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课教案7篇

时间:
Youaremine
分享
下载本文

教师应重视教案的制定与更新,以提升其对教学的指导作用,包含分层教学策略的书面计划,能让教案更好地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以下是好文档范文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鉴赏课教案7篇,供大家参考。

鉴赏课教案7篇

鉴赏课教案篇1

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来自音乐素养较高的部分四年级学生和音乐素养很高的部分三年级学生,因此,教师可以对学生提出较高的音乐学习目标,可以挖掘拓展的深度,以适应学生发展的需求。

教学内容:

歌曲《送别》

教学目标:

1、了解学堂乐歌的相关知识,知道词作者李叔同的生平简历与曲调的由来。

2、深刻体会歌曲内涵,并能悠长的气息、流畅的声音演唱歌曲。

3、通过知识的延伸及拓展,激发学生的表现力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

1、深刻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2、对本课知识延伸和技能拓展的准确把握。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唱出歌曲的情感。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安定情绪,师生问好。

二、导入

1、欣赏歌曲《童年》,它演唱了什么内容?像这类歌曲叫什么?

像这种广受学生喜爱,流行于校园,体现校园生活和学子心境或感受的歌曲,我们称它为“校园歌曲”。

2、那你知道100多年前,我们的前辈在学校唱什么歌吗?

三、介绍“学堂乐歌”

1901年(清朝末年,民国初期)起,中国开始开办学校,那时称做“学堂”,学校开设的音乐课叫做“乐歌”课,音乐课上唱的歌称为“学堂乐歌”,也就是类似当今的校园歌曲。学堂乐歌的曲调大都是来自日本以及欧洲、美国,由中国人以中文重新填词。简单来说,就是运用外国的曲子,填上中国的词(选曲填词)

学堂乐歌充满着对传统势力的反抗精神和饱含的爱国主义激情,是学校音乐的启蒙,开创了中国近代音乐创作的先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学堂乐歌的代表作《送别》。

四、歌曲教学

1、初听录音,感受歌曲的速度、情绪,内容。

2、出示歌词,介绍词作者李叔同。

这首优美、动听的歌曲是由学堂乐歌的先驱者李叔同填词创作的。李叔同又名弘一法师,中国音乐家、戏剧活动家,他是第一个向中国传播西方音乐的先驱者,除音乐戏剧外,绘画、书法、诗词均所擅长,是个名副其的音乐天才。

3、填词演唱,注意气息连贯,声音优美,位置统一。

4、分析处理歌曲,加上力度记号演唱。1.听音范唱播放《送别》

师:我们在听到时候看看这首歌曲是几拍子,速度是,力度以及调号?

生:回答

师:概括,四四拍、中速稍慢、中弱、d大调、再次听《送别》

师:一起来听听这首歌曲,注意歌曲的特点和情绪

师:谁来说说歌曲的特点和情绪?

师:说的很正确,这首歌曲特点,旋律平缓悠长,凄美柔婉,节奏也比较简单,表达李叔同对“金兰之”交友人分别时的离愁别绪,对友人依依不舍的思想感情。情绪:忧伤惆怅深情

师:好,那么下面把旋律带上跟着老师一起学唱这首歌曲

1、先来朗诵一遍歌词

2、学生一起朗诵

3、老师领唱一边简谱

4、学生聆听一遍歌曲

5、学生跟着音乐轻声哼唱

6、教师领唱

7、学生一起唱,学生跟着老师来唱谱子,然后老师唱普学生填词,老师纠正学生唱的错误的部分。

五、做游戏。

萝卜蹲游戏,找六个学生,谁输了谁来给大家唱我们今天学习的这一首新歌。

六、小结下课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歌曲《送别》,感受到亲友间离别时忧伤与凄凉的不舍之情,我们可以回家唱给爸爸妈妈听,也可以给弟弟妹妹们教,如果以后有送别的场景,我们就仔细体会一下作者当时的思想感情吧。

鉴赏课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对我国京剧文化艺术中的行当和表演动作的程式,以及京剧的伴奏乐器有所了解,培养他们对京剧的兴趣和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

2、通过对京剧中唱、念、做、打四种艺术特征的介绍,启发学生积极体验与感受,从而提高学生鉴赏京剧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

1、引导学生做多种形式的参与和感受。

2、启发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来获取知识、培养能力。

3、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做到声像结合、视听结合。

教学特色:

京剧艺术是一门博大精深的艺术,不可能用一节课讲完,本堂课从选材到组织,能简便地让学生清楚地了解京剧的特色,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学生听《智取威虎山》音乐走进教室。

二、导入:老师演唱两首京剧的歌曲,让学生猜歌名。介绍京剧的历史。

三、介绍京剧的行当:京剧的行当分为生、旦、净、丑四大类。但在初期,京剧的行当仍分为生、旦、净、末、丑五大类,后来才把生行和末行合并,取消了末行。

生:扮演男性角色的一种行当。包括老生、小生、武生、文武老生、红生、娃娃生等几个门类。(展示生行扮相的图片)

