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写教案一定要注重教学过程的连贯性和完整性,通过写教案教案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以下是好文档范文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蒲公英教案精选7篇,供大家参考。
蒲公英教案篇1
活动设计思路:
幼儿对大自然充满了好奇心.大自然有各种各样的植物,蒲公英也是其中一种.记得童年时对蒲公英就很好奇.它们看起来毛茸茸的一碰,一吹,那绒球就会分散.如同降落伞,又似羽毛般轻盈.我们认为相比较其他的植物来说蒲公英对幼儿的吸引力会大一些.除了能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之外.我们认为这也是一个很好的科学活动的延伸.从蒲公英生长的特性来表现律动,更有利于幼儿的理解与记忆。因此,我们设计了这一活动。
活动目标:
1.初步熟悉和感受乐曲旋律,能按老师的.提示表演舞蹈.
2.根据已有经验,技能,大胆创编动作。
3.能与同组的伙伴协调配合,友好交流.能亲密,轻柔的接触舞伴。
舞蹈音乐:
该舞蹈表现的是蒲公英种子的传播,生长过程.即一开始蒲公英是一个绒球的状态,在风中摇摆.当风吹来,蒲公英种子随风四处飘扬,落地,生长,开花.一般节奏轻松的音乐都可以使用.音乐的结构为aba式.由此表现蒲公英从整体到分散再到整体的三个状态。
活动准备:
1.录音磁带,录音机,录像带,录像机
2.四色绒球,每种个6个.(视本班情况而定),让幼儿戴在手腕上,同色的为一组。
3.幼儿知道蒲公英的外形和播种形式,并且能看懂简单的舞蹈图谱。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春天到了,春姑娘给我们送来了礼物(拿出盒子),小朋友们想不想知道盒子里面是什么啊?请一名幼儿将盒子打开,拿出蒲公英。
二.指导
1.教师请幼儿说出他们看到了什么?是什么样子的?
2.教师请幼儿上来吹一吹,看看有什么变化?
3.教师引导幼儿观看录像(草地上蒲公英在风中摇摆,风吹过来,蒲公英种子飘走了...)看完后请幼儿说一说用动作怎么去表现。
4.教师将有特点的动作提取出来,让创编的幼儿在教师哼唱曲调的伴奏下有节奏的做动作.并带领全体幼儿练习。
5.让幼儿各自看一下自己绒球的颜色,明确自己所在的小组,每个小组就是一朵蒲公英。
6.全体幼儿随音乐自由表演。
7.教师将幼儿创编的动作结合起来表演给幼儿看。
8.教师朗诵故事,让幼儿听音乐完整表演一次。
9.教师根据幼儿反应,将幼儿最喜欢的,最精彩的动作再次抽取出来,让幼儿反复练习,并重点指导有困难的幼儿。
10.幼儿再次完整随音乐练习。活动结束.朗诵内容:这是一个有太阳的下午,风轻轻的吹着.很轻,很轻.突然,风大了起来,蒲公英宝宝离开了妈妈,跟着风婆婆,飞呀飞呀,刚要落到草地上,又有一阵风吹来.蒲公英宝宝又飞了起来,飞呀飞呀,飞的高高的。咦?风停了,蒲公英宝宝晃晃悠悠,晃晃悠悠的从空中往下落.有的落在了池塘边,有的落在了柳树下,有的落在了花丛中.下雨了下雨了.蒲公英宝宝张开小嘴开心的喝着水.渐渐的,蒲公英宝宝长大了,个子越长越高,越长越高。有的和他们的妈妈长的一样高,有的长的更高.又过了一段时间,他们开花了。身上长出了许多蒲公英宝宝,他们也做妈妈拉!
(自创)舞蹈结构(建议):
第一段:戴同色绒球的蒲公英宝宝们在一起,围成几个圈。
第二段:蒲公英宝宝分散开。
第三段:重新组合成若干朵蒲公英(自由组合,一人,两人,三人...每朵人数不限)。
蒲公英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优美的语言,让幼儿懂得乐于关心、帮助别人的人,才能生存、发展和拥有更多的朋友。
2、进一步培养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3、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5、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活动准备:
背景图一张;磁性教具:四只蚂蚁 树叶 小船 一条大青虫 四个小伞兵;蚂蚁头饰数量和幼儿人数一样多;蒲公英、青虫头饰各一个;配乐故事磁带。
活动过程:
(一)出示“蚂蚁”,引出主题。
1、看,它是谁?(小蚂蚁)你们喜欢小蚂蚁吗?
