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二单元教案8篇

时间:
Indulgence
分享
下载本文

教案的内容要与实际教学相结合,以便在课堂上真正实现知识的传递和能力的培养,一份优秀的教案能够让教师在教学中更加自信,提升课堂管理能力,下面是好文档范文小编为您分享的七年级上册二单元教案8篇,感谢您的参阅。

七年级上册二单元教案8篇

七年级上册二单元教案篇1

一、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认识并掌握数字0-99的大小及顺序。

2.学生能够掌握数字0-99的数码表示。

3.学生能够通过数码表示数字0-99。

4.学生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数字0-99。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数字0-99的大小及顺序。

2.数字0-99的数码表示。

三、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

1.数字0-99的大小及顺序

教学方法:通过比较大小、排列大小等方式,让学生掌握数字0-99的大小及顺序。

2.数字0-99的数码表示

教学方法:通过图形、实物等方式,让学生认识数字0-99的数码表示。

四、教学步骤

1.数字0-99的大小及顺序

(1)教师出示数字卡片,让学生比较大小。

(2)教师出示数字卡片,让学生排列大小。

(3)教师出示数字卡片,让学生说出数字的大小及顺序。

2.数字0-99的'数码表示

(1)教师出示数字卡片,让学生认识数字0-99的数码表示。

(2)教师出示图形、实物等,让学生说出对应的数字。

(3)教师出示数字卡片,让学生说出数字的数码表示。

五、教学评价

1.小组讨论,让学生说出数字0-99的大小及顺序。

2.教师出示数字卡片,让学生说出数字的大小及顺序。

3.教师出示数字卡片,让学生说出数字的数码表示。

4.教师出示图形、实物等,让学生说出对应的数字。

六、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学生能够认识并掌握数字0-99的大小及顺序,掌握数字0-99的数码表示,并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数字0-99。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既有比较大小、排列大小等方式,又有图形、实物等方式,让学生更加直观地认识数字0-99。但是,还需要加强学生的练习和巩固,以便更好地掌握数字0-99。

七年级上册二单元教案篇2

一、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认识4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懂得保护大自然,增强环保意识。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

三、课前准备:

生字卡、小黑板

四、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

2、读通课文。

3、给自然段标上序号。

4、教师出示生字卡,指名认读,再齐读。出示小黑板,让学生读一读词语。

问:有不懂的词语吗?简单的词语教师做适当的讲解,其他词语放在课文里再讲。

5、指名分段读课文,教师正音。

三、学习课文,读懂课文。

1、默读课文。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把不懂的地方提出来,和同学讨论。

2、指名读一、二、三自然段。讨论:

(1)小洁看什么看得如了神?

(2)“她觉得自己像在天上飞,又像在水里游。”这句话你怎样理解?

(小洁看到湖中映出的蓝天、白云,觉得自己像在天上飞,她坐在船头上,游船在湖面上行驶,所以觉得自己又像在水里游。)

指导读一到三自然段。读后说一说两岸的风景怎么美,湖里的景象怎么美。

3、指名读第四、五自然段。讨论

(1)小洁吃完面包想把面包纸丢进水里,可后来为什么又攥着面包纸生怕它掉进湖里呢?

(2)湖水变得满是皱纹,美丽景象不见了。“美丽的景象”指什么?为什么不见了?(讨论后读有关句子)

(3)小洁用企盼的目光望着湖水。她企盼什么?

(4)小洁跨上岸后在寻找什么?她找到了吗?指导读第四、五自然段。

四、读全文

小结:我们从小应该懂得保护环境。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讨论。

2、读读下面的词语,再读读带点的字。清澈

卷起

波纹

跃起

丢进镜子

变幻表演

香蕉

企盼跨

二、识字、写字。

1、重点教:澈、卷、演。

2、读读下面的字:皮、文、斤、去、分。想一想上面的字加上什么偏旁是本课的哪个生字?学生边回答边板书。

3、出示卡片,独立分析下面的字形。“镜、幻、表、蕉”

4、书写生字。

三、巩固练习。

1、认读生字卡片,认真记忆字形。

2、听写本课生字。作业设计:

1、比一比,再组成词语。

波()坡()披(盼()粉()纷(赏()堂()境()镜()

