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一篇精彩的读后感,使我们在阅读后对人物的成长与变化有更深的体会,如果你感受到生活中的点滴美好,写一篇心得体会可以让这些感悟得以延续和传播,好文档范文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中国新疆之历史的心得体会通用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中国新疆之历史的心得体会篇1
民族团结是一种精神、一种思想整合力量、一种追求,它对凝聚人心、整合社会起着重要作用。我们学校就是一所民汉合校,学校非常重视民族团结这一问题,我们学校组织过各种各样的民族一家亲活动,通过系统学习使我认识到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民族团结教育活动活动中,作为建设新疆、开发新疆的一份子,我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在我们班上就有很多的.少数民族同学。比如团结同学、热爱集体的土家族英语课代表宋思雨,她总是热心地帮助每一位同学,教别人关于英语的单词语法,脸上总是洋溢着帮助同学幸福的微笑;比如朴实热心的朝鲜族历史课代表金尚宇,在课堂上,他总是让我们对他刮目相看。在课下时,他经常给我们讲一些我们不知道的历史事件,让我们对历史的视野更加开阔;比如朴实热心的维吾尔族语文学霸阿迪娜,我们总是很崇拜她,作为一位民族同学,却将汉语学的如此的好。
在私下,她总是说,我们是一家人,在家里要说一家话!我们相处的非常融洽。我们经常联系,互相交流,成为了非常好的伙伴。我们在热情洋溢的课堂上,一起遨游在知识的海洋中,争执着高谈论阔的岁月;在热闹非凡的操场上,我们一起愉快的嬉戏玩耍,感受着欢声笑语的点滴;在朝气蓬勃校园中,一同挥洒着我们的青春,共同经历风雨同舟。
我的同桌就是这些朋友中的一个。他是一位帅气的维吾尔族同学,我们互相帮助对方,团结友爱。他虽然是维吾尔族同学,但汉语却说的非常好。他的体育在班里也十分出色,是我们班的体育委员,他具有非常好的领导能力,每一次学校组织活动都是他积极地安排和管理大家,老师们对他也颇为信赖。他还喜欢打篮球,梦想是进入新疆篮球队,他告诉过我为国争光才是他真正打篮球的目的。他在我们班的人缘也很好,就从这次选团员来说,他是我们全班的票数最多的,所以最后如愿以偿的加入了共青团,成为了一名共青团团员。我们全班都为他感到高兴。我相信,成为一名团员后的他会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添加自己的优点,补全自己的缺点。
还记得有一次,我同桌做了一件让我至今难忘的事情。那是发生在一个寒冷的早上,第一节课是数学。但我的脑子不知道为什么昏昏沉沉的,那函数的图像仿佛在天空中旋转,温暖的教室里使我感到寒冷。这时我的同桌察觉到了我的不适,便问我:“你怎么了?脸怎么这么红,是不是发烧了!”“可能吧”,我回答到。
但令我没有想到的是,原本一下课就出去打篮球的他,这次拒绝了朋友的邀请,拿着我的水杯就跑去帮我接开水,回来的时候还拿了一盒药,看着他满头大汗的样子,瞬间,感动的情绪涌上心头,觉得他真的是全世界最好的同桌。当然,在学习上我也会耐心的帮助他。有时一道数学题需要给他讲好多次他才明白,但我也会一遍又一遍细心地给他解答。
因为我们班的少数民族非常的多,所以我们更加明白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因为新疆的少数民族更加的多,所以我们新疆人也懂得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大家都是兄弟姐妹,彼此要互相关心,互相礼让,有不同的意见就要相互协商解决,能够倾听别人的意见,虚心向他人学习,积极发现别人的优点。新疆是一个很团结的城市,我们都非常的爱他。
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动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不懈追求的目标。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根本动力来自全国各族人民。只有各民族大团结,各族人民共同当家作主,才能确保各族人民的主体地位落到实处,使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参与热情和创造活力最大限度地激发出来,使社会主义制度下一切物质的和精神的、现实的和潜在的积极因素竞相迸发其能量,一切有利于造福社会和人民的源泉充分涌流,从而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真正变为现实。
中国新疆之历史的心得体会篇2
我在新疆这片古老苍茫的土地上生活了14年,度过了我人生的十分之一,也许我见到的很少,但是我想把我见到的都写出来,让更多的人知道不一样的新疆,改变对新疆的看法,像我们新疆人一样爱上这个地方。-----题记
新疆,一个美丽又令人向往的地方。这里具有着“三山夹两盆”的神秘地形,也有着“大漠孤烟直”的世界第一大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有着优良品质的农产品,有着闻名国内外的香甜瓜果,有着享誉全国的长绒棉,有着人类利用自然的创举“坎儿井”,有着丰富的油气资源,更有着勤劳、热情又善良的新疆人!
