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向月球的教案5篇

时间:
Indulgence
分享
下载本文

教案的实施过程可以帮助教师观察学生的学习风格,从而进行个性化的教学调整,教案不仅是教学的蓝图,还能为后续的教学调整提供依据,好文档范文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飞向月球的教案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飞向月球的教案5篇

飞向月球的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练习单手肩上挥臂用力投掷的动作,掌握其动作要领。

2、能用正确的方法投掷 5—7 米的距离,遵守游戏规则。

3、积极大胆参与游戏,体验扮演小宇航员带来的成功和快乐。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活动前观看发射卫星的视频。

物质准备:

"大月球“道具;准备投掷用的沙包后面缝上彩条若干;场地一端画一起点线,距起点线 5、6,7 米处各划三条线,在起点线前 2 米处系一条高 1。5 米左右的绳子。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出活动,做准备活动。

1、小宇航员们,今天我们要去执行任务——发射卫星, 执行任务前我们先锻炼一下身体吧!

2、幼儿分散在场地中,老师带领幼儿随音乐做身体各部位动作。

二、鼓励幼儿练习挥臂投掷动作,掌握投掷的动作要领。

1、引导幼儿自由探索练习挥臂投掷动作,掌握投掷的技能。

小宇航员们,刚刚接到任务我们要发射卫星到月球上, 探索月球的秘密,今天老师准备了许多卫星,每个小宇航 员拿一个试一试怎样才能把卫星发射的远一些。

2、请个别幼儿示范动作,引导幼儿学习正确的投掷技能。

3、教师讲解示范正确的`肩上挥臂投掷动作要领。

提醒幼儿:双脚要分开,小手放耳边,小胳膊架起来, 退一步,侧转身,用力往前扔,卫星就能飞得远。

4、幼儿再次利用正确的动作要领,用上蹬腿、转身、挥臂的综合力量,练习肩上挥臂投掷动作。

三、创设游戏情境“飞向月球“ ,体验合同伴一起参加游戏的快乐心情。

1、教师示范讲解游戏规则及玩法。

小宇航员们,本领练好了,我们去完成任务,发射卫星到月球上吧。

引导幼儿看游戏场地,教师讲解游戏规则:幼儿分组比赛,可同时五六个幼儿一起投,投到 5 米处的 1 分,投到六米处得 2 分,投到七米处得 3 分,没有投到线的不得分。投出后把所得分数加在一起为总分,得分多的组为胜者,活动时提醒幼儿注意安全。

2、幼儿进行第一遍游戏,教师针对游戏中幼儿的投掷动作、游戏规则等问题进行小结纠正。

3、第二遍游戏《飞向月球》 ,增加游戏趣味性,增减活动的难度和强度,控制幼儿的活动量。

教师在 7 米处布置好“大月球“ ,鼓励幼儿分组进行比赛投掷投准。教师小结游戏活动中出现的问题,鼓励幼儿勇敢参与。

四、听音乐,做放松活动,收拾整理器械。

小宇航员们,你们的卫星都发射成功了,我们一起来庆祝一下吧!

飞向月球的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宇航员飞向月球的经过,了解现代宇航事业的发展情况。

2、能力目标:让学生自主地学习,培养他们收集相关资料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收集资料的乐趣、能主动地探索问题、研究问题。

教学准备:

布置学生搜集有关月球的资料阿波罗11号登月视频地球图片

教学流程:

一、交流资料、激趣导入

1、同学们,每到中秋,人们都喜欢赏月诵月。有关月亮的传说、故事也很多。谁能列举一二。(嫦娥奔月、吴刚砍桂树等)

2、那么,作为天体的月球,你又知道哪些呢?

