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加入多媒体资源可以丰富课堂教学形式,教案的设计应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创新能力,好文档范文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水中的花教案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水中的花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寻找生活中的数字,初步了解数字在不同物品中表示的含义。
2、能结合自己已有经验,创造性的运用数字。
3、对数字感兴趣,积极关注身边事物。
活动重点难点:
重点:初步了解数字在不同物品中表示的含义。
难点:能结合自己已有经验,创造性的运用数字。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寻找生活中的数字、玩过游戏抱抱团。
物质准备:生活中有数字的物品(衣服鞋子、时钟、日历、图书、有生产日期保质期的食品包装袋)等,教学ppt课件。
活动预设:
一、用特殊号码激发幼儿对数字的兴趣。
(一)出示火警图片
师:小朋友们看看这是一组什么数字?你们知道它表示什么意思吗?打了119,谁会来呀?那让我们一起看看是不是消防员叔叔会来!
(二)出示110、120数字
师:这些数字又表示什么意思呢?看看拨打这个号谁又会出现?
师:原来这些数字有这么大的本领呢!
二、寻找生活中的数字,探索各种数字的不同含义。
(一)激发幼儿对数字的兴趣。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很多的数字,今天就有许多数字来到我们身边,让我们一起来找找吧(在教室寻找身边的有数字的东西)。
(二)鼓励幼儿讲述自己的发现。
师:你是在什么东西上发现了数字,它表示什么意思?我们请个小朋友上来,把他的发现告诉大家?
衣服鞋子上的数字表示什么意思?(大小)图书上的数字表示什么(页码)钟面上的数字表示什么意思(表示时间)温度计上的'数字表示什么?(温度)尺子上的数字表示什么意思(长度、宽度、高度等)。
(三)猜想老师提供的物品上面的数字有什么意义。
师:老师这里还带了些数字来呢,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都有着什么样的意义。
1、出示生产日期(ppt课件)
师:你们想想看,这些数字通常在哪里可以看到啊?那你知道它是什么意思吗?我们一起来看看它们有什么作用?原来这些是生产日期和保质期,上面写着20xx年,现在是20xx年了,所以我们如果吃了这个东西就怎么样啦,哦肚子疼了!以后我们去超市或者其他地方买东西的时候就要注意看上面的生产日期了,可别买过期的物品喽!
2、出示电影院座位和电影票(ppt课件)
师: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上面也有小小的数字,你们知道它们是怎么使用的吗?在看看这是一张什么东西?原来去电影院看电影是不能随便乱坐的,得对号入座的。
三、结合已有经验,创造性的运用数字。
提问:你觉得还可在什么地方贴上数字标记,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方便?(班级门牌号等。)
师:你们又想出了许多可以加上数字的地方,为我们的班级加了一个门牌号,为你们放书包的地方也加了数字,以后我们放书包就不会乱了,真棒。
四、玩游戏抱抱团。
师:现在我们来玩一个关于数字的游戏,这个游戏的名字叫做抱抱团,小朋友们都很熟悉了吧,原来数字还能给我们的生活中带来这么多的快乐。
水中的花教案篇2
?教材分析】
中草药是我国医学的宝费财富,是我们健康的守护神。幼儿在生活中应该接触过菊花、构杞、山楂等中草药,生病时,家长也会带幼儿看中医、吃中药选取生活中常见的中草药,引导幼儿感知观察、探索体验,让幼儿了解中草药的神奇,进一步激发幼儿对中草药的探究兴。
?活动准备】
1、杯子、句子幼儿每人1套,菊花、枸杞、胖大海、炒山楂、莲子心、陈皮等常见的中草药。
2、视:《鹿茸救母》、《神奇的中草药》、《走进大药房》,幼儿素质发展课程,多媒体教学资源包》课件8,“幼儿学习材料《我爱你中国》
3、提前请家长与幼儿交流,帮助幼儿了解有关常见中草药的知识。
?活动目标】
1、知道菊花、枸杞、胖大海等几种生活中常见中草药的名称和特征,了解它们简单的保健、治病作用。
2、观察并说出中草药的神奇,尝试根据药方简单配药、泡药、尝药。
3、感受中草药的神奇,以及与人们健康生活的关系,萌发对中草药的兴趣。
4、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建议】
1、请幼儿观看《鹿救母》的视频,感受鹿茸的神奇。
(1)播放故事视频,幼儿观看并感受鹿茸的神奇作用。
(2)引导幼儿回忆《鹿茸救母》的故事。
提问:故事中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是什么治好了母亲的病?
