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的设计让教师能够更好地关注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教案的编写应以实际教学内容为基础,确保每个环节都能顺利衔接,提高课堂效率,下面是好文档范文小编为您分享的大班音乐戏说脸谱教案8篇,感谢您的参阅。
大班音乐戏说脸谱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欣赏京剧脸谱鲜艳的色彩和夸张的形象,激发对京剧艺术的兴趣。
2、尝试利用鲜艳的色彩和对称的图案设计脸谱,发展幼儿的创造力激发和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脸谱
活动过程:
一、引起幼儿兴趣
1、师:昨天我们听了京剧,又看了京剧演员的服饰,今天我们来看看京剧演员的脸部的化妆好吗?
2、让幼儿欣赏京剧脸谱
3、师:它呀,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京剧脸谱。这个京剧脸谱这么特别,你们想不想和老师一起来看看京剧脸谱的秘密呢?
二、幼儿和老师一起探索京剧脸谱
1、观察脸谱颜色:颜色不是为了好看,而是有各自的含义:像红色的,它表示个性忠诚的;黑色的表示个性刚直的;它们表示的是好人。白色的表示个性多计谋的,还有黄色的,表示坏人。蓝色的、绿色的代表勇士;金色、银色的表示神话里的人。
2、观察脸谱的对称:左边和右边脸的图案是一样的,都是以鼻子为中心左右两侧对称的。老师拿一张纸竖在图案的鼻子中间,请幼儿来看一看。
3、观察京剧脸谱的夸张:脸谱的眉毛、眼睛、鼻子这么粗、这么大,这样画是为了让看戏的人一看就知道台上有谁。
三、幼儿创作
1、师:现在有许多艺术家把京剧脸谱制作成艺术品,今天我们也来学学大艺术家来制作京剧脸谱来装扮我们的教室,好吗?
2、提出要求:
1)脸谱要以鼻子为中心左右对称
2)可以选择一种底色来表现人物
3)可以自由创作
3、幼儿自由选择材料创作
四、将画好的脸谱剪下装扮教室
大班音乐戏说脸谱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在熟悉乐曲旋律的基础上,学唱京剧《戏说脸谱》。
2、通过观察图片的排列顺序,熟悉歌词的顺序。
3、感受京剧的效果,产生喜爱京剧的情绪。
4、感知乐曲的旋律、节奏、力度的变化,学唱歌曲。
5、感受歌曲柔和、舒缓的旋律,理解歌词的含义。
活动准备:
1、与歌词内容有关的脸谱各一张。
2、圆舞板、大鼓各一只。
3、戏说脸谱的伴奏带。
活动过程:
(一)脸谱配对游戏,认识张飞,以念的方式感受人物的性格。
1、观看ppt,孙猴、窦尔敦、曹操、关公,找到相应的脸谱,并根据小节线的提示依次摆放。
2、还有一个人也很厉害,他长得怎么样?生气起来可不得了。猜猜他会是什么脸呢?
(二)说脸谱,摆脸谱,尝试有节奏地完整念歌词。
1、圆舞板也想来认识他们,你听:打节奏念歌词。跟念一遍。
2、你听到了什么?或者是不一样的地方?出示马、大刀、喳喳。
3、想不想和圆舞板合作,他说前半句,你们来接后半句,再交换。
4、大鼓也想加入呢?你会跟着大鼓完整地说一说吗?
(三)通过倾听、比较、接龙游戏等方式来戏说脸谱,体验京剧的唱腔。
1、告诉你们哦!这就是一首京剧,名叫《戏说脸谱》。想不想听?教师范唱。
2、想不想学呀?
3、唱的和说的有什么不一样?拖音——喳,出示图谱多音——啊,出示图谱。引导幼儿学唱。
4、接龙游戏,教师与幼儿。
5、京剧唱起来和其他歌曲不一样,除了歌词的变化,给你的感觉是怎样的?对呀!很有力也很有节奏,你会跟着京剧里的伴奏来唱一唱吗?
6、秘密导入,尝试多次的比赛练习。
(四)观看视频表演,尝试迁移动作来表演。
1、在京剧中,脸谱的形象也是很讲究的,红色代表忠勇、白色代表奸邪、孙猴代表神的力量,那我们可以做什么动作呢?
2、我们一起来看看京剧演员他们是怎么做的?