2、今天我就来讲一个小蚂蚁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叫蒲公英妈妈和小蚂蚁。
(二)欣赏故事《蒲公英妈妈和小蚂蚁》。
1、教师有表情的讲述故事。
讲述故事后提问:故事的名字叫什么?
2、故事里有谁和谁?
3、出示背景图,教师边演示教具边讲故事。
讲述过程中提问:
1)小河的对岸住着谁?
2)一阵大风吹来,小蚂蚁坐的树叶小船怎么了?
3)野地里有什么?它是什么样子的?
4)蒲公英是怎样对待小蚂蚁的?
5)小蚂蚁说了些什么?蒲公英妈妈又说了些什么?
6)蒲公英妈妈为什么很感激小蚂蚁?
7)小蚂蚁是怎样回到自己家的?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4、师生共同讨论。
1)小蚂蚁和蒲公英为什么会成为好朋友?
2)你有没有好朋友?他(她)是谁?为什么她(他)是你的好朋友?
3)当你遇到困难的时候,他(她)是怎么办的?
4)你能把你们之间互相帮助的事情表演出来吗?(请个别幼儿表演)
5)你们得到别人帮助高不高兴?
6)你们帮助了别人以后,心里感觉怎么样?
5、 教师小结:
只有乐于关心、帮助别人的人,才会得到别人的帮助,才会有更多的朋友。这样我们的身边到处充满爱。
活动反思:
一节课上下来,基本都完成了活动目标,孩子们大部分都能仔细观察画面,从画面中人物表情的变化感知、理解画面内容,并看图简单的描述画面的主要内容,懂得在别人困难的时候应帮助别人,还能够学会倾听同伴的讲述,并大胆想象故事情节。五个环节层次清晰,层层递进让课堂活跃起来。但也发现很多的不足地方,这些是我需要反思的问题:
1、整节课的气氛没有引导的很好,问的问题过多重复。
2、这些课我和孩子互动不够多,幼儿的参与性也不够。
3、孩子在回答问题的时候,孩子不太敢大胆回答问题,只是个别孩子举手回答,举手的永远都是那几个。
4、在倾听同伴的讲述时,孩子有时还是会插话,这点还需要加强。
以上是我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思考和反思的地方,现在的我也一直在反思自己的不足和需要加强的地方,相信通过不断的去反思和去学习一定有所进步。
蒲公英教案篇3
设计意图:
这是一首优美的儿童诗。全诗只有三句,句句押韵,它以蒲公英的种子的口吻娓娓道来,亲切自然,学生喜欢诵读。根据教材这一特点,本课教学应加大读的分量,童声范读、教师指导读、自由读、指名读、有选择的读、齐读……力求在不同形式的读中体会小诗的意境,感悟语言文字的优美,激发孩子表现美、创造美的欲望。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可能并不熟悉蒲公英,同时,针对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征与认知规律,教学时运用cai创设情境,激发好奇心与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教学过程,提高教与学的效率。
想象力是智力的重要因素,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要提高学生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的`能力,也离不开想象。想象越丰富,对课文的理解就越深刻,表达就越具体生动。小诗最末一句飞呀,飞呀,飞到哪儿,哪儿就是我的家,蒲公英的种子飞到哪儿去呢?这很能激起孩子的好奇心,教师可以让他们畅所欲言,自由驰骋在想象的空间,努力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小诗,初步了解有关蒲公英的常识,感受大自然的奥妙;
2.会认读蒲公英、种子、微风、毛茸茸、飞这五个词语,学会种、毛、呀这三个生字。
教学准备:
课件、实物。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看图这是什么?(学生猜测)
二、初步感知
1.听童声范读
回答:我是什么?我是怎么样的?
2.顺势学习小诗第一句(我是蒲公英的种子,有一朵毛茸茸的小花)。
正音:蒲公英、种子、毛茸茸。
3、引读第二句
看看种子的妈妈--蒲公英。
三、反复诵读课文
1.童声范读,学生看书仔细听。
2.再听一遍范读,学生可跟读。
3.指名读,其他学生对嘴形。
4.与小伙伴一起读。
5.认读字词
(1)种子、毛茸茸、微风、轻轻、家、离开、哪儿、就是
(2)种、毛、??
