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动笔写观后感时,相信大家都能很好的抒发自身的感想,通过写观后感我们可以将自己得到的感受进行汇总,下面是好文档范文小编为您分享的穷人的观后感7篇,感谢您的参阅。
穷人的观后感篇1
以脱贫攻坚精神引领前行
2月25日上午,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获得者颁奖并发表重要讲话。“民亦劳止,汔可小康”。8年时间,近1亿人摆脱了贫困,中国历史性地化解了千百年来的绝对贫困问题,在减贫事业上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性成就,堪称人类减贫史上的伟大奇迹。伟大奇迹的背后是伟大的人格与精神,是脱贫攻坚楷模不懈奋斗的身影和对人民群众的殷切深情。
从深入偏远村社艰苦奋斗的李光辉到带领村民在绝壁上开凿“天路”的毛相林,从“脱贫功成,必定有我”的扶贫书记黄诗燕到为故土家园的发展而尽心竭力的“扶贫之花”黄文秀,他们甘做“铺路石”,栉风沐雨、无私奉献,求实心至、求深愿达。他们是脱贫攻坚战役的排头兵,既是参与者、攻坚者,也是创造者、见证者。从六盘山区到乌蒙山区,从秦巴山区到大别山区,历经酷暑严寒、崎岖泥泞,他们心无旁骛、聚精会神地干事业,哪里需要他们,他们就把热情播撒在那里,就把青春绽放在那里,工作到村到位,扶贫到户到人,在脱贫攻坚一线绽放青春之花。他们在脱贫道路上击鼓催征、开拓进取,以积极的精神状态和务实的工作作风砥砺奋发之心、激昂自强之志、凝聚排除万难之力,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将“敢教日月换新天”作为宏伟蓝图,将“咬定青山不放松”作为除贫意志,闯之以气魄胆略,击之以能力本领,让孜孜不倦的足迹和不断前行的时间践行初心与承诺,共同见证着贫困地区的历史性转变,共同绘就了生机盎然、生活富裕的壮美画卷。
山高水远、道阻且长,脱贫攻坚无疑是一项艰巨复杂、卓尔不凡的事业,多年奋斗凝结着脱贫脱贫攻坚楷模的为民初心和辛劳血汗。他们求真务实、放眼长远,扶贫更扶志,以“领头雁”的姿态带领贫困群众跨山海、越高峰,以“潮头立”的勇毅带领贫困群众啃硬骨、攻难关,秉持着“脱贫路上一个都不能少”的信念,将区域资源、特色产业和消费市场充分衔接,团结带领贫困地区的群众打响了“绿色生态牌”、念好了“产业发展经”、端牢了“旅游金饭碗”,实现了从无至有、从有到优、从优向新的发展转变,以绵绵用力、久久为功的扎实举措与实干精神保障长远持续的脱贫成效。
困境之下、逆境之中,脱贫攻坚楷模勇于向贫困宣战、进军,在风沙走石的苦瘠之地,藏区高原的冻寒之处,大山深处的险峻之路上生动实践着“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理念,开垦梦想、浇灌希望、滋养精神,融入一方水土一方人,山水连接着绵延的情怀,热土勃发着梦想的力量。脱贫攻坚战的胜利是他们心中最牵挂的大事、最迫切的愿望,映照着他们为民至诚之心,彰显着他们身为先锋的使命担当。他们履职尽责、不辱使命,将脱贫事业抓紧抓实、落细落小,深入了解贫困地区的发展现状,心念群众衣食住行,感知人民群众的生活冷暖,凝聚合力打破贫困的“枷锁”,在改变穷山恶水现状中开辟“新大陆”,用长满茧花的双手描摹着人民群众所向往的幸福生活,实实在在的幸福感和获得感“飞”入千家万户,贫困地区的面貌焕然一新,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有效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不断提升,他们同心协力的奋斗兑现了人民群众的愿望与憧憬,为脱贫攻坚战役的最终胜利打下了坚实基础。
在脱贫攻坚楷模的带领下,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如期、全面实现,向前迈出了破浪前行的关键一步。“浩渺行无极,扬帆但信风”。在“赶考”的新征程上,有新的战场、考场和赛场,会面临新的困难与挑战,广大党员干部要以脱贫攻坚楷模的精神为引领旗帜,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以他们身上所彰显的脱贫精神砥砺奋斗之路,在接力奋斗中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砥砺奋斗!
