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氏优秀教案模板8篇

时间:
Youaremine
分享
下载本文

详细的教案帮助教师设计多样的互动游戏,增强课堂趣味性,写教案不仅是为了备课,更是提升我们教学能力的重要途径,好文档范文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蒙氏优秀教案模板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蒙氏优秀教案模板8篇

蒙氏优秀教案篇1

一:活动目标

1、活动中探索管子运水简单的运程,使其知道管子运水既快又方便。

2、通过活动,激发幼儿产生尝试愿望及探索科学的兴趣。

二:活动准备

管子、海绵、针筒、杯子、勺子、盆子、水等等

三:活动过程

(一)组织幼儿玩水运水

1、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玩水吗?今天老师和你们一起玩水好不好。”“不过要求,让你们把盆子里的水运到小碗里,看谁先运满一碗。”

1、幼儿操作

提问:“你刚才是用什么运水的?”(用碗舀、海绵吸再拧出水等)

小结:小朋友们真能干,会用不同的东西想办法运水,

(二)引导幼儿用管子运水

1、出示图片

“刚才大家玩得真开心,可是有个小弟弟正在发愁,愁什么呢?原来他想喝水,但只有一桶水,搬也搬不动,小朋友你们想不想帮小弟弟能运出水来?”

2、幼儿第一次尝试

提问:(1)“你用什么运水的'?水出来了吗?”

师:“用管子怎么运水呢?你来试一试吧。

(2)“你为什么不用杯子或其它?”

师:“大家想不想用他的办法试验一下?”

2、幼儿第二次尝试

提问:(1)“你的管子出水了吗?是怎么做的?

(2)“为什么有的小朋友管子里不出水呢?”(幼儿讨论)

师:“因为管子里有空气,刚才吸的时后没把空气吸完,所以不能出水,想再照我的方法来试一次吗?”

3、幼儿第三次尝试

提问:“这次有没有成功?你是怎么做的?”

(三)了解几种水的运输

提问:(1)“在我们的生活中,许多聪明的人就利用这样的原理发明了好多东西,比如水泵抽水……“

(2)“知道有哪些东西是利用这个原理的吗?”(幼儿个别回答)

(3)“让我们长大后发明更多有用的东西,给大家带来好处和方便。

蒙氏优秀教案篇2

教学目的

1、理清作品论证思路,体会本文的逻辑力量。

2、领会“拿来主义”的精神实质,结合现代的实际情况谈谈自已的认识。

3、学习本文的表达的技巧,了解杂文的文体特点。

4、学习作者幽默犀利的语言,体会词语的讽刺意味及比喻论证方法的运用,领会比喻句的深层含义。

教学重点

学习鲁迅的论证艺术,揣摩词语的讽刺意味。

教学难点

把握对待文化遗产的态度。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要点:

简介本文的写作背景,理清文章思路,领会“拿来主义”的精神实质。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引导精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思考

课文前半部分主要论述什么?和“拿来主义”有什么关系?

明确:课文前半部分主要批判“送去主义”,为正面提出“拿来主义”作铺垫。

二、初步体会文章主旨

1、阅读第7段,思考,“大宅子”比喻什么?对待“大宅子”的态度和方法,文章摆出了哪几种?

明确:

(1)“大宅子”比喻文化遗产;

(2)对待“大宅子”的'态度和方法有:

三种人想法行动实质共同点孱头怕给污染徘徊不敢走进拒绝继承(逃避主义)不混蛋保存清白放火烧光盲目排斥(虚无主义)加废物羡慕欣欣然蹩进全盘接受(投降主义)挑选显然,作者对这三类人是持批判否定的态度。本段末句中的“全不”,足见作者的态度。

2、显然,作者对这三类人是持批判否定的态度。本段末句中的“全不”,足见作者的态度。那么,真正的拿来主义者应当是怎样的呢?“占有,挑选”(运用脑髓——指用脑筋独立思考,有主见;放出眼光——指要看得清,有辨别力;自己来拿——指要有选择,自己拿。)。

