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的教案能够为教学过程提供清晰的指导,教师为了保证教学内容连贯有序地展开而提前写一份教案,好文档范文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教幼儿绘画教案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教幼儿绘画教案篇1
教材分析:
本次活动引导幼儿观察故事《好饿好饿的小蛇》的画面,鼓励幼儿大胆猜想,编故事内容并用绘画的形式进行表现。活动的重点是引导幼儿观察、发现小蛇肚子的形状与所吃食物形状的相同点,尝试用透明式的表现形式来表现小蛇肚子里
的东西,再用将肚皮与食物连接、添画花纹的形式藏匿食物、启发幼儿绘画出吃了不同食物的小蛇身体形状的变化,使幼儿体验创意绘画的乐趣。
活动目标:
1.观察小蛇肚子形状与食物的关系,学习透明式绘画方法。
2.大胆猜想,表现出吃了食物后小蛇身体的形状变化。
3.体验创意绘画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提前带领幼儿阅读《快乐总动员》第20-21页,了解香蕉、梨、苹果、南瓜等食物的形状。
2.草地背景的展示板,“幼儿学习材料”一一美术用纸第6页,《幼儿素质发展课程?多媒体教学资源包》)课件29。
活动建议:
1.播放课件,引导幼儿回忆故事内容,引发幼儿兴趣。提问:这条小蛇吃了什么?它的身体变成了什么形状?
小结:小蛇吃了很多东西,它的肚子会变成相应物品的`形状。2.重点引导幼儿观察小蛇肚子的形状与实物形状的相同点。
提问:小蛇吃了香蕉,它的肚子上能看到黄黄的香蕉吗?那你怎么知道它的肚子里面是香蕉?
小结:原来小蛇在和我们提迷藏,把吃进去的东西藏在身体里面,肚子变成了相应的形状。3.引导幼儿讨论小蛇吃东西后身体变化的绘画方法。
提问:你认为可以怎样画吃了食物的小蛇?先画什么?再画什么?
小结:可以先画小蛇的头部,再画吃下去的食物,最后将它吃下去的食物藏在小蛇的肚子里。
重点采用透明法示范小蛇肚子形状的画法:第一步,在肚子的部位先用线条画的形式画出香蕉;第二步,将香蕉与小蛇的身体连起,再将香蕉处涂成小蛇身体的颜色。
4.鼓励幼儿大胆想象,进行创意绘画。
(1)引导幼儿续编好饿的小蛇寻找食物的故事。
提问:好饿的小蛇又扭来扭去找东西吃了,你认为小蛇会吃到什么?它的肚子会变成什么形状?
(2)幼儿绘画,教师巡回指导。
重点:鼓励幼儿画出吃了不同食物的小蛇,提醒幼儿绘画时注意将食物藏进小蛇的身体里面。
5.展示作品,引导幼儿欣赏。
提问:你能猜出小蛇吃了什么吗?哪条小蛇的食物藏得好?为什么?活动延伸:
将幼儿的作品装订成册,放在阅读区,让幼儿阅读、讲述。
教幼儿绘画教案篇2
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摘自《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一、课题生成
我班的孩子虽然年龄小但非常喜欢画画,他们很愿意用自己的画笔表现自己的想法。以往他们有过简单的人物绘画、水果变形添画、小动物绘画、太阳、花草等的'绘画经历,他们非常喜欢把绘画的事物拟人化,表情脸、面包鞋是他们的最爱,作品表现各具特色,孩子们很是高兴……孩子们有较强的模仿力和丰富的想象力,他们很乐意在绘画活动中体验快乐。
圆形,能给予孩子无限的想象空间。本次活动意在让孩子们通过圆形的变形绘画表现自己和自己的朋友,并能用较为完整的语言讲述自己的创作,展现自己的本领。
二、活动名称及内容
美术活动——我和我的朋友。
三、活动目标
借助圆形进行人物的绘画,表现自己;能对另一个圆形进行自主的添画创作。(重点)
能勇敢大胆地在画纸上进行绘画,乐于开动脑筋画出自己的朋友。(难点)
能清洁认真地完成绘画作品并愿意大方地讲述自己的创作,说一说“我和我的朋友”。
四、活动准备
男孩、女孩范画各一张;已画好两个圆的半成品画纸、彩笔人手一份,绘画。(我和我的朋友)
教幼儿绘画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学习故事中的主要对话。
2、能较完整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及故事中的角色对话。
3、乐意参与角色扮演活动。
教学重点:
理解故事内容,学习故事中的主要对话。
教学难点:
分清自己在故事中的角色进行简单的对话。
教学准备:
图片、玻璃杯一个,ppt展示图棒棒糖一个
教学过程:
开始部分:
1、出示棒棒糖,引入活动
师:看看老师带来了什么?棒棒糖是什么味道的呢?