穷人的观后感篇2
何为赤诚爱国?何为奉献一切?
最近集团开展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中我对这些文字有了不一样的认识和解读。集团微信公众号上新增了主题教育的栏目,在寻找素材的过程当中,我一次次被那些英雄事迹所震撼,所感动。印象比较深刻的是“守岛英雄”王继才。一座岛,两个人,三十二年。
影片中王继才的妻子王仕花讲述了他们三十二年的孤岛坚守,他们舍弃小家为大家、国家,抵御住了金钱的诱惑,违法分子的威胁。190多面被风雨撕破的国旗,40多本海防日记,1部手摇电话,20多台听坏的收音机,10多盏用坏的煤油灯,这些物品见证了王继才为守护祖国边疆默默奉献的32年。
岛上的岁月对我们来说是孤独的,是煎熬的,也许甚至是无法理解的,然而对他们来说是责任,是信仰,是为之坚守一生的承诺。
苏联著名作家车尔尼雪夫斯基说:“生命,如果跟时代的崇高的责任联系在一起,你就会感到它永垂不朽”。心中有信仰、有担当、有情怀,那么即使是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我们也能书写不平凡的人生华章。
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时刻以一名正式党员的要求严格要求自己,以前人为榜样,敬业奉献、勉励自身。强化工作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我相信无论是在本职岗位还是生活当中,怀揣一颗利他之心,把困难留给自己,把便利留给他人,那我们将会走得更远,取得更长远的成功。
也许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岛屿,都有属于自己的暴风雨,敬仰他们,学习他们,我们也能成为生命的强者!
穷人的观后感篇3
开山岛位于我国黄海前哨,面积只有两个足球场大,战略位置十分重要。1985年部队撤编后,设立民兵哨所,但因条件艰苦,先后上岛的10多位民兵都不愿长期值守。
王继才生前是江苏省灌云县开山岛民兵哨所所长。1986年,26岁的王继才接受了守岛任务,从此与妻子以海岛为家,与孤独相伴,在没水没电、植物都难以存活的孤岛上默默坚守,把青春年华全部献给了祖国的海防事业。2014年,王继才夫妇被评为全国“时代楷模”。今年7月27日,王继才在执勤时突发疾病,经抢救无效去世,年仅58岁。
对于王继才夫妇来说,家就是岛,岛就是家,热爱这一片热土,坚守自己的诺言,为国防事业尽自己的一份力!
英雄已逝,当大多数人都在追思怀念的时候,有人却发出了不同的声音:选择用大半生去守护一座孤岛,这样的一生,是不是太傻了?然而,在这个灯红酒绿,个人主义至上的年代,我们最缺失的便是这种“傻气”。
人人都削尖了脑袋,要往世俗定义的统一成功学里钻,比如家产万贯,身份显赫,名扬四海……但能够定义一个人这一生的,远不止这些。
傻子如王继才,以祖国安危为己任,虽一辈子籍籍无名,却甘之如饴;虽一生孤苦,却成功守卫祖国疆土,保障人民安全。
这样的人生,难道不成功?这样的抉择,简直太勇敢!知晓了即将面临的苦痛与牺牲,依然坚持前行的,不是傻子,而是真正的英雄。
钱财和地位,永远只是小我层面的成功,这样的成功,也远没有奉献和博爱来得有意义。
王继才,便是我们当今这个时代当之无愧的英雄。
如今,在我国广袤的疆土上,这样去牺牲自己的一切来守卫国土的哨兵,还有很多很多。我们或许不知道他们的名字,但是却始终处于他们的保护之中。
他们,应该得到我们的景仰和尊重!
