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心得体会,我们可以发现自己在成长和进步中的挑战和突破,为自己的未来铺路,只有真实地感受到一件事情的真实情感,才能得出有价值的心得体会,好文档范文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育儿的心得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育儿的心得篇1
幼小衔接是孩子成长中的一件大事,是他们成长过程中的一个新起点,也正是我们家长们非常关心的事情。
说实话,孩子很快将结束幼儿园大班的学习,进入小学教育,我的心情既欣喜又焦急。欣喜的是儿子长大了,马上是一名小学生了,可以学到更多知识;焦急的是作为家长我没有头绪,怎么才能使孩子在进入小学后能很快适应新的学习生活呢?虽然在幼儿园,幼儿园老师向孩子传授很多知识,但小学是对儿童进行正规学校教育的专门机构,孩子一上学就要独立地参加学习,开始按照国家统一规定的教学计划接受课程,这与幼儿园学习的要求与形式都不同。为此,孩子在入学前该做哪些准备呢?
通过在家庭中的教育实际体验,我有以下几点个人的心得体会:
一、帮助孩子定位角色:我是小学生了!
其实在幼儿园中班的时候,儿子回家的时候已经会问我:爸爸,我读完大班是不是要读小学了?当时就很惊讶,幼儿园老师已经这么早让宝宝知道小学的事情,让他已经有了这个概念,现在想来,真的不嫌早。而现在,我们家长更要帮助孩子定位这个角色,让他知道,自己长大了,即将成为一个小学生了,生活、学习不能完全依靠父母和老师,要慢慢地学会生存、生活、学习和劳动,能自己做的事自己做,遇到问题和困难自己要向办法解决。
二、培养孩子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
入学这意味着孩子从家里到了学校,开始了集体生活,需要重新建立新的人际关系,接受新老师,结交新朋友,在集体生活中与许多人接触交往难免会发生一些纠纷、摩擦和矛盾,若处理不当,最终也会影响孩子的学习和生活,要让孩子学会尊重与宽容,遵守班级的'纪律,关心和爱护集体。
三、自己整理习惯的养成并爱护学习用品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许多事情全由父母包办,连书包都是父母帮助理好。这一点,在我上次参加家长会后,我已经刻意地每天会提醒孩子,晚上睡觉前先理好自己的书包,放好第二天要用的书本。但是,我儿子好像不是很爱惜书本,一本练习本没写几页,封面就已经弄的脏兮兮的。故我认为爱护学习用品也是非常重要,好的习惯的养成会影响他以后的生活。
四、让孩子学会倾听
幼儿园的教学大多是在游戏中学习,而小学教学都是以老师教授为主,很多时候都是老师在讲,孩子一定要学会倾听,若孩子没有认真倾听,老师在讲,他就顾着自己玩,一个橡皮擦就可以津津有味地玩一节课,有的小孩不玩的话自己发呆,根本没有听进去,这样一节课下来孩子听课的效率是非常低的。
五、要让孩子认为学习是一种习惯
现在我们会将儿子每晚的功课固定化他自己也会知道每天睡觉前要完成哪些功课,久而久之,习惯成自然,学习就变成每天应该完成的事情就想睡前刷牙一样自然。
六、养成做事迅速的习惯
要让孩子养成做事迅速的习惯。这一点是我非常担心的问题,由于儿子,在家是要花很长时间吃饭,到了小学肯定也是一个很大的难题。同样地,小孩早晨起床时也十分拖拉,到了小学肯定不能一下子适应。所以,我也是有点着急,听完讲座后,我跟妻子就想了很对对策,要尽量在小学入学前,能让儿子能做事尽量加快一点,不能拖拉。
综上所述,以上是我总结的基本的入学需养成的习惯,对于即将入学的孩子来说养成良好的习惯比获得知识还要重要,良好习惯地养成,对孩子今后的学习很生活都大有好处。生孩子容易,养孩子难,教育孩子更难。非常感谢幼儿园老师,让我们家长有了思想准备,
让我们能提前做好孩子的幼小衔接的一些准备工作,让我们的孩子能顺利地进入小学的教育。谢谢!
