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后感是我们对电影中情感表达和情节发展的感悟和体会,通过观后感,我们能够更清晰地表达自己对电影的评价和看法,好文档范文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你好,之华观后感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你好,之华观后感篇1
9月得知这部影片在11月上映,就定下了闹钟要去赴这个约会,所以首映这天虽然忙到很晚,但还是赶上了最晚的夜场在影院里看完了这部片子。之所以想去看这部片子,是因为曾经对导演岩井俊二情有独钟,当年他的那部《情书》对那时的我意义非凡,积压许久的郁结似乎在那里终于找到了一个出口,是他给了一种情感秘而不宣的认同感,所以若干年后,也很想看看,现在他的心绪会有什么样的改变,是否又能和我不谋而合。
接近两小时的观影,让我看到了他的改变与坚持,不再似情书那般单纯,展现了情感的很多面,希望、失望和绝望若隐若现,较之以前加入了更多现实生活的写意,没有那么多巧合,也没有那么多恰到好处,看来他也挣扎过,甚至痛苦过,还有什么样的情能似当年的那场雪一样纯净,后来他坦然了,最真的那个部分保留,其余的均是无限可能,只有接受了人生的无常,才能再安然地回到那个最纯真的所在,我能理解的他的变化大抵如此。
而他的坚持,一是坚持要慢下来,虽然短暂地提到了微信及网络,但很快就被摔得粉碎,取而代之的仍是他熟悉的书信,好似只有这缓慢的笔触才能更好地传递他的思绪,二是坚持不放弃中学这片净土,因为那是所有情感的始发地,是经历了千辛万苦还想要回到的地方,是历经半生还要重新明确意义获取力量的地方,哪怕这个地方早已人去楼空,荒草丛生。
看完电影后,我真实地体验到了一种解脱,较之《情书》那会儿强烈地想从另一个人身上寻求认同,极度羞涩地借别人的作品来释怀自己的情绪,现在的我已经把岩井俊二看成了一个旁人,他在描述他的故事,我可以看可以听,也可以认同也可以忽略,我再也无须从别人的生活里去找自己的存在,如果某天能和岩井俊二一起坐着喝杯茶,说不定他也会认同我的一些感悟和体会。所以我想慢慢地去写一些观后感,就当是和这位兄长一起聊一个我们都感兴趣的话题,关于情。
你好,之华观后感篇2
?你好,之华》是一步温馨细腻的影片,因为曾在大连生活过6年,隔着屏幕仿佛感受到了大连冬天的气息。
电影一开场是之华的姐姐之南的葬礼,一个人从有血有肉变成了一盒骨灰,我一开始很冷漠地看着。悲伤溢出是在之南的儿子看到死鸟之后,一只鸟死在冬日街头、居民楼下,它死了,冷冷的,再也不可能飞向蓝天或者吃点好吃的了,那孩子呆呆地站在那里看了一会,我不知道他在想什么,大概是想到了他妈妈也死了,永远也没有妈妈了,即使他装作没事人一样照常打游戏,他只是将内心汹涌的悲伤关在心门之外,但假装其不存在不是真的不存在。
妈妈去世,对孩子是永远无法承受的痛。别说一个小孩子,即使我已三十好几,我依然不能去想象失去妈妈,这世上再也没有一个人我能去叫她“妈妈”,因为“妈妈”意味着无条件的接纳与爱,意味着永恒的温暖呵护。当我感受到小男孩失去妈妈的痛后,内心跟着变柔软,眼角跟着变湿润了。
之男放弃生命这事,我还是觉得傻。100多岁的叶曼先生说“我现在是时时可死,步步求生”,活到淋漓、不留遗憾才能时时可死,但依然步步求生去做那些可以滋养自己生命的事情、浸润在美好的事物中。
看了这部电影后,我去买了之华同款的指甲油--tiffany blue. 直男老公不能接受这个颜色,其实平日保守的我只涂中规中矩的红色,忽然想涂个跳跃色彩的指甲油并且立刻行动了也许是种安分的释放,在这一刻想要自在、想要个性,那通过很小的成本就做到了。
你好,之华观后感篇3
