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心得就是记录我们的想法的一个不错的选择,平日里相信大家一定经常使用到心得,好文档范文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读《朗读者》心得体会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读《朗读者》心得体会篇1
又是开场熟悉的音乐,同样是那么伶灵动耳的旋律。温柔的灯光下出现一个和蔼的舞台。节目一开始仿佛就暗示人们这是一场心灵深处的旅程,那是青春、眼泪、过往以及世界上所有美好事物的交织,当它要来临时,这一切都给我们以亲切的征兆。
我曾以为那些在舞台上呼风唤雨,在电视里颦蹙举眉的影视明星多少都有些攀炎附势,在群众的眼前全副武装,在自己的工作圈里人前人后。也许是我太过于不堪,让我不相信那些外部形象。我心里的演员之所以能称作演员。哪怕是在现实里,他们也或许戴着面具,进行着自己最擅长的事情。
本期《朗读者》中的一位嘉宾演员—姚晨。她一出场便让我想起了那个武林客栈爱憎分明的郭芙蓉。记忆里的印象犹如一股暖流,好像在记忆深处找到的一些欣慰吧。
她的朗诵是《阿长与山海经》,节目泠然的配乐奏起,她翻开了书本。几站灯齐刷刷地对准了她。现场一片宁静,犹如世界诞生前夕一般,神秘而充满期待。也不知何时,她的话语出现,打破这好似延续不绝的静谧。她的声音低沉而有力,仿佛真的带人坐入时光机,带着些灰色,来到鲁迅的故乡,见到南墙边的小镇。看到穿长袍的故人,看到梳着长辫的鲁迅,一起那个穿着素朴,满脸褶皱的阿长。看到到阿长的好,听到阿长的切切察察。最后不禁沉浸于此在“仁厚黑暗的地母呵,远在你的怀里永安她的魂灵”中,穆怀感伤。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只是在无数个独一无二的长短面背后,我们都有一颗最初善良的心,犹如阿长。在演员姚晨倾情朗读下,我真真切切地走进了一个世界,并总爱沉思每个人的得失,犹如多愁善感的黛玉。我喜欢揣测每一个人,经历地多了。不免习惯成自然。其实那些所谓看透尘俗,患得患失的人。也不过是一个自以为是的阿长吧。
看了这次节目,我更喜爱姚晨了。喜爱她精湛的影视,喜爱她袒露灵魂的朗读,喜爱她真诚洁白的内心。
读《朗读者》心得体会篇2
“我们每个人多多少少都从文字中获得过快乐。与其说朗读者在传播文字,不如说也在传递文字背后的人生”。董卿的话道出了本次寻找的意义,声音传播情感,情感滋养人生,“我就是想好好读书”,董卿寻找的是朗读者,更是关于文字、关于阅读最原始的热爱,最原始的快乐。
央视作为国家电视台,对于创新节目的要求,首先是从社会价值出发。曾指出:“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但目前电视市场中沉得下心的文化节目却是稀缺资源。大型文化类节目《朗读者》的出现,正是在喧闹娱乐中的一股清流,是一种社会责任的担当。
央视资产管理中心主任任学安说:“《朗读者》的出现绝对不是孤立的,中国的电视节目太需要一档有文化价值的节目来滋润我们的心田。《朗读者》选用精美的文字,用最平实的情感来朗诵出文字背后的价值。”
?朗读者》是董卿从主持人到制作人的转型之作,她坦言这档节目对她来说是一次难度极大的挑战,朗读的文章必然是温暖的,有态度的,具有撞击灵魂的力量;嘉宾的标准更不是一般综艺节目和娱乐节目的要求,“朗读者”要有丰富的阅历、动人的人生故事和真诚的情绪感染力。
在已经结束的前几期《朗读者》录制中,很多参与嘉宾的动情朗读让全场震撼,斯琴高娃朗读贾平凹《写给母亲》,更是让董卿当场泪奔。“文字的背后是情感的承载,而朗读就是用最美、最直接的方式来表达情感、传递爱”,董卿希望《朗读者》能够像一双温柔的手,轻轻推动人心相互靠近。
读《朗读者》心得体会篇3
自去年3月起,央视著名主持人董卿就开始酝酿一档文化情感类节目《朗读者》,筹备接近1年的时间,今日起每周六、日黄金档cctv1和cctv3将联合播出。节目每期一个主题词作为核心线索,嘉宾围绕主题词分享人生故事,朗读一段曾经打动自己,激励自己甚至改变自己的文字。首期节目以“遇见”为主题,邀请了知名演员濮存昕、知名企业家柳传志、世界小姐张梓琳、著名翻译大家许渊冲等嘉宾。在犀利吐槽蔚然成风的时代,以朗读为核心的全新尝试能否引领新的文化风潮?
