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在写观后感的时候,可以联系自己的现实生活,观后感是人们在观看一部电影后需要记录自己内心的感想的一种文体,下面是好文档范文小编为您分享的《家风》的观后感通用7篇,感谢您的参阅。
《家风》的观后感篇1
当老年人豁达开朗,当中年人坚强阳光,当青年人充满力量;当00后成为后浪闪亮登场,当90后已张开保卫世界的臂膀,当拿着保温杯的中年依然斗志昂扬……这,是自立自强的家风在传扬!
自立自强的记忆,是黑夜中最闪亮的星,指引我前行。
“不搞特殊化”,父亲的教导一如迷茫时引路的启明星,指引着焦守凤一家自立自强,穿过光环的迷惑,撑过艰苦的岁月,走出自己的幸福之路。海明威说:“你可以杀死我,可就是打不败我,永远永远打不败我!”当秦世俊怀揣着造飞机的梦想投入哈飞时,命运却给了他当头一棒,让他成了一名普通铣工。他没有就此止步,而是从普通铣床练起,学徒两年,记40多本笔记;工作18年,完成28年的工作量,让“航空报国”的梦想在奋斗中找到了方向。因为,他的父亲是劳模,那张胸带红花的照片,给了他“自立自强获得光荣”的启蒙。这启蒙引领,足以闪亮一生。
自立自强的坚守,是天亮前最温柔的黎明,给我相信的勇气。
三寸核桃核,世相万千绘。90后核雕艺人朱蒙佳,在传统手工艺无人问津的境地,仍牢记教导,守住初心,创业创新,坚持让非遗看到未来;身为“绣三代”的郁竹君,在沉静寂寞的时光里坚信,苏绣走入世界的“宏大”时刻定会到来;对传统手工耳濡目染的殷子晴,带着太平泥叫叫闯入西半球,让其“叫好又叫座”。毕淑敏在《握紧你的右手》说:“我不相信命运,我只相信我的手。我不相信手掌的纹路,但我相信手掌加上手指的力量。”当社会愈来愈快的节奏响起,那坚守着的人,始终相信,当清晨的第一缕光线亮起,到来的绝不是黑夜,而是我们自立自强的未来。
自立自强的传承,是酷暑中最清凉的泉泓,带我越过人海去拥抱你。
从百年前被坚船利炮打开国门的屈辱,到陷入内战的颠沛流离,到建国后的一穷二白,到前所未有的改革开放,到脱贫致富的“攻坚战”……百年前,无数前辈先贤自立自强,为中国的命运苦苦求索;百年后的今天,我们同样自强自立,让中华民族走近伟大复兴的时刻。倪萍说姥姥曾叮嘱自己:“自己不倒,啥都能过去;自己倒了,谁也扶不起你。”是啊,如果只是坐等,如果只是旁观,如果只有犹疑,如果只有抱怨,我们如何让我们去拥抱更好的自己?又如何让这个国家,拥抱更好的未来?
岁月如歌,初心如磐,你我奋勇向前;不忘初心,未来待启,我们将用行动告白:传承共同记忆,深烙自立自强之印。未来,我已来!