(3)蒲公英、种子、微风、毛茸茸、飞
做动作理解微风的意思。
想象:如果你是蒲公英的种子,这时你想对妈妈说些什么?
四、欣赏图景
1.看看蒲公英飞的样子(课件)
2.观看录像《蒲公英飞舞》,教师配介绍。(蒲公英的种子带有极轻的伞状的羽毛,可以乘风飞行。每到秋天,漫山遍野的成熟的蒲公英的种子像雪片一样飞舞……)
3.质疑问难小朋友,你们有没有问题想问问蒲公英妈妈和蒲公英的种子?
4.自由想象蒲公英飞到哪儿去了?
(让学生发挥想象,畅所欲言。)
五、朗读指导
1.自由读喜欢的部分。
2.指名读。
3.评价、指导。
4.配上图景读、齐读、背诵。
六、写字指导
1.认字。
2.范写。
3.书空。
4.练写。
5.讲评、作业展览。
蒲公英教案篇4
一、活动目标
(一)认知目标
1.能仔细观察图片内容和排序图片,用完整的语句大胆地在同伴面前讲述图片内容。学习词:着急。
2.发展幼儿思维的发散性和独创性。
(二)情感目标
知道在自己或别人有危险时,要积极勇敢地自救或帮助他人。
二、活动准备
(一)物质准备
1.蜜蜂木偶,教师用大图片一套,字卡:着急、录音机、磁带。
2.幼儿每人一套小图片、排序板。
(二)知识经验准备 了解蒲公英的特性与作用。
三、活动过程
1.出示木偶,引出课题。
教师操作小蜜蜂木偶,放录音:小朋友,我是小蜜蜂。昨天我去采花蜜时遇到了危险,你们想知道我是怎样脱离危险的吗?我的同伴将这件事拍了下来,现在将相片带来给你们看。
2.出示图1,发展幼儿思维的扩散性及独创性。
教师出示图1,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图片内容,理解图意:相片上是什么地方?有谁?它怎么了?你知道小蜜蜂为什么快要掉到湖里了?(让幼儿从图片内容联想到图片外的内容)小蜜蜂快要掉进湖里了,它的心情会怎样?(学习词:着急)让幼儿进行讨论:如果你是小蜜蜂,这时候你会怎样使自己不掉进湖里?如果你去救小蜜蜂会用什么方法?怎样救?启发幼儿大胆想像,想出与别人不同的方法,然后老师与其他幼儿进行集体分析,分析方法的安全性、可行性及有效性。对于幼儿的独创性想像给予肯定。出示木偶小蜜蜂:谢谢小朋友们给我想出这么多的方法。
3.出示图2、图3,理解图意,进行排图讲述。
教师操作小蜜蜂木偶:你们想知道后来我是怎样脱离危险的吗?
你们看了这两张相片就知道了。出示图2及图3,请幼儿分别讲一讲图中的内容:这两张相片中又有谁呢?它们在干什么?教师:这三张相片里讲了小蜜蜂的故事,但是前后位置弄乱了,请小朋友帮助小蜜蜂将相片排好,并将故事内容讲给大家听,要讲清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幼儿操作图片及排序进行排图讲述。教师巡回指导,让幼儿能遵循事情发展的规律进行排图讲述。最后请有代表性的幼儿进行讲述,要求幼儿讲述时语言完整、连贯。
4.增添新的讲述经验。
教师:除了用这样的顺序排列相片,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排这些相片?故事的内容又是怎样的?让幼儿再重组图片进行讲述,如有不同的排列,请幼儿讲述给大家听,集体分析这种方法行不行。只要故事的情节合乎客观规律,有说服力,就给予肯定。
5.引导幼儿知道在自己或别人遇到危险时要积极勇敢地自救和帮助他人。
教师:如果你遇到了危险,但是附近没有人帮助你,你会怎么办?如果你看到别人有危险时,你又会怎样做?(引导幼儿大胆讲述自己的意见)
四、各领域渗透
艺术:让幼儿将自己所想出的救小蜜蜂的方法都画出来,再结合其他图片进行讲述。
社会:让幼儿进行“遇到危险怎么办”的主题活动,知道遇到危险时应该怎样自救或帮助别人脱离险境。
五、生活中渗透 引导幼儿知道遇到危险或困难时,首先要考虑怎样自救摆脱困境:要保持镇定,不要慌乱;当别人遇到危险或困难时,要积极勇敢地帮助别人摆脱困境。
六、环境中渗透 将图片投放到语言角,让幼儿进行排序,创编出与别人不同的故事情节。
七、家庭中渗透 让幼儿将图片带回家,排图并讲述给爸爸妈妈听。让家长平时利用身边的人和事,教幼儿一些自救常识。