穷人的观后感篇4
“一件事,一辈子。一句承诺,一生守候。”电影《守岛人》是以感动中国人物王继才夫妇坚守祖国海岛32年的真实故事为原型改编。电影情节紧凑,内容完整,令人不禁潸然泪下。
26岁的王继才在正值青春年华时放弃民兵营营长的职务,凭借着一腔热血不顾母亲的阻拦毅然登岛,应下了守开山岛的任务。那是一个荒无人烟且物资缺乏的岛,就连淡水和电都没有。但就是这样的一个地方,却是相当重要的战略位置。
在夜晚只有满地的老鼠作伴,在白天只有耳旁的风声相依。就这么过了48天,一船只停在了岛前,可下来的却是他不敢面对的人。他的妻子王仕花抱着女儿探望,看着丈夫蓬头垢面站在风雨中的样子,王仕花心疼的劝王继才同她回家,可却遭王继才的毅然拒绝,于是王仕花愤然登上了补给船离开了岛。在离去后的晚上,丈夫那憔悴的面孔一直在她脑海中环绕,于是王仕花做了一个重大的决定,她决定上岛陪伴着她的丈夫。
就这样一座岛,两个人,三只狗,一辈子。像是世外桃源般的画面描述,可谁曾想到,真实的样子确是如此恶劣的生存环境,如此残酷的现实生活。但这对貌似寻常的夫妇,岛上守了整整32个寒暑,与之相伴的只有三只狗和雾中若隐若现的航标灯,还有那一本本日志和几百年挥舞过的国旗。他们后背上那一个个伤疤,记载的不仅仅是守岛的日日夜夜,而是为国守岛的光荣。
黑夜里波涛汹涌一望无际的大海上有座孤岛,孤岛上有两束光,一束光是灯塔照亮每搜渔船的航线,一束光是他们夜以继日坚守的哨所那温暖的光芒,照亮的不仅是岛,是家,也是国家。
苏联著名作家车尔尼雪夫斯基曾经说过“生命,如果跟时代的崇高的责任联系在一起,你就会感到它永垂不朽”。
心中有信仰、有担当、有情怀,那么即使是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我们也能书写不平凡的人生华章。也许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岛屿,都有属于自己的暴风雨,让我们敬仰他们,学习他们,我们也能成为生命的强者!
穷人的观后感篇5
爱国是一个人对自己祖国的一种诚挚的热爱和深厚的情感,是一个人最原始的感情之一。26岁的王继才接受了守岛任务,从此与妻子以海岛为家,与孤独相伴,在一个没有淡水、没有电、面积不足20亩的弹丸小岛上坚守32年,只为五星红旗每天冉冉升起。
今年7月27日,王继才在执勤时突发疾病,经抢救无效去世,年仅58岁。王继才在平凡的岗位上,尽心尽力做好本职工作,默默无私的奉献,把青春年华全部献给了祖国的海防事业。
有一种信仰叫坚守,有一种精神叫质朴。王继才夫妇俩在艰苦卓绝的困难面前不低头,在邪恶势力面前更表现出了一位守岛卫士的凛然正气。他们用无怨无悔的坚守和付出,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了不平凡的人生华章。
通过学习,我们深受震撼,我们新时代的国家公职人员就要有这种爱国奉献精神,我们要学习王继才夫妇,热爱祖国、忠于职守,无私奉献,不图名利的精神,以他们为榜样,脚踏实地、不畏艰辛,立足本职、扎实工作,用实际行动践行爱国、敬业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新时代的建设贡献自己力量!
正因为有这么多的先进典型,正因为有很多像王继才一样爱国奉献的人,我们的事业才蒸蒸日上,国家的前景才无限光明。王继才走了,更多的人应该接好他的接力棒,从王继才身上汲取爱国奉献精神的正能量,让弘扬爱国奉献精神成为全体国人的自觉行动。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作为青年一代都应该向王继才看齐、学习,给自己补充道德之钙,为自己补钙壮骨、强筋健骨,将爱国奉献精神融入到每个人的实际生活中,让爱国奉献精神筑牢新时代的价值地基!