2、学写句子。

1)、()的树上有()在()。2)、()的草地上有()在(3)、()有()在(教学板书:

清澈的湖水

两岸湖水小洁

(景色美)(心灵美)

七年级上册二单元教案篇3

教学目标

体会作者抒发的感情及母亲话语中含着的意思。

2.领会母爱无私、博大、宽容、深厚的特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体会作者抒发的感情以及母亲话语中含着的意思。

2.难点:透过生活小事感受母亲对“我”的爱,透过生活中的小事表达“我”对母亲的深情。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乐曲《秋日私语》、《命运交响曲》、《春之声圆舞曲》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关于母爱,古今中外有多少人在真情地为她唱着赞美的歌。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读读残疾作家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一文,再次感受催人泪下的母爱。

二、整体感知

1.我们大家一起来读一读,欣赏一下。你们需要音乐吗?

2.播放音乐,供学生自己选择。――《命运交响曲》、《春之声圆舞曲》、《秋日私语》。学生选择后,配以《秋日私语》,师生共同自由诵读,欣赏散文的美。

3.刚才大家读得很投入,看来,一篇美的散文确实能让人深陷其中。读完之后,感觉怎么样?(引导学生能抓住文章的感情基调。)

三、检查预习

1.作者简介(学生课下搜集)

附:史铁生1951年生于北京,1972年,21岁的他因病瘫痪,从此永远坐上了轮椅。他写的《我与地坛》被公认为中国近50年最优秀的散文之一。20xx年,他获得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是现在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

活到最狂妄的年龄上忽的残废了双腿。两条腿瘫痪后的最初几年,我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出路,突然似乎什么都找不到了。

2.听录音,思考问题:

(1)、作者在秋天怀念的是谁?

(2)、为什么是怀念?

(3)、为什么会在秋天怀念?

(4)、课文写母亲关爱儿子是围绕哪件事展开的?

3.学生自由朗读

4.词语小盘点(见课件)

四、整体感知课文。

朗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内容。

2.课文标题是“秋天的怀念”,请问文中怀念的是谁?文中有几次写到秋天?为什么文章的题目叫“秋天的怀念”?

(学生讨论交流,代表发言)

五、重点语段品析

1.品读第二段,母亲又是怎样对待儿子的?

――挡在窗前理解、体贴

――央求般的神色母爱执??

――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喜悦

――比我还敏感细心、体贴

2.母亲此时,自己的情况是怎样的?

身患绝症

儿子瘫痪

自己做坚强的母亲让儿子成为坚强的儿子

3.我为什么去看菊花?(学生自由讨论,共同明确)

六、师生共同总结文章主旨

明确:课文讲述是身患绝症的.母亲,体贴入微地照顾双腿瘫痪的儿子,鼓励儿子好好活下去的故事,歌颂了伟大而无私的母爱。

七、合作探究:课文为什么不以《怀念母亲》为题,却以《秋天的怀念》为题?(可留作课下作业)

八、课外延伸

1.感悟人生至理:课文最后一段为什么详写各种颜色的菊花在“秋风中正开得烂漫”?结尾重复母亲“好好儿活”的话,有什么深意?

(这段话中的一连串排比句表面上是在描写北海菊花的美丽,实际上是用象征的手法,赋予菊花深刻的含意。作者之所以浓墨重彩地写菊花,恰恰是对母亲生前那句“好好儿活”的觉悟解读,进一步深化了。菊花象征作者对生命的渴望与眷恋。

结尾重复母亲“好好儿活”的话,揭示了主旨。“我”说“要好好儿活”,体现出了心中的坚强与自信,我明白了母亲没有说完的话,找到了自我,感悟到了生活的真谛。)

2.情感升华

学了这篇课文,你有哪些收获和感悟?请大胆说出来给同学们听听。

(当苦难、逆境来临的时候,我们首先应想到的是好好活,让这唯一一次的活热烈而辉煌;面对挫折和灾难,我们不仅要有勇气去面对,同时也需要家人和朋友的关心;生命是美好,要好好珍惜、好好儿活才是;生命对于每个人都只有一次,命运是可以通过个人的努力、奋斗来改变的!)