育儿的心得篇2
9月9日下午,我在测绘大队礼堂听取了“知心姐姐”心理健康教育的报告,深有感触。
孩子,是父母的希望所托、梦想所寄,一直以来我是这样认为的。孩子决定着家庭的气氛!孩子争气,父母就没有什么大烦恼,就算自己在工作中有些不愉快,也会在家里得到慰藉;如果孩子不争气,家长就不会有好日子,总有阴影掠过的感觉。父母将孩子视为自己生命的延续,事业成功的父母希望子承父业,事业不成功的父母则将孩子视为自己的圆梦人。所以,我们就在生活上给他们不断加营养,学习中唠叨着他们考百分,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听老师、父母的话,身体棒、学习好,有特长。
但是,听了“知心姐姐”的报告,我觉得,我们的想法有误区——孩子也有自己的世界,有自己的想法。我们在关心他们身体的时候,却往往忽视了孩子心灵的健康成长。我们好多做父母的,在厨房里、在孩子身体营养问题上研究得很深,但是在怎样加强他们心灵成长所需的营养问题上,可能有很多不及格的。
“知心姐姐”说,孩子的心灵成长需要五大营养:肯定、自由、情感、宽容和梦想。
孩子渴望肯定。父母的评价永远是孩子最在乎的,没有一个孩子不愿意得到表扬!那么,我们就要善于发现孩子的进步,哪怕是一顶点儿!要慷慨地伸出我们的大拇指,给他们以鼓励,赋予他们成长的信心。
孩子需要自由。要让他们有机会自己做主!要给他一定的时间和零花钱让他学会管理、合理支配;给他读书的自由,让他养成爱读书的习惯;给他发展个人兴趣的自由,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和潜能。
孩子需要情感,要培养孩子与自然、与社会相容的能力,让他们学会付出和感受爱心。我们都懂得怎样去爱孩子,但我们现在要学会教孩子付出爱心,让孩子们的.心灵世界也充满爱。
孩子渴求宽容,宽容也可以培养孩子的胸怀和胆识。在急功近利的情况下,我们往往只看到他们的缺点而忽略了其存在的优点,轻则呵斥,重则打骂。其实我们大人也有做错的时候,何况小孩子呢?如果我们试着把自己放到孩子的位置去和他们交流,也许会发现我们与孩子的沟通会更容易,宽容孩子的错误和缺点往往比打骂更容易获得孩子的理解。
孩子们都有自己的梦想,我们做父母的就要给他们插上梦想的翅膀。孩子的想象力是丰富的,受思维定势的禁锢,我们常常对他们的想法或者嗤之以鼻,或者斥为“异想天开”,从来不加引导,不去理会。但是我们恰恰忘了:没有鹰击长空的梦想,哪有莱特兄弟的飞机?没有鱼翔浅底的梦想,哪有海洋里遨游的轮船?没有梦想,我们可能还生活在茹毛饮血的时代,没有梦想就不可能有未来!有了梦想才能超越,才能摆脱平庸。我们都从孩童时代走过,想一想,那时我们的梦想现在已经实现了许多……所以,我们应该保护孩子们的梦想,鼓励他们去想象、去创造。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知心姐姐”的话如黄钟大吕,深远凝重,发人深省。通过“知心姐姐”的专题讲座,不少家长深深体会到:忽视孩子心灵的成长是我们教育中的盲区,心灵的成长和身体的成长一样需要均衡的营养。孩子是我们的未来,寄托着我们的希望,关爱孩子,关注孩子的心灵成长是我们所有人的责任。赋予孩子健康美好的心灵是父母留给孩子最宝贵的财富!