请乘理想之马,挥鞭从此起程。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阳正晴。
《家风》的观后感篇2
我观看了《人民领袖》和《家风传承》微视频,从中读到“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就是家风要正、国风要淳、党风要清。
首先是家风。我们大家都记得成龙跟刘媛媛唱的《国家》,里面有一句歌词“国很大,但其实是一个家”,“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就说明家庭是国家的基础,国就是由千万个家庭组成。在座的各位都明白什么叫成家,什么叫立业。那么成家为什么很重要?家是我们自己的根据地,家是抚慰我们的港湾,是我们疗伤、调节状态的地方。当我们工作累了,受伤了,都可以回家。大家工作忙忙碌碌一年,过年了要回家。我们中国人很重视这个家庭的概念。
刚才讲的是成家,还有一个立业的问题。立业就是要立下做自己事业的志向,大的来讲就是做自己的职业规划,小的来讲就是要有一份工作。我们应该好好看看林则徐的这句话:“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穷而多财,增益其过”。再来就是张英的一首诗:“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说张英他兄弟因为房子界限跟邻居起纠纷,就修书请当宰相的张英帮忙,结果张英却回了这首诗。什么叫大智若愚?大智若愚不是天天跟人家斤斤计较。
家风就是你要在家庭里面营造一种爱的氛围,营造感恩的心态。习总书记优秀家庭观就讲要爱家,爱家就是对家庭要有爱,要懂得感恩,在内心深处的爱可以遏制我们的自私。在家里要有家规,只有大家来恪尽这些规矩,才能规范家庭里面的秩序。老领导习仲勋在自传里面就提到了要怎么教育自己的小孩:要厉行节约,要虚怀若谷,要雪中送炭。这种良好的家风,必然会塑造一个好的领导人。
其次是国风国法。我们改革以来,经济发展很快,到了2010年已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家有钱了,国也有钱了。我们一带一路战略是为了提升我们的国际地位,从经济方面讲,就是对外输出技术和资金。还有亚投行,我们亚投行有一个很重要的条款,重大事项表决要四分之三通过,而中国投票权是26%,所以我们有一票否决权。从这些方面看,我们的实力在日益强大。我们创设自由贸易区,自由贸易区就是为了当完全的市场经济试验田,来跟国际接轨。这些是对外经济,还有我们的对外国力。我们的国防最近也比较强大了,也会派军舰撤侨,军机巡航,说明我们国力在提升。习总书记讲我们要有跟我们身份相匹配的外交,这是对的。对内我们面临着经济拐点。中央提出了供给侧改革,因为需求端不旺,所以要倒向供给侧的改革。我们提出了“三去、一降、一补”,三去就是:去产能,像钢铁这些大的产业都存在着产能过剩;去库存;主要是去掉我们现在房地产的库存;去杠杆,就是去掉我们一些地方政府的融资平台,要化解地方政府的债务。所以今年的财政可能会做一些改革,要降成本,要降低企业运营的成本包括税务,要补短板,包括民生的底线。我们现在的自贸区是要为全国提供可复制的样板,于是就提出来要简政放权,要加强监管提高服务。我们原来的审批权限过于繁杂,前置审批太多,所以要降低准入门槛,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李克强总理在上海自贸区视察的时候,上海就给他做了一个案例剖析,原来餐饮业要办完卫生许可证才能办工商营业执照,现在改成先登记,然后开业才需要卫生许可证,这种就是事前的监督转化成事中事后的监督,把真正的监管放到运营后。这说明我们依法行政的导向要转变,这也要求我们要真正用法制思维来考虑问题。司法不公容易造成老百姓信访不信法,这些都是破坏整个社会规矩。小平同志在90年代提到,最近十年的发展很好,但最大的失败在教育,尤其是思想政治的教育,经过冷静思考,这方面的问题比通货膨胀等问题更大。所以我们要依法治国,用法律来约束行为。
