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的清晰结构使教师在授课时更加自信,减少了临场的紧张感,教案需关注课堂氛围的营造,以促进学生之间的积极互动与合作,好文档范文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简便计算教案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简便计算教案篇1
一、复习:
1、钱的问题:我们通常会把钱用两位小数表示。以前学填写表格的时候,整数也可写成两位小数,如100元写成“100.00元”。现在学了小数乘法时,当乘得的结果是三位小数时得默认保留成两位小数。如:1.25×0.3=0.375元≈0.38元
2、哪些计算算得快?
(1)口算。举例:0.24×0.2,算的时候先确定“数字”,再确定“位数”,写成“0.048”。
(2)估算。老师在批作业的时候常用估算的方法检查学生的错误。它能检查出明显的'错误。
(3)简便计算。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小数乘法的简便计算。
二、学习新知
1、乘法运算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
指名用字母分别表示这三种运算律。
2、重点讲解:
(1)乘法分配律。板书:3.6×4.8,问:后面补个算式,让它能简便计算,你能补吗?为什么?
方法一:3.6×5.2(一个因数不变,是“3.6”,另一个因数能凑成整数。)指名说说简便的过程。
方法二:6.4×4.8。(指名说理由,说简便计算过程。)
变化:①3.6×4.8+3.6×4.2+3.6
这个算式你会用简便方法算吗?说说怎么想的?
②3.6×4.8-3.6×0.8
学生指名说说简便过程。
指出:利用乘法分配律的时候,有两个积相加也有三个积相加,还可以两个积相减。要灵活运用。
(2)拆数简便计算:
①用乘法拆。通常和两个算式有关“25×4=100,125×8=1000”
举例:0.25×2.4 2.4×1.25
分别用乘法拆,并写出简便计算的过程。
如果有学生提出也可以用加法拆,可通过比较发现,乘法拆更简便所以应该用乘法不用加法。
②用加法拆。通常有一个数接近整数。
举例一:7.8×1.02
举例二:7.8×0.99
写出具体的简便计算过程。
3、练习:p.90的试一试和练一练5道简便计算。
指名说出完整的简便计算过程。
4、口算:p.91第6题。
可检查几个易错的学生。强调口算时先确定数字再确定位数。
三、布置作业:
1、计算并验算。观察第8题因数有什么特点?(位数一样多,都是两位)指出:这种算式是最适合用交换律验算的。
2、p.91第7、9题
四、检查预习作业(略)
简便计算教案篇2
教学内容:
教材第8页例6、例7,做一做1~2,练习一5~11。
教学目标:
1、懂得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能熟练进行有关分数混合运算的计算。
2、知道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用,并能够运用所学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3、在观察、迁移、尝试学习、交流反馈等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及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
会计算分数混合运算,能利用乘法的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教学难点:
根据题目特点,灵活地运用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具运用: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提问:整数混全运算顺序是怎么样的?
预设: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2、追问:遇到有括号的题该怎么来计算?
预设:有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3、出示计算题并提出要求:观察下面各题,先说说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
21×3+256×8-5×421×(36-14)
二、探索新知
1、向学生说明: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按照此规则,学生仔细确定运算顺序后计算下面各题。
13×35+11-57×2125学生独立完成,小组内订正。
2、分数混合运算
出示例题6:一个画框,长米,宽米,做这个画框要多长的木条?
3、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已知长方形画框的长是45m,宽是12m,求做这个画框所需要的木条的长度,就是求这个长方形画框的周长。
4、学生独立列式。
或启发自学,交流收获。
教师启发:两个算式都是分数混合运算,那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呢?
(1)请学生自学教材第9页的内容。
(2)指名交流汇报。引导学生发现: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
5、学生独立完成计算过程,交流汇报。交流时,指名说说整数混合运算的顺序是什么?