3、跟着他们一起来做一做。
4、听音乐加上自己的动作声音表演一次。
5、走到家长面前,与家长合作表演。
教学反思:
在活动中,我为了避免孩子从头唱到尾,在解决难点四分音符与感情技巧处理部分,我采用了谈话的方法,让孩子稍微休息了一会,使活动能够动静结合,孩子们的表现基本上完成了我预设的目标。当然了,本次活动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希望各位老师和专家多加指点。
大班音乐戏说脸谱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了解歌曲独有的京韵唱腔,初步学会演唱歌曲。
2.能根据不同的脸谱角色,用合适的力度及动作来演唱歌曲。
3.感受京剧的特点和魅力,为京剧是中国特有的艺术而自豪。
活动准备:
1.欣赏过京剧表演的片段。
2.视频、图谱、课件
活动过程:
一、播放视频,体会京剧的唱腔,引导幼儿学唱拖长腔乐句。
1.播放视频,初步感知京剧唱腔。
(1)他们在表演什么?
(2)他唱了些什么?是怎么唱的?小结:张飞生气的时候就爱乱叫、叫喳喳。
2.再次观看视频,学唱拖长腔乐句。
(1)引导幼儿尝试演唱
(2)出示图谱,学唱拖长腔乐句图谱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怎么唱呢?引导幼儿随图谱进行学唱。小结:京剧是我们中国的国粹,拖长腔是京剧的特点。
二、教师范唱歌曲,引导幼儿理解人物特点与脸谱的关系,初步感知歌曲内容。
1.出示脸谱,回忆已有经验。
有哪些颜色的脸谱?
2.教师范唱歌曲,介绍不同颜色的脸谱及人物
(1)这是一首什么样的歌曲?
(2)你听到蓝脸的、红脸的、黄脸的、白脸的唱的是谁?
(3)为什么会有不同颜色的脸谱?小结:京剧的脸谱真有趣,颜色不同,代表的人物性格也不同。
3.范唱第二遍歌曲,鼓励幼儿与老师一起演唱最后一句。你听到歌曲唱了什么?怎么唱的?
4.范唱第三遍歌曲,感受演唱的不同力度。你听到老师唱张飞和窦尔敦的声音是怎样的?黄脸和白脸的怎么唱的?每一句的声音大小有什么变化?引导幼儿初步学唱。
三、学唱歌曲,引导幼儿用合适的力度及动作来演唱歌曲。
1.老师大声唱,幼儿跟着一起小声唱一唱。小结:不同颜色脸谱代表的`人物特点不一样,因此他唱歌的声音也是不一样的。
2.幼儿集体唱。
3.引导幼儿用合适的力度及动作来演唱歌曲。
四、播放视频,幼儿随音乐加动作演唱歌曲。
1.观看演唱京剧的视频。
(1)小演员是怎样表演的?
(2)你想加上什么动作?请个别表现,教师提升,幼儿互相学一学。我们一起来加上动作唱唱试试。
2.幼儿随音乐边唱边表演。想不想像小演员一样来试试?幼儿随音乐一起表演。五、教师演唱歌曲,激发孩子继续演唱的兴趣。小朋友,这首歌还唱了很多颜色的脸谱,老师唱给你们听听怎么样?你还听见有什么颜色的脸谱?我们回到教室再把这些颜色的脸谱唱出来吧!
大班音乐戏说脸谱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通过寻找歌曲内容相关的图片来理解歌词内容,并学唱京剧《戏说脸谱》。
2、初步了解中国国粹——京剧艺术,产生对京剧艺术的喜爱之情。
活动准备:脸谱小图片、歌曲视频、歌曲录音。
重点:学唱整个歌曲并尝试表现。
难点:学习“啊”的唱法。
活动预设流程:
一、歌曲导入,引发兴趣。
播放歌曲录音。
师:刚才听到的是什么戏曲?京剧和我们平时唱的歌有什么不一样?
师小结:京剧听起来很有力也很有节奏;有很长的拖音,声音有高有低。
二、理解歌词,学唱京剧。
1、欣赏理解。
1)集体欣赏戏曲,寻找相应的歌词图片,并尝试按顺序排列。
2)根据幼儿排列的顺序学念歌词。
2、学唱京剧。
1)教师范唱,引导幼儿跟唱。
师:大家觉得那句最有难度。
2)播放录音,教师在难点部分画符号。
师:啊唱了几拍?