2、这根甜甜的棒棒糖是小熊的。它和小熊有一个好听的故事呢,大家猜猜,它和小熊会发生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3、师:小熊和棒棒糖到底会发生什么故事呢?我们一起来听听。
二、欣赏故事,感受小熊的`心情变化。
1、幼儿边听故事边欣赏ppt。
问:(1)小熊碰到朋友时为什么藏起了棒棒糖?(不想拿出来和朋友一起分享)(2)小熊先遇到了谁?(出示小鱼图片)遇到小鱼后,小熊马上把棒棒糖放在哪里了?(背后)小鱼对小熊说了什么?小熊是怎么说的?
(3)小鱼游走了,谁又来了?(出示小螃蟹)小熊马上把棒棒糖怎么样了?小螃蟹对小熊说了什么?小熊是怎么说的?(让幼儿来学习说小螃蟹与小熊的对话)(4)小螃蟹游走了,谁又来了?(出示小乌龟图片)碰到小乌龟后,小熊又把棒棒糖怎么样了?这回,小乌龟对小熊说了什么?小熊又是怎么说的?
教师:水里的朋友都游走了,小熊拿出棒棒糖吃,周围一个朋友都没有,小熊心里怎么样了?为什么?(难过,朋友都走了,周围一个朋友都没有,都不和他玩了)3、小朋友们有好东西会和大家分享吗?(会)那你们的好朋友一定很多!小熊知道自己错了,可是,怎样能让河里的朋友尝尝棒棒糖的甜味呢?谁来帮帮小熊。
三、(小朋友们想了怎么多办法,小熊自己也想到了个更好的办法,它把棒棒糖放在水里,(1)棒棒糖放到水里会怎样呢?(融化)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搅拌搅拌,甜甜的棒棒糖融化了,水就变成什么味道啦?)(2)用什么办法可以让棒棒糖溶化得快一点呢?(搅拌)(河水变甜了,水里的朋友都出来了,都喝到了甜甜的河水,它们又成为了好朋友。)
四、分角色表演
1、老师的故事讲完了,谁想来扮演这些小动物,表演给大家呢?
2、大家都想来表演,那我就要来看看,谁表演的好我们就请谁来表演。
3、分角色:如一组扮演乌龟,二组扮演小鱼,三组扮演螃蟹,四组扮演小熊。
4、教师讲述,幼儿角色扮演对话。
5、师:大家表演的都非常好,老师准备了很多图片,你想扮演哪个角色,就选哪张图片和旁边的小伙伴说一说。
6、幼儿自由选择图片讲述。教师适时辅导。
7、请幼儿按自己选择的角色坐下,分组集体表演一次。
六、教师小结:大家表演的都非常好,那如果小熊再有一根棒棒糖,小熊会怎么做?我们下节课再来表演!
教幼儿绘画教案篇4
活动名称:
乘地铁(偏艺术)
目标:
1、尝试用方形连接的方式画车厢。
2、感知地铁的方便与快捷,体验大家一起乘地铁的愉快。
3、增进参与环境布置的兴趣和能力,体验成功的快乐。
4、培养幼儿的观察、操作、表达能力,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及创新意识。
活动准备(物质准备、经验准备):
ppt课件、彩色纸(已画好铁轨和两个方向的车头)幼儿人手一张、黑色水彩笔
活动过程:
一、观察与交流
1、认识地铁标志。
导入:小朋友们,你们认识这个标志吗?你在什么地方看到过?