今天晚上闲来无事,看了日本导演岩井浩二的电影《你好,之华》。这是一个很平静的故事。没有歇斯底里,没有狗血的情节,没有惊天动地的表白,整部电影就像是一个人以旁观者的角度讲了一个故事,从之南的死开始,到每个人对她死讯的释然结束。
青春时期的感情真的很简单,一句话、一个眼神就能使双方开心或是难过好几天。那个年纪所谓的恋爱,大概就是,课余时间偷偷约会,也要打着去自习的名号,牵个小手都要暗暗准备好久,跟喜欢的人说一句话,都要脸红好一会,跟别说接吻了。
之南跟尹川的感情很纯洁,也很美好,可还是走到了尽头。之南遇人不淑是造成她死亡的直接原因,但更多的是她自己。她是一个要强的女孩,在夫家受了家暴自然不愿意让娘家人知道,一方面是怕父母会担心,另一方面则是千百年来那句:家丑不可外扬。如果之南在第一次被家暴就能报警或是求助亲人朋友,也许悲剧就不会发生了……
张超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渣男,家里贫穷完全可以一边打工一边蹭课,毕竟大学很自由。可他却因为向往美好而毁掉了美好。他对之南是愧疚的吧,娶了她配不上她,只好毁了她,真是令人切齿。
这部电影太平静了,每一个镜头都压抑着很重的感情,或轻松快乐悸动,或悲伤难过愧疚。这些感情的流露都很克制,导演试图站在一个旁观者的角度讲故事而已,毫无疑问,他做到了。这是一部值得一看的电影。晚安。
你好,之华观后感篇4
影片开始便是一种极其压抑之感,葬礼、拿骨灰的过程,没有人失声痛哭,甚至正常的像往常一般,一脸平静,没有过多表情。之南的自杀是所有回忆的开端。老一辈的人年轻时的喜欢,老套却也正常,妹妹之华喜欢上尹川,尹川却喜欢上姐姐之南,大学时期,姐妹有些许生分,尹川与之南在一起了,最后仍没有走到最后……妹妹之华是一个古灵精怪的人,所以他冒充姐姐去了30周年的同学会,再次遇到了尹川,其实尹川早就知道她是之华而非之南,却没有揭穿,互留了联系方式。之华的丈夫的暴脾气把之华的手机摔了,因看到了尹川发来的“三十年了,我一直喜欢你”,这也让电影的发展之后变得唯美,之华继续冒充之南向尹川用写信的不属于我们当代年轻人的方法描绘着自己的生活,抱怨的同时也体现出了之华夫妻之间的恩爱,这也让尹川哭笑不得,虽然之华让其不要回信,但尹川还是回了愿意做她的倾诉人的信至之华的老家。其实信真的是一个神奇的东西,还记得《北京遇上西雅图2》中也是这样,意外的信是开端。在《你好,之华》中,信,是之华与尹川的开端,是尹川与之南的开端,是睦睦与尹川的开端,是奶奶与扈老师的开端……
其实孩子的心思都很细腻,就像之华在影片中所说,觉得飒然长大了。三个孩子,睦睦、飒然、晨晨都长大了……或许睦睦是在懂事之后就长大了,醉酒便打人的父亲的阴影下,她主动去寻找希望,把把妈妈之南给写在书上的男人尹川当成能把自己带出这黑暗生活的希望;或许飒然是在12月份觉得自己开始喜欢同桌的时候长大了,模糊的懂得了世间的情爱中对异性的爱,并且在了解长辈之事后愿意去勇敢的面对这份感觉;或许晨晨是在母亲死后长大了,感受到了死亡与家时的茫然,当他放飞绑着他写给已逝母亲的希望,希望她能保佑奶奶早日康复的鸟儿时,死亡与家的真正定义其实并没有懂得,但是仍旧想逃离现实……
恋爱
尹川是之华的初恋,所以即使是在自己已嫁为人妇、成为人母之后见到尹川还是会抹上口红,以最好的形象去面对他;丈夫是之华的依靠,所以之华总是能知道丈夫会如何对待假想敌,丈夫也总是能以自己的方式向之华道歉,传话筒是他们俩的暗号,有且只有他俩懂;扈老师是奶奶的大学老师,可能是那时就有的萌芽,成长为如今的夕阳红,以信、以英文、以旅游来寻找两个老人独有的浪漫……
每个人的恋爱都是独一无二的,就像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一样。
自??