3、那么,真正的拿来主义者应当是怎样的呢?“占有,挑选”。先占有,后挑选。占有是为了挑选。占有重要,挑选更重要。(怎样挑选?),所以作者又通过大量比喻,具体形象地分析了文化遗产中的成分,列举了相应的几种正确的做法。

完成表格喻体事物态度本体事物态度鱼翅吃掉文化遗产中的精华部分完全吸收鸦片送药房供治病精华和糟粕并存的部分批判地吸收烟展览文化遗产中的旧形式作为史料、反面教材(存放)如八股文等无用的历史垃圾姨太太请他们各自走散文化遗产中的糟粕坚决抛弃所有这些比喻,就将怎样“挑选”说的既清楚透彻,又具体形象。

用精练的语言加以概括就是: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即批判地继承。这种态度和方法同样适合于本国的文化遗产。

4、小结。文中运用“大宅子”、“鱼翅”、“鸦片”、“烟枪和烟灯”等当时人们所熟悉的事物作比方,使如何对待文化遗产这个抽象问题具体化,深奥道理浅显化,将怎样“挑选”说得具体形象又清楚透彻。尤其是对“孱头”、“昏蛋”、“废物”、“姨太太”等形象的勾勒,寓意丰富,耐人寻味。

5、请学生再读第八、第九两段,想想作者在这里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明确:第8、9两段使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比喻论证就是用比喻来说明道理。这种方法是用人们容易理解的、比较浅显的事物或道理来证明不容易理解的深奥的事物或道理。运用这种方法能把道理讲得通俗形象。使人容易接受,增强作品的艺术性和感染力。

6、研读最后一节。阅读第10段,想一想这段的五句话分别能回答什么问题。(训练概括能力,和理解能力)(我们究竟应当怎样对待文化遗产呢?)总之,我们要拿来。(拿来之后应当怎样区别对待呢?)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正确对待文化遗产有什么积极作用?)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怎样才能做到正确对待文化遗产?)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辩别,不自私。(实行“拿来主义”有什么重要性和迫切性?)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最后一句话揭示全篇的中心思想,深刻提出“拿来主义”的必要性及重要性。)

总结文章写作特点

1、先破后立,思路清晰,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2、综合运用举例、类比、对比、比喻等论证手法。

3、运用比喻展开论证,使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具体化。

4、语言幽默犀利,诙谐辛辣,增强了论证的力度。

四、拓展延伸

试用“拿来主义”精神来分析现实生活中的现象。案例有:

1.“韩流”现象;

2.法国的电影人抵制美国大片进口,我国每年引进外国大片;

3.招商引资,污染企业纷纷到乡镇设厂……

4、讨论活动。

有报刊载文《洋节入侵,圣诞节将成“第二春节”?》,那么,我们应如何面对洋节入侵与传统节日的不断淡化?

学生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洋节盛行、传统节日淡化现象出现的深层原因以及我们如何运用“拿来主义”思想对待洋节,传承并发展传统节日。

对待洋节:不拒绝,不崇尚,了解洋节背后的文化内涵,探究洋节受青睐的原因以及对于振兴传统节日的可资借鉴之处,接纳而不代替传统节日。

对待传统节日:认识并理解传统节日的精神与文化内涵以及它对弘扬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的意义,意识到传统节日淡化的根源在于我们对于自己的节日缺乏真正的“热爱之情”,认识到与传统节日相伴的民俗如踩高跷、耍龙灯、舞狮子、荡秋千、划龙舟、放风筝等,既有益于身心健康,同时也有与当代社会生活不相适应之处。对于传统节日,我们首先应“拿来”,然后“挑选”“区别”,在继承的前提下有所创新。

五、语言特色体会

鲁迅处在黑暗势力统治下面,没有言论自由,所以用冷嘲热讽的杂文形式作战。——毛泽东

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示一点进步了。

我在这里也并不想对于“送去”再说什么,否则太不“摩登”了。

譬如罢,我们之中的一个穷青年,因为祖上的阴功,得了一所大宅子,且不问他是骗来的,抢来的,或合法继承的,或是做了女婿换来的。

文章充满了调侃和反讽的味道。“嬉笑怒骂皆是文章”

