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教案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好文档范文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小学语文课教案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课教案篇1
学习目标:
1.认识8个生字,读读记记“蚂蚱、樱桃、蚌壳、瞎闹、锄头、倭瓜、水瓢、圆滚滚、一动不动”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心情,感悟作者的表达方式。
二、自学生字(课前完成,检查)
1、读准生字词(分辨多音字)。
2、形近字对比组词。
3、分析难写字和易错字。
4、理解难懂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查词典)。
三、初读课文,知大意。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找出生字新词,注意读准字音.
3、想想作者回忆了童年时代在祖父的园子里快乐玩耍的哪些情景?
1观赏小昆虫,大榆树
2跟随外祖父栽花,拔草,种菜,铲地
3误把狗尾草当谷穗留下不铲除
在祖父的园子里玩耍的情景:4摘吃黄瓜,追逐蜻蜓,捉玩蚂蚱
5用瓢舀水往天空扬
6沐浴阳光,感受花、鸟、果、虫的自由
7用草帽遮脸睡觉
四、理解课文,
1、课文中哪些情景让“我”对童年生活久久不能忘怀呢?画出有关的句子,并说说原因。
2、说说“我”在园子里的心情怎样,从哪儿体会到的。
满足,得意,自由自在,无忧无虑
3、有感情的朗读你喜欢的部分。
课后反思:
祖父的园子是一幅明丽的漂亮的富有童话色彩的画,画中有树、有花、有菜、有庄稼、有蜻蜓、有蝴蝶、有蚂蚱、有小鸟、有风、有雨,还有太阳的光芒、云朵的影子。
资料交流:学生出示自己课前准备的作者的资料,以了解萧红短短一生的文学成就,以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
体会作者的情感。
因为是略读课文,所以我让学生结合课前的提示,充分地自主地读文,在读中体会情感,在读中感悟语言的特点。并在读书的基础上,交流(1)“我”在园子里心情是怎样的?(2)是从哪些描写中体会到的?交流中引导学生读有关的段落,读出自己的体会,感受作者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方式。
小学语文课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能流利地用普通话朗读课文,并分角色朗读。
2.会认“心、到、井”等11个字,会写“下、井、心、来、你”五个字。
3.理解课文,养成遇到困难时乐观、动脑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1.能流利地用普通话朗读课文,并分角色朗读。
2.会认“心、到、井”等11个字,会写“下、井、心、来、你”五个字。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养成遇到困难时乐观、动脑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教师演奏《小青蛙找家》,一个学生戴着小青蛙头饰,伴随音乐跳出来,全班同学也跟着唱。
2.戴着青蛙头饰的同学说:“我怎么掉进枯井里了?怎么办呢?”
3.教师在黑板上画出小青蛙。引导说:“现在小青蛙掉进井里了,谁来给他想个办法?”找几个学生说。
二、初读课文,在读中识字
1.教师范读,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
2.学生自由读课文,划出生字。
3.学习小组合作识字。学生相互出示生字卡片(生字卡片可以是学生自己写的,也可以是爸爸妈妈写的。)
4.教师采取多种形式检查生字学习情况。教师出示生字、词语、短句卡片,开火车读,抢读,学习小组齐读。
5.引导学生说出是怎样记住生字的。
三、自主朗读,感知课文。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2.把自己喜欢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读给别人听,可以是同桌,也可以是教师,还可以是他的朋友们……
3.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给全班同学听,让同学们评一评,比一比,看谁读得,读出了恰当的语气。
四、分角色表演读。
1.学习小组分角色表演读。
2.抽一二组在全班表演读。
五、结合情境图,想想说说
1.教师出示情境图(幻灯片)。
2.想一想
①小青蛙掉到井里为什么还要唱歌?
②如果小青蛙不唱歌,还可以怎么做?
③你喜欢这只小青蛙吗?为什么?
