节才吃得上粽子。正值收麦的季节,奶奶提前将粽子包好,等收麦收累了,就从怀里掏出一个粽子,粽子下肚,便忘记了劳累,继续干活。有时候晚上回到家,再把粽子用凉水一冰,一天的疲劳被抛于脑后。吃粽子,俨然成为了一年中不多的享受。
多年过去,家里不仅能买得起糯米,已经连包好的粽子也买得起了,如今粽子的品种更是多样:肉粽、蛋黄粽、水晶粽……可家里依然保留着包粽子的习俗,包的依然是最普通的粽子。
父亲买好粽叶、糯米,母亲剪好细线。准备工作做好后,一家围在餐桌旁,开始包粽子。我包的时候总是包不紧,母亲就来教我包粽子的方法:卷粽叶的时候下面不要留空,米要牙得紧一些……一次次的尝试后,我也渐渐成为了包粽子的能手。父亲一向点子最多,会包三角粽了,就来学习怎么包四角粽,再向粽子里添些枣、豆沙、肉松……我和母亲也乐于学习,包四角粽时容易漏米,于是就两片粽叶合着包;不能最后再放枣,应该先放一层糯米,再把枣放进去,最后再盖上一层糯米……不断创新,也不断探索,导致家里每次过端午都有不同的`粽子。
等粽子蒸好后,将粽子包开,一个个晶莹剔透的艺术品便呈现在眼前。品尝着自己包的粽子,心中洋溢着快乐与满足。
但其实比起品尝粽子的美味,更令人享受的还是一家人在一起包粽子。包失败了一起大笑,然后再一起思索。包的时候有一句没一句的闲聊。也许放在平时,我们没有这样的时间一起聊天,一起欢笑,我有紧张的学业,父母有繁忙的工作。是端午,是粽子,给了我们这样一个机会,能够和家人一起,包着最普通的粽子,说着最平常的话。
粽子是甜的,它包含着家人们之间的爱;粽子是黏的,它将一家人的心,牢牢地黏在了一起。
我们的端午节作文篇6
五月山村好,榴花忽已繁,端午节作文400字。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赢驱亦点舟。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标盘。
这首诗描写了南宋诗人陆游在端午节的这一天的生活习惯。作者吃粽子,插艾草,储药,配药方,祈祷这一年能平安无事。从中也能反映出了江南端午节的风俗。
自从,妈妈给我买了一本《我们的节日》这本书,才知道原来端午节有很深的文化知识,和很多很多的名子,比如有端午节,端阳节,重五节,夏节,天中节,五月节,诗人节等各种各样的节目。
端午节的来原有很多种,有纪念屈原说,龙说,纪念伍员说,等20多种,作文400字《端午节作文400字》。
其中,最流行的是纪念屈原说。
据说,公园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着自己的国家被侵略,含恨抱着石头投汨罗江而死,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屈原正好在五月初五的时候跑到江边投河而死了,所以人们都在五月初五的.这一天纷纷涌到江边去纪念屈原,所以,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赛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挂艾草的风俗,每到五月初五,每家每户的门上都挂上了葫芦,也挂上了艾草,听人们说,挂上葫芦或艾草,可以辟邪消灾,自然也少不了包粽子,那透着浓浓郁郁的竹叶清香的粽子,是我们小朋友最爱吃的各式各样的粽子,有红枣粽子,火腿粽子,赤豆粽子等……
还有很多小朋友戴着一个个引人注目的香包,还有的小朋友用五彩缤纷的包做饰品,既香味袅袅,又让自己变得更美丽动人,走在大街上又引来了许多过路人的流连的目光。
我很喜欢《我们的节日》这一本书,为我打开了另一扇门,让我通过另一个角度去审视我们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让我们更有理由为中华文化而自豪吧!
我们的端午节作文篇7
又是一年端午,又是一年粽叶飘香,华夏大地处处弥漫着温馨,炎黄子孙陶醉在粽叶淡雅的香味中,陶醉在屈原的不朽精神中。真可谓有水的地方就有龙舟的鼓声;有岸的地方就会楚歌四起。
两千三百年前,一位清瘦老人——屈原,在汨罗江边徘徊,他仰望苍天,对当时社会的腐败十分不满,他愤怒、哀伤,最后,他吟诵着“世人皆醉我独醒”,带着满腔悲愤抱石跳入江中,以死来扞卫正义。当地的渔夫知道此事后非常痛心,划着小船把竹筒里的米撒向汨罗江喂鱼以保全屈原的尸首。后来,大家把竹筒盛米改为包粽子,把划小船改为赛龙舟,以此来纪念屈原。可以这样说,没有一种食物能像粽子一样寓意丰富,粽子的形状棱角分明,象征着屈原的人格棱角分明,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粽子的里面包着一颗红枣,象征着屈原的赤胆忠心……总之,粽子表达了人们对屈原的无比敬重。
今天一早,和左邻右里一样,妈妈便去菜场买包粽子的材料:糯米、粽叶、红枣……妈妈先把糯米泡好,把粽叶和红枣洗净,洗好后,再把红枣切碎,用调料把红枣与糯米拌在一块儿,过了一小时,妈妈开始包粽子了,她先把粽叶折成一个陀螺形,把拌好的'糯米用勺子盛在粽叶里,再用灵巧的双手左折右叠,最后用绳子层层缠绕,很快一个精致的粽子便诞生了。
开始煮粽子了,那一个个小巧玲珑的粽子就像一个个小鸭子,在水中快乐的游泳。大约一小时后,满屋飘香,粽子煮熟了,我迫不及待地拿起一个粽子,用嘴吹吹,轻轻解开绳子,剥开粽叶,哇!露出泛黄的米粒,咬一口,满嘴都充满着粽叶的清香,再咬一口,便会看到暗红色的大枣馅儿。糯米的清香与大枣的香甜结合在一起,别有一番滋味。
在这粽叶飘香的节日里,我深深感受到炎黄子孙对屈原的尊重和对祖国的热爱,立志做一个爱祖国、爱人民、有理想、有抱负的小公民。
我们的端午节作文7篇相关文章:
★ 我们的爱作文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