小结:青阳是一个孝顺的孩子,七彩鹿的鹿茸熬制的中药把奄奄一息的母亲治好了。鹿真神奇。
2、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感官探究操作,认识菊花、构杞、胖大海等几种生活中常见中草药的名称、特征及来源。
(1)请幼儿运用看、捏、闻、尝等方法观察中草药,引导幼儿说出中草药的名称、外形、味道等。
(2)请幼儿结合课件(常见的中草药)相互交流自己的发现,讲述菊花、构杞、胖大海等中草药的简单特征。
提问:你发现了哪些中草药?它是什么样子的?什么味道?
小结:中草药中有红有绿;有的'捏上去软软的,有的硬硬的;味道有甜的也酸的,有的闻起来还有清香味呢。
(3)播放课件,引导幼儿感受普通的植物经过加工能变成中草药的神奇性。提问:你发现它们是用什么做的?
小结:生活中一些普通植物的花、果实等,经过加工居然可以做成中药
3引导幼儿和“老中医”互动,知道中草药的保健、治病作用,根据药方会配药、泡药、尝药。
(1)请幼儿猜想并咨询“老中医”,结合课件介绍构杞、胖大海等常见中草药的作用。
(2)幼儿回忆自己生病、治病的经历,猜想中草药搭配治病的作用,观看(药配图》,知道药材相互搭配能治病的作用。
小结:身体不舒服的时候,吃几副中药可以治好病。
(3)出示老中医的药方,指导幼儿看懂药方并尝试配药、泡药。
要求:根据药方准确配药;泡药时,把握好水的位置;泡好后,仔细观察中草药在水里的变化。
(4)请幼儿观察、品尝,相互交流中草药在水中的变化,了解中草药的保健作用。小结:中草药是不能随便吃的
4、请幼儿观看课件《神奇的中草药》,了解几种奇特的中草药,感受中草药的神奇,激发幼儿对中草药的兴趣。
(1)请幼儿观看视频《神奇的中草药》,了解几种中草药的奇特之处。
(2)引导幼儿说出人参、蜈蚣、蝉衣等几种中草药在外形、毒性、蜕皮等方面的奇特
小结:中药不仅有植物药、动物药,还有一些石头矿物也是珍贵的中药。因为植物药最多,所以中药也叫中草药
5、播放视《走进大药房》,进一步激发幼儿对中草药的兴趣。
(1)请幼儿观看视(走进大药房),了解存药、抓药、配药、包药、熬药等情节,激发幼儿对中医药文化的兴趣。
(2)引导幼儿简单了解中医药文化的悠久历史,进一步感受神奇的中草药与人们健康生活的关系。
活动反思:
科学研究应从幼儿身边事物开始,引导他们关注周围生活和常见事物,发现其中的趣味和奥妙,这有利于激发幼儿的好奇心。本次活动从幼儿熟悉的几种常见中草药入手,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并通过参观实物、观看课件等多种形式,层层递进,让幼儿了解中草药的有关知识,从而达到活动目的。
水中的花教案篇3
教学内容: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课文第33页的内容及第34页的“练一练“)
教学重点: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
能正确、合理地对数据进行估算。
教学关键:
联系实际,灵活处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乘法的估算方法,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应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
2.能与同学交流自己估计的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品格,形成积极、主动的估算意识。
教具准备:
实物投影仪。
学具准备:
同桌准备一张报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实物投影呈现图片。
略。(图片可以是课文图,也可以自选)
教师:你知道这是什么建筑物吗?你有什么感想?你想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 提出问题。
教师:你能估算这个体育场的座位数吗?
