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植物的教案优质7篇

时间:
pUssy
分享
下载本文

为了检验教学效果,教师在教案中应设计合理的课堂检测和反馈环节,在一份教案中加入复习环节,可以增强新旧知识的联系与连贯,下面是好文档范文小编为您分享的画植物的教案优质7篇,感谢您的参阅。

画植物的教案优质7篇

画植物的教案篇1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中描写植物的奇异之处。

过程与方法

1.以“导——扶——放”为主要形式进行教学。

2.合作探究,自主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植物世界的神奇与奥妙,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理解文中所描写植物的奇异之处,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学难点:

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准备:

1.生字词语卡片;

2.搜集有关奇异植物的图片;

3.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阅读是语文课程中极其重要的学习内容之一,是学生认知课文。体会课文。理解作者写作思维的一条的途径。在读中学生可以获取新知识,解决新问题,也可以使自己的情感得以升华。在这堂课中,我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与心理特点,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使学生能在自主。宽松的学生环境中获取新的知识。主要抓住课文的二。三自然段进行有目的地教与学。整堂课都是紧紧围绕“奇异的植物,奇异在哪里?”这一个问题来学习的。通过学习每一处植物的奇异来理解重点的词语和句子。这样学生在学习时思路清晰,目标明确。重视理解重点词句,重点段落。做到“纲举目张”,抓住重要问题,引领教学全过程。使教学的重点突出,难点得以突破。

教学学法:

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主导者,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合作者。为了能更大程度地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与他们自身的`潜能,在整个教学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发挥主导者的作用,引领学生在学习第二三自然段的基础上,利用所学的方法学习后面的其他段落,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课堂上,我要把学习的权利交给学生,采用大量的激励语言,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主动。自主地去理解重点字词,诵读相关段落,感受奇异植物带来的欣喜。

教学过程:

(一)解题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出示课件)认读生字和词语:嚼 醉 蚌 花棚 剥皮 低洼 荷花 柔和 缩回 捕蝇草

3.(放录音)同学们认真听,边听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4.从课题看,同学们想知道什么?

设计意图:从课题引入,复习前面所讲内容,为今天的学习起到铺路搭桥的作用。针对课题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很自然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过渡:植物世界里的植物究竟有多么神奇呢?我们继续来学习这篇课文。

(二)细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请同学分段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想:小星先后到了哪里?观察到了什么奇异的植物?找到了用笔划一划。

师:你的思路真清晰,为什么能这样呢?因为作者走到哪就看到哪,写到哪。这是什么顺序?(参观顺序)也可以叫移步换景。下面我们就跟随作者一块儿移步赏景。去感受每一种植物到底奇异在哪?

1.学习课文第一段

(1)全班齐读第一段。

(2)提问:从这一段中,你知道了什么?

(3)指名反馈。

小结:这一段交代了参观的人物和地点以及向导。

设计意图:通过这段的学习,教会学生写参观记一定要交代参观的时、地点、人物,让人读了能够一目了然。

2.学习课文第二段

(1)自由朗读课文第二段,找出这段写了哪种植物,细心体会它的奇异之处?(用——画出植物的名称,用~画出植物的奇异之处)

(2)(投影出示)走进植物园,一阵风吹来,大家听到哈哈的笑声。这儿明明没有别的游客,哪儿来的笑声呢?大家正感到奇怪,李叔叔把他们带到一棵长满果子的树下,说:“这叫哈哈树,树上的果子被风一吹,就会发出哈哈大笑的声音。”

①讨论交流,指名反馈。(老师相机板书:哈哈树→发出笑声)

②老师指导学生朗读此段。a. 读好问句,“这儿明明没有别的游客,哪儿来的笑声呢?”这个问句都是有疑而问,要读得短而上扬,读出因好奇而急切想知道其中原因的心情。

b.读好描摹人物情状的词语,如:“大家正感到奇怪”,引导学生体会当时小星的心情,读出人物的情感变化,读时可稍重些。

c.你喜欢这种植物吗?试着读一读,喜欢的站起来带着你的感情读一读。

③师生共同总结学法。

读,自然段

找,地点和植物的特点

想,植物奇异的地方

读,带着感情读,读出奇异的特点来。

设计意图:第二自然,引导学生品词析句,读中理解。教师采用“导”的方法进行教学,并和学生一起总结学法,教给学生学习方法。

3.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下面我们就用刚才这样的方法自己试着学习这部分的内容。

