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鱼的教案精选7篇

时间:
Surplus
分享
下载本文

教案促使教师能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提高课堂参与度,提前准备好教案可以帮助教师在课堂上更加自信,从而提高整体的教学效率和质量,以下是好文档范文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生物鱼的教案精选7篇,供大家参考。

生物鱼的教案精选7篇

生物鱼的教案篇1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简述氨基酸的结构特点;

2.理解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自主对比观察几种氨基酸的结构,思考讨论后得出氨基酸的结构通式,提高观察分析能力。

2.通过图文结合的形式,在获取形象的、信息内容的同时,提高分析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认同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树立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氨基酸的结构及其形成蛋白质过程。

难点:氨基酸形成蛋白质过程和蛋白质的结构多样性的原因。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电影《蜘蛛侠》的片段。设问:电影中的主人公是谁?他最有力的武器是什么?

接着,ppt展示两组图片:(1)黑寡妇蜘蛛的图片,黑寡妇蜘蛛因为它蛛丝中的“蛛丝蛋白”,使得它的.蛛丝的强度异常的高。(2)荧光水母的图片,荧光水母因为它体内的“荧光蛋白”,使得它能发出美丽的荧光。

问:从这些画面中我们应该不难发现这些神奇的生命现象是由谁来承担的?蛋白质有什么样的结构?它又有哪些功能呢?(引出课题)。

(过渡)研究表明蛋白质的结构是复杂的,可是这种复杂的分子却是由一些结构简单的氨基酸分子作为基本单位所构成。所以认识蛋白质的结构,首先就必须了解氨基酸的结构。

(二)资料分析,探究氨基酸的通式

ppt上展示拥有4种氨基酸,让学生思考讨论如下问题:

(1)四种氨基酸都由哪些元素组成?有什么共同特点?区别是什么?

(2)如果将各氨基酸的不同部分用字母r表示(—r),尝试归纳氨基酸的通式。

提示:每种氨基酸都由c、h、o、n四种元素组成,每个分子都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羧基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共同点);r基不同(不同点)。

教师邀请两位学生到黑板上演板,其他学生尝试在纸上书写。并请学生评价演板的两位同学尝试写出的氨基酸的结构通式,教师最后总结,并针对错误进行说明。

(过渡)现在我们知道了氨基酸的结构,但是由氨基酸作为基本单位又是如何形成蛋白质的呢?

(三)动手操作,演示蛋白质的形成

用角色扮演法让一组学生代表不同的氨基酸,尝试怎样才能连接起来。学生会很容易想到“手拉手”。

提问:

(1)描述氨基酸分子间是如何“相互连接”的?

(2)有没有“左右手”和“握手的地方”?(总结出“肽键”)。

(3)虽然和手牵手有相似的地方,但有没有不同的地方?(总结出这种“相互连接”称为“脱水缩合”)。

(4)这是不是一种新的分子,指出“二肽”。

(5)二肽还能继续进行“脱水缩合”吗?

通过一系列的问题引导学生总结出“三肽”、“多肽”、“肽链”,以及一条肽链中“肽键数”、“脱去的水分子数”和“氨基酸数”之间存在的数量关系(用表格的形式)。

创设情景:观看蛋白质形成的flash动画。

课件展示:胰岛素的空间结构。

师生共同探讨归纳蛋白质的形成过程。

(过渡)展示一些常见蛋白质的结构图片,指出这些蛋白质能形成一定的空间结构,并指出生物界中蛋白质的种类有1010—1012种,可是构成这些蛋白质的氨基酸只有约20种,这些氨基酸是怎样形成数量如此多的蛋白质分子呢?

(四)合作探究,深度理解蛋白质多样性的原因

活动:将学生分成每6人一组,请其中一组的同学到台上来扮演氨基酸,其它组同学相互讨论,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蛋白质分子结构的多样性,请2组学生代表发表蛋白质分子多样的原因。

评价并总结:结构多样性的原因(氨基酸种类不同;氨基酸数目成百上千;氨基酸排列顺序变化多端;多肽链盘曲折叠形成的蛋白质空间结构千差万别。)

(五)巩固新知,归纳总结概念图

师生共同归纳总结概念图。

(六)作业拓展

课后调查资料:科学上第一个人工蛋白质的诞生和“国际人类蛋白质组计划”的研究进展及成就。

四、板书设计

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

一、蛋白质的基本单位和结构通式

二、蛋白质结构的形成

三、蛋白质多样性的原因

生物鱼的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 举例说出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

2、举例说出生物间制约和联系

教学重点、难点:

能举例说出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小组讨论

你能说出丸花蜂生存的生物因素?