二、 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1. 让学生认真观察体育场座位排列情况,估一估这个体育场能坐多少人。
(1)独立思考,估算整个体育场座位数;
(2)小组交流,让每个同学都在小组中说一说自己估算的方法,估算的结果数据。
(3)由小组派代表反馈交流结果。
由于图中没有具体数据信息,也没有呈现体育场的四周看台,所以学生的回答不可能得到较准确的数据结果,只要有合理的估算方法,教师就应该予以肯定。
学生1:从图中看出每小块看台大概有50个座位,这个体育场可能有30个看台,大约有1500个座位。
学生2:把体育场分东、西、南、北四个方位,每个方位大约坐1000人,4个方位,大约坐4000人。
学生3:体育场的每一排座位数大允是2000人,估计这个体育场有30排,大约共6000个座位。
以上估算的方法,都有一定的道理,教师都应该予以肯定和表扬,让学生尝试成功的喜悦。
2.出示具体看台数据,进行估算。
(1)幻灯呈现
这个体育场共有28个看台,如果每个看台的座位数相同,你能估计出这个体育场的座位数吗?
(2)理解数量关系,列出解答版式。
引导提问:
①这个体育场一共有多少个看台?
②每个看台有多少个座位(根据课文插图,说出准确数)?
③整个体育场的'座位数可以用什么算式表示?
从而板书:12×6×28或72×28
(3)估算版式结果。
一般情况下,学生把72看成70、28看成30来估算。
即:70×30=2100
(4)小结:一般情况,估算时是根据“四舍五入”法把数据估算成整十、整百的数,方便计算。
三、课堂活动
课文第34页“练一练“的第1题。
题中要求估计一张报纸一个版面的字数,学生有多种方法,可以将报纸折一折或圈出一块,在知道这一块的字数的基础上再得到整版的字数,也可以数一数某一行的字数与总行数,然后相乘得到整版的字数。
四、巩固练习
课文第34页“练一练”的第2-4题。
水中的花教案篇4
一、教材分析
?地震中的父与子》是九年制义务小学语文(人教版)第九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本组教材以“父母之爱”为专题,编排了精读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略读课文《慈母情深》、《学会看病》。这几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父爱、母爱的深沉与宽广、崇高与无私,令人震撼,让人感动,引人思考。《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课文,记叙了在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一位年轻的父亲为了救自己的儿子,而坚持不懈地挖掘了38个多小时后,成功救出儿子和同学的故事。歌颂了伟大的父爱,赞扬了深厚的父子之情。本文对父爱的歌颂,学生应该很容易理解。但要去体会文中感人的人格力量,却是一个难点。在教学时,我通过情境创设,去极力烘托情感,让孩子们在研讨、合作、反复吟诵中领悟文中的感情,真正做到“以读为本,关注人文。”
二、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理解“昔日、废墟、疾步、瓦砾、”等词语。积累文中关于人物外貌、语言描写的佳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
3、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
(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学生从读中感悟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
(二)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四、教学准备
(一)学生预习课文,了解文章主要内容,初步认识本课生字。
(二)教师准备课件。(用ppt制作的有关课文内容的文字片和与地震相关的图片与音乐)。
五、课时安排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课题
师:“同学们,还记得20xx年5月12日这个令全中国人民都无法忘却的日子吗?是啊,这天无情的大地震袭击了我国的四川汶川等地,造成了近7万同胞死亡,数百万人无家可归的惨痛景象。孩子们,有一年在美国洛杉矶也发生过一场大地震,30万人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
今天这节课讲述的是发生在那次大地震中的一个感人故事。
揭示课题:地震中的父与子(板书)
生齐读课题。
二、整体读文,学习生字,感知主要内容
1、师:在这场大地震中,在父与子之间又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在学生读文时,要求学生读准字音,并用横线划出答案)
2、在解决问题之前,我们先来学习生字。(出示词语:洛杉矶 、混乱、昔日、废墟、疾步、爆炸、瓦砾、砸着、颤抖。)
师:谁愿意读一读这些词语?其他同学请注意如果他读的正确请跟读,如果不正确请你们为他纠正。
生读词语
同桌互相读词语,小组开火车读。
[课件出示图片]你看到这幅图,能想到我们刚刚学得哪个词语?