旦:扮演女性角色的一种行当。包括花旦、青衣、老旦、武旦、刀马旦、贴旦等。(展示旦行扮相的图片)

净:指在面部勾画各种脸谱,故又称大花脸。一般都是扮演男性角色,包括正净(黑头、铜锤)、副净(架子花脸)、武净(武花脸)等。(展示净行扮相的图片)

丑:属于喜剧的角色行当,又叫“小花脸”。分文丑(方巾丑、彩旦、丑婆等)和武丑(又称“开口跳”)等。(展示丑行扮相的图片)

四、介绍京剧的乐队

京剧伴奏乐器分打击乐与管弦乐。其中,打击乐是京剧伴奏乐器中的灵魂。京剧的“唱”、“念”、“做”、“打”完全按照规定的节奏进行,“唱”要有板有眼,“念”要抑扬顿挫,“做”则是舞蹈,而舞蹈必须表现出鲜明的韵律,谁来控制、体现节奏,那就是打击乐。

打击乐器有板、单皮鼓、大锣、铙、钹等,称为“武场”;管弦乐器有京胡、京二胡、月琴、三弦,称为“文场”。

五、重点介绍京剧的唱、念、做、打四种艺术特征。

1、唱:欣赏《穆桂英挂帅》中《猛听得金鼓响》选段,和《红灯记》中《血债要用血来还》选段,分析花旦和老旦的音乐特色。花旦:细、娇柔。

老旦:粗、厚实。京剧把“唱”、“念”、“做”、“打”都综合在一起。在不同的剧目和场次中,“唱”、“念”、“做”、“打”各有侧重。但从总体上来说,京剧还是以“唱”为主,京剧界传统说法是“唱”居首位;在观众的语言中,把“演戏”说成是“唱戏”,这也可以说明,歌唱在戏曲中的重要地位。唱功必须有基本的技术功力,不仅要扩大音域音量,锻炼歌喉的耐力,还要学会归韵、运腔等技巧,因而唱功是品评一个演员技艺高下的重要因素。目前京剧已形成不同的唱腔流派,使得京剧的`流派纷呈,它的唱以其绚烂多彩而独具魅力。

2、念:欣赏《失街亭》中的对话,让学生感受剧中的念白是否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对话一样,很显然,京剧中的念白不同于我们日常的对白,它在推动剧情、刻画人物、揭示思想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戏谚“千斤话白四两唱”就正是为了强调念白的重要性。念白为“韵白”、“京白”两种,“京白”基本是京音,而“韵白”则讲究韵味。念白在音调上要抑扬起伏、节奏上要疾徐顿挫,除此之外,念白中的语气、语势、需要突出其节奏感,从而增强它的表现力与感染力。总之,京剧的念白,无论是“韵白”或”京白”,都不是普通生活语言,而是经过艺术提炼的语言,近于朗诵体,具有节奏感和音乐性,并与唱腔协调,相互衔接,使念白达到传神的艺术境界。

3、做:欣赏《拾玉镯》开门、喂鸡、穿针三个片段。戏曲除了通过语言,而且要通过行动,来展示人物之间的关系,塑造人物的性格特征,京剧中的“做”正是为了完成以上任务而强调的一门功夫,所以称为“做功”也称“做派”。“做功”泛指表演技巧,它有一套特定的程式体系。京剧中对种种生活情景,如开门、关门、上楼、下楼、上船、下船、乘马、行舟、饮酒、跪拜,种种不胜枚举的情景,在表演时均有一定的程式可供使用。

4、打:欣赏《三岔口》,“打”是戏曲形体动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传统武术的舞蹈化,也是生活中格斗场面的高度艺术提炼。京剧的武打范围广,难度大,是经过精心设计的舞台动作,尤其是大打出手时,刀枪满台飞,构成图案,有节奏、有层次,稳、准、美的体现着剧情。做为武戏的演员,需经过特别的训练,自觉地练功的道理就不言自明了。

京剧在武戏剧目的丰富过程中,形成了武生行当,提高和发展了武打的技巧。那么,武生究竟需要哪些基本功夫呢,有两门功夫是必须具备的,这就是“把子功”和“毯子功”。“把子功”是传统武戏中所用兵器道具的统称,“毯子功”包括翻、跃、腾、扑各种技艺,俗称“筋斗”,因为这些技艺的难度大,技术复杂,练习时需要在毯子上进行,以免练功者受伤,所以又称“毯子功”。

六、欣赏《唱脸谱》。

展示中国的文化遗产,引起学生的骄傲和自豪——我是中国人。

七、总结和拓展。

作为当代的青年应该怎么样继承和发扬京剧音乐。

鉴赏课教案篇3

教学目的:

一、以甜美的声音用充满爱的情感演唱《乘着歌声的翅膀》,感受音乐带来的浪漫气息。

二、能够通过欣赏合唱作品感受艺术歌曲带来的美感,并自由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想法。

三、能够通过歌唱和欣赏,学会运用简单的音乐语言评价作品。

教学重点、难点:

一、有感情的演唱这首歌。

二、掌握八六拍子的节奏,注意音符的时值。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教具:钢琴投影电脑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t;放音乐,让学生轻松走进教室>

二、聆听乐曲,感受歌曲的舒展婉转、优美动听。〈放音乐,让学生有一个完整的印象〉

1、t;教师讲解>乘着歌声的翅膀也有译为歌之翼的,原为一首独唱歌曲,德国诗人海涅诗作曲家门德尔松曲。乘着歌声的翅膀是门德尔松作品中流传zui广的声乐作品。

2、介绍作曲家门德尔松的生平及代表作品。

3、找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歌词,简介词作者海涅,请学生谈谈这首歌曲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4、学唱歌曲

1)随音乐哼唱曲谱及歌词。

2)请学生把跟唱过程中认为zui难唱的地方找出来。

3)根据学生找出的难点进行范唱歌词,讲解6拍子的强弱规律。强、弱、弱,次强、弱、弱。

4)学生随教师伴奏演唱歌曲,注意艺术处理。

5、理解歌曲:

1)小组讨论这首歌曲有哪些音乐特点?

2)请学生思考此曲应该用什么样的速度、力度、情绪来演唱?

3)找出主要节奏型,并随歌曲用手拍打,体会歌曲的节奏特点。

4)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6、欣赏群星演唱的《乘着歌声的翅膀》,让学生体会不同版本演唱的同一首歌曲所带来的不同感受。

7、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风格来演唱歌曲。

三、找唱的好的学生给大家表演。

四、教师小结,组织下课。

?课后反思】

本节课体验6拍子的节拍韵律和强弱规律,再加上歌曲中的难点比较多,像是弱起小节、变音记号、倚音、长音、大跳音程等,学生比较难掌握。多听是学习歌曲的关键,毎听一遍对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和任务。重难点地方教师多范唱,提示、指导学生学唱,运用钢琴辅助教学,让学生听旋律的音高,特别是变化音等,解决重难点。歌曲中强弱的处理要通过歌声表现出来,这样才能充分展现歌曲的美感。

鉴赏课教案篇4

一、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审美观念形式法则的产生和一般规律,以及美术作品的基本含义;培养用审美的眼光去对待美术作品乃至日常生活中各种物品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美的观念和形式法则是如何产生的?美术作品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难点:如何从生活中去发现美?结合实例明确如何鉴赏美术作品(重要意义)。

三、教材分析: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三个层面:

1、审美观念是如何形成的。

2、美术作品的基本含义。

3、美术鉴赏的重要意义。

四、设计思路:

本课教学主要鼓励学生参与形式美评判的活动中,感受形式美的法则,从形式美的法则入手,提高鉴赏美术作品的能力。(本ppt的内容较多,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加以调整、删除)

五、课时:

一课时

六、新课教学:

影视(温州嫁具)导入揭题—第一课什么是美术作品

1、审美观念是如何形成的?

以《彩陶鲵鱼纹瓶》、书法《永》字、《羊》字加“形式美法则”,让学生初步来认识“形式美法则”。

“美”并不是凭空产生的,源于生活实践;“美’的观念与形式法则是长期的历史积淀的结果彩陶鲵鱼纹瓶、永、羊(羊大为美)

2、美术作品的基本含义什么叫美术

①什么叫美术

身边的美术,

提问学生什么是美?什么是美术作品?(美术是以物质材料为媒介,塑造可视的静止的,占据一定平面或立体空间的艺术形象的艺术。亦称“造型艺术”“空间艺术”“视觉艺术”。它包括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四大门类图片)

②美术的特点:与音乐文学相比较。(中国古代手艺、工艺、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③、美术的性质:精神产物具有独创性意识形态形式与形式美

3、美术作品的形式美

意识形态形式与形式美

①形式与内容关系:内容存在与形式,是内涵,形式是内容物质化体现,是外观。形式应准确而鲜明地表达内容。形式有独立审美意味。

②形式美是指艺术语言的合规律与合目的组合,也就是符合美的与符合审美需要目的的作品。外部形式结构。

马克思说:“有懂音乐的耳朵,能感受形式美的眼睛。”

a、形式美法则

①多样与统??

美术作品个别形象,形式要素、语言多样化、丰富作品的艺术形象,但必须高度统一,构成二种有机整体的形式。例如:太极图、最后的晚餐、米洛斯维纳斯。

②对立与和谐

对立:使一些可比成分特征更加明显,更加强烈。和谐:各个部分或因素之间相互协调。例:黑白?