幼儿练习难点音并完整学唱。
3)幼儿完整学唱。
探索用合适的力度演唱每个乐句。
师::这首歌唱起来可有精神,那歌里每个人都用一种声音唱,你们觉得会好听吗?
4)尝试表演
师:我们来做个京剧小演员,把这个京剧唱一唱演一演吧!
三、延伸:京剧脸谱。
师:你们喜欢京剧里的哪个角色?为什么?
接下来我们到区域里去画画自己喜欢的角色脸谱吧!
大班音乐戏说脸谱教案篇5
活动内容:戏说脸谱
重点领域:艺术
相关领域:语??
活动目标:
1、在熟悉乐曲的旋律的基础上,学唱京剧《戏说脸谱》
2、通过京剧脸谱熟悉歌词内容,学习根据不同的脸谱角色,表现人物的不同的性格特征。
3、知道京剧是我国的国粹,逐步喜爱京剧的艺术。
活动准备:
1、有欣赏过京剧表演。
2、制作好的京剧脸谱:红脸:黄脸:花脸:白脸:黑脸,磁带。
重难点能根据乐曲旋律的提示进行哼唱,并创编相应的动作。
知道京剧是我国的国粹,有进一步探索京剧的欲望。
活动过程
一、倾听音乐《戏说脸谱》,激发幼儿兴趣。
1、教师“今天我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歌曲,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2、教师“你听到了什么?你最喜欢哪一句?”
二、再次欣赏一遍,幼儿根据音乐进行哼唱。
1、逐句听歌词,同时出示与歌词相对应的图片,讲述讨论歌词的内容。
2、逐句练习唱腔和唱调。
3、完整的进行演唱京剧〈戏说脸谱〉
三、探索根据不同的角色适当的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1、向幼儿一一介绍不同的人物的性格特征,尝试用合适的表情和动作进行表现。
2、请个别幼儿进行表演。
四.进行表演,增强幼儿的兴趣。
1、分角色扮演京剧演员和观众,被选为观众的幼儿进行表演,其他幼儿则是观众。观众在“演员唱完后在句末叫“好”!
2、角色互换,继续进行表演。
大班音乐戏说脸谱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对京剧艺术产生兴趣,在活动中体验快乐。
2、初步了解中国国粹——京剧艺术,在熟悉乐曲旋律的基础上,学唱京剧《戏说脸谱》。
3、通过京剧脸谱图案,熟悉歌词内容,根据不同的脸谱角色,学习用合适的力度及动作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活动准备:
1、教学挂图《戏说脸谱》
2、音乐磁带及录音机。
活动过程:
1、出示教学挂图,让幼儿观察画面的内容。
(1)请个别幼儿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对画面内容进行简单的解释。
(2)教师介绍不同脸谱代表的人物,并进行人物介绍。
2、播放歌曲,幼儿感受歌曲旋律。
(1)教师范唱歌曲,幼儿欣赏。
教师:歌曲里唱了什么?你感觉怎么样?
(2)教师用儿歌的韵律将歌词内容朗诵给幼儿听。
蓝脸的窦尔敦深夜悄悄偷走皇帝的御马;红脸的关公在战场上杀敌英勇无比;黄脸的典韦很聪明,别人都喜欢问他问题,所以他觉得很神气;白脸的曹操,这个人很精明、奸诈;黑脸的`张飞,侠胆仗义,但脾气暴躁,生气发脾气时,喳喳乱叫,很远的地方都能听到。
(3)播放歌曲,教师结合挂图提问引导幼儿记忆歌词。
3、幼儿进一步熟悉旋律,学唱歌曲。
(1)播放歌曲,师幼跟随音乐共同哼唱歌曲。
(2)教师运用多种方法引导幼儿学唱歌曲。(接唱、分组唱等)
(3)教师重点、演示“啊……”,帮助幼儿突破难点。
4、探索用合适的动作演唱每个乐句,分角色演唱。
教师:这首歌唱起来可有精神,你们知道在唱京剧时该用什么动作吗?