蒙氏优秀教案篇3

一、活动目标:

1、能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表达信的内容,增进与朋友之间的友谊。

2、积极地尝试与周围的'人交往。

二、活动准备:

故事图片

故事中的信一封

三、活动过程:

1、视听故事,理解信的内容

出示角色:今天我们来认识一对好朋友,狮子小小和老虎阿呜是一对好朋友。小小住在河的上游,阿呜住在河的下游。它们常常在一起玩,可是最近,小小好几天没看见阿呜,有些想念它了。于是小小就写了一封信给阿呜。

出示信:看看这封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引导幼儿说出信中有拼音、数字、汉字、图画等)

:小小真聪明,碰到自己不会写的字想到了这么多的办法来代替,谁能看懂小小的这封信?

幼儿讨论理解信的内容。(鼓励幼儿把信的内容连起来说说)

信送到了阿呜手里,猜猜阿呜看懂这封信了吗?

出示故事图片。

二、写给好朋友的一封信

狮子小小和老虎阿呜就这样用写信的办法告诉好朋友心里话。再过几天就是新年了,我们幼儿园要放假,可能和好朋友碰不上面了,我们来试试给好朋友写信,说说心里话。

幼儿尝试写信。

分享交流。

三、延伸

你们有没有比写信更方便的办法?

蒙氏优秀教案篇4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爬山虎脚的特点来写片段的,从中领悟围绕一个意思来写好片段的方法;

2、认识大自然的神奇,培养自己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爬山虎脚的特点来写片段的,从中领悟围绕一个意思写好片段的方法;

教学难点:

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

教学准备:

1、在黑板上画好一幅爬山虎(缺脚)的图案。

2、多媒体课件:(1)爬山虎的脚爬墙示意图;

(2)一堵墙上的爬山虎。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练习3(投影片出示)

二、导入课文:

作者是怎样观察事物的?爬山虎的脚是怎样在墙上爬的?我们就带着问题来学习第三段。(出示学标)

三、学习第3自然段

1、默读;用~~划出爬山虎脚的句子,这几句话分别讲了什么?

2、提问、出句子投影,齐读。

3、指名在已画好的爬山虎上添画脚,要求学生在几种彩色粉笔中,选择正确颜色画脚。

以课文为根据,对照学生在黑板上画的爬山虎的脚,评议。

请学生到黑板前用课文的语言讲述爬山虎的脚生长的位置、形状和颜色,全班说。

4、这一自然段讲了什么?

5、作者能把爬山虎的脚写得那么形象具体,说明了什么?课文哪个词语突出了这一点?(注意)

三、学习第4自然段

1、自由读。

2、听录音,请同学们合上眼睛,想像一下爬山虎是怎样在墙上爬的?

3、多媒体显示、理解。(一棵爬山虎是怎样在墙上爬的。)

4、用“▲”划出爬山虎在墙上爬的动作:

触→巴→拉→贴

5、齐读

6、抓住重点词,用自己的话说说爬山虎是怎样在墙上爬的?自己说、提名说。

7、指导朗读

8、作者写爬山虎的脚“一脚一脚地往上爬”,换成“一步一步”,行吗?为什么?讨论、汇报。(爬山虎并不像动物那样用脚交替着往上爬,而是长一只脚就巴住墙,越往高处爬,就要不断地长出新脚。)

9、多媒体再显示(一棵→满墙的爬山虎)。

10、这一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四、教学第5自然段

1、根据课后练习1(3),轻声朗读。

2、同桌讨论、汇报。

3、我们观察爬山虎时最引人注意的是叶子,可是作者却能把隐藏在叶子间的脚写得这么具体详细,说明了什么?(观察细致、耐心)

五、第三段总结:

作者围绕爬山虎的脚的特点,先讲它的生长位置、形状和颜色,再讲它是怎样在墙上爬的,最后讲触着墙与没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有何不同。

六、质疑

七、评议学生的一篇观察日记。

八、课外作业:

1、根据平时对校内紫荆树的观察,自己确定一个意思来写片段;

2、你将从哪几个方面来表现这个意思。

蒙氏优秀教案篇5

一、活动目标

1、体验与妈妈一起劳动的快乐;

2、知道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为母亲节;

3、激发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交流的兴趣。

4、教幼儿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态度。

二、活动准备

1、做手掌卡用的厚纸和一些彩纸;

2、每人画一张自己的手掌画;

3、让小朋友对妈妈和老师说一句感恩的话和做一件有意义的事;

4、cd《世上只有妈妈好》。

三、活动过程

1、利用一周的时间,播放《世上只有妈妈好》歌曲,让孩子们从一进入幼儿园就能感觉到今天与以往的不同,融入到母亲节即将到来的氛围中。

2、5月8日孩子入园后,教师让他们说出今天来到幼儿园感觉与以往有什么不同?进而对幼儿进行感恩,初步了解母亲节的来历。

3、5月9日,让幼儿回忆并说出自己的妈妈在家里是什么样子的'?

4、5月10日,了解母亲节的来历,知道母亲节是妈妈的节日,懂得感恩妈妈。学唱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回家唱给妈妈听。

5、制作《手掌爱心树》,教师事先将幼儿的手掌画出来剪下来,幼儿黏贴爱心到树上完成作品。

教学反思:

通过这次母亲节的系列活动,孩子们学会感谢妈妈、关爱妈妈,但这并不是说只有在母亲节这一天才要特别去关心妈妈,而是每天都要坚持这样做,从内心对母亲感恩。最后,祝福天下所有的母亲健康快乐,也祝福天下所有的家庭幸福美满。

蒙氏优秀教案篇6

设计意图:

古诗《静夜思》是小学一年语文中的一首古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脍炙人口的佳作。同学们对这首古诗都非常的熟悉,也十分适合少年儿童歌唱,会受到孩子们的喜爱。

教学目标:

1、用听唱的方法来学习歌曲,逐步体验并理解诗歌的意境;

2、在演唱中养成良好的歌唱习惯和识谱视唱能力,并最终使学生能够独立吟唱古诗词。

3、能用听唱的方法学会歌曲,养成自主学习歌曲的能力。

课前准备:教师(电子琴录音机磁带歌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喜欢背古诗吗?你都会背哪些古诗,背给大家听吧。

(生尽情展示)对学生给予肯定和评价。

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化的一座宝库,一首好诗讲述着一种心情、一个古诗、甚至是一段历史。同学们那你知道哪些古诗是描绘思念家乡及亲人的吗?(引入《静夜思》)

二、歌曲教学

今天我们就来学唱这首《静夜思》。(出示歌片)

1.解决歌片中出现的.音乐知识。

2.播放歌曲,聆听可以随音乐动起来。初步了解歌曲。

3.看曲谱听歌曲,从心里跟唱。

4.再听歌曲,小声的跟唱。

5.听歌曲,大声的跟唱。

6.教师弹琴共同演唱,及时纠正唱的不准的地方;并强调演唱姿势。

7.随伴奏完整演唱歌曲。

三、延伸:

?静夜思》是一首五言绝句,那课前我们也背了很多的五言绝句,那你能换一下歌词唱其他的古诗吗?

学生视唱其他古诗,教师给予肯定和评价。

四、总结:

我国古代诗词,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浓缩着文人的智慧,闪耀着历史的光辉,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一朵瑰丽的奇葩。让我们用歌唱的方法去学会更多的古诗。

蒙氏优秀教案篇7

活动目标:

1、在幼儿原有基础上帮助幼儿分辨各种声音。

2、体验寻找、猜测的乐趣。

3、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4、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活动准备:

各种声音录音带(日常生活中声音、说话声、水声、声音来源图片。

活动过程:

1、声音导入法。

利用各种声音引起幼儿兴趣,请幼儿猜猜看是什么声音?为什么认为是这种声音?