本期节目中,濮存昕讲述了自己鲜为人知的一段人生经历,童年时竟被同学起绰号“濮瘸子”?他以一篇老舍散文节选《宗月大师》致谢改变自己一生命运的恩人,濮存昕要感谢谁?柳传志畅谈因拙成巧的人生轨迹,高三时为何与成为百里挑一的飞行员的机会失之交臂?节目现场柳传志重现“父亲的演讲”,朗读儿子婚礼上的家信,“柳式家训”又有哪些另类之处?张梓琳首度透露自己一举夺魁,当选世界小姐的决定性因素,并分享了为人母近一年的惊喜与感动,她又将为谁朗读?曾翻译《诗经》、《楚辞》、《唐诗》、《宋词》、《牡丹亭》,荣获国际翻译界最高奖项之一“北极光”杰出文学翻译奖的96岁高龄翻译家许渊冲也受邀到场,追忆往事,他道出曾用翻译林徽因诗词,追求女同学的独家趣闻。
已为中外文化传输做出杰出贡献的许渊冲老人,近百岁高龄每天依然坚持工作到凌晨3、4点,驱动他活到老译到老的原因是什么?走过一个世纪,他又带来了哪些直击心底的人生感悟?
读《朗读者》心得体会篇4
今天健身的时候把《朗读者》第四期看完了,让我感动的地方有很多,但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前国家队女排姑娘赵蕊蕊的那句“比你的腿更痛的是你的心”,在她说出这句话的那一刻,我仿佛感觉到她在和梦想说再见。
?朦朦胧胧的,有个姑娘站在十字路口,四处张望,离她不远处,另一个她慢慢地走向远方,她望着她,却不知道那是不是她,她想上前去看看,却不能移动丝毫。」
“我一直没敢睁开眼睛,因为我觉得,只要我不睁开眼睛,这就是一个梦,一个噩梦。”
运动员的黄金生涯可能就那么几年,但他们为此付出的可能是从几岁时就夜以继日的努力,汗水,而且最后换来的是一个充满伤痛的身体,可是又有谁后悔过呢?
倪萍的《姥姥语录》里写着“一个人受多大的罪,就享多大的福”,人生是很公平的,小富即安是一生,大富大贵也是一生,但这两种人所承受的必定不同,人生的路到底走哪一条,到底怎么走,都是自己选择的结果。
走过,就别后悔,后悔了,就再给自己一次机会,当然,并不是所有人都有后悔的机会的。
很期待蕊蕊的新书,还记得许渊冲老先生说过的一句话“人生,不是你活了多长时间,而是你记住了多长时间”,趁着我们还有记忆的时候,把它们写下来,以此证明,我来过,我记得。
读《朗读者》心得体会篇5
陪伴,是一种温暖,因为它意味着有人把世界最珍贵的时间给了你;陪伴,更是一种力量,因为失去了陪伴,也就失去了生存的意义。
这是我观看2月25日央视播出的《朗读者》后,写下的感触良多的一段话。而这一期的《朗读者》给我印象最深的人物,要数郑渊洁父子了。郑渊洁被称为“中国最有名的儿童文学作家”、“童话大王”。而他所取得的成就,与他的父亲郑洪升是密不可分。郑渊洁上小学时,有一次因改变了老师出的作文题,写成《早起的虫子被鸟吃》,被老师羞辱,他则引爆了藏在身上的拉炮,从而被学校开除。父亲看了他写的“检查”后,则说了一句话,“孩子,没关系,我在家教你”。父亲则开始了对郑渊洁的“家教”模式。还有一次,父亲半夜偷偷给儿子钢笔灌完钢笔水,被儿子发现。父子俩聊了许久。最后父亲问,“你一个人能把《童话大王》写多少年?”郑渊洁回答,“只要你和妈妈活着,我就一直把它写下去。”而父亲则说,“只要你一直写下去,我和你妈妈就一直活下去。”父亲的陪伴和对儿子的鼓励,由此可见一斑。而父爱之深沉,也令人为之动容。这不禁让我感同身受。
