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是对人生意义和目标的思考,有助于塑造个人的生活哲学,通过总结心得体会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好文档范文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幼儿园家访教师心得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幼儿园家访教师心得篇1
家访是我们幼儿园每学期末每位老师必做的工作,刚开始时我特别不明白:我们现如今的通信那样发达,特别多时候我们都通过电话……
家访是我们幼儿园每学期末每位老师必做的工作,刚开始时我特别不明白:我们现如今的通信那样发达,特别多时候我们都通过电话交流,有些小事则能够在接送的时间三言两语与家长交换意见,有必要走进家庭履行这样传统的家访吗?家长会乐意批准吗?通过3个学期的家访工作,现如今我感觉家访是特别有必要的,它能够减少家长与老师之间的距离,使我们的沟通交流更加有效。现如今我将我本学期的家访感受做以下概括:
今年我们班有41名幼儿,我们的目标是走进每一位幼儿的家中,然而家长们关于我们家访反响不一:有的惊奇,是不是我的小孩在幼儿园里犯了严峻的毛病,老师要到家里来家访?有的婉拒,我家地点小,又乱,那个时间我们没有空,抽不出时间招待老师;但更多的是欣喜,正愁没有机遇和老师好好交流呢,关于我们的到来特别的高兴。面对家长不同的态度,我们更困惑了,会不可能因此而造成负面的阻碍,给家长们带来额外的累赘?但有一点,我们更清楚了:家长们的家庭教育观念的确需要我们的引领,而走进家庭的家访活动,正好给了我们一次懂得、沟通的机遇,对小孩,对家长,对我们自个儿,都将会是一次寻衅。
在家访的过程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家长们对子女的殷切希望,也感受到他们对老师的尊敬与信任。家长们问的最多的问题是,幼儿园啥时候开始教写字算数?关于这样的问题,我们详细地向家长解释幼儿的年纪特点和学习特点,使家长明白我们的教育不能超越幼儿的批准能力,不能拔苗助长。同时我们也详细地向家长懂得了幼儿的兴趣爱好,性格专长及家庭结构、成长经历、健康状态、学习环境、在家表现、行为适应,并听取了家长对教师的意见、希望,同时,有礼节、有分寸地向家长反响幼儿在园的表现,确信幼儿的优点,甚至是家长还没有注意到的闪光点,诚恳地指出幼儿毛病,耐心肠传授家庭教育的方法,让家长明白幼儿的健康成长不仅是幼儿园的责任,也是家庭的责任,提示家长不仅要关心幼儿的学习、生活,更要关心幼儿的情感和品德。另外我们还给家长们安排了寒假作业,一定是让家长寒假多抽出时间陪陪小孩,把幼儿拿回家的幼儿用书再和小孩一起看一看,学一学。
这次家访给我留下了特别多深入的,值得我反思事情,这对我今后的幼儿园教学工作来说是一个可贵的经验。在学期马上结束的那个星期,我们班发生了一件令我特别难过的事情,叶文伟小朋友的大拇指被门夹到了,而且骨折了,当时我真的不知所措,这但是我从教以来发生的最严峻的事故了,关于叶文伟和他的家长我感到特别的内疚。家访第一天我和陈老师去买了水果计划去文伟家看望他,我们坐着三轮车刚到他们家路口,就看到文伟和他父亲在那等我们了,到了他家他父亲妈妈和热情的招待了我们。我们首先关于在幼儿园发生的这件事表示了歉意,也得到了他们的懂得,在全部家访谈话过程中他们表现出了关于这件事的懂得,说这是个意外,没有关系,文伟自个儿平时也特别淘气,还说文伟经常说老师特别好。听了他妈妈的话我一方面感到特别高兴,家长那样懂得我们的工作,另一方面更感到内疚了。这次家访还有多印象深入的事,如:郑乐珊高兴的拿小时候的照片给我们看,给们讲小时候的事;叶雯婕高兴的给我们表演培训班学过的舞蹈;还有特别多家长会着小孩在路口接我们等等,这些都特别让我们激动,也让我们在严寒的冬夜感受到了温暖。
通过家访,我们不仅懂得到了平时不懂得的情况,与家长进行了情感沟通,达成了共鸣,更大领域地取得了社会对教师工作的尊敬与认同,也使得我们自个儿再次感受到了教师工作的神圣与责任,激发了工作热情;更使我们得到了教育和锻炼。家访不仅仅给我们教师带来了激动和可贵的经验,家访也带给了小孩们满心的欢乐:“老师到我家来了!”家访后的几天,小孩们交流的话题都是同一个内容。小孩们的一言一行,都让我们感受到那种溢于言表的欢乐。家访更带给家长全新的激动:“老师,感谢你如此过细!”教师对小孩日常言行的细微介绍,对小孩个性的详细分析,老师的家教理念让家长们耳目一新,从来没有想到,教养小孩还有那样多的道理!