(在一个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含有同一级运算,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如果含有两级运算,要先算第二级运算,再算第一级运算。在一个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括号里的运算,再算括号外的`运算。)
6、分数乘法的简便计算。
(1)出示算式。
学生计算后,会发现每一行的两道算式结果相等,这时教师在每行的左右算式中间填上等号,并启发学生思考:每行两个算式的结果相等,这是数字的巧合呢?还是有一定的运算规律?
(2)指导观察,发现规律。
观察上面每组的两个算式,它们有什么关系?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发现:第一组是两个因数交换了位置,运用了乘法交换律;第二组是三个数相乘,左边是先算前两个,右边是先算后两个,运用了乘法结合律;第三组算式符合乘法分配律,左边是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右边是这两个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然后再相加。
(3)总结规律。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在分数乘法中,也能使用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整数乘法中的运算定律在分数乘法中同样适用。
7、应用规律进行简便计算。
(1)出示例题7.
(2)让学生思考怎样计算比较简便,然后独立完成,如果遇到困难可以在小组里讨论交流。
交流时,让学生汇报自己的想法,分别说一说运用了哪种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
三、巩固练习
1、教材第9页“做一做”第1题。让学生先观察算式分别有什么特点,思考应该如何计算才会比较简便。学生独立计算,并请个别学生上台板演,完成后集体讲评。
2、教材第9页“做一做”第2题。
四、课堂总结:
应用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在计算时,要认真观察已知数有什么特点,想想应用什么定律可以使计算简便。
简便计算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学生会用简便方法计算乘、除数是5、25、125的乘、除法式题,提高计算的速度。
2.练习中,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并能迅速、正确、合理、灵活地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仪、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请学生叙述用5、25、125乘、除的算式怎样进行简便计算?
(1)陈述过程准备(自言自语式)。
(2)小组互说(四人小组)。
(3)指名代表性地叙述。
(4)教师复述。
2.填空练习
(1)请全班同学做第58页中练习十四的第1题。
(2)设问:你认为教材中首先编排这6道题的目的是什么?
(3)对!(为我们今天的练习作准备)。
(二)基本练习
1.做练习十四第2题。
(1)指名口答:说一说简便计算的第一步,应当明确乘数、除数是5,25就想到用乘以10再除以2或用乘以100再除以4来计算。
(2)学生练习,教师巡视,辅导差生。
(3)集体校对,检查中下学生的正确率。
2.练习十四第3题。
(1)四人小组互相说说解各题的简便方法。
(2)学生独立练习,教师巡视,辅导中下学生。
(3)集体校对作业,指出注意点。
3.练习十四第4题。(投影)
把下面各题计算中的错误改正过来。
(1)指名说出各题的错误之处。
(2)教师指出产生这些错误的原因。
(3)学生练习,教师巡视、辅导。
(4)集体校对。
(5)教师。
(三)综合练习
1.学生独立做,练习十四中的'第6题和第7题。
2.用投影来校对。
3.师生共同。
4.教师设问:这样的应用题的简便计算请每位同学能引起关注。
5.鼓励少数智力较好的学生能编一道应用题。
(四)开放练习
1.投影出示第5题。
2.布置课内作业。(要求用多种方法解答)
3.四人小组讨论。
4.集体,选取好的方法。
(五)思考题教学
提示:把8888写成88×101的形式
(六)作业:《作业本》第48页(四十八)
2.应用题
(1)一般的三步计算应用题
简便计算教案篇4
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分数加减法的简便计算方法并能灵活、合理在进行计算。
教材分析: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减法的性质,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教材首先通过准备题,复习应用加法的`运算定律和减法的运算性质,使整数加减法计算简便。接着,教学应用加法的地自定笋减法的运算性质,使分数加减计算方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营造氛围
1.用简便方法计算p141准备题
2.说明: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减法的性质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应用运算定律和性质可以使计算简便。
二、尝试探索建立模型
1.教学例9
a、出示例9,看一看这三个分数有什么特点?
b、你想怎么计算?你认为这样做简便吗?为什么?
c、反馈。
d、看书p142
2.尝试练习:p142试一试
3.说一说运算定律或性质在加减四则运算中有什么作用?