八、活动评价
项目
目标实现程度
内容适合程度
活动设计趣味程度
幼儿的“三性”表现
蒲公英教案篇5
教学目标:
通过对蒲公英这种植物的了解,知道它既是一种花又是一种会飞的种子。让学生不仅能进行绘画表现,而且能听、唱和表演在学习中将其生态现象延伸到对自己生活的联想,思考更深刻的内涵。在艺术学习中陶冶学生的心灵。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准备:
1、图片资料及vcd光盘。
2、美术材料色水、卡纸、油画棒、笔管一支。
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蒲公英生态习性,通过色水画表现蒲公英,延伸到对自己生活的联想及思考其内涵。
教学难点:
用色水表现画面的.具体操作。
教学内容:
一、
1、①会飞的蒲公英
出示蒲公英花(或者干花),吹向学生,学生就可以手持蒲公英, 学生认识、了解蒲公英原形;
②观看碟片
归纳蒲公英的构成(形状)发散试、扇面试、陀螺试(旋转试)
2、会飞的___
蜻蜓、蝴蝶、小鸟、飞机、云彩、风筝……想象
3、①会飞的思维(想法、想象)
会飞的气球,
会飞的焰火,
会飞的跳伞运动员,
会飞的房子,
会飞的公园……
② 观看碟片
二、
1、教师出示范图
2、具体示范:方法①先用油画棒画出一个蒲公英的形象(比如笑脸);
用笔管的一头粘上色水,在另一头用力吹气,色水就洒在卡纸上。吹成的自然形状就象蒲公英。
方法②直接用笔管的一头粘上色水,在另一头用力吹气。
3、作品展示①让学生自由参观全班同学的作品,每人手持一朵红花。
②送给自己认为最棒的同学。(黑板上贴有每位学生名字的卡纸)
③请获得小红花最多的学生上台,讲讲自己的创作想法和感受。并把其作品贴在讲台上。
4、教师总结,主题升华。
会飞的蒲公英——会飞的……——会飞的思维
蒲公英教案篇6
一、导入
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进《会飞的蒲公英》这篇课文。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同学们,还记得山坡上的那片蒲公英吗?看,(出示图片)它们圆圆的脑袋,白白的茸毛,风一吹,就轻盈地飞了起来,飞呀飞,飞得老高老高的。当看到这一朵朵飞在空中的小白花,妈妈便对我说了意味深长的一句话。(出示第二段内容,学生读,说说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出了什么)。
二、品析全文,感受妈妈的希望
(一)、妈妈希望我也做这样的一朵蒲公英,也能够到外面的世界去闯荡。
那么,带着妈妈的希望,母女俩又经历了怎样的岁月呢?请同学们把书轻轻地翻到67页。我们就快速地浏览课文的4——14自然段,用不同的符号画出表现妈妈希望和“我”成长经历的语句。画完后再默读这些句子,静静地想一想、细细地品一品,在你感受最深的地方写一写。
1、师:同学们,课文中一定留下了许多自己思考的记号吧。那我们就交流交流,把你的体会和大家说一说。我们先从小学阶段开始。
汇报:
(1)“妈妈缝了个花书包给我,书包上镶着……会飞的蒲公英。”(读出了妈妈的希望)
师:妈妈在书包上镶着几朵蒲公英,还把会飞的蒲公英这几个字绣在了书包上,表面上妈妈镶着的是蒲公英,绣着的是字,可实际上镶着的是希望,绣着的也是希望。带着妈妈的希望,女儿在小木屋到学校的山路上飞来飞去。(板书)
(2)师:谁还愿意把你的感受和大家交流一下?
生:我把老师刚刚教的儿歌……飘上了天空。
师:大家看,这就是儿歌《蒲公英的种子》,我们一起读一下:
我是蒲公英的种子,
有一朵毛茸茸的小花,
微风轻轻一吹,
我离开了亲爱的妈妈,
飞呀飞呀,
飞到哪儿,
哪儿就是我的家。
师:是啊,就是这样一首短小的儿歌,就道出了女儿对妈妈的理解。妈妈仿佛看到了一颗饱含着妈妈希望的蒲公英的种子已经在女儿稚嫩的心里开始萌芽了。
(3)师:还有哪些语句触动了你?