幼儿园家访教师心得篇2
我们都抱怨此刻的学生不好管,如果我们另找一条途径,走进学生的生活,和他们零距离接触,也许会出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地,教师家访心得体会:教师要走进学生的生活。
学生的家长我个个都透过电话,但是当我真正踏入本次家访之路时,我才体会到了电访所不能到达的效果。
10月19日利用休息时间,我和两位老师深入几个学生家中,进行家访,感受颇深。家访真能让我们和学生家长打成一片,感情亲切融洽,这样家长们就不再会有什么误会和责怨,我们的工作就能得心应手。
学生唐友文,家境优越,在老师和学生眼中都是很优秀的学生,但是这个学生却在双休时伙同班上另两位同学打邻班的学生殷长林,其原因就是觉得殷长林对他讲话不太尊重,并且也看不惯殷长林。殷长林不服气,又想邀社会青年伺机报复,这位学生害怕了告诉了远在上海工作的父母,只说别班的学生要打他,父母着急了,打电话把从孩子处听到的片面之词告诉了离孩子稍近一点的姑母,姑母也不向老师了解状况,便直接打电话找到殷长林的一位亲戚,要他对殷长林的父母说,不要他的孩子打唐友文。但是殷长林并不想罢手,唐友文的监护人爷爷明白后,很担心孙子被打,对学校颇有微词,还说要把孩子转走。我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并把事情妥善解决后,去拜访了孩子的监护人爷爷。我们进行了很好的沟通。孩子爷爷也感慨,我们不相信老师,惊动这么多人,可事情还是没解决,以后他要相信老师,有了问题先告诉老师。还告我们,因为唐家第三代女孩多,只有这一个男孩,亲友都比较娇宠。最后,我们达成共识,对孩子思想方面的教育要加强,让孩子成材更成人。
老师家访给学生带去温暖,也给家长带去了温暖。我们到达学生杨义书的家时,家长颇感意外,但并不很热情,因为孩子成绩不好,又很调皮。这个学生上学期因疯赶让本班同学刘丰的头撞到水泥柱上,到医院缝了六针,这学期又因疯撞让挖耳勺深嵌入顿佳倩同学的耳朵中,到医院才取出来,但隔膜已受损。这样一个孩子,家长已失去信心。我和他们讲他孩子的优点,比如篮球打得好,犯错后不跟老师顶撞,个性是告诉他们,老师并没放下他们的孩子,上学期八年级调考,杨义书的语文竟打了80多分,听到那里,家长很是高兴,兴奋的喊到:“杨义书,你看,老师没放下你,你要守纪律,好好学习。”虽说,杨义书同学没有给老师口头保证,但这段时间来守纪,听话,他用行动作出了保证。
在家访中,我还了解到有相当一部分家长整个忙于生计,极少照看、督促孩子。这使得我们肩上的职责更重了。我们没办法选取家长,我们只能选取不一样的教育方式来对待这些更需要我们关心的孩子。很多家长都反映:老师说的,孩子会听进去的。作为学生的老师也特感动于这句话,老师的魅力无极限。当然高兴之余,需要我们付出更多了。同时让我们更深的认识到不一样的家庭教育方式对孩子成长的不一样影响.文化程度较高的家长明白如何对孩子进行学习、生活上的指导,这些家长的孩子多数会养成良好的习惯,有较强的自觉性。管教子女严厉的家长,会教子女做人的道理,孩子的品性一般不会有太大的问题。对自我的子女又过于溺爱的家庭;随着孩子年龄增长,胆子也大了,有些家庭已出现了不会管、管不了的局面。针对这些状况,我们和家长促膝谈心,有的给予肯定和表扬,有的共同商讨,有的用好的教育事例给家长作分析,委婉地指出其教育存在的问题,探讨教育措施,使学生心服口服,家长也欣然配合。
在这段时间的家访活动中,我深刻体会到,家访对教师和学生家长来说都是受益匪浅的.家长能了解学生在校各方面的表现和学校对学生的要求,老师能了解学生家庭中各方面的状况及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我们只有透过家访,走进学生的生活才能了解一些隐性的问题,找出学生不良行为构成的根本原因,这样我们才能从根源着手,对症下药,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到达家校结合,共同教育学生的目的。
幼儿园家访教师心得篇3
家访时教师要讲究说话的艺术性,教师在家访中要态度诚恳,分寸得当,要掌握好尺度。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幼儿园家访教师心得体会,欢迎大家阅读!