3.讨论、交流。
4.教师总结:这只小青蛙是只快乐的小青蛙,聪明的小青蛙,勇敢的小青蛙。教师板书“快乐的”“聪明的”“勇敢的”。
六、在愉悦中下课。
教师弹奏《小青蛙找家》,让每一个学生都变成一只快乐的小青蛙,聪明的小青蛙,勇敢的小青蛙边唱边跳出教室外。
小学语文课教案篇3
教材分析
这篇略读课文描写了家乡山林中一眼美丽的清泉,写出了泉水的深和绿及冒不完的水泡。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景观赞美之情,表达了对家乡热爱的感情。
课文是按珍珠泉的所在位置,潭水的四周和泉水涌动的特点,以及”我”对家乡泉水喜爱的顺序写的。全文共六个自然段。第二自然段——第五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部分。课文开始交待珍珠泉的位置。第二自然段描写泉水四周的景物,由石头镶嵌,青苔、绿草、野花环绕,就像一个大花环。泉水色绿且深,清可见底。第三自然段讲从潭底冒出的水泡,在阳光下呈现一串串多彩的珍珠。第四、五自然段讲这就是自己家乡的珍珠泉,表达了家乡孩子对珍珠泉的喜爱之情。本课表达上的特点是抓住有特点的景物,描写细腻生动,用词优美。同时对家乡的感情充溢其间,富于感染力。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感悟读、做句子卡片等方法体会抓特点表述景物的方法,同时积累课文优美语言。
3.读中欣赏、感悟珍珠泉的美,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及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品味珍珠泉的美。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抓特点表述景物的'方法。
教学时间 1课时
基本操作程序 教学调整
一、揭题导入:
师板书课题:珍珠泉
师:小朋友们,学了前面的课文,我们感受到了燕子的可爱,
荷花的美好,知道了不同的事物都有自己的特点,作者用手中的妙笔为我们留下了很多大自然的美好景物,那么珍珠泉又有什么特点呢?让我们走进课文好好地去领略一番吧,
二、初读课文,质疑、解疑
1.生自由读课文,理解字词。(引导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解决不懂的字词)
2.梳通文脉
⑴整体感知课文的写作顺序
⑵重点了解课文写珍珠泉的是哪几个自然段?(课文2.3.4自然段)指说这3个自然段依次介绍的内容。(师随机板书)
三、咀嚼珍珠泉的水泡,感受水泡的特点
⑴师:读了课文,令你感受最深的是珍珠泉的什么呢?(指说)
(重点品读第三自然段,感受珍珠泉水泡的可爱、活泼)
⑵生自由读第三自然段,划出写水泡最有趣的是句子。
⑶交流:
出示:开始,水泡很小,摇晃着越升越高,越来越大,最后在水面绽开了,在扑哧一笑中消失了!
师:喜欢吗?你最喜欢它哪一点(引导学生抓住 “小、越升越高、越来越大”这几个词感受水泡的变化。)
师:原来水泡还是在变化的呢?真有趣!
⑷师顺势引导学生从”摇晃、绽开、扑哧一笑”这几个词语中感受水泡的可爱、有趣、调皮……
师:这些小水泡就像我们小朋友一样可爱,作者是把它们当作人来写了。小水泡多么活泼啊,你仿佛看到它们在干什么呢?(指说)这么活泼、可爱的小水泡就要在扑哧一笑中消失了,作者可真有点舍不得啊,谁能通过朗读把可爱的小水泡留在我们的教室里呢?(指读)
齐读:可爱的小水泡们,一起读。
⑸作者不仅看到了水泡的样子,还听到了水泡的声音呢。课文中表示水泡声音的词是哪个?(一嘟噜一嘟噜)谁能把好听的声音带给大家?(指读 “一嘟噜一嘟噜”)现在你能把这个句子来读好吗?(指读)
最有趣的,当然是那晶亮的、饱满的、一嘟噜一嘟噜从潭底冒出来的水泡了。
⑹师:小水泡的声音好听,样子好看,把这么可爱的小水泡送给你的同桌吧,把这两个句子读给同桌听。(同桌读)
最有趣的,当然是那晶亮的、饱满的、一嘟噜一嘟噜从潭底冒出来的水泡了。开始,水泡很小,摇晃着越升越高,越来越大,最后在水面绽开了,在扑哧一笑中消失了。
⑺师:小水泡不但在变化,而且在阳光的照射下,还有各种各样的颜色呢。找到写水泡颜色的句子,读读。
出示:
有时候,透过密密的树叶,太阳筛下一束束金光,照在水面上,照在正升起的水泡上,一直照到潭底青褐色的石头上。水面和潭底,金色的光斑和银色的光斑交错着;水泡闪亮闪亮的,射出红的光,黄的光,绿的光,紫的光……多像一串串彩色的珍珠啊!