2、回忆幼儿乘地铁的经验。
提问:地铁是在地铁站里开的',那么它和小汽车、公共汽车有什么不一样呢?哪个更快呀?
提问:在隧道里有没有红绿灯?会不会堵车呀?
小结:哦,原来地铁跟我们在马路上乘的小汽车和公共汽车是不一样的,地铁里没有红绿灯。
过渡:你都和谁乘过地铁?你喜欢和谁一起乘地铁呀?
二、尝试在已画好铁轨和两个方向车头的彩色纸上装饰地铁
1、根据ppt课件展示说说地铁的外观。
提问:谁来说说地铁是什么样形状的呀?
小结:原来地铁是长长的,有一节一节车厢的,而且有两个车头,跟马路上的车不一样,是开在铁轨上的。
2、在已画好车身的彩色纸上画出车厢。
过渡:小朋友们,我们乘的长长的地铁上,还有一节一节的车厢,请你们来画一画。
小结:车厢要画的牢牢的哦,每条线都要手拉手,车厢才能牢固哦。
3、延伸:请好朋友一起乘地铁。
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的地铁都画好了吗?想不想请你的好朋友一起乘地铁呀?试试看,把自己和好朋友画在你的地铁里。
小结:小朋友的本领真大,画了地铁还邀请了好朋友一起乘地铁,高兴吗?
教学反思:
在活动中,孩子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特别高,因为这是他们感兴趣的问题,只是个别孩子对这方面的知识欠缺,但是在活动中,他们能充分调动自己的各种感官来参与活动,我个人认为,这节课还是成功的。
教幼儿绘画教案篇5
有趣的娃娃
寿光市化龙镇辛店幼儿园 朱玉萍
活动目标
1、 培养幼儿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
2、 让幼儿用已学过的不同物体形象,自由地表现人物的五官及面部表情,画出有趣的脸谱。
3、 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幼儿学习美术的兴趣。
活动准备
1、 画好娃娃头的轮廓并发给每个幼儿一张。
2、 范样两个、泡沫板、小黑板、剪子、小筐子、各种拼贴物体、粉笔。
3、 录音机、磁带。
活动过程
一、 引导幼儿观察、想象。组织幼儿围坐在老师周围。
1、 提问:“小朋友都转过身来,互相看看,仔细瞧瞧,你们的小伙伴长的什么样?脸上有什么?”
2、 “小朋友看看、说说你们的小伙伴,眼睛、眉毛、嘴、鼻子、头发都像什么?”(让幼儿充分说)
3、 “你们互相逗一逗,看看你的小伙伴笑起来是什么样子?”
4、 请小伙伴学一学哭、着急等表情,他们又像什么?老师把幼儿说的部分内容画下来,如:眼睛像毛毛虫,嘴像香蕉。
二、 启发引导幼儿构思出有趣的娃娃。
1、 出示范样提问:“这个有趣的娃娃多可爱呀!它的头发、眉毛、眼睛、鼻子、嘴巴都是什么?”
2、 这两个娃娃是老师按照小朋友想的,再加上老师自己想的画成的。小朋友你们想画什么样的?(让幼儿自由讨论、商量,请幼儿把商量的结果告诉老师。)
三、 提出绘画要求:(1)想好了再画物体的形象,一定要像、有趣。(2)要求幼儿大胆作画并画的与别人画的不一样。(3)画好后顺着轮廓剪下来。
四、 幼儿作画,老师巡回指导。放音乐,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作画。
1、 老师请小朋友坐在椅子上作画。
2、 个别能力差的幼儿在另一桌上,可自己拼画。
3、 提醒幼儿在画时注意搭配颜色、涂色仔细。
4、 提醒幼儿画的时候注意五官的位置。
5、 提醒幼儿把剪下来的碎纸放在筐子中。
五、 展示幼儿作品。
1、 老师将画完、剪好的作品钉在泡沫板上,并让已完成作品的幼儿去看正在画、剪的幼儿。
2、 老师引导幼儿评价作品。请幼儿说一说哪幅作品最好,为什么?
