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准备充分,能帮助教师在课堂上迅速做出调整应对突发事件,优秀的教案能够引导教师聚焦关键知识点,避免教学内容散乱,下面是好文档范文小编为您分享的手工船的教案8篇,感谢您的参阅。

手工船的教案篇1
一、设计初衷
冬至是我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同时也是一个传统节日,每年的冬至家家户户都有吃汤圆、吃麻糍来表示全家团聚、庆丰年的习俗。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化的厨具却很难做出口味地道的麻糍了,很多人对其传统的制作过程也已全然不知。冬至即将来临,利用现有的资源让幼儿亲身体验制作麻糍,不仅能让幼儿感受节日的气息,了解麻糍的制作过程,同时也让幼儿感受劳动的快乐,激发幼儿对传统工艺的兴趣。
二、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冬至与麻糍的意义,掌握制作麻糍的基本常识及制作技能。
2、能独立或与人合作制作麻糍,体会劳动的快乐,激发爱劳动的情感。
三、客座教师:
章老师(以下简称“章”)
四、活动对象:
大班
五、活动准备
1.与客座教师联系,把制作麻糍的工具准备好。(糯米、芝麻、黄豆、红糖)
2.联系车辆。
六、活动过程
(一)教师交代活动目的及注意事项。
1.师:过几天就是冬至了,我们家家户户都要吃汤圆、吃麻糍,你们知道麻糍是怎么做出来的吗?(幼儿:不知道)那今天老师就要带你们去参观麻糍作坊,好吗?
2.师:外出活动应该注意什么呢?(幼儿自由讲述:注意安全、要排好队伍、讲礼貌,等等)
教师小结:外出时除了讲礼貌,还要注意安全,特别是到麻糍店,那儿人很多,很挤,小朋友要注意安全,还要跟好队伍,并要在老师指定的地方参观,不能随便乱跑。
(二)谈话,激发兴趣。
1.章:小朋友吃过麻糍吗?幼:吃过,很好吃。
2.章:你们还记得麻糍是什么样的?幼:圆圆的,软软的;黏黏的,外面还有粉;特别软,粘牙….
章:看来小朋友很喜欢吃麻糍,说得很棒
3.章:谁知道麻糍是用什么做的?幼:我奶奶说是糯米粉做的;可能是面粉做的`,要搓圆…
章:今天,我就带小朋友去看一看麻糍到底用什么做,要用到哪些工具?
(三)了解麻糍的制作材料、工具及程序
1.捣米
(1)章:小朋友,这是什么呀?有什么用呢?
幼:好大的石头,中间有个大口,是用来盛水的吧!
章:这叫捣池,是用来捣米的。我们做麻糍先要将米蒸熟,再倒入捣池中反复捶捣,直到米粒全都一起为止。
(2)幼儿观看捣米操作情况。
(3)幼儿尝试、脑沁
(4)幼儿说说淘米的感觉。
幼:好重,抬不动;太累了,我们两个人也抬不动…
章:捣锤是用石头做的,有几十斤重!这些米就是谌着重的作用才能融在一起。
2.麻糍
(1)章:我们要将捣成的米团捏成一小块一小块的麻糍。谁知道怎么把米团变成麻糍?
幼:用手搓;就像搓汤圆一样,先搓圆再压扁……
章:到底是不是,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2)章:揪一部分米团到人手中,捏出小块拉断。好吗?
(3)幼儿操作
幼:这米好黏,手都粘住了,很难捏;刚开始辖出夹垦圆圆的,可是拉也拉不断,所以就变得长长的了;米团软软的像棉花,就是太粘手了……
3.滚豆沙
(1)让幼儿区别滚过豆沙和没滚过豆沙的麻糍的呸道。
章:你们来尝尝自己捏出来的麻团。
幼:淡淡的不怎么好吃。
章:这个好吃吗?(幼儿品尝)
幼:又香又甜。
章:所以做麻糍的最后一步就是要滚上豆沙,这样味道才好,但豆沙不能滚太多,也不可太少,还要滚得均匀。
(2)观看客座教师滚豆沙。
(3)师幼共同尝试滚豆沙
4.幼儿品尝。
(四)小结。
师:小朋友,伯伯为我们做的麻糍好吃吗?
幼:好吃!