(2)学生学习,教师巡视指导。

重点引导学生抓住小星行为表情的语句来体会和理解植物的奇异之处。

(3)汇报交流。(教师相机板书:带电花→带微电)

(4)①读句子:小星越看越喜欢,便伸手去摸。“啊!”

②小星越看越喜欢,便伸手去摸。谁知,他的手指刚碰到叶子,就感到一阵麻木,好像触了电似的。“啊!”他惊叫着把手缩了回来。(指名读,比较不同)

指名学生朗读本段,要读出我们“不可思议。神奇”的感觉。

设计意图:出示学法,便于对学生进行“扶”学,让学生有目的地学习。在“导——扶”的过程中,通过读来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

4.学生自学(4—7)自然段。

(1)学生根据学法,自主地学习这部分的内容。

(2)出示合作学习要求:(投影出示自学提示)

①朗读课文第4——7自然段,“—”线划出介绍哪种植物,找出最能体现小星行为表情的语句。用~画出李叔叔介绍这种植物的奇异之处。

② 同桌进行交流,分享学习成果。

③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3)指名反馈,教师相机板书。

(4)(出示课件)指名读4自然段,你能用自己的话来形容一下蜡烛树的样子吗?师生合作读读。

(5)自由读5自然段,想一想:为什么管这种草叫醉草呢?自由读6自然段,画出书中描写捕蝇草捕虫的句子,读一读。

分角色朗读7自然段:女生读小星的话;男生读李叔叔的话;老师读叙述部分。

设计意图:由于2—7自然段的结构相同,我在4.5.6.7自然段的学习中,通过“放”这环节,让学生的能力和学习的自主性充分得以展示和调动。

5.学习第八自然段

过渡:同学们,李叔叔带领大家参观了这么多奇异的植物,你们最想说什么呢?

(1)指名反馈。

(2)自由读最后一段。

(3)为什么结尾用了“奇异”这个词语,引导学生知道最后这句话是同学们发自内心的感叹,是全文的中心句。(投影出示:多么奇异的植物世界啊!)

(4)指导学生感情朗读这句话。

(三)对照板书,总结全文 。

课文通过记叙小星和同学们参观植物园,李叔叔向我们介绍了六种奇异的植物,它们分别是……大自然的植物千姿百态,那学习了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或想法呢?

设计意图:教师恰当的总结,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也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四)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五)教师总结。

在自然界里有许许多多的植物,它们犹如天上的繁星数也数不清。老师希望你们平时多留心观察,多看课外书籍,将来去探索植物世界的奥秘。

(六)课外延伸,拓展视野。

1.播放世界上其他奇异的植物,学生观察,看看有什么特性。

2.把自己知道的奇异植物,说给大家听。

画植物的教案篇2

设计理念:

是一首诗歌。全诗运用形象的比喻和拟人手法介绍了蒲公英、苍耳、豌豆三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是以自然常识为内容的课文,教学本课,可以让学生从优美的诗句中获得一些植物的知识。从而培养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和细心观察事物的兴趣。

在教学时要以学生的需要为目的,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积极性。使他们的情感参融入课堂并参与认识活动,达到‘教’与‘学’的有效统一。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会认‘旅、甲、洼、乘、豆、荚’等12个生字。

2、理解诗句,了解蒲公英、苍耳、豌豆是怎样传播种子的。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热爱的情感和观察大自然的兴趣。

3、能真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蒲公英、苍耳、豌豆传播种子的有趣方法。

2、激发学观察爱事物和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三、教学准备

1、本课的生字卡片。

2、图片、苍耳子。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课题

同学们,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秋天到了,植物种子成熟了,种子宝宝就要离开自己的妈妈,开始新的生活。那么种子妈妈要用什么办法来送别自己的孩子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5课《》。

(二)初读课文,处理生字。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准字的读音。

(三)学生自学

1、轻生读课文,画出生字,读两遍。

2、标出小结,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四)检查自学情况

1、抽读字卡。

2、理解词语“四海为家、铠甲”先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词语的意思。

(五)理解课文

过度:同学们真聪明。把这些字宝宝全认下来了,现在我们把这些字宝宝送回课文里,谁敢来把课文的第一小节朗诵一遍?