小学语文课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摄”等4个生字新词;正确读写“抵”等9个字和“寸草不生”等9个词语,并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2、默读课文,能梳理课文条理,把握内容要点,说说课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了太阳。
3、能找出太阳对人类作用的有关句段,用自己的话说说太阳对人类的作用。
4、读指定的句子,结合课文内容说说运用哪些方法介绍太阳,以及这样写的好处,初步了解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重点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4。
难点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3、4。
教学准备:
教师:“摄”等4个会认读的字的字卡,教学课件。
学生:每人一套“摄”等4个会认读字字卡。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释题,明确课文主要教学目标
(一)阅读单元导读,明确单元主要教学目标
1、出示任务:默读单元导读的两段话,借助背景图,联系课文,想一想,这个单元学习的是关于什么内容的课文?这个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有哪些?分别用不同的符号标示出来。
2、反馈指导。(课件出示单元导读)
预设:
这个单元学习的课文都是说明性的课文。
这个单元的主要学习目标有:一个是阅读的目标,阅读简单的说明性文章,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一个是习作的目标,搜集资料,用恰当的说明方法把某一种事物介绍清楚。
3、小结:对了。这个单元是习作学习的单元,要学习的课文都是说明性的课文,学习这些课文,我们不但要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还要运用这些说明方法介绍说明一种事物。
(二)导入,释题,明确课文主要教学目标
1、导语:那么,我们就进入这个单元的第一篇课文的学习,看看我们要学习的第一篇说明性课文要向我们介绍什么事物,好吗?
板书课题:16太阳
2、齐读课题。
3、释题。
提问:同学们,通过课题,我们可以知道这篇课文向我们介绍什么事物吗?(指名回答。预设:通过题目,我们可以知道这篇课文向我们介绍的事物是太阳)
4、明确课文主要教学目标。
导语:通过课题,我们知道课文向我们介绍的事物是太阳。那么,是怎样向我们介绍太阳的呢?让我们学习了这课的生字新词,把课文读准确通顺了,了解了课文内容,进行有关的实践训练就都知道了。
二、指导预习
(一)布置预习
出示预习任务:
(1)轻声朗读课文,遇到不会读的字,拼读字上的音节,看看自己能不能将课文朗读下来。
(2)读完课文后,把会认读的字词圈画出来,借助拼音,把生字词读准。
(3)朗读课文,注意做到读准、读通顺课文。
(二)反馈指导
1、课件出示会认读的生字词(注音)。通过个别指名检查等方法,指导读准生字读音。
2、说说哪个生字容易读错,指导读准音难字。预设:“摄”“殖”。
3、课件出示会写字中已经会认读的字词“摄氏、粮食、地区、杀菌”,复习认读。
提示:会认读的字词和会写的字词中红色的字,学习完课文,就要求正确书写。
4、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评议是否读准、读通顺。
三、梳理课文条理,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内容要点
(一)梳理课文条理,了解课文内容
1、出示任务: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了太阳,然后用“‖”把课文分成三个部分,概括各部分主要意思个体操作,同桌交流。
2、反馈指导。(采用读中理解,理解中读的策略进行)
预设: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主要意思:太阳离我们很远,它很大,是个大火球,温度很高。(板书:距离远体积大温度高)追问:概括地说,这一部分讲了太阳的什么?(指名回答。预设:这一部分讲了太阳的一些特点。)(板书:特点)
第二部分:第4—7自然段;主要意思:太阳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
第三部分:第8自然段;主要意思: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追问:这一部分最后的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指名回答。预设:这句话的含义是说:太阳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这是从哪个角度说太阳与我们的关系的?(指名回答。预设:这是从反面的角度说太阳与我们的关系的)
(二)把握课文内容要点
1、导语:梳理了课文条理,概括了课文各个部分的主要意思,你能说说课文是从哪些方面介绍太阳的吗?
