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写教案时,教师应考虑不同学生的学习风格,以便设计出更具针对性的教学活动,一个完整的教案能够帮助教师及时发现学生的学习问题,进行针对性辅导,好文档范文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夜莺的歌声教案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夜莺的歌声教案篇1
[学习目标]
1.认识屑、拧等8个生字;会写削、喂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沉寂、盘问、口哨、埋伏、凝神、鬼子、汉子、烧毁、木屑、蘑菇、呻吟、宛转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苏联卫国战争中少年儿童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
3.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通过上网、翻阅书籍、请教大人等方式收集有关苏联卫国战争的资料。(历史背景、有关故事)
2.没见过夜莺的同学,通过,了解一下夜莺这种鸟。
3.预习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课文主要讲什么。
4.回顾自己熟悉的小英雄的故事。
第一课时
一、交流预习情况,确定学习本课的方法
①指名读文,读后评价: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
②交流:这篇课文主要讲什么,初读后,你有什么感受。
③过渡:这是一个精彩的故事。下面,我们就来讲讲这个故事,争取讲得和故事一样精彩。
二、把握故事的基本内容
①自读课文,注意课文中的空行。想一想:夜莺是怎样巧妙地和敌人周旋,为游击队送情报的?
②重点读课文的一、二部分,看看夜莺是怎样迷惑敌人,为敌人带路和怎样与游击队联络的。
三、复述课文
①分小组讲,讲后评价,主要看是否把握了故事的基本内容。
第二课时
(一) 导入新课,了解背景
给大家介绍一个朋友:这种体态玲珑的鸟叫夜莺。夜莺又名黄鸟,它模样漂亮,歌喉清脆甜美,是鸟类中有名的歌唱家之一。听,(播放夜莺的`叫声)这清脆、宛转的叫声就是夜莺的歌声。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是《夜莺的歌声》。课前我们已经预习了课文,文中的夜莺是指鸟吗?
(不是鸟,而是一个小男孩。)
课文写的是前苏联卫国战争中一个小男孩的故事。请同学们把《词语手册》翻到50页,读一读,了解了解苏联卫国战争。(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感知内容
(三)品词析句,感悟品质
1.故事中的小夜莺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一个和我们年纪相仿的孩子,却沉着机智地与敌人斗志斗勇,真是了不起啊!让我们聚焦第一部分引诱敌人,课文的字里行间,你从哪些地方捕捉到他的机智勇敢?读一读,画一画,圈一圈,也可动笔在旁边写上自己的感受。
(学生汇报,重点理解以下句子)
1. 语言描写
2.动作描写
3.神态描写
孩子从嘴里掏出一个小玩意儿,递给他,用快活的蓝眼睛望着他。(快活是什么含义?真的很快活吗?)
小夜莺在敌人面前一点也不害怕,他的神情很自然,可见小孩的胆量非常大。
(德国军难道一点儿也不可怕吗?)从文中找出依据。
(四) 总结课文,布置作业
我们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抓住人物语言、神态、动作的描写感受到了机智勇敢的小夜莺。文章从开头到结尾都贯穿着夜莺的歌声,它是文章的线索。请同学们在文中找出关于夜莺歌声的句子,理解夜莺歌声的不同作用。
板书设计:
夜 引诱敌人
莺 传递情报 机灵
的 消灭敌人 勇敢
歌 再次诱敌
声
夜莺的歌声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沉寂、盘问、口哨、埋伏、凝神、鬼子、汉子、烧毁、木屑、蘑菇、呻吟、宛转”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苏联卫国战争中少年儿童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
3、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了解被称为“夜莺”的孩子是怎样帮助游击队歼灭一伙德国法西斯强盗的。
2、了解开头三个自然段和最后两个自然段之间的相互照应。
教学难点:
“小夜莺”的机智来自思维敏捷,敏捷的思维来自热爱祖国的感情,这一点难于理解。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通过上网、翻阅书籍、请教大人等方式收集有关苏联卫国战争的资料。(历史背景、有关故事)
2、没见过“夜莺”的同学,通过查字典,了解一下夜莺这种鸟。
3、预习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课文主要讲什么。
4、回顾自己熟悉的小英雄的故事。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了解“夜莺”吗?谁来说一说。
教师过渡:体态小巧玲珑,叫声清脆宛转,每当月上高楼,它就会放开歌喉纵情歌唱。今天,就让我们穿过时光隧道,一起走进1941年的苏联卫国战争,走近一只勇敢的夜莺,去聆听他神奇、机智的歌声吧!(板书课题)
二、学情调查
1、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2、对于前苏联的卫国战争,你了解多少?