1、学习第一小节

师:第一小节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谁知道是什么问题?(植物要旅行靠的啥办法?)那么本文给我们介绍了几种植物妈妈传播种子的办法?(蒲公英妈妈、苍耳妈妈、豌豆妈妈)你最喜欢哪个妈妈就说一说她是怎么样传播种子的?并把这一小节读一读。

2、学习第二小节

(1)师:蒲公英妈妈用什么办法让孩子四海为家呢?(乘着风)指名朗读第二小节。

娃娃指的是谁?理解“纷纷”。

活动:大家喜欢蒲公英吗?好,现在你们就是蒲公英,老师对你们吹一口气,你们怎么样出发呢?(先挑一组同学来表演,哦,原来纷纷是一个接一个的飞走。然后对全班同学吹气,让他们一个接一个的出发。)

(2)师:现在你们乘着微风纷纷出发,那么你想飞到哪儿生根发芽?(自由回答)说得真好,蒲公英多么可爱、多么勇敢。蒲公英妈妈看到自己的孩子四海为家她是多么的高兴呀。现在让我们带着微笑用愉快的语气一起把第二小节朗读一遍。

3、学习第三小节

理解“铠甲”

古代士兵打仗时穿的铁做的衣服。

(1)齐读第三小节

师:大家见过苍耳吗?老师这里有一些苍耳想看吗?(把苍耳发给同学们让他们摸一摸)谁来说一说你有什么感觉?

(2)那么苍耳妈妈是怎么样让动物来传播种子的呢?

(3)表演:挑选几个穿毛衣的同学来扮演小动物,把苍耳子挂在他们身上。师:你们把苍耳带到哪里安家?

4、学习第四小节

师:喜欢豌豆的同学来说说太阳是怎么样帮助豌豆妈妈传播种子的?(小组讨论)

比较:

(1)“啪”的一声,豆荚炸开,孩子们蹦着跳着离开了妈妈

(2)豆荚炸开,孩子离开妈妈。

哪一句写得好,好在哪里?(第一句写出了豆荚炸开时的声音以及孩子们离开妈妈时动作及心情)

5、过度:植物妈妈的办法非常多,那里有许许多多的知识,什么样的小朋友能得到它?

自由朗读第五小节。

六、指导朗读

七、课后延伸,激发兴趣

师:这篇课文给我们介绍了3种植物传播种子的办法,你还知道哪些植物传播的方法?

资料库:

凤仙花、豆、麻是靠太阳晒传播种子的。

叶子、莲子是靠水传播种子的。

野葡萄、樱桃、山参,是靠动物传播种子的。

扬絮、柳絮是被风吹散生根发芽的。

八、作业

1、我是小作家。(模仿第2、3、4小节编写一首诗)

2、我是朗读小能手。

画植物的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主动观察、关注冬天的自然现象和人们生活的变化,获得关于冬季的科学知识。

2.利用多种途径了解动植物过冬的秘密,对科学探究有兴趣。

活动准备

(一)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新生大多非常喜欢动植物,甚至有的学生家中也种植花木、饲养宠物等,但对动植物过冬方式的科学知识却不甚了解。这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大多数学生实际见过的动植物比较少,无法直观地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其次,在此阶段的学生学龄短、识字数量有限,对于有关的科普读物阅读得比较少,还不能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再者,学生的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没有提供给他们了解这类知识的相应园地。针对上述原因,本课力图通过丰富的图文讲解及生动有趣的课堂活动,让学生全面了解有关动植物过冬的科学知识。