再来是党风。《条例》和《准则》是依据党章来制定的。王岐山书记一直把党章放在他书桌上,他认为还是要用党章来约束党员,规范行为。党章是党内根本大法,是我们党内规矩的根本依据,是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加强党性修养的标准。我们党员要有理想信念,我们一些党员领导干部在出问题,进行案件剖析后发现很多都是理想信念丧失。拜金主义、公权私用都是理想信念缺失,所以党性修养非常关键。我们建国之前有长征精神,毛主席说长征是宣传队,是播种机,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一次战略转移。红军也是在经历各种挫折后不断壮大。现在一些问题官员可能被纪检带走两三下就全交代了,因为他们内心已经丧失理想信念。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如果你心胸坦荡,你就会放心干事、生活。这些都说明了自身理想信念的重要性。我们人生就像长征,要用长征精神来勉励自己。这次《条例》对党员的处理作出了明确规定,开出了负面清单,把法律和党纪做切割,要求要把党纪挺在前面,违反党纪的要先审查。现在只要纪检坐实了违纪证据,直接处理,一旦违法马上移交检察院,纪委和检察院配合交接很快。而《准则》就是“高线”,提倡我们党员要干什么,提出要正确处理好四对矛盾。党员领导干部在党员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四条要求:要廉洁从政、廉洁用权、廉洁修身、廉洁齐家。
对于我们这些党员领导干部来说,我们在家是家庭成员,在社会上是一个公民,在党内是党员领导干部,甚至肩负了一方重任。所以我们要做一个合格党员,要遵纪守法,要加强作风建设和党性修养,守住家风、国法、党纪。家国党三者是一个递进关系,我们党员领导干部有三重的身份,但是三重身份却有共同特点。
一是忠诚,在家要忠诚,要爱家,对国家要忠诚,对党要忠诚。
二是责任,你在家扮演什么角色就要肩负什么责任,作为子女要孝敬父母,为人父母要教育子女;对于国家,我们要做一个守法公民,干好自己应该做的,做好自己本职工作,要向自己的梦想发展;作为党员,要遵循党章,维护党章,实现党的目标,在党言党,在党为党,在党忧党。
三是干净,在家里要干干净净做人当好表率;对于国家要干净不能违法违纪;对于党要加强自身建设,要廉洁自律,加强党性修养。
最后,我有两个摘抄跟大家共勉,一个是为官四要:为官之本在于造福一方,为官之理在于讲奉献,为官之德在于清廉,为官之义在于明法。另一个是要加强党性修养,第一要有党性的观念,第二要有度量,第三要有气节,第四要诚实,第五要有气魄。
《家风》的观后感篇3
家风如一杯酒,醇厚芬芳;家风如一壶茶,清香甘冽;家风如一束花,馨香扑鼻。每家都有自己的家风,我家也不例外。现在,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我的爷爷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他总是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劳动创造财富,只有通过劳动换来的面包才是甜美的。”每当农忙的时候,他总会带领全家人去田里割稻谷。虽然又苦又累,但我们都干得热火朝天,没有一个人叫苦叫累。
奶奶是一个勤俭持家的家庭主妇。她总是谆谆教导我“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奶奶穿着很朴素,她的衣服总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每当过节的时候,妈妈总要拉着奶奶去买新衣服,可奶奶死活不肯去,反反复复一句话:“我的衣服很多,买来都是浪费,你们就不要和钱过不去了。”奶奶对自己很吝啬,可是村里谁家有困难,她都会毫不犹豫地解囊相助,大方得很。
爸爸是个水电工,他平时默默工作,无私奉献。爸爸经常教育我:“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工作,你们的首要任务是学习,只有刻苦地学习,掌握真才实学,长大才能有所作为。”每逢过年过节,大人都在牌桌上,有人邀请爸爸过去玩几把,爸爸总是婉言谢绝。在书房里,爸爸边看书边说:“赌博是种坏习气,既浪费时间,还能使人变得好吃懒做,有百害而无一利。你们千万不要去学赌博。”
我的妈妈是个孝敬长辈的好媳妇。她总是对我们说:“百善孝为先。”妈妈不仅把家人照顾得无微不至,连隔壁老奶奶也常常挂在心上。老奶奶患有老年痴呆症,儿子四五十岁还是单身,母子俩相依为命,生活很困难。每逢有好吃的东西,妈妈都要让我给她送点去。冬天寒气逼人,妈妈怕老奶奶冷,常常把自己的旧棉衣送给老奶奶御寒。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家人的言传身教,就是我们的家风家训。告诉你们一个秘密,我家的门楣上挂着一块政府颁发的“五好文明新家庭”的匾牌,这块闪闪发光的匾牌,这我家优良家风的一个有力证明!