二、课堂展示:

三、合作探究:

(一)生物因素对生物的生存产生的.影响。

选择你感兴趣的图片,说一说 在自然界中,同种生物之间有什么关系?不同生物之间有什么关系?你能再举出一些例子吗?

生物因素:指影响生物生活的同种或他种的生物,例如病毒、天敌、害 虫等。

包括种间关系和种内关系。

1、种间关系

①互利共生: 两种生物共同生活,相互依赖,彼此有利

②寄 生: 两种生物共同生活,一方有利,一方 有害

学生阅读资料后全班讨论

花三分钟时间看图思考

同种生物间有什么关系?

不同种生物间有什么关系?

③竞争:两种生物共同生活,相互争夺资源、空间

④捕食 :一生物以另一生物为食物

2、种内关系

①种内互助

② 种内斗 争

讨论:

① 关系

②举例,说明某生物还受哪些生物影响

③生物因素与非生物因素有何不同

四、质疑反馈

1、宋代诗人苏轼在《春江晚景》中写道:“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 知。”这句诗中描写影响鸭生活的非生物因素是( )

a、光 b、温度 c、水 d、空气

2、“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描述了生物之间的什么样的关系( )

a、捕食 b、合作 c、竞争 d、寄生

3、下列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属于竞争关系的是( )

a、狐狸与野兔 b、工蜂与蜂王

c、水稻与稗草 d、跳蚤与小狗

生物鱼的教案篇3

复习目标:

?1】识别花的各个部分,认识完全花,概述花的主要部分是雄蕊和雌蕊的理由。

?2】认同花的结构与其功能的适应。

?3】掌握花的种类和花的着生方式。

?4】尝试解剖与探究,提高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严密的推理能力。

复习重点:

解剖和识别花的基本结构;区别两性花、单性花、雌花、雄花以及单生花和花序的概念。

复习难点:

通过探究实验认同花的结构与其功能的适应性。

复习导学:

【自主复习,知识梳理】

知识点一:花的结构和功能

1、写出桃花的各部分结构名称。

2、观察花的结构时,应该先观察,再观察,然后观察,最后观察雌蕊。用解剖刀从雌蕊最膨大处剖开,观察内部结构。

3、根据雌蕊和雄蕊的有无,花可以分为和,前者如后者如。

4、单性花中,只有雄蕊的花叫,只有雌蕊的花叫。

5、有些植物的花如等,按照一定的次序着生在变形的形成了花序。

知识点二:花的类型

结合课本和课前复习解决下面的问题。

1、比较雌雄同株和雌雄异株的植物并举例。

2、比较两性花和单性花并举例。

3、比较雄花和雌花。

4、比较单生花和花序并举例。

5、比较单性花和单生花。

【盘点收获】

连接着茎和花。

托着花的各部分。

花由萼片组成,保护花蕊。

的花被由花瓣组成,保护花蕊,招引昆虫连接着茎和花。

结(内有花粉)。

构雄蕊支持花药。

和花蕊接受花粉。

功雌蕊连接柱头和子房。

能(内有子房)。

例如:桃、百合、棉、小麦、水稻。

根据花蕊的有无如:玉米、黄瓜、蓖麻。

花的如:杨、柳、大麻、菠菜。

类型如:牡丹、莲、百合、桃、黄瓜。

根据花的着生情况。

如:

训练巩固:

1、在花的结构中,最主要的部分是()。

a、花柄b、花被c、花托d、花蕊

2、一朵花的雌蕊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

a、柱头、花柱和子房b、花药和花丝c、花药、花丝、花柱d、花柱和子房

3、花在花托上有四个部分,从内向外依次是()。

①花瓣②雄蕊③萼片④雌蕊

a、①②③④b、④②①③c、④③②①d、③②①④

4、黄瓜的植株上,有一半左右的花不会结果,其最可能的原因是这些花()。

a、只有雄蕊b、只有雌蕊c、没有传粉d、没有柱头

5、从市场上买的茄子,其果柄常被几片带刺的象叶一样的结构包裹着,这是茄子的哪一部分留下来的()。

a、花冠b、子房c、花萼d、雄蕊

6、花结构中,能够发育成桃果实的是()。

a、雌蕊b、胚珠c、子房d、柱头

7、花的什么特点能吸引昆虫()。

a、颜色b、香味c、花蜜d、以上都是

8、花的主要功能是()。

a、吸引昆虫b、供人欣赏c、制造香料d、产生果实和种子

9、与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有直接关系的部分是()。

a雄蕊和雌蕊b雄蕊和花被c雌蕊和花萼d花被和花萼

10、下列哪些植物的'雄花和雌花生长在同一植株上()。

a、柳树b、玉米c、杨树d、菠菜

11、黄瓜藤上的花并不都能长出黄瓜,这是因为()。

a、有些花发育不良b、有些花为雄花

c、有些花为雌蕊d雌蕊、雄蕊都有时才能发育。

12、下列植物中,属于雌雄异株的是()。

a、玉米b、桃树c、黄瓜d、柳树

13、柳树的花无花萼和花瓣,但能结出果实和种子。这一事实证明()。

a、大多数植物的花没有花瓣b、雄蕊和雌蕊是花的主要部分c、大多数植物的花只有雄蕊和雌蕊d、雌蕊是花的主要部分

14、从花蕊的情况和花着生的两方面看,桃花的花是()。

a、单性花、单生花b、两性花,单生花c、两性花,花序d、单性花,花序

15、平时我们看到的一朵菊花,实际上是()。

a、一个花序b、一朵单性花c、一朵雄花d、一朵两性花

16、柳树花和桃树花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

a、柳树花是风媒花,桃树花是虫媒花b、柳树花是单性花,桃树花是两性花

c、柳树花无花冠,桃树花有花冠

d、柳树花是花序,桃树花是单生花

17、右图是桃花的剖面图,根据图回答:

(1)①叫做__________,内生__________;②叫做__________,①和②合称为__________。

(2)③叫做__________,共有__________片,合称为__________;④叫做__________,共有__________,合称为__________。上述两个结构合称为__________。

(3)⑤叫做__________,⑦叫__________,⑧叫__________,⑨叫__________,内生__________。⑦⑧⑨合称为__________。

(4)和与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有直接关系,它们是花的主要结构。

反思重建:

生物鱼的教案篇4

课程分析:

本课是在生物中找出不同的地方,认识生物不仅有遗传还有变异现象。教材是从三个方面引导学生认识变异现象,沿袭上一课的思维形式。首先从我们自己身上突破,让学生从家人、从同学中找差异,感知变异现象就在我们身边,像遗传现象一样是生物的一个特性。接着对动物的观察,进一步拓宽深度。

最后,从植物身上加深对变异现象的理解,并引向更深层次,为下一课研究做好铺垫。针对六年级的孩子来说,遗传现象能够有深刻的认识,变异现象也不难理解,方法和思维都是相同的。

当然方法还是观察-分析-判断。通过学生亲身经历的活动,在比较辨别中,完成特定的活动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就将学习所需要的信息筛选出来,从而认识变异的一般特征。通过对植物的资料查找,更深刻地理解变异的两种特性:可遗传性变异,不可遗传性变异。这样较好的达到课标提出的以下目标:通过观察现象,搜集整理信息,知道生物比仅有遗传的特性还有变异的特性。能尝试用不同的方式分析,对现象作合理的解释,并能对同一现象作不同探索。从科普资料中吸收各种信息。能对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

同时关注生活、关注生命、关注身边的科学技术,形成积极的科学热情。从本课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内容看,对生物世界中有代表性的事物进行观察、分析,从而认识生物的变异现象,并能对一些变异现象作出合理的解释为重点。关于遗传与变异在生物中的应用的了解为难点。关于应用的主要目标在于培养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感受科学的无穷魅力。