(二)物质资料准备

1.电脑课件。

2.各种动物的头饰道具。

3.大蒜、白菜头等植物。

4.各种废塑料盆、盒等。

5.扫帚、铁铲等各种扫雪工具。

活动时间

120分钟(3课时)。

课前:带领学生收集、筛选、整理有关资料。

课上:活动实施。

课后:给小树“穿棉衣”的冬季劳动。

活动过程

(一)活动引发

首先引导学生在户外观察中发现冬季大自然和周围人们生活的变化,初步获得冬季的科学知识;然后教师带领学生在本校图书馆进行有关动植物过冬知识信息的收集、筛选、整理,全面了解这一方面的知识;再通过活动情境的创设,使学生更加贴近冬天的生活,在培种植物、参加冬季课外劳动等活动中,让学生在充分体验学习快乐的同时,给童年生活留下一个美好的印象。

在收集活动前,向同学们讲清在活动中应该遵守的规则,如不要大声喧闹;不要损坏书籍;看书查阅后,书籍要放回原处等。让同学们自愿分成两大组,分别重点收集动、植物过冬方式的资料信息。在收集过程中,我指导同学们在科普类图书专柜进行收集。同学们分别找到了《自然百科》(动物篇)中“动物为什么要冬眠”、《十万个为什么》(动物篇)中“大雁南飞,为什么常常排成人字形或一字形”、《十万个为什么》(植物篇)中“树木怎样度过严寒的冬季”、《自然百科》(植物篇)中“落叶和树干的对话”,以及《少年百科知识问答》中“为什么植物的叶子到冬天都落光了”等一系列有关动植物过冬方式的资料。由于搜集到的内容较多,在收集过程结束后,我们从中选取了大量的图片和比较有代表性的文字,共同观看和朗读,引导学生通过听和看,最终能够用学生自己的语言表达出他们所理解的知识信息。

在电脑课件制作中,我选择了小青蛙、小山鼠、熊宝宝、蛇宝贝这四种典型的冬眠动物,引用了大量学生的自述内容,并选配了书中的有关图片,最后在课上请学生们观看,从而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全面了解动植物过冬的秘密。

此外,还有学生和家长的交流,从家长的'实际生活经验中,也得到了大量的知识信息。如沈雅蓉同学,从爷爷那里了解了冬小麦的过冬方式;丁皓、王晓萱等同学也都从妈妈那里知道了蔬菜在塑料大棚中成长、收获的过程。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雪姑娘来了――冬天的变化。

由学生扮成雪姑娘,翩翩起舞,并配有雪景的动画。

师:同学们,你们看,雪姑娘来了,大地披上了银装。房子变白了;树木变白了……冬天还有什么变化呀?

生1:温度降低了。

生2:天色灰蒙蒙的。

生3:刮起了西北风。

生4:河水结冰了……

2.提出问题,揭示课题。

师:刚才同学们说得非常好,你们还能说一说,我们人和动植物在冬天的变化吗?

生1:人们都穿上了厚

厚的棉衣,戴上了帽子和围巾来抵御寒冷。

生2:树木的叶子都落光了,树干光秃秃的。

生3:有些动物不见了。

师:有哪些动物不见了呢?

生3:小河都结冰了,青蛙不见了。

生4:小鸟也看不见了。

生5:蚂蚁也不出来了。

师:是呀,天气这么冷,它们都到哪儿去了呢?它们能安全地度过冬天吗?今天我们来学习:动植物怎么过冬天。(板书课题)

(三)探寻动植物过冬的秘密

1.展示交流动物冬眠的秘密。

师:同学们,课前我们一起在学校图书馆看了许多有关动植物的书籍,谁能把你了解到的知识介绍给大家?老师这儿有一些动物的头饰,你想介绍什么,就戴上它的头饰。

学生自由交流,各小组派代表,头戴小动物头饰到前面汇报自己的发现。

生1:我是小青蛙,到了冬天为了生存,我们就钻进泥土里冬眠,以此来躲避寒冷。等到第二年春天,气温升高后,再出来活动。

生2:我是小山鼠,到了冬天,我就钻进树洞里,用大尾巴堵住洞口,一睡就是6个月。春暖花开后才醒来,恢复活动。

生3:我是蛇宝宝,在冬天,我们可以钻到1米多深的石缝、洞穴或土层冬眠,即使外面是严寒的天气,也不至于冻死。我们一睡就是5个多月,第二年,天气暖和了,我们又照常出来活动。