三、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指名朗读课文,纠正读音,指导学生读通句子。
3、再读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什么,小夜莺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4、交流读后印象。
过渡:这是一个精彩的故事。下面,我们就来讲讲这个故事,争取讲得和故事一样精彩。
四、把握故事的基本内容
1、再读课文,注意课文中的空行。想一想:“夜莺”是怎样巧妙地和敌人周旋,为游击队送情报的?
2、重点读课文的一、二部分,看看“夜莺”是怎样迷惑敌人,为敌人带路和怎样与游击队联络的。
3、试着把这篇故事的基本内容讲一讲。可在准备的基础上分小组讲,讲后评价,主要看是否把握了故事的基本内容。
设计意图:抓住主线,理清脉络。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初读全文,概括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小夜莺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在此基础上再默读全文,抓住主线,要求学生试着把这篇故事的基本内容讲一讲,从而理清课文脉络。
第二课时
一、精读课文
1、联系上下文,初闻歌声。
⑴学习课文第一段,让学生找出描写夜莺歌声的句子。
教师出示:“夜莺的歌声打破了夏日的沉寂。这歌声停了一会儿,接着又用一股新的劲头唱起来。”鼓励学生质疑。
学生问:“‘沉寂’是什么意思?”
教师让学生联系上下文读读,体会体会。
学生从读中体会到战斗刚刚结束,树木、房屋被破坏,空旷的花园里空无一人,死一般的静寂。
⑵让学生分角色读课文第三到第十九自然段,两生上台演一演军官和小夜莺,从对话中去体会、去品味。
“怎么会就剩下我一个?这里有麻雀、乌鸦、猫头鹰,多着呢。夜莺倒是只有我一个。”小夜莺把问话故意岔开,避免了正面回答,看似一副糊涂的样子,却有着格外清醒的头脑。
“刚刚一开火,村子就着火了,大家都喊:‘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就都跑了。”小夜莺巧妙的回答,既保护了群众,又痛骂了敌人。从字里行间流露出小夜莺的乖巧、机智。
学生进入语言文字所描绘的情景中,做到了“口而诵,心而维”,边朗读边揣摩,从中体会到这是有意吸引敌人的歌声。
2、自问自答,理解歌声。
⑴学习课文第二段,让学生继续找出描写夜莺歌声的句子。
⑵教师出示:“小孩有时候学夜莺唱,有时候学杜鹃叫,胳膊一甩一甩的,打着路旁的树枝,有时候弯下腰去拾球果,还用脚把球果踢起来。”引导学生自问自答,同桌练习一个问一个答,扩大了训练面,人人都得到了训练的机会,学生各有所得。在此基础上,教师充当“向导”的角色,引领学生比较:“他好像把身边的军官完全忘了。”“他把身边的军官完全忘了。”这两句话意思有什么不同?学生展开讨论。
3、比较异同,破译歌声。
⑴学习课文第三段,学生继续找出描写夜莺歌声的句子。
⑵四人小组讨论歌声的作用有何不同,破译歌声的含义。结合语境,让学生探究既然那歌声已经没有什么新鲜的意思了,为什么夜莺还是兴致勃勃地唱着?通过朗读,学生感悟出小夜莺为了不引起敌人怀疑,发出信号后仍继续唱歌,同时也表达了他临战前的兴奋。
4、探究寻根,深挖歌声。
⑴齐读课文第五段中描写夜莺歌声的句子。
⑵教师出示:“从孩子的嘴里飞出宛转的夜莺的歌声。那歌声即使是听惯了鸟叫的人也觉察不出跟真夜莺的叫有什么两样。”
⑶问学生读懂了什么,引导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探究寻根,表面赞扬宛转的歌声,实则颂扬小夜莺勇敢、机智和热爱祖国的品质,悟出语言文字背后所蕴藏的深意,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感受能力。
设计意图:夜莺的歌声是课文的一条红线,抓住夜莺歌声的.句子展开教学,便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何引导学生以读为主,以读促悟,重点深究夜莺歌声的含义成为本课教学的重中之重。
二、以读引说,迁移运用
文章以浓重的笔墨谱写小夜莺引诱敌人进入游击队的伏击圈,而对游击队员的描写则着墨极少,这给学生提供了想像的空间,教师可设计这样的训练题练说:“战斗胜利了,几个游击队员围着小夜莺,。”