③比例与尺度

比例包括数学的秩序,尺度是标准规范,包含体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和美的规律。(黄金比例1:1、6181:0.618)例:帕特农神庙、萨平妇女

④对称与均衡

对称就是指整体的多部分依实际或假想。对称轴或对称点,两侧形成等形、等量的对立关系,它具有稳定和统一的美感。均衡是从运动规律中升华出来的美的形式法则。例:边防军

⑤节奏与韵律

节奏:原指的天黑夜有秩序出现,有条理反复,交替或排列

韵律:动势、气韵、有秩序、近似对比因素、交替重复例:巴黎圣母院、西斯庭圣母

b、实战演习

(多幅图片)学生选择评判

4、美术鉴赏的意义。

a、为什么要提高审美能力、学会鉴赏。(马克思说过“如果愿意欣赏艺术,你必须是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

①是不可缺少的'现代人文结构、美是人们长期积累形成的,也是艺术家长期探索形成的规律。

中国的四大美女、罗丹雕塑的罗米哀尔、委拉斯开支作品《宫女》的侏儒、等。

②从实用物品向美术作品的转换

要求学生说说身边的生活用品。美术作品有的实用退化,审美凸显。(玉文化,木版年画,月份牌年画等)

③情趣高尚,抵御格调低下,提高精神污染免疫力。

5、讨论和思考:讲一讲身边事物的美。

6、小结:美——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人们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非常注重营造美的环境,所以我们要学会去认识这些美好的事物,才能更好地生活;我们要学会鉴赏美术作品,提高审美能力。

7、备用资料。

鉴赏课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中国民间丝竹乐的基础知识、激发、培养学生对民间丝竹乐的兴趣爱好。

(2)、感受、体验江南丝竹和广东音乐的音乐风格,掌握江南丝竹、广东音乐之特色乐器的知识及判断其音色的能力,知道形成它们之音乐风格的原因。

(3)、掌握有关江南丝竹和广东音乐的基础知识。

2、能力目标:

(1)、让学生在民间丝竹乐欣赏中感受丝竹乐的艺术美,提高对民间音乐艺术的鉴赏能力。

(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能够让学生在课外自觉的去查阅、收集有关丝竹的资料,懂得民乐的同学,能够自己组成一个民乐队来演奏,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创新的能力及实践能力。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民族文化艺术的情感及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掌握有关江南丝竹和广东音乐的基础知识,感受、体验江南丝竹和广东音乐的音乐风格。掌握江南丝竹、广东音乐之特色乐器的知识及判断其音色的能力,知道形成它们之音乐风格的原因。

教学难点:

江南丝竹和广东音乐的辨别。

教学方法:聆听法、讲授法、讨论法、实践法。

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power point) 。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上课礼仪

2、请几位懂得民乐的同学上台表演一段民乐合奏。

二、导入:

同学们刚才看到了这几位同学的表演,精不精彩?(生:……)。那同学们你们能告诉我,这几位同学在表演中分别使用了哪些乐器吗?(生:……)。同学们回答得非常好,有二胡、笛子。

中国民族器乐的历史悠久。从西周到春秋战国时期民间流行吹笙、吹竽、鼓瑟、击筑、弹琴等器乐演奏形式,那时涌现了师涓、师旷等琴家和著名琴曲《高山》和《流水》等。秦汉时的鼓吹乐,魏晋的清商乐,隋唐时的琵琶音乐,宋代的细乐、清乐,元明时的十番锣鼓、弦索等,演奏形式丰富多样。近代的各种体裁和形式,都是传统形式的继承和发展。中国民族乐器种类众多,刚才同学们看到几位同学表演中使用的乐器只是我们众多民族乐器中的一小部分。同学们那么还知道中国的哪些民族乐器呢?知道我们中国民族乐器的种类及划分吗?(学生讨论回答,老师做补充)。

1、民族乐器的种类及划分:

吹:指吹管乐器有笛子、萧、唢呐、管子等等。

拉:指拉弦乐器有二胡、板胡、中胡、高胡、京胡等等。

弹:指弹拨乐器有琵琶、筝、古琴、三弦等等。

打:指打击乐器有大鼓、小鼓、大锣、小锣、钹、碰铃、木鱼等等。

(通过观看投影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对这些乐器的印象。用屏幕上显示的乐器图片以及相应的乐器音色文件作对照,重点对比二胡与高胡的音色)。

同学们回答得非常好,我们都知道民乐演奏有独奏和合奏,那你们知道民乐合奏有哪几中形式呢?(学生讨论回答,老师做补充)。

2、民乐合奏的基本形式:

清锣鼓乐:打击乐器合奏。

吹打乐:吹管乐器和打击乐器合奏。

弦索乐: 拉弦乐器和弹拨乐器合奏。

丝竹乐:拉弦乐器和吹管乐器合奏。

(通过观看投影,让学生更为直观的了解民乐合奏的形式)。

3、刚才几位同学用二胡和笛子表演了一段非常精彩的民乐合奏,那么同学们能告诉我这是属于民乐合奏的哪种形式呢?(生:……)。同学们回答得很好,是属于丝竹乐。因为它是由拉弦乐器和吹管乐器一起合奏的。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吹打乐和清锣鼓乐这两种民乐合奏的形式,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另外一种民乐合奏的形式——丝竹乐。播放投影,引出课题:《丝竹相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三、授课:

课本里选用了丝竹乐的两个乐种,一首是江南丝竹《中花六板》,一首是广东音乐《娱乐升平》。今天我们通过这两首乐曲的学习来了解江南丝竹和广东音乐的联系及区别。

1、江南丝竹

江南丝竹流行于上海市以及江苏南部,浙江西部的民间器乐乐种。其乐队有“丝竹板”和“清客串”两种。前者是专业性的后者是爱好自娱性的。江南丝竹所用的乐器以民族乐器为主,辅之以轻型打击乐器。如二胡、琵琶、扬琴、三弦、笛、萧、板、鼓、铃、木鱼等。江南丝竹的乐队编制可大可小,大者十数十人,小者一二人、一丝(二胡)一竹(笛子)即可。江南丝竹的音乐风格大多轻巧、明朗、欢快、活泼为主有时也表现得较为粗犷。其乐曲内容表现江南人民朴实健朗的欢快性格,也从一个侧面表现了江南山清水绣的美丽风貌。花(加花)、细(纤细)、轻(轻盈)、小(小型)、灵(灵活)江南丝竹典型的风格特征。

有一首古诗赞扬丝竹乐:“一曲丝竹心已醉,梦听余音夜不寐,内中奥妙谁得知?仙乐霓裳人间回。”从诗中可以看出,江南丝竹早已为人们喜闻乐见。

接下来我们就来欣赏一首非常优美的江南丝竹《中花六板》。

(1)、播放《中花六板》并且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a)、在这首乐曲里同学们听到了哪些乐器?其中最主要的乐器有哪些?

(b)、这首乐曲的音乐情绪是怎样的?

(c)、一边听一边对照课后51页《老六板》的旋律做比较,想想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作品分析及和同学们共同解决回答以上几个问题:

?中花六板》为江南丝竹曲,又名《虞舜熏风操》或《熏风曲》。

在这首乐曲里萧、琵琶、扬琴、二胡演奏主旋律,笙和扬琴起支持和烘托作用,小三弦则起打点和添线的作用。

这首乐曲的旋律优美抒情、清新悠扬、庄重典雅,颇具有江南色彩。抒发了人们追求幸福、乐观向上的生活情绪。

刚才我有让同学们对照《中花六板》的旋律与《老六板》的旋律思考一下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现在我请一位同学用二胡拉《老六板》的旋律,请一位同学用笛子吹奏《中花六板》的旋律,同学们仔细听,讨论思考后来回答。(生:……)。

?中花六板》是由民间器乐曲牌《老六板》放慢加花发展而来的。那么什么加花呢?刚才我们听了一位同学用二胡拉《老六板》的旋律,请一位同学用笛子吹奏《中花六板》的旋律,我们再来对照课后51页的谱例,第一第二组的同学唱《老六板》的旋律,第三第四组的同学唱《中花六板》的旋律。同学们唱完后发现了什么?我们发现《中花六板》的旋律是在《老六板》的旋律的基础上加了许多音,使曲谱变繁密了,其骨干音是没变。这也是江南丝竹中常用的一种加花变奏手法。

(3)、拓展思考:学生小组讨论,在我生活中在哪些地方能够听到江南丝竹?(在农村里的婚丧喜庆、庙会、集镇茶馆等)。

刚才我们了解了丝竹乐其中的一个乐种——江南丝竹,接下来我们来了解丝竹乐的另外一个乐种——广东音乐。

2、广东音乐

广东音乐是我国过传统民间器乐——丝竹乐的一个乐种。它流行于广州市及珠江三角洲一带的民间器乐乐种。它的前身是粤剧的过场音乐和烘托表演的小曲。20世纪初,发展为独立的乐种。广东音乐的形成与发展,与一批专业创作者有关。其中,严老烈、何柳堂、吕文成、丘鹤俦等影响较大。1926年,吕文成改进了广东音乐的乐队编制。次后,高胡、扬琴成为主奏乐器。1949年以后,广东音乐游乐更大的发展。

广东音乐的乐曲,一部分是源于古曲或民间乐曲的改编,(如:粤乐古调源于戏曲音乐,粤乐小曲源于传统乐曲,粤乐过场谱源于地方性民歌等)。一部分则是作曲家遵循我国民间音乐的传统及创作手法,汲取西方专业创作音乐的一些创作经验,创作出来的一种更具有清新色彩的广东音乐,这则称之为粤乐新谱。广东音乐的乐曲都短小精悍,节奏清晰、旋律流畅活跃,常以装饰音群构成习惯音型,因而形成一种轻快活泼、细腻缠绵、流畅动听的音乐风格。

欣赏广东音乐《娱乐升平》。

(1)、播放《娱乐升平》并且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a)、在这首乐曲里同学们听到了哪些乐器?其中最主要的乐器有哪些?