之南是自杀死的,对外一致说是病死的。面对尹川,之华和睦睦都说出了实话,是因为抑郁症而自杀死的,尹川问为什么,之华说她也不知道,而睦睦,一个处于中学时代的孩子却道出了自己的见解,为什么不实话说,自杀像是一个不可告人的秘密,因为会受人指点,像是妈妈做错了什么是的,睦睦说妈妈没有错。是啊,为什么自杀是一种错呢?我由我命,受够了便自行了断,是对这个世界的厌恶,是对自己最后的成全,对自己最后的尊重,不是吗?其实,整部影片都是围绕之南来描述的,但是影片却以《你好,之华》来命名,我想这是导演在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是主人公,之华小时候讨厌被介绍为之南的妹妹,因为姐姐太过优秀,她成为了姐姐的影子,但其实她也是她生活的主人公……再看看张超,因为家境不好而自卑,却不愿努力让自己成为“寒门贵子”,把自己对社会的怨恨报复在之南身上,或许他曾经爱过之南,只不过是社会的压力、自己的压力让其成为那样不称职的人……
影片的最后一直在强调着之南的遗书,由年轻的之南、年长的之华、尹川、飒然、晨晨交织着朗读,说是遗书,但其实是中学毕业典礼上的演讲词。中学时代是一段美好的时光,是年轻的人的茫然时,但也代表着他们的未来有着无限可能;是年长的人的清醒时,但也代表着他们对过去单纯的怀念……
?你好,之华》是对每个人的肯定……
你好,之华观后感篇5
终我们一生,可能大多数人都没有办法轰轰烈烈、荡气回肠,身为普通人的一生就是日常的得到失去,和其中不易察觉的变化成长。
?你好,之华》大概就是这样一个故事,没有令人期待的大喜大悲的结局,但是却平实地记录了生活。周迅变成了洗手作羹汤的主妇,杜江是争风吃醋但也温情顾家的程序员丈夫,秦昊则是不温不火的中年作家。故事因死亡开始,引发了3代人的情感故事,而到最后也就像我们的日常一样,生者坚强,生活依旧。整个故事也正如书信一样:在落笔之前由于反复的思索、笔尖的'干涩,写出来的文字滤掉了那些激烈的情感和莽撞的冲动,徐徐展开,但也有着一点一点的闪光之处;情绪一层一层积压,到最后可能是喷薄,也可能就是内化。
很喜欢的两个情节:周迅参加同学会回来,老同学都没有认出她是之华而非姐姐之南,周迅边脱着鞋子边说“很正常啊,这么多年过去,大家秃的秃,整容的整容,认不出来也很正常啊”,可爱又无奈;小男孩参加完妈妈的葬礼之后还和姐姐斗嘴说不要和姐姐住在一起、姐姐太唠叨,然后在小姨家(也就是周迅家)住了一段之后忽然反应过来生死之别,开始伤感、出走,并引发了情感的迸发。
每个人的发挥都恰到好处,小演员为片子注入了青春和明媚的忧伤,成年演员们则演出了生活,甚至周迅和秦昊的结巴都如此自然。当然作为周迅的粉丝,最关注的还是她,甚至到了后半段,周迅一出现我就开始哭,哭的不是剧情,更多的是看到了一个中年女演员的惑和不惑。素颜出镜演妈妈,不再轰轰烈烈却依旧动人,那个当初我最爱的女孩长大了,却依然从容和精湛,真好。
平淡又真实,生活是一抹蓝。
你好,之华观后感篇6
神秘已婚妻子参加同学聚会,又被神秘男子告白,此人是谁。
你好,之华。言简意赅的表达,你好是我们打招呼常用的词汇,也是我们写信件的开头,它是一切事件的'开始,一切故事的开篇,是一个拥有着无限可能和无限遐想的词语。
影片的开篇,整体色彩晦暗且压抑,一个女人的生命就这样结束了,之华在参加姐姐的葬礼——之南收到了一个同学聚会的邀请,随后之华去到了同学会,但是并没有忍心说出自己的姐姐已经逝世的消息,她装作之南并与她姐的初恋互留了联系方式,而后面一不小心让丈夫看见了同学会上遇见的那个初恋男发的:30年过去了,我依然爱你,丈夫在冲动下摔坏了她的手机,故事从这里展开……一封又一封的信件构成了整个故事,也让我们了解了之南的整个人生,整个电影构架很大,色调很日系,充满着日式小清新,在残忍的结局中带着一些暖暖的小故事。