《家风》的观后感篇4
提到工匠精神,我们最先想到的便是“匠人”这个日本词汇了,日本人自古便推崇“匠人精神”,就以食物为例吧,在日本,人们心中对饮食的最高标准,不是法餐、意菜或某个菜名这种单一的词汇,而是某某人做的某种食物,这便是匠人精神的体现了。日本京都的四大料理之神都是像寿司之神、天妇罗之神这样的以单一食物所构成的,这也就体现出了匠人精神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力求在单一领域做到完美。在日本,人们甚至能够说出细分到某一种茶点的匠人的名字,而这种崇尚匠人的社会气象又能使许多传统技艺在匠人手中流传至今,能够说,工匠精神代表着传承。
不只是日本,其实工匠精神存在于世界的每个角落。瑞士的制表师能不借助电脑和机械,一把镊子、一副眼镜,就能组装出世界上最复杂的机械表芯。每当我们捧起一块这样的手表,陀飞轮、星相、音乐、报时等功能之下,我们能听到齿轮咬合的轻响,这便是制表师日日夜夜在工作台上创造的奇迹。同样的工匠还有许多,法国的高级皮具师,德国的跑车发动机调效师,捷克的水晶工艺师,他们在世界上的不一样角落,用自我的双手和技艺,创造出一件又一件完美的艺术品。能够说,在现代社会,工匠精神是高档、完美的代名词。
那么在中国呢中国的工匠精神在哪里我们能够在博物馆中找到它:一件件精美的漆器、玉器、青釉、粉彩,古代的匠人们将这些精美的艺术品创造出来,保留至今,当我们对着这些文物惊叹古时匠人精神的伟大时,又会不会疑问:“我们现代的工匠精神在哪里呢”当中国变为世界工厂,当机器替代了灯下工人的双手,当人们开始对千篇一律的电子产品热情不已,又有几个人会想到保护我们濒临灭绝的工匠精神呢也许我们能够从外国的事例中为中国工匠精神看似黑暗的未来中找到一点光亮。工匠精神是冰冷的机器所代替不了的,当工匠精神被大众所重视,当手工的艺术与流水线上的产品区别开来,当工匠精神带上本应属于它的高贵,我们的工匠精神才能得以发扬光大。
《家风》的观后感篇5
好家风、好家训是传家宝。一些历史故事中,我们也能窥见家风对后代为人处世的影响。我们所熟知的张英“六尺巷”故事,“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这样的胸襟与包容,化干戈为玉帛,很好的化解了邻里之争,传为后世美谈。而这种淡泊致远、克已清廉的家风也获得了其后代很好的传承,张英儿子张廷玉三朝为官,清廉公正,学识过人,为史家公认的学者大儒,六尺巷在父辈那里宽了六尺,而在他的心胸中又宽了万丈,“心底无私天地宽” ,无私的心胸因此坦荡而无垠!
家风虽小事,关乎大国治。家是最小的国,国是千万家,家风相连形成民风,民风相融促成社会风气。家风正,则民风淳;民风淳,则社风清。传承好家风,对社会而言,是一种巨大的道德精神力量。一个社会要和谐美好,弘扬家风不可或缺。当前,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必须从一个家庭做起。尤其要重视家风和家教,突出价值观和道德教育,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每个家庭和每个公民的日常道德行为中,真正凝聚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基本力量。
好家风是祖辈经历沧桑岁月,用智慧结晶出来的精神财富。但随着时代的进步,家风传承内容也应与时俱进,适时补充外延,做到与时代同歌,与发展共舞。特别是要与我们倡导的核心价值观顺接,要延伸至我们今天的时代主题中去,使得诸如环境保护、低碳生活、生态文明建设等要素增添到家风家教中,为这些好的倡导增添一份遵守与执行力,同时也使美好家风获得新的发展空间而千载传承。
《家风》的观后感篇6
时间的步伐悄悄而逝,转眼间又是五月的到来,五月花的季节,缤纷的鲜花开满五月;五月也是劳动者的季节,辛勤的劳动贯穿五月。说起劳动,劳动创造了人类的物质基础与精神基础,提供给我们所需的一切生活来源,我们要感谢从事一切劳动的人们。当下新时代有一种精神也是值得我们每个人去敬佩以及弘扬的,这种精神便是劳动模范精神。在这里也许有朋友会疑惑什么是劳动模范精神?顾名思义,其是指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动模范的精神。面对如今的时代,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要好好感受以及体会劳动价值,而劳动价值无论是在什么岗位都是不该有贵贱之分。我们都应践行各自的职业操守,维护自己的劳动尊严。