生:“妈妈有些激动,……小白花。”
师:我们共同来看看这句话,看看在这句话中,你都关注了哪个词?有什么体会?
a、“激动” 带着你的理解读读这句话。
b、“目光亮亮的”(追问)从妈妈那亮亮的目光中你读出了什么?
再来试着读读这句话。
师:妈妈用这亮亮的目光追随着一朵朵飘飞远去的小白花。在此刻,妈妈的目光追随的又仅仅是小白花吗?生答。
师:是啊,妈妈多么希望女儿就是那朵小白花,飘飞在梦想的田野里。我们就带着这种种的情感再来读读。谁愿意试试?
(引读)
师:a、妈妈看到了女儿的理解,怎能不激动?(再来读读)
b、妈妈那朦胧的目光中,仿佛看到了女儿日渐成长的身影。(谁再来读读)
c、透过这飘飞远去的小白花,妈妈仿佛看到的是女儿在带着自己的梦想飘飞远去。(谁再来读读)
师:从妈妈的目光中,我们不仅能体会出妈妈的激动,欣慰,高兴的心情,我们依旧能读出妈妈那深深的——希望。
师:女儿读懂了妈妈的目光,读懂了妈妈的期盼,以至于连做梦都梦见自己变成了一朵会飞的蒲公英,去追逐妈妈的希望。
2、师:带着妈妈的期盼,带着这个白色的梦,这朵小蒲公英一路飞翔,终于飞进了中学的校园。我们就一起走进女儿的中学阶段。谁想把你的体会和大家交流交流?
生:(妈妈又守着小油灯,……一朵白色的蒲公英)。
师:妈妈又为女儿缝制了连衣裙,裙上依然绣着一朵白色的蒲公英,妈妈是想把希望再通过蒲公英延续下去。(板书:连衣裙)于是,女儿就穿着这蓝色的连衣裙在学校和山村的大马路上飞来飞去。
师:还有没有那些词语或句子触动了你?
生:那个绣着蒲公英的花书包……,望了好久好久。
师:是啊,这个花书包凝聚着妈妈的希望,所以当它旧了破了的时候,妈妈仍将它望了好久好久。妈妈此刻思绪万千啊!那妈妈可能会想些什么呢?
(生答)。带着你的理解读读这句话。
师:此刻,妈妈凝望着,思索着,思绪起伏、波荡,所以好久好久,就应该读得——慢一些,深情一些。谁来读读?
师:这个镶着蒲公英的花书包承载着妈妈多少期望啊,所以此刻,妈妈将它望了——(师生共答)好久好久。
此刻妈妈思绪万千,可能在追忆着女儿这一路的成长,也可能在憧憬着女儿的未来。所以妈妈把书包放在了桌子上,望了——好久好久。
谁还愿意读读这句话?
师:是啊,虽然花书包旧了破了,但妈妈的希望没有因此而褪色。所以,有几个深夜,妈妈望着这个花书包回忆着、展望着……
谁还想读读?
师:同学们,想象一下,有几个深夜,妈妈就穿着单薄的衣服,在昏暗的灯光下,敖红了双眼,扎破了手指……精心地为女儿缝制连衣裙,这一针一线承载着多少妈妈对女儿的期望与厚爱啊!
3、师:同学们,还记得吗?童年时,妈妈拉着我来到看满蒲公英的小山坡;上小学时,我拉着妈妈来到开满蒲公英的小山坡;而今,女儿考上了大学(板书)梦想实现了,妈妈和我都不知不觉地又来到了这座小山坡——这个梦想起航的地方。请大家看看第八自然段,有没有哪句话吸引了你?生答
(出示大屏幕:临别前的一个黄昏……盈满了泪花。)
(1)请同学们默默地读读这两句话,想象着画面,看看你从这两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生读,放音乐。
(2)生:……
师:你是透过哪个词来理解这句话的?(带着你的理解读读这句话)
(3)你是怎样理解“盈满”的?