生4:我是熊宝贝,从夏季开始,我们就大量捕食,在自己的身体内部,逐渐积累营养物质,特别是脂肪。等到冬天来临,体内积累的营养物质就相当多了。于是我们显得肥肥胖胖的,然后躲在洞穴里呼呼大睡,等春天来了才醒来。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现在我们知道有一部分动物是通过“冬眠”的方式来过冬的,每年的3月6日前后为“惊蛰”,到了这一天,各种冬眠的动物就会纷纷出洞,恢复正常的生命活动了。

2.进一步探讨有关动物过冬的问题。

生:动物冬眠时,整整一冬不吃东西,为什么不饿呢?

师:我们来看一幅图:山鼠一年中体重的变化。(课件演示)

学生经讨论后总结出答案:

动物在冬眠时,一冬不吃东西也不会饿死,因为冬眠以前,它们早就开始了冬眠的准备工作。那就是从夏季开始就在自己的身体内部逐渐积累营养物质,特别是脂肪。等到冬眠期来临,体内积累的营养物质就相当多了,于是就显得肥胖起来。所积累的这些营养物质足够整个冬眠过程里身体的需要。冬眠结束后,春天来临,体内的营养物质几乎消耗没了,所以冬眠后的动物显得很瘦弱。

生:是所有的动物都通过冬眠来过冬吗?

师:我们来猜一个谜语。“不识字,排成字,冬天去,春天来。”打一种鸟的名字。

生:大雁。大雁等一些鸟类是靠迁徙的方法过冬的。

师:还有不少动物留居在原地度过冬天。留居原地过冬的动物,靠的是它们那又厚又密的毛,冒着严寒出来活动和寻找食物,如:鹿、虎、狍、野猪、狼、豹等动物。

师: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记住这些动物的过冬方法,我们来学一首儿歌,好吗?

生:好!

学读儿歌:

北风吹,冬天到,小动物过冬方法妙。

燕子飞到南方去,青蛙、小蛇睡大觉。

小兔、小狗和小猫,悄悄换上新皮袄。

聪明可爱的小动物,保护自己本领高。

3.植物过冬的“妙法”。

生:我们已经知道动物过冬的方法了,那植物怎么过冬呢?

师:我们请园林队的阿姨给我们讲一讲吧。(课件演示)

园林队的阿姨:我们知道,树木生长要消耗养分。春夏,树木生长快,养分消耗多于积累。但到了秋天,情形就不同了。这时候白昼温度高,日照强,叶子的光合作用旺盛;而夜间气温低,树木生长缓慢,养分消耗少,积累多,于是树木越长越“胖”,嫩枝变成了木质……逐渐地树木也就有了抵御寒冷的能力。

师:原来树木是靠“休眠”的方法过冬的。

师:下面请从小在农村长大的沈雅蓉同学给我们大家讲一讲冬小麦的过冬方法,大家鼓掌欢迎。

生:冬小麦每年都在秋季播种,冬天在厚厚的冰

雪覆盖下沉睡,来年春天麦苗返青,夏季收获。这就是瑞雪兆丰年的由来。

4.探究科技的发展――塑料大棚春意浓。

生:冬天冷得树叶都掉光了,为什么我们还能吃到新鲜的水果和蔬菜呢?

师:哪位同学能解答这个问题呢?

生1:我在资料中看到了有关塑料大棚的介绍。

生2:我也在电视里看到过介绍塑料大棚的节目。

师:真好!你们看,塑料大棚里都有什么水果、蔬菜?(课件演示)

生:有西瓜、草莓、西红柿、黄瓜……

师:那为什么它们在塑料大棚里就能过冬呢?