(b)、这首乐曲的音乐情绪是怎样的?

(2)、作品分析及和同学们共同解决回答以上几个问题:

?娱乐升平》是广东音乐中流行较广的一首乐曲。作者是广东音乐演奏家、作曲家丘鹤俦。乐曲中主要的演奏乐器有高胡、扬琴。乐曲为一段式(带重复),徵调式。乐曲既保持、发扬了广东音乐的传统特色,又借鉴了一些欧洲专业创作的作曲技巧,从风格上有所创新和突破。乐曲表现了一种清新活泼,乐观向上的音乐情绪。

(3)、拓展与思考:许多民间音乐都没有具体的作者姓名,为什么广东音乐中的一些乐曲都有明确的作者姓名呢?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学生小组讨论回答,老师做补充)。

四、巩固复习:

通过填写下面的表格及聆听三首乐曲片段,判断其中属于江南丝竹和广东音乐的各是第几首?加深学生对江南丝竹和广东音乐的理解,达到知识迁移,加深理解本课重点、难点。

1、拓展与探究:学生小组讨论

还有其余的丝竹乐的乐种,请同学们课后通过收集、查阅资料等方式填写上去。

2、聆听三首乐曲片段,判断其中属于江南丝竹和广东音乐的各是第几首?并且能说出其判断的依据。(生:……)。江南丝竹的是第2和第3首,广东音乐的是第1首。其判断的依据主要就是从乐器的演奏来判断。

五、课堂小节:

同学们,通过这两节课的听赏,我们见识了许多中国的民族乐器,聆听了许多不同合奏形式的传统民乐的经典片段,从中我们也了解到了吹打乐、清锣鼓乐、丝竹乐的音乐风格,特别是今天我们学习了丝竹乐里的两个乐种江南丝竹和广东音乐,你们说咱们中国的民乐美不美?(生:……)。

可是,由于文化的差异,咱们这么美的音乐却不能进入世界主流音乐文化圈。外国人不能理解它,甚至咱们本国的许多年轻人也不了解它。面对民乐的这种命运,咱们大家应该怎么办?(生:……)。

为了继承和发扬中国的音乐文化,并把它推向世界,我们同学应该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勇于去发掘、探索。同学们可以利用课余时间,通过阅读书籍、查阅资料,包括上网下载并且参与讨论学习,懂得民乐的同学自己可以组成一个民乐队进行演奏等等,通过这些形式让我们了解更多的有关中国民乐的知识。从而开拓我们的文化视野。

鉴赏课教案篇6

教材分析:

?西方现代艺术》是普通高级中学《美术鉴赏》(人美版)第13课的内容,从教材内容上来讲,学生对各种类型美术作品的鉴赏知识有了大致了解。因此,本课的目的是围绕“个人主义与形式主义的汇合”这个,对西方现代艺术作一个概括的历史性梳理,使学生对西方现代艺术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和把握。课中我采用“欣赏与实践结合”“音乐与美术结合”的设计方案。课中既有美术鉴赏部分又有设计活动制作展示部分。只是在教学设计里各自侧重点、所占比例不同。“教学目标”符合《高中美术课程标准》的指导精神:“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涵养、美感,丰富生活情趣和终身爱好美术的情感,培养人文精神,完善人格”。

内容结构:

本课分引入、讲授、讨论,体验四部分,为更好地了解它们各自的特点。所选作品都是在美术发展有代表性的,包括一些有影响的西方前卫艺术。但是,对于它们的价值和作用,则要具体分析,不可一概而论。本节课以西方现代绘画的几个主要流派为主要内容,领会西方现代艺术的特点。

学情分析:

根据高中学生年龄的特点,求知欲强,独立思考能力争强,很有分析评论的能力,同时,他们又不仅满足与现在教学内容,喜欢创新,喜欢刺激,喜欢独具匠心,喜欢博览群书,更喜欢在网络上收索他们喜欢且易接受的信息。另一方面,他们的艺术基础不是很扎实,艺术素质高低差别大,接受艺术的能力不均衡。根据这些我考虑在本课教学中,加些互动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对西方现代前卫艺术及其思潮有一定的分辨能力,学会鉴赏与评述的基本方法。并敢于大胆的在实践中运用。

(2)能力目标:培养与提高学生观察、鉴赏、评述、创新、实践等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艺术,培养其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鉴赏西方现代绘画流派。主要介绍后印象主义、立体主义、抽象主义、表现主义及超现实主义,