每个有机会存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人,如何更好地过属于自己的人生,对于不同的人,那便是见仁见智了。但无论怎么存活都是离不开要劳动的,毕竟劳动创造价值,好好劳动,自身想要的一切才会有如愿的机会。当今社会,我们需要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积极向劳动模范学习他们宝贵的精神。认真学习劳模精神,会使我们充分认识到劳模“爱岗敬业、为国为民的主人翁精神,争创一流、与时俱进的进取精神,艰苦奋斗、艰难创业的拼搏精神,勇于创新、改进的开拓精神,淡泊名利、默默耕耘的‘老黄牛’精神,甘于奉献、乐于服务的忘我精神,紧密协作、关爱的团队精神”,是各行各业、各岗位在千变万化的复杂社会环境下不断前进的精神保障。所以努力学好劳动模范精神对于我们每个人而言,尤为重要,人生价值最好的展现也是离不开自身的劳动创造,劳动创造让我们活着,甚是有意义。
其实你们知道吗?劳动模范精神是时代的旗帜,大力弘扬这样的精神,以及向身边的劳动模范学习,从自己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从平凡小事做起,以自身的实际行动,说真话,走正道,办实事,以自身的实际行动,投身到我们各自的工作岗位中,相信我们会收获许多美好的人生意义和理想的果实。所以为了社会为了自己的国家发展得更加好,我们要继续弘扬劳动模范精神。毕竟这个时代无论怎么变化,都会有精神的支撑,尤其是劳模精神,极其重要,劳动的力量是不可小觑的!
《家风》的观后感篇7
每个中国人应对世界,最引以为傲的是“中国制造”四个字。确实,中国制造已遍布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可是,如何把享誉全球的中国制造变成中国创造,又是每个国人心中的痛。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是一种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缺的不仅仅是尖端技术和超前创意,更多的是一种兢兢业业的传统,一种脚踏实地的作风,一种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
当代风采人物评选活动已到了最终阶段,并产生了最终三名候选人。更多人关注的是伟大的科学家和著名的摄影师,可是我将会把手中的选票留给那位从未踏足大学之路的焊接大师王师傅,因为他代表的是我们当前缺失的大国工匠精神,是我们苦苦追寻的将“中国制造”升级为“中国创造”的金钥匙。
当前我们正走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国家实力迅速崛起于世界。可是,社会上也出现了一些乱象,几乎我们都能每一天在电视上、网络上都能看到造假成风的新闻。生活中,很多人在工作上不敬业爱岗、专研技术,只想着买彩票一夜暴富;部分实业公司不专注于产品升级和服务提高,却放弃主业去搞房地产开发;甚至很多学校莘莘学子不好好学习而炒股。。。。。。虽然这些是经济迅速发展过程当中必然出现的一些现象,可是也反映出这个社会浮夸与鼓噪之风过重,亟需王师傅为代表的大国工匠精神来改变这种现状。
我国作为一个制造业大国,如何将“中国制造”升级为“中国创造”也包含在我们提倡的中国梦资料中,可是由于工匠精神的缺失,在很多领域,我们仍然缺乏响当当的“中国名片”。要实现“中国创造”这个伟大梦想,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首先,应大力提倡爱岗敬业、勤勤恳恳、尽职尽责的大国工匠精神,让这种精神成为时代的风向标。其次,国家注重、鼓励技术的创新、实业的发展,让“中国制造”升级为“优质制造”。再次,重视职业技术学校教育,培养大批像王师傅这样的大师级技能人才,做到广积薄发,实现量到质的变化。
我们高中生在应对高考这个人生第一道门槛时,也是踏出实现我们青春梦想的第一步。我们有人在努力成为科学工作者、著名摄影家或是艺术家,但更多的人最终将会成为一名普通的工作者。每个人成功之路不是在于进名大学,而是追求职业技能的完美和极致,期望每一个人都成为每个行业中的状元,成为一名伟大的大国工匠,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努力。
《家风》的观后感通用7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