过渡:同学们,这些悲惨的画面,就是这场大地震带给我们的。虽然大震无情,但是人间有爱,在震中涌现出许多感人的事迹,这篇课文又为我们讲述了一件什么感人的事呢?
指导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的确,面对大地震这样的灾难,人类如同蚂蚁般渺小,生命在转瞬间灰飞烟灭,可就在这样的灾难中,这对父与子却创造了生命的奇迹,请问课文中怎么评价这一对父子?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看看课文中告诉我们这是一对怎样的父与子?
生: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生齐读,师板书)
三、品读体验
这节课,我们先走近这位了不起的父亲。默读课文1—12自然段: 这部分课文当中有许多有关这位父亲的描写,看看有什么地方,有哪些语句让你感受到这位父亲的了不起。划记下来,然后和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前后四人为一个小组进行交流。
1、刚才读的很投入,咱们来交流交流。你从哪些语句中读出了父亲的了不起?
2、汇报交流 (指名学生先读划出的句子,然后谈感受。教学过程的顺序可根据学生的回答酌情而定。)
(1)同样是父母,其他孩子的父母是怎么做的呢?我们对比这读一读。(分角色读)谈谈感受。
(2)处境如此危险,随时可能发生余震,倒塌,不少人来劝说父亲,咱们都来看看父亲都听到了哪些劝阻?父亲又是怎么做的呢?分角色读读吧!(课件出示5—9自然段)
生:有消防队长、警察,还有路过的人。
师:说说他们分别是怎么劝的?
生:有些人上来拉住这位父亲,说:“太晚了,没有希望了。”
生:太危险了,随时可能发生大爆炸,请你离开。
生:……
师:面对他们的劝阻,父亲的回应是这样的三句话。(课件出示)请同学们再读读这三句话,你有什么发现?(生回答)
师:父亲说这三句话时的.心情是一样的吗?你自己读一读,体会体会再说。
师:从父亲这三句简简单单的问话中,我们读出了他的恳求,他的急切,他的崩溃,就让我们把体会送进这段话,咱们一块儿来读一读。老师和大家合作,就请你们读父亲的三句问话。
师生合作读。
师:我想问问阿曼达的父亲,人们这样劝阻,震情这样厉害,你为什么不离开?(指名生回答)
师:让我们再来读一读父亲的这三句话。
小结:从众人在劝阻父亲的短短几句问话,我们读懂了父亲的恳求、焦急、崩溃,而这一切的一切让我们真真切切切地感受到这是一位了不起的父亲。
(3)第12自然段:第一句:“他挖了8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课件出示句子)
师:有哪些同学都画下了这个句子。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师:在这么长的时间里,阿曼达的父亲一直在干什么?
师:为什么不直接写他挖了36小时,而要从8小时开始写起?
[课件出示句子:
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他挖了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师:你能把你的感受通过你的朗读表达出来吗?
生朗读。
师:我来问问,是什么支撑着这位父亲这苦苦挖掘?