师:但是做出这么好吃的麻糍要付出很辛苦的劳动,你们刚才也看了章伯伯在捣米的时候流下的汗水,可见我们的粮食来的是多么不容易!我们不仅要爱惜粮食,而且要尊重劳动人民的劳动成果。
(五)延伸活动(回幼儿园尝试做麻糍)
师:小朋友,我们观看了制作麻糍的过程,现在我们也来做麻糍,让我们跟着厨房阿姨一起来做吧!
1.幼儿尝试制作麻糍。
2.幼儿品尝。
七、活动成效
孩子们在了解制作麻糍的过程中感到兴奋、新鲜好奇,表现得非常积极,每一环节都能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他们认识传统工具,在体验到劳动快乐的同时也感受到取得成果的不易。吃着亲手制作的麻糍,节日的气氛已悄然走进每个孩子的心里,今年的冬至对孩子来说一定意义非凡。
手工船的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运用纸浆制作杯子的能力。
2.体验成功的快乐。
3.引导孩子们在活动结束后把自己的`绘画材料分类摆放,养成良好习惯。
4.培养幼儿初步的创造能力。
活动准备:
浸泡好的纸浆、一次性塑料杯子
活动流程:
讨论--演示--操作
(一)讨论提问:看老师手中的是什么啊?(出示纸浆杯子),我们来仔细看看和我们平时用的杯子有什么不一样的吗?这个杯子是用纸浆做的,今天啊老师就来教小朋友做纸浆杯子好不好?
(二)演示提问:你们还记得纸浆杯子的制作方法吗?老师来制作,你们来说制作方法好不好?在制作中,应该注意些什么?(通过幼儿讲解,回忆,让幼儿掌握制作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三)操作小朋友操作制作杯子,老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注意卫生。)
手工船的教案篇3
活动目标
重点难点
1、尝试用团纸或者搓纸、撕纸的方法,把比瓶口大的纸片装进瓶子里。 2、在教师引导下,愿意观察、模仿教师、同伴的动作,自己动手进行装纸片练习。3、愿意自己动手操作,不依赖成人帮助。
活动准备
1、每人一个塑料瓶。 2、每组一个小筐,内装若干张比瓶口稍大些的纸片。
活动内容:
1、教师出示空塑料瓶,经瓶子娃娃的吻进行讲述,引起幼儿往瓶里装纸片的兴趣。
(1)教师:瓶子娃娃肚子空了,肚子饿了,怎么办呀?谁愿意来喂它吃东西?
(2)教师:我们做什么好吃的送给瓶子娃娃吃呢?看看桌子上有有什么材料!
2、教师引导幼儿讨论,尝试往瓶子里装大纸片的`方法。
(1)教师:纸片可以喂进瓶子娃娃的肚子里吗?小朋友们动手试一试吧!(每人尝试一张经小纸。)
(2)教师根据幼儿的操作提取动作,配合夸张的动作和语言,帮助幼儿归纳几佫把大纸片装进瓶子里的方法。(团纸、搓纸、撕纸等)
(3)教师强调规则:多装几张纸,让瓶子娃娃吃饱。
(4)幼儿模仿教师动作,边说:娃娃,我喂你吃饭:边进行操作练习。
(5)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帮助个别幼儿观察,模仿教师和同伴的动作,自己的手把纸片装进瓶子里。
3、幼儿将“吃饱”的瓶子娃娃放在小组桌上进行展示,和同伴交流自己的制作方法,体验制作成艻喜悦。
教师:
(1)瓶子娃娃肚子吃饱啦,真棒呀!
(2)是谁把它们喂饱的?你是怎么喂的呀?
(3)瓶子宝宝谢谢小朋友们!你们真棒!
手工船的教案篇4
我爱我家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手工制作的兴趣。
2、让幼儿体会手工制作成功的快乐。
3、锻炼幼儿手眼并用,灵活使用剪刀。
?活动准备】
1、与幼儿人数相等的剪刀。
2、幼儿用书《创意手工第四课》。
3、湿毛巾。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活动
小朋友喜欢你的家吗?
1、幼儿讨论、交流。
2、小结:今天我们来做手工《我爱我家》,看谁制作得最认真,来比一比吧!