也许由于上一节课的教学,学生还沉浸在生物的遗传中,甚至还在各种动植物中寻找生物的遗传信息,忽然这节课就提出一个相对的问题,学生可能会有些不适应,怎样让学生自然的认识到这个差异,需要我们注意。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过程与方法

●通过比较和辨认活动,认识遗传的一般特点;

●通过有针对性的探讨活动,加深学生对生物变异特性的感知和理解;

●通过资料获取相关的信息。

●通过观察和推测,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知识与技能

●能领会生物变异现象研究的方法,并能进行持续研究;

●运用所学的方法能对一些变异现象作出解释和推测;

●能寻找证据,证明自己的观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有理由拒的研究和表述习惯;

●养成浓厚的生物科学研究兴趣,并能关注科技前沿的信息。

●有生物学科学研究勇于创新的热情。

教学过程设计

一、回顾导入

?说明】提前为学生准备好要观察的金鱼,不过是精选一个家族中差异比较大的和其它家族中经过人工繁殖的,把这些有相似的放在一起。

1.谈话:请你们观察这鱼缸里的金鱼,看看哪些是一家子。

2.学生分组观察寻找并回答。

3.提问:你为什么这么分?

4.学生讨论回答。

5.老师告诉他们真正答案。

?评析】让学生处在矛盾中,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正所谓:小疑小进,大疑大进。在教学中,有意设置这样的障碍,使课堂带来活力,有“柳暗花明又一村”感觉。

二、引导寻觅

1.提问:你们有什么疑问吗?

2.学生回答。

3.提问:你们觉得可以怎样来回答这些问题呢?

4.大胆的猜测,回答。

5.谈话:如果要想得到较准确的答案,单从一个角度研究是不够的,像上节课一样,我们也来从人类、动物、植物中寻找答案,如果都有你们所猜测的这一特点,我们才可以认可这个结论。

?评析】引导学生用科学的方法去分析研究,是科学学习的主要任务之一。这儿引导学生运用归纳推理的方法进行思考和研究,真实而自然再现科学家研究的过程和方法,对学生影响深远。

三、筛选解疑

1.谈话:把你们上次看的照片重新拿出来,再从他们身上寻找不同点,我们看看这些不同点有哪些。

2.学生观察、比较、筛选。

3.学生汇报。

4.师生总结。

5.提问:动物和人我们都观察和分析过了,下一个是观察分析什么啦?(生:植物)

6.谈话:对,是植物。你们打算怎么观察研究呢?先讨论一下。

7.学生讨论,引导拿出操作方法。

8.学生室外观察,并做好记录,采集样本。

9.师生讨论总结,得出结论。

?评析】这一环节真实而自然的引导和经历,使学生感受深刻,同时体验到研究的快乐。最大限度的放手给学生,学生拥有自主研究的主权和时间,教师只是一个组织者。学生的合作也异常活跃,积极性很高。

四、学生轻松经历变异的奇异

1.谈话:生活中生物产生的变异现象很多,并且还有一些科学家在这方面作了研究,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请大家留心,看哪些变异现象可以往下一带遗传,那些不会遗传给下一代。

2.学生观看有关变异现象的资料。

?说明】这里的内容是经过精选的视屏信息或者电脑制作的动画或幻灯片,内容是有关变异现象的,应该有的可遗传性变异和不可遗传性变异的现象。

3.学生讨论自己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4.师生总结这两种变异现象。

?评析】我们研究往往也会疲倦,虽然有一定的兴趣,但是单一的活动形式,会引起人的倦怠。在这部分就是让学生轻松一下,并通过今天的媒体获得更多的信息,这可是学生最乐意接受的一种学习方式,并且印象深刻。

五、课后调查活动

谈话:经过两堂课的研究,我们对遗传和变异已经有了很深的认识,我们会发现遗传和变异的特征可以互相转换,并不固定。请你们回去将课本45页书上的调查表带回家和你的家人比比填写好,或许你们你还会发现很多的秘密。

教学片断赏析

“引导学生寻觅”的教学片断

师:你们有什么疑问吗?

生:老师你确定它们是一个家庭的吗?

师:为什么这么问?