小结:而这一切的一切,让我们不得不再一次感叹,这是一位——了不起的父亲。
(4)、第12自然段:第二句:“他满脸灰尘……到处都是血迹。” (出示课文片断)
师:就是因为父亲挖了这么久,现在已是“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你看到了一位什么样的父亲?你读——
你看到了一位什么样的父亲?你读——
就让我们记住这位历尽艰辛,疲惫不堪,伤痕累累的父亲的形象。男同学读(课件出示第12段他挖了8小时……到处都是血迹。)
同学们,是什么力量促使他不顾危险,不畏艰辛,不知疲劳地挖掘呀?(父爱)
多么伟大的父爱,多么惊人的力量!就让父亲的高大形象定格在我们的心里吧,(配乐读)——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抽读——齐读)
四、总结
父母亲的怀抱,永远是我们最温暖的家。我们活在父爱如山的背上,活在母爱如海的怀里,我们幸福的,下节课,再让我们走进课文,看看这位深爱儿子的、了不起的父亲,又有着一位怎样了不起的儿子。
五、布置作业
(一)抄写本课生字。
(二)摘抄文中关于人物外貌、语言描写的佳句。
六、板书设计:
地震中的父与子
了不起
父亲 爱 儿子
挖 不论…总…
水中的花教案篇5
一、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三、六自然段。(重点)
2、指导看图,描述迪拜风光。
3、理解新词,能用课文中的词句描述沙漠环境,说出阿联酋人民是怎样在沙漠中建设出绿洲的。(重点)
4、知道阿联酋人民是怎样在沙漠中建设出绿洲的,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懂得要爱护绿色植物。
二、教学过程:
(一)了解绿洲、沙漠,引发疑问: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9课——引读课题。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沙漠中的绿洲指的是哪个国家?
3、阿联酋到处——(引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音乐
(二)出示多幅图(配乐):这里的环境如何?(板书:良好、绿树成阴、鲜花遍地)
1、出示课文的题头图。
2、站在迪拜接头,你看到了什么?用一两句话说说。
(1)引导学生从以下方面说:街道、草坪、高楼、公园
(2)指名连起来按方位顺序说。
3、如此良好的环境,如此美丽的绿洲,是在怎样的环境中建设出来的?(板书:恶劣)
(1)理解词意。
(2)自读第三自然段,找出一些词语或句子来说明?
(3)交流:引导学生用文中词语说话:这里的水______,这里的土_____,这里几乎是块______。(可出示图片,理解咸而板结和不毛之地)(板书:咸而板结、不毛之地)
(4)出示句子,(原来……不毛之地)指导朗读。
4、植物的生长离不开土壤、水和空气。这里的土、水不适宜种植。那么。阿联酋人民是怎样在沙漠中建设出星罗棋布的绿洲呢?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体会辛勤培植。
1、还是请同学们读第三自然段,用“——”划出写阿联酋人民行动的句子。
2、交流:生读句子,出示文字。
(1)找找,这段文字中表示人们动作的词语。
(2)从这些词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3)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3、理解并说话:这里的水________,他们__________。这里的土________,他们___________。这里几乎是块____________,他们_________。
4、你有什么感受? (克服艰苦困难的决心很大)
5、练习朗读,齐读。
阿联酋人们花费了人力、物力来培植花草,(板书:辛勤培植)所以,阿拉伯朋友告诉我们——引读开头一句。(可适当添加花费代价的资料)
(四)学习四—六自然段,体会精心侍弄。
1、过渡:花草在辛勤培植之后,还需要精心侍弄。(板书精心侍弄)请同学们读课文的第四—六自然段,想想:阿联酋人民在干什么?
2、交流:浇水
(1)“地下不是有自来水管,还需要浇水?”