三、巩固深化拓展延伸
1.用简便方法计算p142、1
2.怎样简便就怎样计算p142、2
3.应用题
4.: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简便计算,你会哪些简便方法?
简便计算教案篇5
设计说明
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构建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主动地构建知识,这种建构是无法由他人来代替的。因此,本节课的教学主要体现以下三方面的特点:
1、数学问题生活化、情境化。
数学来源于生活,在数学学习中,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很重要的一部分。本节课在组织教学材料时,围绕教材情境图,创设一个现实的生活情境,将学生置身于现实问题的情境中,把学生的学习活动同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体验生活是数学的源泉,了解数学的价值,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2、让学生主动构建新知。
本节课为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究、主动获取新知的时间和空间,先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感知新知和旧知的内在联系,教师再穿针引线,适时点拨,帮助学生完成新知的主动构建。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探究意识,还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加强合作学习。
学生要从小学会与人交往,与人沟通,与人协作。本节课我在设计教学时,把合作学习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交流,使每一个学生都充分地参与认知活动,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保证了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应有的发展,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为了加强青少年的身体素质,我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大课间”活动,你们喜欢这个活动吗?(喜欢)老师了解到,为了丰富“大课间”的活动内容,学校最近又新买了一些体育用品,大家想知道都有什么吗?(想)
师:请看大屏幕,学校都买了哪些体育用品?(课件出示情境图)
1、仔细观察,说一说你了解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预设
生1:学校买了5副羽毛球拍,花了330元。
生2:学校买了25筒羽毛球,每筒32元。
生3:我还看见一筒羽毛球上写着“一打装”。
师:“一打”是多少个?(12个)
(课件演示一打是12个的.图片)
2、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课件出示问题:王老师一共买了多少个羽毛球?每支羽毛球拍多少钱?
设计意图:数学来源于生活,将学生置身于“大课间”活动的现实情境中,把学生的学习活动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既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又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解决问题,探究学习
1、教学教材29页例8。
(1)解决“王老师一共买了多少个羽毛球”这个问题都需要题中的哪些条件?(让学生找出解决此问题所需的条件)
(2)指名列出算式,并说明解题思路。
(3)引导学生用简便方法计算出结果。
预设
生1:运用乘法结合律可以使计算简便。
12×25
=(3×4)×25
=3×(4×25)
=3×100
=300(个)
生2:运用乘法分配律可以使计算简便。
12×25
=(10+2)×25
=10×25+2×25
=250+50
=300(个)
简便计算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到整数加减法中的运算定律和性质在分数加减法中同样适用。
(2)使学生能应用运算定律和性质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3)通过练习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审题意识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难点:
教具、学具准备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1、口算。(指名回答)
5+8又3/43又1/2+92又4/15+84又4/11―411又1/5―2
1又19/20+410+6又1/711-2又1/53又1/2+4又1/53又1/3-2又1/2
2、说说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3、谈话比较。
(1)在上面的口算题中,你们感到哪些算式计算起来比较容易,为什么?
(2)在实际的运算中,只要我们认真观察,注意数据特征,然后再应用一些运算定律,就可以使计算简便。
(3)揭题:分数加减法的简便计算。
二、尝试计算,引导探究
1、谈话出示例题,学生探究。
3又3/8+2又4/15+4又5/84又4/11-2又8/13-1又5/13
(1)学生尝试计算,互说算理。
(2)教师巡视,发现典型算法指名板演。
(3)反馈说说如此计算的依据是什么?
(4)比较哪种算法比较简便,并说说理由。
2、引导学生:整数加法中的交换律、结合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
3、第二次尝试练习。
1又19/36+2又7/12+1又5/12
3又1/4+2又3/5+1又2/5+4又3/4
18又2/17-5又3/8-2又2/17
(1)学生尝试计算,并把想法与同桌交流。
(2)反馈比较各种算法。
4、:能进行简便计算的.分数加减法有一些什么特点?