3、千百年来,人们一直对月球心驰神往,渴望着有一天能够登上月球,而这个梦想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末终于实现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介绍当年登月情况的课文《飞向月球》。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学生自由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2、学生根据“飞向月球”、“登上月球”、“月球很有开发价值”理清课文脉络。

三、阅读感悟、重温历史

1、1969年7月16日,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载着三名宇航员飞出地球,飞向月球,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第一个登上月球,实现了人类千百年来的梦想,让我们一起来重温那段激动人心的场面。

2、播放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登月的视频。学生交流观后的感受。

3、学生阅读课文第5自然段,引导交流阅读体会。(抓住“终于”、“深深的脚印”等词)

4、引导思考: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登上月球时,他们的心情怎样,他们会想到些什么,说些什么呢?

5、出示阿姆斯特朗的话:“对于一个人来说,这只是一小步;但对于人类来说却是巨大的一步。”学生齐读,交流感受。

6、看到他们登上月球时的情景,你又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呢?

四、阅读体验、快乐旅行

1、月球离地球有38万多公里之遥,那么宇航员又是怎样飞向月球的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随着宇航员开始月球之旅吧!

2、学生自由读课文一至四自然段,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飞向月球的经过。(抓住离开地球、加速向月球前进、脱离地球、接近月球、在月球着陆等几个步骤说)

3、在旅行的过程中,哪些事情给你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4、引导学生阅读交流描写宇航员飞行时工作、吃饭、休息的句子。让他们不仅体会到其中的趣味,也体会到其中的艰辛。

五、阅读交流、作客月球

1、当宇航员们登上月球,放眼四周时,他们看到了些什么呢?这与你想象中的月球有什么区别吗?

2、登上月球后,宇航员们不忘看一看人类的摇篮地球。在月球上看,地球是什么样子呢?

3、出示地球图片、语句“最令宇航员百看不厌的'是地球,它发出耀眼的蓝色和白色的光芒,漂浮在茫茫的宇宙中。”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

4、引导学生讨论交流:为什么地球宇航员百看不厌?

六、阅读思考、开发月球

1、自由读课文第七自然段,思考月球有哪些开发价值。

2、假如你是一位研究月球的科学家,你还想做哪些研究呢?

七、阅读升华、总结激趣

1、同学们,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咱们中国的登月行动正紧锣密鼓地进行着。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们中国人也会在月球上留下自己的脚印。假如现在你就是那位英勇的中国宇航员,面对采访你的记者,你会怎样向他们讲述你的月球之旅呢?

2、一同学为宇航员,其余同学为记者,模拟采访。

3、总结激趣。同学们,无穷无尽的宇宙里藏着数不清的奥秘,老师希望你们好好学习,将来去研究它们,开发开发它们,让更多的天体,更多的资源为人类造福!

七、教学后记:

飞向月球的教案篇3

高天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生字词默写。

奔赴 检查 捕捉 心驰神??

特别 联络 加速 训练有素

2.上节课内容的复习。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对课文有了初步的了解,明白了课文为什么要以飞向月球作为题目。今天我们先来学习课文这一重要部分.

二、学习第一部分(飞向月球)。

1.读第一部分

请同学们轻声读1至4小节,把你自己感兴趣的地方画出来,并想一想从中你明白了什么?

2.讨论交流;

a:“宇航员感到自己的身体……地面中心联络……”

(“轻飘飘”、“无法……站稳”、“稍……就……”“飘来飘去”等词语写出了宇航员在失重之后的工作情况)

指导学生朗读

b:“座舱里没有上下左右和正反之分……悬着睡。”

( “可以……也可以……”、“悬着睡”、“上下左右和正反之分”等词语写出了宇航员们在失重之后的休息情况)

指导朗读

c:“他们吃的饭是特制的……捕捉。”

(这里写了宇航员失重之后的吃饭情况。)

作者用了一些表示先后的词语,“先……再……然后”表示了宇航员吃饭的先后顺序。

引导练习,学生回忆自己做某一件事的次序,想一想,然后说给大家听,可以仿造书上用上一些比喻句。(作业)

3、朗读体会

这些失重的现象同学们都觉得特别好玩。可是,宇航员们有着艰巨的工作任务飞向月球,这种现象给他们带来看来许多不便,所以说宇航员的工作是非常艰难的。(板书)

找出宇航员工作情况的词语,段落朗读。

(“仔细地检查”、“一个个”、“不时地”等等)

4.朗读第四自然段,抓住“地面指挥中心命令”、“逐渐减速”、“慢慢下降”、“终于”等词语,体会在月球着陆的困难和现代化宇航技术的先进。

5.小结

三、学习第二部分(5、6)

1.学习第五小节

(1)指名读第五小节。

(2)体会重点词语的意思。

“心驰神往”说明人类想登上月球的愿望已经很久很久了。

“小心翼翼”说明宇航员首次登上月球的`谨慎态度。

2.学习第六小节

(1)指名读第五小节。

(2)思考:宇航员登上月球看到的是什么?