二、教师示范操作过程
1、第一步用剪刀沿图的.边线剪下两个正方形。
2、提问:表示什么〔表示涂胶水的位置(用于图之间的粘贴)〕。
3、第二步把两个正方形粘贴成房门和在屋里的样子。
4、剪下梯形,粘贴在门上,做成房子的屋顶。
5、画上屋里的人,装饰房子的屋顶和外墙。
三、幼儿制作
1、提醒幼儿注意安全,不要把剪刀对着自己和小朋友,不要剪到手。
2、教师巡回指导,重点帮助能力弱的幼儿。
四、评价作品
1、给制作认真的幼儿进行奖励。
3、小结:今天,小朋友们都大胆尝试制作,都能认真完成手工活动,当一回小小建筑师,真棒!
活动延伸:
将作品展示在手工区,供幼儿欣赏。
手工船的教案篇5
目标:
1、 让幼儿了解民间结婚贴红双喜的婚庆风俗。
2、初步掌握看图剪双喜的技能,
3、培养幼儿对民间剪纸艺术的喜爱之情。
准备:各种双喜的剪纸范例、剪刀、红色方形纸。
过程:
一、欣赏双喜(一)
教师:请小朋友看看这是什么字?你见过他吗?在什么地方见过的?
教师出示不同的双喜,提问:你在什么时候见过这些不同的喜字?
这么多的喜字你最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这些喜字是什么颜色的?看到这么多的喜字,你的心里觉得怎么样?
为什么人们在结婚的时候到处要贴喜字呢?(幼儿讨论)
教师小结:人们结婚的'时候贴上喜字表示祝福新娘和新郎幸福美满、白头偕老。
教师:这个双喜还有一个故事呢,你们想听吗?
故事《王安石写双喜》
传说,在很久以前,有个人叫王安石,在一次回家的途中,无意间回答了一个问题,那户人家见他非常聪明,便把他的女儿嫁给王安石,并且就在当天结婚,这真是一件大喜事。就在他结婚的那一天,又传来了一个好消息,说王安石考试中了状元,做大官了,这又是一件大喜事。这两件喜事在同一天发生了,王安石实在太开心了,于是拿起笔就在大门上接连写了两个大大的“喜”字,表达他现在高兴的心情。于是,双喜就在这个时候传开了,以后人们在结婚的时候都贴上了许多的双喜,表达美好的祝愿。
二、剪双喜
教师出示老鼠嫁女儿的图片:知道吗?老鼠爸爸要嫁女儿了,老鼠女儿有好多的嫁妆,可上面都没有贴上“喜”字,老鼠爸爸实在太忙了,没有时间去买“喜”字,咱们一起来帮老鼠爸爸剪“喜”字,好吗?
教师出示剪“喜”字的图示,了解折叠方法及阴影部分所表示的意思。
教师示范剪双喜:结婚的那一天桌子上有好多吃的东西,咱们一起来尝一尝。
教师每剪一个口子说一句话:我从右边开始吃,吃一口喜糖开开心心、吃两口吃三口喜糖甜甜蜜蜜,到对面吃一口枣子,早生贵子,回过来吃一口鸡蛋,五子登科,再吃一口百合,百年好合,最后到对面吃一口莲子,连生贵子。
三、幼儿操作,剪双喜
教师提出注意事项:找到开口的地方,不会的可用模型代替等。
四、送“喜”字
教师:咱们一起把“喜”字送给老鼠爸爸,还要说一句祝福的话。
手工船的教案篇6
设计意图
随着城市副中心的建设,孩子们都感受到了通州的变化:高楼变多了,马路变宽了,夜景变得更美了,在一次关于城市副中心的讨论活动中,赵梓涵说:“我最喜欢通州夜晚的灯光了,感觉特别美!”这个话题引发了孩子们的讨论,张天心说:“我也发现了,那些灯的`形状不一样、颜色不一样”吴朦宇说:“我爸爸告诉我,景观照明灯特别棒,还能够照明,又有艺术装饰和美化环境功能。随之讨论引发了孩子们对景观照明的兴趣,随着不断的探索孩子们了解到景观照明分为道路景观照明、园林广场景观照明、建筑景观照明等等,还得知朝阳区正在打造通往副中心景观灯光廊道,让我们城市中人、景、光和谐共生。顺着这个思路,孩子们也想为幼儿园打造一个六一艺术晚会的夜光景观,由此产生了创作灯光廊道的想法,在不断的探索中孩子们找到了一些即透光,又防水的生活中的零散部件进行创造,因此生成了此活动——《环保灯光廊道》。
活动目标
1.欣赏周围生活环境中的艺术灯光,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
2.观察零散部件材料的特点,运用手工制作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创作意图。
重点难点
能够结合零散部件材料特征创作自己的艺术灯。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
(1)幼儿观察过灯的外观,了解灯亮的简单原理(有电源、透光的外罩、如果是户外需要进行防水设计)
(2)幼儿对废旧玩具材料进行过拆解再利用。
2.物质准备:
(1)剪刀、胶钉、双面胶、胶条、乳胶、塑料纸等;
(2)废旧的矿泉水瓶、小地球仪、塑料一次性碗、绳子、一次性勺子、彩色亮片等;
(3)神秘福袋3个、盒子30个、拆解后的废旧小汽车、小电器、玩具、发夹、耳环等的零散部件;
(4)创设拆解零散部件材料区;
(4)纽扣灯泡、防水串灯等;
(5)垃圾小框(每桌一个)、小音箱、音乐。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看一看
1.出示几个神秘的福袋,激发幼儿观察材料的兴趣(福袋中是幼儿拆解废旧玩具材料产生的零散部件,在前期探索中幼儿将其认真观察,有序摆放好)
2.师:今天我们又多了几个神秘的福袋,请小朋友抽取一个看看会是什么神秘材料吧?