设计意图:教师抓住这一语言“空白”,引导学生走进课文所描绘的语言情境之中,去朗读,去感受,去想像,贴近书中的人物,与他们一同分享胜利的喜悦,产生心灵上的共鸣,从而水到渠成地称赞了小夜莺,在语感训练中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三、布置作业
1、练写生字,读写、读记“词语盘点”中本课的词语。
2、阅读其他的小英雄的故事。
板书设计:
吸引敌人
14夜莺的歌声 麻痹敌人
传递情报
︱
小男孩──机智勇敢、热爱祖国
夜莺的歌声教案篇3
一、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苏联卫国战争中少年儿童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
2、体会课文首尾呼应饿写法。
3、学习生字新词。会用“宛转”、“兴致勃勃”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1、了解被称为“夜莺”的孩子是怎样帮助游击队歼灭一伙德国法西斯强盗的。
2、了解开头三个自然段和最后两个自然段之间相互照应的关系。
三、课前准备:课件。
四、教学时间:二教时。
五、板书设计:
夜莺的歌声
起因:引敌发现
主动接近
巧答盘问
取得信任
经过:诱敌进伏击圈
机智勇敢的
巧妙报告敌情
爱国主义精神
结果:全歼敌人
夜莺又叫
六、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教学要求:
1、初步了解课文。
2、学会生字新词。
3、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一、介绍背景,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理解词文。
1、学生自学
2、检查自学情况。
三、再读课文,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给课文的每个段落概括大意。
四、学习课文第一段。要求:
1、在这一段中你了解了什么?
2、怎样理解课文中的几句话:
(1)“有个孩子坐在河岸边上,搭拉着两条腿。他光着头,穿着一件颜色和树叶差不多的绿上衣,手里拿着一块木头,不知在削什么。”(这个孩子是夜莺,他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有意地吸引敌人)
(2)“怎么会就剩下我一个?这里有麻雀、乌鸦、猫头鹰,多着呢。夜莺倒只有我一个!”(在敌人不易察觉中戏弄敌人,体现出他的聪明。)
(3)“人哪?战争一开始这里就没有人了。大家都喊:‘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就都跑了。”(体现出他的机智勇敢,镇静。让敌人觉得他只不过是个不懂事的孩子,相信他,让他带路。)
3、小夜莺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有什么感受?(勇敢机智聪明活泼能干自信)
4、小结。
五、作业。
第二教时
教学要求:
1、继续学习课文,学习小夜莺的品质及爱国的精神
2、学习课文的写作特点。
一、学习课文第二段
1、自学课文,思考:
(1)一路上小孩为什么有时学夜莺叫,有时学杜鹃叫?(为了麻痹德国兵,以便后来他用鸟叫同游击队联络是不引起敌人的怀疑。)
(2)为什么夜莺“有时胳膊一甩一甩地打着路旁的树枝,有时弯下腰去拾球果,还用脚把球果踢起来”?(为了麻痹德国兵,让他们觉得夜莺还是个孩子,顽皮又贪玩)
(3)夜莺回答德国军官的突然问话,表现了他的什么?(机智,灵活)
2、交流,朗读。
3、小结。
二、学习第三段。
1、学习这一段,想一想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从中能了解到夜莺的什么?(主要讲了游击队是怎样从夜莺那里了解到德国军情况的。从中了解到夜莺与游击队配合的默契,游击队与夜莺之间的关系十分亲密。)
2、读一读表现夜莺机智的句子和游击队的对话,加深理解。
3、小结。
三、习第四段
1、“从松树林里发出一声口哨响”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游击队发给夜莺的暗号,让他迅速隐蔽)
2、游击队是怎样消灭德国兵的?请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想一想游击队为什么会全歼敌人。
3、德国兵被消灭后,小夜莺为什么又坐在原来的河岸边?他在望什么?