指导看图,理解课文内容。

“月球上广袤……”

“随太阳光角度……”

“站在月球上看地球的模样。”

指导朗读:“最令宇航员百看不厌的……”(心情的喜悦)

四.学习第三部分

1.自读思考:

宇航员登上月球有什么收获?

2.讨论交流

五.总结全文

这篇课文叙述了宇航员飞向月球、登上月球的经过,告诉了我们开发月球的价值。希望同学们能好好学习,将来去研究宇宙,开发宇宙,让更多的天体,更多的资源为人类造福!

六、作业

1.练习与测试

2.关联词语造句

飞向月球的教案篇4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先……再……然后……〞写一段话。

2.能根据课后提示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宇航员飞向月球的经过,懂得现代宇航事业的开展情况,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我们都听说过嫦娥奔月的故事,在这个神话故事中,月亮里有广寒宫,有桂树,有玉兔,还有漂亮的嫦娥仙子。那么,作为天体的月球上面终究有些什么?它是什么样儿的呢?大家想知道吗?今天这堂课,教师就和你们一起跟宇航员叔叔飞到月球上去看一看,好吗?(板书课题

飞向月球)

二、初读指导

1.学生自由读课文。

要求: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

广袤

嶙峋

联络

牙膏

呈现

土壤

浆糊

把食品捏成糊

棕色

扶梯

百看不厌

心驰神??

(2)指名逐行读,指点学生从平翘舌音、前后鼻音、一字多音方面区分加点字读音的异同。

(3)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联络:彼此交接,接上关系。

耸立:高高地直立。

宇航员:本课指乘宇宙飞船在太阳系内空间航行的人员。

心驰神往:心神飞到(向往的地方)。

百看不厌:长久地看,屡次地看,不会产生厌烦情绪。

失重:本课指宇宙飞船在高空摆脱了地心引力而失去重量。

(4)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师相机指点。

3.默读课文,按课后提示划分段落。

第一段(第1~4自然段)。

第二段(第5~6自然段)。

第三段(第7自然段)。

三、精读训练

1.学习课文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其他同学看图思考:读了这一局部,你知道了什么?

(2)讨论交流,教师评点总结为以下三点:

①在什么时间飞向月球?(1969年7月16日9点32分)

②谁飞向月球?(阿姆斯特朗、奥尔德林、柯林斯)

③怎样飞向月球?

引导学生抓关键词理清宇宙飞船飞向月球的经过。(离开地球升上天空;向月球加速前进;脱离地球;接近月球;平稳着陆)

(板书:升天加速脱离接近着陆)

指名用自己的话复述一下宇宙飞船飞向月球的经过,语言要通顺连贯。

(3)录音欣赏。

边听录音(第1~4自然段)边回忆一下第一段的内容。

(4)设疑。

在飞向月球的过程中,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课文中详写了什么现象?请课后思考,下节课讨论。

四、作业

1.描红,抄写词语。

2.朗读课文。

二课时

一、听写生字词

二、继续精读训练

1.继续学习课文第一段。

(1)自由朗读课文,画出你最感兴趣的地方,并说说为什么感兴趣。

(2)讨论,交流:

①“宇航员感到自己的身体轻飘飘的……还不时地和地面指挥中心联络着……〞,

(“轻飘飘〞、“无法……站稳〞、“稍-……就……〞、“飘来飘去〞等词语写出了宇航员们在失重之后的工作情况)

指导学生朗读。

②“座舱里没有上下左右和正反之分,……悬着睡。〞

(“可以……也可以……〞、“悬着睡〞等词语写出了宇航员们在失重之后的休息情况)

指导学生朗读。

③出示投影片:“他们吃的“饭〞是特制的……捕捉。〞这里写宇航员们失重之后的吃饭情况。作者用了一些表示先后的词语,你能找出来吗?