假如你失去了生活的方向,假如你善良、勇敢又坚强,只要你站在这片土地上,我相信你会感受到一种力量,会让你怀希望迎接曙光。这里生命的坚强和迷人的风光,都成为了许多内地游客向往来到这里的理由:喀纳斯的湖水映着晚霞泛着红光、塔里木湖在沙漠中间流淌、白嫩嫩的棉花在吐着棉绒、香甜可口的瓜果在诱惑着人们。
可能在许多人的脑海里,新疆是一个只有着无边无际的大沙漠,人们都骑着马去工作,但是我想说新疆也会发展,也会进步,但是那也只是一部分新疆人,有些时候不能用“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想法来看待事物,所以希望对新疆和新疆人有意见的一些人摘下你们的有色眼镜,用一双会发现美的眼睛来看待新疆。
我认为我的家乡是最美的地方,连绵的雪山优美的草场,草场的下面是城市和村庄,这里的人们无论是汉族人、维吾尔人、哈萨克人都很团结,我们都为着我们的家乡更美好更繁荣而勤劳、努力的工作着,身在外地工作的新疆人也剪短不了对家乡的渴望,每当他们疲倦的时候,我想他们就会看见挺拔的`白杨树站在他们身旁,它们赐予的力量让他们怎能不坚强?
这里的民族能歌善舞,勤劳的用双手去致富,祖祖辈辈参军支援边疆,架起了高楼守卫边防,这里是我们出生的地方,这里是我们爷爷奉献一生的地方,这里就是我们的家乡——新疆。
我相信,坚强的生命就算是在孤独的荒漠中也能开出绚丽的花朵。如果说拉萨是离天堂最近的地方,那么新疆便是天堂,我爱我的家乡!
中国新疆之历史的心得体会篇3
今年暑假我回到新疆,有幸游览了新疆最西部的伊犁。新疆地域辽阔、物产丰富、景色迷人、气候怡人,真是旅游避暑的好地方。
在前往伊犁的路上,看见道路两旁的农田、果树、葡萄架不时从车窗掠过。在将要翻越天山时,映入眼帘的是那深蓝深蓝又如明镜般的新疆高大的高山冷水湖——赛里木湖。我们还在湖边停留片刻,体验了一下那湖泊的冰冷。汽车翻越天山时经过了果子沟,真是名不虚传,满山遍野的果树郁郁葱葱,真是美极了。经过一天的行程,我们终于到达了伊宁市,这是边疆的一个特区城市。
随后的几天里,我们去了托呼拉苏大草原。高山草原的风景秀丽多姿,云杉稠密,山水如画,如茵的草原铺展在起伏的山峦上,各种野花争奇斗艳。哈萨克牧民的毡房点缀在山间草场。羊群如白云在缓缓地飘动。在山坡的草地上长满了红红的野草莓,我们还摘了许多,好吃极了。
我还到了祖国最西部的霍尔果斯口岸,远眺界河对岸的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我站在界碑前还留了影,并且把守卫边界的解放军叔叔也留在了照片上。
几天的旅游真使我感到“不到新疆不知祖国之大,到了新疆更觉祖国之美”。新疆是个令人难忘的地方,我只想说:“我爱你——新疆!”
中国新疆之历史的心得体会篇4
记得我还在上幼儿园的时候,妈妈从新疆旅游回来,给我带回了香甜的哈密瓜、晶莹剔透的葡萄,还有香喷喷的馕。从妈妈的介绍中,我知道了新疆有美丽的天山天池,有瓜果飘香的葡萄沟,有牛羊奔跑的草原,还有好吃的羊肉串……我从此爱上了新疆这个地方,盼望着长大了能去那里旅游。一天晚上,我看了一个关于新疆的电视节目,知道了新疆在祖国的最西北,看到了妈妈曾经介绍过的喀什香妃墓,传奇的火焰山,还有风光迷人的天山天池。最让我惊叹的是那里有茫茫无边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沙漠中只生长一种植物——胡杨树,它一千年不死,死了一千年不倒,倒了一千年不朽!