初步理解其艺术特性及表现手段。

教学难点:西方现代绘画各流派的特点及总体艺术风格体现。现代派艺术较为复杂,历史的

评价不一,学生的理解难度较大。

教学准备:电教设备、教学课件、影像资料、体验材料。。

学生准备:看教材、资料图片素材、体验材料

教学预见:学生可能对现代艺术不一定喜爱,可能难于接受,学生课前沟通不了没有一个预先的认知过程。学生可能会不愿对作品进行评述,教师要随机性的启发,引导其语言表述评作品的能力,尽量让所有学生都参与教学之中,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表现力。

教学评价:口头评价、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互评等。

教学形式:教师讲述、学生欣赏、讨论、游戏、展示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分组形式

二、导入:听后印象派音乐家斯特拉文斯基《春之祭》,提问方式引入课题《西方现代艺术》

三、新授部分:

(一)、西方现代艺术

背景:自从19世纪末后印象派画家们从根本上改变了西方美术的写实传统,加之人类进入20世纪后,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国际交往的日益频繁,各种社会思潮层出不穷,从20世记初在法国产生的野兽派绘画算起到20世纪末,有名称的美术流派多达二三十个,以马蒂斯、毕加索、达利等代表现代绘画的风格特点,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但总体上都具“个人主义与形式主义“的特性。

教学形式:(观看课件)。

鉴赏目的:围绕什么问题去观看?看后学生了解些什么?

(1)围绕现代艺术特征,(2)了解西方现代主要绘画流派。

1、特点:企图突破以至完全摆脱或否定西方绘画注重写实的传统,强调表现画家的主观情感和艺术形式的探索。

2、代表流派:后印象派、野兽派、立体派、未来主义.、抽象派、超现实主义等。

(1)后印象派:把对形式和绘画媒介的探索理智化和系统化,从而开创了西方20世纪现代艺术的新纪元

例:塞尚《咖啡壶边的女人》,作为法国珍宝参加上海世博会。

(2)野兽派:产生20世纪初的法国。随意运用色彩和线对形体表现,并加以夸张、变形。例:(法)马蒂斯《舞蹈》

(3)立体派:打破传统以固定视点表现对象的手法,开创把形体解体,再重新组合,从而出现与常态不同,创造鲜明个性和强烈的艺术震撼力的形象,表达作者强烈的主观情感。例如:(西班牙)毕加索《格尔尼卡》

(4)未来派:产生20世纪初意大利。特点强调表现运动和速度。体现“前卫、喜悦、兴奋、__”。

例:(意大利)巴拉《拴着链子狗的动态》

(5)表现派:表现事物的内在实质;要求突破对人的行为和人所处的环境的描绘而揭示人的灵魂;要求不再停留在对暂时现象和偶然现象的记叙而展示其永恒的品质。

例:(挪威)蒙克《呐喊》

(6)行为艺术:也称行动艺术、身体艺术、表演艺术等,国外目前通用的用法是performance

art,它是在以艺术家自己的身体为基本材料的行为表演过程中,通过艺术家的自身身体的

体验来达到一种人与物、与环境的交流,同时经由这种交流传达出一些非视觉审美性的内涵。

观看视频。

讨论:1、你觉得行为艺术能接受吗?

2、西方现代艺术的特点是什么?

(二)、开阔视野,综合欣赏:(选择放映)

(三)、体验活动,“假如我是艺术家”

学生做重构练习,自由组合、分组活动、学生展示:(自评、互评、师评)

背景播放印象主义音乐家德彪西《月光》

1(五)、课堂小结:(教师)

西方近代美术的演变,曾被人喻为一个传奇性的故事。由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人们千变万化的价值观念,打开了许多未曾探索过的道路。一直到现在,“现代美术”仍是个令人迷惑的名词,一些被公认为艺坛巨人的画家,如塞尚、马蒂斯、毕加索虽已成为艺术的传奇人物,却仍然经常被一般人所忽略,毕加索的立体派或荒唐或有趣,马蒂斯的野兽主义或美观或滑稽。当然,无论何种艺术形式,所反映和表现的都是现代社会变化给人们带来的社会心理特征,都是艺术家对艺术表现形式的探索。反映这个时代人们极其复杂而丰富的思想感情,作品映射社会和人生,采用的语言是荒谬,寓意,抽象,但确是西方现代社会和精神生活的重要写照。其中的积极成果丰富了人们的审美经验,开拓了艺术的视觉表现空间。

鉴赏课教案篇7

一、教材分析:

1、教学目标

本课主要了解和认识三大美术类型中的第二种类型——意象艺术。

使学生初步了解和认识什么是意象艺术,如何来辨析意象艺术。

2、教学重点

使学生分清意象艺术与具象艺术的区别,并初步掌握分辨什么是意象艺术以及意象艺术的主要特征,尤其是从意象艺术的艺术形象和艺术语言,以及艺术家的意图来辨析意象艺术的主要特征。

