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在工作还是学习中,我们都会遇到很多要写事迹材料的情况,如果不能重视起事迹的写作,那就无法给更多人带来影响,好文档范文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先烈事迹心得体会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先烈事迹心得体会篇1
摄影师穿梭冰河、冻原,追寻极地的风景;画家穿越山谷、溪流,追寻四季的变化;落叶归根,追寻的是心中那个家。生命恰是如此,聚散离和,奔波迁徙,总归是为了追寻心中的一抹光。走在人生漫长的旅途上,那抹光是指引前行的方向,是支撑前行的信念,是鼓动前进的动力,是一个人的支柱与灵魂。
人无魂则不立,一个人不能没有人生的脊梁。而由活生生的中国革命历史凝结而成的红色文化正是我们共产党人灵魂中不可或缺、举足轻重的一部分,是值得用一生去追寻的光。
追寻,是为了时刻铭记。“青山绿水长留身前浩气,苍松翠柏告慰逝后英灵”,许多纪念碑傲然耸立青山环绕之间。每每瞻仰那共产党人用灵魂铸造的不朽丰碑,都能给人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正是革命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才有了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经历过刻骨铭心,我们又怎能不铭记?好了伤疤不能忘了痛,牢记过去的伤痕与苦难,才能不重蹈历史的覆辙。享受着冰冷墓碑换来的阳光与安宁,我们又怎能不思源?“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感恩,是党员的一种党性修为,更是人性的一大美德。追寻红色记忆,感恩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今天幸福生活的革命英烈,才能珍惜现在,不断成长。那段峥嵘岁月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感受、去领悟,去永远铭记。
追寻,是为了永不迷路。时至今日,每次沿着先烈的足迹重走革命征途,也依旧能从路隘、林深、苔滑的景致中体验当年那栖风宿雨、关山阻隔的艰难困苦。参观革命纪念馆,锈迹斑斑的文物沉淀着岁月的痕迹,时代的沧桑感依旧能一下拉近我们和历史的距离。在这样艰苦的岁月中,先辈们正是秉持忠诚、坚守信念,才能迸发出巨大智慧和无穷勇气,迎难而上,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奇迹。血雨腥风的战争已成为历史,但我们要继续创造惊天地、泣鬼神的业绩,最坚实的基础仍然是永远的忠诚和坚定的信仰。对于每一位共产党员来说,追寻红色足迹,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本色,才能在喧嚣中、在纷杂中不迷失前进的方向。
追寻,是为了更好地前行。今天,我们进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距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越来越近。但事业发展永无止境,离理想越近,我们越需要不断突破的不竭动力。李大钊、瞿秋白……一个个从历史深处走来的革命先烈,他们英勇抗争、奋发作为、为民务实的“红色气质”,正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不断进步的精神动力。_曾指出: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最好的教科书,多重温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的伟大历史,心中就会增添很多正能量。追寻红色精神,在与先辈的灵魂交流中继承他们伟岸身躯上强烈的意志、刚正不阿的正气、坚韧不拔的品格、一心为民的情怀,我们方可善作善成、一往无前。
追寻,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责任。虽然硝烟弥漫的年代已经远去,一些革命旧址也早已破旧、坍塌,但沧海桑田不能湮灭先辈开创的红色伟业,不能掩盖先辈璀璨夺目的革命精神。任时光荏苒,那红色故事仍将传唱。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仍要不懈追寻宝贵的革命文化,让红色记忆深深融入人们的社会生活中,让红色精神融入民族精神之中,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凝聚起全民族的奋进力量!让历史照进现实,才能让盛世万古流芳!