3.请感兴趣的小朋友依次打开神秘福袋,引出今天的新的材料——齿轮、发夹、耳环等
(二)探索活动:选一选、试一试
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放入自己的盒子中),通过拼摆探索自己制作创意灯的想法和意图。
1.今天我们要开始制作六一晚会的灯光廊道了,需要很多的灯,请小朋友看一看、想一想你能用什么材料来创作一盏美丽、明亮的灯呢?
2.观察幼儿对材料的探索过程,必要时好奇的询问了解幼儿想制作一盏什么样的灯。
3.对于正在进行排列设计灯罩的幼儿,运用描述的策略帮助幼儿重构他的想法,必要时给予建议,拓展幼儿的思路。
(三)探索创作:摆一摆、做一做
1.幼儿进行创作,教师巡回指导,在观察中有目的的给予不同幼儿支持。
1.走到幼儿身边观察幼儿的制作方法,发现其使用材料创作的效果,有讨论机会产生式,可以给孩子一些评论,鼓励幼儿描述他的行为。
2.认可幼儿大胆的创作行为,默默的陪伴,当幼儿遇到困难时给予图案的描述和建议;
3.倾听孩子是有何描述自己的作品,如果孩子用材料进行了一些有特点的图案排列可以模仿他的行为。
(三)结束部分:
1.活动结束前运用一首音乐提示幼儿创作时间快要结束了,让幼儿在心里和创作上都有所准备,音乐结束后则开始收拾整理材料。
2.盥洗结束后拿着自己的灯到户外进行悬挂,完成我们的灯光廊道创意,期待夜晚的灯光效果。
活动总结
在整个活动中,幼儿的积极性高,大部分幼儿专注力较好,能够积极与老师回应,并且通过多种感官来探索活动材料,最后完成制作环保灯。整个教学活动从材料,形成到组织的各个环节,层层递进,来不断激发孩子们的制作欲望,从而激发了孩子们
主动探索,主动学习的活动意图。
手工船的教案篇7
活动目标
1、学习角对角对折的基本技法,大胆尝试按小猴子标记折纸。
2、对折纸活动产生兴趣,体验折纸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正方形纸人手一张。正方形范例一张。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观察正方形纸,认识对角线和对角。
教师出示范例,引导幼儿看图,说说:这是什么形状?纸上有什么?告诉幼儿这是一张正方形纸,中间的虚线叫对角线,有猴子的两个角叫对角。
2、教师示范讲解折尖尖的山的基本方法。
将正方形纸放在桌子上,一只猴子在上面,一只猴子在下面,对着自己的身体,一只手拿着下面的猴子,向上面的.猴子折,然后用手指将山脚下的边压平。
瞧:正方形的纸变成了一座尖尖的山,山上有什么?山上有草,有树,还有可爱的小猴子呢!
小朋友们,你们想折一座尖尖的山吗?
3、幼儿进行折纸活动。
教师巡回观察,了解幼儿折纸情况,给幼儿具体的指导和帮助。
4、展示幼儿作品。
教师引导幼儿相互观察、欣赏作品,并给予表扬和鼓励。
手工船的教案篇8
活动目标
1、感受玩泥的乐趣。
2、尝试运用团、搓、按、捏等技能制作汉堡包,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
活动准备
1、课件—图片:汉堡包
2、动画片:我的美味三明治
3、各种颜色的橡皮泥若干份。
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片汉堡包,调动幼儿兴趣
1、教师:小朋友,看一看这是什么?你们吃过汉堡包吗?