(“先……再……然后〞说明了宇航员吃饭的先后次序)

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做某一件事的次序,想一想,然后说给大家听,当宇航员们吃硬颗粒状食物时也这样吃吗?为了说清楚,课文中用了一个什么句子来说明?(用“像鱼儿觅食一样〞来比喻宇航员吃硬颗粒状食物的样子)

(3)这些失重现象很多人都觉得特别好玩。可是,宇航员们携带着工作任务飞向月球的,这种现象给他们的工作带来了--不便,因此,宇航员们的工作非常--(困难)

(4)工作如此困难,宇航员们是怎样工作的呢?

找出反映他工作认真负责的词语。

(“仔细地检查〞、“一个个〞、“不时地〞……)

(5)经过三天多时间的飞行,飞船渐渐接近月球,在宇航员与地面指挥中心的合作下,登月舱在月球上停稳了,这个过程容易吗?

读第4自然段,抓住“地面指挥中心命令〞、“逐渐减速〞、“慢慢下降〞、“终于〞等词语,体会在月球着陆的困难和现代宇航技术的先进。

(6)小结。

2.学习课文第二段(第5、6自然段)。

指名读第5自然段,体会两名宇航员登上月球的样子。

“心驰神往〞是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人类想登上月球已经很久很久了)

“小心翼翼〞是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宇航员首次登上月球的慎重态度)

(板书:小心冀翼深深脚印)

假设你是宇航员,你登上月球会怎么做?

(3)自由读第6自然段,思考:宇航员们登上月球看到的是什么?(板书:没有……也没有……只能看到……)

指导看图,理解课文内容。

①月球上广袤的荒原上高山耸立、巨石嶙峋。

②随太阳光线角度的变化,月球外表呈现奇异色彩。

③站在月球看到的地球的模样。

指名读课文“最令宇航员百看不厌的……〞

人类第一次登上了月球,实现了干百年来的梦想,心情该是何等冲动!让我们怀着喜悦的心情读好这一段。

3.学习课文第三段。

(1)宇航员们登上月球欣赏了这独特的美景后又开场了工作。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思考:

宇航员登上月球有什么收获?(从课文中找句子答复)(板书:几十种元素)。

(2)“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月球一定会成为人类的另一个家

(“可以……也可以……〞、“悬着睡〞等词语写出了宇航员们在失重之后的休息情况)

指导学生朗读。

③出示投影片:“他们吃的“饭〞是特制的……捕捉。〞这里写宇航员们失重之后的吃饭情况。作者用了一些表示先后的词语,你能找出来吗?

(“先……再……然后〞说明了宇航员吃饭的先后次序)

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做某一件事的次序,想一想,然后说给大家听。

当宇航员们吃硬颗粒状食物时也这样吃吗?为了说清楚,课文中用了一个什么句子来说明?

(用“像鱼儿觅食一样〞来比喻宇航员吃硬颗粒状食物的样子)

(3)这些失重现象很多人都觉得特别好玩。可是,宇航员们是带着工作任务飞向月球的,这种现象给他们的工作带来了--(不便)因此,宇航员们的工作非常--(困难)

(4)工作如此困难,宇航员们是怎样工作的呢?

找出反映他们工作认真负责的词语。

(“仔细地检查〞、“一个个〞、“不时地〞……)

?5〕三天多时间的.飞行,飞船渐渐接近月球,在宇航员与地面指挥中心的合作下,登月舱在月球上停稳了,这个过程容易吗?