生:因为大棚里暖和。

师:哪位同学把你找到的介绍塑料大棚的资料给大家读一读?

生:因为大棚上覆盖着的塑料膜能阻挡外界寒冷的空气,内部温度适宜、宛若春天,各种水果蔬菜均能茁壮生长。随着塑料大棚技术不断地推广,在我国北方的许多城市中,冬季使用大棚技术种植水果蔬菜的情况已经非常普遍了。

(四)动手创建美好的冬天――建立我们的小温室

师:我们虽然不能像农民伯伯那样种植,但却可以建立自己的小温室。同学们想不想啊?

生:想!

师:同学们别着急,先看老师给你们示范一下。

教师示范种植方法:在盛有泥土的花盆中,挖出一个个小洞,把蒜瓣放在洞中,埋实、浇水,放到向阳处。其后展示一盆已经长出蒜苗的样本,让学生对比观察。

师:用你们自己带来的塑料盆和小瓷碗,把大蒜、白菜头、旱萝卜、洋葱头等种起来,建立我们的小温室吧。

学生动手种植,教师巡视指导。种植大蒜的学生,模仿教师的样子,先把蒜头剥成一个个的蒜瓣,然后在花盆中挖出许多小洞,把蒜瓣种进去。其中有个别学生把蒜瓣种倒了,于是我就及时地纠正他们:要把蒜瓣尖的一端朝上、根部朝下种植,这样它们才能够抽出蒜苗来。这时,我让王杨同学把她在家中事先用水培植的蒜苗拿到讲台前,给学生们观看,并讲述种植的小经验。所有的学生都能清楚地看到蒜根已经在水中长得很长很长,而上面的蒜苗也长得高高的。我告诉学生们:“你们用土种植的蒜苗,不久也会长得像她的一样高。”学生们听了非常高兴,又继续干了起来。种植旱萝卜、洋葱头的学生们也都认真地干着:挖土、培种……我发现,有的学生土挖得太浅,于是就指导他们把土挖得深些,以埋下旱萝卜、洋葱头的三分之二为宜,这样才有利于这些植物的扎根和生长。

师:同学们还可以把盆花也搬进教室,分组照看、养护它们,使它们能安全地过冬,并用植物生长记录卡随时记录下来。

(五)课后延伸――有意义的冬季活动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看得出同学们都已经非常喜爱和关心动植物了。希望它们能安全地过冬,茁壮成长。课后我们一起参加学校组织的扫雪活动,以及给小树“穿棉衣”活动好吗?

生:好!

师:冬天像一位魔术师,把我们带进了奇妙的世界里。同学们心中一定还有无数个“为什么”,课下我们继续去寻找答案,来探索这奇妙的冬天吧。

画植物的教案篇4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课文中介绍的几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观察大自然的兴趣。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有观察植物、了解植物知识、探究植物奥秘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

了解植物传播种子的知识。

三、教学难点:

了解植物传播种子的知识。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如果你们要离开家,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你们怎么去?

学生答,教师补充:走路、骑车、骑马、坐汽车、坐火车、坐飞机、坐船……

师:如果动物想离开家,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它们怎么去?

学生答。

教师补充:走着去、跑着走、跳着去、飞着去,还有靠人的帮助到远方去。那么,植物呢?

植物说:我也想到远方去,我也要去旅行。

请问:植物能不能自己走着或跑着或跳着去?植物能不能飞着去?除了靠人的帮助,植物有没有别的办法?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就是要告诉我们:植物怎样到远方去旅行。(板书:《植物妈妈有办法》)

(二)范读课文。

1、教师播放媒体资源。

2、学生将不认识的生字作标记。

3、文中提到哪些植物,请把它们划出来。

(三)学生自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学生自读课文,找出课文中要求认读的生字,自读。

2、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

(1)教师范读、学生跟读、小组轮流读

(2)学生拼读,互相纠正。

(3)教师抽查学生拼读以上生字

3、教师讲解重要的生字,学生书写。

(1)老师讲解重要的生字,帮助学生初步认识这些字的笔画、笔顺、结构、部首。

(2)学生书写,教师巡视。

(3)让学生到黑板上书写,其它同学到黑板批改。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课文要求认读的生字及重要生字的书写。