先烈事迹心得体会篇2
英灵不朽,山河永念。在国庆节前一天,我们迎来了第九个烈士纪念日。9月30日上午,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同各界代表一起,在天安门广场向人民英雄敬献花篮。鲜艳挺拔的红掌、芬芳吐蕊的百合、轻盈绽放的文心兰,寄托着对人民英雄的深切缅怀和崇高敬意。
以国之名缅怀英烈,是对英烈的深情礼赞,更是对民族精神的守护与延续。他们于山河将倾的年代担起重任,在黎明前的黑暗里,流尽最后一滴血。年轻的面庞,热血的心,坚定的信念,舍身往死,护卫新生。在今天的直播视频下,网友纷纷留言“缅怀英烈,致敬英雄”。有一个网友这样写道,“为什么烈士纪念日在国庆前一天?因为很多革命先烈倒在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没能看见日出,却燃烧自己点亮血色天幕,为我们迎来了日出。”致敬英烈,我们就要守住心底的那份光和热,奋勇前行。
烈士,是神圣光荣的称号,是一个民族的脊梁。在烈士纪念日期间,各地开展形式多样的纪念活动,用最高的敬意,最深的缅怀,表达心底的情意。北京石景山区在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烈士公祭活动,北方工业大学的大学生艺术团在烈士墓碑前以小提琴奏响《歌唱祖国》《我和我的祖国》,为先辈们献上最诚挚的敬意;公安系统在各烈士陵园举行公祭活动,仰望那些永远被铭刻在石碑上的名字,悼念先烈;上海淞沪抗战胜利纪念馆广场上,长明火熊熊燃起,社会各界人员向烈士献花,寄托对他们的无限哀思……一座座陵园,一块块石碑,一场场公祭,一束束鲜花,一份份缅怀,英烈的故事和他们的精神,始终砥砺人心、催人奋进。
从“为烈士寻亲”活动,到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交接;从“为大多数人谋幸福”的革命先辈李大钊,到“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绝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的方志敏;从“拼上老命,大干一场,决心改变兰考面貌”的人民公仆焦裕禄,到“见危险就上,见好处就让”的缉毒英雄吴光林……那些令人肃敬的名字,那些令人惊心动魄的故事,那些坚定伟岸的身姿,凝聚成穿透时空的精神力量,直抵人心,触碰灵魂。
今天上午,向人民英雄敬献花篮仪式过程中,有一幕十分动人。天安门广场上,全场默哀毕,手持鲜花的少年儿童面向人民英雄纪念碑高唱《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并致少年先锋队队礼。我想,当看到眼神清澈、朝气蓬勃的孩子们在纪念碑前久久驻足、深情凝望,那些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和共和国建设事业英勇献身的烈士们应该是欣慰的吧。曾经,他们在英勇斗争中死去,为了他们的理想和信仰;而今,新一代少年成长起来,循着他们的足迹在缅怀中奋进,为的是共同的理想和希望。一代代人讲好历史故事,赓续红色精神,才能更好地筑牢信仰的高地。
不忘本来才能开创未来。然而,我们也看见,在和平年代,也有一些“跳梁小丑”闹腾,但历史和实践都证明,任何挑衅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与民族凝聚力的“逆流之辈”都不会有好下场。当然,不断完善保护英烈的法律规制,也是在全社会营造尊崇英雄风尚的必要之举,更是致敬英雄、爱护英雄的应有之义。
如今,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有了更多渠道、更多方式,可以深入了解更多的先烈故事,“穿越”时空体验先辈们的艰苦处境,也就更能深刻体会到英烈的伟大与光荣。有人问,“当孩子们问烈士去哪儿了,该怎么回答?”我想,这个答案可以是:“孩子,烈士们都在他们所希望去的地方。那也是你们未来要保卫的地方。”(陆玄同 魏平)
先烈事迹心得体会篇3
20__年12月15日,参加了红色革命传统教育学习活动。参观了淞沪会战等红色革命圣地。重温革命历史,瞻仰了革命先烈伟绩,全身心地融入到了红色文化中,学到了很多,也收获了很多。充分领悟学习了长征精神和真谛。
下面,我就从几个方面浅谈我此次学习的一些心得和感受。
第一、要学习革命先辈坚定理想信念、对党的事业无比忠诚的革命精神。
____________江山来之不易,靠的是无数革命先烈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靠的是无数革命先烈对党的事业无比忠诚,靠的是无数革命先烈不怕流血牺牲,敢于夺取胜利。我们要象革命先辈那样,对党的事业无比忠诚,在实践中把这一坚定的理想和信念落实到我们的行动中,落实到我们的岗位上,脚踏实地地把建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确保革命先辈用鲜血和生命打下的____________江山千秋万代永不变色。
第二、要学习革命先辈不怕困难、顽强拼搏的革命精神。
中国革命是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开展的。但是,广大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不畏艰难,团结一致,以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战胜了难以想象的困难,取得中国革命的胜利。我们必须学习革命先辈们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革命精神,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不畏艰难,勇于开拓,善于创新,全面做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各项工作,在_的指导下,全面、协调、健康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出我们党组织的先进性。
第三,要学习革命先辈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我们党是靠艰苦奋斗起家的,也是靠艰苦奋斗发展壮大、成就伟业的。没有艰苦奋斗,就没有我们的今天。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新中国的历史、改革开放的历史,就是一部艰苦奋斗的历史。历史和现实一再表明,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民族,是难以自立自强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国家,是难以发展进步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政党,是难以兴旺发达的。