4、课文为什么写孩子穿的衣服是跟树叶差不多的绿颜色呢?(当孩子把敌人带进伏击圈,接到游击队发出的暗号时便于迅速隐蔽。)
5、小结。
四、总结全文。
1、课文紧扣题目,请把出现“夜莺”的地方划出来。
2、“夜莺的歌声”的含义:
一是小孩叫夜莺,他把敌人带进游击队的埋伏圈,让游击队消灭敌人,夜莺的歌声是胜利的歌声;
二是小孩用夜莺的叫声报告敌人的情况,夜莺的'歌声是传递情报的声音;
三是小孩是个爱祖国、恨敌人,机智勇敢的小孩,夜莺的歌声是热爱祖国,勇敢地和敌人斗争的颂歌。
3、通过一件什么事反映什么?(通过对苏联卫国战争时期,一个小男孩帮助游击队歼灭一伙德国侵略者经过的记叙,反映了苏联少年的机智勇敢的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
4、课文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联系?(互相呼应)
五、作业。
夜莺的歌声教案篇4
一、以夜莺的歌声引入:
同学们,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段很好听的音乐,大家仔细听一听,谁在唱歌?
是的,在寂静的田野上,在茂密的树林里,这歌声是那样的清脆悦耳,是那样的宛转悠扬。如小溪流水,似鼓乐丁冬,给人以美的享受。但夜莺宛转的啼鸣,在苏联卫国战争中却有着深刻的含义。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新课文“夜莺的歌声”。(板书课题)
二、学生自学
1、交流自学方法:(我们学习一篇课文需要有四个步骤)读生字;理结构;明中心;表情感。(下面我们就根据这个方法自学课文)
2、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找出描写夜莺叫的句子,读一读。被游击队员称为夜莺的孩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三、读后交流
你读懂了什么?(课文主要讲了在苏联卫国战争时期,一个被游击队员称作夜莺的孩子,巧妙地和敌人周旋,用夜莺与杜鹃的歌声,为游击队员传递信息,打击敌人的故事。
你认为小夜莺是个什么样的孩子?(板:机智勇敢)
四、再读课文
(出示图)小夜莺在敌人面前表现非常镇定,一点也不害怕,甚至还很快活,请你们再细读课文,想想文章中哪些地方表现他的机智勇敢?找到最能体现小夜莺机智勇敢的段落,画出有关语句,反复读一读,体会人物精神。
如:“他们发现就在很近很近的地方,有个孩子坐在河岸边上,搭拉着两条腿。”
孩子从嘴里掏出一个小玩艺儿,递给他,用快活的'蓝眼睛望着他。
“我自己学的。我还会学杜鹃叫呢”
“怎么会就剩下我一个?这里有麻雀、乌鸦、猫头鹰,多着呢。夜莺倒是只有我一个!”
“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就都跑了。”
五、学后质疑
大家对课文的了解还真多,那么还有什么问题要提出来和大家一起探讨吗?
如:课题为什么要叫“夜莺的歌声”?
它包含了两个意思:
一、是孩子用夜莺的歌声向游击队报告情况。
二、是孩子被游击队员亲切地称为“小夜莺”。夜莺的歌声是动听、美好的,是游击队员对孩子的赞美。
又如:课文最后的两个自然段和开头的三个自然段有什么联系?从这样的开头、结尾中你读懂了什么?(学生自己读读这部分内容)首尾呼应前后照应这样的照应显得文章结构严谨,表现了孩子多次执行任务,更加突出了小夜莺的机智勇敢。
六、想一想:
小夜莺是苏联卫国战争中的一名小英雄,你还知道哪些小英雄的机智勇敢的事迹?说出来,比一比,看谁知道得最多。并说说你为什么喜欢他?