穷人的观后感篇6
爱国成为矢志不渝的行动。32年来,昼夜交替,周而复始,每当太阳从东方升起,开山岛上如期飘扬着鲜艳的五星红旗。两个人的五星红旗代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尊严和意志,更饱含了他们对祖国深沉的爱。“家就是岛,岛就是国,开山岛虽小,却是祖国的东门,你不守我不守,谁守?”这质朴无华的话,正是他们夫妻多年勇于担当、默默奉献的动力所在,高尚的家国情怀,不是靠空喊口号,而是靠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行动说话。他们吃尽了难以想象的辛苦,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做好了别人不想干、干不好的工作。用行动告诉我们什么是无怨无悔。
爱国成为刚正不阿的追求。王继才夫妇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守卫开山岛,克服无水无电、缺医少药、寂寞无助等困难,实属不易,能持之以恒坚持32年更不容易。这不仅要接受生理、心理上的考验。更加严酷的考验是:犯罪分子将这个人迹罕至的荒岛当作难得的“风水宝地”和“避风港”,穷凶极恶的犯罪分子也好,笑里藏刀的犯罪分子也罢,靠恐吓或金钱美色买路都无济于事,他们绝不网开一面,以铮铮铁骨、凛然正气维护国家法律尊严,保护开山岛那片净土。“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美德,在他们夫妻身上得到完美的体现,对基层民兵的果敢刚毅做出了完美的诠释,用行动告诉我们什么是不懈追求。
爱国成为克己尽责的奉献。一位将军上岛视察后为王继才夫妇写下了一副对联“眼观四海风云,心系万家欢乐”、横批“以岛为家”,高度概括了夫妻哨无怨无悔、甘于奉献的精神。其实,英雄不是无情无义,只是不能忠孝两全。守岛32年,王继才很少有时间看望年迈的母亲,甚至当他赶到家时,母亲已经溘然长逝,他把痛苦埋在心底,当“小家”和“大家”不能兼顾时,他们理智的选择了后者。他们同样深爱自己的子女,但从不放弃“守岛就是守国,国安才能家宁”的信念,克己尽责,以岛为家,用燕子衔泥的.精神建设海岛,把人生最美好的青春年华献给了国防海防事业。他们守卫着开山岛的方寸土地,又何尝不是祖国的海防高地?何尝不是新时代民兵的精神高地?用行动告诉我们什么是时代精神。
千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千秋大业,需要我们一代又一代接续奋斗,需要改革创新、开拓进取、想大事、干大事,更需要像王继才那样脚踏实地、默默无闻,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把奉献化作点滴行动,将爱国化作永恒追求。
穷人的观后感篇7
作为学生的我们,从小学到中学,直至大学本科,都接受着数学教育。大部分人经过时间的推移,他们脑中的数学知识也渐渐遗忘,而且生活中可以运用的数学基本上只有四则运算。我们十余年经历的数学教育究竟意义何在,它到底有何作用,成了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数学是一门讲道理的学科。”数学的每一个问题,每一次论证,都需要严格的内在逻辑和推理。
我们在漫长的数学学习过程中,随着难度的`不断增加,我们的思维便需要更活跃,更缜密。在这样潜移默化的影响下,我们的逻辑思维模式逐渐建立,尽管最后忘记了那些具体的知识,最后保留下的就是数学学习影响到我们的东西。“多思少算。”做题最可贵的,是从一个条件推到另一个条件的思路历程。做完后回头去看,也许就是这么回事,但这段思考是对人最重要的。
数学带给人的,可能就是一种缜密的推理能力,一种在乎根据的宝贵品质,这种能力与品质悄然影响着每个人的生活。若是没有从小的受到的数学教育,我们可能就无法通过逻辑做出正确的推断,无法为自己的判断立足,甚至影响到将来在社会上的生活。由此看来,数学教育带给人的力量,实在是不容小觑。
穷人的观后感7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