多么神奇的树,多么神秘的新疆啊!我越看越兴奋,上床睡觉了还想着这个节目……突然,不知是谁大叫一声,我被惊醒了。我发现自己站在一条陌生的街道上。这座城市就像一个大花园,街道两旁都是树,房子也不高,但屋顶上开着许多艳丽的花。每栋房子旁边都有个车库,里面全是自行车。公路只有自行车道和电动公共车道。哦,难怪这里的天空这么蓝,空气这么清新,原来是一座环保之城呀!
正想找个人问问这是哪儿,我发现了路边的一块电子显示牌,上面写着:“今天是20xx年7月23日。喀什市本地气温31摄氏度。”这时,一个和我差不多年纪的小男孩迎面走来,红扑扑的脸蛋,头上戴着一顶漂亮的小帽子。我急忙问他:“朋友你好,我叫杰中,请问这是哪里呀?”他停下脚步,友好地说:“你好,我叫买买提。这里是新疆的喀什市。”“这里就是新疆?那我怎么没有看到塔克拉玛干沙漠呢?”“什么沙漠?这个……还是去问问我爷爷吧。”跟着买买提,我来到了一栋画着漂亮花纹的白色小屋。在门前的葡萄架下,和蔼的'买买提爷爷一边请我喝奶茶,一边说:“你说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嘛,以前是有,不过后来科学家们在那里种了许多树,变成了无边无际的森林,现在叫塔克拉玛干禁伐区了。”买买提对我说:“看来你是第一次来新疆吧。”我点点头。他又说:“那我带你去天山天池看看。”我高兴地答应了。
我和买买提坐车来到天山,一路的野花把我们迎接到了天池边。天池是那么湛蓝,那么深沉,湖面上跳跃着无数阳光精灵,仿佛在告诉我那些关于雪山的传说……我问买买提:“你见过像天池这么蓝的大海吗?”他摇摇头说:“没有,我早就想去看看大海啦。”“好,那我们现在就出发去深圳看海吧。”“太好了!”我们坐上了小型飞行器,很快,金色的沙滩和湛蓝的大海就出现在我们的下方……“杰中,该起床啦!”是妈妈在叫我了。我睁开眼睛一看,这还在床上呢。啊,原来那只是我做的一个梦。
虽然只是一个梦,但我相信,新疆一定有一个朋友在等着我,新疆的未来也一定会变得像梦中一样美好。
中国新疆之历史的心得体会篇5
近日,大型纪录片《中国新疆之历史印记》在央视综合频道开播后,获得了良好的口碑和观众反响。该片历经3年时间摄制,首次以纪录片为载体,以影像编年体的形式全景式讲述中国新疆的发展,是近年来历史文化类国产纪录片中的精品之作、影像工程。其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摄制团队立足选题的重大意义和重要价值,做到了政论性、史料性和艺术性的有机融合。
作为对中国新疆历史的完整梳理和影像表述,该片首先有着极强的政论性,从政治上统摄和把握全片,观点鲜明、力透纸背。《中国新疆之历史印记》分为新疆历史、民族发展史、宗教演变史、文明融合史4个专题,每个专题制作上下两集,8集内容从不同方面阐明了全国各族人民高度认同的一系列重要观点:新疆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自秦汉以来就基本形成了多民族大一统的格局;新疆各民族是中华民族血脉相连的家庭成员,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铸牢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多种宗教并存的地区,促进宗教关系和谐是新疆稳定繁荣的历史经验;新疆各民族文化扎根于中华文明沃土,是中华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纪录片是公共教育的重要工具之一,《中国新疆之历史印记》以立场、观点的科学性、正确性,驳斥了种。种歪曲中国新疆历史的谬论,澄清了长期以来在一些人头脑中存在的错误认识。
政论性文本讲求论据充分、用事实说话,要依托新疆地区悠久的历史发声,让历史告诉未来,必须建立在对相关史料细致的发掘、梳理和展现之上。作为历史文化类纪录片,《中国新疆之历史印记》中所体现的厚重、翔实的史料性尤其值得称道。
该片采访了数十位国内外权威的历史学者和考古专家,通过200多件文献资料、考古成果以及实地拍摄的90余个文化遗址和历史建筑,描绘出了新疆地区在中华文明大视野下的历史脉络。据了解,在片中出现的众多文物中,藏于国家图书馆的《清乾隆内府舆图》、2019年在新疆尉犁县考古发掘的唐代安西都护府军镇遗物、新疆吐鲁番吐峪沟唐代佛教壁画等均系首次在荧屏上亮相。在纪录片中,学者专家们对这些宝贵史料的展示和诠释形成了有力的证据性剪辑,构成了真实、客观、可信的历史叙述结构。除了中国的学者外,还有来自英国、法国、德国等国的西方知名专家学者在片中受访讲述,这使得全片的思想观点尊重史料、立足事实,且具有国际化、多元化视角,因而避免了说教感,具有无可辩驳的说服力和跨国界、跨文化的传播力。