七年级上册二单元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感受母博大、宽厚的母爱和儿子对于母亲的思念、忏悔、自责。

2、体会磨难对于人生的意义,学习在磨难中成长坚强的品质。

3、学习作者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和运用色彩烘托情感的写作手法。

教学重点:

感受母博大、宽厚的母爱和儿子对于母亲的思念、忏悔、自责。

教学难点:

体会磨难对于人生的意义,学习在磨难中成长坚强的品质。

教学程序:

一、了解作者,走进感人的文本。

1、以作家史铁生的三段话导入。

a“幸福是要自己去寻找的……哪怕是你现在正在经历着一场大的浩劫,你也应该幸福,因为你可以在浩劫中看到曙光,能从浩劫中学到很多别人可能一辈子都学不到的东西,当你拥有了别人所不曾拥有的东西那你就是。”

b“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你可以扩展它的宽度;不能改变天生的容貌,但你可以时时展现笑容;不能企望控制他人,但你可以好好把握自己;不能全然预知明天,但你可以充分利用今天;不能要求事事顺利,但你可以做到事事尽心。”

c“人生如梦。生命从无到有,又从有走向无,生生死死,构成社会和世界。从人生无常这一点来说,人生有如梦幻。因此,一个人只有活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才不枉到这世界上走一回。”

提问:说出这样话的你觉得应该是怎样的人?

2、介绍史铁生生平、出示史铁生去世新闻

二、范读课文,体会复杂的情感。

1、老师范读课文,学生感受史铁生的内心世界。

(1)你感受了史铁生怎样的情感?忏悔、内疚、痛悔、思念

(2)如果将文章的`题目直接改称怀念母亲好不好,为什么?

三、品味语言,读懂母爱的深沉。

1、看了文章你觉得那是怎样一个母亲?(出示ppt)这里有四幅画,在你心中母亲更符合哪幅画?谈谈你的理解,并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句作为依据。(四幅画:分别是深夜低吟的大海:山崖孤零的老树:溪涧匍匐的圆石:即将燃尽扑朔的炉火)

(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每幅图片中都有和母亲身上相通的气质,学生可以打开思路,根据自己对于文本的理解畅所欲言,只要言之有理、言之有据)

2、小结:冰心曾经说过:“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谁是我无遮拦天空下的荫庇?”母亲用无私的爱守护鼓励受挫的儿子,燃尽生命最后一点油火,做儿子迷途上的指引的明灯。

四、研读思考,读懂儿子的忏悔

1、母亲对儿子的爱是深沉伟大的,那么儿子呢?儿子爱母亲吗?

学生思考回答,小组讨论

小结:作者曾经沉浸在自己命运的泥潭中无法自拔,仇恨生命、仇恨生活。他爱母亲,却忘却了如何去爱。人生有时就是如此,“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后悔的他惟有完成母亲希望他“好好儿活”的遗愿,才是对母亲的报答。

五、感受坚韧,读懂人生的磨难。

(1)认识的史铁生,一个坚强的“好好儿活”的史铁生。

朗读最后一段,思考为什么这里要强调菊花的色彩?文中还有表示颜色的词语吗?为什么这样描写?

(2)小结:尼采曾说过:那些没有消灭你的东西,会使你变得更强壮。他将死亡看作是回家,是恋人的分别,是安息。是一个“必然降临的节日”。一个超越了死亡的人,我们在这里祝愿他“回家快乐”!

六、作业:

(1)阅读史铁生的其他作品《我与地坛》、《病隙碎笔》等,写一篇读书报告(1000字)。

(2)给身在天国的史铁生或他的母亲写一封信,并写一句墓志铭。(发放关于名人墓志铭的材料)

七年级上册二单元教案篇5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1.创设和谐氛围,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展开思考与交流。

课堂需要民主、平等的氛围,让学生在课堂上敢于发言,乐于表达自己的见解。在理解题意后,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说一说准备怎样解决这个问题,有利于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互相学习,积累经验。对学生个性化的思考方法和解题策略应加以鼓励。

2.结合排除法,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推理活动强调“步骤完整,理由充足”。考虑到学生不同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对于排除推理的方法,可引导学生采取表述、书写、图示、画流程图等多种方式加以描述,只要能表达清楚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及结论即可。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情检测卡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生活中我们每天都会在特定的时间里做一些特定的事情,下面请大家一起来看这样一组钟面(课件出示四个钟面,四个钟面上的时间分别是7:30

8:35 10:05 12:30)。请大家读出这些钟面上的时间。

师:这些时间是按什么顺序排列的?