读第4自然段,抓住“地面指挥中心命令-:……〞、“逐渐减速?〞、“慢慢下降〞、“终于〞等词语,体会在月球着陆的困难和现代宇航技术的先进。

(6)小结。

三、总结全文,激发兴趣

1.默读课文,概括段落提纲。(板书:飞向月球登上月球开发价值)

2.这篇课文完整地记叙了宇航员飞向月球、登上月球的经过,告诉我们月球很有开发价值。同学们想不想通过自己的研究、设计让月球为我们效劳?无穷无尽的宇宙里藏着数不清的奥秘,教师希望你们好好学习,将来去研究它们,开发它们,让更多的天体,更多的资源为人类造福!

四、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用“先……再……然后……〞写一段话。

一、交流资料、激趣导入

1.同学们,每到中秋,人们都喜欢赏月诵月。有关月亮的传说、故事也很多。谁能列举一二。〔嫦娥奔月、吴刚砍桂树等〕

2.那么,作为天体的月球,你又知道哪些呢?

3.千百年来,人们一直对月球心驰神往,渴望着有一天能够登上月球,而这个梦想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末终于实现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介绍当年登月情况的课文?飞向月球?。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学生自由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2.学生根据“飞向月球〞、“登上月球〞、“月球很有开发价值〞理清课文脉络。

三、阅读感悟、重温历史

1.1969年7月16日,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载着三名宇航员飞出地球,飞向月球,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第一个登上月球,实现了人类千百年来的梦想,让我们一起来重温那段冲动人心的场面。

2.播放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登月的视频。学生交流观后的感受。

3.学生阅读课文第5自然段,引导交流阅读体会。〔抓住“终于〞、“深深的脚印〞等词〕

4.引导思考: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登上月球时,他们的心情怎样,他们会想到些什么,说些什么呢?

5.出示阿姆斯特朗的话:“对于一个人来说,这只是一小步;但对于人类来说却是巨大的一步。〞学生齐读,交流感受。

6.看到他们登上月球时的情景,你又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呢?

四、阅读体验、快乐旅行

1.月球离地球有38万多公里之遥,那么宇航员又是怎样飞向月球的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随着宇航员开场月球之旅吧!

2.学生自由读课文一至四自然段,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飞向月球的经过。〔抓住离开地球、加速向月球前进、脱离地球、接近月球、在月球着陆等几个步骤说〕

3.在旅行的过程中,哪些事情给你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4.引导学生阅读交流描写宇航员飞行时工作、吃饭、休息的句子。让他们不仅体会到其中的趣味,也体会到其中的艰辛。

五、阅读交流、作客月球

1.当宇航员们登上月球,放眼四周时,他们看到了些什么呢?这与你想象中的月球有什么区别吗?

2.登上月球后,宇航员们不忘看一看人类的摇篮地球。在月球上看,地球是什么样子呢?

3.出示地球图片、语句“最令宇航员百看不厌的是地球,它发出耀眼的蓝色和白色的光辉,漂浮在茫茫的宇宙中。〞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

4.引导学生讨论交流:为什么地球宇航员百看不厌?

六、阅读思考、开发月球

1.自由读课文第七自然段,思考月球有哪些开发价值。

2.假设你是一位研究月球的科学家,你还想做哪些研究呢?

七、阅读升华、总结激趣

1.同学们,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咱们中国的登月行动正紧锣密鼓地进展着。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们中国人也会在月球上留下自己的脚印。假设现在你就是那位英勇的中国宇航员,面对采访你的记者,你会怎样向他们讲述你的月球之旅呢?

2.一同学为宇航员,其余同学为记者,模拟采访。

3.总结激趣。同学们,无穷无尽的宇宙里藏着数不清的奥秘,教师希望你们好好学习,将来去研究它们,开发开发它们,让更多的天体,更多的资源为人类造福!