我清楚地记得,那是20xx年12月14日的下午5点多,我踏上了去往福建的列车,离开了生活了20xx年的家乡和父母。殊不知,这一次分别让我整整两年再也没见过我的父母。因为,这是开往福建的军列。我要去部队服役了。我是家里的独生子,从小被父母“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而我从小也没出过远门,求学之路:小学在村里,初中在镇上,高中在县里,大学在市里,我像是“温室里的花朵”。而我到部队后往家里打的第一个电话,就情不自禁地哭了。这并不是因为受不了训练的苦与累,而是十分想家、想父母。
就这样,时间一晃而过,来到了20xx年11月。当时的我纠结于留队还是退伍。打电话给家里,父亲说,“敏敏,我知道你不是怕苦,如果想家,就回来吧!”就这样,20xx年12月,我毅然选择退伍,回到了一所农村小学当老师。现在,我已参加工作6年。我也非常满足于这样“朝九晚五”的生活。每天下班,我都会回家。我知道,不管多晚,总有热气腾腾的饭菜在等我;我也知道,不管多晚,总有人在等我回家,那就是我至亲的人。
有人说,再多轰轰烈烈的誓言,也比不上平平淡淡的陪伴。因为,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读《朗读者》心得体会篇6
积蓄一腔亟欲喷薄的心声,饱含满心忠诚的景仰与震撼,我读完了朗读者一书。这本书中,有如周小林、殷洁的爱情般温婉的遇见;
有如杨妈妈伴子读书16年,终用母爱创造奇迹的陪伴;
有理查德希尔斯对汉字工程执着的选择;
还有李亚鹏用爱将女儿先天的伤痕变为荣耀的温情故事……他们的生命中也充满着无数的如果,但爱让他们做出了无愧于生命宽度的选择。不乏惊叹,也不乏感动,而最让我久久不能忘却的是为艾滋病儿童们办起学校的郭小平校长。他面对郭院长与郭校长的如果选项时,决然选择了后者。
辞去院长一职,成为孩子们校长的他,十三年以来的每个春节,从未离开过他的这群孩子们……郭校长的博爱与无私,令我敬佩不已。当今社会,同情心和善良不乏,而真正献爱心的人很少;
花钱献爱心的人不乏,而愿陪伴的人很少。真愿陪伴之人,也已是人群中罕有,而甘愿花钱花精力陪伴13年之久,并始终将这群孩子摆在第一位的人,除了郭校长,很难有第二人!我想,这该是何种精神境界才能企及的啊选择当郭校长的他,放弃了几近所有的名和利。他说“我觉得这社会上好多人不差钱,可能好多人也不差权力,但是我觉得能得到我这种满足的也不多。”帮助孩子们健康成长,使他们拥有走进课堂像普通孩子那般考大学的权利,对他而言,是一种名利换不来的满足感……如今,他的学生们今年要考大学了,宛如出巢的鸟儿般,他们将带着父亲的希望自信地飞向远方……
郭校长十三年无私的爱让我热泪盈眶,与此同时我也被他和他的学生们朗读的内容深深地吸引了。“如果你敢把取得的一切胜利,为了更崇高的目标孤注一掷,面临失去,决心从头再来而绝口不提自己的损失……”这是朗诵的.诗《如果》中的一句。“漫漫长路,迈向更高处,却仿佛孤注一掷…”这一句真是对红丝带学校刚起步时的郭校长真实的写照。而正因为前路充斥有着数不尽的“如果”,这时候的选择,才更有了无愧于心的爱的使命。
这首《如果》,是书中荡涤我心灵的颜如玉,着实令人受益匪浅。多日不择篇章,泛泛读文的我许久都未能感受到心灵的鼓动。《如果》一诗,却悄无声息般唤醒了自己沉寂的心,沉寂的躯体和渴望吐纳箴言的灵魂。书中的每一句,都可指点迷津。当我急躁不安遇人不慎,它告诉我:“如果你肯耐心等待不急不躁,或遭人诽谤却不以牙还牙,或遭人憎恨却不以恶报恶;
