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英雄人物的事迹5篇

时间:
loser
分享
下载本文

每一个事迹都是一段独特的经历,让我们在分享中找到共鸣与理解,通过写事迹,我们可以记录下那些感动人心的瞬间,成为美好的回忆,以下是好文档范文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爱国英雄人物的事迹5篇,供大家参考。

爱国英雄人物的事迹5篇

爱国英雄人物的事迹篇1

情系苍生无愧于诗坛圣哲,心在魏阙岂是杜陵布衣。——题记

你出身名门,却潦倒终生;你是孤独的旅人,灵魂的歌者;你以诗为史,兼济苍生。你是中国诗歌史上的诗圣——杜甫。

千年后的今天,独坐窗前,听窗外风声呼啸,我不由得走进了你的茅屋,领悟到你诗中的真谛。

那是安史之乱期间,战火弥漫了整个中原大地,“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你带着一家老小,四处辗转奔游,在朋友的帮助下,终于定居成都,盖起了一座茅屋。

读着脍炙人口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我仿佛穿越千年,看到了你——那伫立在茅屋前孤独的少陵野老。

农历八月,已是深秋,怒号的秋风刮过竹林,刮过塘坳,刮走了茅屋上那少的可怜的茅草。

我久久凝望着你,看你拄着拐杖,伫立门前。连年的战乱使你未老先衰。四十九岁已“老无力”的`你面对群童抱走茅草,听着他们的阵阵嘲讽,无可奈何,只是默默走回,独自叹息。

“屋漏偏逢连夜雨”,风刚止,雨又至。如麻的雨打在你的身上,令你彻夜难眠。

刚刚过上安稳的日子,秋风又吹破茅屋,生活对你如此不公平。此时,“哀民生之多艰”的你发出震撼人心的呼喊。想到“已忍伶俜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安”的坎坷遭遇,想到故人已“访旧半为鬼”。“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脱口而出,字字啼血,痛之入骨。我不禁为你推己及人的胸怀而钦佩不已!

几百年后,宋代文学家范仲淹写下了著名的《岳阳楼记》,写道“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而杜甫仅为一介布衣,一位野老,却能心忧黎民,情系苍生。这是一种多么高的境界啊!

“李白是抬着头的,因此他总是仰望天上的月亮,而杜甫是低着头的,所以他只能看到脚下的土地。”千年后,再次品读杜甫那首沉郁顿挫的诗作,我真正领悟了那忧国忧民的悲凉,走进了杜少陵的茅屋。杜甫那忧国忧民的情怀和崇高的人生境界深深影响后世,也激励着我前进!

爱国英雄人物的事迹篇2

故事发生在抗日时期,由于日本鬼子的野蛮侵略,全国各地枪声不断,狼烟四起。不甘受辱的中国各族人民纷纷团结起来,共同抵抗外来侵略,一位叫张嘎的小伙子也就在这时参加了八路军,他机智勇敢,展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

话说有一天,小张嘎刚走出院子,突然发现远处有两个鬼子正东张西望、大摇大摆朝八路军临时指挥所走来,张嘎心想:“不好!区队长还在屋里呢,要是被发现,把其他鬼子招来就麻烦了。〞

张嘎眼珠一转,想出了一个方法,他马上主动跑到鬼子跟前,挡住了鬼子进院子的路,大大咧咧地说:“你们想干吗〞一个胖鬼子晃了晃手中的枪,龇牙咧嘴地大声嚷着:“八格牙路,让路的快点,不然死了死了的……〞。张嘎一点都不害怕,成心装着不懂鬼子的意思,大声地问:“两位老总要找什么我帮你们拿,我家里住着病人。〞 鬼子恶狠狠用枪把张嘎往旁边一拨,急着往屋里窜。两个鬼子气势汹汹地闯进正屋,小张嘎急忙尾随其后。突然他发现走在后面的鬼子腰间挎着一支枪,他的眼睛一下亮了起来,奶奶被鬼子杀害后,张嘎一直希望得到一支枪,好给奶奶报仇雪恨。他目不转睛地盯着那支枪,恨不得马上就夺过来。