生:是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的。

师:在这4个连续的时间里大家平时会做些什么事情呢?

(学生自由交流并汇报)

师:通过同学们的.回答可以看出,大家做事情都很有时间观念,都很会安排时间。你还能举例说一说你是怎样安排事情的先后顺序的吗?

生:早上我先起床后上学;下午我先做作业后看电视……

师:还会做些什么呢?(让学生补充第3件事情或更多事情,建议不超过4个)

生:早上,我先起床,再吃饭,然后上学。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尝试用“先……再……然后……最后……”这样的句式表述,体现通过语言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过程。

设计意图:学生对时间的认识和理解离不开情境的支撑,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由巩固旧知入手,再结合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入新知,通过选取时间说一说和结合生活经验说一说两个层次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同时为教师深入了解学生的思路和生活经验作铺垫,为新知的学习做准备。

⊙呈现图,尝试解决问题

师:明明和他的好朋友芳芳在星期天也有他们的时间安排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师:(课件出示例3的情境图)观察图片,你们获取了什么信息?

预设

生1:星期天的早上明明和芳芳一起锻炼身体,明明今天要做3件事:做作业、踢球、看木偶剧。

生2:要从7:45、9:15、10:50这3个时间中圈出明明可能去踢球的时间。(注意:对钟面上显示时间的正确认读是解决问题的必要前提)

师:这里的“可能”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能够去踢球的时间。

师:你们还获取了哪些信息?

生:明明7:15在锻炼身体,9:00完成作业,10:30要和芳芳一起去看木偶剧。

师:你们观察得真仔细呀!下面哪位同学能将条件和问题完整地说一说?

生:明明7:15在锻炼身体,9:00做完作业后要去踢球,10:30还要去看木偶剧,要求圈出钟面上可能去踢球的时间。

师:根据这些信息,我们怎样确定明明可能去踢球的时间呢?请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讨论,并试着解决问题。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讨论,并解决问题)

师:说一说你的答案和理由。

预设

生1:先排出3件事的时间先后顺序。踢球在做作业之后,看木偶剧之前,也就是踢球的时间应在9:00之后,10:30之前,答案中只有9:15符合要求,所以第二个时间9:15可能是明明去踢球的时间。

生2:明明9:00做完作业,10:30要去看木偶剧,做完作业才能去踢球,7:45在做作业之前,不可能去踢球,10:50在看木偶剧之后,也不可能去踢球。所以可以确定9:15是明明去踢球的时间。

师:请大家验证一下你的答案是否正确。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验证的?有什么不一样的方法吗?

预设

生:我是将时间和他所做的事对应起来,再回到情境图中看看是否合理。

七年级上册二单元教案篇6

section a 1a—2c

?学习目标】:1、熟悉掌握词汇name clock 等

2、学会介绍自己并询问他人姓名,能够利用所学知识进行打招呼.

3、能听懂听力对话并能对根据听力对话进行自由交际.

?学习重点】: 使学生学会打招呼和介绍自己,并询问他人姓名的句型.

nice to meet you . what's your name ? my name is ......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教师寄语:knowledge is power.)

学习任务一: 熟悉掌握词汇name ,clock

1、 认真观察第一页的图画,小组讨论你所认识的物品的英语单词.

2,、试着写出含有的物品的英语单词.

3、小组竞赛,展示( 看谁总结的多, 写的准确)

学习任务二: 学会介绍自己并询问他人姓名,能够利用所学知识进行打招呼.

1、 教师自我介绍,引导学生介绍自己.

a: hello , i am gina , what's your name ?

b: my name is alan .

2、小组竞赛, 两人一组,询问他人姓名,介绍自己.

3,、分角色朗读1a对话.

学习任务三: 能听懂听力对话并能对根据听力对话进行自由交际.

1,、听录音, 给1b 的对话编号.

2、根据听力对话进行自由交际.

3、小组竞赛, 展示对话交际。

二、合作共建(教师寄语:many hands make light work. )

小组讨论我们所学的英语名字和汉语名字的区别, 如何用英语拼写

你的名字?