活动延伸
1、“小朋友看到这些娃娃觉得怎么样?”(奇怪、有趣、可爱、好玩等)
2、带领幼儿根据画好的作品说儿歌。
奇怪奇怪真奇怪,
我的娃娃真可爱。
头发是x x,
眉毛是x x,
嘴巴是x x,
你说奇怪不奇怪,
你说可爱不可爱。
教幼儿绘画教案篇6
目标:
1.能够画出螃蟹的主要特征及其简单的生活环境。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绘画能力。
准备:
各种不同的螃蟹图片、背景音乐、记号笔、油画棒、绘画纸重点:寻找螃蟹的主要特征难点:探索螃蟹的表现方法过程:
一、引起兴趣师:
今天我给你们带来了一位朋友。(螃蟹)师拿出螃蟹模型念儿歌:
我是一只,大螃蟹,两个大钳,八条腿,眼一眯呀,脚一伸,爬呀爬呀,爬回家!
嘿嘿,我是大螃蟹,瞧我长得多神气。请你们仔细看看我长得什么样。
二、幼儿观察、寻找特征师:
螃蟹有一个身体、八条腿、两个大钳子,走起路来横着爬。
1.请你来学学螃蟹走路的样子。
幼儿一起模仿,请个别幼儿来表演
2.出示图片:
今天大螃蟹带来了许多他们好看的照片,请你们看。
幼儿进行观察讨论,各种不同的螃蟹的特征,个别幼儿进行讲述
三、幼儿操作师:
你们会给大螃蟹拍照片吗?我们一起来试试看,比一比哪个小朋友拍的照片最好看。照相的时候是不是有背景的? 我们画得时候啊也要有背景,你们喜欢螃蟹在哪里就画哪里。
幼儿自己绘画,教师进行指导,要求幼儿尽量表现出螃蟹的主要特征,同时注意画面的整洁。
四、结束活动师:
你们给螃蟹宝宝拍的照片真好看,现在请小朋友讲讲你们画得是怎么样的螃蟹,他在干什么?
幼儿讲解自己的作品和大家分享自己创意。
教幼儿绘画教案篇7
活动目标:
1、大胆先用多种颜色给森林小屋涂上漂亮的颜色。
2、增强幼儿手的控制能力及对色彩的兴趣。
活动准备:
练习册、油画棒。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教师:小朋友,你们的家是不是很漂亮吗?你们喜欢自己的家吗?你们的家在什么地方呢?
教师引导幼儿说说自己的家的位置。
2、教师: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家,那你们知道森林里面小动物的家是怎么样的吗?它们的家又会在哪里呢?
教师引导幼儿说说自己所知道的。
3、教师:森林里的每个小动物都有自己的家,它们都可能干了,把自己的家建得非常好!
教师出示练习册内容。
4、教师:瞧,这就是小动物们自己建的家,漂亮吗?小朋友,现在就请你们来动动手,给森林里的小屋涂上漂亮的颜色吧!
二、教师示范绘画
1、教师:森林里的小屋有屋顶、烟囱、门、旁边还有草地、石头,我们就一起把这些都涂上颜色吧!
2、教师示范操作。并问小朋友,如果是你们,你们会把这些都涂成什么样的颜色呢?
教师边进行绘画,边提出绘画要求:在涂颜色的时候尽量涂整洁,不要用手去摸,不要涂到线外面去了。在每个地方都涂满,不要留下空白的部分。先择好看的,自己喜欢的颜色来涂色。
三、请幼儿进行绘画
1、教师发练习册和油画棒,请幼儿翻到第十九页。
2、请幼儿开始进行绘画。
3、教师边提醒幼儿绘画要求,巡回指导。
四、作品评析
1、教师:小朋友,把你们涂好的让老师看一下吧!
2、教师对部分幼儿作品进行评析,并说出好在哪里?不足的在哪里?
3、请幼儿收拾整理作画材料。
4、结束活动。
教幼儿绘画教案7篇相关文章:
★ 中班绘画教案6篇