之南死了,死于抑郁症,死于自杀,死于家暴,有许多人问,为什么她能放弃对她那么好的尹川,选择了一个既有暴力倾向又没有钱的张超,有个陈独秀网友说:因为张超是胡歌,只要有胡歌这张脸怎么都可以。我看到之后会心一笑并深表赞同。但是,平心而论,说句真心话,我觉得之南的表现深刻代表了在恋爱中被冲昏头脑的女孩子,被男孩子靠一张嘴就骗走了心,不在乎身边所有人的反对,等到看清现实却已经酿下苦果,只能自讨苦吃。之南最后选择用自杀了结自己的生命,但是生命存在就是有意义的,她是去世了,可她的两个孩子还在世上。他们年少失去了母亲,哪怕身边所有人都在关心和帮助他们,他们还是脆弱且敏感。之华的女儿飒然面对睦睦母亲的离世,选择陪伴睦睦。原本就在妈妈身边成长的他们,现在没有了爸爸也没有了妈妈。爸爸有了新的宝宝,妈妈去了新的世界。两个孩子也在悄无声息的成长。
之华冒充姐姐和尹川写信,尹川在回信时把信寄回了老家,睦睦和飒然冒充妈妈给尹川写信,之华的婆婆给老师写信,之华替婆婆送信。没有了手机,信是大家远距离交流的主要方式,这是一种充满浪漫和情调的交流方式,通过信件,我们缓缓了解了之南的一生也了解到了之华和尹川之间的关系。之南是优异的,漂亮的,美好的,完美的;之华是普通的,平凡的。
尹川是转学来的,尹川的妈妈是之华的同学,之华在青春时期爱上了尹川,尹川爱上了之南,尹川写了一封又一封的情书给之华托她转交之南,陷入爱情的之华使了小心机,没有把信件转交,后来被尹川发现,再后来……尹川和之南在一起了。在大学奇迹般相遇的两个人,在一起了,年少的憧憬与爱恋得到了延续。这是美好的。又如大多数初恋一样,他们分手了,并且之南遇到了张超,从此优异的,美好的,漂亮的之南变得不完美了。
看电影时总感觉导演布局很大,格局很广,但是他又没有用有限的时间讲述完这整个故事,或者他想传递的精神。画面美,演员棒,就是不知道这个电影的中心思想是什么。这个电影是讲年少的爱恋是最纯洁的?之华暗恋尹川,就一次又一次的往他家跑,带吃的,找话题,借着去看他的妹妹,照顾他的妹妹去偷偷的看他;尹川暗恋之南,就在白天坐在座位上想她,看她,放学路上目光追逐着她的身影,晚上开着小台灯,一封又一封的写着情书,每一个字都是爱意,反复斟酌,句句揣摩。飒然暗恋着同桌,却又不敢上学,单纯的喜欢着,却日夜的思念着,以为可以放弃,却又愈加思念。年少时的暗恋像葡萄,酸中带甜有内心似水。少男少女的羞涩和纯洁是我们再也回不去的青春年少。
这个电影是讲青春未来无限的,影片不止一次说关于中学。中学是对每个人而言都无可取代又终身难忘的回忆,我们当时犯的傻,忧愁的事,暗恋的人都是为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这个时候的我们可以无限憧憬着未来,幻想着以后。我们无法预料到我们未来将要从事的工作,行业,遇到怎样的人,达到什么样的高度。但这恰恰说明了青春时期的我们有无限可能,这就叫做未来可期吧。这个电影是讲不放弃的,尹川在之南的鼓励下成为了作家,并一直坚持着。张超因为自己自身家庭原因和学历原因,导致他既有想成为人上人梦想又有一种自卑的心理让他自暴自弃。之华的婆婆再晚年开始追求自己的梦想自学英语。正如电影所说梦想是每个人都曾经努力或的,但是克服追梦之路的困难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的。正如人生有艰难亦有痛苦。在那样的时候,想起我们的年少时光,想起我们的中学时光,想起那个让我们梦想起航,可以做梦,觉得自己未来前景有无限可能的地方。
导演是曾经指导电影情书的岩井俊二,你好之华和情书也有许多相似之处,比如分别以葬礼和三周年祭日开篇,两个女主都是在图书馆工作……还有什么路上遇到死去的小动物什么的。
这个电影可以当做一个青春片看,也可以让成年人或中年人回忆青春,回忆那个让所有人都平等,闪耀的地方。这个电影讲述了不完美,完美的之南有一个不完美的婚姻;尹川心爱的女子嫁给了他人;之华爱过尹川,嫁给了周姓男子,兜兜转转原来都不是你。这大概就是导演想讲的吧,这世界不完美,但却还算温柔。轻描淡写的一句你好,抹平当时所有的唏嘘。
你好,之华观后感篇7
亲爱的之华:你好!