出示任务:说说课文是从哪些方面介绍太阳的。
个体操作,同桌交流。
2、反馈指导。
预设:
课文先从太阳与我们关系密切的特点这方面介绍:讲了太阳与地球距离远,它体积大和温度高。然后从太阳与我们的关系十分密切这方面介绍:先从正面讲与我们关系非常密切,再从反面说与我们关系密切。
四、认识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
(一)通过例子认识了解
1、导语:我们梳理了课文的条理,概括了各部分的主要意思,知道了课文是从与我们关系密切的特点和与我们关系密切两个方面介绍太阳的。那么,课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介绍太阳的呢?我们先看几个例子。
出示任务:(课件出示两组句子)读读这两组句子,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作者两组中的b句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介绍太阳的,说说用上这样的说明方法的好处是什么。
第一组:
a、太阳离我们很远很远。
b、太阳离我们约有一亿五千万千米远。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
第二组:
a、太阳非常非常大。
b、约一百三十万个地球的体积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
个体操作,四人小组交流。
2、反馈指导。(采用读中理解,理解中读的策略进行)
预设:
第一组:(课件出示图片)
说明方法:
列数字和举例子。
好处:
列数字:约有一亿五千万千米的距离长度;三千五百年,用具体的人走路的时间,和二十几年,用飞机飞行的时间,用这样的数字准确具体写出了太阳离我们地球的距离远的特点。
举例子:用人走路和飞机飞行的例子,就把太阳离我们地球的距离远的特点具体形象地写了出来,让读者一读就清楚明白。
第二组:(课件出示图片)
说明方法:
列数字、作比较。
好处:通过约一百三十万个的球与一个太阳的数字比较,能让读者很直观地感受到太阳的大。
(二)通过其他句子进一步认识了解
1、导语:我们通过具体的例子认识了解了一些基本的说明方法:列数字、举例子和作比较,初步知道了用这些说明方法说明介绍的好处。课文中还有用这样的方法进行说明介绍的,你能找出来,说说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以及这样写的好处吗?出示任务:默读课文,找一找用上基本的说明方法进行说明介绍的语句,做上记号。然后想一想,这些语句各用了什么说明方法?用上这样的说明方法有什么好处?
个体操作,同桌交流。
2、反馈指导。
预设:
(1)太阳的温度很高,表面温度有五千多摄氏度,就是钢铁碰到它,也会变成气体。
说明方法:列数字、举例子。
好处:用五千多摄氏度这样的数字,以及钢铁碰到变成气体的例子,把太阳温度高这个特点具体清楚并形象地写了出来,让读者一读就清楚明白。
(2)写太阳和我们关系密切的语句(太多了不一一例出)。
说明方法:举例子。
好处:通过具体的事例把太阳和我们关系密切具体形象写出来,让读者一读就清楚明白。
五、小结
列数字,就是通过列出数字来介绍说明;作比较,就是通过把要介绍说明的事物与另一个大家比较熟知的事物相比进行介绍说明;举例子:顾名思义,就是通过具体的事例进行介绍说明。
第二课时
一、复习
(一)复习会认读的字和会写的字
课件出示会认读的字和会写的字组成的词语,指名认读,齐读。
(二)复习上一节课学习的有关内容
提问:上一节课我们给课文《太阳》划分了部分,概括了各部分的主要意思,谁能说说各部分的主要意思?课文在介绍说明太阳与我们关系密切的特点时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在介绍说明太阳与我们关系密切时,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以上问题指名回答并形成板书。预设:见上一课教学过程。)
二、说说太阳和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
1、导语:上一节课我们了解了课文的内容,认识和了解了一些基本的说明方法,这节课我们要进行说话的学习训练。
出示任务:默读课文第二、三部分,想一想:为什么说太阳和我们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给有关句段做上记号,然后用上课文的内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注意做到尽量用自己的话说,内容完整符合原意,语句通顺连贯。
个体操作,同桌交流。
2、反馈指导。
预设:
先汇报有关语句,然后才说话。
有关语句:
有了太阳,……埋在地层底下变成的。
追问:这个句段写了什么来说明太阳和我们关系密切的?(指名回答。预设:这个句段写了植物、动物,我们吃的、穿的和用的方面来说明太阳和我们关系密切)(板书:植物动物吃的穿的用的)
地面上的水被太阳……就变成雨或雪落下来。
太阳晒着地面,……成为风。
追问:这两个句段写了什么来说明太阳和我们关系密切的?(指名回答。预设:这两个句段写了气候方面来说明太阳和我们关系密切)(板书:气候)
太阳光有杀菌的作用……治疗疾病。
追问:这个句段写了什么来说明太阳和我们关系密切的?(指名回答。预设:这个句段写了预防和治疗疾病方面来说明太阳和我们关系密切)(板书:预防治疗)
说话:指名两三个学生说,用以上三个标准评议;评议后个体根据评议再练说,再反馈指导。
三、“初试身手”审题明要求
(一)复习唤醒
1、提问:通过学习,我们知道课文运用了一些基本的说明方法,把太阳的特点和与我们人类的密切关系、这些抽象复杂的事物说得清楚明白。谁能说说通过课文的学习知道了哪些基本的说明方法?举例说说。
2、反馈指导。
预设:
列数字;例句:太阳离我们约有一亿五千万千米。
作比较;例句:约一百三十万个地球的体积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
举例子:例句:就是钢铁碰到它,也会变成气体。
(二)审题明要求
1、导语:在阅读单元导读的时候,我们已经知道了这个单元是学习习作的单元,通过课文的学习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并运用这些基本的说明方法介绍说明一种事物。现在,我们学习了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就要准备尝试运用基本的说明方法学习介绍说明事物了。请翻开课文70页。
出示任务:阅读“初试身手”的两个题目,想一想,题目分别要求我们写什么?有些什么具体要求?