1、集体拼读。

2、出示生字卡抽查学生的拼读。

3、听写重要的生字词。

(二)朗读感悟。

1、播放媒体资源ppt,让学生感受与领悟课文描绘的图景。

2、教师范读或播放媒体资源,学生自由读,边读边领悟课文中所描绘的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

3、播放媒体资源,了解文中提到的植物的知识及它们传播种子的方法以及作者的'写作方法。

师:这篇课文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来写科学知识。植物妈妈的孩子们离开家,四海为家,讲的是:植物如何传播种子。播放图片,请学生根据图片及课文内容,说说这些是什么植物,它们如何传播种子。

学生答。

教师补充并板书:蒲公英、降落伞、风吹、苍耳、带刺的铠甲、挂住动物的皮毛、豌豆、豆荚、晒在太阳底下、豆荚炸开。

4、小组讨论,谈谈自己所知道的别的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

5、小组轮流读,看哪个小组读得最大声响亮、标准。

6、比赛背诵全文。

(三)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课文《植物妈妈有办法》。作者把植物当作人,把植物传播种子比喻为旅行,为我们大家介绍了三种植物的知识,它们是蒲公英、苍耳、豌豆,还介绍了它们各自传播种子的方法。请大家再想想有哪些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和它们的一样?哪些植物妈妈有别的办法?

画植物的教案篇5

一、目标:

1、说出种子的主要结构,描述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识别当地常见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3、运用观察的方法种子的结构。

二、重点、难点:

1、运用观察的方法识别种子的结构。

2、识别当地常见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三、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复习藻类、苔藓、蕨类植物之前介绍的三种植物都有一个特征:它们的后代都是由孢子生殖而的,我们把它们统称为孢子植物。

导入:

但是大多数植物的生殖方式并不是这样的生殖方式的,是靠什么生殖的呢?应该是种子植物。

介绍种子植物能结种子,并是由种子发育成的植物,叫做种子植物。

那种子又是如何变成一棵植物呢?我们先了解种子的特点。

实验:观察种子的结构学生小组讨论:

1、两粒种子有什么区别?

2、种子中哪一部分将能发育成一棵植物?在种子中指出。

3、胚在种子的哪里,胚的各部分在种子发芽时将如何变化?

4、种皮的作用?

5、如果在玉米剖面滴碘液,染成蓝色的是?

介绍花生种子和菜豆种子的结构花生种子的结构:

种皮,胚

胚的结构:胚根、胚芽、胚轴、子叶

菜豆种子的结构:

种皮、胚、胚乳

思考:胚乳的作用?

两种种子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种子的分类:含两片子叶的:双子叶植物

含一片子叶的:单子叶植物

总结:种子的基本结构种皮,胚。

胚:胚芽、胚根、胚轴、子叶

种子植物优势:

1、有种皮,使胚受到保护

2、有贮存丰富营养物质的子叶或胚

3、种子是一个器官,适应性强,孢子只是一个细胞,只能在温暖潮湿的环境萌发。

结论:种子植物比孢子植物更适应陆地环境。

种子植物的另一种分类种子外没有果皮----裸子植物

种子外有果皮----被子植物

哪个更具有陆地生活的优势?

介绍几种常见的植物。

练习:

1、松的球果不是果实。( )

2、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种子中都有胚。( )

3、裸子植物的种子比被子植物的种子得到更好的保护。 ( )

教学反思:

这节的内容比较多,讲起学生不易理解,特别是种子植物的分类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他们并没有一个感性的认识。最好是让他们通过实物作对比,从而概括出两种植物的不同。但是现在又不是植物结果的时间,很难找到。我又想能否通过生活中的例子说清楚呢,比如用橙子作例子,让他们说出它是被子植物还是裸子植物,但这里又牵涉到果肉,这么多的内容怕学生一时消化不,所以讲得比较吃力,学生也比较难理解。所以,最后把这些内容作一个系统性的总结很重要,让学生理顺这节的思路,也可以通过练习题作为巩固。