七、拓展学习:
课外查阅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资料,了解各国人民反法西斯斗争。
1、编一份抗战小英雄的小报。
2、以“我崇尚小英雄”为题写日记。(二选一)
夜莺的歌声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对人物外貌、语言、动作描写的分析,感受“小夜莺”的机智、勇敢的品质,认识他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明确课文以“夜莺之歌”为题的原因。 4.体会文章“首尾呼应”的结构特点。
教学重点:
通过对人物外貌、语言、动作描写的分析,感受“小夜莺”的机智、勇敢的品质,认识他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1.从文章的字里行间感受小夜莺的性格特点,体会他的内心,明确文章以“夜莺之歌”为题的原因。
2.“小夜莺”的机智来自思维敏捷,敏捷的思维来自热爱祖国的感情。
教学准备:
夜莺的鸣叫录音、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介绍背景资料
(听夜莺的鸣叫声)问:你由此联想到了什么?谁也想不到这夜莺婉转的歌声,在苏联卫国战争中却有着深刻的含义。这节课我们就跨越时空隧道走进《夜莺之歌》这篇课文。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当时的时代背景——苏联卫国战争:1941年6月,德国法西斯在已经占领了欧洲许多国家之后,突然进攻苏联。苏联人民在以斯大林为首的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开始了保家卫国的抵抗战争,叫“卫国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进入了新的阶段。卫国战争初期,德军利用暂时有利的因素占领了苏联不少地方,后来苏联军队经过在莫斯科和斯大林格勒的大会战,歼20xx.3.1最新版
灭了德军主力,根本扭转了战局,转入反攻。1944年,苏军发起总攻,全部收复沦陷的土地。1945年5月,历经4年的卫国战争的苏军攻克柏林迫使德国无条件投降而告终。其间,苏联各地涌现出许多爱国将士,爱国民众。本文中的小男孩只是许许多多反对战争,反对侵略的人民中的一分子,大家都亲切叫他什么?(小夜莺。)
夜莺:一种小鸟,体态玲珑,鸣声清婉,且多鸣于月夜,因此得名。课题质疑:为什么叫本文中的小男孩为小夜莺呢?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为什么以《夜莺之歌》为题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让我们把镜头对准1941年,来到苏联境内,来到那个小村庄。请同学们用心自由读课文,在解决字词障碍后,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注意: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主要人物)
这篇课文记叙了前苏联卫国战争中,一个被称作“小夜莺”的孩子,把一支德国军队引进游击队的包围圈,使游击队全歼德寇的故事。
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小夜莺?生1:我看到一个机智勇敢的小夜莺。生2:我看到一个自信的小夜莺。生3:我看到一个临危不惧的小夜莺。
你看到了一群怎样的德国兵?生1:我看到一群凶残狡猾的德国兵。生2:我看到一群残暴的德国兵。生3:我看到一群轻敌的德国兵。
三、分析形象,感受形象
请同学们再次用心默读课文,圈画批注,留下自己思考的足迹,并用“——”划出描写小孩子机智勇敢的句子,用“~~~”划出描写敌人凶残狡猾的句子。开始!
(一)体会敌人的凶残狡猾
20xx.3.1最新版
谁愿意把你找到的体现敌人凶残的句子与大家交流!
1.展示(图片和句子):街道两旁尽是黑色的瓦砾,烧焦的树木垂头丧气的弯着腰。
(1)为什么找这一句,能谈一谈原因吗?这一句是什么描写?用到了什么修辞手法?
是啊,走进沉寂的小村庄,透过弥漫的硝烟,我们看到,原本坚固美丽的房子,此时xxxx;原本苍翠的树木,此时xxxxx;原本安居乐业的人们,此时xxxxx。敌人真够凶残的。
环境描写运用拟人的写法,通过“垂头丧气”“弯着腰”两个词直接写出战争带来的残酷,表现出德国兵入侵给这里的人民带来的苦难。作者利用这一段环境描写来揭露德国法西斯的侵略行为。
看来环境描写也能展现一个人的品质。还从哪一些句子中能体现出敌人的凶残?
2.展示:“好啦,好啦,带我们去吧。要是你带的对,我就把这个小东西给你。”中尉说着,指了指他的打火机,“要是你把我们带到别处去,我就把你的脑袋扭下来。听懂了吗?”
(1)谈谈自己的感受吧!你从哪个词语体会到的?
(2)用什么来引诱的?又怎么威胁的?这就叫威逼利诱。
(3)指导读:德军不仅无耻而且凶残,谁能通过朗读来刻画他丑恶的嘴脸?读出德军的蛮横。
指生读,从他的声音中你听出了什么?这是一个卑鄙无耻的德军。读——这是一个心狠手辣的刽子手。读——
小结: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面对敌人的厚颜无耻,小夜莺又是怎样灵活应对、斗智斗勇的呢?