2、图片对照法。

放各种声音请幼儿辨认,请幼儿先闭上双眼,仔细聆听声音,鼓励幼儿用肢体语言表现出来。若幼儿无法分辨声音来源,教师给予简单的提示,最后展示图片让幼儿对照,加深印象。

3、语言描述法。

请幼儿描述各种声音的特色或听起来的感觉

活动延伸:带幼儿到户外感受各种各样的声音。

带回家的活动:

家长可与幼儿进行声音辨别的游戏。继续寻找、收集各种声音。

教学反思:

引领幼儿再次深入地进行探索,给幼儿留出探索的余地和延伸的'空间。整个活动,给予幼儿较宽松的氛围,教师只是充当了活动中的支持者,鼓励者,合作者,引导者,用心倾听幼儿的表述,并及时的梳理与小结。

蒙氏优秀教案篇8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积累好词句。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道理。

4、体会盲童对生活的热爱,感受作者对生命的关注,懂得热爱生活,珍爱生命。

【教学重难点】

怎样引导学生从盲童的角度,体会小女孩安静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是本课教学的难点,因为学生缺少体验。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体会课文中的优美语句所表达的情感,可以结合思考练习题重点来体会。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春天吗?谁能用一个四字词语描述一下心目中的春天?从同学们的.描述中,可以知道大家大多是用视觉来感受这迷人的春光的。同学们是否想过,那些失明的盲人心中的春天又会是怎样的呢?他们是用什么方式去感受春天的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盲童安静的世界。

2、齐读课题。

二、复习课文,导入

1、检查生词:

学习课文之前,我们复习一些生词。

2、说说文章写了一个什么故事?

三、品读课文,整体感知

1、看课件,谈谈对盲童安静的印象。(你感觉到安静是个怎样的孩子)

2、作者写安静的故事,是想告诉我们一个什么的道理?请快速流览课文,用_______ 画出来。

3、自主学习:

(师:盲童安静凭着那神奇的灵性创造了奇迹,这奇迹震撼了作者。)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一找,安静创造了哪些奇迹,用_____把句子画出来,并在感受深刻的句子旁边写自己的感受。

4、小组交流:

读句子、说体会。

5、品读句子,交流体会:

⑴ 请同学们读一读感受深刻的句子,然后说说自己的体会。

⑵ 指导朗读句子。

⑶ 发挥想象:

① 请同学们起立闭上眼睛,让我们再次走进安静的内心世界。(配乐范读)当安静拢住蝴蝶时,心情是怎样的?心里又是怎样想的?

小结:蝴蝶被安静神奇的灵性所慑服,我们也被安静多姿多彩的内心世界所震撼。请同学们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② 当安静张开手指,放飞蝴蝶,仰头张望时,心里又是怎样想的?

6、在这个清香袅袅的早晨,失明的安静就是用这样触摸的方式去感受美好的春光,而作者也从安静的身上触摸到一种从未有过的生命力,感悟到人生的真谛。(出示中心句子)

7、同学们,通过安静的故事,你们是怎样理解这个句子?

四、总结收获,升华情感

小结:可爱的小姑娘安静虽然无法用眼睛看见多姿多彩的春天,却能够用心灵触摸到。著名的盲人作家海伦.凯勒曾说:世上除了用眼睛看世界,还有一种内在视觉,那可能是更真实的,那就是用心去看这个世界。

五、布置作业,课下延伸

1、课后阅读海伦.凯勒的著作《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写读后感想。

2、搜集热爱生命的感人故事,小组合作办一份以热爱生命为的板报。

蒙氏优秀教案模板8篇相关文章:

蒙氏大班保育工作总结模板6篇

蒙氏幼儿园个人总结模板6篇

蒙氏幼小衔接工作计划模板6篇

蒙氏幼儿园园务工作总结模板6篇

蒙氏工作培训心得体会模板6篇

蒙氏幼儿园培训心得模板7篇

蒙氏教师春学期个人总结模板5篇

大班蒙氏工作总结模板5篇

家长对蒙氏的心得体会模板7篇

蒙氏幼儿园班级工作计划模板7篇

蒙氏优秀教案模板8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98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