(4)是啊,此刻,妈妈的眼里充满了泪花,妈妈满眼都是泪花,那透过这晶莹的泪花,妈妈的心里有会是怎样的一番感受呢?
a (妈妈很激动)请你读一读,读出妈妈那激动的心情。
b (欣慰)带着你的.体会读读这句话。
c (依依不舍)请你再来读读,读出母亲的依依不舍。
(5)(放音乐)妈妈激动、高兴、欣慰、不舍——就把这种种的体会再融入文字中,我们来齐读这两句话。
师:殷切的希望换来了女儿在蓝天下的自由飞翔!这是一位多么让人敬仰的母亲啊!(出示屏幕:孩子,你已经是一朵……更高一些。)
a 临别前,母亲没有叮嘱我在大学里怎样努力学习,她只轻轻地说了一句,孩子——
b 临别前,母亲没有再送我任何礼物,她只语重心长地说了一句,孩子——
c 临别前,母亲将所有的爱与希望都融进了一句话,她轻轻地说,孩子——
4、女儿用飞进报纸与杂志的诗行证明了对妈妈更高希望的理解。母亲的这朵小蒲公英实现了她人生的飞跃。可母亲心中还有期待。一幅水彩画(板书)画出了母亲心中那片诚挚的向往。同学们,在课文的最后一部分,你一定还有感受要和大家说,那就尽情地说出你读后的体会吧!生答。
(1) 体会一下母亲心中那片诚挚的向往指的是什么?(生答)
(2)妈让女儿做一多会飞的蒲公英,仅仅是为了走出大山吗?
师:是啊,山里还有一双双明亮的双眸也凝聚着母亲那诚挚的向往和殷切的希望,她希望所有山里的孩子都能像自己的女儿一样成为一朵会飞的蒲公英,能够在成长的道路上飞来飞去,能够在蓝天下自由的飞翔。这是一位多么伟大而无私的母亲啊!但是,希望孩子像蒲公英一样自由、快乐的飞翔,这不也正是每一位山里母亲期待的画面吗?请同学们轻轻地合上书,让我们来齐读这段话:
(出示屏幕)蓝天下,一群群孩子,明亮的双眸……
(三)、看黑板总结:
会飞的蒲公英寄托着母亲殷切的希望,于是,小学时,女儿背着镶有蒲公英的花书包;中学,女儿穿着绣有蒲公英的连衣裙;大学,女儿又收到了画有蒲公英的水彩画。就这样,带着妈妈这一路的期盼,女儿在成长的道路上飞来飞去。
(四)、回读全文
这真是一篇意味深长的文章,也是一篇富有诗情画意的文章。你们看,老师把它们改成了一首小诗:
大屏幕展示,齐读:
小学
花书包上绣着妈妈的希望
每天,我就像一朵快乐的蒲公英
在小木屋到学校的山路上飞来飞去
中学
蓝裙子上承载了妈妈更多的希望
每天,我穿着蓝色的连衣裙
在学校和山村的大马路上飞来飞去
而如今,我上了大学
我牢牢记住了妈妈的话
尽情地在大学的林荫道上飞来飞去
妈妈
从你身边飞出的那朵娇嫩的蒲公英
懂得了怎样才能飞得更高
一幅水彩画诉说着母亲无尽的情?
那片蓝色天空下的小山坡啊
有所有山里孩子诚挚的向??
我是一颗蒲公英的种子
我们都是蒲公英的种子
飞呀飞
飞得更高、更远
蒲公英教案篇7
?会飞的蒲公英》
一、复习导入:
1、继续学习,齐读课题
2、表格:
a 上节课初读课文后老师留了一个表格作业,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表格的内容,同学们打开书,同桌交流一下你们的答案。
b点击出示
c小结:
散文虽然是一种比较自由的文体,但每篇文章中都有一条织女手中的纱线:第一竖行中的四个时间词犹如四颗莹白的珍珠,作者用它串成了一条美丽的项链;第二竖行中的几件礼物,好似美丽的贝壳,作者用它串成了一条富有个性的手链;第三竖行中的几条小路就像爬山虎的枝蔓,作者用它编织出了一顶美丽的花环。指说——时间、礼物以及我的路这是本文的三条线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品味它深刻的内涵。
童年的我,在初夏,常常和妈妈去小木屋后面的山坡。山坡上盛开着一丛丛火红的杜鹃、鹅黄的迎春、淡紫的牵牛??我快