三、系统总结(教师寄语:no man can do two things at once.)

1,、归纳你所学到的问候语.

2、自己编写一个打招呼并询问姓名的小对话.

四、诊断评价

(一) 单项选择.

1. _______your name ? my name is gina .

a. what b. what's c. who d. which

2. good morning , miss wang ! _____________!

a. hello b.hi c. nice to meet you d. good morning

3. i _______sally , what______ your name ?

a. am ,is b. is , am c. is , is d.am, am

4. ______name is li lei .

a. i b. i am c. my d. you

5.— _______, what's your name ?

— john green .

a. hi b. ok c. sorry d. excuse me

(二) 写出下列单词的完全形式, 并写出汉语意思.

i'm _________ __________ what's __________ ________

name 's ___________ __________

(三)写出下列单词.

时钟 _______ 我的 ________ 你的___________ 名字_______ 遇见_________

(四)尝试翻译下列句子.

1. 见到你很高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叫王小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你叫什么名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 根据情景补全对话.

a: good afternoon !

b: ____________________!

a; i ______lucy . _________your name ?

b: my ______ is jim . nice to ______you !

a: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课后反思】(教师寄语:never do things by halves)

任务 熟练掌握 基本掌握 没掌握

七年级上册二单元教案篇7

一、素质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掌握一定数量的文言词语,文言句式,注意古今语言和文化的差异。

2、理解课文的内容,熟读课文,并背诵《(论语)十则》和《诗五首》。

(二)能力训练点

1、学习文言文叙事具体、重点突出、详略得当、语言简练等写作特点。

2、运用所学到的一些文言知识,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引导学生学习古文化中所体现的人物的朴实、正直、智慧等美好品德。

(四)美育渗透点

引导学生体会古代文言中语言表达的精确美和作品所表达的感情,培养美好的审美情趣。

二、学法引导

1、指导学生进行本单元知识汇总,编写好单元知识点汇总细目表

2、进行单元巩固练习,知识抢答赛,误点矫正,以练代讲。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1、文言词语的理解和运用,要结合不同语境加以分析。

2、课文所体现的中心思想,反复朗读,适当点拨,重点理解。

四、课时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1、投影仪;

2、知识细目表、抢答题、综合练习题。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指导汇总单元知识;

2、组织知识抢答赛;

3、质疑误点矫正。

七、教学步骤

(一)情境导入

师生共同回忆本单元的知识体系。

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五篇古代的诗文,对学于古代文言文中的实词掌握。如“识”“逝”等,古今词义也有不同的变化,如古代的“疾”,相当于现代“小毛病”,而古文“病”,却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病”,即大病。

学习古诗文中叙事具体、重点突出的写作特点,如《扁鹊见蔡桓公》等;语言简练,短小精悍,这在这一单元的篇目中都有所体现。

对于古代诗文来讲,要多诵读,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相信不但文章的表层意思能掌握,深层含义也会了解。

(二)指导学生进知识积累,学生制作单元知识细目表,汇总或制成知识卡片。提示可从下面的角度复习汇总

1、字词和书写与读音。

2、词语的理解:

(1)一词多义;

(2)古今词义不同;

(3)通假字。

3、文学常识:

(1)强记;

(2)区别。

4、课文内容识记

(1)人物的'事件;

(2)主要内容及体现的中心思想及写作特色;

(3)重点句子理解、翻译;

(4)重点语段分析;

(5)知识探究。

(三)质疑释疑,并进行误点矫正

(四)师生互动,进行知识抢答题

学生根据复习汇总表各设计3个题型不同的题例,集体抢答或分组抢答。教师或学生做评委,集体评点和误点矫正。

(五)课堂综合训练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1、给下列字注音,并解释:(3分)

腠()_________应()_________悦()_________

2、这段话中扁鹊共劝告蔡桓公几次?(1分)

3、桓侯对扁鹊的第一次忠告,是怎样评说的?(用原话回答)(1分)

4、根据这段话含义,写出一句成语。(1分)

5、“立有间”是什么意思?说明什么(1分)