飞向月球的教案篇5

《飞向月球》课文

1969年7月16日9点32分,一艘载着阿姆斯特朗等三名航天员的飞船,在火箭的推送下升上了天空,开始了奔赴月球的旅行。

飞船绕地球飞行几圈以后,径直向月球加速前进。这时,航天员们感到自己的身体轻飘飘的,无法在座舱里站稳,稍一抬脚,就会跳起三四米高。训练有素的宇航员并不紧张,他们知道,这是飞船脱离了地球的引力而产生的失重现象。他们在座舱里飘来飘去,仔细地检查一个个仪器,还不时地和地面指挥中心联络着……

从地球到月球需要飞行75小时50分钟。在这段时间里,航天员们可以轮班工作、吃饭和休息。他们睡觉的样子和吃饭的方式很特别。因为失重的缘故,座舱里没有上下和正反之分,所以,他们可以飘在空中睡,也可以头朝下、脚朝上悬着睡。他们吃的“饭”是特制的。吃的时候,先把食品放到塑料袋里,再灌进水,把食品捏成糊,然后像挤牙膏似的把食物挤进嘴里。如果是吃花生米一类的硬颗粒状食物,可以让它们飘浮到空中,然后像鱼儿觅食一样在空中捕捉。

从宇宙飞船上看月球,随着太阳光线角度的变化,月球的表面呈现出各种奇异的色彩,有时是灰色的,有时是棕色的,有时是黄色的。从宇宙飞船上看地球,地球发出耀眼的蓝色和白色的光芒,在茫茫的宇宙中,显得特别美丽。

经过三天多的飞行,宇宙飞船渐渐接近月球。从舷窗望去,前方的月亮越来越大。这时,地面指挥中心命令航天员准备着陆,两名航天员进入登月舱。登月舱逐渐减速,慢慢下降,最后,终于在月球上停稳了。

舱门打开了。阿姆斯特朗小心翼翼地沿着登月舱的扶梯下来,踏上了月球。过了一会儿,奥尔德林也下来了。人类终于登上了千百年来心驰神往的月球。

月球上没有希腊神话传说中的女神,也没有中国神话中所说的宫殿,嫦娥和玉兔,只能看到巨石嶙峋的荒原和耸立的高山。航天员们在月球上采集了不少土样和岩石标本,拍摄了许多照片,带回了地球。经分析研究,科学家发现月球上含有几十种元素,很有开发价值。也许在不久的将来,月球会成为人类的另一个家园。

《飞向月球》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先……再……然后……”写一段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根据课后提示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宇航员飞向月球的经过,懂得现代宇航事业的发展情况,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

重点难点:

1、读懂课文,了解航天员飞向月球的经过及现代宇航事业的发展情况。

2、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题质疑。

我们都听说过嫦娥奔月的'故事,在这个神话故事中,月亮里有广寒宫,有桂树,有玉兔,还有漂亮的嫦娥仙子。那么,月球上面究竟有没有我们说的这些呢?大家想知道吗?这堂课,我们一起跟宇航员叔叔飞到月球上去看一看,好吗?(板书课题:飞向月球)

二、初读感知,自主学习。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

广袤嶙峋联络牙膏呈现土壤浆糊捏

棕色扶梯百看不厌心驰神??

(2)指名逐行读,要求读准字音。

(3)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联络:彼此交接,联系。

耸立:高高地直立。

宇航员:本课指乘宇宙飞船在太阳系内空间航行的人员。

心驰神往:心神飞到(向往的地方)。

百看不厌:长久地看,多次地看,不会产生厌烦情绪。

失重:本课指宇宙飞船在高空摆脱了地心引力而失去重量。

(4)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3、默读课文,按课后提示划分段落。

第一段(第1~4自然段)。

第二段(第5~6自然段)。

第三段(第7自然段)。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1、学习课文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其他同学看图思考:读了这一部分,你知道了什么?

(2)讨论交流,总结为以下三点(小黑板出示)

①在什么时间飞向月球?

②谁飞向月球?

③怎样飞向月球?指名用自己的话复述一下宇宙飞船飞向月球的经过,语言要通顺连贯。

四、作业

1、描红,抄写词语。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设疑导入。

1、在飞向月球的过程中,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

2、课文中详写了什么现象?