问:哪个小朋友来说一说,汉堡包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特点?
(圆圆的,里面有好多好吃的东西)
2、你们知道汉堡包是怎么做出来的吗?
(面包、肉,菜)
二、探索汉堡包的制作方法。
1、动画片:我的美味三明治请小朋友们看看动画片里小动物们是怎样制作汉堡包的。
2、讨论:
汉堡包有几层呢?都有那些东西包在里面?
(汉堡包里面有面包、肉、生菜,里面还有沙拉酱)3、你们想不想看看老师怎样制作一个汉堡包呢?
三、教师制作示范
1、重点演示双手团泥。
2、将泥团圆后放在手心进行按压、压扁。
3、选两块做最外层的面包,里面放两层:
一层做生菜,一层做奶酪,最里面的防疫曾作为鸡块。
4、一层一层的包起来,一个美味可口的汉堡包就做好了。
四、幼儿制作美味可口的汉堡包。
制作前,教师带领幼儿边做团、搓、捏等动作表演,加深幼儿对基本动作的理解。
五、展示并交流自己的作品及制作的方法。
1、请幼儿介绍自己制作汉堡包的方法。
2、引导幼儿相互评价作品,分享制作美食的乐趣。
活动反思:
?美味汉堡包》是一个美术活动,让孩子们综合运用搓长(圆)、捏泥、压扁的技能及分泥的方法,借助辅助材料制作“汉堡”。在此活动之前,经过一段时间的捏泥,孩子们以上的技能基本都已经掌握,利用这个活动能帮助孩子们巩固及综合运用这些技能。活动中的“汉堡”这一事物是孩子们喜爱而且在他们生活中非常常见的食品,取材生活,孩子们也会更有兴趣。
活动开始以开门见山的方式展开:出示汉堡图片,引出内容,孩子很快被吸引,眼中流露出期待。我先请孩子们说说他们对汉堡的感受,从形状、味道等几方面展开,孩子们说的有模有样,情绪进一步激发。之后以情境导入的方式进入制作:“孩子们今天我们来当一回小厨师,制作一个自己的汉堡包好吗?”孩子们异口同声的说:“好。”有的孩子已经开始介绍自己想要做的汉堡包的口味了。有的说“我要做草莓的”、“我要吃牛肉汉堡包”……这时的孩子们有很多话要说,根本不愿停下来,我顺势让孩子们继续讨论,将他们的新奇想法与朋友们分享。等待时间差不多时我抛出了一个问题:“可是小厨师们,美味的汉堡包到底应该怎么做呢?”孩子们开始了它们的`思考。我出示了橡皮泥。然然说:“捏一个圆的,再压一压。”“这是什么呢?”“汉堡包的上面的。”“然然小厨师说的很棒哦,我们看汉堡包是怎么样的?”“一层一层的”有的孩子说。“对啦,汉堡包是一层一层叠起来的。”“有蔬菜的、有肉的、有香肠的……。”讨论过后我进行了汉堡包制作过程的示范,完成后妍妍说:“老师那个上还有芝麻的。”“你的小眼睛真仔细,芝麻可以怎么做呢?”“一点点的压一压。”根据孩子们说的,我进行了芝麻的示范制作。之后孩子们开始了它们的制作,由于时间的关系最后环节的介绍评价活动没有展开。
整个活动孩子们的兴趣还是比较浓的,但这其中存在了一些问题。
1、材料方面比较单一,只有同色的橡皮泥。在材料上需要进一步讨论,可提供一些辅助材料加入制作,既不会让橡皮泥粘在上面拿不下来,又可以充分发挥孩子们的想象力。
2、其中的整个过程示范是多余的。汉堡包的形象孩子们很熟悉,且制作时需要的技能都已经学过了,在这里只要帮助孩子们解决他们认为是难点的地方就可以了,这样对孩子不会有太多的局限,孩子们制作出来的汉堡包也会有更多的不同。
3、最后的评析活动不应该备舍去,这是孩子们互相交流、发展语言表达能力、互相学习的机会。
手工船的教案8篇相关文章:
★ 幼儿手工教案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