画植物的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对植物的盘曲弯绕现象产生兴趣,认识集中攀缘植物。

2、更主动地关注各种特定的形状,体验发现的乐趣。

3、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4、能用较清楚的语言讲述自己的观察和发现。

活动准备:

1、挂图第14号,幼儿活动材料第三册第29—30页。

2、在幼儿园附近事先寻找有弯绕植物的场所。

3、记录纸和笔。

活动过程:

1、植物为什么会有弯绕。

出示挂图。你看到了什么?你知道它们的名称吗?这些植物长得怎样?

爬山虎长得怎样?为什么会爬得这么高呢?(引导幼儿说出爬山虎是依靠弯弯绕绕的藤蔓及叶片上的“脚”,向上攀缘的)

牵牛花是怎样生长的呢?(引导幼儿观察牵牛花茎的攀附缠绕现象,即卷须及茎附着在别的东西上蔓延生长)

西瓜长在地里时有一根长长的“辫子”,这根“辫子”又是怎样的呢?(帮助幼儿理解瓜藤都是弯弯绕绕的)

这些植物的生长、开花、结果,都离不开弯弯绕绕的藤蔓。

2、找找身边弯弯绕绕的植物。

弯弯绕绕的植物还有许多,让我们去找找看吧。

幼儿结伴寻找攀缘植物,并记录。绘画记录不必强调画面的逼真,只要能表现植物的盘曲弯绕现象即可。

你找到的是什么植物?它的藤蔓(茎、须)是怎样长的?

活动结束:

小朋友一起探讨。

画植物的教案篇7

培养目标(含探究问题)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认识12个生字,学习一个新偏旁,会写9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植物传播种子的有趣方式,激发学生观察事物和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教学重、难点:

识字、背诵课文,培养观察事物的兴趣。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准备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引导质疑,激发兴趣:

(板书课题)“植物妈妈”指什么?她有些什么办法?

二、初读课文:

1、自读全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默读课文,标出生字新词,自主学词学字。

3、同桌互查生字的读音。

4、教师抽查生字读音。

5、听老师范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什么?标出不理解的地方。

三、读悟课文:

(一)自荐读第一节:

1、说说“孩子、长大、四海为家、旅行”在本课中的意思。

2、练习背诵这一节。

(二)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二、三、四节,讨论交流。

1、诗中讲了哪几种植物妈妈传播种子的方法?

2、出示蒲公英、苍耳、豌豆,让学生认识它们。

3、实物演示,理解“轻轻一吹、纷纷出发”。

4、引导学生理解“铠甲”,分发苍耳让学生摸一摸,体会“带刺的铠甲”

5、边读边用动作演示,体会豌豆妈妈办法的巧妙。

6、引导小结。植物传播种子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自身的条件,二是外界的.条件。

7、引导学生抓住这三节诗结构相似的特点,强化记忆,有感情地背诵这三节诗。

(三)齐读第五节诗。

1、说说自己对“观察、那里、它”等词语的理解。

2、围绕“很多很多”,、让学生交流自己知道的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再说说这些知识是怎样获得的。

3、把这节诗背下来。

四、总结全文,引发观察求知兴趣。

五、拓展作业:收集关于植物传播种子方式的图片、资料与同学们交流。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背诵课文。

2、说说蒲公英、苍耳、豌豆分别用下面办法传播种子。

二、读一读,演一演:分角色朗读二、三、四节,配上动作表演。

三、指导书写生字。

拓展活动:在家长的带领下,到大自然中观察,收集植物的种子,也可以根据图片资料仿照课文的表达方式,把它们传播种子的办法说一说,再写一写。

画植物的教案优质7篇相关文章:

画柳树教案推荐7篇

小班古诗《画》教案7篇

画兔子的教案6篇

画树林的教案5篇

书签画教案7篇

植物课教案5篇

画小羊的教案6篇

画荷花教案优秀7篇

植物课教案最新5篇

画星星的教案8篇

画植物的教案优质7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93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