纪录片是对事实的创造性处理,是一种以真实性为基础的艺术化表达。如果缺乏艺术性,就会“言之无文、行而不远”。《中国新疆之历史印记》高度注重影像的艺术性呈现,格调大气、制作考究、画面精美,使观众能够在审美的愉悦中拓展眼界、增长知识、感悟思想。事实上,历史文化类纪录片主要涉及过去时态、完成时态,影像资料的缺乏,使得画面呈现存在较大的难度。但《中国新疆之历史印记》并未过多采用当下流行的情景再现的方式,而是以一种“杂糅美学”的创新形态来增强艺术表现力。具体而言,该片运用了实地拍摄、写意镜头、情景再现、电脑动画、微缩景观等多种表现方式,以实景呈现为主,集纪实美学、戏剧美学和技术美学为一体,有着很强的视听冲击力。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文物、遗存均为静态,摄制组大量运用了延时摄影浓缩时间造成光影的变幻流动,使静态之物在视觉上也能具有动态性和述说感。这些匠心独运的细节,从艺术层面强化了影像文本所承载的观点和史料的感染力。
该纪录片的播出有利于增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内各族群间的理解和认同,亦有助于搭建国际对话和交流的桥梁。期望兼具政论性、史料性和艺术性的《中国新疆之历史印记》能够广为传播,在对内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对外廓清事实、正本清源上起到积极的作用。
中国新疆之历史的心得体会篇6
我家的墙上挂着一张中国地图,在地图的西北角有一大片沙漠,这是中国最大的沙漠,它叫塔克拉玛干沙漠。这里常年少雨、寸草不生,时常还有沙龙卷。我的爸爸—一名石油高级工程师,就在那儿工作。
爸爸他们的基地在临近沙漠边缘的沙雅县,晚上跟爸爸视频的时候我发现,爸爸他们居住的居然是一排排的铁皮房子。听妈妈讲,铁房子夏天热冬天冷,住着很不舒服。新疆的昼夜温差也很大,经常是中午过夏天,晚上过冬天,我爸爸刚去的时候很不习惯,经常感冒。
生产石油的油井散落在沙漠的腹地,一旦油井出问题,爸爸他们就要去井上解决。有一次,已经是晚上十点了,妈妈给爸爸发视频,可爸爸都没接,打电话,也接不通。可把我们一家急坏了,等到第二天临近中午才联系上爸爸。看到爸爸疲惫的脸,我们以为爸爸生病了。爸爸笑笑说:不是他生病了,是油井“生病”了。原来前一天晚上一口高产油井出了问题,“躺井”了,不工作了,爸爸他们急忙上去抢修,经过十几个小时的奋战,终于把井“扶”起来了。视频中听到抽油机“轰、轰、轰”的运转声,在看看爸爸熬红了的双眼,我的眼睛湿润起来。
爸爸在新疆工作的时候休假很少,一年只能回来一两次。每次妈妈跟爸爸视频的.时候,总是问他今天累不累啊?他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不累,都习惯了!”,时不时还说:“今天你看新闻联播了么,我又上去了,只是看不到我的人,但我在现场,目前亚洲陆上油田最深井记录我就在现场,你看到报道就想着看到我了哈。”我妈总是笑着说:“好,是。看到你了!你什么时候回来啊?”,他总是说:“快了,最近手上事情忙完就回去”。呵呵,这一等一般又是一两个月。
爸爸在新疆工作了将近_年,为无数的油水井问诊把脉过,也解决了无数油水井“疑难杂症”。_年_月,我爸爸终于回来了,结束新疆的工作了。他去新疆时弟弟妹妹刚出生才1岁,现在都快4岁了。一到家,妹妹就感觉挂在老爸身上一样,一刻也不愿意下来,一下看不见老爸,就会问妈妈:“我爸爸呢?我爸爸呢?”,老爸总是咧着嘴笑。
晚上大家都睡了,我跟爸爸在阳台聊天,我问爸爸:“爸爸,你在新疆_年,那边自然环境不好,你每天工作时间那么长,工作强度也大,你觉得值得吗?”爸爸摸摸我的头说:“值得啊,这是爸爸的工作,爸爸在为祖国献石油呢,爸爸感到自豪。”爸爸还跟我说,在新疆,在塔克拉玛干沙漠中,还有很多跟他一样的叔叔阿姨,为了祖国的石油事业,在挥洒着汗水,默默地奉献着青春。这让我想起了清朝诗人袁枚的一句诗: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一个人,可以平凡,却不可以平庸。再平凡的岗位也可以干出不平凡的成绩。
爸爸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以梦为马,不负韶华。虽然我不是很明白这句话的意思,但我知道,我的爸爸以及坚守在沙漠中的叔叔阿姨们在做有意义的事,他们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坚守着,为祖国的石油事业,为祖国的建设在添砖加瓦。我为他们感到自豪!