(二)作者在刻画小夜莺这个人物形象时是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的。现在请同学们找出与小夜莺有关的外貌描写跟大家讨论交流。
1.外貌描写
20xx.3.1最新版
①“有个孩子坐在河边,耷拉着两条腿,他光着头,穿一件颜色跟树叶差不多的绿上衣,拿着一块木头,不知道在削什么。”这处外貌描写有何用意?“绿上衣”为下文埋下了伏笔,因为他的衣服是绿色的,跟树叶的颜色差不多,所以钻进树林就不易被发现,便于隐藏。可看出小夜莺的机智、谨慎。
②“快活的蓝眼睛望着他”既写出了小夜莺的机灵可爱、略带顽皮,又表现出孩子在敌人面前一点儿都不害怕。为下文诱敌成功作铺垫。
2.语言描写
①“我自己学的。我还会学杜鹃叫呢。”
理解:这句话,小夜莺既避开了敌人的盘问,又为下文他用鸟叫声报信而不引起敌人怀疑埋下伏笔。
②“怎么会就剩我一个?这里有麻雀、乌鸦、鹧鸪,多着呢,夜莺倒是只有一个!”
(1)谈体会。(2)指导读。
小结:既是在故意曲解,也是在麻痹敌人。
③“人?战争一开始,这里就没有人了。”孩子不慌不忙地回答,“刚刚开火,村子就着火了,大家喊着‘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就都跑了。”
(1)这里的“野兽”指什么?(2)指导读。
小结:小夜莺一语双关的回答了敌人的问话,是在借别人的嘴骂敌人。这里的“野兽”其实是指德国强盗,但德国兵却没有听出来。由于他巧妙地回答了德国兵的盘问,德国兵觉得他只不过是个不懂事的天真的孩子,相信了他的话。
④“怎么会不认识!”孩子很有信心的回答,“那里有个磨坊,我常到磨坊附近的坝上去钓鱼。那儿的狗鱼可凶呢,能吃小鹅!”
(1)“狗鱼”指的是什么?
(2)指导读。读出小夜莺的机智勇敢、自信!
小结:把敌人比作“狗鱼”,再次用委婉的比喻训斥了德国侵略者。并且孩子以天真的表现取得了敌人的信任后,又进一步以极熟悉情况的自信引诱敌人上钩。
20xx.3.1最新版
⑤同学们刚才非常透彻的分析了小夜莺四次与德国军官的.精彩对话,了解了小夜莺的目的。(板书:诱敌上钩)我们再来回顾一下他们的对话。
(1)指导朗读:你觉得小夜莺应该用什么语气来读?德国军官用什么语气来读?(9—19自然段)
a同桌互读b指名分角色朗读
(2)我们回顾了小夜莺与德国军官的对话,在他们的周旋中,你能用一个词来形容小夜莺的表现吗?
板书(机智勇敢) ⑥由于孩子很巧妙地回答了德国军官的盘问,德国军官觉得他只是一个贪玩的,不懂事的孩子,解除了对小夜莺的怀疑,并让他带路。在路上,小夜莺的表现又是怎样的呢?请找出有关的动作描写读一读
3.动作描写
(1)“孩子有时候学夜莺唱,有时候学杜鹃叫,胳膊一甩一甩地打路旁的树枝,或者弯下腰去拾球果,或者用脚把球果踢起来。”
(2)这段话是对小夜莺动作描写,圈出表示动作的词:唱、叫、一甩一甩、打、弯、拾、踢。
(3)读这一段你有什么体会?(4)小夜莺有时学夜莺唱,有时学杜鹃叫,在敌人看来是随意的哼唱,但是对小夜莺和游击队员来说,却隐含着深刻的含义呢。联系上下文来考虑小夜莺的真实意图:
(5)出示:孩子有时学夜莺唱,其实是( );有时学杜鹃叫,其实是();打树枝、拾球果、踢球果,其实是()。(板书:麻痹敌人、巧送情报)
(6)小夜莺用他的歌声巧妙的传递了情报,当小夜莺顺利地把敌人带进游击队的埋伏圈时,小夜莺会想什么?
(7)小夜莺兴致勃勃地唱着、想着,突然一声口哨响,小夜莺作了什么?生答:“孩子突然转了个身,钻进树林深处,不见了。”(8)从这里,你见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小夜莺?灵活机敏。
20xx.3.1最新版
(9)“钻进树林深处,不见了”结合全文,有没有和这句话相呼应的语句?( “穿着绿上衣,和树叶差不多的颜色”钻进树林,不容易被发现,小夜莺得以顺利的脱险。)(10)外貌、语言、动作的描写不仅起到了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而且在行文结构上起到了为下文作铺垫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这一篇课文结构严谨,连贯一致,看一看还有没有其他前后照应的句子?