三、巩固练习
1、下列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算。
30-5又5/6-4又3/1010又1/3-3又8/9-2又5/9
4又11/12+2又5/9+3又16+3又7/54+8/9
(1)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补差。
(2)反馈结果。
(3)说说能用简便方法计算与不能用简便方法计算的理由。
2、判断下列计算是否正确,错误的请改正。
1又1/6+7/15+2又5/6+7又8/158又3/7-(4又3/7+1又2/3)
=1又1/6+2又5/6+7/15+7又8/15=8又3/7-4又3/7+1又2/3
=4+8=4+1又2/3
=12=5又2/3
(1)学生判断,指名反馈。
(2)注意对减法性质的应用,进一步理解算理。
3、选择正确的答案,填在括号里。
(1)4又1/4-3又1/7+5又3/4=4又1/4+5又3/4-3又1/7,这样算的依据是()。
a、加法交换律b、加法结合律
(2)6又7/8+2又11/18+1又5/18+又1/8的正确结果是()。
a、11b、10c、11又8/9
(3)对于算式4又3/11-2又5/9+2又8/11-1又4/9,下列算法中正确的是()。
a、(4又3/11+2又8/11)-(2又5/9-1又4/9)
b、(4又3/11+2又8/11)-(2又5/9+1又4/9)
四、课堂
师生谈话: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学会了什么本领?
(强调方法与计算习惯的培养)
五、课堂作业1、看谁算得既对又快。
4/9+3又5/7+2又515+13/24+1/15+11/24
5又3/16+2又13/32+1又7/168又2/13-2又1/9-3又8/9
1又2/3+7/10+1/3+3/205又5/12+4又3/7-2又5/12
2、应用题。
一只货船第一小时航行7又3/10千米,第二小时比第一小时多行1又7/8千米,第三小时又比第二小时多行7/10千米。这只货船第三小时航行多少千米?
学生认识到了整数加减法中的运算定律和性质在分数加减法中同样适用。大部分学生能应用运算定律和性质进行一些简便计算。但是学生的审题能力还是很差,错误较多。
简便计算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连减式题的简便算法。
2、培养学生灵活计算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3、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连减式题的简便算法。
教学难点:
根据具体的数据特点,选择灵活、合理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激情导课
出示一组式题,学生进行口算比赛。
师:在加法和乘法运算都有一些定律可以使计算更简便,其实,减法式题也有一些运算规律使计算简便。大家想不想快速地的计算出题的结果?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索减法的简便计算,只要理解、掌握了减法的不同算法,并能灵活运用,相信大家一定能又对又快的算出这些式题。
民主导学
出示例1情境图,学生观察并思考:
(1)你了解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2)怎样计算:还剩多少也没看?
(3)试着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
2、小组讨论、交流:
(1)说说自己的解题思路。
(2)你们小组一共有几种不同的解决方法?
(3)比较,你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展示交流
1、小组汇报、板演计算过程,并说明解题思路。
观察不同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师板书:234-66-34 = 234-(66+34)= 234-34-66
这个小组的同学用了3种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都很有道理。那你喜欢用哪种方法呢?为什么?
是不是像这样的减法算式都能用这3种不同的方法计算呢?
小组举例验证。
2、小结简便计算方法。
生:(出示幻灯片,生填空)
在计算连减时,有多种方法,(1)、可以(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2)、可以把(减数)加起来,再从被减数里去减;
(3)、还可以先减去(后面)的减数,再减去(前面)的减数。
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连减的简便计算
3、用字母表示a-b-c=a-(b+c) =a- c – b
4、射击游戏:看看哪种方法更简便?
师:你真棒。那到底用哪种方法计算简便呢?