活地拍着小手,蹦蹦跳跳采摘这些五颜六色的花儿,可妈妈却
总是轻轻地挽着我走到山坡的另一侧,那里开满着一朵朵白色的小花。花儿怪逗人的:圆圆的脑袋,白白的茸毛,风一吹,就轻盈地飞了起来,飞呀飞,飞得老高老高的,我费了好大的劲,才抓住一朵飞在空中的小白花。妈妈说:这是蒲公英,它从不满足于呆在偏僻的角落,最喜欢到外面的世界去闯荡。妈妈的话,在我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晚上,我常常梦见自己变成了一朵白色的蒲公英,在广阔的世界上空飘荡。a、板书:播种希望 参考题目: 书包:妈妈的期望妈妈的礼物梦的书包永不忘记的礼物 孩子跑:快乐的飞翔自由的飞翔 快乐的女孩导入:同学们看一看这份表格遗漏了哪个时间段。(童年)2 在童年时妈妈带我去看了什么?(蒲公英)。读一读,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文中作者怎样写蒲公英的?找句子——指名读——出灯片——在读 A哪个词体现了蒲公英的特点?汇报:可爱、逗人(读出可爱、美丽),4 对比:在文中还有许多其他的花,像文中提到的火红的?,你能用一个词来形容这些花吗?在这些鲜艳的花朵之下蒲公英显得那样的——朴实,5 妈妈眼中的蒲公英 a妈妈还是怎样评价蒲公英的?(指读、出灯片 齐读、指读)
灯片出示:这是蒲公英,它在不满足于待在偏僻的角落,最喜
欢到外面的世界去闯荡。
b 偏僻的角落指那些地方,外面的世界指哪些地方?
a妈妈的话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引读:晚上,我常常梦见自己变成了一朵白色的蒲公英,在广阔的世界上空飘荡。对比:闯荡、飘荡
b大屏幕:出示两句话,说说这两个词有的区别(同学在读,并
讨论)
闯荡(看屏幕)从图中不难看出马从门中猛冲出来,闯
荡的意思也只为了一定的目标而奔走,勇往直前。
飘荡(做动作)指在空中随风摆动或在水面上随波浮动。
c同样是说蒲公英妈妈的话用闯荡,而我的梦用飘荡。
小结:因为妈妈赋予了蒲公英思想与性格。可是在妈妈的眼里
蒲公英却是一个希望的种子。而在“我”的眼里蒲公英就是??
个很普通的玩具,我想像蒲公英那样自己又自在的飞翔。
d、齐读(体会这两个词不同)
带着妈妈的希望,带着我懵懂的梦一起来读一读这两句话。
不久,我上小学了,妈妈缝了个花书包给我,书包上绣着几朵白色的蒲公英,花旁还歪歪斜斜地绣着几个字——会飞的蒲公英。每天,我就像一朵快乐的蒲公英,在小木屋到学校的山路上飞来飞去。
一个有风的黄昏,我从学校跑回家,高兴地拉着妈妈来到开满蒲公英的山坡。我把老师刚刚教的儿歌《蒲公英的种子》唱给妈妈听,我一边唱一边在蒲公英丛中跳来跳去,一朵朵白色的小花在我的歌声中轻轻飘上了天空。妈妈的神情有些激动,目光亮亮的,深情地追随着那一朵朵飘飞远去的小白花。
从妈妈的目光里我仿佛看到了晚上常常做的那个梦:一朵
白色的蒲公英,在轻风的吹送下,飞呀飞,飞过一间间古旧的小林屋,飞过一片片茂密的山林,飞进金色的阳光中??
参考题目:
表演:快乐的蒲公英快乐的表演孩子的礼物目光:妈妈的期望妈妈的爱无限的期待母亲的期待 梦:梦中的蒲公英飞翔的蒲公英漫山遍野的蒲公英白色的梦梦中的期待
(一)导入自学
刚刚学过的童年这部分内容中,王老师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母女在这篇叙事散文中,还出现了许多语句也为我们展现了如
(二)汇报预测: a、小学阶段
导入:让我们先进入作者的小学阶段(还有那些语言像画面??