(2)情景:你们是花草树木,一天下来,身上落上了许多的'灰尘,加上风沙,现在你最想干什么?我就是园林工人,“扑——扑”(教师作浇水的动作)。雨雾从空中洒下来,你们的身上淋的干干净净。
(3)采访这朵小花,你感到怎样?所以你开得——?(小树,小草)
3、出示“霎时……”指导读出高兴的心情。
4、园林工人为什么也笑了呀?(体会他的自豪)
(五)学习第二自然段,体会珍惜、爱护。
1、绿洲的形成,离不开阿联酋人民的辛勤培植,离不开园林工人的精心侍弄,更与每一个人分不开。
2、读读第二自然段,概括:珍惜、爱护
3、齐读有关句子。
(六)总结。
1、阿联酋人民为什么会如此珍惜爱护花草树木?(来之不易,环境的重要)
2、出示: 正是有了这些绿树和鲜花,沙漠中的人们才有了良好的生存环境。
(1)说话:有了这些绿树和鲜花,沙漠中的人们才有了良好的生存环境?用“有了……才……”说话。(提示:看到、闻到、听到、呼吸到、心情……)
(2)齐读: 人类有了绿树、鲜花和小草,生活才更加美丽。
3、(音乐)阿联酋人们正是明白了这个道理,所以他们才能辛勤培育、精心侍弄、珍惜爱护每一棵花草树木,才能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绿色奇迹。
4、每次学完课文,我们总有许多感受,学完这篇课文,你想说些什么呢?(可以是对阿联酋人们,可以是对自己)
5、让我们永远记住阿拉伯朋友说的这句话,(再读)。让我们与绿树、鲜花和小草为伴,生活更美好。
(七)板书:
19、沙漠中的绿洲
(恶劣) (良好)
咸而板结 绿树成阴
不毛之地阳 鲜花遍地
辛勤培植
精心侍弄
珍惜爱护
水中的花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初步知道自己生活、活动中容易发生危险的事情。
2.能迁移已有经验,掌握避免自己受到伤害的方法。
3.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4.培养幼儿自我保护能力。
5.培养幼儿大胆发言,说完整话的好习惯。
重点难点:
能迁移已有经验,掌握避免自己受到伤害的方法
活动准备:
1.四幅图片、生活中常见的尖尖的物体等。
2.《幼儿画册》(第一册第46、48)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话题。
教师:贝贝的`手受伤了,你知道是为什么吗?
二、出示图片讨论,知道生活中容易发生的危险的事情。
图一:贝贝在教室里拿尖尖的棍子与同伴嬉闹。
图二:贝贝从家里的阳台上往下扔瓶子。
图三:贝贝在玩爸爸的打火机;图四:贝贝在公园里从高高的地方往下跳。
教师:贝贝这样做对吗?为什么?生活中你像他这样做过吗?
三、迁移生活经验,掌握避免发生危险的做法。
提问:在家和幼儿园里,还有哪些容易引危险的东西?(如:尖尖的物体、易碎的器皿、煤气灶、电源插头等)讨论:在生活中,我们怎样做才能不受到伤害?使用尖尖的东西时要小心,不要将易碎的东西摔坏,不玩煤气开关,不把手指伸进插头,关门、时要手握把手轻轻地开或关上。
四、为班级制作危险警示卡,提醒大家遵守。
教师带领幼儿在班级教室和周围寻找发生危险的地方,引导孩子画下来作为标记,提醒大家注意。
选择几幅有代表性的警示图,和孩子一起贴在相应的需要提示的地方。
教后反思:
在平日里,孩子们总是跌跌撞撞,磕磕绊绊,小伤难免的,所以整个活动孩子们沉浸在故事画面里,听得很专注。知道了以后哪些东西不能碰,不能做哪些危险的事情,知道自己已经长大了,要学会保护自己。通过故事画面,孩子能准确判断是与非,增强自己的安全意思。其实,也提醒老师在平常生活里要比较注意孩子的安全。
小百科:安全通常指人没有受到威胁、危险、危害、损失。
水中的花教案篇7
一、导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理解“昔日、废墟、疾步、绝望、瓦砾、开辟、破烂不堪”等词语。积累文中关于人物外貌、语言描写的佳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导学重点
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到父爱的伟大力量──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和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巨大精神力量。
学生准备:
预习课文,搜集体现父爱、母爱的诗歌、散文、故事、名言,准备打擂。
二、导学内容
1、整理课前搜集的`材料。
2、借助生字读音读通课文,做好批注。(要先把课文认真地读一遍,边读边用笔标画出还不熟悉、读不正确、不理解的字词。然后我再自学课后出现的生字词语,正确认读识记生字,生字词抄写2遍。)
(1)生字记牢 、注音、会写、会组词
记生字的好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火眼金睛,辨字组词
爆( ) 砾( ) 墟( )矶( )曼( )
暴( ) 烁( ) 虚( ) 肌( )漫( )
(3)词语、句子会理解会运用(能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语)。
重点理解以下词语:昔日、废墟、疾步、绝望、开辟、破烂不堪
(选择其中一个造句)
造句:
3、能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能通过读文来体会父亲在救助儿子的过程中心理的变化:( )——( )——( )。是通过以下词句体会到的:
5、反复地读了这篇课文,相信大家一定被文中的父子所感动,你能把感动你的语句或段落摘抄下来并说说让你感动的原因吗?此时,你最想对文中的父子说点什么?