幼儿园家访教师心得体会
俗话说“情感是教育的桥梁”,现在的联系方式很多,诸如电话、手机、互联网等,为什么要跟家长面对面的交流呢?可是当我真正踏入本次家访之路时,我才体会到了电访所不能达到的效果。面对面促膝交谈与电话里的听声不见面,那感觉和效果就是不一样。
利用休息时间,我深入几个学生家中,进行家访,感受颇深。家访真能让我们和学生家长打成一片,感情亲切融洽,这样家长们就不再会有什么误会和责怨,我们的工作就能得心应手。同时大部分家长的热情好客让我深深地体会到作为一名教师的自豪。
学生衣广强的家长对我的到来,感到十分意外和兴奋,真有点';受宠若惊';的感觉。我给他们简要介绍了当前教育的理念与发展,汇报了我们学校在孩子教育方向上的指引,以及我们学校是如何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面对面促膝畅谈,家长对我们教育人给予了高度评价与鼓励,最后我说到:“我们福禄中心学校办得红红火火,我们有做得不到位的地方敬请家长谅解,对于我们学校的发展、班级建设有什么建议的可以尽管提出来。”衣广强的家长说:“万万没有想到老师对学生是如此牵挂和关心,我们的孩子放在你们学校,就是放心,你们这是在办人民满意的学校。我们家长一定大力支持学校的工作。”
很多家长对老师的到来,接待的非常热情,他们觉得温暖,倍感兴奋,学生本人感到:原来自己并不是一个被“遗忘的角落”,自己在老师的心中不是可有可无的,教师总是在注视和关心着自己。学生李洋说:“老师,您这次家访,给了我很大力量,我更加自信,我还要更加努力,在班上要做个好学生,在家里更要做个懂事的好孩子,你看我以后的表现。”
这次家访,使家长和学生感到十分亲切,从内心深处非常感激教师。学生王军见到我的到来,开始非常紧张,站在门口不知所措,害怕我是来向家长告状的,没想到我只字不提他表现不好的地方,而是鼓励他要扬长避短,争取更大的进步。在轻松和谐的闲聊中,孩子越说越高兴,把自己的志向、思考统统都讲给老师听,家长也因此了解了孩子内心更深刻的东西,对孩子的表现越来越满意。最后,他们一家人依依不舍地把我们送出大门口,并希望老师经常到家。
在家访中,我还了解到有相当一部分家长整个忙于生计,极少照看、督促孩子。这使得我们肩上的责任更重了。我们没办法选择家长,我们只能选择不同的教育方式来对待这些更需要我们关心的孩子。很多家长都反映:老师说的,孩子会听进去的。作为学生的老师也特感动于这句话,老师的魅力无极限。当然高兴之余,需要我们付出更多了。让我看到了不同的家庭教育方式形成了完全不同的学生个体和认知表达水平。文化程度较高的家长知道如何对孩子进行学习、生活上的指导,这些家长的孩子往往已经养成良好的习惯,有较强的自觉性。文化程度不高,但为人处事有原则的一类家长,他们对孩子学习上的指导有欠缺,但会教他们做人的道理,家长说的多,做的少。有相当多的家长对子女出现的一些不良倾向只会念叨,却拿不出或狠不下心采取措施,效果不佳。这类孩子需要在学习习惯、方法上多指导。还有少数家长本身文化程度低,对自己的子女从小又过于溺爱;现在孩子年龄增长,胆子也大了,有些家庭已出现了不会管、管不了的局面。所以针对有问题的学生,我和家长促膝谈心,用一分为二地观点分析学生,同时把握实际,灵活调节,在轻松融洽的气氛中提出孩子存在的问题,共同商量、探讨教育措施,使学生心服口服,家长也欣然配合。