5、部分幼儿扮演京剧演员唱歌曲,另一部分幼儿扮演观众在每个句末叫“好”!。
活动延伸:
引导幼儿尝试创编不同的动作进行表演唱。
大班音乐戏说脸谱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能尝试用京剧里的表情、动作、声音来表现歌曲中的人物形象。
2、知道京剧是中国的国粹,培养幼儿对京剧艺术的喜爱。
3、鼓励幼儿大胆仿编儿歌,根据儿歌内容用恰当的动作表现。
4、能愉快地参与集体演奏活动。
重点难点:
学唱歌曲
环境与材料:
1、熟悉音乐。
2、窦尔敦、关公、孙悟空、曹操、张飞的脸谱各一张。幼儿自制脸谱。
3、音乐录音带。
重点指导:
知道京剧是中国的国粹
一次备课
一、欣赏脸谱,理解歌词
1、教师出示脸谱,请幼儿说一说在哪里见过这些脸谱。
2、教师简单介绍这些人物:蓝脸的窦尔敦在深夜悄悄盗走了皇帝的御马;
红脸的关公在战场上杀敌英雄无比;
花脸的孙悟空很神气;白脸的曹操很精明;
黑脸的张飞脾气暴躁,生气时喳喳乱叫,
很远的地方都能听的见。
二、欣赏脸谱,学歌曲
1、教师范唱歌曲,在范唱的过程中唱到哪个人物就出示哪个脸谱。
2、结合歌曲中人物的特点,教师引导幼儿一起创编相应动作,并试着边唱边表演。
3、引导幼儿尝试用京剧的唱腔演唱。
三、佩带脸谱,学表演
幼儿戴上自制脸谱,随歌曲音乐边唱边表演。
活动反思:
孩子对京剧可以说是比较陌生的,但是京剧中奇特的唱腔、独特的艺术形式和表演风格很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而且我们班又是以闽南高甲戏为特色,高甲戏与京剧间或多或少也有些异曲同工之妙,所以孩子们对该活动特别感兴趣。
首先,我让孩子们说一说自己对京剧、京剧脸谱的了解,给孩子们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氛围。在欣赏歌曲后我利用与歌曲歌词相关的图片来帮助他们理解歌词,让孩子认识不同脸谱的代表人物,并简单介绍这些人物的性格特征。在幼儿学唱歌曲环节,我采用了听旋律、用儿歌的形式说念歌词、合演唱的形式逐句将歌词唱出来,并配上了一定的表情声调及动作的方法来帮助孩子记忆歌词内容,效果很好。
再次,我让孩子们带着问题“京剧听上去与我们小朋友平时唱的歌有什么不一样?”初次欣赏京剧《戏说脸谱》来了解京剧的唱腔。在第二次欣赏的时候,孩子们居然能跟着音乐节奏哼起来,虽然谈不上什么韵味,但很投入,孩子们特别开心。
最后,在完整表演的环节,我利用互动表演唱的形式让孩子分组、分角色进行表演唱再一次掀起了活动高潮。在这一环节中我给了孩子充分展现的机会,鼓励孩子们大胆在集体面前表演,让每个孩子感受到音乐活动的快乐。
大班音乐戏说脸谱教案篇8
一、设计意图:
京剧脸谱是中华民族艺术中的瑰宝,虽然不是孩子们经常遇到的熟悉事物,但它浓烈的色彩,鲜明的艺术风格很容易吸引孩子,符合孩子对色彩敏感的心理特点。幼儿园的美术活动是为了让孩子具备初步的审美意识,挖掘和发挥孩子的创造能力。我以中国传统艺术——脸谱作为欣赏对象,目的在于让孩子了解祖国的传统文化,激发他们喜爱京剧、了解国学、热爱中国传统艺术的美好情感。而后在欣赏的基础上,了解京剧脸谱的表现形式和手段,以脸谱色彩的绚丽及表情的夸张来吸引孩子,让他们对"对称""夸张"的美术表现形式有所了解与尝试,进而自主创作。
二、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中国戏曲脸谱的艺术特点、色彩等知识。
2、能用线条、色彩对称的方法绘制脸谱。
3、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体验自己绘制脸谱的乐趣。
4、引导孩子们在活动结束后把自己的绘画材料分类摆放,养成良好习惯。
5、能展开丰富的想象,大胆自信地向同伴介绍自己的作品。
三、活动准备
1、视频《说唱脸谱》
2、ppt课件,油画棒空白脸谱
四、重点难点:
重点:京剧脸谱的色彩和代表的性格特点
难点:用线条、色彩对称的方法大胆设计脸谱
五、活动过程
(一)播放《说唱脸谱》视频,引起幼儿对京剧的兴趣。
师:通过视频?你们都观察到什么。对这就是京剧,京剧是我们中国特有的舞台表演艺术形式之一,京剧是我们的国粹,和大熊猫一样珍贵。
评析:通过观看视频调动幼儿学习的兴趣,让幼儿初步感知京剧,萌发喜爱京剧、热爱中国传统艺术的美好情感。
(二)播放多媒体课件,欣赏脸谱,简单了解京剧简单的知识和脸谱夸张的表现形式和手段。
1、感受京剧演员们特有的服装和脸部的色彩。
师:唱京剧的人很特别,我们来看这张图片,他们身上穿的,头上戴的,身上背的都和我们有什么不一样?他们的脸上是怎么样的?