中国新疆之历史的心得体会篇7
一个周五的上午,何老师拿着一个大包裹兴冲冲地走进教室,开心地对我们说:“同学们,新疆石河子第二十二中学的同学们给我们回信了!”教室里立即沸腾了起来。何老师将信件一封封发下,同学们迫不及待地拆开信封,屏息凝神、认认真真地阅读起来。
半个月前的一节语文课上,何老师对我们说:“同学们,结合课本第一单元‘走进西部’这个主题,我们和新疆的小朋友开展一次‘手拉手心连心与远方朋友寄真情’书信活动好不好?”同学们听了非常激动,纷纷动起笔来,有的介绍自己的日常生活,有的介绍宁波的'美景和美食……我在信中还邀请新疆的小朋友来宁波做客。
等待回信的过程是漫长和煎熬的。新疆在我们的心中是一个遥远而神秘的地方。同学们心里牵挂着这封信的去向,每一天都要询问何老师信到哪里了?因为大多数同学是第一次给陌生人写信,更没有收到过回信。
今天,终于盼来了新疆小朋友的回信,真是太开心了!信中,新疆的小朋友介绍了那里独特的美景、美味的小吃……同学们陶醉在那里的风土人情中,巴不得赶紧去旅行。在信封中,还有新疆小朋友亲手制作的精美卡片,卡片里都写上了各自的联系方式,我们被新疆小朋友的真诚深深打动。
给我写信的新疆小朋友名叫海琴,她在信中说:“新疆有一望无际的大沙漠,成群结队的马和羊,还有湛蓝的天空……”看着她的回信,我仿佛来到了新疆,吃着羊肉串、大盘鸡……海琴同学还在信中介绍了默默奉献、不怕困难的边疆建设者,他们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这次活动,将我们和新疆小朋友的心紧紧连在了一起!
中国新疆之历史的心得体会篇8
我的家乡在新疆,乌鲁木齐的伊犁区,大部分时间是在草原上度过的,那里有山有水,风景秀丽,白皑皑的雪山不分日夜的发着蓝色的光。
入秋的草原是由绿与黄夹杂的,喀入秋的草原是由绿与黄夹杂的,喀什河奔腾不息的河水分隔了草原和森林,草有高有低,有的枯黄,有的墨绿,有的深不可测,有的尽收眼底。
什河奔腾不息的河水分隔了草原和森林,草有高有低,有的枯黄,有的墨绿,有的深不可测,有的尽收眼底。草原是高低不平的,有无数起伏的草坡,还有连绵起伏的高山,山上,百花争奇斗艳,在草丛中,一脚下去,会从中飞出蚂蚱还有蝈蝈,头顶,湛蓝的天空辽阔无垠,蜻蜓在蓝天与大地之间飞舞着,远处的草地上,一群黄牛悠闲地吃草,不时有被惊起的蝴蝶慌乱的拍打着翅膀,飞远了。
远处,山脚下,洁白的蒙古包在绿草的衬托下显得格外的醒目,而蒙古包的背面就是迷宫般的森林了。
森林神秘莫测,参天大树的枝叶遮住了耀眼的阳光,偶尔风吹过,才有被枝叶分割的七零八落的阳光散落下来,散落在森林中的'草地上,扒开草丛,可能还会看见蘑菇,一丛一丛的,像珊瑚一样。
好运气的话,可以见到在小溪中嬉戏的野鸭子,“嘎嘎嘎嘎”的叫个不停地向下流游去,如果有兴趣,还可以从河中钓鱼,不过可得手的机会较少,因为鱼也很狡猾的,特别是鳕鱼,它们在雪水中,因雪水冰冷刺骨,水流揣急,所以,要钓到它,也是件很不容易的事情。
奔腾不息的喀什河,连绵起伏的山岭,成群的牛羊,湛蓝的天空,洁白的云朵与绵羊,还有散落在草地上的,洁白的蒙古包,这里,就是我的家乡!我美丽的故乡!
中国新疆之历史的心得体会通用8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