育儿的心得篇3
一、多了解小学的学习、校园情况
二、要了解小学小学孩子的主要特点
1、以“游戏为中心”向“以学习为中心”转移;
孩子需要逐步过渡;如果完全剥夺了孩子的玩耍,会造成孩子厌学、疲劳、孤僻等不良身心状态;
2、凡事不能考虑周全
(没有脱离自我为中心的倾向)家长提要求不能苛刻,不能要求面面俱到,比如上课突然与同学打架,只想输赢,没想到是上课。
3、容易怀疑自己:
成绩如不理想,就会怀疑。自己成绩如果不会名列前茅就会自卑。要多鼓励,耐心等待。
4、注意力不能稳定持久:
15-20分钟是这个年龄注意力持续时间,男孩还会更短,强迫孩子长时间学习、做功课,是违背科学的。家长应要要求孩子专门学习、尽情玩,要讲求学习效率,
5、思维非常具体:
提要求、讲道理一定要具体。比如家长对孩子说:你要好好学习!孩子点头,但他们并不知道怎样才能“好好学习”,应告诉孩子:如上课怎样才能叫专门听讲,不懂怎么办,同学找你说话,你怎么做等,这样孩子才知道什么叫好好学习。
6、容易受外界的干忧影响。
神经系统发育不成熟,坚持性和自觉性都比较差。所以很容易受外部影响,表现在纪律上、学习上有时管不住自己,学习不自觉,这是特点,特别男孩。是起步、有适应快些、多数孩子,男孩子适应还会更慢。家长一要懂得孩子的特点,二要耐心、三要重视基本素质的培养。
三、不要泛泛而谈,要具体指导
许多规则孩子是生疏的,要具体指导;什么叫”专心听讲”:上课专心听讲就是把老师讲的记在心里,要记住回来以后能讲给妈妈听;认真作业:把好的作业拿给孩子看,写得优的作业拿给孩子看,告诉孩子这就是认真作业;什么叫作业完成了,什么叫书考好了?什么叫做好上学准备了?都应具体讲给孩子听。
当今孩子普遍存在三大弱点:自我为中心、诚信不足、意志毅力不强,要注意引导教育。具体在学习上就是缺乏责任心:1、学习用品丢三落四。2、作业慢而拖拉。怎么克服?
四、要注意培养孩子的注意力
(1)开辟一个好的学习环境:远离电视、电话;固定桌椅、撤除与学习无关的摆设;
(2)做好学习、作业准备:准备好笔、橡皮等用具,喝水、上厕所等最好不要等坐下来作业时才想起;
(3)不要影响孩子独立作业。有的家长心疼孩子,关心孩子的作业不得法,又削铅笔、又喂点心,甚至宠坏了习惯:一边作业一边呼风唤雨,一会要家长这,一会要家长那,稍不如意就发脾气,威胁家长:我不做作业了……。
(3)创造适宜孩子学习的家庭氛围切忌说教氛围,注重养成??要具体指导,读书、读报的引导;
(4)切忌“轰轰烈烈”,注重循序渐进??抓紧一切机会学这学那,没有循序渐进;
(5)切忌严励气氛,注重宽忪??对坏行为、危险行为应严励制止惩罚,但对学习上的作业错误等要适当宽松;
(6)切忌支配气氛,让孩子主动??让孩子学会主动学习、自主安排;
学具的配备一定要有利于孩子的注意力集中。
育儿的心得篇4
孩子也是上中班了,和小班相比,更加的懂事,也是有了一些好的习惯,作为家长,其实也是对于孩子比较的操心,也是担心孩子在家里是否能像学校一样做好,不过我们也是努力的去教育孩子,去让孩子的习惯养成没有松懈,也是顺利的度过了中班这一年,在育儿方面我也是有一些心得来分享。