3、教学难点

如何解释清楚什么是意象艺术,如何理解意象艺术。

二、教法设计

课件图片展示、讲授、练习

三、学法:

鉴赏课本、观察、思维、想象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美术作品并非完全是对客观现实的“如实”再现,除此之外,它还可以表达艺术家的主观世界,这一点在具象艺术中也有表现,但在意象艺术中艺术表现的主观性更为突出,并已成为艺术家关注的重点。

教师活动:(1)展示作品《蒙娜丽莎》和《马蒂斯夫人像》

(2)提出问题:找出这两幅作品的不同之处,请同学们分组讨论。

学生活动:(1)讨论(2)回答

师生总结:这是两件肖像名作,但表现形式却迥然不同,《蒙娜丽莎》用笔细腻、描绘真实具体、形象逼真自然;而《马蒂斯夫人像》则是用笔粗放、用色大胆泼辣、表现对象特别、不符合一般常人的理解。

这说明,《马蒂斯夫人像》是画家马蒂斯为了表达自己的某种观点、看法而故意采取的一种表现方式。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意象艺术中艺术表现的主观性更为突出。

(引出课题并板书:)对客观世界的主观表达——走进意象艺术

2、什么是意象艺术

为什么有的美术作品形象怪异?这句话从意象艺术的一个极端方面来解释意象艺术的,因为在一般人看来,意象艺术的作品往往是怪异的。这样解释主要是为了打消一般人因为习惯于具象艺术的真实性而对意象艺术产生的不理解和排斥心理。指出意象艺术主要是艺术家对现实的的感觉以及他们的个人情感、观念和意识的表现密切相关。因此,艺术家的感觉和所要表达的意图越独特、强烈,所产生的艺术形象就可能越怪异。

教师活动:(1)板书:什么是意象艺术

(2)提出问题:a、从下面即将展示的作品中,请同学们注意观察分析,意象艺术的美术作品和我们习惯上对具象艺术作品的认识在表现形式和手法上有哪些不同。

b、为什么美术作品形象怪异?

(3)展示作品:《圣维克多山》、《呐喊》《星月夜》《内战的预感》

(4)提问

(5)板书:艺术家对客观世界的主观表达。

学生活动:(1)欣赏(2)讨论(3)回答

师生总结:意象艺术主要是艺术家对现实的的感觉以及他们的个人情感、观念和意识的表现密切相关。因此,艺术家的感觉和所要表达的意图越独特、强烈,所产生的艺术形象就可能越怪异。

3、如何理解意象艺术:

“如何理解意象艺术”是本课的关键,也是学生鉴赏意象艺术的根本要求。这一环节,我重点是要传达给学生这样两个理解的切入点,那就是:一个是艺术家按照“我”感觉的样子来表现世界,一个是艺术家按照“我”想表现的样子来表现世界。突出的就是“感觉”和“想”。

教师活动:(1)板书:如何理解意象艺术

(2)展示委拉斯凯兹的《教皇英诺森十世》和培根的《被牛肉片包围的肖像》

(3)提出问题:a、两幅作品的不同之处?(提示:我们从《教皇英诺森十世》中感觉到的对象的性格特点,在培根《被牛肉片包围的肖像》中感受到的是一种情绪和气氛,即紧张和惶恐)

(4)展示:朱耷的《鹌鹑图》

(5)提出问题:画面中鹌鹑的眼睛有什么特点?现实中会出现吗?

学生活动:(1)欣赏(2)讨论(3)回答

师生总结:理解意象艺术从以下两个角度:一个是艺术家按照“我”感觉的样子来表现世界,一个是艺术家按照“我”想表现的样子来表现世界。

意象艺术的特点:a、意象艺术更倾向于心理的真实b、艺术形象更集中更典型。c、超越了具象艺术在形象和时空上的限制。

艺术家的主观能动性在意象艺术中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而每个人的主观感受和感觉是不同的,所以意象艺术作品才给我们以怪异的感觉。

板书:一个是艺术家按照“我”感觉的样子来表现世界,一个是艺术家按照“我”想表现的样子来表现世界。

4、总结回顾:这一节课我们进一步深入的认识了什么是意象艺术,如何理解意象艺术。

我们知道,意象艺术就是艺术家对客观世界的主观表达。理解意象艺术:一个是艺术家按照“我”感觉的样子来表现世界,一个是艺术家按照“我”想表现的样子来表现世界。

鉴赏课教案7篇相关文章:

冰雪课教案参考7篇

体能课幼儿教案7篇

师说优质课教案7篇

水果语言课教案7篇

爱国课教案7篇

三年级心理课教案7篇

舞蹈课大班教案最新7篇

环保课教案优秀7篇

环保课教案优质7篇

小班幼儿舞蹈课教案7篇

鉴赏课教案7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92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