两个鬼子又撞开了另一扇门,就像两条饿狼,在屋里东翻西找,打破了瓷碗,刺烂了被褥,还惊动了灶边的母鸡;母鸡被吓的“咯咯咯〞只往外跑,两个鬼子赶忙去抓,母鸡左闪右躲,一溜烟跑得不见了踪影,鬼子十分懊恼,骂骂咧咧又用刺刀挑开一扇门的帘子,说时迟那时快,从门里伸出了一把刺刀,走在前面的`鬼子应声倒地,原来听到张嘎在院外的提醒后,区队长他们早已做好了准备。另一个鬼子见势不妙,转身就想跑,张嘎把门一关,伸出腿把鬼子绊倒了,鬼子一边滚,一边往外掏枪,区队长他们从里屋冲出来,对着鬼子就是一枪,鬼子身子一抖,滚到张嘎脚边,张嘎随手拿起扫帚朝鬼子抽去,但鬼子也把枪掏了出来,张嘎急了,快速抓住鬼子的手狠狠咬了一口,鬼子一痛,枪被张嘎夺走了,这时区队长又赶上前来给鬼子补上了一枪,鬼子两脚一蹬,上了西天。

张嘎那么双手捧着夺来的新枪,爱不释手,脸上露出胜利的笑容。

爱国英雄人物的事迹篇3

铁人精神

新中国成立后,广大工人成了国家的主人,劳动热情倍增。振兴中华,改变祖国一穷二白的落后面貌,成了人民群众共同的.愿望和行动。被称为“铁人”的王进喜就是胸怀祖国、发愤图强的一代工人的典型。

王进喜本来是玉门石油矿普通工人,可他一心为国分忧。有一次在北京街头上,他看到汽车没油烧,在车顶上放着大大的煤气包,靠烧煤气行驶。他难过得吃不好睡不着,心想:“我是石油工人,现在国家缺油,我有责任啊!”不久,他被调到大庆,参加开发新油田的会战,他兴奋得像有使不完的劲,恨不得一拳头砸出一口井来。没有住房,他和大家住在干打垒的简易棚子里,吃冷饭,睡地铺。钻井机到了,可没有吊车下不了火车,他一声呐喊,带着工人用绳子拉,肩膀顶,终于把机器卸下来运到工地。第一座井架竖起来了,没有水灌井,他和工人们用脸盆、水桶,硬是把水一盆一桶地弄来,争分夺秒地开了钻。发生井喷事故时,没有搅拌机,他纵身跳进泥浆池,用身体搅拌。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为的是尽快打出石油,改变祖国石油工业落后的面貌。

因为常年劳累,饮食没规律,王进喜得了严重的胃病,经常疼得不能入睡。可他说:“为了拿下大油田,我宁可少活20年!”正是这种铁人精神,正是这种为国忘我的劳动,使得大庆油田很快建成了,使我国摘掉了石油工业落后的帽子。

爱国英雄人物的事迹篇4

一曲胡笳救孤城

在中国历史上,不费一兵一卒,就能让陷入重重包围的军队转危为安的人,屈指算来,仅有几个。而西晋时的刘琨,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刘琨是西晋时期著名的将领、音乐家和文学家,也是西汉中山靖王刘胜之后。

西晋末年,匈奴骑兵经常南下騷扰中原边境,百姓苦不堪言。刘琨看在眼里,痛在心里。他和好友祖逖一起,闻鸡起舞,发愤图强,希望能收复失地,还老百姓一个安宁的生活。

公元307年,刘琨带领部下一千余人离开洛陽,历经艰难险阻来到晋陽(今山西太原)。当时的晋陽由于战乱频仍,已是一座空城。刘琨到了那里,安抚流民,加强城防,重视农业,发展生产。很快,晋陽城恢复了活力,到处呈现出一派安居乐业的景象。

然而,好景不长,匈奴骑兵再次兴兵南下,围攻晋陽城。一夜之间,五万匈奴兵把晋陽城围了个水泄不通。刘琨一看,大事不妙,一面赶紧修书一封,命人快马加鞭送出城去,请求救援;一面在城内严防死守,各个要塞都增加了兵力,以抵御匈奴人的进攻。

刘琨深知晋陽城的士兵根本不是匈奴大军的对手,便守城不出。虽然匈奴人数次骂阵,刘琨都置若罔闻。他希望以拖延时间的方式来等待援军。恼羞成怒的匈奴人却等不了,他们数次攻城,但都被刘琨带领的守军顽强地击退。匈奴人见久攻不下,索性就驻扎在晋陽城外,坐等刘琨弹尽粮绝,那时再攻城就不费吹灰之力。