生:你看这个金鱼头上有个小突起,而这一个却是平平的。

师:还有什么发现吗?

生:颜色差别很大。

生:尾巴也不太一样。

生:嘴巴也有不同。

师:它们有没有相同的地方呢?

生:也很多,这两条鱼头部形同。

生:这两条尾巴相同。

师:刚才不是说尾巴不同吗?

生:那时那两条,这是这两条。

师:你们观察很仔细,值得表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更值得表扬,不过老实告诉你们它们是一个妈妈生的。

生:哟――

?片断评析】当学生的发现和理想的答案有反差时正是产生疑问的地方。学生能够提出自己的想法可见学生的思维的活跃性,老师抓住学生这一点,并深入的引导他们去比较遗传和变异的内容特征,含而不露,自然而生动,让学生理解遗传和变异的真对动物发生的部位特征,有其相交和重叠的地方。层层深入,学生也被带入一个深思的境地。

生物鱼的教案篇5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方面:

1.列举生物资源面临的危机及其原因。

2 .关注生物资源的合理利用。

3.模拟对某个环境事件或资源利用计划做出决策。

过程与方法方面:

本节课主要采取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法,课前搜集资料或上网搜集我国或本地生物资源的利 用现状的有关资料 、撰写文献综述,自学归纳完成教学目 标。在小组合作探究中理 解科学、技术、社会三者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和自我学习、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

培养学生关爱社会,关爱身体健康、热爱生活 的情感,培养他 们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

1. 生物资源的合理利用。

【教学难点】

模拟对某个环境事件或资源利用计划作出决策。

【教学方法】

讲 授法和学生合作学习相结合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学生:利用“从社会来”分组讨论:本地有没 有禁渔制度?为什么要实行禁渔制度呢?禁渔制度实行后,渔民一年的渔业经济收入会减少么?

一、 生物资源面临的危机

1.生物资源: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资源,其中来自生物界(除人类外)的资源统称为生物资源。

到目前为止 ,地球上命名和描述的 有16 0万种左右,而实际大约有500万至1亿中之间。

化石燃料和其他矿产资源是不可更新的资源,如果无止休的开发利用,总有一天会枯竭。

2.现实中的问题

(1)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的需要,人类超量采伐森林,导致 森林的成长速率远远低于开发利用的速 率。

(2)过渡捕捞,不仅使年捕捞量明显下降,捕捞的鱼、虾等水生生物种类 日益减少,种群结构低龄化,个体小型化,而且严 重威胁到其它水生动物的生存。

(3)发菜产于我国内蒙、甘肃、陕西、青海和宁夏等干旱地区,因风干后外观仙头发而得名。用密集的钢丝铁耙楼过的土地恢复 植被则需要2—3年的时间。目前正处在沙化的过程中。

二、 生物资源的合理利用

1.合理利用生物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保障,是经济和社会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前提,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

对生 物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涉及个人利益和群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矛盾。如何将多方面的利益协调统一起来,是摆在全社会面前的难题。

2.我国有关生物资源保护的部分法律

(1)1998年4月修订并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2)1985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

(3)1986年通过的《中华人民 共和国渔业法》

三、 教学板书设计

【随堂练习】

1.在渔业捕捞中,过渡捕捞造成的.危 害是:

a.破坏生态环境。

b.严重危害社会的可持续性 发展。

c.污染环境。

d.导致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

2.目前为止,地球上的生物物种已被 描述和命名的有多少万种?

a. 150。

b.180。

c. 210。

d.160。

【布置作业】

1.做学案上的练习题。

2.做社会调查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与农环境的破坏、资源的可持续性发展联系密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联系实际,讨论的比较热烈。特别是针对如何使用现有资源、开发新能源,学生提出的方 案很多。充分调动了学 生关爱社会、关爱未 来的社会责任感。

生物鱼的教案篇6

第六章细胞的生命历程

第2节细胞的分化

一、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

1、说明细胞的分化。

2、举例说明细胞的全能性。

能力方面:进行有关干细胞研究进展与人类健康的资料搜集和分析。

二、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

1、教学重点:

⑴细胞分化的概念和意义。

⑵细胞全能性的概念。

解决方法:联系初中学过的有关组织、器官、系统的知识;联系不同组织中的细胞形态、结构和功能的特点。从个体发育过程中各种组织、器官、系统的建成让学生理解细胞分化的概念和意义。

2、教学难点:细胞全能性的概念及实例。

解决方法:从体细胞一般是受精卵通过有丝分裂繁殖而来的,已分化的细胞都有一套和受精卵相同的染色体,携带具有本物种特征的dna分子的角度,得出细胞全能性。

三、课时安排:1课时

四、教学方法:讲解法。

五、教具准备:课件

六、学生活动

1、通过具体实例,启发学生得到细胞全能性的概念。

2、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找出细胞分化的相关知识点。

七、教学程序

[问题探讨]

1、为什么健康人的血细胞数量不会随着血细胞的死亡而减少?

2、骨髓与血细胞的形成有什么关系?

一、细胞分化及其意义

出示教材p117、118相关图片讲解。

1、细胞分化的'概念:略。

2、引导学生探讨以下问题:

⑴细胞分化在生物界普遍存在的实例。例如,在植物的胚根发育成根的过程中,分生区的细胞不断分裂,形成的细胞近似正方体。随着细胞的生长,变成伸长区的长方体细胞,后来分化成成熟区的输导组织的导管细胞、根毛细胞、薄壁细胞等形态、结构、功能各异的细胞。又如动物的胚胎细胞形成多细胞生物体。干细胞再生出各种细胞等。⑵细胞分化的过程。

在细胞外观尚未出现明显变化之前,细胞分化的前途就由遗传信息的执行情况决定了。分化的细胞所呈现出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的变化,首先源于细胞内化学物质的变化,如结构蛋白和催化化学反应的酶,以后依次渐变,不能逆转。因此,分化是一种持久的、稳定的渐变过程。⑶细胞分化的意义。一般多细胞生物体的发育起点是一个细胞(受精卵),细胞的分裂只能繁殖出许多相同的细胞,只有经过细胞分化才能形成胚胎、幼体,并发育成成体,细胞分化是生物个体发育的基础。

3、细胞分化的特点:持久性,不可逆转。

4、细胞分化的时间:整个生命进程中,胚胎时期达到最大限度。

5、细胞分化的实质: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6、细胞分化过程中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吗?

二、细胞的全能性

1、细胞的全能性概念

教师出示教材p119胡萝卜的组织培养的图片,介绍美国科学家斯图尔德的实验。

由于体细胞一般是通过有丝分裂增殖而来的,一般已分化的细胞都有一整套和受精卵相同的染色体,携带有本物种相同的dna分子。因此,分化的细胞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在合适的条件下,有些分化的细胞具有恢复分裂、重新分化发育成完整新个体的能力。细胞的全能性就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

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仍然具有全能性。(介绍植物细胞全能性的应用)高度分化的动物细胞,从整个细胞来说,全能性受到限制。但是细胞核仍然保持着全能性。例如,将绵羊乳腺细胞的细胞核移植到去核的卵细胞中,培育出克隆绵羊“多利”。

2、干细胞

动物和人体内仍保留着少数具有分裂和分化能力的细胞,这些细胞叫做干细胞。例如,人的骨髓中有许多造血干细胞。干细胞有多种类型,可分为成体干细胞和胚胎干细胞。也可以分为这样三种类型:能够分化产生生命活动所需要的各种类型细胞的干细胞称为全能干细胞,它本身可以形成一个生命;不能单独发育成完整个体,但能分化为多种类型细胞的干细胞称为多能干细胞;能分化产生与特定器官和特定生理功能相关的细胞称为专能干细胞。

[资料搜集和分析]干细胞研究进展与人类健康,讨论回答教材p120相关问题。

三、总结

细胞分化的概念,细胞分化的生物学意义和细胞的全能性等。

四、作业布置

p120练习

五、板书设计

第2节细胞的分化

一、细胞的分化及其意义

1、概念:

2、特点:持久的,不可逆转的

3、时间:整个生命进程中,胚胎时期达到最大限度

4、意义:

5、实质:基因选择性表达

二、细胞的全能性

1、概念

2、基??