评析:教师应重点引导幼儿观察演员脸上的表情和色彩,因为孩子们对演员们身上穿的,头上戴的,身上背的都很感兴趣,但忽略了脸上色彩的丰富性和表情的夸张性。
2、欣赏讨论京剧脸谱的颜色及图案代表的意义。
师:唱京剧的人脸上画了一张张大花脸,我们叫"脸谱"(出示脸谱字卡)。你喜欢哪个京剧脸谱?它上面有什么颜色、图案呢?你知道这些颜色、图案代表什么意思吗?
教师小结:在京剧里有红、黄、蓝、绿、黑、白等,色彩鲜艳,一看就很吸引人,观众可以从脸谱的颜色上分辨角色是英雄还是坏人,是聪明的还是愚蠢的……如红色、黑色在京剧里代表好人,黄色、白色在京剧里代表坏人,蓝色代表勇士,金、银颜色代表神话里的人物。
(三)欣赏京剧脸谱中对称的表现形式。
师:京剧脸谱和我们不化妆的脸哪些地方是一样的?(都有眼睛、鼻子、眉毛、嘴巴、牙齿、耳朵)有哪些地方是不一样的?
教师小结:京剧脸谱上的图案、花纹和颜色都是以鼻子为中心对称的,眼睛、嘴巴、眉毛、胡子用夸张的方法,变成了各种各样的形状。
评析:这一环节借助课件的形式,让幼儿通过观看脸谱图片,感受脸谱色彩的鲜艳及表情的夸张,了解京剧脸谱中对称、夸张的表现形式和手段。
(四)幼儿创作给脸谱涂色。
师:现在老师手里有一张已经勾好线条的京剧脸谱,我要帮他化化妆怎么样?你们想不想也自己动动手帮它们化化妆?
幼儿给脸谱涂色,教师巡回指导。
评析:教师事先准备勾好线条的脸谱,让幼儿在已有欣赏经验的基础上给脸谱涂上鲜艳的颜色。
(五)展示作品,相互欣赏,体验成功的喜悦。
1、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相互欣赏,相互评价,感受其中的美。
2、让幼儿结合已有的经验进行点评。
师:谁来介绍下自己的作品?
评析:通过自评、互评脸谱作品,让孩子发现自己的不足和别人的闪光点。点评时应引导他们从脸谱颜色、纹路、图案的对称性进行评价,进一步感知脸谱色彩的鲜艳及表情的夸张。
(六)活动延伸。
师幼戴着京剧脸谱一起游戏。
六、活动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视频、图片、ppt等多种手段,让幼儿初步感受戏曲的魅力,拉近幼儿与戏曲的距离。整堂课,幼儿在老师的组织和引导下,积极参与,自主学习,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幼儿的主体作用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孩子们首先被《说唱脸谱》深深的吸引住了,很感兴趣,在这一环节中孩子们知道了脸谱是戏曲的代表;然后,观看图片,欣赏脸谱,感受脸谱造型、色彩,发现脸谱对称的规律;最后,动手制作,尝试创作对称脸谱,在这一环节中我为孩子们准备了不同的材料,让他们自己选择喜欢的材料尝试创作脸谱,在这一步中有一些不足,由于要求提的不到位,使孩子们在创作的过程中,只是注意到了脸谱的对称性。在一些绘画与粘贴的技巧上有一些不足。
总体来说,孩子们对于本节活动很感兴趣,教学目标也完成的较好。在本节活动中充分体现了孩子的主体性,课堂气氛也很活跃。
大班音乐戏说脸谱教案8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