同学们:进行连减简便计算时,一定要根据算式中数字的特点灵活的选择合适的算法。
5、说一说怎样计算简便?
检测导结
1、 目标检测:学生独立、限时完成练习七的2.4题
2、 结果反馈:同桌互判,自己改错,教师统计反馈结果。
3、 总结反思:畅谈收获。
提取公因式:这个方法实际上是运用了乘法分配律,将相同因数提取出来,考试中往往剩下的项相加减,会出现一个整数。注意相同因数的提取。例如:0.92×1.41+0.92×8.59=0.92×(1.41+8.59)。借来借去法:看到名字,就知道这个方法的含义。用此方法时,需要注意观察,发现规律。还要注意还哦,有借有还,再借不难。考试中,看到有类似998、999或者1.98等接近一个非常好计算的整数的时候,往往使用借来借去法。例如:9999+999+99+9=9999+1+999+1+99+1+9+1—4
拆分法:顾名思义,拆分法就是为了方便计算把一个数拆成几个数。这需要掌握一些“好朋友”,如:2和5,4和5,2和2.5,4和2.5,8和1.25等。分拆还要注意不要改变数的大小哦。例如:3.2×12.5×25=8×0.4×12.5×25=8×12.5×0.4×25加法结合律:注意对加法结合律(a+b)+c=a+(b+c)的运用,通过改变加数的位置来获得更简便的运算。例如:5.76+13.67+4.24+6.33=(5.76+4.24)+(13.67+6.33)
简便计算教案篇8
一、目的要求、意图、教法。
1、设计意图。贯彻新“课标”的过程目标。即重视“过程与方法”。在探究“简便计算”方法的过程中,使学生掌握“双基”的同时学习探索数学问题的方法,为以后学习探索运算定律性质等建立一种探究的模式
2、教学方法。以题导向,在练中学习和探索。组织学生通过“计算”、“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寻找规律。
3、双基要求。使学生理解“乘法的一些简计算便”的规律。能正确进行乘法的一些简便计算,并能识别乘法题是否可用简便算。
4、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5、、主板书设计。(略)
二、教学过程。
1、计算(板书中一题)。
⑴让学生计算完后,说出1题中左右两边的算式有什么关系,师用等号连结左右两边相等的算式。
⑵师:想想1题中左右两边的算式,再看看2题中左右两边的算式有何关系?——生完成2题。
⑶师:再想想看看上题相等算式的特点,自编几组合符上面规律的算式。——生完成3题。学生做后让其口述,师板书几组。
⑷师:从上面的联系中你发现了什么?——生独立思考,想自己要说的话。——让学生试说(可能不成功)——学生分小组讨论。(可能还不成功)。
师:“我们可先看左边算式,是什么形式?(一个数乘两个数)再看右边是什么形式?(第一个数乘这两个数的积)。怎样连起来组成一句完整的话呢?——学生再说“规律”。
师:我们往往记不住“规律”,为了方便记忆,能否用符号来表示这个规律呢?——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符号表示规律——师用符号板书。
2、验证。
⑴师:刚才我们探索的规律是从一些特别的.算式来观察的,它是否与生活实际一致。我们可验证一下。
⑵学生独立用两种方法解答板书中第二题。(此题也可由学生自编)。
⑶让学生口述解答过程,教师板书,再让学生观察两种解法的算式和得数,说明刚才的规律完全合符生活实际。
3、应用。
⑴学生试做板书中三题。
⑵学生试说理由,同时体会“简算”的乐趣。
4、小结学习方法。
⑴师:本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是怎样学习的?——学生发言,教师手指板书过程指导学生小结,随着学生发言教师逐步并板书“计算 、 观察思考、 找规律、 验证、 应用”。
⑵师:这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放方法,望大家在平常的学习中注意用这种方法去学习数学规律。
5、练习,
⑴先观察再计算。
750×4×95 899×125×8 25×(4×3×798)
⑵对比(略)
6、作业(略)
简便计算教案8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