个体操作,同桌交流。
2、反馈指导。
预设:
(1)题目1:
尝试写的内容:写身边的一个事物;具体要求:试着运用多种方法说明它的特征。
追问:要初试身手写好身边的一个事物,在写之前要做什么呢?(指名回答。预设:要通过观察,了解这个事物的特征。)
(2)小结:对了,要介绍说明清楚一个事物,首先就要通过观察,从一些方面了解这个事物的特征,这样才有材料写。
(3)题目2:
尝试写的内容:把课文《白鹭》的第2—5自然段改写成一段说明性文字;具体要求:要查找资料来改写,然后体会两种写法的不同。
追问:要根据什么来查找白鹭的资料呢?(指名回答。预设:要根据课文《白鹭》第2—5自然段的内容来查找白鹭的资料。)
(4)小结:要改写好,关键是要根据第2—5自然段的内容,来查找白鹭相关的资料。无论是第1题的观察,还是第2题的查找资料,都要适当做好笔记,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四、会认读的字认字的评价与词语表词语读记
(一)同桌打乱字卡顺序相互检查纠正
(二)认字评价(注:所出示的字脱音节,关注学习慢的学生)
(三)课件示词语表词语,自由读记
(四)反馈读记(注:关注学习慢的学生)
五、写字教学
(一)字形教学
1、课件示会写的字,读一遍。
2、观察字形,思考容易与学过的哪个字混淆,同桌说一说。
3、反馈指导。
指名说并板书,然后读一读:
例:殖(繁殖) 植(植物) 粮(粮食) 娘(大娘) 菌(杀菌) 茵(绿茵茵)
(二)写字指导
1、观察并说说字的各部件相互位置,笔画的变形、退让、延伸等。
2、各写一个,反馈评议。
3、按评议对照修改,然后每个字再写两个。
六、总结(学习状况和知识能力点,具体见教学过程)
七、写字练习和抄写词语表词语
作业设计:
1、把自己说的太阳和我们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的话写下来。
2、观察身边的一个事物和查找白鹭的有关资料,准备初试身手。
小学语文课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理解作者对日出过程中景色变化的生动描写,体会海上日出的伟大奇观,使学生得到美的熏陶。
2、联系全文正确理解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按顺序观察事物的能力,并适当展开想象。
教学难点:
凭借语言文字想象海上日出动态过程
课前准备:
预习课文 字典 纸 水彩笔 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导语:
从《海上日出》这个题目可知道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写什么?“这不是伟大的奇观么”,“这”和“奇观”各指什么,海上日出究竟有什么“奇观”呢?
二、以读为主,读中探究
1、自主读书
要求:(1)要把课文读通读顺,难度的句子多读几遍。生字、新词可利用工具书解决。
(2)把不理解的内容和有疑问的地方标出来。
2、汇报交流
(1)以学习小组为单位交流学习情况。
如:你读懂了哪些内容?
(2)提出学习中的疑难问题。
3、再读释疑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解决以上提出的问题。
(个人读、双人读、小组读、互相讨论等学习方式;教师巡视课堂,或询问、或指导、或鼓励。)
三、自主性练习设计(以下四题任做两题)
1、看图,读课文,说说作者具体描写了海上日出的哪几种景象。
2、课文最后说"这不是伟大的奇观么",你同意这说法吗?为什么?说说你的理由。
3、按课文填空。想象句子描绘了怎样的画面,并说说用上所填词语的好处。
(1)太阳像( )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儿,( )地,使劲儿向上升。
小学语文课教案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