二、朗读感悟,体会情感。

1、继续学习课文第一段。

(1)自由朗读课文,画出你最感兴趣的地方,并说说为什么感兴趣。

(2)讨论,交流:

①“宇航员感到自己的身体轻飘飘的……还不时地和地面指挥中心联络着……”,

(“轻飘飘”、“无法……站稳”、“稍—……就……”、“飘来飘去”等词语写出了宇航员们在失重之后的工作情况)

指导学生朗读。

②“座舱里没有上下左右和正反之分,……悬着睡。”

(“可以……也可以……”、“悬着睡”等词语写出了宇航员们在失重之后的休息情况)

指导学生朗读。

③“他们吃的‘饭’是特制的……捕捉。”这里写宇航员们失重之后的吃饭情况。作者用了一些表示先后的词语,你能找出来吗?

(“先……再……然后”表明了宇航员吃饭的先后次序)

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做某一件事的次序,想一想,然后说给大家听,当宇航员们吃硬颗粒状食物时也这样吃吗?为了说清楚,课文中用了一个什么句子来说明?(用“像鱼儿觅食一样”来比喻宇航员吃硬颗粒状食物的样子)

(3)这些失重现象很多人都觉得特别好玩。可是,宇航员们携带着工作任务飞向月球的,这种现象给他们的工作带来了不便,因此,宇航员们的工作非常艰难。

(4)工作如此艰难,宇航员们是怎样工作的呢?找出反映他工作认真负责的词语。

(“仔细地检查”、“一个个”、“不时地”……)

(5)经过三天多时间的飞行,飞船渐渐接近月球,在宇航员与地面指挥中心的合作下,登月舱在月球上停稳了,这个过程容易吗?

(6)小结。

2、学习课文第二段(第6、7自然段)。

(1)默读课文,说说这一段写了什么。(写两名宇航员登上月球)

(2)指名读第6自然段,体会两名宇航员登上月球的过程。

“心驰神往”是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

“小心翼翼”是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

(3)自由读第7自然段,思考:宇航员们登上月球看到的是什么?(板书:没有……也没有……只能看到……)

指名读课文“最令宇航员百看不厌的……”

(4)宇航员们登上月球欣赏了这独特的美景后又开始了工作。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思考:

宇航员登上月球有什么收获?(从课文中找句子回答)

(5)假如你是宇航员,你登上月球会怎么做?

三、深化,拓展延伸

1、学了这篇课文,你收获了什么?

2、同学们想不想通过自己的研究、设计让月球为我们服务?无穷无尽的宇宙里藏着数不清的奥秘,老师希望你们好好学习,将来去研究它们,开发它们,让更多的天体,更多的资源为人类造福!

四、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用“先……再……然后……”写一段话。

《飞向月球》教学反思

?飞向月球》这篇课文主要借课文语言材料,了解宇航员飞向月球的经过和现代宇航事业的发展情况,激发热爱科学、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大家都很关心杨利伟太空飞行的经过,我就以这学生茶余饭后的热门话题入手,与学生展开对话,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接下来的学习活动就成为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学生会越学越想学,越爱学,学习也会事半功倍。不过在这一环节上,处理有点急躁,没等学生的兴趣完全调动起来,就匆忙进入新课。

在“宇航员升空”这环节,最初设想是学生能随着火箭升空感受到那一刻的惊心动魄,结果由于视频无法打开,课堂气氛有点平淡,在“精读体悟”那部分,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记下在宇航员飞行过程中的有趣的事这一环节,学生能在课文中找出这些有趣的事进行交流,让学生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品味课文的内容,随后交流自己的感受与心得,用自己的朗读表达自己的体验。老师跟随学生的交流随时指导

在最后登陆部分的处理上,由于课件耽误了时间,时间不够了,就忽视了学生主动性,强制地把学生拽到了登陆这一部分,课堂上就有点牵的感觉。

飞向月球的教案5篇相关文章:

小班5大领域健康领域的教案5篇

幼儿认识5的教案优秀5篇

秋天的教案最新5篇

幼儿园小班数学5的教案5篇

食品的教案优秀5篇

有趣的指纹教案5篇

关于背影的教案5篇

健康安全的教案5篇

倾听的教案5篇

语言《咏鹅》的教案5篇

飞向月球的教案5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926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