6、本文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
外貌描写及从中体会到的:
动作描写及从中体会到的:
神态描写及从中体会到的:
心理描写及从中体会到的:
7、我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8、我还有不理解的地方需请教。
三、课堂检测
1、听写词语
2、填空
a、不断有孩子的父母( )地赶来。看到这片废墟,他们( )并大喊:“我的儿子!”“我的女儿!”哭喊过后,便( )离开了。其中( )说明了父母的难过,( )说明了他们离开的原因。
b、他满脸( ),双眼( ),衣服( ),到处是血迹。这句话说明( )。
3、联系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a、“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地拥抱在一起。”了不起的父与子。共同创造了神话般的奇迹。联系课文内容想一想,父亲的“了不起”体现在
,儿子的“了不起”体现在。
b、“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类似的话在课文中出现了三次。它们各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出现的?
水中的花教案篇8
【教学目标】
1、通过小组活动,进一步感受亿以内大数的实际意义。
2、会用生活周围的具体数据形象地描述大数,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在计算中增强学生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及发散思维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具体数据形象地描述大数,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出示图片:
问:你们知道2008年奥运会在哪个国家举行?(中国),没错,就在中国举行,届时,我们的首都北京会迎来亿万宾客,这幅图像是国家体育场,国家体育场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主会场,它的占地面积约为20万平方米,能容纳约10万观众。
这里,20万平方米,10万都是很大的数字,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接触到一些数据,而且有的数据还很大。
出示一组收集到的数据。
1、海洋里各种鱼虾的种类超过15亿种,每年我们从海洋里捕捞约1亿吨鱼虾。
2、我国冰川和永久性积雪的覆盖面积约7亿平方千米。
那么,你能真正体会到大数的实际意义吗?你知道20万平方米有多大吗?
二、探索新知
1、学生根据课本实际情景图的要求“估测班级教室的'面积,1万平方米的面积大约相当于多少间这样的教室?20万平方米呢?”,小组活动。
2、引导学生观察,以小组为单位估测自己所在的教室的面积。
1万平方米的面积大约相当于多少间这样的教室?
20万平方米呢?
(1)说一说了解了哪些已知条件。
(2)首先学生独立试做,然后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探究。全班交流
3、课前要求学生统计好:我们学校的学生数大约有多少?大约有多少这样的学校的学生数才达到1万人?10万人呢?
4、小组讨论
你们小组能怎样描述10万人,怎样描述20万平方米?
5、举出一些估算的例子。
引导学生先用估算的方法,然后再进行计算验证。
三、知识应用
1、你不间断地从1数到1亿大约需要多少时间?让学生明白,通常具体情景谈论怎样估计。
(1)学生自由发言,或者小组内互相说一说。
(2)先独立思考,再讨论交流。
2、让学生说一说数学书的某一页的字数,根据自己的估算,1万字大约要几页?
3、先让学生说说自己还可以估计什么?
四、小结
水中的花教案8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