6、下列字在文中的注音,正确的一个是()(1分)

a、桓b、汤c、齐d、熨

7、下面是对滚文中四句话的理解,其中理解正确的一项是()(1分)

a、“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是说,医生不应该把治别人的病看作是自己的功劳。

b、“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是说,那是司命所管的,医药已经没有办法了。

c、“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是说,扁鹊第四次来见桓侯,仔细观察了他的病情,发觉已无药可救,于是就走了。

d、“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是说,过了些时候,桓侯病情恶化,就派人

去追究扁鹊的责任,而这人怕受牵连,于是逃到秦国去了。

8、下列四个判断,正确的一个是()(1分)

a、久本文选自《韩非子·扁鹊仓公列传》。

b、本文写桓公的态度,运用了“不应”“不悦”的动作描写。

c、本文主要是用空间的转移和时间的顺序来记叙事件的发展的。

d、本文内容带有劝谕性,可以当作寓言看。

9、对本文说明的道理,有下面四种理解,正确的一项是()(1分)

a、说明扁鹊医术高超,是我国古代的神医。

b、说明扁鹊治病救人,有高尚的职业道德。

c、告诉人们,过分自信而不相信群众,是极其错误的。

d、告诉人们,要正视自己的缺点和错误,不能拒绝批评。

(六)拓展延伸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25分)

魏文侯问扁鹊曰:“子昆弟三人,其孰最为善医?”

扁鹊曰:“长兄最善,中兄次之,扁鹊最下。”

魏文侯曰:“可得闻耶?”

扁鹊曰:“长兄于病视神,神未有形而除之,故名不出于家,中兄治病毫毛,故名不出闾。若扁鹊者,鑱血脉投毒药,副肌肤间,而名出闻于诸侯。”《鹖冠子·扁鹊之兄善医》

1.对下列两组加点词的用法判断正确的是(5分)

(1)()(2)()

(1)①神未有形而除之③故名不出于家

②而名出闻于诸侯④桓侯故使人问这

(2)①其孰最为善医③可得闻耶

②扁鹊最为下④而名出闻于诸侯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相同

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不同

2、下列句子理解有错的一项是()(5分)

a、长兄于病视神_________大哥治病是从人的内在精神察觉出病情

b、神未有形而除之_________精神尚未表现于外形,就消除掉病因

c、名不出于家_________自己的家庭出不了名声

d、副肌肤间_________从病人的血脉肌肤中进行诊断治疗

3、本文记叙了扁鹊和魏文侯和对话,扁鹊认为是取高明的医道是。(用自己的话回答,不超过15个字)

4、联系实际说明扁鹊所说的医术愈高的人,为什么声名反而愈小。(5分)

答:

5.这段文字,对你有什么启发?(5分)

答:

七年级上册二单元教案篇8

教学目标:

分苹果

分香蕉

教学目标:

1、结合平均分的具体情境与经验,抽象出除法算式,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

2、掌握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并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称。

3、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并解释平均的具体过程。

教学重点:理解用除法表示等分的过程,了解除法算式的读法以及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在具体环境中建立除法算式与等分算式之间的联系,并加深体会。

教学准备:图。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1. 你们知道小猴子喜欢吃什么吗?出示智慧老人画面以及挂图

谁能把这幅图意说给大家听.

2.板书

二、问题探究

1、通过看图,同学们想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把12个香蕉平均分成2份,每份多少?

同学用小棒代表香蕉分一分.

2、谈话:把12根香蕉分成2份,我们可以用除法来计算,除法的运算符号是÷读作:除以

(把12分成2份怎样列式?为什么等于6?

如果把12平均分3份能用除法表示吗?)

3、讲解除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

三、体验感悟

出示18根小棒图片,让学生自己分一分,用除法算式表示

组织学生汇报,并说出算式表示的意义

四、实践应用

完成练习二1,2,3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集体订正

五、小结

这节课你们学的开心吗?能说说你的收获吗?

六、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本

七年级上册二单元教案8篇相关文章:

七年级上册语文春教案模板6篇

华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7篇

七年级数学上册角的教案参考5篇

七年级上册语文《春》教案精选6篇

七年级上册语文《春》教案模板5篇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春教案6篇

二年级上册教案优秀7篇

二年级音乐上册教案5篇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7篇

二年级上册教案优质6篇

七年级上册二单元教案8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93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