刘琨在煎熬中又过了几天,援军还是未到。已是深夜,刘琨还在四处巡查。此时的他千钧重担在身,不敢有丝毫懈怠。他登上城楼,看着一队队的巡逻士兵走过,心里稍感安心。但凭楼远望,不远处就是匈奴骑兵的营地,虽然灯火通明,却寂静无声,显然,匈奴人已经睡去。

刘琨深知:现在晋陽城内,粮草仅能维持半月;原本守军才不过两千,匈奴人几次攻城,又损兵折将不少;援军迟迟未到……想到这里,刘琨忍不住一声长叹,抒发心中的抑郁之情。

突然,远处的匈奴营地里传来一阵騷乱,似乎被刘琨的长叹声惊醒。看到这,刘琨灵机一动,想起西楚霸王项羽被刘邦的`四面楚歌所慑,不战自败的故事。他赶紧命人拿来胡笳——匈奴人最喜爱的乐器,站在城楼上吹奏起来。

刘琨忘情地一遍又一遍地吹着匈奴人最熟悉的曲子。忧伤的胡笳一路呜咽着传到了匈奴营地,好似慈祥的母亲在呼唤久别的游子,又似温婉的妻子在思念离家远征的丈夫。渐渐地,匈奴营地里騷动起来,许多士兵走出营地,急切地寻求声音的来源。有的情不自禁地低声吟唱,有的则黯然泪下。连年背井离乡的征战,久攻不下的城池,已经让匈奴士兵备感疲惫。在这异域他乡,突然听到熟悉的乡音,浓浓的思乡之情在士兵中间蔓延开来。

刘琨吹了一夜的胡笳,吹得自己泪流满面,吹得匈奴士兵归乡心切。

第二天一大早,探马来报,匈奴已经撤兵北归。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昨夜刘琨的胡笳曲,让匈奴人军心大乱,士气低落,许多士兵结伙乘夜逃亡回家。匈奴首领见状,不得不下令连夜拔营起寨,退回老家。

就这样,刘琨不费一兵一卒,解了晋城之围。从此,“一曲胡笳救孤城”成为流传千古的美谈,刘琨以他面对强敌时的勇敢和智慧,留名青史,被后世称道。

爱国英雄人物的事迹篇5

1905年8月,京张铁路正式开工,紧张的勘探、选线工作开始了。詹天佑带着测量队,身背仪器,日夜奔波在崎岖的山岭上。一天傍晚,猛烈的西北风卷着沙石在八达岭一带呼啸怒吼,刮得人睁不开眼睛,测量队急着结束工作,填个测得的数字,就从岩壁上爬下来。詹天佑接过本子,一边翻看填写的数字,一边疑惑地问:“数据准确吗”?“差不多”,测量队员回答说。詹天佑严肃地说:“技术的第一个要求是精密,不能有一点模糊和轻率,‘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应当出于工程人员之口。”之后,他背起仪器,冒着风沙,重新吃力地攀到岩壁上,认真地复勘了一遍,修正了一个误差。当他下来时,嘴唇也冻青了。

不久,勘探和施工进入最困难的阶段。在八达岭、青龙桥一带,山峦重迭,陡壁悬岩,要开四条隧道,其中最长的达一千多米。詹天佑经过精确测量计算,决定采取分段施工法:从山的南北两端同时对凿,并在山的中段开一口大井,在井中再向南北两端对凿。这样既保证了施工质量,又加快了工程进度。凿洞时,很多的石块全靠人工一锹锹地挖,涌出的泉水要一担担地挑出来,身为总工程师的詹天佑毫无架子,与工人同挖石,同挑水,一身污泥一脸汗。他还鼓舞大家说:“京张铁路是我们用自我的人、自我的钱修建的`第一条铁路,全世界的眼睛都在望着我们,必须成功!”“无论成功或失败,决不是我们自我的成功和失败,而是我们国家的成功和失败!”

为了克服陡坡行车的困难,保证火车安全爬上八达岭,詹天佑独具匠心,创造性地运用“折返线”原理,在山多坡陡的青龙桥地段设计了一段人字形线路,从而减少了隧道的开挖,降低了坡度。

爱国英雄人物的事迹5篇相关文章:

《英雄人物》读后感6篇

王进喜的英雄事迹的心得体会5篇

英雄事迹的书读后感5篇

抗疫事迹及人物事迹通用5篇

写人物的事迹8篇

2024的人物事迹推荐6篇

身边的榜样人物事迹8篇

写人物的事迹推荐6篇

写人物的事迹优秀6篇

公益的人物事迹7篇

爱国英雄人物的事迹5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91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