总之,家访让我受益非浅,既使家长了解学生在校各方面的表现和学校对学生的要求,又使我了解学生家庭中各方面的情况及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我们只有通过家访才能了解一些隐性的问题,找出学生不良行为形成的根本原因,这样我们可以从根源着手,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教育。我觉得身上的担子更重了,我们要加强家校的密切联系,同时注重学生的个别教育,真正达到“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的教育效果。
幼儿园家访教师心得体会,尽在第一心得范文网。
幼儿园家访教师心得篇4
根据学校工作安排,中班于暑假期间开展了家访活动。8月27日上午,天空中下着淅沥沥的秋雨,在殷正芳校长的带领下,班主任马腾飞老师和数学刘伟英老师共同走进了郑子琪同学和张婉婷同学家。
一进小区,家长和学生冒着雨打着伞热情地将老师们迎进家门,孩子的小脸上洋溢着笑容对老师问好。在家访过程中,殷校长和家长们交流探讨了学校今后的发展,家长们表示,在这两年中,看到了成小在不断发展、不断进步,学生在学校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离不开学校领导的悉心关怀和任课老师们的辛勤付出。老师们关心地询问了孩子假期的生活,孩子们都在假期里有着良好的作息:保持着每天学习和体质锻炼的好习惯。为了能让孩子顺利地适应中年级的学习生活,老师们还与家长交流了一些教育方法,家长们也根据自己孩子的.特点提出了一些问题,老师们一一进行了解答。在融洽的氛围中,在和谐的交流中,家校双方对彼此又有了更深的了解。
通过这次家访活动,大大地促进了班级工作的开展,拉近了学校与家长、老师与学生的距离,使老师与学生的关系更加融洽。此次家访使老师更加了解学生目前的思想动态和学习动态,更加了解家庭对学生的影响。同时,教师在家访过程中感受到家长对自己的尊敬、信任、期盼,这也进一步增强了教师的责任感,增添了教师的使命感。正如我们对学生的教育仍在不断延续,家访活动还将继续,还有许多要走访而来不及走访的学生,我们要不拘形式,不赶任务,扎扎实实的家访下去,永远架起这座联系学校与家庭的桥梁,把教育工作做到学生家里,做到学生的心坎里。
幼儿园家访教师心得篇5
家访周活动开始了,我们三位老师走进了班上一位“特殊”孩子的家里。
小阳是一个从小说话就发音不清楚(俗称:大舌头)的孩子,一直都是由妈妈照顾。他的爸爸是驾驶员,没有太多时间陪他。由于他说话不清楚,怕别人笑话、嘲弄他,所以家人经常把他一人锁在家里,很少与别人接触。小阳慢慢变得不敢也不愿意在集体面前大声说话了。
当我们出现在他家里的一刹那,他非常激动的说:“陈……老师,詹……老师,朱……老师,好!”他迅速搬来了椅子让我们坐。我们马上在家长面前表扬了他,他听到了表扬,开心了。我们向他爸爸妈妈反馈了他在班级里的表现,特别是在班级唱歌比赛中表现很棒,拿到了班里的二等奖。小阳的妈妈听到我们的话,感动的`说不出话来了,眼眶红红的,当与我们眼睛交汇的那一刻,马上转过头去了。这一刻,我觉得我们的付出是值得的。
十年来,我接触过许多这样的孩子,我也一直都在努力探索,做到。我深深的知道对有“缺陷”的孩子,我们老师要付出比别人更多的耐心与爱心。
幼儿园家访教师心得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