感谢你为我做的一切,照顾妈妈,照顾晨晨,代替我参加同学会。每当我想起你微笑时的脸靥,就会十分惋惜,没能在离开前看你一眼。想念你的姐姐,之南!
我很好。常听人说这边会很冷,其实这里只有春天,这让我想起咱们的老家,那里的春天总是那么短暂。原谅我在一年后才为你写信,算了一下你那边应该是过去了一年。老解(ji)说:只有居住一年后,才能与那边的亲人联系。当我问老解是否要托梦,吓倒家里人该怎么办时,老解笑了。他说早已不用那样落后的方式了。想不到吧,现在最流行的方式是隐身在网络里,这样非常容易隐藏自己的“身份”。可你是知道的,姐姐是个科技盲,好像你也是这样,我们都遗传了妈妈的木讷。所以,老解把他最喜欢的方式教给了我--寄信。
老解说,他的杂货店里还提供这样的特殊服务,当然他早把杂货店托付给了别人。所以,想必你会晚一些收到这封信。
还是先说下我的近况吧。
我的抑郁症在这边治好了,这也是等了一年才写信的原因之一。至于我的“主治心理医生”,我想你已经猜到了。对,那个人就是老解。噢!忘记介绍了。老解是我在这边最好的朋友。不要误会,眼下我们还是忘年交而已,o(*︶*)o。老解生前是一位解忧专家,很神秘兮兮的。和老解在一起,我总觉得每天都是晴朗肆意的。不知什么原因,这边经常下雨。
在治愈的这段时间里,我回忆了“从前”的过往。你,睦睦,晨晨,飒然。很有趣,我知道爸爸和妈妈身体健好,不然我已经见到她们了。你们都还好,我非常欣慰。老解跟我说,你在那边见到了尹川,是吗?我看过睦睦的梦,她也见到了尹川。
我还知道,你们看过我的遗书。那是我在状态还好的时候写下的。想了很久,可笑的是,我忘记遗书是不需要回信的,所以又写了一封不需要回复的内容。
我的死请不要怨恨张超,那也是我的错。其实,他原本很阳光,追求我时充满了自信和浪漫。他原本有很多梦想,是我没有尽到妻子的责任,在背后支持喝鼓励他。我承认,我还是忘不掉尹川,也因此辜负了张超。我和尹川的事情,他是知情的,包括我珍藏了尹川的信笺。可是在屡屡受挫后,他逐渐变得脾气暴躁,歇斯底里。要说起来也有我的错误,我的抑郁症也传染给了他。
姐姐写下这些是想告诉你,之华,忘掉过去,忘掉尹川,好好珍惜眼下的一切!
你一定会很好奇,我当年为什么没有选择尹川吧。这些话要能早些讲出来就好了。我很早就开始注意尹川了,喜欢看他踢球,更喜欢他的文学创作。可是,当我注意到你和他在一起后,我萌生了退意。后来才知道,你们之间发生了误会。可姐姐看得出,你比我更喜欢尹川。我,不想伤害你。
大学报道时,我惊奇的发现尹川和我同校。这或许是缘分吧,也包括我们都热爱文学。那时的我没有太多憧憬,而尹川眼中的世界非常坚定。我看得出,他是拥有坚定信念的人。这令我感到惶恐和不安,感觉完全不能走进对方的世界里。久了,我感觉,我们不适合。
直到来了这里,我才反思了自己的错误。我太过不善表达,太过缺乏勇气了。我们两姐妹是不是很有趣呢?你勇敢去表达,失败了。于是我不敢做你,保持着距离和冷漠,可尹川却没有勇气向我表达。我们就这样“知难”而退的错过了。
我们两姐妹,好像jane eyre和fantine。
你好,之华观后感7篇相关文章:
★ 你好我的作文8篇
★ 德育观后感7篇
★ 缉毒的观后感7篇
★ 天网观后感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