蒲公英一样能够飞出大山,能够掌握更多的知识,拥有自己的理想。
过渡:那么作者背着妈妈为他缝制的花书包又有了哪些收获
呢?儿歌灯片出示。齐读、2、理解句子
“妈妈有些激动,目光亮亮的,那目光追随着一朵朵飘飞远去的小白花。
a、这是什么描写(心里描写)b、感受妈妈怎样的心情?(激动地心情)c、从哪里体会到的?(目光亮亮的)d、妈妈用这亮亮的目光追随着一朵朵飘飞远去的小白花。在此刻,妈妈的眼中看到的小白花,心里想到的是谁? e不是,妈妈眼中的小白花就是女儿。妈妈似乎在朦胧的目光中,看到了女儿日渐成长的身影,看着这飘飞远去的小白花,就像看到自己正在进步中的女儿女儿。理解“一朵白色的蒲公英,在轻风的吹送下,飞呀飞,飞过
一间间古旧的小木屋,飞过一片片茂密的山林,飞进金色的眼
光中”
a过渡:从妈妈的目光中,我仿佛看到了晚上常常做的那个梦,b这朵白色的花还会飞过哪些地方呢?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
想,老师来读
c汇报:(一条条蜿蜒的河流、一座座巍峨的高山、一幢幢高大的楼房、一片片碧绿的田野)
带着这个白色的梦,我考上了中学。那个绣着蒲公英的花书包旧了破了,有几个深夜,妈妈把花书包放在桌子上,望了好久好久。后来,妈妈又守着小油灯,为我做了一件蓝色连衣裙,裙上绣着一朵白色的蒲公英。每天,我穿着蓝色的连衣裙,在学校和山村的大马路上飞来飞去。理解句子
a导入:在如此昏黄的灯光下,妈妈还会遇到哪些困难呢?示填空)生说,让我们把刚刚说的话连成一段话。b语言训练:
在昏黄的油灯下,妈妈扎破了手,可她依然在缝制 在昏黄的油灯下,妈妈熬红了眼,可她依然在缝制 在昏黄的油灯下,妈妈累酸了腰,可她依然在缝制。
参考题目:
灯下:妈妈的爱母亲的礼物爱的针线缝制希望
(出
几年之后,一张从遥远的地方飞来的大学录取通知书,使我那关于蒲公英的梦更真切了。临别前的一个黄昏,风很大,妈妈和我不知不觉来到了小木屋后的山坡,山坡上一朵朵蒲公英飞得比以往更高了。我惊讶地睁大了双眼,妈妈站在离我不远的地方,眼睛里盈满了泪花。暮色渐浓,我和妈妈默默地往回走,快到小木屋时,妈妈拉了拉我的手,轻轻地说:孩子,你算是一朵会飞的蒲公英了,但你还要飞得更高一些。
从此,我牢牢记住了妈妈的话,开始尽情地在大学的林荫小道上飞来飞去。
一年后,我把从林荫小道上飞进报纸和杂志的诗行寄给了山里的母亲,并写了一段话:妈妈,从你身边飞出的那朵娇嫩的蒲公英,不仅学会了飞,而且还懂得怎样才能飞得更高了。很快,妈妈回信了,信里夹了一幅水彩画:一片蓝色的天空下,有一座开满了白色蒲公英的小山坡。画上题有一行字:山里的孩子。
这幅画里,我读出了母亲心中那片诚挚的向往——
蓝天下,一群群孩子,明亮的双眸,痴痴地凝望着山坡上一朵朵白色的蒲公英,口里欢快地唱着:我是一颗蒲公英的种子??
这不正是每一个山里母亲期待的画面么?参考题目
山坡:飞得更高梦想成真起飞的蒲公英飞得更高的梦插上翅膀的理想
画:爱的实现孩子的梦载满希望的小山坡永远的期盼
共同的梦高飞的蒲公英
1、理解句子
a、想让女儿有更高的追求、更高的目标
b、引读:所以在临行前:母亲没有说让我在大学里怎样努力学习,他只轻轻的说了一句,读——
母亲没有再送我任何礼物,她只语重心长的说了一句,读—— 母亲将所有的爱与希望都融入了一句话,她轻轻地说—— 理解句2
(人生的追求,要有坚定的目标,有理想还要经历风雨战胜困难不断努力,只有这样,人生的蒲公英才能飞得更高)
总结:潘晓娴为我们展现出如此多的图片,它将永远留在我们的记忆力,本文运用了象征的写法,蒲公英象征着谁?(孩子),蒲公英象征的不光是作者自己,还象征着千千万万个山里的孩
子。孩子们都有自己的志向,所以都想要飞出大山所以飞是本文的文眼。在老师眼中你们就是一个个即将起飞的蒲公英,让我们在座的每一个孩子带着自己美好的梦想去奋斗,飞向更高
更远的蓝天!让我们用一首小诗来结束这节课。
蒲公英教案精选7篇相关文章:
★ 物理教案精选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