我们必须学习革命先辈们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树立为党和人民长期艰苦奋斗的思想,保持旺盛的革命意志和坚韧的革命品格。牢记历史责任,自觉加强党性锻炼,弘扬艰苦朴素的作风,坚持勤俭建国、勤俭办一切事情,切实提高工作效率,坚决反对铺张浪费。
先烈事迹心得体会篇4
9月6日下午,正在湖南考察调研的_来到郴州市汝城县文明瑶族乡沙洲瑶族村,参观“半条被子的温暖”专题陈列馆。_指出,“半条被子的故事”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本色,当年红军在缺吃少穿、生死攸关的时候,还想着老百姓的冷暖,真是一枝一叶总关情!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党的初心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是70多年来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精神支撑。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守初心、担使命始终是每一名党员干部的必修课和终身课题。初心不会自然保质保鲜,需要不断汲取精神养分,方能历久弥坚、历久弥新。
讲好红色故事,在思想淬炼中坚固初心、牢记使命。红色历史是党领导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积淀、创造、整合形成起来的宝贵精神财富。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信念永恒,才能继往开来。要讲好党从弱到强、从成长到壮大的光辉历程,讲好党和人民血肉相连、鱼水相依的感人故事,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思想道德教育,用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斗争的光荣历史和伟大功绩感召人,用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激励人,把红色基因传承好。通过讲红色故事增进党员干部学好_、新中国史的自觉性,主动接受红色传统教育,找准学习目标、汲取精神动力,做到常学常新、铭记历史、锤炼党性,进一步擦亮初心本色、底色,让初心保鲜、使命永恒。
用好红色资源,在涤荡灵魂中滋养初心、引领使命。“树有根,故其高百尺;连有魂,故其传不衰。”在党波澜壮阔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留下了无数珍贵的革命文物、战斗遗址和纪念场地。这些遍布全国,饱含沧桑的文物旧址,承载着光辉记忆,是初心的“红色课堂”。要用好革命博物馆、纪念馆、_馆、烈士陵园等党和国家红色基因库,走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感染熏陶,走进廉政教育基地警醒警示,走进理想信念教育基地锤炼党性,把握教育时机,将红色基因注入党员干部血脉,强化情感认同。在身临其境、感同身受中铸牢听党话、跟党走的坚定信仰,感悟革命前辈为民服务的坚定信念,感受革命烈士一心为民的铁胆忠心和以身许党许国的崇高品质,不断丰富初心使命的丰富内涵,坚定践行初心使命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
传承红色精神,在实践锻炼中践行初心、担当使命。国无精神不强,人无精神不立。党在近百年的历史中,形成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北斗精神、抗疫精神等可歌可泣的“红色精神”,这些精神不断开拓创新、薪火相传,指引一代又一代共产党员在经历血与火、生与死的考验中夺取一个又一个胜利,开创新的历史征程。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但前进道路注定不会一帆风顺,肯定会面临坎坷曲折,甚至会遇到惊涛骇浪。在新长征路上,要传承红色精神,升华红色精神,把谱写新时代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变成自觉行动,以坚定的信念、担当的勇气,找准座标,把握方向,提振精气神,在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畅通两个循环,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践行初心使命,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坚决夺取决战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胜利。
先烈事迹心得体会篇5
每一个为国牺牲的人都会被铭记,每一个为民奋斗的人都将永垂青史。
9月30日,国庆节前一天,是第九个烈士纪念日。当天上午,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同各界代表一起,在天安门广场向人民英雄敬献花篮。
在这个以国家名义设立的特殊节日里,让我们向所有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共和国烈士致敬!党和国家没有忘记你们,人民没有忘记你们。
有斗争就会有牺牲,有奋斗就会有波折。所有的牺牲和波折,最终都会凝结成灿烂的时代光华,照亮过去、现在和未来的路。
理想之光不灭,信念之光不灭。不管是天安门广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还是散落在各地的烈士陵园、纪念碑,多少年来,都在以一种站立的姿态挺立在大地上,护佑并祝福着活着的人们。
回首过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顽强拼搏、勇于斗争,涌现了一大批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一大批顽强奋斗的英雄人物、一大批忘我奉献的先进模范,他们铸就了伟大的牺牲精神。
这种精神就是一种血脉,源自理想信念,并在火热的现实中不断锤炼,濡染、影响更多的人,成为这个社会的主流价值,一直被弘扬,永远不磨灭。
每一个为国牺牲的人都会被铭记,每一个为民奋斗的人都将永垂青史。就在前不久,第九批88位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被专机接运回国,而在此前8年间,已有8批共825位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家”。
烈士们存在过,绽放过,然后,回归到泥土之中,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就消失了。他们只不过是转化了另外一种存在方式,进入后人的记忆、情感、思维。