(
2、3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指生交流后板书:重迎战斗,由此体会到了什么。
师:原来小夜莺早就是一名出色的游击队员了。他凭着自己的机智和勇敢,冒着生命危险,把一批又一批的敌人引进游击队员的埋伏圈,文章前后照应、首尾相连,一方面使文章结构严谨,布局合理;另一方面也更加表现了小夜莺的机智勇敢。试想一下,小夜莺一次又一次的诱敌,这项工作有危险性吗?(有)是的,可敬可爱的苏联小英雄小夜莺,还是在一次战斗中意外牺牲了。那是什么样的精神力量鼓舞着小夜莺冒着生命危险这样做呢?请看一段资料:
资料展示:苏联卫国战争之所以被称为二十世纪最为惨烈、最为血腥的战争,是因为这场战争导致了惊人的伤亡情况。苏联军队共亡916.48万,平民死亡xx40万,总亡2660万,苏联全国的成年男子有一半非死即残。对于苏联来说,虽然取得了最后胜利,惊人的伤亡数据使得人们对这场战争的诠释变为虽胜犹败。但是德国在占领区进行种族屠杀等犯下的罪行,则受到了世界舆论的广泛谴责。
结合资料谈一谈,是什么力量鼓舞着小夜莺这样做呢?生:对祖国的热爱,对敌人的仇恨。(板书:爱祖国恨敌人)
师:小夜莺正是怀着对德国法西斯的恨,怀着对祖国的爱,一直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直到牺牲。同学们,这就是小夜莺(幻灯出示图片),此时,你又想对这个穿着绿上衣的同龄人说些什么呢?
指生交流。
为了纪念小夜莺,老师也写了一首小诗,补充完板书:巧伪装斥恶狼心舒畅歌嘹亮
颂诗:
诱敌上钩巧伪装,
20xx.3.1最新版
麻痹敌人斥恶狼。巧送情报心舒畅,重迎战斗歌嘹亮。师生齐诵。
小结:战争是残酷的,和平是我们永远的向往。夜莺的歌声本质上是呼唤和平的歌声啊!(板书:和平)
四、斟酌课题,体会妙处
课文学到这里,老师有一个问题,百思不得其解,原来这篇课文叫“夜莺的歌声”,经过修订以后改成了“夜莺之歌”,请大家认真思考一下,“夜莺之歌”与“夜莺的歌声”相比,哪一个题目更好?要想回答这个问题,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找课文中描写“夜莺歌声”的句子,想一想夜莺的歌声有什么作用?
生说句子,师随之课件出示句子
(1)夜莺的歌声打破了夏日的沉寂。(引诱敌人)
(2)孩子有时候学夜莺唱,有时候学杜鹃叫。(麻痹敌人)
(3)夜莺的歌声越来越响了。
(4)夜莺的叫声停止了,接着传来两声杜鹃叫。
(5)夜莺还是兴致勃勃地唱着。(巧送情报)
(6)从孩子的嘴里飞出婉转的夜莺的歌声。(继续诱敌)
小结:全文以夜莺的歌声为线索,用夜莺的歌声引诱敌人,用夜莺的歌声麻痹敌人、传递情报,又用夜莺的歌声再次诱敌,它是本文的一条主线。可以说它是“诱敌”之声,它是“联络”之声,它是“情报”之声,它是“掩护”之声,它还是“赞美”之声,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为歌颂像夜莺一样在苏联卫国战争中做出贡献的小英雄们。因此,“夜莺之歌”更巧妙,既有歌声之意,又有歌颂之意。
五、搜集资料,课外延伸
时间过得真快,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明白了战争的残酷和无情,我们渴望和平!在反对法西斯斗争中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夜莺之歌》只是这无数感人故事中的一个。我国在抗日战争中,也出现了很多类似小夜莺的抗日小英雄,你能说出几个吗?
20xx.3.1最新版
生:王二小、小兵张嘎、小英雄雨来、小萝卜头等
课下请同学们上网或查阅图书,去了解这些英雄们的事迹吧!
板书设计:
诱敌上钩巧伪装
夜莺之歌唤和平
20xx.3.1麻痹敌人斥恶狼
巧送情报心舒畅
重迎战斗歌嘹亮机智勇敢爱祖国恨敌人呼
夜莺的歌声教案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