孩子的习惯要养成,其实在学校里面老师也是教了很多,有很多好的习惯,但是到了家里,孩子也是容易放松,但是作为家长却是不能放松,所以我也是在家里的时候严格的要求孩子们,去遵守在学校学到的习惯,不能松懈,该做什么就是什么,而且爷爷奶奶来看她了,也是不能宠着她,反而是需要严格的要求,虽然孩子开始也是哭闹,但是后来渐渐明白了也是会做好,习惯的养好不是一朝一夕的,更是要长久的去培养的,对于孩子们来说,好的习惯真的会让他们受益终身,所以我也是在这块抓得比较的严厉,我清楚如果在这儿就松懈了下来,那么以后想要好不是那么的容易,特别是这个学期在家里的时间那么的多,没有老师来监督,孩子也是有些松懈,我也是要去上班,不过我也是把事情和孩子说清楚,尽可能的让孩子在家里不要那么的贪玩,懂得去学习,去维持好的一个习惯。
多去陪伴孩子,很多时候孩子在家里其实是比较孤单的,没有朋友陪伴着他们玩,没有老师教给他们知识,虽然有作业要做,也是有玩具,有电视可以看,但是我觉得这些都不应该占据孩子们在家里的时间,而是我们家长应该多去陪伴孩子,给他讲故事,和他去一起做家务,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多一些互动,不但是能加深和孩子的感情,同时也是能更好的了解孩子,孩子的习惯,孩子的一些行为也是受到我们家长的影响的,如果我们也是努力的去学习,去认真的做一些事情,那么孩子其实也是会这样做,而不会说松懈,或者懒惰下来,孩子回家之后,我们基本都是陪伴着孩子,一起做一些事情,一起聊天说笑,即使看电视也是有节制的,或者陪伴孩子玩一会儿,我们都全程的去参与,孩子们的玩耍,孩子们的时间,我们也是多去关心,这样才能更好的去把孩子们给教好。
育儿的心得篇5
我们对孩子的期望:健康的身心、良好的习惯、广泛的兴趣;身心健康是孩子一生幸福的基础;良好的习惯是一生幸福的保障;广泛兴趣是一生幸福的源泉。
我们家孩子既属于放养型,自然生长;又属于群居型,熏陶成长。
为什么说是放养型呢,因为我们在她学习跟生活上基本属于放权型,让她自己来选择。
在学习上我们对她的要求都是在她这个年龄段能做到的,我们不强求她学多少知识,如果她想学我们一定提供条件,如果她不想学我们也不会去逼她。我想在学龄前最重要的是培养良好的习惯。我们平时在家基本不开电视,她跟我们在一起时要么画画要么看书要么玩玩具,如果画画我们就陪在她身边上上网,如果看书我们就陪着她也看看书,如果她玩玩具我们就陪着她一起玩一会儿。她跟着她婆婆时那是肯定会看电视的,我想没有哪个孩子不看电视的,她一个人或者跟她弟弟妹妹在一起时看动画片,跟着她婆婆在一起时就会跟婆婆看婆婆喜欢的,但她看电视的时间一般都不长,而且看电视她学会了好多字,比如社会写真、喜羊羊、灰太狼等,都是看电视学会的字;看电视也让她学会了要尊重别人的喜好。她现在知道婆婆爱看社会写真、爸爸舅舅姨夫喜欢看球赛、舅妈喜欢看湖南卫视。她跟他们在一起看电视时一般都选择他们的喜好,但是一到广告时间肯定是看她的动画片了。所以适当给孩子看电视也不是没有好处的。
在生活上我们从来不包办她的事,她自己的事一般都是她作主。比如今天想穿什么衣服,明天想去哪玩,是学画画还是学乐器,我们都让她作主。我个人感觉一个孩子如果你把家长的意愿强加给她,她也许会接受但那是因为家长的权威作用,我更多地时间是让她去思考。比如今天想穿什么衣服她隔天晚上就会把衣服准备好,因为她有过早上再找衣服换来换去结果差点迟到的例子,所以她懂得做事要早准备;还有像我们经常带她出去嘛,一般出发之前我会做个计划再列个物品清单,她经常看到我这样做,后来要去那儿玩时她会很注意去看那儿的天气预报,也会把自己的物品整理好,如果她自己整理的物品少带了她就自己承担后果,或者没得玩具玩或者没得零食吃。所以我们在这样的事上不替她作主,让她学会思考,学会选择,学会承担责任。