山河浩荡,烈士不朽。尽管我们身处和平时期,但这个世界上仍有各种局部的动荡与不安,战争的危险从来没有远去,当此之时,更该感念体会烈士的奉献与牺牲。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烈士们一直在以“舍我其谁”的大无畏、大勇毅提醒人们,不要忘记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怎么来的,我们又该以怎样的奋斗来捍卫我们的国家和人民。
我们也看到,奋斗从未止步。百年来,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从浴血奋战、翻身得解放,到实现千年梦想、百年夙愿;从铁钉、火柴都要进口,到连续11年位居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从实现全面小康到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沧桑巨变,初心不改。
身处新时代,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我们也一定能够以更辉煌的业绩、更伟大的成就告慰烈士的英灵。
再过半个月,党的二十大就要召开了。这是拥有9500多万党员的中国共产党走过百年征程的一次重要会议,这也注定是一次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盛会。在党的二十大召开前夕,向烈士致敬,弘扬烈士精神,无疑具有特别意义。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以烈士精神为旗帜,将引领我们不断走向前进,走到光辉的未来。
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会点上,追寻烈士足迹,全国各族人民必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继续向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奋勇前行。
先烈事迹心得体会篇6
“八月桂花遍地开,鲜红的旗帜竖呀竖起来……”这是革命民歌《八月桂花遍地开》里一段歌词,从小对这首歌就耳熟能详。这次有幸到这首歌的创作背景地鄂豫皖大别山地区参观学习,现场感受到那一段不可抹去的岁月往事,追溯那一段可歌可泣的红色记忆。沿着革命前辈的足迹,我们先后参观鄂豫皖苏区将帅馆、红四方面军总部旧址、许世友将军故里等地。踏在这片承载厚重历史的土地上,对革命先辈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想如今和平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都是他们凭着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革命精神换来的。而今天,作为一名农商行中层干部的我,回归本源,更需要学习和推崇的就是革命先烈们身上那“四种精神”。
学习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爱国主义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内涵,是一个历史性的范畴,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具体内容。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爱国主义主要表现为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反动统治的斗争,把黑暗的旧中国推向为光明的新中国。结合工作,就我们农商行而言,我们也需要大力弘扬“爱行主义”,他是当代民族传统美德的进一步延伸和体现,我们要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狠劲,以“等不得”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松不得”的责任感、“停不得”的使命感,把红色血液融入到农商行发展中、根植到骨髓中、铭刻在脑海中,通过树立“行兴我荣,行败我耻”的思想观念和“主人翁”意识,来更好地维护农商行、爱护农商行。
学习他们的无私奉献精神:无论是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的勇士们,还是黄麻起义牺牲的英雄们,有谁是为福利待遇而冲锋,有谁是为一己私利而牺牲?与这些“向死路求生”的红军将士相比,比起他们这样的大无私精神,我们今天加班多一点,假期少一点,又算得了什么呢? 而作为新一代农商银行人,我们更要发扬革命先烈们的无私奉献精神,真正树立为民、务实、清廉的良好形象,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思想。只有真正发扬奉献精神,才能在关键时候顶住压力、经受风险、战胜挑战,才能在服务群众过程中做到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密切干群关系,树立农商行良好社会形象,从而更好地诠释“服务三农、改善民生”的企业使命。
学习他们的艰苦奋斗精神:千里丰碑,英雄风骨,革命先烈这种艰苦奋斗的精神就是一盏不灭的明灯,为后人点亮行程,指明方向,鼓舞我们坚贞不屈,永远向前。在目前农商行转型升级、爬坡过坎、追赶刮越的关键时期,我们需要的也恰恰是这种艰苦创业的精神,提振精气神,汇聚正能量。艰苦奋斗他是干事创业的源泉,是时代发展的旗帜。战争年代的胜利,靠的是艰苦奋斗,建设时期的成就靠的是艰苦奋斗,现代化强国靠的更是艰苦奋斗。如今,我们农商行要想从实现“三步走”战略中成功蜕变,何尝又不是需要这种艰苦奋斗、不屈不挠的坚毅精神。不管是国家,抑或是农商行,幸福生活的拥有,都离不开艰苦奋斗的精神。
学习他们的不畏牺牲精神:通过讲解员饱含深情的讲解和当年战斗场景的模拟,昔日的硝烟战火仿佛历历在目,我亲身感受到了革命先烈们为寻求真理而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壮举。论如今,虽然没有了硝烟,没有了斗争,但是他们那种对党和人民忠贞不渝的气概,仍值得我们去学习,那就是对农商行的事业做到无比的热爱和无比的忠诚。在工作实践中要把这一坚定的理想和信念落实到我们的行动中,体现到我们的工作岗位上,不畏牺牲,不辞辛苦,脚踏实地,把农商银行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在“争创一流业绩,建设一流银行”的“双一流”主旋律上,为他奋斗不止,绘就蓝图。
先烈事迹心得体会6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