既不装腔作势,亦不气盛趾高……”这是何等泰然的处世之道,急躁解决不了事物根本,唯以不骄不躁,才能应对谣言和世间不平;
当我有了甘愿付诸一生的梦想并操之过急地想象,它告诉我:“如果你有梦想,而又不为梦主宰;
如果你有神思,而又不走火入魔……”;
当我凭实力为官并沾沾自喜,它会告诉我:“如果你跟平民交谈而不变谦虚之态,亦或与王侯散步而不露谄媚之颜……”保持谦卑何等重要,它是种姿态,而从来都无关于身份地位;
当我年迈,愁老之将至时,它将告诉我诸多“如果”的答案:“如果你能惜时如金利用每一分钟不可追回的光阴;
那么,你的修为就会如天地般博大,并拥有了属于自己的世界”……
生命中无数的“如果”本没有答案,是周围的爱给了它们理所应当的选择。这些一出生就遭遇不幸的孩子们,他们并没有选择自己出生的权利。可郭校长和社会上更多关注艾滋病孩子的好心人们,让这些孩子相信:没有爸爸妈妈,我们也是被疼爱的孩子……这份善,将会因好心人们无愧的选择传递下去,让更多人脱离身心的苦海。
非常喜爱《朗读者》这样的节目和这样诉说灵魂榜样的书籍。一群境界高尚的人在节目里被人们朗读称颂,由此制成的访谈录由阅读者们为他们再次朗读……人们无法复刻他们的人生,但能在朗读者殷殷期望中找到属于自己生命的特别意义。愿每一个选择,都无愧于生命的如果!
读《朗读者》心得体会篇7
对于满眼的娱乐与喧嚣,《朗读者》节目就像慢慢地翻开一本书,没有惊心动魄的画面,更无跌宕起伏的情节,随着董卿那亲切温和的语速,观众情不自禁地投入、并静静欣赏着倾听着。此时,每个朗读者面带表情,所朗读的篇章段落、或唱首歌,都是根据自己亲身经历感受所选,或轻淡细腻如和煦的春风、或如涓涓流淌的溪水,拨动并滋润着每个人的心弦。
这是继诗词大会后,央视又一次在一套黄金时段,推出的一档由董卿主持的又一个好节目《朗读者》。我看了首播的第一期的一部分,没看全,又在二月十九日即周日晚央视三套、于7点半进行的重播,感悟颇深。
首期节目以“遇见”为主题,邀请了“诗译英法唯一人”许渊冲先生、知名演员濮存昕、世界小姐张梓琳等文化领域的嘉宾,还有无国界医生、为妻子许下一个鲜花山谷的丈夫、联想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名誉主席柳传志等人。他们所处不同行业,有截然不同的生活和梦想。
节目中,有董卿对嘉宾的采访,有嘉宾带着不同口音的朗读,扎扎实实地呈现出、如她给节目的定位“大型文化情感类节目”。这档节目跟《中国诗词大会》,还有之前爆红的《见字如面》气质相仿,豆瓣评分高达9.3。“才女董卿”再次发力,请来演员濮存昕、世界小姐张梓琳等人,把自身的故事融入经典作品中,温文尔雅地给了大家一碗文化鸡汤。
董卿站定在舞台中央,由衷感慨:“我当了20xx年主持人,而今仿佛回到了起点。《朗读者》中的朗读二字重文字,者字重人。我们要展现有血有肉的真实人物情感,并感动于他们让我们遇见了大千世界。我对于一档有着人文精神的电视节目的追求,终于要实现了。”说的多好啊,喜欢董卿大气知性、端庄睿智的主持风格,我在心里默默地由衷赞叹!
其实这些大多是非专业朗读者,随着音乐舒缓起伏、情绪的逐渐酝酿,抑扬顿挫,声情并茂,加之观众用心倾听,聚精会神的眼神交汇、甚至很多人眼里闪着激动的泪花,致使掌声不时响起, 收到台上台下互动和鸣的效果。
读《朗读者》心得体会7篇相关文章:
★ 朗读的读后感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