为什么说是群居型呢,因为我们家庭的关系,家里平时生活在一起的人比较多,跟她同龄的孩子有三四个,她们经常在一起吃饭、在一起玩游戏。如果其中一个孩子的表现不错时我们都会去表扬他,这样就让其它的孩子有了榜样,觉得哪样做是对的哪样做是错的。
育儿的心得篇6
经常听到周遭的的朋友苦恼自己的孩子胃口不好,结合这几天我看了一本书,我想说两句。
书上说,德国有句谚语,“人的性格取决于食物。”在人们常吃的食物中,含有各种营养元素,如果长期食用比较单一的食品,会造成这些营养摄取过量,就可能对人的性格造成影响。比如:吃马铃薯能提高孩子的推理能力;吃菜豆能发展孩子的美术兴趣;吃洋白菜和花菜会使孩子思想简单,成为平凡的人;吃青豆易形成轻率的性格。
以上的这些是不是绝对的,我不太清楚。但是0-3岁是孩子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为了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和生活习惯,在饮食上也要多加注意。
我喂养孩子有两个原则:
1、食物要清淡。
2、不要喂的太多。
我儿子周岁之前所添加的辅食都是尽量保持天然原味的,只有清蒸鱼为了去腥会加点料酒和盐。开始添加辅食后,大部分的东西我会做成泥状喂,菜茎类的就切碎做成汤,不放任何佐料,只保留蔬菜原来的味道。1周岁以下的宝宝根本不需要盐分,过多或者过早的给孩子吃盐的话,会给孩子幼嫩的肾脏加重负担,还可能造成日后高血压、脑血栓。可是我们却往往会以大人的口味为依据去为孩子添加辅食,殊不知,孩子根本没有爱吃或不爱吃一说,有时候他不吃可能是因为不饿或者不会吃,多练习几次就好了。也不要同时添加几种辅食,要等孩子习惯一种食物以后再加另外一种。辅食添加要遵循由少到多,由细到粗,由稀到稠,由流质到固体的原则。妈妈们,你们有用你们的恒心坚持了吗?
有很多妈妈觉得,喂养孩子太累,就把希望寄托给了奶粉,总觉得奶粉的营养高于一切,你们有没有自己尝过奶粉呢?越是到后面阶段的奶粉,糖分越高。因为宝宝是天生爱糖的,越甜的东西他会越爱。糖分摄入太多首先容易损害孩子的.牙齿,也很容易造成孩子不爱吃饭的习惯。我儿子跟我们吃同样的食物以后,他的奶粉都是按比例减半冲泡的,并且减到早晚两餐,周岁半以后一餐,两周岁前完全断掉。
儿子出生3个月后,我们就给他定餐定量,让他形成一种规律,两餐之间添加少量水或辅食。并且宝宝的奶粉量一直控制在150-180之间,不超出这个上限。两周岁之前,除了水、水果和饼干,其他零食很少给予。因为吃的过多,胃老是得不到休息,血液 老是在胃部工作而不是集中在大脑,有碍大脑的发育。书上也说,如果婴儿一饿就给他大量的食物,让他吃的过饱,就会使他认为吃东西填饱肚子是排除难受之感的唯一途径 ,在他长大之后,这种依赖“吃”的想法会转化为过于依赖物质。
除了让孩子适量、适时吃饭外,我们作为爸爸妈妈也应该了解哪些食物对孩子大脑有损伤或益处。
对大脑发育有害食物:含铅类(爆米花、松花蛋)、含铝类(油条、粉丝)、煎炸食物(熏鱼、烧鹅、炸鱼)、味精(1岁以内食用味精有引起脑细胞坏死的可能,还会影响到孩子的体格和精神发育)、高盐类食品(会导致记忆力下降、大脑过早老化)。
对大脑有益的食物:鲜鱼、蛋黄、牛奶、木耳、大豆、香蕉、卷心菜、核桃、小米、玉米、胡萝卜、金针菜、香菇、马铃薯、海带、栗子、黑芝麻、苹果、花生、洋葱以及动物内脏。
育儿的心得6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