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3、类型动物细胞核的全能性

三、干细胞

1、概念

成体干细胞全能干细胞

2、类型或多能干细胞胚胎干细胞专能干细胞

生物鱼的教案篇7

一、知识方面

1、使学生理解矿质元素的概念,了解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的种类和来源

2、使学生理解根对矿质元素离子的吸收过程及其与植物根细胞呼吸作用之间的密切关系

3、使学生理解根吸收矿质元素离子与根吸水的联系和区别

4、使学生了解矿质元素在植物体内的存在形式、运输方式和利用特点

5、使学生了解合理施肥、无土栽培原理和实用。

二、能力方面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根对矿质元素离子的吸收过程与呼吸作用的关系以及分析影响根吸收矿质离子的环境因素,训练学生分析实验和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

通过在教学中介绍合理施肥、无土栽培原理和实用,增加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培养学生关注科学、技术在现代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对学生进行生命科学价值观的。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教材主要讲述了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根对矿质元素离子的吸收、矿质元素的运输和利用、合理施肥以及无土栽培的基础知识。

1、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

教材在第一章中已经学习过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基础上讲述了:

(1)什么是矿质元素

将植物烘干后充分燃烧,植物体中的c、h、o、n元素会以二氧化碳、水分、分子态氮和氮的氧化物等气体形式散失,而矿质元素以氧化物的形式存在于灰分中,所以矿质元素元素也叫做灰分元素,它们主要是由根系从土壤中吸收,氮元素虽在燃烧过程中散失,不存在于灰分中,但是氮与其它矿质元素一样,也是植物从土壤中以无机盐的形式吸收来的,因此,也将氮归于矿质元素一类。

(2)什么是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

目前,科学家确定的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有13种,其中n、p、s、k、ca、mg等6种属于大量元素,fe、mn、b、zn、cu、mo、cl等7种属于微量元素。

(3)简要地讲述了确定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的方法

在人工配制的培养液中,除去某一种矿质元素后,植物的生长发育不正常了,而补充这种矿质元素后,植物的生长发育又恢复正常的状态,就说明这种矿质元素是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

2、根对矿质元素离子的吸收

教材主要从植物吸收矿质元素的器官、植物吸收矿质元素的主要部位、矿质元素的存在形式、矿质元素被植物吸收的形式、根吸收矿质元素的过程几个方面介绍了植物对矿质元素离子吸收,其中根吸收矿质元素的过程是重点,也是难点,这个过程教材概括为两步:首先矿质元素离子通过交换吸附到根细胞表面;然后吸附在根细胞表面的离子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细胞内。

教材特别强调了根对矿质元素离子吸收与根细胞呼吸作用的密切关系。

3、矿质元素的运输和利用

(1)矿质元素的运输

教材简要讲述了矿质元素进入根毛以后如何最终进入导管和矿质元素如何被利用的知识。教材还通过列举科学家所做的实验强调了根对矿质元素离子的吸收与根对水分的吸收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即植物运输水分和运输矿质元素是一个同一过程;而植物吸收水和植物吸收矿质元素离子不是同一过程,因此蒸腾作用能促进水的吸收和运输,也能促进矿质元素的运输的道理,但不能促进矿质元素离子的吸收。

教材还提到了植物体除了根以外、叶片等部位也能吸收矿质元素离子,及其在农业生产实际中的重要意义。

(2)矿质元素离子的利用

教材介绍了矿质元素离子在植物体内的存在形式与其能否被重复利用之间的关系。

4、教材注意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概括地讲述了合理施肥的基础知识,并且简要讲述了无土栽培这一新技术的基本原理、特点以及优点。此外,本节还在“课外生物科技活动”栏目,鼓励学生利用无土栽培技术培养植物。

生物鱼的教案精选7篇相关文章:

中班绘画鱼的教案5篇

小班美术涂色鱼的教案8篇

鱼的泪读后感精选5篇

小班鱼的科学教案优秀6篇

彩虹鱼的教案模板6篇

关于鱼的读后感精选6篇

鱼的读后感300字精选6篇

会变色鱼的读后感精选5篇

初中生物教案8篇

八年级生物下教案6篇

生物鱼的教案精选7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20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